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3-02-25

自2016年以来,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 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与装配式建筑有关的政策, 并多次明确提出, “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 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2017年3月, 住房城乡建设部一次性印发《“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三大文件, 标志着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全面推进和发展。

随着建筑产业化的转型升级, 我国装配式建筑技术人才缺口越来越大, 特别是构件生产厂、施工安装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极为短缺, 这正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渠道所在, 然而, 我国高职院校对于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却几乎是空白的。因此,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 探讨装配式建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极其重要的。

一、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必要性

(一) 降低劳动成本, 削减开支

目前, 我国传统建筑行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偏大、专业技术人员紧缺、人工成本不断攀升, 导致传统施工方式发展受阻。一方面, 传统建筑行业建造方式粗放, 工业化程度不高, 技术工人少, 劳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 建筑业工作条件艰苦, 新生代的劳动者从事建筑施工行业的数量逐年递减, 劳动力价格不断提高, 这使得建筑行业的企业成本逐年递增。装配式建筑则是采用工厂生产预制构件, 然后运输至现场进行装配施工, 其机械化程度较高, 大大减少传统现浇施工现场大量湿作业, 如和泥、抹灰、砌墙等。此外, 由于机器产业的迅速发展, 大量的重复劳动都可以由机器代替人工, 使得现场施工及管理人员数量减少近10倍, 这样既节省了巨大的劳务支出, 又可以提高工程建造的效率。

(二) 减少环境污染, 缩减能耗

装配式建筑主要是在工厂里生产大量预制构件, 从而减少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工作量, 并大量减少施工现场的废水污水、施工噪声以及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污染等环境问题。此外, 由于装配式建筑需要的预制构件是在工厂内流水线生产的, 其生产机器和模具都可以循环利用。因此, 与建筑工程传统的现场浇筑相比较, 装配式建筑在建造阶段能够做到节能、节水、节材。据统计, 装配式建筑在建造阶段可以大幅减少木材模板、保温材料和抹灰水泥砂浆的用量, 并缩减施工用水、施工用电的能耗, 从而大量减少建筑垃圾排放, 减少碳排放和对环境带来的扬尘和噪声污染。由此可见, 装配式建筑的推广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缩减能耗,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 提高工程质量, 缩短工期

装配式建筑主要采用以工厂生产为主的部品制造取代传统现场施工建造方式, 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精度, 质量稳定, 可以解决建筑工程中系统性质量通病, 减少建筑后期维修维护费用;以装配化作业取代手工砌筑作业, 能大幅减少人为施工的失误, 从而保证甚至提升施工质量, 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 装配式建筑以工厂生产为主的预制构件不受恶劣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工期更为可控, 尤其是柱、梁、板等构件可以在工厂采用交叉作业、同步作业等多种方式实现批量化生产, 可以缩短1/4左右的施工时间, 使建筑过程中的工序更加精准化、方便化、快速化。

二、高职院校培养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可行性

(一) 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

构建符合职业岗位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高职院校以当地经济发展为契机, 加强特色专业群建设;以社会需求为依据, 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以强化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 确定人才培养模式。装配式建筑是未来若干年内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发展装配式建筑, 需要大量的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和专业化的操作工人, 尤其是构件生产厂、施工安装企业更是急需大批基层管理人员, 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的装配式建筑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

(二) 专业方向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对接

高职院校的教育要瞄准社会产业集群发展, 从社会产业调整的角度确定专业方向、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 从而为区域产业集群的需求服务, 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紧密对接, 从而不断提高职院校技术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 高职院校及时对建筑业相关专业及方向进行改造、重组或撤并, 这与建筑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是相互对应的。通过整合建筑行业内职业技术教育资源, 收集、发布国内外建筑行业发展信息, 开展装配式建筑的鉴定与推广, 引导高职院校的职业技术教育贴近建筑行业、企业实际需要, 可以为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 高职办学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联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 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因此, 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联系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办学模式, 职业院校可以利用周边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 与区域内装配式建筑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产学研合作制度和互惠政策,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着重培养从设计、生产、施工到管理的装配式建筑专业复合人才, 从而推动周边区域经济的更大发展。

三、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项目+基地”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基地”是装配式建筑在高职院校中的有效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企业合作项目以及校内外实践基地的训练, 使学生从“动嘴”到“动手”, 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提高自身的岗位实际操作能力。

(一) 以校企共同合作为依托,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装配式建筑在高职院校中的相关专业教育处于几乎空白阶段, 传统建筑专业的教师对于装配式建筑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 容易导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不全面、不透彻, 而企业是直接面对市场的, 在知识、技术创新以及实践方面都比学校教育更加的先进, 因此,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高效途径,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工作水平。首先, 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时, 必须从建筑企业人才需求出发, 详细分析装配式建筑相关岗位职责, 到建筑行业各企业进行调研, 将建筑施工企业专业能力的需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装配式建筑需要的是专业化的操作工人和复合型的技术管理人才, 预制构件生产厂和装配施工企业急需大批基层管理人员。尤其是, 装配式构件生产企业对技术员、施工员、实验员、质检员的岗位需求越来越大, 所以人才培养目标要侧重于学生的识图能力、原材料和构件强度检测、产品质量检查和生产过程中的组织调度能力, 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的衔接, 突出岗位职业能力训练。其次, 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 根据从企业、行业和社会多方面了解到的人才培养意见, 对已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然后, 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专业论证会, 最终实现校企双方共同确定的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方案。

(二) 以企业合作项目为载体,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企业项目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一项有项目周期、有社会需求、有客户需求、有开发周期、承担社会化分工的工作任务。企业项目教学以实际生产活动为实训, 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实际的企业项目进行教与学。首先, 邀请专家组对预制加工的施工企业进行考察, 对企业合作项目的难易程度和可行性进行预估, 分析该项目的技术要求, 明确建筑工程专业与装配式建筑有关的核心技能, 在相应的课程体系中, 增加装配式建筑技术理论课程。其次, 通过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体系, 并结合相关企业对于岗位需求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内容。然后, 将企业合作项目生产施工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及实操技能进行模块化分解, 以便进行项目化教学;将建筑主要构件进行拆分, 以便进行预制构件单体生产制作实训;将单个的预制构件进行组装, 以便进行预制构件施工安装作业。最后, 根据实际项目的操作, 合理调整课程体系, 构建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课程体系, 让学生通过完成企业合作项目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专业技能、熟悉生产过程中的工序流程, 从而积累实践经验, 全方位优化自身知识结构, 提升自身职业能力。

(三) 以内外实训基地为平台, 提高岗位实操能力

为了推动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 培养真正符合装配式建筑的现代化专业技术人才, 为了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成为真正的新型技能人才,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实训基地作为高职院校的特色教学方式, 能够利用真实项目训练学生综合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育手段, 为社会培养适应性强、高素质、有真正技能的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一方面, 校内“职业化”实训基地, 主要通过模拟真实的项目场景, 使用设备教学, ,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项目中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 校外“教育化”实训基地, 由企业按照生产实际训练学生各项实操技能, 从而满足职业岗位需要。通过提升校内“职业化”与校外“教育化”双基地的功能水平, 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让学生一毕业就能真正的适应岗位需求, 快速融入工作当中, 真正做到与实习岗位无缝对接。因此大力开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岗位实操能力, 是促进装配式建筑实践教学发展的有力保障。

四、结语

装配式建筑具有节能、节水、节材的优点, 符合绿色施工的先进理念, 是建筑行业的十大新技术之一, 是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应抓住建筑行业转型的大好时机, 保留传统建筑类相关专业的特色, 同时做好以“项目+基地”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 促进传统建筑类相关专业进行转型、升级, 增强建筑专业与建筑产业化需求的符合度, 从而解决装配式建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难题。

摘要:目前, 我国正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 培养“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重中之重。本文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必要性入手, 分析装配式建筑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可行性, 并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及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三个方面对“项目+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 张亚英, 杨欢欢, 安泽.“装配式建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16 (02) :35-37+53.

[2] 程昀, 付淑英, 罗金莲, 陈立森.论装配式建筑视角下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J].江西建材, 2018 (04) :225-226.

[3] 刘涛, 骆志勇, 许翊.基于装配式建筑的人才培养的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 (02) :11-13.

[4] 王痛快, 韩晶晶, 王亚东, 蔡军, 苏莹, 程昀.地方高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价值工程, 2018, 37 (20) :213-214.

[5] 赵莉, 丁志宇, 时瑞国, 许杉.装配式建筑在职业院校中的人才培养[J].住宅与房地产, 2017 (23) :277.

[6] 周园.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黑龙江科学, 2017, 8 (17) :84-85.

[7] 程昀, 付淑英, 蔡军, 陈立森.装配式建筑视角下的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研究[J].山西建筑, 2017, 43 (31) :217-218.

[8] 汪荣林.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刍议[N].中国建设报, 2018-07-11 (006) .

[9] 韩晶晶, 黄朝威, 黄中强, 韦武昌, 张丽娟, 王痛快.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J].价值工程, 2018, 37 (02) :198.

上一篇:“以水兴城”促进微山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建议下一篇:基于素质教育的中学化学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