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养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文化素养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女学生,她们毕业后将承担三大责任:教书育人、支撑家庭、践行社会公德。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学校引导她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品格素养、文化素养、艺术素养三个方面探析师范女生的教育实践。

第一篇:文化素养论文范文

书法与文化素养的关系

【摘要】 书法与文化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文化素养的不断积累,能够对书法创作以及继承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书法技艺的提高以及书法创作的发展,又能够进一步起到积累文化素养的作用。所以对于书法与文化素养之间的关系,应该以文化的角度出发进行观察,使书法能够切实的落实于中国的大文化环境之中。在本文中,将主要针对书法与文化素养的关系进行探究,希望能够推动书法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书法创作中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 书法;文化素养;关系

从实际上来看,书法与文化二者之间具有天然的密切的亲缘关系。对书法进行讨论必须以文化为背景,若喜好书法,同样应首先将其置于中国传统艺术之中,且同时需要具有良好的文化品位。在一部优秀的书法作品之中,文化为基本元素之一。自古至今,在传统文化之中,书法艺术从来都是“附从者”,以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欧阳中石、启功等人物为例,其不仅是书法家,更是具有学者或是文学家的身份,由此也可以验证陈梗桥先生所言,书法自古以来,即不是一种职业,而是文人的“余事”[1]。所以,书法的传承和发展,必须以文化作为基础,才能够实现境界的提升,可见书法与文化素养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

一、书卷气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

至今为止,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数千年来中国书法这一项艺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且呈现出了不同的流派。而中国书法之所以能够得到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并越来越“枝繁叶茂”,主要原因即在于,其始终以我国传统文化为基础。

苏轼认为,“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异,常谓不学可。”也就是说,只有在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修养之后,才能对前人书法作品的绝妙之处进行有效的观赏和深入的了解。并且,苏轼十分重视“读书”一事,认为对书法进行学习、欣赏和评价,均应以读书为基础。再对蔡君谟的书法作品进行评价时,苏轼认为,蔡君谟具有极高的书法天赋,同时学识深厚,所以在对书法作品进行创作时,能够做到心手相应,使书法作品具有无穷的变化,其作品可谓是当代书法作品之极致。

而黄庭坚对于苏轼的评价,则认为其文章中充满了学问,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显示出其书法造诣,而这也正是苏轼无人能及的原因。

除此之外,明朝的董其昌同样十分重视书法家的个人文化修养,十分明确的提出,进行书法创作、对书法进行传承和发展,需要读万卷书,并脱去胸中的尘俗。且在事实上,董其昌个人的书法作品能够显露出淡雅和谦和的气质,正如其所言。

另外,清代李瑞清也认为,对书法进行学习,十分重要的一点即为进行大量的阅读,读书多,下笔时自然多几分雅致。

所以,自古至今,学者大家虽然可能不善于进行书法创作,但是其落笔时即必然能够显露出书卷气。所以对于书法创作来说,其中的“气味”为最重要,否则即使笔下的技法水平较高,也难以创作出珍贵的作品。

而从事实上来看,作者书法作品中所蕴含的书卷气,正是其博大学问外化于身心的代表,也是书法与个人文化素养之间密切关联性的体现。所谓“书卷气”,也就是文人士大夫在成为书法的创作者之后,能够在书法作品中所展示出的、个人特有的气质、修养和精神。

黄庭坚认为,对书法进行学习和创作,必须以心中的道义为基础,同时需要创作者能够廣泛的阅读名家文学作品,并以此为基础,才能够创作出珍贵的书法作品。并且如果不能够对文化素养进行充分的积累,即使时常练习自身的书法技能,也只不过是俗人而已。这一说法出自有关于黄庭坚的《豫章先生文集》,其以最浅显的语言对丰富的内涵进行阐释,如此饱学之士,其思维与胸怀,为空有技能而无学识的书法作者难以企及[2]。

二、书法作品中书卷气的形成

对于书法作品来说,其中若不具有文人士大夫自身的修养与情志的显露,其中自然不能够对书卷气进行体现,并且自身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书法艺术家,根据既往历代的书法作品,已经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进行书法创作绝非仅需要日复一日地提升技能,而是需要不断对更加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进行积淀,同时不断积累美学内涵以及哲学思想,以实现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从而能够深化自身书法作品的书卷气。但是从实际上来看,当今诸多书法作者,特别是接触书法时间尚短的人,专注于调整自身在进行书法创作时的姿态,而不注重强化自身的学识修养,此举自然难以使书法作品中显现出书卷气,也就难成珍贵之作。

通常情况下,对于书卷气的认知是从不知其存在到充分肯定其价值的过程,并且在对其中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进行充分肯定之后,则能够自觉对其进行追求。对于书法来说,其出现之初,为书工笔吏的基本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发展,逐渐成为文人士大夫寄情明志的手段之一,至今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对书法创作者综合文化素养进行体现的一项艺术。由此可以认为,书法创作者的技能水平不同,其作品能够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效果,而书法创作者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同,即能够形成其精神境界之间的巨大差异性,且在其书法作品之中,自然也就能够对各异的艺术风采和神韵进行体现。所以,书法中书卷气的审美意义,不仅是书法创作者自身精神和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更是书法创作过程中,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书法创作者在对书法这一民族艺术形式进行传承发扬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积极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同时发展自身的哲学思想。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书法创作者也应该调整自身的心态,开放思想,兼容并包,积极接受多种现代化的文学艺术,以促使自身的文化素养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在书法创作者具有良好文化素养之后,其作品中的书卷气自然能够得到逐渐的显露。

但是为了能够对艺术进行更加良好的传承,还需要促使艺术与文化二者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也就是需要使用艺术语言对自身的情感进行表达,此时书卷气的重要性得以体现。对于书卷气的显露,必须以深厚的文化修养为基础,否则书法仅能够作为一项技能,却不能够对情感和精神进行表达,而只有具有丰富文化修养的书法创作者,才能够创作出隽永、深刻的书法作品。

三、书法作品的研究和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当代被奉为艺术作品的书法作品。几乎均为“为实用而作”,所以在对我国古代书法开展文化研究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书法的创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形态。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的书法家在当时社会属于“文人”的一个类型,其进行书法创作,属于一种文化现象,针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研究,则必须将其与其背后的文化形态关系,进行充分的考察和深刻的了解[4]。

四、新文人书法的发展

新文人书法属于当代社会中存在得越来越显著的一种文化现象,自然也就需要在相应的文化语境中进行发展,而为了促使新文人书法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则有必要对各方面的经验进行吸收。

(一)强化原创精神

数年以来,我国书法十分注重对精神和生命力进行体现,可以说书法艺术属于一门人性化的艺术。并且,对于书法之中的生命和精神进行彰显,需要以感性的视觉经验为基础,同时也将其作为进行原创的重要动力之一。

(二)倡导人文精神

对于文化原创的肯定,也就是对于作者原创精神以及原创能力的肯定,所以最终可以将其归结至书法的“以人为本”精神之中。并且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十分重视人文精神,例如《周易》的开篇即言,“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认为人间的秩序以天地自然为基础,而人文的法则则主要在于对于天道自然的模仿。回顾历史,我国优秀的书画作品均体现出了十分强烈的人文精神,且进行创作的核心即在于“人”。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越來越多的人民群众对于书法进行关注和了解,也就需要对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进行进一步发挥,以逐渐实现高品位与大众化的精妙结合,并有效推动书法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能够文化素养的提升。

五、结语

根据上文,学问并非艺术,但做艺术必然需要以学问为基础。对于书法创作者来说,其有必要具有对于书法的感悟力和创造力,但与此同时,也需要具有相应的文化素养。只有深化书法创作者的文化素养,才能够更加有效的推动其创作的发展和持续,也才能够更好地对书法以及各项传统文化和“书卷气”进行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荣元鹏.中小学生书法教学中文化素养的培育途径[J].科技资讯,2020,18(3):167-168.

[2]郭东升.书法教学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关系研究[J].科教导刊 - 电子版(下旬),2018,(6):204.

[3]李志奇.培育与提高大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书法教育[J].现代大学教育,2018,(5):13-19.

[4]秦安建.美育视角下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硬笔书法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6):90-91.

作者:严浩

第二篇:中等师范学校培育学生的品格素养、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探析

【摘 要】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女学生,她们毕业后将承担三大责任:教书育人、支撑家庭、践行社会公德。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学校引导她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品格素养、文化素养、艺术素养三个方面探析师范女生的教育实践。

【关键词】中职女生;品格;文化;艺术;素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体到学校而言,就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落细,为国育人,培养高素質人才。

自2014年以来,亳州幼师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通过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和建立“安徽省名师工作坊”等教师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提高教书育人水平;与此同时,学校按照培育学生“品格素养、文化素养、艺术素养”的理念,深化学生素质教育,逐步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育人之路。

本文结合学校近几年开展的工作和具体做法,探析“三大素养”育人理念的实质与内涵。

一、三大素养的内涵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四个引路人”是对新时期教师角色的定位,也是亳州幼师始终努力的方向。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积极探索,推出并实施了品格素养、文化素养、艺术素养“三大素养”育人理念。其具体内涵和意义如下所述:

1.品格素养——培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和形象气质的学生

亳州幼师招收的学生全部是女生,培养的对象是未来的学前教育从业者。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她们毕业后将承担三大责任:在学生层面,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家庭层面,肩负着支撑家庭的责任;在公众层面,肩负着践行社会公德的责任。三个层面分别涉及到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这是筑牢个人品格的基石。根据“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的要求,引导学生要树立自信心、提升审美品位,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发展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形象,培养高雅的气质。

人社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7年度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将不以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而師德有问题者将被“一票否决”。这也说明亳州幼师推进品格素养教育具有前瞻意识,顺应了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要求,顺应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必然性。

2.文化素养——培育有知识的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担任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在传道授业解惑之前,必须储备一定的综合知识,拥有扎实的文化功底,提升文化自信。因此,亳州幼师坚持将培育学生文化素养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摆在重要位置。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安徽省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教师准入门槛大大提高,考试难度随之加大,师范生的文化素养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这一新变化和新要求,亳州幼师积极应对,主动作为,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加大文化课教学力度,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

3.艺术素养——培育有能力的学生

俗话说,艺多不压身,功到自然成。幼儿教师不仅要有必备的文化知识储备和理论水平高度,还要拥有多种才艺,并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在向孩子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声乐、舞蹈、话剧、绘画、手工作品等艺术形式,多方面、多形式、多角度展示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幼教老师具备“一专多能”的职业素养。其中,“专”指文化素养,“能”指各种艺术素养。“专”是前提和先决,是幼教专业学生获取教师资格的首要通行证(属国考笔试环节);“能”是技巧和方法,是未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二、三大理念的推行和成效

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亳州幼师紧紧抓住核心理念、基础理念和成才理念,锻造和培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三大素养”,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幼教人才。

1.核心理念——品格素养的锻造

品格素养的文明基因是孝、爱、诚,分别对应着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一个拥有品格素养的人,对待家人心怀感恩、团结和睦,对待工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对待他人明礼诚信、互助友善。

大文化,大手笔。孔门四科,德行为先。在品格素养的锻造中,学校提炼确立了“敏知敏行,致真致美”的校训,倡导知行做统一、真善美合一;确立了“敬业、爱生、求实、创新”的教风。在校园文化创建上,建成了一座藏书20万册的智能化管理图书馆,一个标准化电子阅览室,一个省级普通话测试站;充分利用校报、校广播站、校园网、文化灯柱、文化墙体、文化长廊、宣传橱窗等平台,多途径向师生传播修身励志名言,营造时时、处处皆可感知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

学经典,颂文明。在教材编辑上,学校组织教师与专家一道研究、编写出校本国学课程教材,细分为诵读课程教材和研读课程教材。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开设了国学经典课,在校园内营造传诵经典、诵读国学的氛围;通过传统文化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研究,开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等,以弘扬传承中华孝道文化、美德文明。定期举行18岁成人礼仪式,让学生懂得感恩、勇于担当、践行美德。定期举行中华经典诗朗诵、书香村居进校园活动,以检测学习实效。学校开设的传承中华美德等课程,效果明显,影响很大,受到《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纷纷对此予以报道。

讲实践,求真知。“仁爱、博爱”是品格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在实践中行动起来,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校坚持在植树节、劳动节、清明节等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公益活动,每年“雷锋月”活动期间,举行“跳蚤市场”等义卖活动,将所得捐给贫困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帮助他们实现“微心愿”。学生在“跳蚤市场”义卖的物品全部来源于他们亲自制作的手工作品、装裱的书画作品。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奉献,在奉献中收获感恩,在感恩中培养美德,在美德中学辉担当,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达目标,迎收获。学校通过贯彻品格素养的育人理念和阶段性目标,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12级大专(5)班的田娟同学荣获2015年度全国“最美中职生”称号,成为自立自强的榜样;14级幼师(7)班的李长影同学拾到27000元现金后及时归还失主,成为拾金不昧的典范。学校积极参与各类比赛和创建活动,多次被省、市教育部门授予“道德风尚奖”“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深受社会好评。

2.基础理念——文化素养的锻造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实施,为学校培养合格幼教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激发了新活力。亳州幼师积极应对,把这次改革作为推进教学改革创新点和突破点,进一步加强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学校的发展、学生素养的培育,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团队。近年来,亳州幼师通过实施“走出去、请进来”以及“省级名师示范课”等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讲师55人,“双师型”教师44人,市级名师20人,同时建立了两个安徽省“名师工作坊”。在2016年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周蓓蓓、趙露露两位老师分别荣获学前教育组和德育组美育专业一等奖,其中,周蓓蓓老师还作为一等奖的第一名在颁奖典礼现场进行精品课展示。

探索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提升。亳州幼师根据国考大纲以及新课标要求,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理念,制定了教学改革新方案。在课程设置上,学校立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整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涵盖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综合艺术课程等多元课程类型,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多学科的横向融合与纵向贯通。在教学教法上,教师充分发挥综合创新能力,突出因材施教、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把握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提升。亳州幼师把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鉴于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又没有应对国考的经验,学校提出了“抓全程,全程抓”的迎考思路,多次派人到省外师范院校学习迎考经验,快速制定适合校情和学情的迎考方案,认真分析考纲、精心编写校本教材。2017年3月,亳州幼师第一次组织2014级幼师班404名学生参加国考,达线率80.32%,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多个百分点,在全省同类学校国考成绩中名列前茅。

3.成才理念——艺术素养的锻造

办学硬件是保障。學生艺术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离不开相关的教学设施设备和场地等。为此,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了10个标准舞蹈房、8个声乐教室、5个计算机房、9个标准画室、1个高规格风雨操场。配置钢琴420架、电子钢琴560架、电脑1050台;购置古筝、二胡、扬琴、葫芦丝、铜管等大量民族乐器,为开展艺术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多才多艺是成绩。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亳州幼师创新思路,开展校园“三大文化节”,即体育文化节、艺术文化节、生活文化节,坚持养成教育;举办“四项赛事”,即师生技能大赛、教师说课大赛、教师书画大赛、学生学科竞赛,坚持技能实践;组织学生与到校拍摄节目的国家一级演员李幼斌同台献艺,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药博会和文化旅游年开幕式演出等,展示青春风采;开展“周末大舞台”“校园形象大使”“校园歌手比赛”“边弹边唱”“诗歌朗诵大赛”“讲故事比赛”等文艺活动,注重才艺锻炼。亳州幼师系列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敢于参与实践活动,充分向外界展示了多才多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增强体魄是关键。亳州幼师高度重视文体工作,从新生入学军训开始,始终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开设体育必修课、健美操兴趣课,对学生进行体型训练;学校还成立了亳州市排球协会、校园足球队、篮球队、羽毛球队等,文体活动做到常态化、制度化。2017年3月份,学校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荣誉称号;4月份,学校有10位教师被授予国家级二级裁判员荣誉称号,7月份,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这些荣誉是亳州幼师在强化学生品格素养、健康教育、快乐体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办学软实力的生动体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三大素养”育人理念是亳州幼师根据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推出并实施的育人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未来的求变求新求实发展中,亳州幼师将进一步丰富办学内涵,提升育人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作者:张伟亚

第三篇:凸现数学文化 提升数学素养

摘要 以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为依据,以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目标为准则,就在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文化教育进行思考;并对在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精神,体现数学的美学价值,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探索。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学文化;数学素养;人文精神

In Relief Mathematics Culture Promotion Mathematics Accomplishment: Under New Curriculum Idea Young Mathematics Teaching Ponder and Exploration//Tang Xiaoru

Key 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 mathematics culture; mathematics accomplishment; humanities spirit

Author’s address Suzhou Preschool Normal College, Suzhou, Jiangsu, China 215008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在人类文明中一直是一种主要的文化力量,数学教育具有精神领域的功效,它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这就提出在培养适应新世纪幼儿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未来幼儿教师的师范学校,如何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数学文化教育这一新课题。本文就教学中如何多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文化价值进行思考,对如何在传授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凸现数学文化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探索。

1 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人文精神

数学除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人文教育功能。因此,数学教育除了要弘扬数学的科学本质,还应该倡导凸现数学的人文精神,应该把数学知识、人文知识的教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人文精神。

1.1 渗透数学文明史的教育

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数学文明史的教育,告知学生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所经历的3个阶段中,起的作用是一次比一次明显。锄头农耕文明时代,为了重新丈量划分土地而产生的几何学,对以后人们形成分析与综合的能力、直觉与洞察的能力起了很大的作用。蒸汽机的出现开创了大机器作业的工业文明,其间笛卡儿等人将变数引入数学,创立解析几何,为微积分的出现奠定基础。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文明时代的到来,更表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时代就是数学时代。学生在了解数学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介绍一些著名数学家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在数列极限的教学中,介绍我国魏晋时代的数学家刘徽首创的“割圆术”,让学生了解“割圆术”所反映的事物无限可分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无限可以向有限转化的性质;同时介绍古代印度关于国际象棋的动人传说,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对数列求和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结合所教授知识中的数学符号,介绍数学家韦达、笛卡儿、莱布尼兹对符号体系的引进和形成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让学生学到数学家严谨、踏实、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1.2 渗透世界观的教育

数学是充满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动题材,在教学中要结合内容有机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数学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可以帮助学生确立“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内容中的正与负、乘方与开方、指数与函数都充满对立与统一的唯物辩证思想;有限与无限、常量与变量、函数与反函数都体现着量变与质变的唯物辩证思想;变量与函数、方程与不等式、复数与向量、数与形、圆锥曲线等都反映着事物发生的变化和事物相互关联的唯物辩证思想。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渗透唯物辩证思想,帮助学生确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在教学中有目的地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地位与作用

数学思想与方法具有较高的文化教育功能,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形成学生数学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必要条件。

2.1 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

在新课程的数学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一部分,“基础知识是指高中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如函数、空间观念、数形结合、向量、统计、随机观念、算法等一些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数学思想方法与知识技能相比,是相对较隐性的,是高一层次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重视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在理解概念、性质、公式和定理等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和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探索和实践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和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地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促进学生数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2.2 突出揭示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展示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要结合内容努力揭示其所蕴涵的类比化归、数形结合、归纳演绎等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领悟、明晰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例如,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思想方法来认识任意两个复数z1=a1+b1i,z2=a2+b2i(b1≠0,b2≠0)不可以比较大小的事实。数的概念每经过一次扩充后,主要的性质不变,但也有些性质不再适用。如自然数集中,每一个元素(自然数)都可以明确它的后继元素,但自然数集扩充到有理数集,这个性质就不适用了。以此类比,从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后,“可以比较大小”这一性质就不适用了。在学习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时,在知识的引入中,在性质、定理的证明中,揭示其所隐含的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让学生掌握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解决的方法,正确把握空间几何体与平面几何中知识的共同点、不同点。

在教学中注意沟通各知识之间的联系,适当地揭示知识中所蕴涵的归纳演绎思想方法。在讲授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时,指出每类函数性质的特点及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指出每类函数性质都是用归纳思想方法而得出的,即从几个代表性的函数图象归纳出这类函数的一般性质。但这仅是感性认识,必须向学生说服单靠这样归纳得出结论还不够严谨,还必须通过严格的演绎思想方法进行推理论证,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

3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体现数学的美学价值

数学中处处有美。在教学中要认真发掘美育资源,以数学严谨的结构、完美的体系以及灵活多变的方法技巧作为审美、鉴美的切入点,在数学知识的引入中、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享受到数学的简单美、和谐统一美、应用功能美等,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愉快地学习。

3.1 体现数学的简单美

爱因斯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数学的公式在形式上体现出朴素、简单,但其底蕴是深厚的。如欧拉给出的公式V-E+F=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函数这一简洁的概念(略)刻画出的数学现象能让学生体会到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能让学生感悟到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刻画和研究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数学原理、思想、方法,能让学生学会动用函数思想来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享受到数学的这种形式简洁、内容深刻、作用大的简单美。

3.2 体现数学的和谐统一美

和谐统一体现于数学的很多方面。在解析几何中,不同的圆锥曲线如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可以用一个统一的定义,即:平面上到定点和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为常数e的动点的轨迹。在引进极坐标后,这些曲线可以统一于一个简单的极坐标方程:ρ=。还可以将它们在一个几何图形上得到体现(略)。

在例题求解中引导学生在审题时洞察和谐统一的特征。例:在△ABC中,求证。等式的左边是边的关系,右边是边、角混合关系,两端不协调,为使两端和谐化,可利用余弦定理将两端用统一边来表示:右边===左边。借助余弦定理,实现边与角的和谐统一,正是数学美的一种体现。数学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通过消除差异,达到和谐统一来打开思路,使之获解。

4 体现数学运用的功能美

数学运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它不仅运用于科学技术中,也被用到文学、艺术及日常生活之中。如将数学透视理论的精神注入绘画艺术之中,创设有别于中世纪的全新的绘画风格;在人物画的绘画创作中、在二胡琴杆与琴弦滑动的“千斤”的调试中都体现了“黄金分割”的优势;数列在购房贷款的分期付款中显示出作用。学生感受到数学运用的功能美,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顺燕.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5(4)

[2]李伟,郭世平,王家正.理解数学文化特征,搞好数学文化教学[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5(6)

[3]王林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验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9)

作者:汤小如

上一篇:文科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村落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