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素养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语言素养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改革实施多年,其教学目标经历了从语言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再到核心素养这一价值转向。本文深思我国中小学外语教育现状,分析基础外语教育目标偏离的致因,探讨中小学外语教育目标的归正思路,寄望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育、教学和测评事业良性发展。

第一篇:语言素养论文范文

谈如何提升幼儿的语言素养

摘 要:探索提升幼儿语言素养的方法和途径,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分别从确立好语言教学目标,组织好语言教学活动两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语言教学;语言素质;语言发展水平

语言教学是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加强对幼儿的语言训练,对于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促进其智力发展,尤其是对促进思维的发展作用甚大。因为语言的准确性来源于思维的清晰性,语言的条理性来源于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连贯性来源于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流畅性来源于思维的敏捷性,语言的多样性来源于思维的丰富性。然而在现今的幼儿园教学中,语言教学的地位与作用,语言本身的特点,它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等,确实很多教师不能全面、科学地把握。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确立好语言教学目标

在语言教学的目标确立上,要求教师要把握两种水平,才能因材施教。一种是从理论上知道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另一种是要知道实际所教的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然后根据这些去制订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符合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1.把握好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

教师要从理论上知道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并要把握好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的特点。《指南》中规定发展幼儿语言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发音清楚、正确,学习说普通话,丰富词汇,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这个目标是国家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宏观要求,能够理解,但不宜具体操作,因而需要教师根据语言本身的特点和幼儿语言的发展规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转化成若干可操作的微观发展目标。如: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就可以分解成:学习一些短小的、朗朗上口的优秀文学作品,体验这些优秀作品本身的语言美;体验作品的思想、感情脉络等的微观小目标,这样教起来就较容易。

2.把握好本班幼儿现有的语言发展水平

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好本班幼儿现有的语言发展水平。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幼儿的语言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幼儿的遗传因素、家长的学历层次以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能力、地区文化氛围、经济发展情况等不同的因素,这样就会导致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掌握现有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包括对词汇掌握的情况、语言表达是否主动、准确、流畅、富有逻辑性等,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受程度等做一个“档案”记载,并揭示出这种现状的原因,以便为下一步教育单元目标或教育行为目标的调整、确立找到依据。

教师在把握上面两种水平的基础上,确立下一步语言教学活动的目标时,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如果目标过高,幼儿经过一定努力也难完成,幼儿便会丧失信心,如果目标过低,不需经过多大努力,幼儿就能完成目标,也会降低幼儿的兴趣,更会使幼儿有一种“飘飘然”感。如在小班语言《趣味脸谱》的教学时,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上的年龄目标主要是:能够正确发音,大胆表达愿望、回答问题、会说完整句、语言清晰地交谈。而我最初确立的目标时让幼儿在比较“生气”“高兴”“愤怒”三个不同脸谱后,概括出每个脸谱的特征并比较他们的不同。这个目标确立过高,因为小班的小朋友词汇量少,观察能力较低,还不能透过事物现象概括出实质,因而根本不能说出高兴时眉毛“舒展”,愤怒时眉头“紧锁”等实质特征。因此整个活动都很沉闷。之后对目标重新调整,确立的新目标是:让幼儿学习描述“高兴”“生气”时的表情词语,并用来说一句话。如妈妈给我买了一件花裙子,我高兴极了,眉毛都舒展开了。这样目标的重新确立就基本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活动的效果就比较理想。

二、组织好语言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指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相互协调、统一起来,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同样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同时要兼顾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进行有效的教学,从而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1.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形式要相适应

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形式要相适应。当然要做到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形式相适应,前提必须是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目标的相适应,因为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是为完成目标服务的。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形式没有必然联系,不同的活动内容可以选择相同的活动方式,同一活动内容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但活动形式的确定是否适当,对活动的教育效果却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讲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如果是训练幼儿某些难发的音或者是让幼儿练习正确使用某些词时,就适合采用语言游戏的方式。因为练习发音和正确使用词,均属比较枯燥的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而且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可使幼儿为了“玩”而克服困难,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运用故事一类的文学作品发展幼儿语言,就应根据作品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有的作品情节较简单且有较多重复,角色对话亦多的,就适合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幼儿复述作品;有的作品篇幅较长,情节较复杂,就适合由教师讲述;如果以培养幼儿创造性讲述能力为目的活动,就适合与幼儿操作活动结合进行,如让幼儿先凭自己的想象绘画或制作其他手工制作,然后凭借自己的绘画或演示自己的手工制品进行创造性讲述。

2.要有活动的“重点”内容,有“重点”地指导幼儿

教师在语言活动的组织上要有活动的“重点”内容,有“重点”地指导幼儿。“有活动的重点内容”是指在语言活动的组织中,活动的内容必须有所侧重,要具体明确,以发展语言为主的“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要具体落实到是让幼儿学会某些新的句式,如“有……还有……”“一……就……”“因为……所以……”等,还应要求幼儿能用完整的句子比较连贯地讲述图片,或讲述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情等,切忌“笼统”和面面俱到。

另外,还要进行落实,也就是指语言活动的最终落脚点要落实到幼儿语言素质的提高上。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质应是注重每一个幼儿,注重每一个幼儿的每一个方面,使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首先,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能够极大调动幼儿活动积极性,使其“听”与“说”都能处于最佳状态的一种氛围。环境是育人的基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就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教师应实施一种“成功教育”,使每一个幼儿都有一种活动成功后的喜悦感和进取心。成功的教育是以幼儿的终身发展为立足点,教师要从分考虑到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幼儿的年龄发展特征,以活动和游戏为突破口开展幼儿教学,让幼儿在活动体验学习语言的快乐。第三,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幼儿,要以表扬鼓励为主。按照“皮革马利翁效应”的心理学观点,教师哪怕是一个爱抚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扬点滴进步的话语对幼儿来讲都是一种莫大的奖赏。最后,从语言教学的学科特点上讲,语言属于一门表现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工具学科。因此,教师不仅要把幼儿的语言教育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更要加强规范的、系统的语言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到幼儿语言素质的提高上。

总之,语言教学属于幼儿园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要从幼儿期的语言特点出发,从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出发,不仅研究教师如何“教”,更要研究幼儿如何“学”,以此来带动幼儿园其他各门学科素质教育的开展,真正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盛楠.幼儿语言研究的新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152.

[2]赵红霞.幼儿教学语言运用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廖梅先.幼儿语言风格六要点[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10).

[4]江爱军.浅议幼儿教师提高语言素养的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7.

编辑 杨兆东

作者:叶梅

第二篇:从语言能力到核心素养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改革实施多年,其教学目标经历了从语言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再到核心素养这一价值转向。本文深思我国中小学外语教育现状,分析基础外语教育目标偏离的致因,探讨中小学外语教育目标的归正思路,寄望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育、教学和测评事业良性发展。

关键词:语言能力;核心素养;中小学外语;教育目标

一、 引言

建国伊始,受诸多因素所限,中小学外语教育主要是俄语课程的教学。直到《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草案)》(1956)和《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草案)》(1957)颁布实施,我国中小学开始恢复英语课程教学。随着1964年《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制定,英语被确定为第一外语,中小学英语教学逐渐得到重视。后又历经打击、恢复和全面改革至今,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开展几十年,成绩与贡献有目共睹,但收效值得我们深思。从教学理论到发展规划,从教学内容到测试评价都存在着问题,“费时低效”的局面已成为当前我国外语教育界难以化解的症结。许国璋曾撰文论述了正确的外语教育方针、政策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并从语言的定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及洋为中用三方面详细阐述了我国外语教育面临的任务。然而因为诸多原因,未能真正领会许先生的外语教育理念,多年来外语培养目标偏离较多,学生外语能力很难真正得到提升。关于中小学外语教育的意义、外语教育的目标、外语素质教育,许多家长,甚至教师对这些概念都比较模糊。反思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当首先反思其应试目标,深究其实施情况,便可知成败得失。

二、 从语言能力到核心素养:中小学外语教育目标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教育,外语教育是其中一部分。外语教育目标是有效开展外语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指导和制约着全局。外语教学目标不应只考虑其实用目的,应该取法乎上,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学文化、启心智、养性情、爱生命为追求,要考虑如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向学生传递人类历史上那些共同的、最基本的、最有意义的价值观以及人之所以为人的特征,这是语言教育的根本特征所在。教育永远都不会偏离它的目标,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是社会决定的,并不是教育部门决定的。教育本为育人,可在应试教育的挤压之下,我们的英语教育异化成了“育分”,学生逐渐成为应试教育制造出来的“考试机器”。当代英语教育的根本使命,不再仅仅是语言知识本身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应以发展综合认知能力为目标,基于具体知识的理解、生成及效用,激发、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和信心,提升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和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和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解人类和社会,热爱自我,珍惜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得他们能做到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上述这些特质也是当下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旨内容。

英语是我国中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外语语种之一,培养中小学生的外语学科素养,旨在希望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愿望和需求,通过口头或书面等语言形式,运用其他语言实现理解、表达和交流”,这一要求显然与传统的语言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出入,这是对外语素养的基本界定。因此,外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应当列入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1978年和1986年颁布的《教学大纲》主要体现的是基于结构主义的KS(knowledge and skill)目标分类学,培养目标主要包含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两个维度,强调对知识的掌握。1993年和1996年颁布的《教学大纲》体现的是基于结构主义和互动主义的KSC(knowledge, skill and communication)目标分类学,除了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描述以外,特别提到要“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003年颁布的《课标》旨在体现功能、意念和任务型的教学理念,但仍留有结构主义的痕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仍为主要目标内容。新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版,待公布)倡导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理念,在设置课程培养目标时考虑到了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学习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交际技能,同时强调通过学英语掌握一定的关键技能、思维品格、文化品质和学习能力。

三、 中小学外语教育目标的偏离

理想的目标在现实中一般很难真正完全实现,偏离亦在所难免。我们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多英语工作者和利益相关者并不真正领会英语素质教育的实质。英语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它是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培养规格、质量要求的反映。我国英语素质教育经历了好多年,虽然强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重视学生智力、认知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但从英语教育的实际状态来看,人们似乎还没做到与时俱进,没跟上素质教育目标的步伐,仍偏重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很少顾及培养全面人才应具备的其他素质,尤其是认知思维能力、創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的素质结构中的能力素质、非认知因素等无法通过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检测与评价,而相对被人们所忽视。有好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大部分家长、学生他们的目标还是瞄准考试,认为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与学的目标就是为考试拿高分。上行下效,层层折腾,怨声四起。这是体制和观念的问题。

课程设置大多旨在提高英语水平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课程,缺乏提高人文素质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重语言知识,轻其他人文知识,重背诵、记忆、模仿、复述等机械脑力劳动,轻视或忽略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鼓励独立思考的讨论与争辩。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成绩和过关仍然是开展英语教学的“风向标 ”。当下英语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严重脱节,话题重叠,内容空洞,都是些“有句无文,有文无情”的东西。青少年最需要汲取人类文明精华的黄金阶段,却给他们灌输劣质“素材”,即使是经典原作,选入教材已被编改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学生读后已索然无味。考试内容也与学生的认知相脱节。学英语多年后,好多学生都遭遇“盲、忙、茫”的困境:首先,对英语学习的真正目的认识不清,盲目跟风学习;其次,英语学习投入很多,被动机械地去应付各种考试,时间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再者,学了多年英语,仍然觉得茫然不知所措,头脑知识似乎是满的,心却是空的。

中小学英语教育费时低效已成不争之实,英语教育要从危机中重生,需要我们对改革中存在的残缺与凌乱有足够的自觉。 一味将国人母语能力下降归罪于对英语的热衷,不免显得偏颇,似有激进之嫌。有好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大部分家长、学生他们的目标还是瞄准考试。看似从课程目标、教材、评价等方面有了不少改进和创新,但是大多是在穿新鞋、走老路,“内容”的操作仍停留在过去的认识上,英语教育的发展不能急功近利,我们也不能再拷贝创意,我们真该认真思考我国英语教育本土化、创新能力不足的普遍问题了,体制不完善。但是,不成熟、不完善不是无作为的借口,也许理论和工具在追求完美的过程当中已经失去了验证自身的最佳机遇。我们要超越英语教学微观技术层面,去领悟英语教育的真谛,抛却功利,把英语教育看作是培育情感、健全人格、丰满灵魂的活动,是基于教学交互之上的精神的生长和生成,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尊嚴和幸福。韩宝成教授更是一语道破英语教育的真正目标,即学文化、启心智、爱生命。广大教师和学生要孕育英语学科情怀,把英语教与学看做是发现意义和生成意义的过程。

四、 中小学外语教育目标的归正

基础教育改革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关键部分,而由于课程改革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又是一个热点课题。课程标准,是基础英语教育的核心,是英语教育和教学目标得以全面落实的标杆。我国各阶段的外语教育和外语教学,缺乏具有普遍指导功能的教学大纲。美国有《全国外语教育标准》和《幼儿园至高中语言运用能力标准指南》,外语教育工作者可以据此开展外语教学。我国虽然有《英语课程标准》,但外语课堂教学的实际状态与《课表》规定的应然目标偏离较多。宏观上我们国家的外语教育的政策,外语教学大纲和我们规定性和指导性的计划,考试政策还存在不稳定,不系统,不科学的问题,微观层面上我们在外语教学的方法、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在理论认识上以及实践中还存在欠科学和合理的地方。同时社会各界对外语教育本身的意义尚未达成共识,我们外语教育的意义是灵魂的东西,属于形而上的东西,既利于国家发展,也对个人发展有用。建议今后应该努力做好两件事:一件事是提倡推行课外外语阅读,另一个是解决终端评价的问题。

英语教学目标不应只考虑其实用目的,应该取法乎上,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学文化、启心智、养性情、爱生命为追求,要考虑如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向学生传递人类历史上那些共同的、最基本的、最有意义的价值观以及人之所以为人的特征,这是语言教育的根本特征所在。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若能正确认识英语教育的目标,或许对中小学外语教育的意义以及高考英语定位的理解和认知能更上层楼。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量体裁衣,儿童发展如果缺乏批判性,必然滞留在封闭的狭隘空间,无法显示出自我更新与提升。当代英语教育的使命,不能只是英语基本知识的授教与语言技能的操练,不再仅仅是知识本身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应以发展综合认知能力为目标,基于具体知识的理解、生成及效用,激发、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和信心,提升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和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和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解人类和社会,热爱自我,珍惜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得他们能做到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关于中小学外语教育目标的归正,应当做到以下方面:一是正确认识英语教育目标,合理设置具体的培养目标指标及其体系内容;二是科学制定英语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导向器,对培养什么样的外语人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新修订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作为设置培养目标的主导思想,体现的育人的发展理念;三是合理选用英语教材,传统的教材基本都是为了学习语言而改编的文本,学习者接触到的都是些干瘪的英语表达,很难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品格;四是优化英语测评体系,这就需要在设置考试题目时摈弃以零碎语言知识点为主要素材的传统做法,尽可能设置基于特定情境的能体现综合语言技能的题目,既要能反映考生的语言水平,还要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新思维。

五、 结语

当下中小学英语教育改革,应力求“返本”与“开新”相结合。所谓“返本”,就是要使英语教育回到本位上来,“开新”则是要在继承以往英语教育先进成果的基础上,敢于摒弃一切传统守旧的观念,秉承新的英语教育观念。所谓英语教育观念就是对英语教育诸问题的看法,从教育性质到教学目标和任务,从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从教师的角色到学生的作用,从学习的过程到质量的评估等,构成一个观念体系,给中国英语教育注入“正能量”,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上”能方便高校选拔真才,“下”能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的教和学有良好的反拨导向作用,使我国高等和基础教育良性和谐发展。

英语教育的问题不仅关乎英语能力的整体提升,更主要的是一种素质训练、人格塑造、构建精神的文化教育。我们需要给英语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对英语教育的思考以及实践本身能超越当下、超越一时的功利,达到可持续和永恒,达到对教育本真的追求。倘能如此,我们的初衷也就算实现了。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外语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思考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7):1,32.

[2]韩宝成,刘润清.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育回眸与思考(一)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2):150-154.

[3]韩宝成.关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300-302.

[4]孙大强,郑日昌.心理测量理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

[5]王世庆,冯光宇.从社会认知角度透视外语教学的费时低效[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2):75-80.

[6]吴本虎.以发展综合认知能力为目标的外语教育评价[J].外语界,2009,(4):36-42.

[7]许国璋.谈谈新形势下外语教学的方针[J].《人民教育》,1978,(10):21-25.

[8]张冬玉.我国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症结的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109-111.

作者简介:

杨柳,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杨柳

第三篇: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养成

摘要:在幼儿园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幼儿身心等各方面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应以语言指导为主,它不仅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还影响着幼儿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幼儿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语言素养。

关键词:幼儿教师 教学语言 语言素养

幼儿教师拥有良好的教学语言素养的意义,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认识到语言在幼儿心中所能产生的力量,明确具备良好教学语言素养是一名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那么,应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呢?

一、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提高教学语言素养的前提。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幼儿思维、理解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时常不能理解教师的“反话”,只能按照语言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很难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比如有次美术课上,笔者让幼儿们画一只小鸡,可是有些幼儿却画成了小鸭子。笔者想帮他们纠正,可是他们却认为自己是对的。这时,笔者和颜悦色地说道:“好好好,你们是对的,我是错的。”结果,幼儿便一直以为自己是对的。由此可见,教师要把握好幼儿语言理解的能力和语言发展的特点,以便于与幼儿更好地沟通。

二、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语言规范

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榜样,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一步。因此,教师只有使用规范的语言,使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使用符合国家普通话要求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做到发音清楚、吐字准确、不念错字、不使用方言,才能产生正面的示范效应。

三、内容选择贴切,提问适当

首先,教师要尽可能地提开放式问题,而不是封闭式问题;其次,在提问过程中,应尊重幼儿个体的差异,提问的难度要有层次性,太易或太难的提问都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一个有效的“好问题”,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只有根据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才能保证教学过程成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才可能实现教师与幼儿的真正对话。

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是教育观念的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不断地以新的教育观念来武装自己。如果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就无法形成良好的教学语言素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的教育难度越来越高,对教师基本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幼儿教师要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以自己的素养来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促进幼儿教学的必要条件。

五、多欣赏美文,丰富文化内涵

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经常欣赏经典美文,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还能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训练发音技巧,充实词汇量。

六、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科学性

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还要具有科学性。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准确简练、鲜明生动呢?主要是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师要掌握丰富的词汇,语言的丰富性主要表现在词汇的丰富性。词汇是语言的细胞,词汇越丰富,语言就越生动,越能鲜明地表达人们的思想;二是语调要多变,汉语本身就有多变语调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这种变化。此外,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堂情绪,运用生动、变幻的语言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三是教学语言的感情色彩要强烈。比如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能将幼儿带入故事所描述的情境中,感受故事、熟悉故事。但教师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幼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探索和积累。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市级机关幼儿园)

作者:胡晓梅

上一篇:网络媒体论文范文下一篇:基建项目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