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2022-09-10

1 引言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至2020年,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 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地。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旅游服务人员的外语水平越高, 就越能把握外国游客的要求, 越能把服务工作做得细致, 做得亲切。为了满足旅游行业的要求, 提高旅游人员的外语素质, 许多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都开设了旅游英语。但是, 由于英语教学与实践运用的脱节以及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使得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学到的是哑巴英语, 毕业以后根本无法用英语和外宾沟通, 更谈不上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了, 所以, 及时发现旅游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十分迫切。

2 旅游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2004年国家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也就是说,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在使学生获得文凭的同时也要获得一定的技能, 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这样才能为其顺利就业铺平道路。但现在很多高等职业院校依然延续传承了旧的教学模式, 没能体现出高职教学的特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 教学形式传承学科本位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 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是毋庸置疑的, 但很多教师由于是在学科本位下形成的知识体系以及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 在课堂上都是采用重讲授, 轻实践;重语法, 轻口语的教学方法。授课重点放在语法词汇上的讲解, 采取满堂灌的方式, 忽略了对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就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不相符合, 无法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 又有实践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2 教师复合能力欠缺

旅游英语的教学, 既包括传授英语知识, 同时也包括传授旅游专业知识, 但很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的课程都分别由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教授英语课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教授旅游专业课。作为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 其自身的英语水平可能非常高, 但对旅游专业知识却一知半解。所以, 授课重点就放在了语法、单词等内容上, 不能使学生通过英语课学习到旅游专业知识。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旅游专业的教师身上。一些教师由于自身英语水平所限, 无法将旅游专业方面的一些重要词汇及国际旅游市场的最新动态传授给学生, 教学内容体现不出本学科的时代性和全球化特点。

2.3 教学与专业实习脱节

实习对于在校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是增强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近年来,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促使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较高知名度、较新经营管理理念的旅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旅游企业也成了各大旅游专业院校争相抢夺的合作伙伴。但是这种合作更多时候只是停留在表面, 双方各取所需, 学校完成其教学计划中的实践课程要求, 扩大知名度, 提高招生入学率;旅游企业得到较廉价的劳动力, 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至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符合从业要求却很少过问。这就使得教学与实践生产脱节, 在就业竞争中无法体现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旅游和英语两个方面的优势。

3 探索提高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 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作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 英语课程的设置必须紧密地与实践生产相结合, 培养出既有旅游专业知识, 又有英语特长的学生。为此, 探索符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 适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新模式显得十分重要。

3.1 教学方式:突出“能力本位”, 引进“合作学习”

旅游管理专业应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其中包括业务操作能力、学习与研究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与网络应用能力等。为此, 我们改变了以往“学科本位”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模式, 以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 课堂教学采用的形式主要有:两人对话、小组讨论、小组作业、组间交流、组间竞赛、角色扮演等。首先, 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各小组自己推选组长, 在小组合作中, 每组成员都有自己独立的任务, 有分有合, 各展所长, 特长互补。课前, 教师把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收集材料, 课上, 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最后, 进行组间互评、竞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个人和同伴之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

3.2“双师型”教师:旅游+英语的复合教学能力

由于旅游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提高教师复合教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担任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专业知识培训, 掌握了更多的旅游实践知识并考取了英语导游证。同样, 旅游专业的教师定期参加英语口语培训, 不断提高英语水平。旅游专业教师队伍逐渐成长为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为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

3.3 教学实践:产学合作, 订单式培养

实习是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是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最有效的、最基本的途径。在实训过程中, 突出旅游专业培养的职业化特色, 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发挥学生的外语能力。为此, 我院选择一些与旅游专业对口的行业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 例如和海湾大酒店、海外旅行社等涉外业务较多的宾馆和旅行社, 开展联合办学。经过努力, 我们探索出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新举措, 采取了2+1的教育模式, 即前两年学生在学校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 后一年到企业进行综合技能的整合训练和顶岗实训, 使学生形成基本职业能力, 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 缩短了毕业生上岗适应期。这种产学合作形式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同时还解除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

4 结语

我院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进行的教学改革,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 该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 特别是英语口语交际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达到了知识水平、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协调发展, 顺利完成由学习者向职业人、社会人的过渡。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欧美市场的开放, 我国出入境旅游业务大幅增加, 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英语要求越来越高。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肩负起为旅游行业输送人才的重任。但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的英语教学却存在着不少问题, 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行业的要求,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学现状,教学实践

上一篇:企业并购中的税务筹划之我见下一篇:高校保卫工作中学生信息员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