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论文范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儿童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论述广西中职学校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的优化策略:教师主动改变观念,规范开展课程教学;积极营造课堂氛围,科学运用教法;深度夯实基础,促进理论实践融合。

第一篇:儿童心理学论文范文

儿童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摘 要:儿童心理学这门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规律,能够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指导方法,这门课程隶属于哲学范畴,与思政教育具有密切关系。在儿童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需实施课程思政,找到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的结合点。文章针对儿童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儿童心理学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点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与心理特点,利用所学知识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儿童心理学教学中,也需要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其道德境界,让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为后续工作就业奠定基础。

1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

课程思政的目标在于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传递知识,使之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接受文化熏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之具备文化自觉,实现道德品质、专业技能的双重提升目的。在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上,要发挥出正确的价值引领作用,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至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主动探索、实践,深挖各门课程的育人元素,从多方面寻找道德教育、专业知识之间的结合点,正确引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帮助学生转变思想,促进其身心上的健康发展。

2儿童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路径

2.1转变育人理念

在儿童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工作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存在滞后性,需将其淘汰,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意识对行为的引领作用,创新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深刻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与学生互换身份,在课堂开始前,让学生毛遂自荐,充当教师角色,谈谈自己对“儿童心理学”内容的感知和理解。通过该种方式,让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心得内容,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打造互动化的课堂学习氛围,端正学生对儿童心理学内容的正确理解。

2.2深挖思政内容

课程思政属于新型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深挖儿童心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具体来看,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包括几个方面:①理想信念教育:考虑到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上,要让学生认识到幼教事业的发展问题,体会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利用多种教育手段,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岗位价值,对职业产生奋斗感与自豪感;②道德品质教育:在幼教事业中,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人格品智、社会公德十分重要,在儿童心理学教学内容中,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幼儿的不规范行为与消极情绪,使之可用积极手段为幼儿提供引导,而不是用成人标准苛责;③安全教育:儿童身体发育、心理成长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儿童心理学内容中,也有大量与儿童心理变化、成长规律相关的知识。在儿童心理学教学中,需为学生渗透关于安全教育的知识,这样才能确保其在后续工作中主动保障幼儿安全;④心理健康教育: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儿童的心理活动、心理特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儿童心理成长活动的规律,认识到成年人对儿童进行引导的科学方法,以帮助儿童产生积极、健康的人格。

2.3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

思政教育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学习、情感产生直接影响,也关乎他们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行为举止,有效的思政教育,应当是心灵上的沟通,利用丰富的生活体验来升华学生道德境界。课程思政并非简单的思政教育,而是渗透至专业课内容,实现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的深度结合,挖掘出专业课内容的思政元素,不断放大,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与文化自信感。在儿童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可先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讲述各类教育思想的诞生背景与出现意义,应用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案例、语言来讲述思政内容。并播放与之相关的心理教育案例、视频等,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新闻、案例,让学生能够产生浓厚兴趣,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产生丰富收获。

2.4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中,显性教育、隐性教育均是重点内容,理想的课程思政教育,应当是两者的结合,发挥对学生思想的引领价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品质、改变思想。通过显性教育、隐性教育的结合,可让学生产生熟悉感,加深学习印象,达到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的互补目的。对此,在儿童心理学教学中,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根据各类思政元素的特點,选择适合的显性或者隐性教育方式,并将学生后续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带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学习困难,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达到1+1>2的结果。

3结语

在课堂教育中,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也应该是价值引领的重要阵地,课程思政的实施,对于提升专业课的育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儿童心理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主动挖掘其中的思政内容,推行课程思政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滞后的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结合学生需求来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在提升儿童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与道德品质,从而为幼教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雪琴.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1-43.

[2]陈艳.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交互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110-112.

[3]欧平.高职高专课程思政:价值意蕴、基本特征与生成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20).59~61.

作者:徐艺萍

第二篇:广西中职学校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优化策略

【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中职学校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的优化策略:教师主动改变观念,规范开展课程教学;积极营造课堂氛围,科学运用教法;深度夯实基础,促进理论实践融合。

【关键词】广西中职学校 学前儿童心理学 教学策略优化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重点规划和建设的核心课程,为全面培养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广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要以强化办学特色、提升教学专业化作为切入点,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特征,把握幼儿教师的职业需求,不断优化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策略,开辟适合广西本土学前儿童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教师主动改变观念,规范开展课程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是为培养具有高素质幼儿教师人才而设立的。现阶段,广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就读学生有上升趋势。如何让专业学生都能成长为合格的幼儿教师,需要职校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加强教学引导。因此,职校教师要端正思想态度,转变教学理念,确保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双提升。

第一,教师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能,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认清现代教育形势,纠正自身在教学模式、方法等方面的误区,始终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和教学中心,正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教师要科学分析专业学生的内在需求,针对学生当前阶段所具备的学识水平进行调研,在备课阶段集中分析新教学内容与历史教学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积极反思教学进度,评价学生知识储备与积累水平,诊断学生学习中的不足点,为后续教学提供可靠保障。

第三,教师要认真思考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特点,积极参与完成课程创新建设。重新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构建规范,主动学习借鉴典型的幼教培养案例,构建便于后期调整与扩展的课程框架。框架要匹配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分步完善。可按照不同的课程章节内容完成框架设计,再与其他章节框架构成整体。例如针对“个体心理”章节内容,其框架设计如图 1 所示。

二、积极营造课堂氛围,科学运用教法

面对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的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等问题,教师要认真思考其中的根源,一方面要采取合理的手段来活跃课堂氛围,建立更加亲密互信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还应通过调整课程教法,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释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纾解师生沟通难题,增强师生和谐关系

中职学生在学习儿童心理学的过程中,对于理论的消化和吸收程度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始终以自我判断为权威依据,而是要在设计课程、组织计划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保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完成理论学习和技能的实践。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境要符合学生的偏好,增加乐观饱满的情绪,让学生懂得幼儿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应有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应举一反三,多使用典型的案例进行论证和分析,让学生自己感悟其中的道理,自主积累更多的与幼儿打交道的心理学理论。随着师生关系的不断和谐,整个课堂氛围将会变得更加友好和活泼,教学有效性将大大提升。

(二)还原学生主体地位,科学运用多元教法

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应用,应要求将课程特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尽可能让学生说、学生做,在实践中培养创造力,在实践中达到教学“三维”目标。以下教法都可以在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

1.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内所有成员在相互取长补短中提升学习效率,同时也逐步培养团队协作的默契性。在广西中职学校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中,以小组形式对不同的教学命题进行合作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即便在廣西这样的多民族地区,有的中职学校的学生存在民族差异,可能在文化观念、思维习惯、人文风俗、语言特点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这样的差异有时也可能带来不一样的效果,组员之间不同思想观点的碰撞,会让问题的分析讨论形成新的研究方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保持较为轻松的姿态参与思考和讨论,组员之间可以通过深层次、近距离的交流掌握更多的幼儿教育知识,这对于未来担任幼儿教师面对不同民族的幼儿进行教学是十分有益的。

2.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主动聚焦课程教学设计需求,可在特定情境中对教学目标进行解读,并形成满足不同学生个体需求的教学措施。其基本流程如图 2 所示。

在广西中职学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中,若学生不能对所学习的新内容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则难以掌握可靠知识与技能。教师可在教学中挖掘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保持探求欲望的内容,启发学生去理解。教师可直接用思维导图、树状图等图示的方法将复杂理论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仅用示意图就能复述理论原理,加强对不同知识点之间联系的把握。教师还可以设置具有发散性的讨论性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教师要全面把控讨论的进程,若偏离原题则要纠正。类比启发也是启发式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在心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将概念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放在一起,找到不同要素的差异化分析结果,启发学生找准各知识点的侧重,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陶行知先生曾说,“问题自决得越多,经验越丰富。若是别人代我解决问题,纵然暂时结束,经验也被旁人拿走了”,从这点看,实施启发式教学要强调“自治”,即教师的启发要点到即止,剩下的探究学习内容还需要学生保持自主性,自己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才能在启发式教学中有大收获。

3.项目式教学。在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新教学的单元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单元任务项目。通常,一个单元都会存在一个总项目任务目标,教师要能够对不同子项目的任务目标进行分解。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设定明确的技能目标,即在教学初期明确应该让学生掌握但还未掌握的知识技能。具体的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把握时间长短,根据每个任务目标和教学实际情况来确定。确定教学的核心问题或关键项目后,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对如何推动项目畅所欲言,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参与到探究实践中,积极在交流分享过程中归纳不同意见观点,对项目的进度以及完成效果展开反馈评价。项目式教学的主要框架如图 3 所示。

例如在教学“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内容时,教师可将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特征作为一个教学项目,组织学生按小组对项目展开研究,每个小组领一个分项目任务,有的调查研究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有的总结归纳学前儿童的基本情绪表现,有的探讨学前儿童的高级情感发展,各小组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网络资料搜索、幼儿园实地调研、听取专家意见等不同方面完成项目,为项目总任务目标实现提供依据和支撑,从而在推动项目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

4.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变得最为普遍,其直观生动的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广西中职学校已经普遍建立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在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来营造更加轻松的教学环境,体现心理学课程特色。利用多媒体中图、文、影、音等不同要素进行组合,帮助中职学生理解未来所要面对的幼儿的心理特征。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幼儿园》的主题纪录片,片中主要呈现一所全日制寄宿幼儿园的真实幼儿活动场景,幼儿天真可爱,很多情况下的情感需求又是那么直接,他们会为家长的离开而哭泣,会为自己不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生气,会在一起相互打闹,也会在一起講自己和爸爸妈妈的饮食起居琐事。这样的视频,可能会一定程度纠正中职学生对幼儿教育的片面理解,对幼儿教师的工作责任与使命有更深的理解,这对继续进行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有裨益。

5.角色扮演教学。由于中职学生的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他们对怎样担任幼儿教师还存在很大的模糊感。职校教师在教学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时,若只是单纯地教授理论和训练技能,那么学生的接受程度会相当有限。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由学生扮演幼儿教师、幼儿以及幼儿家长等角色,通过角色转换直接面对幼儿教学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真实了解幼儿的行为习惯,理解幼儿教师在处理幼儿问题时要保持的正确态度。同时,职教教师也能在角色扮演中获悉学生的认知水平,捕捉其中的思想和行为示范点,在后期的教学中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强的自信面对课程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未来担任幼儿教师要把握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的个性与风格,注重挖掘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才能全面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为教学对象的教学质量把关,为提高教学效率做好保障。

三、夯实基础,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

第一,广西中职学校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要求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作为切入点,努力做到“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让自己仅停留在讲台之上或者办公桌前,而是要走近学生,深入到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实地考察调研,收集一线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成果。从这个意义上看,职教教师也可以称得上是“学生”,他们在与幼儿实践教学工作者接触的过程中去了解更多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从而在中职课堂上讲解理论时有足够的实际案例进行佐证和说明。

第二,教师应鼓励中职学生到幼儿园去,用心观察和聆听,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如在教学“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内容时,中职学生可以就近到幼儿园进行观察,了解、分析幼儿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的原因。他们会了解到幼儿的注意力被分散可能是由于幼儿自身有新的兴趣和需求,而且还会了解到注意力分散的典型表现就是“东张西望、小动作不断、偶尔发呆”等。中职学生若仅通过课本的描写来记忆注意力分散的原因或表现,可能掌握得并不牢靠,但经过观察与实践,他们对这些规律的掌握将更加深刻。

广西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使命,提高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幼师的专业化培养意义重大。教师应主动改变观念,规范开展课程教学;积极营造课堂氛围,科学运用教法;夯实基础,促进理论实践融合,不断优化课程教学,为广西本土培养出合格的幼教人才。

【参考文献】

[1]李 强.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前心理学的教学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9(29).

[2]李 雪.中职学校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策略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2020(1).

[3]符 强,章 进.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儿童心理学课程“支架式”课程设计的教学诊断与改进策略[J].广西教育,2019(6).

[4]谭晓丽.提升中职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的策略[J].科学咨询,2019(37).

[5]曾 枫.知识框架法在中职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9(18).

[6]邹丽君,苏 俭.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探讨[J].广西教育,2015(14).

[7]廖秀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9(12).

【作者简介】李淼玥(1986— ),女,汉族,广西苍梧人,文学硕士,梧州市苍梧县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学前教育。

(责编 李 言)

作者:李淼玥

第三篇:儿童心理学视角下的幼儿教育问题分析

摘 要:幼儿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不论对于个体家庭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60%的儿童不程度上存在着心理疾病,值得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本篇文章中笔者立足于心理学视角,分析目前幼儿教育现状,浅析儿童心理学视角下的幼儿教育方法。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幼儿教育;分析

幼儿是人生的启蒙时期,如同一張白纸,心理上形成的意识引导存在重大作用,幼儿所接受的教育甚至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轨迹,因此幼儿时期的教育问题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相关教育部门也开始重视幼儿群体的教育问题。本篇文章中笔者就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目前社会上幼儿教育的现状,探讨适合幼儿教育的方略。

一、儿童心理学视角下幼儿教育的现状。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就像小苗之于大树,小苗的茁壮健康与否,为将来它是否能长成有用之才埋下伏笔。由于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不少家庭、婴幼儿教育机构也开始认识到幼儿时期的教育重要性。家庭方面主要表现为:不少家庭父母们通过电脑下载幼儿教育节目、购买相关育儿书籍,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贴心”地为孩子报名各种智力开发班,笔者就曾在一个幼儿智力开发机构中,见到了一个刚刚6个月大的“学生”。

应该说,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样做是不是真的可以让孩子将来比同龄孩子更容易成才、成功呢?笔者的一些走访和调研反映,不少原本自信开朗的孩子在经过这样“魔鬼”训练之后,出现了自闭、自卑的性格情绪,有的甚至出现了叛逆心理。学校方面主要表现为:一些教育机构尤其是各种智力开发培训班和幼儿园,让孩子通过各种类目繁多的智力开发活动和练习,但这些教育机构的教育目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这样的一些教育机构经营得红红火火,在家长们中间也是好评如潮,但笔者对这样的教育方式表示担忧。

二、儿童心理学视角下幼儿教育的问题

目前幼儿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方面,一是学校方面。

首先家庭方面,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这一时期家长决定着幼儿的教育质量。有文化水平、教育观念和经济水平的不同,幼儿所接触的家庭教育也是千差万别。有的父母文化水平较高,对于幼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科学,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理乐观开朗、文明礼貌;而一些家庭不和睦、父母性格暴躁的家庭,动辄就对孩子连打带骂,这样环境中的孩子极易产生自卑、怯懦的心理,不利于将来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其次是学校方面,有很长一段时期,“应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口号深入人心,虽然目前新课标倡导素质教育,但考试体制仍偏重于卷面考试,这就迫使学校为了保证考试升学的水平而纷纷重视应试教育,疏于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学生在面对各种身心压力和烦恼疑惑时,不知道如何疏导和排遣。这样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方式很容易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埋下隐患。

三、儿童心理学视角下幼儿教育的方法

通过上述对儿童心理学视角下幼儿教育现在和问题的分析,下面笔者来谈谈幼儿教育的方法。基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幼儿教育问题起着决定的影响,下面笔者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方法的阐述。

第一、家庭教育方面。孩子的心理发展体现着一个家庭关系和谐与否。所以要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心理教育,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必不可少。在和谐家庭氛围下的幼儿,心理是健康的、阳光的、有活力,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反之,心理则是病态的、阴暗的、忧郁的、对生活毫无希望的;心态不同,他们对待社会上的人、事、物,态度都会不同。首先,家长们一定要时刻审视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修养,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树立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其次,家长要积极学习相关的育儿书籍和关于心理学的知识书籍,采取积极的教育方法,善于鼓励孩子,增强孩子信心,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心态。最后,家庭中的父母长辈要保持和谐的关系,做到相亲相爱,互敬互助,给幼儿一个安全、稳定、和谐、幸福的家庭。

第二、学校教育方面。学校教育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其中影响孩子的关键环节主要有教材内容和教师引导两个因素。教材是幼儿学习知识的载体,教材的内容直接决定了孩子接触到的学习对象,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一定要严格把控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甄别,要保证教材内容的可行、健康,适合学生,切实确保孩子可以在教材上接触到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同时学校应当及时对教材进行更新、突出德育教育,使其与不断变化着的幼儿教育任务相匹配。

第三,教师因素方面。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全面科学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说出自己对所讲内容的看法,对于回答好的同学,要不吝表扬,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要采取妥善的办法对其进行鼓励。让学生在有爱心的教育环境中,在有鼓励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这样才更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健康心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张健忠;;幼儿教师及家长对幼儿健康关心程度的调查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Z1期

[2] 李 灵;刘伟伟;;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11期

作者:朱利群

上一篇:大学计算机论文范文下一篇:幼儿园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