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论文范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实验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针对独立院校实验心理学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与弊端,探讨了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与方向,并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关键词:实验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独立院校实验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一门非常重要的方法学课程,是以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第一篇:实验心理学论文范文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

摘要:当前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应侧重实验心理学基础性和应用性的内容,突出实验法应用型研究实例教学,加强实验法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研究,建立实习基地,服务当地经济与社会建设。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对心理学人才需求的增长,2000年以来,不少高校开设了应用心理学专业。这类专业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大多沿袭了基础心理学专业的模式,不能适应培养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实验心理学,也需要做出相应改革。

一、现有教学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我国高校原有的心理学专业,仅限于少数综合性大学的基础心理学专业,以及部分师范院校的教育心理学专业,在教学上偏重理论和研究,轻实践和应用。目前新开设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项目、实验设备、评价方式上大多沿袭了基础心理学专业的模式,未能体现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特点。基础心理学专业,强调传统和现代的各种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心理学基础研究人才。应用心理学专业,注重心理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人类心理活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性原理与应用性技术的学习,目的是培养擅长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为各类人群服务的人才。因此,应用心理学专业必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实验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重要课程之一。笔者从2003年至今教授实验心理学,所采用的教材和参考书、实验仪器、计算机实验系统软件,主要来自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学系,通过教学与反思,以及与在读生、毕业生的交流,感觉到这门课程知识总量偏大,理论深度偏深,基础型的教学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脱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加强应用性、实践性是教学改革的核心。2008年起笔者开始“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的研究,尝试构建适合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验心理学教学模式。

二、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的目标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应该使学生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基本的实验设计方法,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经典实验和应用型实验研究,熟悉常用技术和仪器设备,初步形成从事心理实验研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观察现实、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帮助学生成长为心理学应用型人才。

三、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原则

1.在把握学科核心内容基础上,调整教学内容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验心理学课程,不宜仿照基础心理学专业在教学内容上的全面、深入和实验技术的高精尖,教学内容应该有所侧重,应该着重讲授、着重训练实验心理学最基础的和应用性强的内容。

2.在确保教学规范性的前提下,提高教学生动性

教学要依据学科的内在规律,同时也要照顾学生的接受兴趣。实验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中最接近理科的一门课程。它的概念、原理、方法贯穿严密的逻辑思维,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结合大量的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处理也需要应用统计学知识。这门课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有的学生对该课程有畏惧心理。因此,教师要设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实验方法的价值,主动地学习知识,主动地思考和研究问题。

3.注重基本知识与技术的训练,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面对问题,不懂得进行科学的研究,就得不到有价值的应用性成果。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知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具备扎实的实验技术,最终才能学以致用。因此,基本知识的传授要求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标准务必严格,必须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实验设计与具体实验方法,熟悉实验设备,能够初步设计和实施心理实验,撰写研究报告,使他们获得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4.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扶植学生自主研究

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越高,自我卷入越深,学习的兴趣就越浓,学习的收获就越多。实验心理学是关于心理现象的实验研究方法的学科,在教学中要设法引导学生对研究方法的关注与兴趣,推荐延伸学习的资料,鼓励学生关心自己和周围人的心理,关注社会,养成观察、思考和阅读的习惯,支持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尝试做实验研究。学生的自主研究,有利于培养问题意识,增强学习兴趣,扩展学习范围,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扩展实践空间,带领学生参与服务当地社会的应用性研究

加强应用性、实践性是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核心,要达到这一目标,学生的学习就不能局限在校园里,应走出学校,参与更广阔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从中学到更多学校里难以学到的东西。学校和教师要积极推动将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解决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开展合作研究,让学生适度地参与其中,使他们的实践能力获得迅速的成长。

四、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措施

1.依据专业特色,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侧重

改革后的实验心理学,着重讲授、着重训练最基础的和应用性强的内容。基础性的内容,就是实验心理学知识体系里的经典、核心内容,是大多数实验心理学教科书都不能忽略的主干内容,是学会做心理实验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例如:心理实验法的特点;心理实验的各种变量;心理实验的效度;心理实验的程序;各种变量的控制方法;基本的实验设计类型;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信号检测论方法;心理物理量表法;反应时方法等。应用性的内容,就是采用实验法研究人的各种心理现象,从而形成的有效的、特定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其研究结果。例如:对视觉适应、视敏度、闪光融合频率、颜色视觉等视觉现象的实验研究;对听觉掩蔽、听觉适应、听觉疲劳、语音知觉等听觉现象的实验研究;对图形与背景、图形识别、图形错觉、图形后效的实验研究;对深度知觉、大小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对条件性学习和认知性学习、学习迁移、前摄作用与后摄作用的实验研究;对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实验研究;对情绪的生理指标、表情活动、主观体验的测量与实验研究等。

2.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实验法应用型研究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对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程序和技术进行准确的解释外,特别要注意运用经典实验和应用型研究实例对这些内容进行说明,用清晰、明了的语言,结合具体、生动的研究内容,逐步描述、设问、解释、分析、求证,让学生在关注、疑问、思考、理解、评论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心理实验法的原理,了解它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评论,与学生讨论有疑问和争议的内容,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兴趣。在介绍每一种实验方法的同时,注重向学生展示各种实验方法的应用途径,例如:感受性测量方法在人员选拔、工作环境设计、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感觉等级量表方法在消费者偏好研究中的应用;反应时方法在操作台、仪表盘的设计,以及特殊职业人员选拔与训练上的应用;颜色视觉研究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图形知觉、图形错觉的研究在装饰、绘画上的应用;学习与记忆实验方法在改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上的应用;情绪的生理指标测量、表情分析和主观体验测量在识别和调适人的情绪方面的应用,等等。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授课的知识含量,加强演示教学的效果,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

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性、操作性都很强,课堂讲授、课后作业、实验室实验三个教学环节,每一步都不能忽视。课堂讲授要保证学时充足,讲授要逻辑清晰,善于解释和举例,确保学生理解知识。课后布置作业对某些方法加强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具体实验方法及其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做实验让学生熟悉整个实验过程,掌握操作技能,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学会观察、控制实验变量,学会与他人分工协作,掌握处理数据、分析结果、撰写实验报告的方法和技巧。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些教学环节,才能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他们才有可能形成科学研究的能力,今后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应用性成果。

4.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实验心理学内容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往往体会不到它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令他们能够采用心理实验方法来解决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鼓励学生在课外观察生活、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扶植学生开展自主科研工作,积极提供参考建议和技术支持。从以往的学生科研项目和毕业论文中选出优秀的应用型研究,作为研究范例介绍给学生学习。在一个学期内,要求学生提出自主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写出课程论文,作为学期总评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生依据自己的研究计划成功申请到了校级学生科研项目资助,还有的将自己的研究课题发展成了优秀毕业论文,成效可喜。

5.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开展协作研究,建设应用心理学专业实习基地

立足武汉市以及学校所在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开展与企业、学校、社会机构的交流、协作与服务,在企业、学校、社区和机关建成学生实习基地,带领学生参与应用型研究,为各类人群提供他们所需的心理服务。例如,企业在员工选拔、培训、任用过程中,需要了解员工的职业能力倾向、动作技能水平、感知觉特性、学习和记忆能力;企业在生产管理中,需要对照明方式、操作台、工具、仪表等进行恰当的设计,对环境噪音水平、操作流程等进行调整,以便达到更高效、更人性化的生产方式;企业在设计产品时,需要了解不同类型人们的消费偏好和使用效果。这些问题都可以采用心理实验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加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为企业服务。各级学校的学生需要各种心理辅导,以及职业兴趣测评、能力倾向测评,心理实验的技术和设备可以帮助提供这些服务。这样既服务了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又切实推进了对学生科学精神、实践能力、服务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非常有助于他们成长为心理学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学民等.高等院校实验心理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5,(3).

[2]舒华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J].中国大学教学,2004,(3).

[3]王龙.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2).

[4]孟庆茂,常建华.实验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杨治良.实验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张 梅

第二篇:独立院校实验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针对独立院校实验心理学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与弊端,探讨了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与方向,并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实验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独立院校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一门非常重要的方法学课程,是以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学科。这门课程往往被看作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啃”的心理学课程,特别是学生往往听得晕头转向依然不得要领,更难谈及实验设计的创新性了。因此,关注实验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突出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性和操作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均是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实验心理学现有教学模式的局限

1.传统实验心理学教学的局限

实验心理学课程所涉及的实验可以归为三类: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传统的实验心理学教学往往是教师讲授具体的理论知识和演示实验内容后,学生分组进行验证性的实验研究,一般多为感觉、知觉和记忆等方面的较简单的验证性研究,这些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是很有帮助的。但是,验证性实验比重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学生也就无法创造性地开展综合性实验设计研究。

2.实验仪器设备的局限

现有的实验仪器仅能满足传统实验的验证性研究,同时,由于高校连年扩招使得学生逐渐增多,现有的实验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时开展实验研究,学生只能分组进行实验,造成学生参与度的下降,有些学生甚至一个学期都没有做过一次被试或主试,所学知识仍然只停留在理论阶段。

3.评价方式单一,存在偶然因素

现行的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多为闭卷考试,只能考查到学生对于实验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探究到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而这种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观察发现,学生因为了解教学评价方式,所以在进行心理学实验以及在撰写实验报告时,疲于应付,甚至力不从心,最后没能掌握实验心理学的核心,这与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开设意义是背道而驰的。同时,单一的评价方式可能会造成学生由于发挥、心态等偶然因素的作用而考试结果产生偏差,不能考查到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降低了闭卷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即评价方式本身没有了意义。

二、实验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应该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的实验设计方法,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经典实验和应用型实验研究,熟悉并能操作常用技术和仪器设备,初步形成从事心理科学实验研究的能力,进而引导其提出问题、进行实验设计、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成长为应用型人才。

三、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1.教学过程的改革,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选择经典的实验研究,并依次增加难度,从单纯的重复性验证实验研究到自行设计实验。同时随课本的教学进度,除了传授学生基本的理论基础外,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实验研究设计,让学生对其进行评价。通过钻研他人的实验研究,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找不足、学优点,从而避免在自己的实验设计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2.教学内容及形式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课时分配上既要兼顾理论知识和实验课程的比重,又要突出实验心理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对于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的部分,如:心理物理法、反应时间等内容,要向学生突出应用型实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使得枯燥无味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到演示实验当中,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和机制。

3.评价方式的改革

由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将闭卷考试与实验设计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学期末提交一份独立完成的实验研究报告,要具有创新性,避免重复验证性的实验研究报告,将平时成绩、闭卷考试成绩和实验设计综合考查,避免传统闭卷考试中偶然因素导致的成绩偏差,同时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实验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对实验心理学不再感到畏惧。同时,不仅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探究兴趣,深化了学生对实验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和研究兴趣自行设计和操作实验,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表明,实验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特别是评价方式的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既避免了学生因为实验心理学本身晦涩难懂而产生恐惧心理,也避免了由于偶然因素造成考试成绩的误差,能够真正展现出学生对于实验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水平。同时,也缓解了学生为了应付闭卷考试而死记硬背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等情绪,反而能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实验心理学的学习,主动探究和设计实验,以解决实际现象和问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注:本文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2012年度科研基金项目,合同编号:2012JGLX01。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作者:杨晓玲

第三篇:浅谈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及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去适应生产劳动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因此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应该还做到几点:

第一,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有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教学方式。因此除基本操作和得出理论外,演示实验中应该还注意几点;

一、演示实验中应让学生积极的参与

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但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演示实验中,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学生印象,巩固其记忆。

例:在“电磁感应”教学中,演示实验为边做边讲实验,给学生发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表、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实验中让学生首先观察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再观察线圈中电流方向与线圈运动方向的关系,把直观材料作为培养学生知觉、观察力的材料,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进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感应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最后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

二、适当运用多媒体

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而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明显的现象,直观感悟到变化的规律。如:凸透镜成像实验,在课件演示中能让学生直观地感悟到像距与物距的变化过程,从而得出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这一规律,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特殊点成像的规律。

三、注意实验的整体效应

许多的实验中,实验的分散、脱节,让学生思维不同程度的受到干扰,试验的整体效应是不可缺少的。例:在“功的原理”教学中,我把杠杆、动滑轮固定在同一演示板上,用红纸条标好刻度,然后演示用他们提起重物的情况。这样既增加了实验的可视性,又便于学生注意用杠杆、动滑轮做功的共同点,总结出使用机械不省功的原理。排除了分散实验对学生的思维干扰,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有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如实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甚至一个数据,一个标点符号,严格做到把实验事实和自己对事实的解释区别开来。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仅是提高物理实验质量的要求,也是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例:观察水沸腾的实验现象时,就明确提出以下观察目标:水开始加热杯底和杯壁上出现许多小气泡,这些小气泡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加热过程中,水温将怎样变化?随着温度升高,气泡将怎样变化?水沸腾时温度将怎样变化?将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水是否沸腾?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有目的、有秩序的进行观察,避免观察时手忙脚乱。由于温度计本身制造和环境气压的关系,水的实际沸点不一定是100℃,这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分析、评估实验数据。

第二,学生实验是学生亲身去探究和体验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向导,通过实验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能让学生在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细致、深入是观察能力的重要品质之一,也是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和要求。许多自然现象和实验中的物理现象,有时稍纵即逝。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捕捉到所要观察的现象;只有深入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和隐蔽的特征,半点马虎不得。如:上面说到的观察水沸腾现象时,若不去认真、仔细观察,就没法总结水在沸腾过程中的规律。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发现新的问题,促进进一步的观察和对观察材料的思维加工,辨别本质现象和非本质现象,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观察结果。

2.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适当引导,但也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适当经受挫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获得成功,这样将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得到更多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强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让学生对同一问题,善于全方位、广角度、多途径去分析思考,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撞击学生的创造灵感,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做“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实验时,充分把握学生设计实验环节和选择实验仪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时机。有些学生把课本上的玻璃杯换成了口杯;在步骤上,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还有些学生先称空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对学生肯动脑筋应给予表扬。步骤上,肯定学生将盐水全部倒入的合理性,引导学生讨论先称空杯后再倒入盐水称总质量的做法是否可取,学生通过分析后得出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将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杯底和杯壁还粘有盐水,使测得的体积小于杯中原盐水的体积,会造成较大误差。学生最终会找到减小误差的好办法。这个分析过程,会占用一定的时间,但学生在这个思考、分析、设计、否定、再思考、再设计、再评估的过程中,增强了减少误差的意识,变思维的单向性为多向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实验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实验后的反思

除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操作外,必须做到实验后的反思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反思可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创新实验设计,揭示实验本质,增强实验效果。因此在学生实验时,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反思。

作者:文杰

上一篇:青年亚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广告学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