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论文范文

2022-05-1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认知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满足互联网用户更加人性化的需求,是网页交互设计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以认知心理学为出发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了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网页交互设计方法,从而对网页交互设计提出新的补充。关键词:交互设计;网页设计;认知心理学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社会的进程不断走向深入,网络分享与参与日益成为网站发展的新热潮。

第一篇:认知心理学论文范文

立足认知心理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研究

摘 要: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有着多种多样的教学思想,认知心理学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思想。文章立足认知心理学,从英语教学法、英语叙事教学法、英语的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及认知心理学对英语教学观的影响等方面,探究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认知英语教学法;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

许多交叉学科的出现加强了不同的学科之间的联系,而英语教学活动与认知心理学的结合成为了英语教学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在英语教育发展及改革的背景下,借助认知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观念、教育模式及课程结构进行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英语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一、知识的本质及分类

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对于心理学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也是一个革命性的观点,同时对于教育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认知心理学下的知识是人们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流和相互作用产生的系列信息,在这一理论当中知识被分为两种,一种是陈述性知识,这部分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的相关内容,也就是对事物的阐述,人们通常通过记忆、经验等来获取这部分知识。另外一种则是程序性知识,也就是回答“为什么”的相关问题,对于这部分知识,人们需要借助某种活动进行间接的推测。除了对知识本质进行研究和分类之外,认知心理学还对不同类型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同知识相互交叉构成了知识网。另外,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常常是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又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其指导思想为今后的教学及知识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二、认知心理学对教育的作用

1. 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对整个教育教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中,程序性知识主要是方法论方面的知识,也就是策略性的知识。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指出:策略性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思考和记忆,这是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关键。这也在另一方面说明认知心理学重新定义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知识、技能和智力之间的关系。

2. 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对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在英语教学中,对于陈述性知识而言,主要的教学策略就是教会学生对知识进行精细加工,从而使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进而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有条理的组织。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指出新知识的原理,帮助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记,并启发学生运用记忆法进行知识的记忆。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要求学生强化记忆。

三、认知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启发

1.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习得对英语教学的启发

首先,现代认知心理学将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划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被称为学习阶段,也就是初次接触到新知识,将这部分知识反复记忆和背诵,最终与长时记忆相互作用和融合,与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建立关联,产生全新的意义。第二阶段是巩固及转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通过复习或者新的学习,知识得到巩固及转化。第三个阶段被称为提取及运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知识被人们重新认识和验证,通过将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结合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从而对知识进行认证和巩固。其次,从知识的学习过程来看,学习新的知识就是记忆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可以用机械的重复记忆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更加灵活有意义的方式来进行,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使学生较为有效地对知识进行学习和记忆。在知识当中,符号是非常关键的内容,符号的输入和输出是不同的过程,对英语学习来说,符号的输入过程就是对英语相关知识学习的过程。对于英语这种语言类科目来说,联想便是其中较为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联想可以实现对信息的有效加工及整理。实践证明,联想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长时记忆。比如,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联想能够加强学生对单词形义的理解。例如,在学习classmate一词时,class是“班级”的意思,而mate是“伙伴”的意思,学生可以将两个词语进行联想,班级中的伙伴就是“同班同学”。此外,联想的學习方式可以将新的知识与头脑中的已有知识产生联系。根据心理学的记忆原理,意义联想很容易加深记忆,通过联想习得的词汇比较容易进入长时记忆中。英语教学实践证明,词语的语境常常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这个过程在认知心理学中被称为编码过程。此外,语境学习还可以扩大记忆的范围和容量。因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单词时可以利用图片、实物或者实际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立体地进行有效学习,进而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的英语教学质量。

对于程序性知识而言,学生只可以借助作业的形式进行间接的知识学习。程序性知识主要回答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进行知识之间的辨别。这种辨别首先可以通过外形区分,其次可以说明区分的理由,最后就是通过辨别将其运用到恰当的情境中。例如,在英语课堂中讲解polite和impolite两个单词时,教师可以首先从两个单词的外形上进行区分,其次要求学生区分两个单词的读音和书写方式的区别,最后辨别两个单词之间的意义并学会在正确的情境中运用。

对程序性知识学习要在学习了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运用,并在反复的实践当中将陈述性知识转为程序性知识。根据这个原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比如,在教完了英语单词和语法之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已经学习到的知识来练习造句,这样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对单词和语法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运用也更加自如。在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需要做的是向学生提供技能应用的情境,让他们将英语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以加深他们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对英语教学的启发

知识的表征就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记载和呈现方式。众所周知,不同类型的知识有不同的表征方法。陈述性的知识主要是以命题或者图示的形式进行表征的,而命题的网络主要依赖于记忆形成。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进行表征的,所谓的产生式就是条件和反应的联系,而这个联系的形成需要记忆及练习,二者缺一不可。因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区分两种知识的不同。在面对陈述性知识的时候,教师主要利用反复记忆、复述方面的策略来让学生学习和记忆知识。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抄写、背写、联想等方法来记忆单词和语法,通过重复听某段内容来锻炼听力,这种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打好基础。而在进入到程序性知识学习阶段,教师则要帮助学生建立两种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不断地找问题、解决问题、磨合,将已有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大量的练习,并在每次的练习中变化条件,提高学生的熟悉程度,保证学生在日后的英语学习及联系中可以更快地反应,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进而更好地掌握程序性知识,完成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

四、结束语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认知心理学的观念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找出有哪些学习策略可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及学生的英语素养,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而从听、说、读、写等方面促进他们英语水平的提升。同时,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的训练,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阳文洁.认知心理学理论视野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探析[J].英语教师,2015(10).

[2]罗建明.运用心理学的认知理论探索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3]杨金龙,凌茜.从符号与认知视角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以甘肃偏远山区的初中英语教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03).

[4]范兴平,唐友东.认知心理学理论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中的运用[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作者:王晓燕

第二篇: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网页交互设计研究

摘要:满足互联网用户更加人性化的需求,是网页交互设计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以认知心理学为出发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了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网页交互设计方法,从而对网页交互设计提出新的补充。

关键词:交互设计;网页设计;认知心理学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社会的进程不断走向深入,网络分享与参与日益成为网站发展的新热潮。热潮的主体无疑是成千上万的互联网用户,因为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参与者。交互设计对于网站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的交互设计模式开始更多地聚焦于用户内在的心里感受,开始关注认知心理学对用户界面操作行为的影响。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网页交互设计进行探讨分析,并总结出基于认知心理的交互设计方法,以及如何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下设计网页界面,从而对网页交互设计提出新的补充。

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起源于西方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主要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该过程包括人类如何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然后人脑如何将所获信息转换成知识,知识存储后又如何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认知心理学涵盖了人们从感觉到知觉、识别、注意、学习和记忆、思维、语言、情绪等几乎全部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类行为最基础的心理机制。现今时代,认知心理学的主导研究方向是将人看作是一种能够加工处理信息的系统,而人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信息输入及输出行为被称为信息加工行为,所以认知心理学也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用户浏览网页的过程其本质是用户认知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用户对页面信息内容的认知过程由多个分支过程组合而成的,各个子过程首先相对独立的对网页上的信息做出特定的响应,最终再将各子过程的回馈反映分析处理,得出对网页的综合评价。

2交互设计与认知心理学的关联性

交互设计是定义、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的设计领域,用于定义人造物的行为方式的相关界面。交互设计被广泛应用在web设计、软件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网页设计师通过对网页界面及其使用行为进行设计,使产品与用户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在用户认知网页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中,交互设计的作用在于对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正确的认知和传达,目的是提高人们获取并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及速度,用最合理最优化的方法提高用户与信息资源之间互动的品质,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也为了更好的为人服务,交互设计师在设计网页时首先要从用户最根本的心理机制研究入手,将认知心理学理论应用于交互设计之中,充分了解用户的认知心理,行为过程及规律,设法让用户主动积极的使用互联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获得各个方面的愉悦体验。认知心理学作为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一项重要理论基础,对网页界面交互设计具有及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3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网页交互设计方法

(1)网页交互设计中的感知觉。感觉是我们与外界的交流方式,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使我们产生感觉,而感觉又促使我们进一步产生知觉。感知觉是认知的基础。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的各种刺激样式所对应的感知限度是有所区别的。在此基础上我们不难发现,进行网页设计时,如果能够根据各感觉器官所能承受的感觉刺激程度来进行传达信息、安排页面布局,将会使页面更加符合人们的感知觉习惯,使用户直观感觉页面舒适、美观、格局清晰合理。网页交互设计涉及的最主要感知觉是视觉及听觉。在设计时应为网页信息选用最适宜的视觉刺激维度,例如,苹果中国官方网站的主页,整体页面感觉具有科技感时代感,背景明亮文字灰暗使人眼感觉舒适,阅读流畅。各层级页面关系简洁明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区域划分符合人眼视觉习惯,主要信息区域占屏幕中部空间,次要信息依次排列于屏幕下方,14号的标准字体符合人眼舒适辨认的习惯。此外,听觉感觉也开始被应用于互联网设计之中,它比视觉更具有随意性,在设计时听觉信息应该更多的与人的自然习惯容为一体,不要产生突兀、嘈杂的感觉。

(2)网页交互设计中的记忆。记忆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累积,主要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用户在使用网站时,产生的短时记忆占较大的比重,因为页面信息在迅速变化,记忆也随之变化,很快衰退,或者受到干扰刺激遗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产生,在进行交互设计时,要保证各页面元素的一致性,保证部位和模式功能,外观和操作位置成为一个系统的内部不同区块,每次划分的信息区块最好分为7个最符合人的记忆特点,各区块间具有连贯性,帮助用户记忆。在设计时还应注意帮助用户提取已长期储存的记忆,需引起用户注意的信息应该设计取样提醒功能,用来提醒操作人员对某个特殊的信息源做取样提取。此外,设计元素应尽量符合用户大脑中已经储存的行为经验或者记忆元素,使用户可以凭生活经验和本能反应完成操作过程,例如,淘宝商城里的购物车功能,就是将用户在长期生活中对购物车这种事物已经形成的记忆应用于虚拟网页设计中,便于用户快速理解并使用该功能,这样通过调用人们的隐性记忆,减轻用户重新学习的认知负担。

(3)网页交互设计中的情绪。人是富有感情的生物,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喜、怒、哀、乐种种情绪的牵绊,情感更是人类认知心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用户对互联网产品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情感化需求,人是会产生情绪的,如何使冰冷的机器产生类似人类的情绪,在情感上与使用者产生沟通交流、互动,就是网页交互设计师应该做的工作,设计时要注意增加正面的情感,使网页更能吸引浏览者,用愉悦轻松的体验消减用户的负面情绪,用户在快乐及积极的情绪当中更易容忍那些操作页面中的难题。例如国外的知名设计网站Dribbble,用户填写注册信息后还需要登录邮箱,点击验证链接完成注册,完成注册按钮上的文字不同于一般网站的“注册成功”,而是写了一句话“I’m human,let me in!”,一个很小的细节,从用户的情绪感受出发,大大减少了用户在之前繁琐的注册过程中产生的厌烦情绪,感觉网站既具有亲和力又富有生命力。在此基础上,还应保证网页的易用性,当可用性和易用性短缺时,用户容易对产品失去掌控,产生沮丧自责的消极负面情绪,设计者应该以网页内容结构等各方面元素的清晰表现、协调配合为重,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效果,依赖技术手段。

4结论

网页是设计师与用户沟通的桥梁,检验一个网站页面的标准就是最终用户的使用感受,所以网页交互设计要紧密联系用户的心理特点、情感需求及行为规律。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理论出发,联系设计实例说明了其在网页交互设计领域中的重要价值及意义,并从感知觉、记忆以及情绪三个方面总结了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网页交互设计方法。为了更好的向用户传达信息资源,激发使用者的兴趣,使用户从产品中获得满意愉悦的体验,就应将认知心理学应用到网页交互设计中,不断提升网页交互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 唐纳德·A·诺曼(美).设计心理学[M].张磊,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 乔伊森(英).网络行为心理学——虚拟世界与真实生活[M].任衍具,魏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 Donald A Norma(美).情感化設计[M].付秋芳,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王林 宫颖

第三篇: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陌生化”研究

摘要:文学阅读活动具备认知活动的所有特征,是一种典型的认知活动。人类的认知活动必须建立再注意力集中的基础上,而认知活动中注意力的分散不可避免。具备“陌生化”特征的文学文本能够激发读者的注意力,一方面使读者能深入文本的心理氛围和细节之中,另一方面使读者能获得强烈的理智感,这些构成了“陌生化”审美的基础。心理学以科学实证方法建立了自身新的理论体系,获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其发展道路和研究方法对文艺理论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陌生化;认知;科学方法;学科独立

二十世纪初,俄国文学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创新性和科学性的文学理论,形成了“俄国形式主义”,使批评理论的科学性产生了质的飞跃[1]。“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它阐述了“俄国形式主义”美学理想,对后来一系列批评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提出“陌生化”理论的《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的重点却是批判西方文论传统中的“内容”与“形式”对立的二元论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材料’、‘程序’”的艺术理论。[2]对“陌生化”理论只做了粗浅的阐释,而且这些本就不深入的阐释以什克洛夫斯基的直观感觉为出发点,没有坚实的心理学依据。而后来的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也几乎没有再对“陌生化”理论的深层次阐发。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对“陌生化”理论的心理学基础都存在广泛漠视,虽然它在指导文学创作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人们对“陌生化”的心理发生机制和其审美效应的来源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探讨“陌生化”理论可以填补这一理论空白,而且具有相当大的可操作性。

一、文学阅读具有认知活动的本质特征

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活动组成的信息加工系统。信息的获得就是接受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信息,感觉的作用就在于获得信息。信息的编码是将一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信息,以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使用。信息的贮存就是信息在大脑中的保持,在记忆活动中,信息的贮存有多种形式。信息的提取就是依据一定的线索从记忆中寻找所需要的信息并将它取出来。信息的使用就是利用所提取的信息对新信息进行认知加工。[3]文学阅读活动涉及了文学文本中负载的信息的获取、编码、贮存,也涉及了读者记忆中既有的信息的提取和使用,是一种典型的认知活动。

人类认知能力的特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阅读感受。这种影响一方面来自人类的认知能力本身,另一方面来自文学文本本身所具备的特征,具有不同特征的文学文本会使读者的认知功能产生不同的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这些基本事实使得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陌生化”具有无可置疑的合法性,通过深入认识人类认知活动的具体过程和基本原理,可以达到对文学文本在读者心中所引起的心理活动以及相关审美效应的认识,从而对文学文本的风格与文本引起的心理效应的对应关系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二、注意力与“陌生化”的审美价值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为人类认识自身的认知活动提供了科学途径,使得研究文学阅读中影响阅读的认知因素以及这些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成为可能。同样,文学阅读中认知功能如何运作?影响认知的各种因素如何在该过程中发挥作用?这些因素对最终审美效果有何影响?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认知心理学得到答案。具体方法是:先对自动化认知与反常化认知的发生情景和相关审美效应形成较为深刻的认识,然后分析注意力、理智感等认知因素在文学审美活动中的具体作用及对最终审美效果的影响的认识,最终形成关于“陌生化”理论的认知心理学和美学原理的系统性认识,给予“陌生化”理论以科学理性的深入阐发。

(一)作为注意力衰退的代偿机制的机械化认知

在认知活动中,注意力的衰减不可避免。在大多数认知场景中,人们越是能够注意到更广范围内的事物的具体联系,越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从而形成更完整,更富系统性的认识,因此人们总是不可避免地在认知活动中追求更广的注意范围。但是,注意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具有强烈的稀缺性,人们不可能什么东西都关注到,如果强行要求自己什么都注意,那么反而会导致注意力更加快速地消退,不但最终使自己精疲力竭,而且可能什么东西都注意不到。

但是,当人们对一件事物十分熟悉的时候,情况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于肌肉记忆和模式化的反应程序的存在,使得人们在不加特别注意的情况下也能完成对特定事务的处理工作,这使得人们在处理某些很熟悉或者很简单的工作時,可以同时注意多个目标,并且不忽略其中任何一个目标。这一过程也是人类认知能力的本能,当人们处理的工作没有挑战性或者异常枯燥的时候会自动进入这种状态。在认知过程中,人们为了节省注意力获得更广的注意范围,当意识到自己已经具有关于该事物的知识时,便会无意识地调用已有的知识代替关于当前事物的知识,这便形成了机械化认知。可以说机械化认知是人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所发展出的一种应对注意力衰退的重要代偿机制。

(二)陌生化认知的引发机制

在文学阅读中,读者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注意力衰退的挑战,在读者阅读到枯燥而俗套的文学作品时尤为严重。这种情况下机械化认知会自动运行,使读者进入模式化的阅读过程中。这种状态下的读者虽然接收了文学文本的信息,却不能深入到作者所想要营造的心理环境和审美环境中,不可能领略到作者想要传达的美学意蕴(如果存在美学意蕴的话)。

但是如果读者阅读的文学文本具有陌生化的特征的话,读者不再能够根据常识和经验来理解该文本便不能进入机械化的认知状态。具备陌生化特征的文本会通过以下两种机制引发读者集中注意力:第一种,读者对文本负载的信息感到生疏,读者的既有认知中没有相同或相近的信息,为了认知的最终完成,读者主观集中注意力理解文本的信息。第二种,被阅读的文本负载的信息虽然对于读者很熟悉,但是其表达方式很新颖,读者的注意力被自然吸引,达成仔细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通常能够同时通过这两种机制调动读者的注意力,从而使读者能够深度参与文学文本的阅读,深入到作者在作品中所营造的心理环境和审美环境之中,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审美意蕴。

(三)陌生化认知的审美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具备陌生化特征的文本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能够产生独特的审美效应。文学作品所描绘的事物可能是读者司空见惯了的,但是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叙述过程中对这些事物加以变形积极再叙述方法上加以创新。使得读者摆脱了以往经验对自身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束缚,在这些事物身上发掘出了新的意蕴,对这些事物的感受也产生了新的变化,这使得读者对认知本身的感受更加直切,同时也以直观的方式达成了对文本信息的理解。这些效应都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心理感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另一方面,陌生化的表达方式对读者理解文本所传达的信息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读者只有克服这些障碍才能达成对文本的理解。而在最终达成理解之后,读者会感受到自己的认知边界被扩展了同时又达成了一项成就。整个阅读过程就形成了一个较为快速的“努力”——“成就”的反馈结构,这使得读者获得了充足的理智感,这种理智感增强了读者获得的愉悦心理体验,也使得阅读具备陌生化特征的文本的审美体验的层次更加丰富。

三、心理学从哲学转向科学化对文学研究的借鉴意义

无论是外国还是中国,传统的“陌生化”研究几乎全部使用人文学科中常用的思辨性研究方法。在完善“陌生化”理论体系和用其他文学理论来批判“陌生化”理论的活动中,思辨方法都取得了相当重要的成果。思辨固然对人类认识世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只是人类主观的智能活动,并不是也不能代替客观世界中发生的事实。一味的倚重思辨研究方法可能导致研究结果与客观事实的偏离,当前的陌生化研究出现了理论体系严密完备却与文学创作实践联系不紧密,“陌生化”的研究成果成为屠龙之技的尴尬局面。

而通过参考认知心理学中对人类认知过程的研究成果,对读者在阅读文学文本的过程中的心理反应做出符合客观事实的认知,再从美学角度对不同认知过程的审美效应做出阐述,形成对“陌生化”理论的从“感知”到“认知”再到“审美”的多层此认识具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审视“陌生化”理论,可以使“陌生化”理论取得认知心理学理论支撑,可以深入了解 “陌生化”的文学文本所引起的读者的心理效应,加深对文学的本质和文学活动的理解,对文学独立于音乐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特殊审美价值有更加的直观的认识。对重新审视贯穿了大半个二十世纪的形式主义思潮,形成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心理学自古以来就是哲学的分支科目,[4]直到近代才从传统哲学体系中分离出来,它以科学实证方法建立了自身新的理论体系,获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具有人文学科的思辨性和自然科学的实证性的双重特征,[5]其发展道路和研究方法对文艺理论研究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从认知心理学和美学角度来审视“陌生化”理论本身就是一种方法论上的创新,它否定了传统“陌生化”研究中过于依赖思辨的研究方法。通过借鉴心理学的科学的实证性方法來研究传统的文学理论命题,可以验证“陌生化”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无论证实还是证伪对于加深我们对文学审美的现象的认识都有重大积极意义,而且对于整个文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创新有一定的意义。

四、结语

“陌生化”是人的认知活动产生的一种与审美有关的心理效应,只有从认知心理学和美学的角度加以研究,才能得到深刻的理解。然而认知心理学兴起时,时间已经到了20世纪50年代。两者的时间差距导致“陌生化”理论的提出者不具备系统的认知心理学知识,对人的认知活动的基本原理没有深刻的认识。而当认知心理学兴盛后,“俄国形式主义”作为一个文学理论流派已经停止活动很多年了,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认识“陌生化”理论的人较少。相应的,纯美学研究涉及的艺术领域极为广阔,文学只是其中的一个次级领域。[6]并且,文学以文字为艺术材料,文字无论是其诞生原因还是根本功用都是交际功能,审美功能只是其派生功能,这使文学与音乐绘画等艺术相比有着极大的特殊性。美学不能像研究音乐和绘画一样来研究文学。这导致从人的认知活动与人的审美感受的关系来考察“陌生化”效应的研究较少,从认知心理学和美学角度来研究“陌生化”理论具有较大的空白和较高的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方珊. 形式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托多罗夫.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C]蔡鸿兵,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罗伯特·L·索尔所.认知心理学[M]邵志芳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4]梯利.西方哲学史[M]贾辰阳,解本远,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5]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6]顾永芝.美学原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张玉浩(1994.4-),男,四川省绵阳人,成都市武侯区西南民族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陌生化’理论的心理机制研究 ”(CX2020SP40)资助。

作者:张玉浩

上一篇:电磁波课程论文范文下一篇:兽医药理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