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08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笔者所在学院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突出作用,认真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工作,在教学计划中均安排了一定比重的实训课程,专业课程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实践教学内容。

第一篇:实践教学论文范文

基于“大实践教学观”的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摘要:基于大实践教学观,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涉及四大部分和诸多要素。通过分析其制约因素,认为其解决方案应包括开展顶层设计、系统地整合各模块的实践环节、完善制度建设和管理机制、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关键词:大实践教学观;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制约因素;解决方案

论及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早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指出,要“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1]。毫不例外,英语语言学习自身的实践特性决定了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本功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及人文素质的重要环节。

在各高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通常的做法是把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实习等纳入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修满实践课程学分方可毕业。但大家对于“实践教学”的认识并没有形成共识,还存在不同的声音。“听说读写译”等英语技能课程是否等同于实践课程?实践教学是否指的是区别于课堂教学之外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言,以学生为主体的如课堂讨论、课堂报告、测验等课堂活动均可被认为是实践教学?源于对英语能力培养、英语实践教学环节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将直接影响到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如有些高校的英语专业语言技能课程仍占很大比重,单独设置“听说读写译”课程,所占学时比重很大;有些则压缩了语言技能课程学时,把技能训练融入具体专业知识内容学习当中;还有的则为了达到规定的实践学时,在每门课程中都单独留出一定的时间,甚至被称为实验学时。

由于一方面对实践教学理念的不同解读,另外一方面由于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环境的限制,缺乏系统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相关配套保障措施,实践教学仍是英语专业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做到有章可循,如何更好地整合和有效利用各类资源并使实践的每一个过程都能落到实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大实践教学观与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素

顾明远(1998)把“实践教学”定义为“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的能力”[2]。“掌握技能、技巧”是英语专业“听说读写译”课程所要培养的基本能力,本质上应属于实践教学。而人为地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割裂开来,课程设置中非要罗列出实践学时和理论学时进行量化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事实上,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包括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教学实践,体现的是一种大实践教学观。陈法春(2014)指出,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区别于工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应该采用大实践教学观,应以专业技能课程、实习、社会實践和毕业论文四个部分为主要形式”[3]。英语专业的“大实践”教学体系就是在一个人才培养周期内将专业技能课程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在线英语学习实践、实训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所有实践环节有机融合在一起,从多方面和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实践能力。

基于大实践教学观,从学习场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模式的角度,我们尝试提出五对关系要素,即“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输入与输出、线下与线上、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

英语教师“一言堂”讲理论而少有实践环节的课堂必须进行改变,只有课内活动而忽略课外实践的做法需要调整,不以输出为目的的输入型教学不应提倡。另外,除了线下学习,还必须加强线上学习实践,如翻转课堂实践能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潜能,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满足他们对成就感等高层次需求的追求[4]。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校内学习必须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以检验校内专业学习情况,加深了解社会和未来职业。

不难看出,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素涉及的活动空间包括课内、课外、校外多个复杂场景和要素,各实践教学环节交叉重叠。

二、构建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制约因素

建设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依然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短板”,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制约因素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1.系统规划实践教学体系的缺位。不可否认的是,各高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几乎都包含了技能课程、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这四大板块,但这并不等于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各高校的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参照人才培养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进行系统的规划,从各实践板块的内容、形式、学时安排、过程监督、目标管理与评价等各方面入手进行系统设计和合理安排。而系统规划的缺位,往往使得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如技能课程的学习虽有大量的输入,但并不是以输出为目的;甚至对实习或社会实践的要求也仅停留在写个报告或获得相关单位的鉴定回执就算完成任务。

2.缺乏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协调和整合。这里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指的是:(1)英语“听说读写译”专业技能课程自身纵向的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环节;(2)各门课程之间横向的实践教学环节;(3)各门课程的语言输出教学环节;(4)校外实习、社会实践教学环节;(5)毕业论文写作实践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课内输入与课外输出之间的脱节,各门技能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主题各异,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实践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日常课程教学实践无法满足毕业论文写作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等。这些所有的环节之间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有效的协调与整合,否则将是一盘散沙,无法从整体上有效实施实践教学。

3.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这主要体现在课堂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模式僵化,缺乏针对性,为了实践而实践,没能根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生和社会实际等方面来设计教学实践的任务,没有充分利用线上网络学习资源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另外,实习、社会实践形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没有能很好地根据不同的社会需要拓展实践基地和创新社会实践的形式,没有形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管理和保障机制。

三、构建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途径

通过以上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制约因素的分析,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打通和协调统筹各个教学实践环节,创新实践教学的实现形式。基于“大实践教学观”,在构建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我们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细化和优化实践教学目标。要想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注重顶层设计,从人才培养方案上着手改革,才能具有实效性[5]。一方面需要参照新的“国家标准”对于外语类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新发布的语言能力等级量表中对语言能力的描述,为教学大纲和计划制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测试项目研发和分数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6]。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校情和学情来具体优化人才培养目标,细化“大实践教学”下各实践教学要求,并以此为导向设置课程和设计具体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同时统筹各个实践环节,拟订可操作的专业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方案,着眼于提高学生使用外语解决实际问題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2.系统地设计和整合各类实践环节,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在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专业技能课程是“大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知识课程如文学类、文化类、语言学类、专业方向类课程等通常被视为理论课,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和记忆知识为主,所占学时学分比例较大,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形式有别于技能课程。在专业知识课程的实践教学方面,教师有必要通过辩论、小课题研究、校外考察、情景体验等方式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7],展示其综合运用各项语言技能的能力,为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奠定基础。英语专业的专业实践主要涉及“大实践教学”下的专业实训、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专题写作。而社会实践教学则在更大的时空场景中进行,包括课外实践教学,如以小组为组织形式的社团活动,各种主题的英语竞赛活动,文化创意活动,围绕社会问题、学术问题、生活问题展开的讨论等;校外实践教学包括社区服务、社会体验、社会调查等。从课程实践教学到专业实践以及社会实践,包含诸多实践环节,形式、内容、时间、空间、侧重点均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形成衔接互补、层层推进、立体多样的实践教学体系。

3.加强制度保障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英语专业“大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不仅需要学校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出台切实可行的规范化管理制度,而且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甚至政府层面制定相关政策,以法律法规形式予以明确。英语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部分专业实践教学可以在学校的校规和各种教学制度的规范下开展,但还需要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一步统筹规划各个实践环节。而校外社会实践教学涉及相关单位和社区、各类人员、教学时段、社会资源等,是需要与社会发生关联和影响的过程。在实践教学的管理中,几个部门分而治之且没有有效的沟通,没有协调机制做保障,必然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8]。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各个要素和环节进行监控、协调和管理。通过建立有制度保障的长效机制,规范明确学校与企业各自的权益与职责,调动各方面参与实践教学管理的积极性,才能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个人权益、人身安全、劳动报酬等予以保护。

4.提升外语教师国际化程度,提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水平。教师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实践教学的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教师的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成效。除了校内、国内的各种师资培训以及校企合作培训之外,对于外语教师来说,还必须着重改善和提升自我的国际化程度。为此,首先应加强实施国际化人才工程,支持教师到国外攻读学位或访学。其次,通过建立海外实践基地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给予教师交流和提升的机会。再次,通过引进优质的境外师资,实现师资队伍结构的多元化,逐步建立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合理以及综合能力突出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四、结束语

“大实践教学观”下的英语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四大模块,即专业技能课程、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其中的实践环节主要涉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时空要素,内容和形式各异,但并不是毫无关联。本文分析了构建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制约因素,并指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包括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整合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完善制度保障建设和管理机制、提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等。当然,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肯定有不完善之处,各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入学时英语语言基本功也有差距,师资队伍的状况以及实践教学的环境也不一样,关键在于要实事求是、统筹规划、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2]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陈法春.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J].中国外语教育,2014,(2):16.

[4]叶玲章,国英,姚艳丹.“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17,(175):8.

[5]尹宁伟.中国一流大学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新趋势——基于《“985工程”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2,(5):82.

[6]方绪军,杨惠中.语言能力等级量表的效度及效度验证[J].外国语,2017,(4):3.

[7]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63.

[8]潘海涵,汤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再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12,(2):104.

The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Major's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Macro Practical Teaching"

QIN Ji-li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Dongguan,Guangdong 523808,China)

Key words:macro practical teaching;English major's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constraint factors;solutions

作者:覃继良

第二篇:加强实践教学内涵建设 健全实践教学体系

笔者所在学院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突出作用,认真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工作,在教学计划中均安排了一定比重的实训课程,专业课程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实践教学内容。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1.不断更新理念

笔者所在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组织广大教师有针对性地研读相关高职教育文件和理论,听取专家报告,提高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增强实践教学观念,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2.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内容

(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的制度保证体系。

(2)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精心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把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的各个模块,增设职业能力课、综合实践课等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50%以上。针对各专业核心课程,均编写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积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审核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参与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

(3)探索运用新模式、新方法,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集成化,使课堂学习融“教、学、做”为一体,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置于工作过程、工作岗位的环境中,使技能实训在模拟仿真、实践操作训练、校内生产性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等环节中顺利完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进一步规范顶岗实习工作。制订《学生提前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方案》;整合原有表格,制作《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和《教师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记录本》;改革学生顶岗实习考核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由学生顶岗实习单位鉴定、学生顶岗实习记录和学生实习报告三部分组成;积极推进成建制顶岗实习工作,目前已有投资与理财、应用电子、服装设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专业的学生成建制赴企业顶岗实习,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了学生顶岗实习计划。

(5)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投入,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笔者所在学院已初步建成符合专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综合实训、课程实训需要的15个校内实践基地,改善了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6)积极探索“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动共赢”的专业建设长效机制。学院各专业结合实际,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同时,聘请了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共225人,担任实习指导老师;邀请企业的技术专家管理人员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

(7)创新考核方式。鼓励教师改变一卷定分数的考核方法,强调形成性(过程)考核,考核的重点由知识向能力转变。

(8)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确定了实践教学检查工作制度,强化“计划管理、检查监督、总结评价”三个环节。

二、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

1.校内实践教学管理

(1)实行三级负责制。教务处、评估督导办协助主管院长对全院的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和教学督导,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各系负责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与管理。

(2)校内实践基地管理采用分块管理模式,实训(验)室按系部设置,各系负责本系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接受教务处的监督和指导。

(3)制订了《校内实验实训室管理办法》,各专业实验实训室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按要求完成了规章制度的上墙工作。同时,印制了《实训室使用记录》《实训室卫生检查记录》等11个规范实验实训室日常管理的表格文件。

(4)制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明确教学各主要环节的要求。建立科学严格的教学评估督导体系,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可控。

2.校外实践教学管理

(1)在学院统一领导和指导下,由各系与企业相关部门共管,学院教务处统一协调。

(2)明确校外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纳入学院整体实践教学计划之中;制定教学大纲,并不断完善。

(3)加强对校外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各专业派出实习指导老师,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实习,全面了解实习情况;建立院领导、教务处、各系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定期走访实习学生和企业的制度,不断总结经验,确保教学质量。

3.规范实践教学档案管理

实践教学档案包括实践教学文件档案、实习教学档案、实验实训教学档案、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档案、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档案及校企合作工作档案。笔者所在学院非常注重做好与实验实训活动有关的原始记录、数据和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

(作者单位: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李海丽

第三篇:基于协同育人理念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实践教学

摘要:法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该学科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在法学专业方面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并与当地律师事务所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形成协同育人机制,但笔者通过了解发现当前高校在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使法学专业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无法取得具体成效。本文站在协同育人的角度之下,分析当前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并提出加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协同育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秦玉文(1964-),男,汉族,贵州瓮安人,本科,中共瓮安县委党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法学。

协同育人是指高校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意识,协作配合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构成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高校实践教学中。法学专业是一门实践应用能力极强的专业,目前高校在法学专业协同育人教学方面却还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学生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对此,本人对当前高校协同育人理念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用于提高法学专业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有效性。

一、基于协同育人理念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在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已有协同育人意识,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法学专业实践教育有效性,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法学专业课程及实践活动安排不合理

虽然当前大多数高校在法学专业教育方面已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但由于其长期受到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使其在法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重理论而轻实践,导致法学专业课程设置比例严重失衡。同时高校在安排法学专业实践活动时,时间段通常设置在学生暑假期间,节约日常教学时间用于理论教学,长此以往使法学专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学生丧失参与实践活动积极性。

(二)高校缺乏双师型法学专业教师

目前,由于大部分高校法学专业教师一经毕业就被高校聘用,中间未进行任何实践培训,导致当前高校法学专业教师仅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严重缺乏法学专业实践经验而无法胜任实践教学工作。因此,高校当前还需加快构建法学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法学实践经验,进而实现协同育人理念下法学实践教学有效性

三)协同方式与考评制定不合理

高校法学专业在与相关企事业协同育人方式上还存在问题。当前,高校法学专业在与律师事务所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方面,合作方仅以旁观形式加入到学生实践教学中,而未真正参与到协同育人机制中。同时,高校在制定法学专业实践考评制度上也不够规范,学生仅靠一份实践报告以及实习证明就可顺利毕业,极大程度上降低法学实践教学影响力,导致学生无法意识到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二、基于协同育人理念下提高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改善教学课程以及协同方式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高校需对当前教学课程进行改革,合理划分实践与理论在课程中所占比重,进一步完善法学专业实践考评制度提高学生法学应用能力。高校应合理划分法学日常教学时间,相关实践活动也应在学习时间范围内开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日常授课,提高学生实践参与积极性。另外,高校在与企事业单位进行协同育人时,应要求合作方真正参与到学生实践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过程及实习过程进行实时监督评判。与此同时高校与合作方还应协同建立起法学专业实践考评制度,提高实践成绩在法学整体成绩上的比重,加强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视度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加快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可通过外聘内养的模式进行。高校一方面通过在外界聘请法学专业人士进入到校园,以丰富的法学实践经验进行日常授课,传授学生更加务实的法学知识,提高学生法学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高校應定期组织法学教师实践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到与高校形成协同育人的相关事务所及单位进行实践学习,为教师提供积累法学实践经验的平台,加快双师型法学师资队伍的构建,为社会培养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三)构建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及网络教学平台

高校法学专业展协同育人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还需构建具体实践教学平台。高校应充分利用协同育人机制的优势,加强与法务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协同构建法学专业校外实践平台及网络学习平台。校外实践平台的构建应将提高学生法学应用能力为主要前提,以此加强学生法学理论与法学务实紧密结合;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应大量引进公检法模拟等相关案例,便于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法务学习,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方式,提高法学专业协同育人教学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协同育人机制是提高法学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主要路径。本文对当前协同育人理念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当前高校存在法学专业课程及实践活动安排不合理、缺乏双师型法学专业教师等三项问题,影响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同时提出改善教学课程以及协同方式、加快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等三项策略用于提高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济桃.提升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效率之路径——以目标管理思想为指导[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S1):221-223.

[2]吴文平,谭正航,尹珊珊.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路径[J].理论观察,2016(03):169-170.

作者:秦玉文

上一篇:生态伦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科技道德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