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方式改革

2023-04-17

第一篇:校园文化建设方式改革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职校教学改革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中职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实现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的必然要求。它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生活状态和价值选择。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措施。为此,学校应积极推进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我校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四个方面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了教学改革。

我校确立了办学理念“天生我材必有用”,确定了校园文化的主题“弘扬螺丝钉精神,塑造服务者灵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螺丝钉文化。我们以育人为先,德育特色打造品牌为学校的特色教育;以“厚德强技”为校训;质量为本,专业特色铸造精品,突出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队合作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营造“自信恭俭、敬业乐群”的校风;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建设“启智以理、授人以渔”的优良教风;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建设“做里求学、精益求精”的学风。

一年来,我校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在教学改革方面我们主要围绕校

1 企合作,在教学模式、课程改革、评价机制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一、校企合作,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在办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和实训场地短缺是阻碍专业建设的两个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积极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先后和永兴服饰有限公司、西安丰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陕西经纬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学校服装工厂、机加工厂和汽车实训工厂,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行业标准指导学生实训操作,同时要求专业理论课教师作为带队教师全程参与实训课,随时给学生讲解实训操作原理。我校的数控专业、焊接专业部分专业课实行了实训指导教师和专业理论教师同堂组织教学的形式,通过这种方式,既弥补了专业技术人员对专业教材不熟悉的不足,又加强了专业理论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学生,面对面实训操作指导避免了工科类教材艰涩难懂的难题,又用必要的专业理论来指导实训操作。这种先教学生怎样做,再告诉学生为什么的教学组织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校实习工厂为学生直接在企业实习提供了方便,也为我校采取企业实习和课堂教学交替进行的教学形式提供了便利。早在2006年我校便引进了服装实习工厂,结合服装专业课程特点,我校采取了课堂教学和工厂生产实习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技能后便进入工厂进行特定项目实习,一般为2-3周,学生掌握了预定的技术要领后再回教室进行总结和接受新的专业课程,然后再带着新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下一轮的生产实习。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我

2 校真正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技能,又熟悉了企业生产标准,也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实践相结合。这也是我校学风“做里求学、精益求精”的体现。

我校建立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定期实习场所,保障学生进行保育和教育实习,了解掌握大量教学实例和保育资料,将最新的信息和幼教动态通过每次实习传递给每位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为了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我校安排学前专业2012届学生到幼儿园进行为期一月的教育实习。实习单位有灞桥区政府幼儿园、西港花园幼儿园,骄阳贝尔幼儿园等10家办学规范、设施齐全,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的幼儿园。通过实习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教学的现状,引导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检测自己在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还有那些差距,通过实习还可以使学生提前熟悉职业岗位,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二、职中课程改革坚持加强骨干课程,突出特色课程的原则。 学校积极开展“做中学,做中教”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相关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为了使我校各专业学生毕业后能更加符合企业岗位的需要,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造就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我校在课程改革方面采取的原则是加强骨干课程,突出特色课程。为了解决以前毕业学生样样都会,样样都不精的问题,针对专业课程过于宽泛,多而杂,学生

3 负担重问题,我校组织了各专业教师围绕专业课程的开设进行讨论,充分论证,结合专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减少了部分理论性过强的课程,集中课时加强骨干专业课程教学,开设特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技能。这样可以使我校学生在同类专业中对于别人会的,我比他强;别人不会,我会这样的专业优势。例如我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中,我们重点加强舞蹈、乐理视唱、声乐、美术等专业课的同时,突出幼儿活动设计,美术手工制作,英语等课程。通过组织教师公开课,幼儿园见习等方式,深挖幼儿活动设计课程内容,补充律动、歌谣,教学课堂设计实例等内容,为学生将来的幼儿教学打下基础,增强学生将来的就业能力。

课程设置是实现专业培养规格的重要途径,有什么样的培养规格就应设置什么样的课程来实现相应规格。基于这种考虑,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做了调整,增开了幼儿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幼儿卫生保健、幼儿园管理、键盘演奏、手风琴、声乐、舞蹈等课程。

计算机部就专业调整、课程开设、校企合作等进行了四次深入的研讨。这些研讨活动,论证动漫专业开设的可行性,探讨专业课教学如何与企业合作,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方向。通过市场调研和充分论证,学校细化了计算机专业发展方向,与三元公司合作开设了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成功提升了计算机专业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并积极通过三元公司联系参与西安市动漫职业教育集团和西安市软件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办学。

三、围绕技能大赛,注重学生技能培养

4 国家、省、市技能大赛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搭建起观摩、切磋、交流、传授技艺的平台,积极推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中职办学模式。我校组织专业课教师认真研究全国技能大赛规程,根据技能大赛对选手的技能要求,加强部分课程和开设部分兴趣课程。例如我校电工电子专业根据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项目的技能要求,我们加强了Protell这门课的教学。根据全国服装技能大赛新增款式设计与立体造型竞赛项目的技术要求,我们组织教师钻研Photoshop软件使用, 开设了兴趣课Photoshop,使学生能利用Photoshop软件根据服饰面料、颜色特点绘制出服装造型效果图,并组织教师开发立体造型教材,开设立体造型兴趣课。

另外,我校还专门安排教师培训省、市技能大赛选手,实行定人、定场地、定时间培训大赛选手,培训工作实行教学常规化,每周固定周

二、周四下午七八节,全校各专业开展技能大赛选手培训,通过培训省市技能大赛选手来推动我校实训教学,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

四、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2009年我校十届一次教代会通过了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对教师注重过程性评价,将教师的教学、兴趣辅导、教研和教学成绩作为教师的考核内容。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学生的平实课堂表现、实训表现、专业成绩和专业技能综合考评。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突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通过教学改革,我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我校

5 电子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为省级骨干专业,服装专业的教学实训基地和教学水平在省内职校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稳定,在校生达到了200多人,生源呈逐年递增趋势。新开设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设备齐全,生源稳定。

五、拓宽办学模式,改革评价方式

学校重视多层次、多形式办学,不断拓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2011年6月,我校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学前教育大专班,使该专业学生在上职业高中期间加开大专课程,在中职毕业2年后学生就可获取大专文凭。

为了和幼儿教师能力要求接轨,我校在考试制度上进行了改革,学生每学期考试分为理论课笔试和专业技能考核两部分,专业技能考核促使学生在器乐演奏、声乐、美术、手工、舞蹈等方面打下扎实的技能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组织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参加省语委组织的普通话等级考试。

六、加强各种交流,积极组织参与各种教学竞赛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公开课活动。学校先后组织了各专业教师公开课活动,共计28名教师上了全校公开课;还组织了外聘教师公开课,4名教师为全校教师展示了公开课;组织了“双师型“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5名教师上了公开课。

11月份学校和合作办学单位三元公司开展了动漫专业教学交流活动,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公开课展示,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就课堂教

6 学和动漫专业建设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七、开发校本教材,申报市级以上课题

组织王红梅、张拉练等9名教师编写通识性校本教材《就业指导》。王红梅主编的中职心理健康教材已经正式出版。赵艳利、吴宇、李春雅等集体编写服装技能大赛的校本教材《立体裁剪》。王暄、 杨涛、藏武林、赵冬妮、白云、赵娜等集体编写计算机专业校本教材。

我校组织赵艳利、吴宇、李春雅、苏文华等专业课教师完成了西安市教育局重点科研项目《技能大赛指南--服装专业》的编写任务。

孙娟妮、赵阿艳、曹玲、赵娜申报了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1小课题。曹玲被评为优秀小课题负责人,并现场打开自己的博客,从研究过程中的特色和创新点、对研究项目的认知、个人成长历程及反思分别做了阐述。曹玲老师还申报了灞桥区十二五规划课题。

我校申报了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行业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研究》的子课题《校企合作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已于12月5日结题。

取得的成效

2011年学校选派了8名教师参加了西安市2011年中职教师教学设计比赛,7名教师获得了二等奖,1名教师获得了三等奖。王红梅老师获得了陕西省中职学校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曹丽英老师获得了三等奖。

王红梅、宋延伟、赵艳利、曹丽英、杨涛5名教师被灞桥区教育

7 局命名为“双师型”教师。

2011年3月27日-4月2日,由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2011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圆满结束,我校参赛队取得了1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2个团体三等奖的可喜成绩。此次大赛,我校派出了26名学生分别参加电工电子、计算机、服装、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焊接6个专业11个项目的比赛,共计23名学生获奖,其中段胡婷获得了服装专业一等奖;周菡、李欣、寇佳瑶、刘豪、王华5名学生分别荣获服装、电工电子和计算机专业的二等奖。在2011年全国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段胡婷、寇佳瑶、李欣三名学生参加服装专业技能大赛,并获得了2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的可喜成绩。

组织12名教师参加灞桥区中职学校教学设计比赛,8名教师参加西安市中职学校教学设计比赛。邀请区进校教研员对参赛教师进行指导,组织教研组长、部主任、专业课教师听课、评课,相互交流、研讨,帮助参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参加西安市中职学校教学设计比赛,陈萍、白云等7人荣获二等奖,张帅获得三等奖。参加陕西省2011年中职教师教学设计比赛,王红梅荣获二等奖,曹丽英荣获三等奖。张帅获市级录像课评比一等奖,白云获市级录像课评比二等奖。参加陕西省2011年中职教师教学设计比赛,王红梅荣获二等奖,曹丽英荣获三等奖。

第二篇:改革作文评价方式

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摘要: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在优化作文评价上下功夫,创新作文评价的方式,注重情感的投入,真正实现与学生情感的沟通和心灵的对话,从而点燃学生创作的激情,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字:作文评价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评价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学生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将作文交给老师,即算完成任务,而老师则花大量的时间批改后,再还给学生,而学生只是看一看分数与评语。这样,评价变成了作文教学的终结,而不是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抓住批改这一环节,在优化作文评价上下功夫,创新作文评价的方式,注重情感的投入,真正实现与学生情感的沟通和心灵的对话,从而点燃学生创作的激情,提高写作水平。

但是,当前的作文教学仍存在着许多弊端,需要我们改进:

1、在作文评价中,许多教师无视学生特点,对学生习作要求过高,吝于鼓励,以为自己的严格要求就是认真对学生习作,把认真与苛求混同,把学生当作家看待,使得习作与名作产生错位,结果常常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大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封闭型的,除了完成每单元一次的作文教学任务,上好每周两节的作文课之外,很少让学生到课外生活中观察、练笔。将作文教学与参与生活、观察生活隔离。学生体验

生活、感悟人生、驰骋想象、抒发心灵的时空狭小,甚至不存在,他们又怎能写出有灵感的作文来呢?

3、经常见到教师皱眉审阅学生习作,然后批上:“词不达意,修改。”“内容空洞,补充。”看着学生抓耳挠腮,愁眉不展的神态,我们猛然间理解了“巨笔如椽”的另一种意义——笔重千斤啊。作文成了埋没灵性的坟墓。

4、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不重视表达方法的教学;不注意根据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写作训练;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选择、组织材料和确定中心等写作方法。造成学生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或者有话难说、有情难抒,其结果导致学生怕写、厌写作文。

5、传统的作文评价都是统一由教师批阅,这也是不少学校对教师的业务要求。这样每次面对一个班几十本作文,教师往往采取的方法是对一些好的作文,精雕细刻,锦上添花,让学生仿之。对剩下来的作文则评头论足,或置之不理,写个等第罢事。这种空洞单一的评价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更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成就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修改要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但对作文精批细改,不仅使教师的工作量更加繁重,而且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收效甚微,我们痛心的看到学生的作文经常被改的面目全非。长期以来的作文批改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曾有笔者对其所在学校

5、6年级400名学生作文批改情况进行

调查,自己坚持按老师批改的意见修改作文的占52%,看到作文被老师改了很多,很难过的占61%,希望老师批改作文时多关注学生体验的占87%。看来,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心灵的飞翔,表达的快乐,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或对作文的批改不应是整个作文教学的最后一道程序,而应是学生再次作文的加油站,为学生更好的写作服务。改革作文修改的评价,培养学生健康的写作心理兴趣,已经刻不容缓了。

首先应从评价方式上进行的改革: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作文状况的自我检查。首先,学生明确参与评价的意义,其次,根据每单元的具体写作要求,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资料的收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将评价标准分为A、B、C等几个层次,学生自己选定可以达到的目标,学生对同一篇作文可以多次习作、多次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互相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方式很多,同桌互评,四人小组互评,自由找同伴互评,可灵活运用。评价要引导学生关注他人作文中的长处和优点,进而改进自己的学习,互评作文时淡化分数和相互比较,强调进步和纵向比较,互评的目的是建立同学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勤奋向上的学风,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家长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家中的学习行为,如写作态度,写作方法的评述,“进步了,那是因为平时多读课

外书”,“你能坚持认真写日记”等等,对端正孩子的写作态度,激发写作热情,阅读课外书籍,进行语言和素养的积累大有脾益。

延时评价——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次性的,一旦分数下来,即使修改再好,也还是那个分数,学生失去再修改、再写作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那些暂时不能得到高分的作文,通常是先指出文中的成功之处,树立信心,再把需要修改的地方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既看到自己的成绩,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渴望重新修改作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而教师则根据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再评价打分。

舍得送分——一篇作文的分数,这就把学生每次的习作水平看成一个不变的“常数”,客观上也就抹杀了他们进步的可能,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实行一篇多练,每练一次,进步一点,就加一次分,这样将传统的“孤立、静态”习作行为转变成过程性、动态作文。既给学生机会,又能调动兴趣。

突破满分——在一次次的修改过程中,学生习作的得分越来越高,当达到“顶峰”——满分时,学生的高分心理得到了满足,但兴趣却由此变弱。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最高打出120分,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妨突破以前的满分评价,充分挖掘学生的习作潜力,只要有退步,就照单给分,给学生更大的激励。

总之,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改革作文评价方式也势在必行。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他们才能真正成为主人。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

第三篇:高考改革正确实行方式

上午教育部部长表示在高考内容上将会统一科目,科目也会相应的减少;另外文理不会分开;外语考试使用社会化考试,考试方式没变化。招生将基于全国统一高考成绩和3年学业水平成绩,还要参考综合素质的表现,综合加以录取。

现在高考改革点多面广,虽然教育部长提出的高考改革思路可圈可点,但具体改革路径还需有待优化完善。从理论上讲,减少高考科目,高考不分文理科,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但这也意味着学生整个高中阶段文科、理科知识都要学习,而且高考也要参考高中三年学业水平成绩,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否真会减轻,还有待观察与验证。

在当前的国情下高考仍是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办法。但不得不承认现在的高考制度存在一些缺陷,有必要改革“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高考录取参考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模式。但是,在高考改革过程中,要注重配套制度建设,完善高考评价机制,避免招录环节腐败,最大限度维护教育公平与考生利益。比如,若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考录取依据,农村孩子由于城乡发展、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在这方面的得分机会可能会相对较少,容易造成新的教育不公。

更重要的是,招生腐败,“分数不够钱来凑”的教训太多。把平时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考录取参考依据,其公信度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如果把平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高考录取依据,如何保证学业水平考试的含金量,值得思考。至于综合素质评价,更容易造假。对此,教育部应引起足够重视,完善制度设计,对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制定明确合理、易于操作的评价标准,让评价在量化、公开的尺度下进行。

现在教育部不仅仅要提出高考改革方案,还需要征求广泛民众的意见。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其计算机网络(4G物联网方向)、计算机软件(IOS软件开发方向)、计算机软件(移动终端应用开发方向)、船舶工程(工程管理方向)、船舶工程(三维设计方向)属于信息工程专业,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省外招生地区有:甘肃,河南,安徽,广西,海南,山西,陕西。如果高考改革抛弃急功近利思维,循序渐进、谨慎操作;招生代码7160如果高考朝着维护教育公平、利于人才培养的方向改革;如果高考改革程序放到阳光下暴晒,高考改革的诚信与公正也会逐步被社会认可。

第四篇:考核方式改革成效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从职业岗位群需要出发:三是突出实践环节教学,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要求。因此,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从考核内容、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制定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核制度。

高职教育的考核应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原则,摒弃那种只考查学生背书能力的考核方式。考试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因此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建立了“考试形式与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考核模式。

过去的考核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比如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应用。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论考试多,应用测试少;标准答案试题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记忆性成份所占比重较大。这样的考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仍得不到验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强调学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应用性不能受到足够的重视;考核方式单一,评价方法片面;缺乏考试的反馈机制。由于考试是期末一次性终结考试,学生考试结束,就意味着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反馈与交流。这样的考试模式有可能将学生引向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轨道。

为了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作用、引导作用和导向作用,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考试方法突破原有的模式,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针对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到考试不仅要检测知识点,更要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不同课程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以及对学生的不同要求而采用不同考核方式,或综合应用几种不同的方式,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1、树立注重岗位能力测试的考试观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促使我们必须构建适应高职教育的考试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能力、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充分认识到考试不仅仅是核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反馈以

调整教学进度与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通过考试还要检测到不同个性学生的素质发展水平。

2 建立突出职教特色的考核模式

高职教育的考核应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原则,摒弃那种只考查学生背书能力的考核方式。考试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因此我们建立了“考试形式与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相适应的”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模式。

(1)注重平时成绩。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减轻学生的期末学习压力,推行平时考核制度,即学生的平时成绩可占到总评成绩的30%~40%(课堂练习、互动、小测验、作业、学习表现等)。这种办法避免主要由期末考试决定学业成绩的弊端,激励学生将功夫用在平时,而不是期末突击,有利于学风建设。

(2)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形式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来确定,重点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实施模块式(理论+技能)考核。理论模块以闭卷为主,间或采用开卷考试、论文与答辩、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技能模块以过程式考核为主、间或采用实验设计、课程设计、实际创作、动手操作、模拟项目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形式:综合成绩考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平时成绩,使得考核方式多元化。这样更全面的考查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3)注重反馈机制

考试结束不意味着学生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通过考试,学生可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考试成绩分析,可发现学生在知识体系、运用知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素质方面的情况,从而发挥考试的预测及诊断功能。教师要将考试成绩分析与学生进行交流,使教师和学生从中受益。

自从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考试方法突破原有的模式,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期中笔试、期末笔试、口试与实操结合的考核模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将学习总成绩分成若干个考核项目,学习过程中始终穿插着考核的过程考核方法,明显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关注课程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显著提高了课堂时间利用率,使学生能够达到高效率的学习。学生课堂提问和作业成绩明显高于往届,说明过程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平时学习的确起到了促进作用。口试与实操结合在一起,每个项目除了完成相应的实操作业外,还要回答相关的问

题。即口试题的内容与实操项目均有一定的联系:由于学生平时对本课程的重视,除实操能力明显提高外,与实操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明显提高:用样品报告单取代了原来的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结束后,于实验室内完成相应的样品报告单。所以学生实验时特别用心,并且时时注意工作单中提出的系列问题,及时向指导老师请教。 另外,理论考核在总成绩中比例的减小,平时考核与实操考核在总成绩中比例的增加,也明确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及实操技能的重要性。所以多元化的考核方法,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较好的考核模式,其“过程考核”的理念及课程考核项目设置等对所有的职业教育课程均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第五篇:论校园文化在院校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 创新

【论文摘 要】本文首先将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与基础素质教育进行对比并提出两方面的不同,引出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接着,分析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功能等特点,最后,提出四点建议来说明应如何加强建设校园文化,促进高校素质教育改革。

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素质教育决定》以来,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且如今已扩展到幼儿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素质教育已处在“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进程中,素质教育观念也进一步深入人心。但是素质教育开展的时间并不长,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体制等一时都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目前的素质教育更注重于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对于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改革的研究却并不多。笔者在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中,深深地感觉到高等素质教育也应全面拓展,旨在培养出具有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现状

大学是学生成材的最后一道程序,如若在这最后一道程序上不严格把关,之前的教育岂不前功尽弃·高等教育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新形式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专业设置与培养过程、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方法等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因此。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性,就要全面加强高等院校素质教育改革。一方面,在学生个人自身发展上要更着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发明创造全新的成果,实际上“推陈出新”也可以是一种创新,即把自己原有的知识根据新形势、新需要引入到新的领域内进行新的组合,实现新的效益。因此,高等素质教育要强调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耀、以创新为目标的氛围和共识。另一方面,高等院校素质教育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应加强。校园文化既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又反过来对社会文化产生能动的反作用。因此,校园文化的积极与否会直接影响渗透到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各个层面。由此可知,校园文化建设在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就校园文化对高校的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 校园文化的内容

应该如何界定校园文化·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议较多。以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例,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一是校园精神说。校园文化是在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范围内生活的成员所共同拥有的精神传统、作风和理想的综合体现,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树立良好的风尚。二是第二课堂说。校园文化等同于第二课堂,或者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素质而进行的艺术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效果,是大学生接受的除课堂知识传授以外的其他教育形式,是学校正式教育的延伸。三是氛围说。校园文化是一种透过特定的文化氛围使置身其间的大学生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的文化形态,它是在校园这个特定范围中形成的小环境、小气候,是一种氛围。

综合专家学者的各种意见和观点,笔者认为,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在相对独立的校园环境中,以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目的,由学校和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人文环境关系。从这个概念出发,校园文化实际包含着两方面内容,即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而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得以发展的载体。

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反映人类认识成果的思想理论体系(书面、知识、课程文化)、言语

与非言语的沟通(行为文化)、校园艺术活动及其成果(审美文化)、认知方式、创造能力、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心理文化)等。校园精神文化作为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在学风、教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等各个方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校园物质文化包括高校的各种教学、科研、管理、生产和生活资料,以及校园环境。在学校,良好的物质环境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心境,对培养学生的美感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如果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洁静,宿舍明亮、整洁,图书馆资料丰富,实验设备先进,那么置身其中的学子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环境熏陶,激发出一种尊师爱校的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等院校素质教育改革的建议

1.加强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管理,优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2000〕52号文件精神,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要加强对学校周边商业店铺、文化市场的管理;要加强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的管理等;要优化美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校园内学生宿舍与教工宿舍应分开,学习区与生活区分离,学生文化活动区域与学生宿舍、学习区域适当地分开,以避免互相干扰和影响。学校应加大在物质条件上的资金投入,建设种类齐备、内容丰富、借阅方便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加大对科学实验、仪器设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投入;建设好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交互式教学管理系统;配备与学生专业学习有关的先进的语音设备、现代化的电化教学设备、基础课教学实验设备和先进的精密仪器等。建设好艺术活动和体育锻炼的设施和场所,以及劳动素质教育培训基地等素质教育场所。

2.规范校园制度,维系校园的良好人际关系

要确立并坚持正确的校园文化指导思想。高等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办学目标和宗旨。通过正确的理论导向、政策导向和价值导向,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大力宣传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培育良好的校园风范和校园精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谐严谨的校园制度自然会形成对个人不轨行为或异常行为的威慑力量。因此,规范的校园制度是校园内人们言行举止、交往互动的准则系统,是维系校园人际关系的纽带和一切文化活动的准绳。

3.有效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使学生寄情于学、寄乐于学

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使每一个性格不同、爱好迥异或智力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在各自的领域里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为此,学校应当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组织研究活动课程设置,制定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规章条例,使课外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时,还应注意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与校风建设紧密结合,与发展学生特长紧密结合。例如,组建一些文学社团、音乐社团等活动,举办演讲、唱歌、球类等比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校史党史展览等教育活动。

4.普及教育信息化,文化信息化

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正迈入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不仅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也成为一种文化载体,不断地向人们传递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信息,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大量的相关资料显示,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以及伦理观念都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要通过建设积极的信息化校园文化,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消除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辨别真伪,健康成长。大学校园是孕育人才的摇篮,是人类文化传递、发展与创新的基地。它既是一个教育环

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环境。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增强学校凝聚力,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建设校园文化对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环节。

参考文献

[1]谢祥清、杨曼英.素质教育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常天义、郑崇辉.高等学校素质教育与第二课堂[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3]刘东升.论提高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效率的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4]杜德鱼、李拴斌.关于林业高等院校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S1)

[5]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6]王大中.促进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2

(7)

[7]钟启泉.素质教育与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研究,1999(5)

论文来源及知识扩展阅读:http:///lunwen/

上一篇:校园垃圾分类主题班会下一篇:喜迎十九大主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