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看艺术美

2022-12-03

艺术的思维常常体现出幻想、荒诞、意识流、浪漫的特征, 是形象思维的极致发挥。

设计是一种思维, 而设计这个词在当代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从建筑到广告, 从广告到环艺, 从环艺到形象, 从形象到影视, 人人都在声称做设计。而广义的设计是谋略, 是创意;超设计就是结构设计、再设计。在生活中, 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设计, 可是呢, 光有设想、计划还是不够的, 我们必须要用视觉元素来表达设想和计划, 让看到的人能够通过视觉元素去了解设想和计划, 让人看到我们完整的设想和计划, 才是我们完整的定义。

设计与艺术是有着内在, 历史的联系的, 一直以来都是错综结合的, 但要是找一个定义把他们区分开的话, 那就是:艺术的设想计划更多地侧重于精神领域, 而设计的设想计划则更多地侧重于物质领域, 但是物质和精神真的能分开来说吗?

对美的传统认识可以分为视觉形式、生理感受和精神理念三个方面, 而传统古典美学的中心是精神理性的理念美。

一、众人所知, 设计一向是强调使用的舒适性、方便性和审美的愉悦, 那是因为人类的一切快乐都源于生物性的快乐, 也就是我们所说人类的感官盛宴, 享受快乐的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是无所谓道德的。当然, 我们既不能完全耽于生理感官的快乐, 也不能排斥生理感官产生的感觉, 因为感官的纯理性思考只有少数哲学家才可以做到, 而沉浸于物质生活的人们也要沉浸于艺术的生活。因此, 感官的灵敏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审美快乐, 无论是享受设计还是陶醉自然、欣赏艺术都是, 这样才是不残缺的审美。

二、无论是设计还是艺术, 精神理念都是其思维的支撑。艺术追求美, 道德追求善, 科学追求真, 而设计则是兼有多种性质。

在美的精神理念方面苏格拉底提出了善的概念和功用标准。柏拉图则相反, 认为美不是善, 不是有用, 但是人创造的没来自心灵的聪慧与善良, 事物的美是有永恒的, 心灵美与身体美的和谐是最美的境界。生理行的视听快感不是美, 形式美所产生的快感不夹杂痛感。在精神理念上, 对绝对的关照能到得到丰富的哲学收获。至于审美的感觉和理性, 美的欣赏开始于感觉, 但是要通过智力活动才能实现。

只有世界性的比赛高手, 才会把胜负置之度外, 专注于比赛的精神。赏菊可以上升为菊道, 品茶可以上升为茶道, 这当然也是一种追求精神理念的设计思维, 而不同于“文化拆台, 经济唱戏”的实用主义模式, 也是动辄名之为“酒文化”、“XX文化”的思维模式相反。

三、形象思维在视觉形式的表现上, 古罗马时期的毕达哥拉斯派对没得阐述主要是在视觉形式范畴, 主要集中在内在品质上谈论审美与人的品质关系, 例如身体部分的对称和适当的比例、对立因素的和谐, 数的关系也因此成为艺术的依据。在整体对于美的作用, 美是各部分综合成的整体, 美也是一种恰当到好处的协调合适中的形式, 同样美也是判断和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

一个国画家, 会立即将自然的风景转换为水墨的五色和皴法, 这就是专业的视觉形式形成了专业的思维模式。这种审视几乎是下意识的审美观照, 任何专业的设计师都必须掌握本专业的视觉形式语言, 甚至使之成为思维方法的一部分。同样的, 如果对于相关领域形式的精通, 也会使得专业思维扩展开来, 为新颖独特的设计奠定基础。

艺术一直追寻着视觉和精神美的表现, 而设计则呈现出两个功能:实用和审美。

对于刚刚步入21 世纪的视觉艺术而言, 我们已经经历了太多的艺术风雨, 从古典主义到现实主义, 再到浪漫主义、印象主义, 最后到各种流派纷呈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玛克斯德索提出了调和性的客观主义美学观点, “美是愉快的客观性”, 建立了自然主义的美学快乐说, 而且肯定了美的功利性。瑞恰兹创建了语义学分析的审美观, 指出“美”在不同使用的多义性与歧义性。而弗洛里德的精神分析学则对人类无意识区域进行开拓, 从本能的角度解释艺术现象, 从心理学的角度介入美学。

现在,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异质化的时代, 多种多样的审美原则互相冲突, 美学的思维反映在现代艺术中远远比在设计中复杂。但是同时, 对美的感知是设计思维的基础, 贯穿在整个思维的过程中, 例如美在“功能”的功能主义设计思维, 体现技术美学的设计思想, 体现形式主义审美的设计思想, 以及体现时尚审美的奢恀设计思想。设计作品逐渐出现符号美学的抽象意态。同步发展的现代艺术思潮和美学观使设计体现出现代性。功能主义审美原则的最初倾向是在设计工业产品时满足对功能的要求, 但是从功能主义走向极简主义似乎成为一种趋势。

把功能看作是设计美的根本, 实际上也是艺术美学观“适宜就是美”的折射。

就当代设计来看, 多元的设计必然产生于多元的物质与文化中, 一种简单的主流审美风格难以形成也是必然的。

摘要: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 富于思想的人类以此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 反映了其中艺术思维与哲学思维特征的不同。艺术以审美的创造活动再造了现实和虚拟了世界, 传达着个体的情感与理念, 也是艺术家知觉、意念、情绪、感觉、综合的直觉化呈现及其产物。在古代, 一个艺术家也可能是一个设计师、一个工匠, 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都是很好的例子。

关键词:设计思维,感官,精神,抽象,美

参考文献

[1] 周至禹《思维与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运用多媒体优化《化工设备》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下一篇:大众媒介——群体领袖现代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