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发展的规律看文人山水画的发展及特点

2022-09-10

一、文人画的特点

文人画是士大夫用以画寄情,寓情于景的。重意,用水墨表现,以墨代色,追求画中的诗意,这些都是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文人们更关注的是画中体现的情感的流露,常常采选取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去寄托自己的情感,例如“四君子”在客观上具备引起人产生美感的条件,形象上易于作程序化的描绘,清新淡雅也符合文人们的审美要求和审美习惯。自宋至元明清以来,“四君子”“岁寒三友”的绘画题材盛行不衰,文人画家在“四君子”题材上尽情的挥洒笔墨,将对于自由的向往,社会的不满,对邪恶的抗争寄予画面,显示一种清高自洁,不淫不移的“独善”意识。

文人们经常追求画中有诗,诗与画的结合是在宋代文人画兴起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们为了追求主观意趣,抒发胸臆,“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将诗引入画中,追求一种平淡天真,自然清新的风格。直接将诗提于画中,更好的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境界,同时也提高了画面的艺术意境赋予了画面更多的“画外之情”“弦外之音”,这也成为了中国画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在郭熙的《林泉高致.画意》中写道:“.....更如前人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也说明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诗画关系。在理论上,苏轼的美学思想对于文人画的发展有极大的作用,为人所知的苏轼在《书摩诘蓝天烟雨图》中评价王维的作品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个是最早明确提出以诗入画的观点。但应该明白元代的倪瓒所说“逸笔草草,聊以自娱耳”,并不是完全弃形,观倪瓒的画,他所画的树木芦苇并不会让人误以为是水草,这就说明了,文人画家们更追求的是以形写神,画中的意境很重要,然而也不能抛弃物象的外形,片面的追求意境,抒发胸中逸气,这都是对与文人画的误解,画中的精神才是文人画的精髓,而不是其简单粗放的形式,只关注形式只会让作品流于粗糙。

宋代的文人的这种寄情于墨的表达方法成为后来的元明清的文人的绘画的主流。元代是文人画的巅峰,从元初的赵孟頫,到集大成的“元四家”,都是典型的文人画家。文人墨客对于山水画的追求在元代的文人画家笔下被发挥到了极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倪云林了。他那典型的“一水两岸式”的构图把画极简,近景一脉土坡,榜植树木三五株,茅屋草亭一两座,远景一抹远山,中间大片的留白,画面静谧恬淡,意境旷远。后人讲述他的笔墨“似嫩而苍,似枯实腴,有意无意,若淡若疏。”观倪瓒之画,总会使人有种“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萧瑟之感。

二、文人画兴起的原因

文人们寄情于墨的山水,是我们研究山水画发展的一个不可避开的重要课题,宋代是其发展的顶峰,除了技法的因素外,艺术形式自身的发展规律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里,就从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来研究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中国绘画最早是以人物画为主流的,山水画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并没有独立的审美意义。至宋以前,工笔画一直占据着画坛的主流地位,画家们对于物象的描绘精细入微,期间虽也有不同的画面追求的出现,但毕竟是小浪花,不能激起巨大的浪潮,依然还是以工细精丽的画风占据着主流,至宋达到顶峰。中国绘画从原始到汉代是个质朴,浑拙,雄浑的时代,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是朝气蓬勃的大帝国时代;魏晋南北朝以后,绘画逐渐从浑朴走向了精细,华丽,柔美;到唐代达到一个高峰,至宋到达了顶峰,尤其是徽宗时期的宫廷画院将这种格法严谨,精确华丽的绘画发挥到了极致。当一种艺术形式发展到了极致时,往往会成为一种束缚,由于宫廷画院的画家们过于追求精细华丽,严谨的格法也限制了画家创作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求新,求异,求发展就成为了必然。由此,士大夫们为了摆脱这种束缚,追求笔墨意趣的水墨画便迅速发展起来了。

三、文人画发展的过程

在《庄子》“知北游”篇引述孔子回答颜渊所问,就提到“山林与,阜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于。”王逸注《楚辞天问篇》又说“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天地山川,”这些即可以说明山水画在此之前即已出现。在中唐前后山水画从人物画的背景独立出来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山水画并不是门独立的学科,从真正的意义上来说,它还不具备真正的审美价值,还谈不上作为有独立审美意义的山水风景画。汉末时期,玄学兴起,腐朽的经学束缚被冲破,把目光投向了自然山水,魏晋时期是玄学大兴的时期,早在东晋时顾恺之在《画云台山记》中就已经记录了山水画的创作过程。刘宋时期的宗炳作为最早以山水知名的画家,在《画山水序》中也以“澄怀味象”“含道应物”阐明了他的山水观。其中的“万趣融其神思”“畅神而已”就是说山水画可以使人观之得到心神的畅快,山水之中的精神状态,最要紧的就是一个“畅”字,没有礼教的束缚,没有权威的压抑,这是审美进入一种自觉地一种状态,是对于原始社会遗留的“致用观”和先秦的“比德观”的大跨越。唐代王维的“水墨山水”被尊为南宗,五代山水获得极大的发展,至宋代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不仅名家流派众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以荆,关为代表的气势雄强的,北方大山大水一派,董,巨一派的描绘草木丰茂,平淡天真的江南丘壑,以及二李一派的富于装饰意趣的青绿山水。皴法也由中唐的初现,经过五代的发展,更加成熟,元代自赵孟頫至元四家把文人水墨推向了极致,明清继承宋元文人传统继续发展文人画成了画坛主流。

对于文人画的理解应当是画中有“文人气,不可狭隘的理解为”文人画的画”,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的灿烂一章,从宋代至元明清一直占据这画坛主流地位,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然而一种艺术形式要想一直流传下去,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克服艺术自身发展中逐渐重蹈前人覆辙的弊病,以获的新的生命活力。

摘要:山水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题材,也是历代士大夫们乐于表现的题材,自宋以来对后世影响极大。因此,本文从文人山水来探究山水画的发展以及规律。

关键词:文人画,意境,山水,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 《山水画纵横谈王伯敏著》王伯敏著

[2] 《中国山水画史略》徐英槐著

[3] 《美术大观》[出版日期]2008[期号]第9期[作者]李璟

上一篇:烧伤后手部瘢痕畸形的防治护理下一篇:医院基建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