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小“到”微课”,谈教学创新思维

2024-04-16

从”微小“到”微课”,谈教学创新思维(精选2篇)

篇1:从”微小“到”微课”,谈教学创新思维

从”微小“到”微课”,谈教学创新思维

——《微课设计制作与教学实践》学习有感

在本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中,非常有幸能够聆听到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傅钢善为我们带来的《微课设计制作与教学实践》报告。

傅教授用“由‘微’字您能联想到什么?”这一问题开启了本次课程的序幕。是”微小”、“微观”,还是“微博”、“微信”,不一样的“小”答案背后,显示出的却是“大”问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教鞭指引学生的思路,现而今我们用“微课”精细化授课内容,这不仅仅是科技的进步,更是教学思维的创新。如果教师仅仅将自己的职责定位在知识的讲授和传递,这样一来,我们的职业活动就会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傅教授用多年的微课教学实践,为我们展示了一位热爱教学、立足学生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持续思考、不断创新。

一方面,微课的内容要精。微课通过将知识碎片化、情景化和可视化,来抓住学生注意力,完成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起到解惑而非授业的作用。

另一方面,微课的制作要善于学习,敢于突破。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录屏软件、摄像、板书、录音笔等等工具的使用;同时还要勇于创新,利用身边常用物品,如手机、摄像头等工具来进行微课制作。

微课,是现代教学的新生产物,也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的灵活多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强学习,创新教学思维,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改善传统教学简单乏味的禁锢,将有深度的自主编剧、有思想的个性导演以及有激情的学术演员等角色于一身,通过微课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学生可以半脱离课堂,不再单纯的采用课堂授课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广泛,思维更开拓。

篇2:从”微小“到”微课”,谈教学创新思维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当前,相对于全面开展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在条件更好的高等院校拥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关键词:慕课;微课;专业课网站

一、重大意义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这些不仅是基础教育的奋斗目标,也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相对于基础教育,高等院校不但拥有更好的硬件条件,也拥有更高素质的学习者。在校大学生大多经历了十年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通过了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考试。可以说在校大学生的信息技术平均水平不低于在校教师的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全面进入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高校教师拥有应用意识,在于开发适用于高等教育的应用模式。

二、几种成功模式

1.慕课式

慕课简称“MOOC”,也称“MOOCs”,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我们这里所指的慕课不是标准意义上的慕课,我们这里仅仅是借助慕课的概念。具体地说就是鼓励教师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分解为若干专题,创造自己的精品课程。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教师可以轻松地录制自己的精品课程。这种制作不是简单的课堂实录,而是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有局部细节放大、有数据或背景嵌入、有相关课件的引用。这样的精品课程实际上就是对相关专题的专题讲座,甚至是专题片。

这样的精品课程视频即便是高清格式也不过就是1G左右的数据量。条件好的高校可以挂在校园网上供学生在线观看,就是条件不具备的学校,教师也可以拷贝给学生自行观看。这不但可以方便学生的学习,也鼓励教师开展校际之间的学习与交流。高校的专业虽然种类繁多,但中国高校也多,任何一个专业在国内有少至七八个,多则数百个高校。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高校间鲜有交流(高校教师横向听课),但如果高校教师纷纷推出自己的精品课程(视频),那么有心观摩学习的教师就有机会借鉴其他同行的先进经验。学生的视野也不再局限于本地本校,同一专题的优质课程资源就可以做到全国共享,甚至可以给相近专业的学生提供开阔视野的机会。要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给予相关的奖励机制,国家层面也要提供资源上传、存储的空间。

2.教师专业课网站

大学生全天在校,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智能终端,我们不能让他只是聊天、交友、玩游戏,更应该成为学习的工具,这就取决于我们对相关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教师专业课网站就是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最好载体。

教师专业课网站以教师个人或专业教研室为主,整合所教专业课的课程资源,以网站的形式保存。此处网站泛指在数据库支持下的大型网站平台,也可以是用FrontPage或DreamWave等工具建立的小型静态网站。在存在形式上可以存放在高校的服务器里作为校园网站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刻在光盘里方便学生拷贝借阅。

用网站的形式整合资源与以往传统的方式相比有着革命性的突破:(1)无限扩充性。做好基本平台后主体就已确立,日后不断地修改和扩展不会影响整体。(2)使用简洁方便。打开主页,一目了然,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查寻都自由灵活。更具备交叉查找和同时打开多个页面的特殊功能。(3)便于收藏。现在一张DVD光盘4.7GB的数据存储量可以容下绝大部分专业课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一名理工科大学生如果在校学习了五十门专业课,毕业后仅携带五十张光盘,就是五十个极易检索和查找的课程资源网站。

如果这些专业课网站可以挂在高校的网站上,那么就实现了全国高校资源的共享,不但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资源空间,也将促进高校教师间的交流和竞争。

3.微课式

微课最早来自于基础教育,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辅助性教学资源。

每一个微课只针对一个知识点,直接指向专业课中的重点、难点或疑点内容。微课的特征有:流媒体播放,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境;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微课的使用需要两个条件:(1)学生要有智能终端(iPad、智能手机、笔记本)。(2)要有网络支持。当前的在校大学生完全具备这两个使用条件。高校教师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甚至BBS论坛,建立自己的专业课群(或专业课论坛)。这样,不但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发布专业课的各种微课,还可以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外交流。

三、教学建议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不能过多地强调和追求它的使用功能,完全排斥传统的黑板教学。任何新鲜事物都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信息技术教学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传统的黑板教学恰恰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缺陷加以弥补。

1.灵活性

由于慕课、微课和网站不受场地、时间等限制,因此更能体现教学的系统性,有利于全面展开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整体观念,但是缺少灵活性。相比之下,传统黑板教学更能体现灵活性,不受限制,可以因人制宜、因地制宜,能解决学生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并依据新问题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发挥其应变效能。

2.互动性

慕课、微课除提供图文信息外,还给人一种特殊氛围和情绪感,诱发学生的期待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情境相生的作用。比较而言,传统的黑板教学具有深入浅出阐析交流的长处,真正做到师生互动,使学生更好地和教师进行交流。

3.示范性

慕课、微课中集成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数据翔实,图文并茂,范围涉及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超越了传统板书的限制。相形之下,传统黑板教学具有示范的长处,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认识过程,而不是只知道结论。教学中,有些内容不宜一下子全部曝光,而需要逐步呈现。事实证明,成功的教学应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参与和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由已知到未知,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从认识到实践的转化活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能力。

传统课堂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才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对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全新教育方式,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质量保障体系也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是最好的教学方式。因为传统课堂教学与慕课、微课和网站自主学习等都是一种教学手段,用于实现和服务于教学目的,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特殊功能,因此,我们要在全面教育信息化的同时,继续发挥传统课堂的教学优势,探索网络时代的专业课教学方式,使高等教育进入全面的信息化时代。

参考文献:

上一篇:时政热点专题七: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下一篇:姐姐,请别把我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