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2022-09-11

1 文化与语言

早在现代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诞生之前, Humboldt (姚小平, 1995:135) 就提出,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和文化观 (Language is culture-specific.) [1]。Sapir&Whorf (Carrol, 1956) 也认为讲外语就意味着发生视角的转换。语言与文化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一体。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学习它所倚赖的文化的过程。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是同时发生。[2]

2 文化与外语教学

语言学家真正意识到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是在6 0年代中期, 随着社会语言学和教学研究显著发展, 语言研究同文化研究结合了起来, 不再与客观现实脱离。在次之前, 语言学家的注意力仅仅局限于语言的形式体系, 无论是索绪尔还是乔姆斯基都只是研究纯理论和形式语言, 几乎不考虑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60年代初期美国“跨文化交际学”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和60年代末苏联“语言国情学”的诞生, 使世界范围内的外语教学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把语言与文化,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引入外语教学。[3]

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只是片面的强调语言基本功能的训练, 而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 导致的结果便是学生缺乏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从而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因此重新审视教学内容已是势在必行。

3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2 1世纪, 地球已经成为人类群居的村落,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生存。这种变化使得外语学习的目的, 外语教学的目标, 都应相应的发生变化。比如, 以前外语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作为一种纽带从事沟通和传达信息, 而现在则是作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工具。因此从跨文化交际这个角度来考虑外语教学改革很有现实意义。语言学家胡文仲提出, 学习一种语言应该发展两种能力:语言能力 (li ng u i st i c competence) 和社会能力 (social competence) , 也称文化能力 (cultural competence) , 才能最终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而在我国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正是对学生文化能力的培养。鉴于此, 在2 0 0 0年修订的《英语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的教学目标中提出, 初中阶段“了解文化差异”, “提高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高中阶段“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 (高等学校本科用) 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还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 扩大知识面, 加深对世界的了解, 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 提高文化素养。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有意识的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国情知识, 同时增强同学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使他们逐步具有文化比较能力, 以提高文化素质并得体的进行语言交流。”可见文化意识作为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已成为外语教学十分重要的内容。语言中的文化教育已成为当今外语教学的热点问题。

传统的外语教学过于强调单一的语言教学, 重点集中在解释和练习词语, 短语、句子, 段落大意, 文章内容。这种教学对于掌握语言技能可以起到有效的作用, 但它忽视了文化这一语言载体的存在, 缺少文化知识的铺垫。而这也正是传统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矛盾所在。

怎么将文化教学有效的与单一的外语教学相结合?也就是增加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含量, 为此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 除了明确语言能力点的教学外, 还应该渗透相应的文化点, 主要是围绕本课的相关语言点插入文化点, 指出包含在语言后面的文化背景, 比如, 课文中出现谚语“l o v e is blind”。这时我们就要引出关于这条谚语源自古希腊罗马神话爱神丘比特的故事来解释它的文化点。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语言, 更加灵活的应用语言, 英语教学也变的更加有趣生动。同时, 这些文化点的教学需要老师去注意和发现并对其加以解释, 这也就对外语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采取的方法是文化注释和文化对比, 文化注释是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具体文化特异性的内容加以注释和讲解, 比如对一些含有文化含义的词汇, 谚语加以解释。例如:I fear the Greeks, even when bringing gifts.这就要联系特洛伊木马这一典故来加以解释。文化对比则是直接进行中外文化的异同比较, 这是一种普遍应用而且有效的方法, 比如社会风俗, 饮食文化等等。还有一种就是探究试研究 (project study) , 就是引导学生对某种文化现象做一种比较深入的研究, 比如探究感恩节, 母亲节的由来等中西节日文化的差异等等。

4 结语

外语教学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而文化教学同时又可以拓展语言教学, 帮助外语学习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外语交流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 因此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建立起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完整有机体系是外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语言与文化及外语教学的不可分割性, 探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教学缺失现象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强调语言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与必然性, 将文化教学引入现代外语教学已是大势所趋, 只有将文化点与外语教学紧密结合, 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跨文化,外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Carrol, J.B. (ed) Language, Thought and Reality:Selected writings from Ben-jamin Lee Whorf[M].Massachusetts:M.I.T Press, 1956.

[2] 姚小平.洪特堡——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3]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上一篇:“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下一篇:浅析机器学习在推荐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