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阅读论文范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大学生阅读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小学語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得到的重视,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上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知识水平,还要能够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对于学生而言,阅读能力的素养意识能力是这个时期的关键①。所以,语文教师要制出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案,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的阅读教学生活,进而改善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一篇:大学生阅读论文范文

大学生阅读与高校阅读推广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阅读推广;问题探究;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人才培养更侧重素质和能力,而高校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离不开有效的阅读推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的阅读习惯呈现出新特点,浅阅读倾向越来越明显,而如何实现阅读推广的深入推进,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文章主要研究了大学生阅读与高校阅读推广的既存问题及解决对策,以期更好地推动高校阅读推广的开展。

有效阅读可以积累知识,提升素养,是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阅读状态的影响。因受新媒体阅读的冲击,当前高校学生整体的阅读量偏低,阅读积极性不高,阅读效果并不理想,这意味着高校的阅读推广任重而道远。因此,基于大学生的阅读视角,分析高校阅读推广的既存问题,在明确既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优化举措具有现实必要性。

1面向大学生群体的高校阅读推广的必要性

阅读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高校学生的阅读其实是对文本内容接受理解并记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阅读方法和阅读效率决定了高校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阅读也是学习深入的过程,高校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实现知识的记忆深化,丰富知识储备。第二,高校阅读推广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思索、探究、判断和推理,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加强判断与推理,善于联想与想象,提升自身的智力水平。第三,高校阅读文化有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校园文化直接影响高校的内涵建设和全面发展,加强高校阅读文化建设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高校阅读推广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必须重视阅读推广工作,明确阅读推广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使高校阅读推广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高校阅读推广中的既存问题

2.1阅读推广对象带有模糊性

因受传统思维的影响,高校阅读推广停留在表层,服务对象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基于服务对象的阅读推广多集中在书籍借阅、信息查询、自主学习等方面,面向高校学生的阅读推广存在敷衍应付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阅读资源局限于校园,大学生无法共享其他高校有价值的文献资源,资源共享程度低。

2.2阅读推广形式单一

高校阅读推广要想取得实效,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阅读兴趣的激发得益于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形式。当前高校阅读推广形式较为单一[1],“世界读书日”的读书宣讲、图书馆服务大厅的海报张贴、读书分享会、有奖知识竞赛等阅读推广形式不够新颖,难以有效吸引高校学生的注意。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对传统阅读推广形式不再感兴趣,而是更倾向于媒体阅读和浅阅读,网络化、智能化的阅读推广形式更受大学生青睐。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尝试与新媒体相结合,创新阅读推广形式,使更多的高校师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互动中。

2.3阅读推广制度缺乏实效性

高校阅读推广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健全与完善相关制度。如果高校没有相应的阅读推广制度,就会造成阅读推广部门职责不清楚,阅读推广实施主体模糊,阅读推广实效性不足。传统的高校阅读推广基本上都是上级下达推广任务,临时组建阅读推广团队进行短期性的阅读推广,因为责任主体的不明确,很多高校的阅读推广工作流于形式,图书馆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也不密切,阅读推广实施及阅读推广实效评估不到位,阅读推广沦为形象工程。

王咏晴:大学生阅读与高校阅读推广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4高校阅读推广缺乏持续影响力

当前,高校阅读推广活动持续时间短、间隔时间长,有的高校基本上都是在每年的读书日或读书月组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有的高校几年才开展一次阅读推广活动,且只注重形式,忽视内容,阅读推广缺乏连续性。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拓展服务形式,通过校园网进行新书推荐、信息速递等,但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层次不同,图书馆的阅读指导力度明显不足,迫切需要得到专业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从专业角度提升阅读推广的深度和广度,避免阅读推广的盲目性。

3大学生阅读与高校阅读推广的优化对策

3.1明确阅读推广的服务对象,加强对读者诉求的分析

有效的高校阅读推广必然是契合读者阅读诉求的,因此,图书馆必须加强对高校阅读推广服务对象诉求的分析,基于读者诉求做好图书资料和信息资料的采编[2],更加细致地开展高校阅读推广策划工作。圖书馆应设立学生阅读组织,作为高校阅读推广部门与学生联系的桥梁,高校学生有了自己的阅读组织,就有了阅读的归属感,而高校阅读推广部门通过与阅读组织的联系,可以了解学生的诉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图书馆也应突破服务对象的局限,让学生家长、学生社团组织等参与到阅读推广活动中,为阅读推广建言献策。当前,学生的阅读诉求更为多元,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不能过于追求形式,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适合学生的推广活动,因此,图书馆要先具体分析活动主旨,根据活动内容对学生的阅读基础、阅读习惯、阅读内容做全面的调查和研究,提升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实效性。

3.2积极创新阅读推广形式,提升阅读推广的吸引力

高校阅读推广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创新阅读推广形式,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关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阅读情境中。阅读推广形式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技术手段的创新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基于信息时代的大背景,图书馆应借助微信、微博及QQ等网络媒介的信息传播优势[3],助力高校阅读推广,使读者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参与阅读推广互动,特别应在高校阅读推广活动中引入触屏阅读机、电子报纸、录音室、多屏显示器、触屏影视墙等先进设施满足学生现代化的阅读需求,提升阅读推广的吸引力。二是做好阅读环境的优化。高校阅读推广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到阅读的快乐并爱上阅读,因此,阅读环境的优化创设必不可少。信息时代下,图书馆必须以更加智能化的阅读体验和更加人性化的阅读平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升学生阅读的自觉性。三是创新阅读推广活动形式。读书沙龙、小规模研读等开放自由的阅读分享活动更受高校学生青睐,图书馆也可以尝试举办“光影书播客”活动,将书评与影评相结合,搭建全新的阅读平台,激发学生对原著的探究热情,或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实现“文本”与“实物”的互动,或突破书本局限,以热门动画、漫画为主题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3.3建立完善的阅读推广机制,确保阅读推广的实效

高校阅读推广必须有完善的机制作保障,才能切实起到阅读推广带动作用。阅读推广机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阅读推广专门负责机构的建立。高校应以图书馆为主导,联合各个部门,选聘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共同致力于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其次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国家及高校都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制度层面肯定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有规章制度作保障,高校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才能得到全社会的帮助,进一步确保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顺利开展。

3.4提升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频次,扩大影响力

阅读推广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是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因此,只有确保阅读推广的频次和深度,高校才能实现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提升,而阅读水平的提升、活动频次的加强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资金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有力保障,缺少阅读推广资金,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效就会大打折扣,也会导致阅读推广时间短、内容少、规模小[4]。高校的阅读推广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诸多内容,包括策划、宣传、实施、后期评估等,无论是人员的安排还是活动物品的制作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高校在设立阅读推广专门机构的同时还应设立专项阅读推广资金,保证每一项活动都能顺利进行。从国家角度来说,国家也应设立阅读推广专项基金,不断丰富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形式,同时为后续活动提供持续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何淑桢.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232-233.

[2]胡军.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6):116-117.

[3]宋冠群.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下),2014(12):13.

[4]吴高,韦楠华.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3):47-51.

(编校:周雪芹)

作者:王咏晴

第二篇:加强学生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小学語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得到的重视,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上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知识水平,还要能够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对于学生而言,阅读能力的素养意识能力是这个时期的关键①。所以,语文教师要制出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案,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的阅读教学生活,进而改善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主要阐述一些有关小学语文中加强学生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教学实践与思考的见解,希望可以来提高学生阅读意识的语文综合素养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字:小学语文:加强学生阅读教学;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

加强学生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是语文教学及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倾诉主要途径,更是语文素养培养的根本。阅读教学课上,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都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所以,对于语文教师而言,现在必须要正确面对和解决的事,就是怎样才能加强课堂上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在语文授课方法多样化,课堂学习氛围低沉

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积极好动的年龄,他们更喜欢有趣生动的课堂氛围。目前我国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教育改革已成为一种新型潮流,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方法还沉浸在黑板、粉笔、多媒体、书本之间,这样的授课方式会严重影响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发挥。老师一味的讲述自己的教学任务,展示自己新教法,也不管学生听的怎样,领悟的怎样,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多了,这就会导致教师在课堂阅读时间较少,课后阅读氛围及其不理想。

(二)新型教学方式和理念阻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现在很多小学语文阅读课上,老师总是将课件,多媒体处于核心位置,凡事都以多媒体为中心,用多媒体强调学生要怎样刻苦勤奋的学习,站在讲桌前噼里啪啦打开画面,不管你爱听不爱听,爱学不爱学,将自己讲课的任务完成似乎都万事大吉了。有的学校还会将语文课连续安排着上两三节,不说教师讲课的状态怎样是否辛苦,就学生听着也会觉得多媒体新鲜,这就会导致课堂听讲效果很号,不去阅读,自然也会影响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怎样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一文,这篇文章是让学生读古典明珠,品百味人生,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先认真预习,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下中华文化的魅力,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课堂上让学生读名著,了解故事内容,与大家分享可谓阅读的成果,使学生感受英雄好汉的豪情壮志,体会世间的人情冷暖,进而感受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阅读意识能力的兴趣。从而增加了学生对课外书的探索,增加了学生对阅读意识的热爱,进而才会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和综合素养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助人的人生观。

(二)促进师生阅读互动,提高阅读意识

教师在讲解《快乐读书吧》这篇文章时,可以多与学生互动阅读,大家以聊天的方式来谈谈故事中人物形象。如《水浒传》中的《拳打镇关西》,讲述事情主要人物及事件,感受故事的发展。教师通过一个可以引起大家兴趣的问题,来增进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激发学生畅所欲言,进而使学生们都可以积极踊跃的参与阅读中来,调动大家对阅读的热爱和积极性。通过相互沟通了解,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使学生更快的进入课堂学习阅读氛围中,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好动,让他们可以更深有体会的感受语文阅读的魅力,提高了阅读意识。

(三)以学生为阅读主体,促进阅读兴趣

新时代下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例如,在讲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爱你,汉字》时,教师在讲课前,先给学生安排一个课前作业,让学生自己先通过书籍、杂志查询或是询问家长的方式搜集有关汉字有关资料信息,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有关“汉字”文化优秀事例,在班上交流,再由老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补充。在学生自己完成资料搜集和交流这件事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义,加强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动性,提高阅读的热情,也使更多的学生可以快乐的阅读,阅读意识能力也得到培养。

结束语:

总之,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素养的重要基础,愉悦的阅读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关键,对提高写作能力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加强阅读的教学,也可以增加课堂学生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阅读意识和使学生的语言思维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篇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作者:贾连城 来源: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篇名:《阅读教学贵在“读” 》 作者:王建东 来源:《安徽教育》

[3]篇名:《浅谈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

作者:乔艳艳 来源: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作者:张甲锋

第三篇:阅读的转型: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新闻阅读研究

【内容摘要】相对于传统媒体环境,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新闻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新闻阅读方式展开研究,进而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供相应的数据参照。

【关键词】大学生;新媒体;新闻阅读;阅读方式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在此过程中,新闻的采编方式、传播方式乃至阅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新闻阅读方式影响着大学生认知、观念的形成与变化,因此,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新闻阅读方式的变化,有利于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

1.新媒体。“新媒体”是当下社会非常流行的概念,也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指的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①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新媒体泛指一切基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媒体形态。

2.新闻阅读。“新闻阅读”一词有狭义和廣义之分。狭义的“新闻阅读”主要是指在视听媒体出现之前的印刷媒体时代,大众从文字类新闻作品中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行为,这种意义上的“新闻阅读”主要是指对于新闻作品文字文本的阅读。广义的“新闻阅读”则是指广播、电视等视听媒体出现以后,大众从文字、图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多媒体符号中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行为。②这种意义上的“新闻阅读”,阅读对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字,而是拓展到多种多媒体符号。本文所提的“新闻阅读”,指的是广义上的“新闻阅读”。

3.阅读方式。“阅读方式”有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阅读方式是指我们进行新闻阅读时所使用的途径、方法,比如“通过哪种媒介进行阅读”等。其次,阅读方式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指阅读活动的总体模式或基本特征。具体包括获取新闻的渠道和新闻阅读的行为习惯,其中新闻阅读的行为习惯包括阅读兴趣、阅读目的动机、阅读时长时段、阅读场所、阅读深度、阅读交互性等方面。③

(二)文献综述

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从史前洞穴岩画到甲骨、竹简、帛丝,到书报、杂志,到多媒体,人类的阅读活动存在于人类文明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关于阅读的研究,是近些年才兴起的论题。国外相关论著首推新西兰学者史蒂文·罗杰·费希尔的《阅读的历史》④和加拿大学者阿尔维托·曼古埃尔的《阅读史》⑤,这两本书着重于梳理媒介更替过程中人类阅读活动的变迁。美国学者罗伯特·达恩顿的《阅读的未来》则通过梳理过去、现在和未来图书及阅读形式的发展变化,预期了未来十年内图书馆的发展。⑥目前,国内相关专著相对较少,如中国出版科学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郝振省、陈威主编的《中国阅读:全民阅读蓝皮书》等。⑦一些出版编辑类图书也会涉及阅读方面的问题,但大都语焉不详。相比论著的贫乏,相关论文已经有相当的积累。2016年4月18日19时笔者通过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进行检索,篇名中包含“阅读”一词的文献高达152891篇,包含“阅读”关键词的文献有11874篇。根据本文的研究方向,经过收集、整理,我们对有关阅读的研究做了如下分类:

1.关于当代国民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这方面的成果主要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⑧部分研究成果关注传统阅读的影响,尤其是传统阅读率的下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如刘其云等人的《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及对策》等。⑨

2.关于媒介演进与人类阅读方式的变化。丁云亮的《从媒介史看阅读文化的流变》从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的演进中,探讨人类阅读文化的流变。⑩杨军的《媒介形态变迁与阅读行为的嬗变——以印刷媒介与网络媒介为例的考察》以印刷媒介与网络媒介为例展开考察,指出阅读的主体结构、方式、性质、阅读心理和功能价值等多方面也相应地发生了嬗变。⑩刘艳妮的《数字化阅读对传统阅读的影响研究》详细梳理了数字阅读在阅读文本多样性、阅读过程互动性、阅读环境幵放性等多方面的特征。但这些研究多是对文本阅读进行一种概论式的研究,缺乏对文类的细分研究。

3.关于不同文类阅读的经验总结,包括文学阅读(包括诗歌阅读、小说阅读、散文阅读等)、英语阅读(多是学习英语的经验)等。关于新闻阅读的研究成果较少,2016年4月18日笔者通过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进行检索,篇名中包含“新闻阅读”一词的文献93篇,包含“新闻阅读”关键词的文献仅有11篇,且多为汉语、英语新闻阅读与经验学习,如刘荣文的《高中语文新闻阅读教学的新思考》。为数不多的与本文接近的论文如《iPad与新闻阅读方式的变革及其影响:一种消费主义的视角》也是从文化研究或消费主义的视角进行探讨,缺乏对现实状况的社会调查。

由以上对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看出阅读研究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课题,并且呈现多元化的研究趋势。其中关于新媒体对人类阅读方式的影响,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但相关研究多是面面俱到、概论式的研究,缺乏对专有文类的深度梳理分析;多是体验式、随感式的研究,缺乏对阅读现状的调查与量化研究。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阅读,更是缺乏深入而权威的研究。

二、调查设计与问卷发放

新闻记录着我们生活中的事件,向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考察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新闻阅读方式,需要对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广泛调查,进而得出相关数据、获知基本概况。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当下大学生群体的新闻阅读方式,进而呈现新闻阅读方式的变化。

此次问卷调查时间是2016年4月20日至5月20日,采用网络问卷与现场问卷相结合的形式。发放问卷160份,收回问卷157份,有效问卷148份。问卷共21题,主要包括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和新闻阅读的行为习惯两方面,其中新闻阅读的行为习惯包括阅读兴趣、阅读目的动机、阅读时长时段、阅读场所、阅读深度、阅读交互性等方面。调查对象主要是河南省的大学生。作为接收和获取信息最为敏锐的大学生群体,符合具有新闻阅读习惯的人群的主体特征,他们的新闻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众的新闻阅读方式。

三、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

在“日常主要通过哪些渠道获取新闻”的调查中,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口头交谈”“其他”这些选项中,88.51%的人选择“手机”,68.24%的人选择“互联网”。而排在第三位的“口头交谈”,比例仅为31.76%,远远低于排在第二位的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中,比例最高的是电视,但比例仅为19.59%,远远低于互联网和手机两大新媒体(参见图1)。以上调查结果表明,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当前大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

在“在通过网络获取新闻时,你首选哪种渠道”的调查中,64.86%的人选择“手机应用软件(如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参见图2)。可见,在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中,微博、微信、移动新闻客户端成为当下大学生阅读新闻的“标配”。

(二)新闻阅读的行为习惯

1.阅读时长时段

阅读时长方面,40.54%的人平均每天閱读新闻的时长为30~60分钟,23.65%的人为60~120分钟,20.95%的人为10~30分钟。只有10.81%的人在10分钟以下,4.05%的人为120~180分钟。可见,大多数人平均每天阅读新闻的时长为10~120分钟。阅读时段方面,39.86%的人阅读新闻的时段在21:00~24:00,22.3%的人在11:00~14:00(参见图3)。可见,大学生日常进行新闻阅读主要集中在11:00~14:00、21:00~24:00这两个时段。

2.阅读场所

在“阅读新闻的场所”的调查中,53.38%的人选择“床铺上”。调查显示,73.65%的人在学校阅读新闻,25.68%的人在家里阅读新闻,20.95%的人在公共场所阅读新闻,12.84%的人在洗手间阅读新闻,11.49%的人在路上阅读新闻。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新闻阅读场所灵活多变。

3.阅读兴趣爱好

调查显示,大学生新闻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在“社会民生”“娱乐时尚”“时事政治”“体育”四个方面。56.08%的人经常阅读“社会民生”类新闻,50.08%的人经常阅读“娱乐时尚”类新闻,49.32%的人经常阅读“时事政治”类新闻,27.03%的人经常阅读“体育”类新闻(参见图4)。

4.阅读目的动机

调查显示,大学生阅读新闻的目的主要集中在“获取新闻资讯”“了解社会观点与思潮”“消遣娱乐”三个方面。33.11%的人表示阅读新闻的最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新闻资讯”,22.3%的人表示在于“了解社会观点与思潮”,15.54%的人表示在于“消遣娱乐”(参见图5)。

5.阅读深度

在“你在阅读新闻时会怎么做”的调查中,56.76%的人选择“只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17.57的人选择“大概浏览标题和图片”,只有24.32%的人选择“几乎阅读整篇报道”。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阅读新闻时以个人兴趣为导向,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是简单浏览标题和图片的“快餐式阅读”。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阅读整篇报道。

6.阅读自主性

在“你在阅读新闻时会怎么做”的调查中,56.76%的人选择“只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你认为通过网络获取新闻的优势是什么”的调查中,45.95%的人选择“主动性强(可以自己搜新闻等)”,11.49%的人选择“可定制”。由此可见,大学生新闻阅读往往以个人兴趣和需求为导向,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7.阅读交互性

在“通过网络获取新闻时你还有哪些行为”的调查中,70.95%的人选择“查看评论”,35.81%的人选择“分享转发”,26.35%的人选择“发表评论”,23.65%的人选择“参与投票”(参见图6)。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通过网络获取新闻时,会通过“查看评论”“分享转发”“发表评论”“参与投票”这些方式,与传播者或者其他受众进行互动、交流。

四、新闻阅读方式的变化

(一)新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传统媒体依然是渠道之一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是报纸、广播、电视这三种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已经转变为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新媒体中,移动新闻阅读成为大学生新闻阅读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较低比例的大学生依然通过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这些方式来获取新闻,新媒体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新闻的唯一方式。在“你认为在获取新闻方面,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将来是否能够取代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调查中,92.57%的人选择“不会取代”。

(二)阅读时长有所增加,阅读时段倾向于在休息前后、碎片化时间阅读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新闻阅读时长的相关数据比较匮乏,所以这方面的对比无法进行。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出现以后,你的新闻阅读方式和习惯发生了哪些变化”的调查中,27.7%的人认为“阅读时间比以前增多了”,15.54%的人认为“阅读时间比以前减少了”。阅读时段方面,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新闻阅读时段主要是由他们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时段所决定,看报纸的时段集中在“茶余饭后”,听广播的时段为“早—中—晚”模式,看电视的主要时段是18:00—22:00。在新媒体环境下,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日常进行新闻阅读主要集中在11:00—14:00、21:00—24:00这两个时段。可以发现,大学生一般选择在碎片化的闲暇时间阅读新闻,其中睡前阅读最为普遍。

(三)阅读场所灵活多变、无处不在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新闻阅读的场所主要由他们的媒介使用场所决定,所以看报纸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家里、阅览室两个地方,而看电视的场所则主要是在家里,广播由于收听工具的便捷性,收听场所无处不在。在新媒体环境下,根据调查结果,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阅读场所是在床上。此外,大学生新闻阅读的场所还包括公共场所、洗手间、路上等。

(四)批评报道、法制新闻、经济新闻的阅读兴趣有所降低,娱乐时尚新闻、体育新闻成为新宠

和传统媒体环境相比,在新媒体环境下,时事政治类新闻、社会民生类新闻依然是大学生的新闻阅读兴趣所在,并且大学生对社会民生类新闻的兴趣与之前相比更加浓厚。此外,大学生的新闻阅读兴趣开始部分转向娱乐时尚类新闻和体育类新闻。尤其是娱乐时尚类新闻,调查结果显示,56.08%的人经常阅读此类新闻。该比例与经常阅读社会民生类新闻的比例持平,已经超过了经常阅读时事政治类新闻的比例。与此同时,大学生对批评报道、法治新闻和经济新闻这类题材的新闻兴趣有所降低。

(五)新闻阅读从深阅读走向浅阅读

与传统媒体环境相比,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新闻阅读方式更多地呈现出“浅阅读”和“快餐式阅读”的发展趋势。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出现以后,你的新闻阅读方式和习惯发生了哪些变化”的调查中,34.46%的人选择“阅读没有以前专注投入了”,仅有4.05%的人认为“阅读比以前更加投入”,这一调查结果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六)新闻阅读以个人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自主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报纸刊登什么新闻、广播播报哪些新闻、电视播放哪些新闻,大学生就只能接收这些新闻。即使可以选择,选择的范围也十分有限,因此大学生的阅读新闻十分被动。而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接收渠道急剧增加,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媒介接收新闻。新闻数量、种类也急剧增加,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在众多的新闻信息中进行选择性阅读,新闻阅读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同时,大学生与新闻媒体、其他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方式丰富多样。

五、结论与讨论

随着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的出现,人类的新闻阅读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下大学生新闻阅读的具体情况,并与传统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新闻阅读方式进行了对比,得出以下结论:新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阅读时间倾向于休息前后、碎片化时间;阅读场所无处不在;消遣娱乐成为新闻阅读的重要目的;阅读深度由深变浅;阅读自主性、交互性增强。当然,本调查只局限于河南省内的大學学生,缺少不同地域、不同办学层次的大学生群体新闻阅读方式的比较,因此想要了解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群体新闻阅读方式的整体状况,还需要细化调查问卷中的问题、扩大问卷调查的范围。

注释:

①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6期。

②米格智:《论建立新闻阅读学的必要性》,《新闻传播》2010年第3期。

③任福兵:《网络时代阅读方式的结构性研究》,《图书馆建设》2013年第10期。

④〔新〕史蒂文·罗杰·费希尔:《阅读的历史》,李瑞林等译,商务印书馆 2009年版,第1页。

⑤〔加〕阿尔维托·曼古埃尔:《阅读史》,吴昌杰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页。

⑥〔美〕罗伯特·达恩顿:《阅读的未来》,熊祥译,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⑦郝振省、陈威:《中国阅读一一全民阅读蓝皮书(第二卷)》,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81页。

⑧杜羽、刘彬:《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光明日报》2016年4月19日。

⑨刘其云、王雪:《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及对策》,《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⑩丁云亮:《从媒介史看阅读文化的流变》,《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杨军:《媒介形态变迁与阅读行为的嬗变——以印刷媒介与网络媒介为例的考察》,《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年第2期;刘艳妮:《数字化阅读对传统阅读的影响研究》,辽宁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刘荣文:《高中语文新闻阅读教学的新思考》,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周冯灿:《iPad与新闻阅读方式的变革及其影响:一种消费主义的视角》,《东南传播》2011年第6期。

作者:褚金勇 王陆锋

上一篇:初中生科技论文范文下一篇:历史学博士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