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科技论文范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阅读科技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随着互联网日趋发达,许多大学校园架构无线网络设备,提供无线上网的环境。本研究运用科技接受模型探究影响大一新生使用iPad2进行阅读活动的行为意向情形,并使用重要度-绩效分析了解应用iPad2进行阅读活动的竞争优势与优先改善对象的服务属性。

第一篇:阅读科技论文范文

体裁分析在农业科技论文摘要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浓缩,很多研究对摘要进行了体裁分析,但将摘要的体裁分析和摘要写作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将体裁分析理论应用到农业科技论文摘要教学中,将体裁教学法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构建了从摘要阅读到摘要写作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对农业科技论文摘要这一体裁语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 体裁分析    体裁教学法    农业科技论文摘要

学术论文的摘要在论文写作、发表、检索、收录、学术交流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术论文的摘要具有特定的交际目的,具有鲜明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将体裁分析运用到摘要阅读、写作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裁语篇意识,了解不同体裁语篇的特点与惯例,提高学生的语篇组织能力。本文基于体裁分析和体裁教学法,尝试构建将农业科技论文摘要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体裁分析掌握摘要的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建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摘要的写作训练。

一、相关理论

(一)体裁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John M. Swales认为,体裁包括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一组交际事件,交际目的构成了该体裁的理据(rationale),体裁理据决定了该体裁语篇的图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影响并制约语篇内容和风格的选择(Swales, 1990, p.58)。Vijay K. Bhatia(1993)对体裁作了进一步阐述,秦秀白(1997, 2000)对Bhatia的定义作了较为清晰的总结和阐释:体裁是一种结构特征鲜明的可辨认的交际事件,交际目的决定了体裁的存在,体裁具有常规性和制约性,同一体裁的语篇具有大致相同的程式化的图式结构,建构语篇时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的惯例。

(二)体裁分析

Bhatia(1993)认为语篇分析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语域分析、语法修辞分析、交际分析、体裁分析。体裁分析以语篇交际目的为中心,将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紧密结合,探讨特定职业或学术语境中语篇的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策略,以及特定的交际目的如何在语篇体裁结构中实现。体裁分析主要涉及三个关键问题:(1)体裁语篇的图式结构;(2)体裁语篇的语言特点;(3)如何通过语言的选择使用达到语篇交际目的。语步-步骤分析模式是学术语篇体裁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根据交际目的,特定体裁的语篇结构被划分为各个语步,每个语步被分为一个或几个步骤。Swales (1990, p.180)认为学术论文摘要的语步结构与学术论文的总体结构相同,遵循导言、方法、结果、讨论的四语步模式。Weissberg & Buker (1990) 提出了BPMRC语步模式,即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Bhatia(1993, p.78)认为摘要应该包含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四个语步。Ken Hyland (2000)将研究目的从导言语步中分离出来作为单独的语步,提出摘要包含五个语步:导言、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三)体裁教学法

体裁教学法是建立在体裁分析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对不同体裁的语篇进行体裁分析,并重点围绕体裁语篇的图式结构安排课堂教学活动。体裁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语篇有不同的交际目的和结构特征,掌握不同体裁语篇的图式结构,引导学生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某一种体裁语篇的撰写(Kay & Dudley-Evans, 1998)。

Hyon(1996)曾以体裁分析为基础进行了体裁教学实验研究,该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国内学者逐渐把体裁教学法应用于语言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果,如阅读教学(李森,2002;梁文花,2010),写作教学(韩萍,侯丽娟,2012;卢鹿,2016)。

二、农业科技论文摘要教学模式构建——从阅读到写作

本文尝试将体裁分析和体裁教学法应用于农业科技论文摘要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在Hyon(1996)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从摘要阅读到写作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教学对象为某农业高校学习“学术英语”课程的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大学生。学生已经开始接触专业英文文献,并且在三年级的专业学习中需要深入阅读英文农业科技论文,将来撰写毕业论文时需要进行英文摘要写作。学生有阅读和写作农业科技论文摘要这一体裁语篇的需求。

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科技论文摘要这一体裁语篇的交际目的;(2)掌握农业科技论文摘要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3)能写出符合这一体裁惯例的农业科技论文摘要;(4)能评价和鉴赏农业科技论文摘要。

教学方法主要为体裁教学法,同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法(TBL)、引导发现法(Guided discovery)、自下而上的归纳学习法(Deductive learning)、小组合作学习、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 learning,即DDL)。

(二)教学步骤

Step A课前阅读

教师在进行摘要阅读与写作教学前一周,发给学生三篇选自SCI期刊的农业科技论文摘要,论文为近五年内发表的实验研究论文,总体结构为IMRAD结构,作者来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以保证语言的准确性和地道性。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阅读并查阅生词,确保生词不会对阅读理解造成障碍。

Step B体裁分析

教师根据摘要的语步特征和语言特点设计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归纳并发现农业科技论文摘要的語篇结构、内容、语言特点。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过程中,能够注意到摘要这一体裁语篇的结构及语言语法特征,根据“注意假说”,更有助于习得。在此基础上,教师系统讲解摘要的语步和语言特点。笔者认为,Weissberg & Buker(1990)基于实验研究论文提出的语步分析模式更清晰,符合本研究分析的农业科技论文的语篇特征,因此本研究采用Weissberg & Buker(1990)的语步分析方法分析摘要的语篇结构。

Step C模仿分析

学生模仿体裁分析方法,与同伴合作,共同分析教师提供的另外一篇农业科技论文摘要,进一步加深对摘要这一体裁语篇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的认识。

Step D摘要语篇相关练习

根据摘要语步结构,教师选取另外一篇论文摘要,将摘要的语步结构顺序打乱, 让学生拼接复原成符合摘要语步特点的语篇。根据摘要语言特点,教师选取另外一篇论文摘要,要求学生完成词汇填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摘要的语言、语法特点。学生通过摘要语步排序和填空练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语篇知识。

Step E语料库检索练习

教师创建小型农业科技论文摘要语料库(包含30篇摘要),将语料库和DDL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使用摘要语料库,完成语料库相关练习,熟悉摘要各个语步的词汇及词块的用法,为摘要写作做好进一步准备。如:Fusarium toxin levels were ?摇                  ?摇(determine/decide/examine)for all milled fractions via chromatography.

Step F摘要模仿写作

学生完成摘要写作任务(第一稿),写作过程中可以随时检索语料库。摘要写作任务的设计有多种选择,教师可以提供一篇删除摘要部分的中文或英文农业科技论文,要求学生阅读后撰写摘要;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实驗研究报告或者所做的研究撰写一篇摘要。

Step G小组评阅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摘要写作评价标准,小组共同评阅一篇学生撰写的摘要,并修改语言错误,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摘要的写作规范, 然后小组内互相评阅彼此的摘要写作第一稿。

Step H撰写摘要第二稿

学生修改摘要第一稿,在修改过程中检索摘要语料库,改正语言错误,提高各篇用词的准确性,提交第二稿。

(三)教师角色

在这一模式中,教师是任务设计者、活动指导者、答疑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任务设计者的角色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创建小型的摘要语料库,选择用于课堂教学的农业科技论文摘要语篇,设计摘要排序练习、填空练习、语料库检索练习、摘要写作评价标准等。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归纳式学习、引导发现、小组讨论、语料库检索等活动。

三、结语

将体裁分析应用于农业科技论文摘要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将体裁教学法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可以使学生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学习和掌握摘要这一体裁语篇的图示结构和语言特征,从阅读到写作的教学模式将输入和输出相结合。学生在接受同一体裁语篇大量输入的情况下进行输出活动,可以提高摘要写作的质量,同时小组互评可以加深学生对摘要写作的了解,提高对摘要语篇阅读与写作鉴赏能力,学生可以在完成一系列任务中提高自主学习、归纳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笔者认为,本文构建的从摘要阅读到写作的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实践和完善。

参考文献:

[1]Swales, J. 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Bhatia, V. K.. Analyzing Genre: 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 London: Longman, 1993.

[3]秦秀白.“体裁分析”概说[J].外国语,1997(4):8-15.

[4]秦秀白.体裁教学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1):42-46.

[5]Weissberg, R. & Buker, S.. Writing up Research[M].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ay: Prentice hall, 1990.

[6]Hyland K.. Disciplinary Discourses: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 London and 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Longman, 2000.

[7]Kay, H. & Dudley-Evans, T.. Genre: What Teachers Think[J]. ELT Journal, 1998, 52(4):308-314.

[8]Hyon, S.. Genre in Three Traditions: Implications for ESL[J]. TESOL Quarterly, 1996, 30(4):693-722.

[9]李森.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新思路: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2(5):60-63.

[10]梁文花.“体裁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8(1):94-98.

[11]韩萍,侯丽娟.从体裁分析角度探索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培养[J].外语界,2012(6):74-80.

[12]卢鹿.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行动研究——以农业科技论文摘要体裁分析教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6(2):99-104.

作者:杨秋兰 周海滨

第二篇:以科技接受模型分析数字阅读行为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日趋发达,许多大学校园架构无线网络设备,提供无线上网的环境。本研究运用科技接受模型探究影响大一新生使用iPad2进行阅读活动的行为意向情形,并使用重要度-绩效分析了解应用iPad2进行阅读活动的竞争优势与优先改善对象的服务属性。研究结果发现:(1)男性及女性的知觉易用性和知觉有用性对使用态度均有正向影响,且知觉易用性对知觉有用性有正向影响;(2)分群分析的结果发现知觉有用性对于使用态度的影响是女性高于男性,但在知觉易用性对于使用态度的影响则是男性高于女性;(3)根据重要度-绩效分析的结果发现“电池的续航力”“是否有明确、公平的退货规范”“是否有许多免费的内容可下载”以及“是否有许多书报杂志的资源可供下载(包含付费、免费)”是iPad2应优先改善的数字阅读服务属性,而“阅读时屏幕所感受之舒适度”以及“阅读时的流畅度”两项则是其竞争优势。

[关键词] iPad2 科技接受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重要度-满意度分析

1 前 言

移动通讯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但让网络的应用由以计算机为主的接口逐渐移转到手机以及平版电脑等载体,也让电子商务的应用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以出版产业为例,以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通讯科技诞生了网络书店,而云科技与移动通讯(如3G或4G移动通讯)技术则是让电子书的相关技术实现了数字阅读与移动阅读的可能。谷歌(Google)在2013年开始提供台湾地区电子书的销售与服务业务,正式宣告国际性的电子书公司进入台湾出版市场,由于台湾属于浅碟子的经济形态,对于电子书产业的经营者而言,不容易形成规模效果,因此仅以台湾为市场来经营电子书势必遇到经济规模的问题,加上日后还有苹果的iPad或是亚马逊(Amazon)的Kindle等国际性的电子书服务平台可能会陆续加入台湾的电子出版产业,台湾出版产业在台湾电子书的业务,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些强大国际企业的竞争,甚至可能出现台湾本身無法拥有本土企业的阅读平台服务机制。

不过,即使台湾未来电子书的产业市场未必会拥有本土电子书产业整体服务平台,但对于台湾出版产业而言,进一步了解台湾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偏好以及相关的阅读行为,将有助于出版业者进一步在选题策划、电子书内容开发、或是在iPad或谷歌等阅读载体上开发适合台湾读者阅读的软件,而这也是台湾出版产业面对数字化阅读趋势的重要课题。

电子书产业链的课题牵涉许多不同的层面,如政府政策、组织变革、电子书版权、电子书定价、电子书规格、电子书阅读载体与阅读平台、数字加密机制、盗版电子书等不同的课题,这些不同课题在电子书产业成熟的过程中,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扮演不同的阻力。本文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借由分析读者使用电子书阅读器进行数字阅读活动时,所关心的数字阅读的服务属性为何?不同的人口统计变量对于这些服务属性的看法是否有所不同?期望借由对于消费者进行数字阅读行为的了解,进一步提出建议,供出版产业的管理者参考。另一方面,台湾的南华大学为了营造学校的无限学习环境,因此在2011年提供每位入学新生一台iPad2,借此鼓励大学生进行数字阅读与数字学习。本文以南华大学2011年度入学的新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读者进行数字阅读时所关心的服务属性为何?除了发展读者进行数字阅读时所关注的服务属性相关层面外,并进一步以使用重要度-绩效分析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IPA)来探讨哪些服务属性是iPad2的竞争优势、优先改善或是过度投资的项目。

另一方面,许多文献指出,科技接受模型 (Technology Acceptance Mdel,TAM)是在探讨新科技的选择行为时的强大分析工具,该模型指出影响一个人对于新科技使用的行为意向,会与使用该新科技的态度有关,而知觉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以及知觉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则是影响态度的重要变量,因此,本文将进一步使用科技接受模型来分析影响读者使用iPad2进行数字阅读活动的因素。

2 研究方法

2.1 重要度-绩效分析法

重要度-绩效分析法最早是由马蒂拉(Martilla)与詹姆士(James)等学者于1977年发展出来的,重要度-绩效分析法常应用于服务质量的研究,该方法的精神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经由描述消费者对于公司服务属性的重要度与所感受的服务属性满意度,来协助管理者进一步分析一家公司的竞争优势、过度投资以及优先改善的项目。重要度-绩效分析法以重视度与满意度的平均得分为基础,绘制一个二维矩阵,以满意程度为X轴,以重视程度为Y轴;在矩阵里,轴的尺度和象限的位置可以任意订定,重点是矩阵中各个不同点的相关位置,分析其重要性与表现情形之间的关联性,并提出管理策略与营销建议。IPA的分析步骤简单说明如下:

首先研究个案公司的服务质量,这个步骤可以经由文献回顾、专家访谈、研究者本身对研究个案的观察与了解来发展研究个案的服务质量属性。

其次经由问卷收集研究样本对于研究个案各项服务属性的重要度看法,以及研究样本对于研究个案公司各服务质量属性的感受满意度。

求出各个服务质量属性的重要度与满意度,并将各个服务质量属性进行重要度与满意度平均数的计算。

以服务质量满意度当作X轴,服务质量重要度当作Y轴,绘制服务质量属性的散布图。

分别以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平均值与重要度平均值当作X轴与Y轴的中心线,可将散布图的空间分割成四个区域(如图1所示),由于四个区域分别是消费者对于服务属性的不同重要度与满意度所组成,因此四个区域有各自不同的管理意涵部分。

下面分别说明图1中不同区域的管理意涵:区域一属于“竞争优势区”,凡位于此区域属性较受消费者重视,且于使用后感觉满意的属性,此区域的属性为产品的主要核心竞争力。区域二属于“竞争弱势区”,此区域的属性表示消费者较重视,但于使用后感觉不满意的属性,此区域属性为产品的弱点,故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应针对此区域的属性尽快改进。区域三属于“不重要弱势区”,此区域的属性为消费者较不重视,且感觉不满意的属性,若能针对此区域的属性加以突破,便可颠覆现有市场,开创新气象。区域四属于“不重要优势区”,此区域的属性为消费者较不重视,但感觉满意的属性,这可能是公司在较不被重视的属性上投入太多所致。

2.2 科技接受模型

行为意向是探讨选择行为时很重要的一个变量,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有越来越多的新科技商品不断推出,由于这些影响消费者选择新科技的商品因素,与以往选择非高科技商品的因素或多或少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学术上便发展出科技接受模型 (Technology Acceptance Mdel,TAM)来探讨影响消费者选择新科技商品或服务的因素。科技接受模型是根据菲什拜因(Fishbein)与阿耶兹(Ajzen)的理性行动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发展而来,根据理性行动理论,一个人从事特定行为是取决于执行这种行为的行为意向,而行为意向则会被个人的态度及主观规范依照相对的权重共同决定。戴维斯(Davis)(1989)则采用理性行动理论中的因果关系来解释个人对于信息科技接受的行为,并进一步发展出科技接受模型。科技接受模型显示信息科技的知觉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以及知觉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是行为意向的两个主要决定性因素。同时,知觉易用性亦会正向影响知觉有用性,进而间接影响使用意向。因此,知觉有用性为影响使用意向的主要因素,知觉易用性则为次要因素。科技接受模型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用以了解个人使用科技时有哪些外部因素影响使用者内部的信念(Belief)、态度(Attitude)与意向(Intention),进而影响科技的使用。图2说明了科技接受模型的架构,由图2可知科技接受模型用来解释行为意向的主要层面包括知觉有用性、知觉易用性以及使用态度。其中,态度是指用户使用信息科技的态度,知觉有用性是指使用者主观认为使用此科技产品或服务对于工作表现及未来的效益。而知觉易用性则是指使用者认知到科技容易使用的程度,该模型也假设当用户认知到系统容易被使用时,会让使用者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来完成工作,因此知觉易用性会正向影响知觉有用性。也就是说当某个科技产品或服务越容易使用,使用者对于自我效能与自我控制会更具信心,对该新科技的产品或服务所持态度会更积极。

3 资料分析与结果

3.1 资料收集与基本统计分析

研究样本是以台湾南华大学2011年度入学的新生为对象,资料收集期间为2013年3月,共发放317份问卷,有效回收样本数302份,有效回收率为95.27%。 首先说明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其中,54% 为男生,46%是女生;在学院的分布方面,有22.8%的比例是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的比例为21.8%,社会科学学院的比例为16.6%,艺术学院的比例为18.9%,科技学院的比例为19.9%。在可支配所得方面,有25.2% 样本表示每个月有超过6000台币的可支配所得。此外,在居住地点方面,台湾北部地区的样本为50.7%、中部与南部地区的样本占比分别为21.5%与20.9%、东部地区与外岛的样本则分别是4.6%与2.4%。

3.2 阅读行为分析

有50.7%的样本表示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超过4小时,有1—2年网络购物经验的比例为16.9%,有21.9%的受访者表示有两年以上网络购物经验。在购书经验方面,有23.5%的样本表示每个月都会买书籍,其他购书频率的分析依序为2—3月(13.6%)、4—6月(16.2%)、半年—1年(19.2%)、1年以上(27.5%)。每次购书的金额方面以251—500元的比例最高(40.7%)、其次则是250元以下(33.8%)。另一方面,有高达36.1%的受访者表示有需要才会阅读书报杂志,有25.2%的样本表示每月都会读书报杂志,只有17.2%的受访者表示几乎每天都会阅读书报杂志。此外,针对学校所发放的iPad2的使用行为,有37.4%的比例表示最常拿来浏览网页(如博客或新闻),有35.1%的样本最常使用iPad2来玩游戏,只有7%的样本表示最常利用iPad2来阅读。另一方面,有29.5%的样本表示已经使用iPad2来进行阅读活动,另外有27.2%的样本表示未来很有可能会以iPad2来进行阅读活动,表示视情况而定的样本有37.1%,不过仍然有约6.3%的受访者表示不太可能以iPad2来进行阅读活动,而学校则是最常利用iPad2进行数字阅读的地点。

当询问受访者“较有可能使用iPad2来进行阅读的图书种类为哪些?(复选题)”,分析的结果显示轻小说的比例最高(49.3%)、其次则是漫画(42.4%),第三高的则是生活风格(30.5%),其他类型的比例分别是文学(21.9%)、財经企管(9.9%)、心理励志(22.8%)、医疗保健(9.3%)、旅游(29.1%)、宗教命理(7.0%)、亲子教养/童书(3.3%)、语言学习(9.6%)、艺术设计(23.8%)、计算机信息(21.9%)、自然科普(8.6%)、人文历史(9.9%)、社会科学(9.9%)以及考试书/政府出版品(7.9%)。当询问最有可能使用哪一种阅读载体进行阅读活动时,虽然每位受访者都有一台iPad2,但是回答iPad2的比例有37.7%,另外有高达36.4%的受访者表示笔记本电脑才是最有可能进行阅读活动的载体,显现笔记本电脑在数字阅读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此外也有11.3%的受访者表示智能手机是他们最常使用数字阅读的载体。

进一步以人口统计变量与阅读行为进行交叉分析,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经常购书的人也比较容易在iPad2上进行阅读活动;最有可能使用iPad2进行数字阅读活动的以男性居多;女性以及阅读频率较高的族群更可能下载免费的电子杂志来阅读,此外,科技学院的学生相对于其他学院的学生而言,是使用免费电子杂志较低的族群;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去下载免费的电子书来阅读,而阅读频率较高的族群也比较容易下载免费电子书来阅读,此外,科技学院的学生对于其他学院的学生而言,也是下载免费电子书可能性较低的族群。

3.3 重要度-绩效分析

本文建构有关读者进行数字阅读时会关心的服务属性构面共11项,包含“重量”、“屏幕的大小”、“电池的续航力”、“阅读时屏幕所感受之舒适度”、“与阅读有关应用程序的兼容性”、“阅读时的流畅度”、“多样化的阅读体验”、“与阅读有关的设计”、“是否有许多书报杂志的资源可供下載”、“是否有许多免费的内容可下载”以及“是否有明确、公平的退货规范”,表 1 说明了研究样本对数字阅读服务属性各层面重要度与满意度分析结果。根据表1可以知道,研究样本对于电子阅读器的服务层面较为看重的属性分别是“电池的续航力”、“是否有许多免费的内容可下载”、“是否有明确、公平的退货规范”以及“阅读时屏幕所感受之舒适度”等项。若以满意而言,受访者对于iPad2于这些服务层面的满意度,较为满意的层面是“屏幕的大小”、“阅读时的流畅度”、“阅读时屏幕所感受之舒适度”以及“重量”等。

进一步以人口统计变量与这十一项阅读服务属性的重要度以及满意度分别进行t检验法,分析的结果发现性别在“是否有许多书报杂志的资源可供下载”以及“是否有许多免费的内容可下载”的重要度看法有所不同,女性在上述两项属性的重要度看法高于男性。此外,网络购物频率的不同对于部分数字阅读服务属性重要度也有所不同,经常在网络上购物的族群对于“重量”、“屏幕大小”、“阅读文字时屏幕所感受之舒适度”以及“与阅读有关之应用程序的兼容性”等属性重要度的看法高于较少于网络购物的族群。

下面进一步以重要度-绩效分析法说明iPad2在受访者心目中,利用iPad2进行数字阅读活动的竞争优势、优先改善对象以及过度投资等属性。首先计算各属性重要度以及满意度的平均值,分别是5.805以及4.635,根据重要度与满意度的平均值当作X轴与Y轴的衡量标准,并以11项服务属性绘制散步图,可以得到如图1的IPA分析结果。由图1可以知道区域A是属于消费者重视的服务属性,且iPad2的表现也让消费者感到满意,落入A区的服务属性可以视为iPad2在读者心中用来进行数字阅读时的竞争优势,这些属性分别是“阅读时屏幕所感受的舒适度”以及“阅读时的流畅度”两项。至于B区则是消费者相对感到不重要,但是iPad2给消费者的感受是满意的,落入B区的服务属性可以视为是iPad2过度投资项目,也就是苹果公司在这些项目投入了过度的资源,这些项目包括“与阅读有关的设计”、“屏幕的大小”以及“重量”三项。

至于区域C则是属于消费者重视的服务属性,且iPad2的表现并没有让消费者感到满意,落入C区的服务属性可以视为iPad2在读者心中用来进行数字阅读时,必须优先改善的项目,这些属性分别是“电池的续航力”、“是否有明确、公平的退货规范”、“是否有许多免费的内容可下载”以及“是否有许多书报杂志的资源可供下载(包含付费、免费)”四项。至于D区则是消费者相对感到不重要,且iPad2给消费者的感受也相对不满意的,落入D区的服务属性可以视为是iPad2次要改善项目,这些属性包括“多样化的阅读体验”以及“与阅读有关应用程序的兼容性”两项。

3.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在行为科学的研究领域中,有些变量可以直接衡量,如学历、性别等,但也有许多研究模型所使用的变项并无法直接测量,如忠诚度、乐观等,而这些抽象的无法直接测量的变量,就必须发展量表来对这些抽象的变量进行衡量,因素分析的技术就是要确认用来衡量的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当各抽象构面的信度与效度确认后,就可以经由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来探讨这些抽象变量间的结构关系。

本文使用科技接受模型来探讨影响消费者使用iPad2来进行数字阅读活动的行为意向,在科技接受模型中,行为意向主要是受到态度所影响,而影响态度的因素则分别是知觉有用性以及知觉易用性,表2说明本研究所使用的各构面衡量问项及其信度与效度的分析结果。由表2可以知道,衡量知觉有用性的量表是由三项问项所组成,其信度与效度分析的结果分别是克伦巴赫系数(Cronbach’s €%Z)(0.933)、平均变异萃取量(0.826)以及组合信度(0.934);衡量知觉易用性的量表是由三项问项所组成,其信度与效度分析的结果分别是克伦巴赫系数(0.911)、平均变异萃取量(0.777)以及组合信度(0.912);衡量态度的量表是由四项问项所组成,其信度与效度分析的结果分别是克伦巴赫系数(0.954)、平均变异萃取量(0.840)以及组合信度(0.954)。这些信度与效度分析的结果显示本文所使用的各个量表均达到文献对于信度与效度分析的标准。

下面进一步以线性结构关系模式(Lisrel)8.20软件包为分析工具,针对科技接受模型进行参数的校估,图2说明科技接受模型各层面间影响系数的校估结果,而表3则说明本模式配适度指针的分析结果。由图2可以知道知觉有用性对于态度有直接的影响,其影响系数为0.68;知觉易用性对于态度同样具有直接的影响,其影响系数为0.25,知觉易用性同样对于知觉有用性有直接的影响,其影响系数为0.78;此外,知觉易用性会经由知觉有用性对于态度有间接的影响,其影响系数为0.53(0.68×0.78),因此知觉易用性对于态度的总影响为0.78(借由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的加总而得)。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知觉易用性是影响消费者使用iPad2进行数字阅读态度的最主要因素,其影响系数为0.78,其次则是知觉有用性,其影响系数为0.68。

根据表3的分析结果可以知道,在均方根(0.028)、标准拟合指数(0.95)、非范拟合指数(0.95)、比较拟合指数(0.96)、增值适配指数(0.96)、相对适配指数(0.93)等各项配适度指标的分析结果,其数值均达到以往文献建议的标准,说明本文所建构用来说明影响消费者使用iPad2进行数字阅读活动的科技接受模型,符合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标准。

我们进一步将样本分为男性与女性两群,分别针对这两群样本进行科技接受模型的参数校估,分析的结果如表4与表5所示。与整体样本分析的结果一样,知觉有用性与知觉易用性对于态度都会有直接的影响、知觉易用性亦会对知觉有用性有直接的影响效果、知觉易用性会经由知觉有用性对于态度具有间接的影响效果,也就是说知觉有用性扮演知觉易用性对态度间接效果的中介变量。

首先说明男性样本的分析结果,由表4可以知道知觉有用性(PU)对于态度(AT)的影响系数為0.64;知觉易用性(PEU)对于态度同样具有直接的影响,其影响系数为0.33,知觉易用性对于知觉有用性有直接的影响,其影响系数为0.79;此外,知觉易用性会经由知觉有用性对于态度有间接的影响,其影响系数为0.51(0.79×0.64),因此知觉易用性对于态度的总影响为0.84(借由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的加总而得)。由上述的分析可以知道知觉易用性是影响消费者使用iPad2进行数字阅读态度的最主要因素,其影响系数为0.84,其次则是知觉有用性,其影响系数为0.64。

其次说明女性样本的分析结果,由表5可以知道知觉有用性对于态度的影响系数为0.68;知觉易用性对于态度同样具有直接的影响,其影响系数为0.25,知觉易用性对于知觉有用性有直接的影响,其影响系数为0.78;此外,知觉易用性会经由知觉有用性对于态度有间接的影响,其影响系数为0.53 (0.78×0.68),因此知觉易用性对于态度的总影响为0.78(借由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的加总而得)。由上述的分析可以知道知觉易用性是影响消费者使用iPad2进行数字阅读态度的最主要因素,其影响系数为0.78,其次则是知觉有用性,其影响系数为0.68。

移动通讯技术的进步,虽然让电子书产业对于移动数字阅读向前迈出一大步,但放眼台湾的电子书产业,许多关键技术与核心商务能力仍掌握在美国的公司,如云端技术、电子阅读器(这里是指销售电子书的平台,如电子书或谷歌图书等)、外文书籍的电子书版权等,这些关键因素无法掌握加上台湾的市场规模过小等问题,造成台湾电子书产业发展必然会面临的困境。即便如此,若台湾的出版业者可以针对台湾电子书潜在读者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解,将有助于台湾出版业者在进行图书数字化发展的过程,拟定更为恰当的经营策略,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最需要的地方。

本文利用重要度-绩效分析法,探讨读者经由iPad2进行数字阅读时所关心的服务属性以及iPad2给予的满意度,由于南华大学2011年度的入学新生都给予一台iPad2,因此本文以南华大学目前大三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科技接受模型为基础探讨影响消费者从事数字阅读的因素以及因素间结构关系为何?重要度-绩效分析的结果显示,“阅读的流畅度”以及“屏幕的舒适度”可以视为iPad2在数字阅读时的竞争优势;而读者觉得重要但iPad2的表现不如读者预期的服务属性有四项,分别是“电池的续航力”“公平的退货机制”“是否有许多免费的内容可下载”以及“是否有许多付费或免费的书报杂志可供下载”,若苹果公司(或台湾想透过苹果公司的电子书或应用商店平台提供台湾读者电子书的服务)想进一步提升其数字阅读的服务质量,建议由这四项开始进行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此外,本文经由科技接受模型来说明影响读者选择电子书行为意向的因素,并以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技术来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校估。科技接受模型认为影响一个人选择新科技或新产品的行为意向,主要会受到该消费者对于使用这项新科技或新技术的态度所影响,本文分析的结果显示知觉易用性是影响消费者使用iPad2进行数字阅读态度的最主要因素,其次则是知觉有用性,也就是说想要影响消费者使用iPad2进行数字阅读的态度,应该优先增加读者对于使用iPad2的知觉易用性,虽然知觉有用性对于态度也有很高的影响,但是知觉易用性对于态度除了有直接影响的效果外,也会经由知觉有用性对于态度有间接的效果,因此总效果高于只有直接效果的知觉有用性。在分群分析的结果方面,男性样本与女性样本的结果差异不大,影响态度的主要因素都是知觉易用性,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知觉有用性对于使用态度的影响是女性高于男性,但在知觉易用性对于使用态度的影响方面却相反,是男性高于女性。

在未来的研究方面,除了学生的样本外,建议尚需针对不同的族群进行分析;此外,在研究模型的选择上可以考虑加上其他的变量,如计划行为理论的观点是认为影响行为意向的因素除了态度外,还有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其他文献也认为影响行为意向的因素还包含移转障碍、信任、服务质量、知觉牺牲等其他不同的变项,这些不同的观点都是后续学者在探讨影响读者选择电子书行为意向相关研究时可以参考的方向。

参考文献

[1]Bush, V. (1945). As we may think. Atlantic Magazine, July

[2]Zinn, S., Langdown, N. (2011). E-book usage amongst academic librarians in South Africa.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77(2):104-115

[3]Foasberg, N. M. (2011). Adoption of e-book reader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 surve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30(3):108-121

[4]Kitcharoen, K. (2004). The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ervice quality in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Thailand. ABAC Journal, 24(3): 20-46

[5]Horton, R. P., Buck, T. , Waterson, P. E. , Clegg C. W. (2001). Explaining intranet use with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6(4): 237-249

[6]Venkatesh, V., Davis, F. D. (2000). 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four longitudinal field studies. Management Science, 46(2):186-204

[7]Igbaria, M., Zinatelli, N. , Cragg, P. , Cavaye, A. L. M. (1997). Personal computing acceptance factors in small firms: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MIS Quarterly, 21(3):279-305

[8]Chau, P. Y. K. (1996).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a modifi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3(2):185-204

[9]Davis, F. D., Bagozzi, R. P. , Warshaw, P. R. (1993). User acceptance of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 characteristics, user perceptions and perceptions and behaviour impa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Machine Studies, 38(3): 475-487

[10]Davis, F. D., Bagozzi, R. P. , Warshaw, P. R. (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35(8):982-1003

[11]Davis, F. D. (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13(3):319-340

[12]Crompton, J. L., Duray, N. A. (1985).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ve efficacy of four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3(4): 69-80

[13]Crompton, J. L., Duray, N. A. (1985).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ve efficacy of four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3(4): 69-80

[14]Martilla, J. A., James, J. C. (1977).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Journal of Marketing, 41(1): 77-79

(收稿日期:2013-11-23)

作者:黄昱凯 范帷翔

第三篇:区域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与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研究

摘 要:通过构建区域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十五”末期(2005年)、“十一五”末期(2010年)、“十二五”中期(2013年)我国30个省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较差;地区间耦合协调发展差距较大;三者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科技金融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另外两者。

关键词: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

一、引言

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产业转型升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经济新常态阶段。“十八大”强调要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贸易水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作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必须加快耦合协调发展,形成一个紧密联系、良性互动的整体,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加快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发展,必须要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进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促进三者的耦合协调发展。

截至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科技创新、科技金融关系的研究以及对金融与贸易关系的研究。徐玉莲等(2011)通过对我国省级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协调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各省市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科技金融发展滞后于科技创新的趋势较明显。斯席姆库斯(Schinckus,2008)研究认为,技术创新尤其是信息技术创新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创新。俞立平(2013)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金融与科技创新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金融与科技创新协同程度并不高,金融受科技创新的正反馈效应较强烈。瓦西列斯库等(Vasilescu等,2011)的研究认为风险投资通过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扶持,进而带动企业的成长。万崇丹等(2012)研究认为,我国的金融对出口贸易具有很好的促进效应,而出口贸易对金融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梁莉(2005)通过研究我国1993—2004年间贸易开放度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发现:贸易开放度与金融机构的规模有关,贸易开放度是金融机构规模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成立。赵静敏(2008)考察了1978—2007年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短期和长期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两者短期和长期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这些研究对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以及金融与贸易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缺少对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三者耦合协调的探讨,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的整体,研究三者的耦合协调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三者的耦合协调发展,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增长与产业转型升级。因此本文通过构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全面考察我国30个省市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以及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度,从而为加快全国各地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发展以及经济新常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与科技贸易耦合协调模型构建

(一)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与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机理

耦合协调机理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与联系产生耦合协调效应,这种耦合协调效应作为一种整体效应,大于各子系统单独运作时产生的作用。本文将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视为一个复合系统,这三者的共同运作产生了一种耦合协调机理,如图1。

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特征。首先,作为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科技创新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而科技金融则满足了其需求,进行大量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对其进行筛选与监督;科技创新活动的推广同时带动了科技金融的迅速壮大,也为其带来了众多的技术支持,如先进的互联网金融技术。其次,科技创新活动通过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改善了科技贸易的结构,增强了科技贸易的竞争力;科技贸易的繁荣也会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又反哺了科技创新活动。同样,科技金融机构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扶持从而推动科技贸易的结构升级,科技贸易也会对科技金融市场的服务体系和服务工具提出更高的要求,科技金融业必定会不断变革、创新。所以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通过并行、互嵌的发展模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三者的耦合协调将会产生“1+1+1>3”的整体耦合协调效应。

(二)模型构建

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耦合度正是对这种协同作用的度量。因此,本文将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之间相互影响、协同作用的程度定义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耦合度。

1. 功效函数。设各子系统为,即科技创新为、科技金融为、科技贸易为。设第i个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为,为第i个序参量的第j个指标,其值为。所以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对耦合系统有序的功效函数可表示为:

其中,和分别是系统稳定临界点上序参量的上限和下限,由式(1)可知,,其值越大,对系统有序的“贡献”越大。

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与科技贸易是三个虽不同但相互作用的子系统,子系统内各序参量有序度的“总贡献”可通过集成来实现,这里采用线性加权和法来计算:

式(2)中,,其值越大,表明子系统对耦合系统有序的“贡献”越大,其中权重代表在保持系统有序运行过程中所处的地位。

2. 耦合协调模型。根据物理学中容量耦合概念及容量系统模型,可推广得出多系统相互作用的耦合度模型:

由式(3)可得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以及科技贸易三个子系统的耦合度模型:

由式(4)可看出,。当C=1时,耦合度最大,表明三者之间达到良性共振耦合;当C=0时,耦合度最小,表明三者之间无关。

当需要反映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的整体功效和协同放大效应时,耦合度存在着缺陷,因为当三个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的值均较低且相近时,单纯的耦合度指标会出现系统协同发展程度较高的伪评价结果。因此,就需要构造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来评价其交互耦合的协调程度,模型如下:

式(5)中,D为耦合协调度;C为耦合度;H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综合调和指数,反映三者之间的整体协同效应。、、为待定系数,根据专家打分法,,,。

一般将耦合协调度划分为七种类型,即:①,不协调,处于无序状态;②,极度失调;③,低水平耦合协调;④,中等水平耦合协调;⑤,较高水平耦合协调;⑥,高水平耦合协调;⑦,完全耦合协调。

(三)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层次性、适应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度测度指标体系包含三个序参量,即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其中科技创新根据其过程分为研发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以及产业化能力;赵昌文认为科技金融应分为财政性科技金融、政策性科技金融以及商业性科技金融,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这里重点考虑财政性科技金融。借鉴一些学者的做法,这里选取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以及财政科技拨款占GDP比重两个指标来表征科技金融,这两个指标都能很好地体现科技金融的发展水平。科技贸易分为高技术产品贸易以及技术交易。

(四)指标体系权重计算方法

由于熵值法是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测算分析指标权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因此选取熵值法来测算各个指标的权重。设为第i个样本中第j个指标的值:

三、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

根据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度测度指标体系,选取“十五”末期(2005年)、“十一五”末期(2010年)、“十二五”中期(2013年)全国30个省市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全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高科技产业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统计年鉴》。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所有数据均经过无量纲化处理。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根据耦合协调度的测算模型,分别求出30个省市2005年、2010年、2013年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以及科技贸易的综合序参量、、,、、,、、,如表2所示,进而得出三者的耦合协调度,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对表2中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综合序参量结果以及表3中耦合协调度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1. 各省市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偏低。2005年30个省市平均耦合协调度为0.150,2010年上升为0.185,2013年继续上升至0.214,虽然在不断上升,但耦合协调水平仍较低,处于低水平耦合协调阶段。另外,2005年、2010年、2013年分别有11个、9个、13个省市耦合协调度位于全国平均值之上,说明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

2. 各省市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如图2所示,30个省市中仅贵州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其余省市均不断上升。其中相对于2005年,2010年耦合协调度上升较大的有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省市,上升幅度分别为0.10、0.14、0.09、0.08,这些省市都为东部沿海发达省市,结合表2可发现,科技创新对耦合协调度提升贡献较大,东部地区发达程度高于中西部,拥有更多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财力资源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相对于2010年,山西、江苏、河南、湖南、四川五省市上升幅度较大,分别达到0.08、0.06、0.08、0.06、0.06,这些省市主要处于中部地区,结合表2中综合序参量可发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对耦合协调度提升有较大的贡献,说明中部省市逐渐认识到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以及扩大科技贸易,以跟上东部地区的节奏。

3. 不同地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着较大差异。由表3可看出,各省市“十五”末期、“十一五”末期、“十二五”中期的耦合协调度可划分为三个等级,即中度协调水平、低度协调水平以及极度失调水平。东部地区2005年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206,除北京处于中度协调水平以及海南处于极度失调水平外,其余省市均处于低度协调水平;2010年耦合协调度上升至0.261,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省市处于中度协调水平,其余地区处于低度协调水平;2013年耦合协调度继续上升至0.288,天津和浙江也进入到中度协调水平行列。东部地区科技资源充足,科技研究效率较高,且经济发达,科技投入较大,科技贸易开展较早,与国内国际技术市场联系较紧密,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发展较好,但总体水平仍不高。中部地区2005年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122,除山西处于极度失调水平外,其余省全处于低度协调水平;2010年耦合协调度均值上升至0.154,所有省份均处于低度协调水平;2013年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199,所有省份均处于低度协调水平。中部地区耦合协调度上升较快,但由于在科技资源、科技投入等方面与东部地区还存在一些差距,因此耦合协调度不及东部地区。西部地区2005年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115,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四省份处于极度失调水平,其余省份均处于低度协调水平;2010年,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131,青海、新疆处于极度失调水平;2013年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149,新疆仍处于极度失调状态。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对外贸易便捷度不如东部、中部,科技创新水平较低,科技投入较少,科技金融发展较慢,所以大部分地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度增长较慢,发展情况不佳,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

4. 各地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发展总体上呈现出科技金融发展滞后于科技创新以及科技贸易的现象,即科技金融对整体的贡献小于科技创新以及科技贸易。2005年,科技金融综合序参量均值为0.017,小于科技创新的0.045以及科技贸易的0.033,30个省市中有18个省市的科技金融综合序参量值小于其余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值;2010年,科技金融综合序参量均值为0.028,而科技创新、科技贸易的值均高于科技金融,分别为0.067和0.045,且19个省市的科技金融综合序参量值在三者中最小;2013年,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综合序参量值分别为0.085、0.034、0.066,同样有19个省市的科技金融综合序参量值小于其余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值。虽然科技金融的综合序参量值在不断上升,但仍然较小,科技金融对整体的耦合协调发展贡献不足,说明政府需要不断加强对科技金融的引导和调控。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考察了“十五”末期(2005年)、“十一五”末期(2010年)以及“十二五”中期(2013年)全国30个省市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与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发展的情况。结果发现:全国30个省市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度虽然基本上处于上升中,但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三者的耦合协调发展要好于中西部,耦合协调度基本上呈现出由东向西的递减趋势;三个子系统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科技创新子系统的发展要优于其他两个子系统,而科技金融子系统的发展则出现严重滞后的情况。分析结果对加快全国各地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发展具有以下政策启示:

第一,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发展机制,建立相应管理机构。各地政府应建立一套促进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机制,并建立管理机构,此机构应协调科技部门、财政部门、市场金融部门、对外贸易部门等,及时收集有关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信息,监测三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并及时实施改进措施。

第二,地区间要加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方面的合作。实证结果显示各地区三者的耦合协调度差距较大,这既与各地区自身经济、地理、资源等先天性条件有关,也与各地区间合作机制不健全有关。因此,各地区间要加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密切合作,如构建各地科技研发人员交流的平台,联合举办科技论坛,无地区限制的科技贷款,减少贸易壁垒等。

第三,完善科技金融体制,改进金融机构运营模式。从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科技金融系统的综合序参量值较小,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政府应当建立规范的科技金融体制,使科技金融机构平稳运营。同时,金融机构应该改变以往落后的运营模式,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进运营模式,加强各科技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提升运营效率。政府、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科技企业的长期持续性投入,对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应放宽贷款限制,对其提供贷款支持,增强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以及科技贸易的支持作用。

第四,优化贸易结构,促进贸易结构升级。各地政府、企业、金融服务机构都要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的投入,来提升科技软实力和金融服务水平,从而增加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提升整体科技贸易水平。

参考文献:

[1]Ang J B. 2010. Research,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South Korea[J].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32(1).

[2]Yuqing Xing. 2012.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 High-Tech Exports:Myth and Reality[R].Asian Development Bank Working Paper.

[3]李晓东.经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培育机制探索[J].改革与战略,2015,31(2).

[4]徐玉莲,王玉冬,林艳.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12).

[5]万崇丹,俞立平.国际贸易与金融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2,14(5).

[6]赵静敏.我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经验研究:基于1978- 2007年数据[J].金融发展研究,2008,(10).

[7]王琦,陈才.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的耦合度分析[J].地理科学,2008,28(2).

[8]罗嘉雯,陈浪南.金融发展影响科技创新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8).

[9]李隽.金融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0:78~143.

[10]赵静敏.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机理与传导途径研究[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11]徐光耀,王丽丽.高技术产品贸易特征及科技政策启示——基于2012年数据的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4,(1).

[12]薛彦平.中欧高科技贸易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J].政策研究,2011,26(3).

(责任编辑 孙 军;校对 SZ,GX)

作者:佟金萍 陈国栋 曹倩

上一篇:法律博士论文范文下一篇:法治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