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科技论文范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初中生科技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科技史在科学课程中只是一种点缀,其重要性往往被忽视。“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此目标落实在科学课程内容的五大领域中,在现有的科学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两个领域因其内容渗透在其他三个领域中,其目标的落实往往被广大教师所忽视。

第一篇:初中生科技论文范文

基于科技创新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

摘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本文以初中物理实验为研究起点,对科技创新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育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科技创新;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培养

前言:初中物理是一門实验性学科。“口头实验”和“黑板实验”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同。虽然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育的目标互不相同。特别是在技术创新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优化和创新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优化教学理念,确立全新教学思想

在课堂教学的发展中,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育中,一些教师尚未意识到物理实验教育的重要性,而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落后,没有采用有效的物理实验教育方法,因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受到极大限制。一方面,在技术创新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充分认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高度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另一方面,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展示自己的主导地位,改变传统物理在实验指导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创新和优化物理实验指导模式,全面增强初中物理实验指导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物理实验探究的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育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唤醒学生对探究的渴望和兴趣。这将激发学生对寻求实验教育的兴趣,并使他们能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探索自己的想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特别是对于这个特殊的初中学生群体,鉴于他们的年龄和认知方法,现阶段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是激发他们对学习兴趣的关键。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结合具体的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新颖,奇特,有趣的实验材料,全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以初中物理教科书上册中的《大气的压强原理》这一知识点为例,大气压力原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教授这些知识时,教师可以穿插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大气压强”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原理。以覆杯实验为例,老师让每个学生随身携带一个玻璃杯,一张白纸和一瓶纯净水。首先,将白纸平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空杯子,将其扣在白纸上。扣好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拿起杯子。学生会注意到,白纸从玻璃杯中分离出来,在拾取过程中会掉落。然后,老师要学生倒水,直到空杯子装满为止。装满后,将白纸重新扣在玻璃杯的嘴中,然后将玻璃杯翻转过来。这时,学生会注意到白纸没有从玻璃杯中掉下来。这种现象对于初中生来说非常有趣且新颖,并且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然后老师可以向学生们解释说,这种实验现象是大气压强的结果。白纸张掉落是因为玻璃中有大量空气,并且玻璃内部的气压与外部压力保持平衡。因此,纸张上下两面的大气压强处于平衡状态,并且白纸自然受到重力作用掉落。当玻璃杯装满水时,玻璃杯中没有空气。此时,玻璃内部的压力较低,外部空气较强。因此,白纸受到外界大气压强的挤压作用而无法自然掉落,便产生了学生看到的物理现象。

三、创设实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创建有问题的情境非常重要,在物理实验的教育中创建有问题的情境也非常重要。因此,只能进一步测试并推断出使用实验进行验证、推理,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造实验问题的情况,学生可以富有想象力,完全有创造力,提出问题并激发他们对探究的兴趣,更好的使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讲授"静摩擦力"这节内容时。可以以生活中手握酒瓶为例。可以问说说手握酒瓶瓶子静止时的受力情况。一是瓶子自身的重力,二是手给的一个向上的力。如果还用同样大小的力握瓶子,将手和瓶颈都抹了油,会出现什么情况?瓶子是否会掉下。是不是手给的向上的力变小了?下面可以分成合作小组进行探究,为什么手和瓶子抹了油,瓶子会掉下呢?由此看出手握瓶子静止时题子在竖直方向上究竟受到哪共力?讨论完成后,请各组汇报探究的结果。小组认为,瓶子静止时向上的力不是手直接给的力,而是由于手给瓶子一个压力之后,手与瓶子间就产生了力,这个力就是静摩擦力。用同样大小的力握瓶子,原来能握住,抹了油后为什么握不住?说明静摩擦力大小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静摩擦力就越小。因此,瓶子静止时的受力应为重力和向上的静摩擦力手和瓶子都抹上油后,手和瓶子间的静摩擦力变小了。所以它才从手中掉下来...

四、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动手操作,形成学生创新思维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加大实验课程的开发力度,以实验形式在教科书中展示知识,并使学生感到物理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整个过程,他们可以自己总结相关原理,从而轻松地从实验中获得对科学技术创新的启发和启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通过积累数量对学生而言是质的飞跃。

五、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育一直强调物理知识在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和生活方式中的应用,体现了其科学价值并激发了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兴趣。首先,让学生制作小型家庭作品,例如微型相机和简单的指南针。同时,我们需要提出一些探索性问题。例如,衣钩如何固定在墙上?这缩短了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加深了科学的可信度,科学感以及社会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并激发了探究精神和对学习的兴趣。其次,我们必须时刻注意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结语:综上所述,在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使学生参与实验过程,需要鼓励学生的参与。在此过程中,他们形成科学态度并具有创新技能。

参考文献:

[1]梁国平.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41-242.

[2]曾华南.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A]. 《教育教学研究》编委会.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第2辑)[C].: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3.

[3]邓建杰,胡毅,游泳,张静,李静,张慧.依托物理实验设计大赛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8(06):126-128.

贵州省织金县后寨苗族乡中学 贵州省毕节市 552108

作者:周遵伦

第二篇:初中科学中实施科技史教育的初探

摘 要:科技史在科学课程中只是一种点缀,其重要性往往被忽视。“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此目标落实在科学课程内容的五大领域中,在现有的科学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两个领域因其内容渗透在其他三个领域中,其目标的落实往往被广大教师所忽视。基于以上的认识结合自身的实践,现选取“科技史”这一主题,阐述科技史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科技史教育的途径和误区。

关键词:科技史的教育;地位和作用;渗透;基本方法;认识误区

长期以来,科技史在科学课程中只是一种点缀,其重要作用往往被广大科学教师所忽视。《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此目标落实在科学课程内容的五大领域中,在现有的科学教材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两个领域因其内容渗透在其他三个领域中,目标的落实往往被广大教师所忽视。仔细分析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一是在现有的评价制度下,教师在理念上还没有到位;二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知如何有效地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三是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更是难以把握和操作。基于以上的认识结合自身的实践,现选取“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领域中“科技史”这一主题,阐述科技史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科技史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科技史在科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技史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科技史,是汲取全人类智慧精华的一种途径。通过科技史可以了解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科学本质的认识,还可以了解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思维方法,以及科学发现和发明的艰苦、曲折的历程。

1.从科学知识学习看科技史的重要性

科技史教育能提供丰富的科学知识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作为科技史教育的目标,不能仅仅停在这个方面,更应关注科技史所能提供的科学知识背后的东西,如科学概念、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来龙去脉;科学知识的发展变化等。而后者对于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科技史可以使我们对抽象的科学概念、理论有更直观的了解。关于科学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从科技史的角度来考查可能更具有直观和具体的特点,因为科学体系就是历史形成的,有了关于科学知识体系的知识,在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时,就可以少走弯路。此外,科技史教育还能够提供知识的创新过程和创新的案例,提供关于知识创新的知识,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素材,这对当前的科学教育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从提高科学素养看科技史的重要性

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科学精神就是敢于怀疑、敢于求真、敢于创新,科学世界观就是要认识到世界是可知的,同时还要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养成负责任的态度。20世纪的许多重大事件,还要想到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什么不便,甚至灾难。只有依靠科学的世界观,才能对事物作出判断并采取适当的个人行为。

科技史中记载着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从中挖掘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把它们渗透到科学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在“每一历史事件背后,必须有一种精神”,在科学教学中,通过科技史的学习,就是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敢于怀疑和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3.从弘扬科学与人文精神看科技史的重要性

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方面,但是缺乏合适的载体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势必流于一种空泛的说教,其效果往往是不到位的。如果以科技史的史料作为载体,那么这种教育就会变得非常具体、生动,有说服力,甚至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学习“耳和听觉”时,我们就可以介绍教材上阅读材料“我国古代在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的科技史,其中就有“声学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已有7000多年,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史前时期对声学就有深刻的认识。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人们已能系统地掌握乐器制造方法和相应的乐律规律等。我国古代对乐律的研究比西方早得多。又如北方的四合院建筑,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等”。

在科技史中,有科学家对待困难和逆境的态度,对名誉地位的看法,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对科学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对社会尽责的高尚情感,这些丰富事例,同时又是生动的故事,能够造成心灵的触动与震撼。例如,居里夫妇为了得到纯净的镭,在低矮的栅屋里艰苦地工作了四年,从8吨铀沥青矿渣中提炼出微量的氯化镭,以后用电离法分离出了纯镭,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把他们发现的一种放射性元素起名为“钋”。这些感人肺腑、催人向上的事例,比起空洞的语言,简单的说教显得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使学生从中陶冶思想情操,树立远大志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奋发向上的斗志。

一部科技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这正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二、科技史进入科学课程的基本方法

《课标》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明确地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作为科学教育内容的一个领域。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初中科学对科技史教学的地位和作用,那教科书又是如何来体现《课标》的这一要求,渗透科技史内容呢?

统计分析4种不同版本(浙教版、华师大版、上教版、武汉版)科学教材中的科技史实,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版本的教材引用科技史的数量和形式安排有所不同。但内容主要是以介绍科学家及其成果、重大的科学事件为主,还有介绍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科技史上神话故事,科技给人类带了带来的影响等。这些科技史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科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中科学史的材料,以充分发挥科技史应有的价值和教学功能。

1.作为引入课题的情境素材

许多科技史具有故事性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如果我们用科学史作为引入新课题的素材,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既能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一段科学史,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水的压强”时,教材的开头就是引用一段“海洋学家约翰·墨累曾经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学习有关压强的知识,从而自然地引入新的课题。

2.作为科学探究的事实来源

“突出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不只是为了满足外在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作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在价值。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能有效保持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体验探究过程的喜悦和艰辛;科学探究的题材选择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教材中许多科学探究的事实来源就是引用的科学史料。

在第一册1.7“科学探究”中,以漫画的形式阐述了:科学史上一位科学家一次成功的探究活动——天花和牛痘的故事。然后得出探究的一般过程。这样就为科学探究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历史背景,为学生阐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及科学家取得成果、科学发展历程。

3.作为科学知识的相关资料

科学(浙教版)教材共为教学提供69处科技史料,其中大部分是篇幅较大的阅读材料,其内容主要是原章节科学知识的相关资料,主要有介绍科学家的生平及其取得的科学成果,介绍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科学知识相应的最新高科技成果等等。将这些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是科技史渗透到科学教学中的主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不必拘泥于教材对相关资料本身的呈现形式,把科学史料进行有机地整合,大胆创新,以多样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例如,在学习“力的存在”时,讲到力的单位,就可讲述“力的单位是牛(N),它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接着可以让学生通过教材上的阅读材料“牛顿”了解他的生平及做出的伟大的成就。又如,在学习“水的浮力”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的故事,通过阅读材料介绍阿基米德的生平及其他方面的科学成果。

在学习“新生命的诞生”时,我们可以利用阅读材料“试管婴儿”来了解人工受精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讨论试管婴儿技术所带来的高科技应用和社会问题。还有在学习“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时,教材中就有介绍生物学上的最新技术“克隆技术”,便于让学生了解这一技术的过程和原理,以及这一技术在繁殖优良品种的动物和人体器官移植等方面的应用。关于是否可用克隆技术来克隆人,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来讨论,也来初试一下科学技术的“双刃剑”问题。

三、当前科学教学对科技史认识的误区

初中开设综合理科科学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发展,也是当代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当中学科学教育逐步走向成熟,全面展现其自身价值的和意义的时候,逐步形成了科学教育的范畴和理念,然而科学课程中的科技史教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由于在我们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深,以及理论基础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从而在中学科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导致其进入种种误区。

误区一:把科技史等同于科学传说故事,以期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科技史可以增加科学教学的趣味性,科技史有助于科学教学已是不争的事实。科学传奇故事确实诱发了儿童对神奇的科学世界的向往,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能够诱发儿童热爱科学、向往科学事业的传奇故事,对于正规的科学学习并不见得有很大的帮助,倒是相反,某些以讹传讹的传奇故事对于深入理解科学理论还是有害的。传奇故事往往过于强调科学发现的偶然性、机遇性,使人们容易忽略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极端艰苦性。

除了科学传奇之外,科技史所能告诉人们的科学思想的逻辑行程和历史行程,对学习科学理论却是十分有益的,这正是我们所要挖掘的。当我们开始学习科学时,常常为那些与常识格格不入的观念而烦恼,这时候,如果了解一下这些科学观念逐步建立的历史,接受这些观念就变得容易多了,科学家们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规范”地思考问题,他们建立“规范”的科学概念需要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误区二:把科技史作为知识点传授并加以考核,从而“掌握”科学史实

作为沟通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桥梁的科技史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很遗憾地发现也并未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怪圈。有些教师在在教育的过程中,将其像对待科学课程中其他知识一样应试化。教师认真讲述科学家的出生年月、生平事迹、后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看书、划书、背书。在考试时出现题目作为监督、检查学生与老师教学的效果。正如物理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科技史教育更应是如此。

误区三:把科技史作为科学课程的点缀,成为可有可无的附加品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学教育界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考

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在科学教学中应防止两种倾向,一种认为科技史教育是科学教育的附加品,可有可无与整体教育无关,

甚至会影响教学质量。另一种倾向是把所有的知识都牵强附会地与科技史教育联系起来,为兴趣而兴趣,喧宾夺主,忘了一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与目标,本末倒置,从而削弱学科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我国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家傅鹰教授曾经说:“化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期望中学科学教育者能把科技史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去学习、研究。历史表明:任何一个发展比较快的国家都无一例外地重视科技与教育,任何一个伟大而有所作为的民族,都十分重视科技史的教育和研究工作。进一步研究科技史,挖掘科技史的教育价值,优化科技史的教学途径是每位初中科学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袁运开,赵铮,余自强.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2]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袁运开,蔡铁权.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上虞市实验中学)

作者:赵红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向学生有效渗透前沿科技知识

摘 要: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应当以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为重点,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应当更加高度重视前沿科技知识的有效渗透,努力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渗透前沿科技知识重要价值的基础上,重点就如何开展前沿科技知识渗透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育;化学教学;前沿科技知识;有效渗透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要想进一步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水平,一定要不断拓展教学领域,将前沿科技知识渗透教育纳入初中化学教学体系当中,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系统的渗透教育,既有利于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强化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从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在前沿科技知识渗透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按照较高的标准和要求来看,仍然存在诸多不到位的方面,特别是一些初中化学教师对有效渗透前沿科技知识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前沿科技知识渗透教育受到一定的制约,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改进,努力实现初中化学教学新的突破。

一、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渗透前沿科技知识的重要价值

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化学已经与众多学科进行了深度融合,并且在技术创新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比如化学不仅已经拓展到宇宙空间、人类社会以及微观世界,而且已经与生物学、材料学、能源学等进行的融合,进而形成了一系列前沿科技知识。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前沿科技知识渗透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前沿科技知识渗透教育,还有利于推动化学教学模式改革,尽管从总体上来看,初中化学课本中涉及一些前沿科技知识,相对数量相对较少,在开展前沿科技知识渗透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作用,通过收集大量前沿科技知识,既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又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进而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渗透前沿科技知识的教学策略

1.树立素质教育观

要想使初中化学教学前沿科技知识渗透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要求广大初中化学教师进一步创新教学理念,通过树立素质教育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将前沿科技知识渗透教育纳入初中化学教学体系当中,牢固树立“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的观念,通过前沿科技知识渗透教育,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广大初中化学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前沿科技知识渗透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要加强自身对前沿科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多收集相关内容,强化自身的渗透教育能力。比如中央电视台有很多科技栏目,教师应当给予关注,并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科技栏目,如果CCTV13专题报告了“石墨烯”的栏目,可以与“石墨”教学进行有效结合。[1]

2.創新渗透教育方法

由于开展前沿科技知识渗透教育具有很强的拓展性,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渗透教育方法,进而使其能够取得更大成效。比如在开展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与前沿科技知识渗透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在进行具体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收集与之相关的前沿科技知识,并融入课堂教学当中,而且也可以向学生布置与之相关的家庭作业,使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前沿科技知识。比如介绍隐形战斗机的新材料、氢能源的开发利用、光合作用模拟等前沿科技知识的灌输,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的魅力。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前沿科技知识的教育和引导,比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到网络上收集前沿科技知识,并且制作成“化学手抄报”。

3.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外,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方面取得突破,而开展前沿科技知识渗透教育则更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作为前沿科技知识渗透教育的重中之重,运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手段,进一步强化前沿科技知识渗透教育的有效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强化探究教学,将化学实验作为前沿科技知识渗透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比如在对“水”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带领学生完成电解水实验,使学生得到结论,另一方面则向学生渗透太阳能光伏电解水制氢技术和半导体光催化水制氢技术等。[2]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向学生有效渗透前沿科技知识,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推动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创新,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化学教学氛围。这就需要广大初中化学教师将前沿科技知识渗透教育上升到更高层面,既要纳入初中化学教学体系当中,也要将其作为一条主线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安排,更要不断优化完善初中化学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重点要在树立素质教育观、创新渗透教育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等诸多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创新初中化学教学理念、拓展初中化学教学领域、强化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努力在强化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方面实现新突破。

参考文献:

[1]刘昌年.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前沿科技知识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8):89-90.

[2]朱国红.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D].延边大学,2016.

作者简介:朱社教(1965.03—),男,汉族,甘肃西峰区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学。

作者:朱社教

上一篇:经济学博士论文范文下一篇:大学生阅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