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论文范文

2022-05-10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文学论文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的改革也被提上日程,在不同的年级、学段的教学重点各不相同,在教学要求上也存在深浅之别。对此,教师应立足整体,积极转变教育思想,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基于此,文章将立足于文学欣赏教学现状,对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教学方法的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第一篇:文学论文论文范文

英美文学欣赏的课程改革

【摘要】英美文学欣赏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有着其独特的地位,通过英美文学欣赏的开展,在帮助学生提升英语水平的前提下还能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不仅寓教于乐,也使得大学英语教育能够更为高效化以及优质化。所以对英美文学欣赏课程的改革、加强英美文学欣赏课程的思考对于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以及水平有着长远而深刻的意义。在当下信息化的时代之下,教师更应当合理的利用此类资源,已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毕业生。

【关键词】英美文学;大学英语;欣赏;改革

【作者简介】徐庆宏(1981.06-),男,汉族,山东临沂人,榆林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学、翻译。

前言

有鑒于当下国内的教学大环境,英美文学欣赏课程已然逐渐不受重视,虽然英语教学在不断地发展普及,然而英美文学欣赏却像是被遗忘在了角落,各类英美文学欣赏的课程开展都显得较为被动,所以本文将通过对现下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法,不断地对英美文学欣赏课程进行改革,以期将英美文学欣赏课程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各类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的课程甚至已经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实践中得到了证明,所以,教学活动自此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学生也因此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而英美文学欣赏则正是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帮助学生获取更多英美文化知识,让学生能够对英美文学有个更为深入的了解,也能使得英美文学欣赏课程能够与时俱进,保持课程的新鲜度以及内容的多样化。

一、目前我国英美文学欣赏课程的现状

开设英美文学欣赏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英语学习成果,协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英语阅读理解,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的于都能力与分析能力,将英语教学与文化背景相结合,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而英美文学欣赏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向学生讲述各类英美文学著作,帮助学生提升对于英语的应用能力,在欣赏英美文学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通过实践来巩固学习成果。

就目前而言,在英美文学欣赏课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教学水平仍然亟待提升,最为突出的则是现下英美文学欣赏课程严重缺乏教学体系的问题,教学内容分散,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难以在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高质量的教学,而且多数此类课程的教学仍然采用的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的教学模式,没有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导地位上,也就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英美文学欣赏课程的改革措施

在制度不够完善,教学秩序混乱的教育环境之下,英美文学欣赏课程的开展显得举步维艰,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更是使得英美文学欣赏教学只能流于表面,无法有序顺利的进行开展。所以,要对英美文化欣赏课程进行改革,首当其冲的便是明确课程的规划,健全课程的教学体系,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结构,保证课程能够如期、保质保量地进行,在规范教学秩序的同时,将教学的目标、内容、评估等环节合理结合在一起,使得更阶段能够互相交流,以此来达到提升教学效率和保证教学质量的目的。

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极大地束缚着英美文学欣赏课程的开展,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舒服,英美文学欣赏课程往往只能停留在书本上,无法得到深层次的讲解,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式,达到促进教学改革的目的。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要从课堂主次方面着手,要一改以往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课堂模式,将学生推向课堂主导地位,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其中。此外,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采用更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内容的趣味性以及实用性,避免出现呆板死板的教学内容,从而影响课堂氛围。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将文化知识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教学内容往往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导向,所以优化教学内容,设置科学的教学课时对于英美文学欣赏课程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由于目前教学结构中对于英美文学欣赏教学课程的不重视,导致了该类课程教学内容仍然十分陈旧,内容多流于表象,忽略了英美文学欣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作用,在向学生灌输英语知识时,却忘了教会学生如何去实践。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同时内容上要注重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欣赏英美文学中提升自我,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思维意识的目的。

前面从制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上仔细阐述了英美文学欣赏课程在教学中需要得到补充加强的地方,然而作为一门课程,必不可少的便是考核评估,一个良好的考核评估制度能够促进该课程的开展,现下英美文学欣赏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是以期末考试为标准,一次定输赢,这也就使得学生为了取得一个较好的分数,过分注重与对书面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对于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反而是本末倒置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需要对此进行改革,例如将平时成绩、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估考核,以确保学生成绩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在课程上,要多类别设置考核指标,保证考核的完整性,以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英美文学课程的开展,旨在帮助学生提升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现阶段下该课程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故而通过分析探讨,该课程的改革需要着重着手于课程教学缺陷、完善教学制度以及改善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做到以英美文化为载体,将课堂内容趣味化、丰富化、生动化,建立起全新的考核机制,使得英美文学欣赏教学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敏.论高校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英美文学鉴赏[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5):252.

[2]郑曼怀.基于学生需求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67-71.

作者:徐庆宏

第二篇:高职院校文学欣赏教法初探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的改革也被提上日程,在不同的年级、学段的教学重点各不相同,在教学要求上也存在深浅之别。对此,教师应立足整体,积极转变教育思想,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基于此,文章将立足于文学欣赏教学现状,对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教学方法的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学欣赏;教学方法

一、文学欣赏教学现状

现阶段,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严重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学生没有深刻了解文学审美的内涵,不清楚学习中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与方法。在面对五彩缤纷的文学作品时,学生无法正确判断哪些是美的作品,即便判断出了美的作品,也不知其美在何处,由于无法对作品做出正确的评判,更谈不上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全面赏析了。二是部分学生对文学欣赏存在态度问题,完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感性来代替理性。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时,对其的认识与评价只停留在表面,无法从审美角度深层次地去挖掘作品的内涵,只是以表面形象为依据来赏析作品,忽视了作品的内在之美。三是部分学生没有熟练掌握文学作品的赏析方法,大多数学生不清楚美丑、价值高度的判断标准,只能通过主观臆断进行赏析,难以把握作品中的本质内涵[1]。

二、文学赏析教学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鉴赏能力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在文学鉴赏能力上自然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理性能力与感官判断不协调等。在文学欣赏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缺少理性判断与辨别能力,导致赏析过程中加入了许多主观情感,加上文學作品被经典光环所笼罩,难免让学生觉得高高在上,产生畏惧、崇敬心理,觉得经典作品完美无缺,有的对其敬而远之,有些根据个人的喜好对其全盘吸收,缺乏客观冷静的判断能力。

(二)高校缺乏系统的审美教育

部分高职院校将教学重心放置在专业技能传授与实训方面,忽视了对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文学审美能力不足,不利于素质的全面发展。部分教师在文学欣赏课中,一味地讲授作品中的优点与精华,忽视了对文章欠缺处的科学评判。由于教师自身缺乏对作品的理性评判,导致学生一味地沉溺于对作品的崇敬之情当中,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与剖析。此种文学欣赏教学方式将理性与情感相互分离,不但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平衡发展,也与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目标相背离。

(三)社会过于注重应用型知识

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对应用型知识与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为了培养出更多为社会所需的人才,不断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文化市场与网络文学的不断发展,文学生产开始逐渐受到商业利益的影响,使作品的生产质量无法得到切实保障,存在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思想,部分作者过于看重个人利益,全然不顾读者的感受,导致文化活动逐渐丧失伦理色彩,人人均可参与其中,文学欣赏也变得完全开放,甚至处于“放任”状态,诞生了许多思想低下、粗制滥造的作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近年来,西方文学艺术逐渐渗透到我国,各类文学思潮涌入,部分作品中展现出的消极、虚无态度对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与精神产生了一定的瓦解作用[2]。

三、高职院校文学欣赏教学原则

文学欣赏中包括对文学性质的基本认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通过话语体现出来,具有形象化、理性化特征,不但通过文本结构展现出审美的感性形态,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理性知识。显然文学是由艺术形象构建而成的,是一个理性与感性共存的世界。因此,在文学欣赏中,教师应遵循理性启发与感性体验相统一的原则,不可忽视理性的作用,否则单纯地依靠个人瞬间感想做出评价,带有较大的主观性,显然是行不通的。文学审美中不但是形象感知,同时也是理性的升华,如若缺少感性的支撑,则理性只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若缺乏理性的融入,则感性只能是一堆心理映像。

文学欣赏能力是直观语言与情感体验的结合,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能够使逻辑思维、直觉能力一同得以提升。因此,在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中,教师应充分掌握文学审美教育的理论知识,遵循理性启发与感性体检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内心出发,逐渐理解和领悟到作品的深层含义,既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又要将其对作品的理解引向理性的深度。

四、高职院校文学欣赏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一)优化文学欣赏教学内容

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容易带给学生精神力量,使其获取到心理启示,对其产生启发与指导作用。在高职院校教学中,通常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开展文学欣赏课程,由于该学生群体即将步入社会,开始人生新的阶段,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也应进行优化与调整。例如,将《简·爱》纳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够拥有简·爱的坚强品格;将《活着》选入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够拥有初生牛犊不怕虎般的勇气来面对未来道路上所遇到的荆棘与坎坷;将《人生》引入教学当中,使学生深入了解年轻时的选择有时会影响自己的一生,应谨慎地做出每一个选择,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将《人到中年》引入教学中,使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能够像主人公一样认真负责,为自己谋求更好的发展前景。

这些优秀作品的学习都能够对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产生较大的指导与启迪作用,作品中所展现的精神品格、高尚思想,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使其在面对社会中各种诱惑时,心中能够坚守道德底线。大学生的社会经验较少,无法深刻认知人性,而文学作品中一些关于人性的深刻分析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心理与人文素质[3]。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现代技术的应用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先自行阅读,然后为学生播放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并引导学生寻找电影与原著之间存在的不同,说一说自己在阅读作品和观看电影后的感想。课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相关作品供其课下阅读,并在下一堂课中互相交流和分享心得。在此教学模式下,不但教师的引导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还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其主动自觉地投入文学欣赏知识的学习当中。

2.小组讨论教学

现代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由“主演”转变为“导演”,将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应用到文学欣赏课堂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民主和谐的氛围内针对某个文学作品展开激烈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能够挣脱束缚、畅所欲言,最后由教师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与评价。大量教学实践表明,为学生提供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能够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索事物,并体验到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对文学欣赏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3.作品对比评论

在文学欣赏课程中,教师可以将不同作品中的相似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将《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与《活着》中的福贵进行对比,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具体、鲜明,也使学生对两个人物的认识更加清楚、明确;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撰稿,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对比评论,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其文学功底更加深厚,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

文学欣赏属于艺术审美活动的一种,在鉴赏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根据一定审美观念进行评价。在对某作品进行评价时,应以正确的价值取向明确进行肯定、否定、赞扬、批判,使文学欣赏的精神食粮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此,教师应准确把握文学欣赏教学规律,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利用富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来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与思想观念,使文学欣赏教学的真正目的得以实现[4]。

另外,針对部分学生对文学作品存在盲目崇拜、全盘接受心理,教师应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树立批评意识。文学源于生活,无论作者所写的题材、风格如何,最终均能够反映出作者所处时代及其审美思想、价值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握作者的经历、所处时代、思想等,这样才能够使文学欣赏变得更加立体多维,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与精神实质,达到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四)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优秀作品

阅读是文学赏析的必备条件,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否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是被动接受,无法将自己的思考与想法融入其中,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对此,教师可以在每学期初为学生列一个优秀作品的推荐阅读目录,并且将作品的简介标注其中,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中挑选作品阅读。目录中的文学作品要涉及各个历史时期、包含多个领域与风格,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在优秀作品的熏陶下提升品位、获取人生智慧。

综上所述,文学欣赏课程是高职院校重要课程之一,它与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符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与方法,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从文学欣赏中获取更多的精神食粮,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成为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乔海珠. 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文学欣赏》课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2013(30):139,142.

[2]何红梅. 高职院校文学欣赏模式化教学探析[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6):60-61,68.

[3]徐丽君. 遵循鉴赏规律培养审美素质——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文学欣赏”教学[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7(6):48.

[4]吴永红, 常安群. 高职院校文学欣赏公选课教学新探[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32.

作者:蔡云婷

第三篇: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探析

摘 要:文学欣赏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也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近几年来日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自身文化素质。本文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学欣赏;教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中的文学欣赏课程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文学欣赏课程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欣赏能力[1]。但是从目前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学现状看,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高职院校开设文学欣赏课程的目的

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文学欣赏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学作品进行系统的深度解读,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能力,进而使学生文化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人文素质也得到显著提升。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开设文学欣赏课程的作用还不止于此。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欣赏能力不高的现状,文学欣赏课程的开设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由此看来,高职院校开设文学欣赏课程是十分必要且大有裨益的。

二、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学欣赏课程地位得不到重视

文学欣赏课程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但是与思政、英语等课程相比,该课程缺少一定的权威性,很多学生更是为了应付学分而选择这门课程。高职教育中过于强调专业技能的特点又使得学生的全面发展被忽视,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显著提升。

(二)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方法陈旧

在教学方法上,很多教授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师沿用高中语文的授课方式,將字词意思、语法使用、段落归纳等内容十分僵硬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文学欣赏课程的审美情趣,使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失去了意义。此外,幻灯片与板书就是大多数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单一的教学手段无法使学生融入浓厚的文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是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教学中呈现的重要问题。正是由于高职院校教育人员过于重视学生技能培训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这样在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问题也就被大大凸显出来。文学欣赏课程的课时安排还不如其他课程的一半,甚至将其设置成选修课,因此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使自身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三、文学欣赏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自身的正确认识

从大学前的被动学习到进入大学的主动学习,短时间内很多学生都无法适应。因此很多学生学习不主动、思想上也极为懒惰,无法体现出高职学习的意义。而文学欣赏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学精华,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确认识自己的同时全面均衡发展。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一个人评判愉悦事物的能力,是一个人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审美能力的存在不仅能够使周围人得到愉悦,也能使自身得到完善。文学欣赏课程的设立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知美的形象以及情感,在情操得到陶冶的同时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四、提高高职院校中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方式的运用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创新型教育理念中所倡导的。在文学欣赏课程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方式侧重于将灌输变为启发,将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思考,使教与学两者能够巧妙融合在一起。例如,在文学欣赏课程中欣赏白居易的《长恨歌》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整个叙事诗中的讽刺意味,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其基调中同情与激赏的意味。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白居易会在《长恨歌》中呈现出这样的思想呢?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就会去主动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会利用阅读、查资料的形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此灌输式教学就转变成了启发式教学,学生在欣赏叙事诗之余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与诗歌有关的时代背景与诗人对当时社会的看法,从而真正提升阅读鉴赏力。

(二)引入现代化教学设备

文学欣赏课上一般都是年代久远但十分经典的文章,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往往无法真切地体会到当时的环境。作品意境的难以把握就会使得学生无法对作者的想法与看法感同身受。因此,需要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来为学生创建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可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欣赏中国戏剧《茶馆》的过程中,学生如果仅仅凭借文字阅读显然是无法深入理解当时的社会变化以及各阶级人民的生活层面的,但是借助多媒体设备来播放《茶馆》,那么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感受那个时代背景下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

(三)运用灵活的考试方式

文学欣赏课与语文课的教学目的有所不同,虽然两者都被列为人文科学范畴,但是文学欣赏的教学目的更加侧重于对学生欣赏能力、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对这一门学科的考核要选取相对灵活的考试方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平时成绩与笔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考察学生对这一门学科的掌握程度。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率、课堂提问、课外阅读以及作业成绩等内容,而平时成绩的加入可以让学生养成更加积极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增强,欣赏作品的兴趣性也大大提高。笔试的考试可以考察出学生在学习中具体的学习情况,例如让学生在欣赏一篇美文过后对其进行评析,可以轻而易举地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这篇美文所要传达的价值,教师通过笔试与平时成绩的评测也能看出每名学生欣赏能力与鉴赏能力所处于的层次,对于后续的教学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四)积极改革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应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积极改革课程设置有助于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提升学生学习文学欣赏课程的时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审美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创建崭新的教学情境

第一,学生讨论式。提倡自由、开放的心理场景对话教学模式是当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合了民主、平等、开放、沟通以及合作等特征,使学生的积极主动与自由开放的个性得到培养和释放。在这样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教师不会轻易指责学生,而是会不断地给予学生支持与鼓励,使其心情保持舒畅,兴趣始终处于浓厚的状态下。例如,在对金庸小说进行欣赏时,可以设定“金庸小说研讨会”的情景,学生们可围圆桌而坐,畅所欲言,在教师不参与评论的情况下保持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谈到“大侠”时,积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提供佐证,如此学生也就能带着饱满的热情投入讨论中,强化学习动机,使学习效率显著增强。

第二,师生互动式。在对话教学中,教师的权威性被大大减弱了。即使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还控制着整个流程的进行,但是他已经不再是教学的中心了。传统的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误区,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教师视作引导者,即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又能以伙伴的形式参与到学生之中,与学生可以进行平等的交流与讨论,且并不具有使学生必须接受的性质。例如,在鉴赏《三国演义》时,常常会分析诸葛亮这个人物,他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仁君贤相”创作思想的体现者。但是有的学生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诸葛亮在辅助刘备建立蜀国之后,不应该劳民伤财地再去打仗,这样做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个人的名声”。还有的学生认为曹操“奸雄”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认为曹操的“奸”正是他的谋略所在,“兵不厌诈”不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么。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活跃,提出了独到见解的同时也使其对话能力得到了加强。

五、结语

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对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现在的高职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加强高职学生的欣赏能力与鉴赏能力是新时期教师十分重视的事情①。而从目前高职院校文学欣赏面对的种种困境来看,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入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灵活的考试方式、积极改革课程设置、创建崭新的教学情景是提高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效率与重视度的关键方法,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社会、学校以及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黄林非.高职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6):103-106.

(責任编辑:张咏梅)

作者:陈雯

上一篇:体育教师论文范文下一篇:机电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