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专业论文范文

2022-05-10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艺术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高等艺术院校教师的教育观和文艺观及其在教育活动与艺术活动中的伦理实践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养成有着深远影响。高等艺术院校师德建设应当包含和重视“教师专业伦理”与“艺术专业伦理”。

第一篇:艺术专业论文范文

非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堂转移

[摘要]非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应充分理解设计的实践性特点和市场的人才需求,灵活运用学校和市场资源,优化课堂,合理设置习作,将课堂实施于项目实践。本文提出设置课堂转移和加强实践性课堂教学来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非艺术院校 艺术设计 课堂 转移 实践

市场需求有设计实践经验的人才

纵观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伴随着设计市场的增长,社会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对于设计人才的艺术理论和专业素养、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市场分析表明,企业要的是能直接给他们创造利润的设计人才,设计公司招聘人员,大都要求能立刻能投入工作,具有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这也是设计艺术学科的特点和艺术设计经济属性的必然要求,是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为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就应该具备企业岗位所需要的设计实践能力和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

非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经济增长和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变化,艺术设计教育在其带动下迅速发展,各大院校加大了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非艺术院校在全国所占数量多、比例大,成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其教育状况无论是对学生,还是中国的设计发展前景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随着生源的膨胀和市场需求的灵动,给设计教育带来活力的同时,更多的是质量上的竞争。伴随而来的也有了在综合性传统教学体制下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问题的出现。处于非艺术设计院校当中,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其实一直受其综合教学体制和传统模式的影响和约束,其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的能力标准有较大差距,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发展,甚至很多学生在临近毕业时候感觉迷茫。

一方面,非艺术院校中艺术设计教学内容更多的还是处于脱离实践的“理念设计”。理念设计往往是从理论而非实践出发,是对作品完善的一种理想化状态,带有明显的主观性。看似琼楼玉宇,实为空中阁楼。最终仅仅流为个人的诉求与表达。究其原因,除了学生重设计轻技艺的意识问题外,更在于知识甚至是常识即实际设计实践经验的不足。处于多学科交叉边缘的艺术设计,因应用而生,经济及设计本身的发展要求学科知识纵横联系日益密切,各种知识包括实践性知识与经验的补充迫在眉睫。无论是课程还是具体的课堂设置都应用其综合性来实现学生的完整性,达到专业课堂的生态化与学生自我完善的良性发展。

另一方面,受非艺术院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管制和约束,其艺术设计专业课堂的教学无法走入实践。艺术的实用性作为设计的目的与目标之一而存在,学不足以致用,目标的不明确从根本上致使学生迷失方向,不知所以然,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设计而设计。当艺术院校已从课堂中进一步解放出来,进一步促进“产教研”一体化的探索时,非艺术院校却仍然重复着并束缚于“传授知识”的常规模式,课堂仍是主要或是唯一不变的教学场地。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受到限制,致使课堂毫无生气与教学的无法展开。设计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及社会性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给予。

构建具有实践意义的设计专业课堂

设计的实践性特点和社会发展对教学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召唤。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心和关键环节,人才的培养关键靠课堂。非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应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和灵动市场的人才需求,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设置课堂转移和加强实践性教学活动成为必然。

1、设置项目习作,习作应用实践,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参与和学习积极性。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状况,其最终的落脚点在于习作效果。习作是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手段,是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体现。设置实践性项目习作具有可观性、可操作性及实战性等特点,习作项目的来源,一是提倡的模拟设计,如学生个人或合伙创办企业的设计项目,老师命题的项目设计等等;二是加强实际项目设计,主要来于教师和社会课题等实际设计项目的设计。

社会本身便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存在体。学校与课堂能提供给学生的环境毕竟是人为和有限的,学校和社会的丰富资源为开放式教学活动提供了土壤和营养。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走出课堂,参与企业的改良,参与教师的实践项目,参与各类设计大赛等实战演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环境和机遇,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丰富学生的设计实践经验。

2、转移设计课堂,丰富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课堂的转移主要是在形式上突破非艺术院校的体制束缚,为教学活动,尤其是项目习作的设置、展开与进行提供了可能,同习作设置与展开及其他教学环节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由原来的“方寸课堂”转向可操作性的电脑设计机房及至广阔的社会市场,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转移的设置:一是,转入市场。当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教师对课程基本内容的讲述和分析,对理论知识、概念及方法等有初步了解和认识后,课堂应该转入市场,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市场考察和习作项目的确立。市场调查在于选题的定位和确立、与商家的洽谈和资料的收集等,重点为资料、信息的分析整理及围绕课题展开的社会项目的确立。项目习作的考察、定位和开展,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设计实践的可能性和操作性,展现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特征。二是,转入设计机房。随着设计构思的不断深入,通过筛选与论证确立可行性方案,电脑的辅助设计为构思的表达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角度,也是学生利用新技术将蓝图转化为现实的一步,对学生电脑操作技能提出了要求,课堂应该转入设计机房,教师进行直观的教学辅导,学生将作品通过电脑制作转为设计正稿。

3、设计陈述,转变教师和学生角色,提高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设计实践中,设计作品是否能于实施,除了作品高超的设计水平和突出效果外,设计人对其作品的全面陈述和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乃至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设计称述运用于设计专业课堂中,就是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习作的选题意义和目的、考察内容及其分析、设计定位和创意、设计手法和设计过程、设计特色和设计价值等方面向老师和全班同学进行全面的陈述。其目的是通过称述训练,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素养,让学生不仅能设计作品,而且也善于设计表达。课堂中,这时候的教师和同学的角色就转换成了设计陈述者的客户和评价者,对其作品共同进行评价;同时也为全班同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洽谈和交流的机会,相互学习,互勉共进。这种因实践模拟内容的导人使设计课堂也就变得生动而丰富起来。在有了实践载体后,设计的陈述起到了思维碰撞、思路启迪和艺术升华的作用。

在教育面向社会的今天,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是艺术设计的根本目标。以课堂讲授为指南针,以实践教学为主干,非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应充分理解设计的实践性特点和市场的人才需求,灵活运用学校和市场资源,优化课堂,合理设置习作,将课堂实施于项目实践,设置合理的课堂转移和加强实践性课堂教学来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者:张德姣 张文超

第二篇:教师专业伦理与艺术专业伦理:高等艺术院校师德建设的双重维度

摘要:高等艺术院校教师的教育观和文艺观及其在教育活动与艺术活动中的伦理实践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养成有着深远影响。高等艺术院校师德建设应当包含和重视“教师专业伦理”与“艺术专业伦理”。本文着重从伦理的“德性”和“规范”两个维度把握高等艺术院校师德建设的内涵与要求。

关键词:师德;专业伦理;德性;规范

2011年12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下文简称《师德规范》)颁布实施,对高校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现实性和指导性的行动纲领和准则,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进行道德判断、抉择及实践的基础和支持。然而,高等艺术院校既是教育机构又是文化单位,承担着高等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承创新双重使命,施教者的教育观和文艺观都直接影响着受教者的价值理念和思想意识形成,他们在教育活动以及艺术活动中的伦理实践更是对学生的直接示范。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师,作为教师和艺术家两大职业角色的合一体,必须兼具两类职业的专业伦理道德品性。高等艺术院校师德建设应当包含和重视“教师专业伦理”与“艺术专业伦理”。

一、教师专业伦理:高等艺术院校师德建设的基本维度

教育既是人类社会的一项崇高事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专业服务活动。一方面,“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教育以弘扬和传播“道”和“善”为旨归,以实现人的完善和生命意义为追求。另一方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为人之个体在知识学习、德能修养等方面提供个性化服务。这就决定了教师既是教育活动的责任主体,同时也是教育理念和社会伦理思想的传播者和践行载体,其专业伦理必然包含体现教育理想和信仰的专业伦理德性,以及正规的教育教学活动、维护行业尊严和秩序的专业伦理规范。

二、教师专业伦理德性

教师专业伦理德性,是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主体对教师这一职业意义、教育方式、精神归属以及对教育伦理的精神认识、认同后形成的道德境界和精神品质。中华民族具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将“师”与“天地君亲”相提并论,强调“师道尊严”、“师言如命”,儒者之师要求具备“仁者爱人、因材施教”的人文关怀、“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师范精神、“学而不厌、温故知新”的治学态度、“教学相长、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这为现代教师专业伦理德性的建构提供了深厚基础。

教育不单纯是一种知识与能力的传授和培养,它是要在此基础上对受教育者健全的人生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引导、培育作用。因此,教育兼具传递知识经验与传承伦理道德的双重功能。中外教育史告诉我们:教师只有具有崇高的教育信仰和伦理德性,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孜孜以求,勇于探索,从而做出一流的业绩,享受教育的幸福。正如陶行知所言,“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我们深信教育应当把环境的阻力化为助力。……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教师如果形成了坚定的教育信仰和伦理德性,不仅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育潜能,充分发挥其教育智慧,而且能极大地感染和教育学生,使之奋发向上,不断提升、超越和创新。

《师德规范》从倡导性角度对教师的伦理德性提供了良好范本,如“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这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既有共通部分,体现了对教师职业的普适要求,又包含了高等教育自身独特的追求和要求。不过,德性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有赖于师资培养培训,更有赖于教师自身在教育实践中的伦理反思和行动。

三、教师专业伦理规范

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是教师应用专门知识与技术开展教育活动应当信守的规范。它是将社会与教师专业自身对教师的伦理要求、道德约束等具体化为每一位教师所必须遵循的、可操作的一系列行为准则,使教师的言行有所依据,以便更好地履行行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维护教师声誉。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其实是一种教师教育权的运作活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对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师个人的品质,教师的品格个性都对学生产生实际的影响,起着示范性教化作用。教师的专业特质,虽然不像医生、律师那样强而有力,但其对于学生和社会的影响却不在其下,稍有不慎,可能危及学生身心发展和未来幸福,教育的尊严也会受到严重挑战。教师对待学生的首要原则是以生为本,即尊重学生作为主体人的价值、人格尊严和权利,关心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及其发展需求。其次,教师要遵循正义原则,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没有成见和偏见,同等对待。事实上,只有教师给予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尊重,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再次,教师还应该秉持关怀原则,尽可能地从多方面理解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其各种需要。同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索学生的言行,对学生有一种“了解之同情”,进而做到因材施教。

《师德规范》从要求性和禁行性两个方面对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做出了明确规定,如“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清晰地明确了教师的基本责任和行为规范,包罗了教师对国家、民族、知识、学生及社会的责任关系,成为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行动指南,能使新入职的教师对自己在道德上和行为上应尽的责任有明确的理解与认同,也使有经验的教师借此更增强育人责任心和行动自觉性。

四、艺术专业伦理:高等艺术院校师德建设的特殊维度

艺术专业伦理包含着艺术自身内蕴的伦理价值思想和艺术领域外在的应用伦理规范,既是艺术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价值指导和伦理资源,也是维护艺术专业秩序和人文构建的重要力量。当前,艺术专业伦理的内涵与价值未得到人们的正确认识和应有重视,专业伦理及其道德规范对于专业人士职业发展与行业发展的特殊重要性尚未受到普遍关注,艺术领域缺乏应有的伦理共识。

1.艺术专业伦理德性。艺术专业伦理德性反映在艺术家对“艺术何为”和“艺术为何”的认识和追求上,并蕴含着艺术的伦理特性和道德价值问题。在论及艺术与道德的关系上,学界通常是两种针锋相对的立场:“为道德而艺术”或“为艺术而艺术”,然而在涉及艺术的伦理价值时,却都不得不同意“凡是第一流艺术作品大半都没有道德目的而有道德影响”。

中国传统艺术历史十分重视艺术的伦理道德功能,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追求“尽善尽美”、“以美储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开篇即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谢赫在《画品》中说:“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提出了艺术的劝善功能。这也正如鲁迅所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然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艺术的伦理价值是艺术课题应有之义。艺术创作者借由其艺术作品将自己的人生态度及道德信仰传达出去,这样的传达是情感的传染,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经由想象/移情,直接进入受众人群/欣赏者的内心世界,对他们产生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之一,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服务于一定时代的经济基础,同时体现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和生活。艺术的价值是艺术的根本问题和本质特征。毛泽东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明确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任何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江泽民同志强调:“文艺工作者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胡锦涛同志更是明确提出:“作家艺术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应该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古往今来,大凡有作为的进步的作家艺术家,都把高超艺术造诣和高尚价值追求作为人生理想;大凡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都以美的力量和形式揭示和传播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这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在养成艺术专业伦理德性方面,指出了明确方向和基本原则,而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及其道德功能论则为其提供了文化血脉和可以借鉴的宝贵资源。

2.艺术专业伦理规范。近年来,艺术和文博界乱象丛生:造假售假、乱鉴伪证、抄袭盗版、商业弊案、评奖不公、收藏以及展示或拍卖非法流失艺术品和文物、展演充斥暴力及色情内容的行为艺术、低俗或破坏性设计等,艺术领域内的道德失范问题日益凸显。归结起来,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在面对行业伦理困境时,部分从业人员将追求利润和利益奉为圭臬,道德底线无设限;二是,有不少专业人士往往是因为无知、无能力或无勇气而做出不当选择。因此,艺术(设计)作为一种专业,在其所属的行业领域和实践活动中,也须像其他专业领域一样,具有相应的规范要求和行为准则。

严重的伦理疏失不仅损害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也危及到专业自身的社会形象。构建艺术专业伦理规范迫在眉睫且意义重大:(1)达成行业共识。使学界和业界充分重视并形成基本伦理原则和规范准则,进而构建起符合艺术专业及其行业发展的伦理教育、评价、审查与监督体系,整体提升从业人员的责任感与道德感,形成艺术专业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2)维护专业尊严。使行业团体和从业人员能对艺术领域有关活动中的伦理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警觉性,自觉将价值和伦理的考虑置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选择和运用之前,以恪守专业伦理维护其在社会中的威信,获得人们对它的信服和尊敬。(3)完善人才素质。专业伦理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两者构成专业教育的内涵,前者能为专业人员面对与处理两难之伦理情境提供实践智能。英国哲学家罗素批评说,现代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太偏重于获得某些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用公正观去开拓人类的心魄。(4)维系职业生涯发展。专业伦理是专业人士的生命。一个有较高专业伦理素养的人,才能在专业活动中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进而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5)增进德育实效。专业伦理教育因材施教,能有效解决目前专业课教学中只教书不育人、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切实推进德育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和实效性。(6)促进社会和谐。确定什么样的艺术道德规范指导现实的艺术活动,协调艺术主体之间的关系,提高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有利于维护艺术专业领域的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师,作为艺术理念和知识的传播者以及艺术创作活动的主体——艺术家,他们的文艺观和价值取向及其在艺术领域内遭遇伦理困境时的道德抉择和行为,对于学生的专业伦理思想形成和道德实践是最为鲜活、也是最易植入的引导和示范。艺术专业伦理,是高等艺术院校师德建设中特殊而极其重要的一个维度,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切实落实到教师培养、考核和评价体系中。

参考文献:

[1]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M].第三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刘仁贵.德性与规范:道德二维及其统一[J].吉首大学学报,2011,(5).

[4]沈清松.伦理学理论与专业伦理教育[J].湖南大学学报,1996,(6).

[5]王丽佳,洪洁.解读“教师专业伦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6).

[6]沈璿,栗洪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制度化探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7]徐少锦.中国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J].道德与文明,2002,(5).

[8]徐廷福.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5).

作者简介:周艳(1981-),女,中国美术学院办公室综合科科长,思想政治讲师。

作者:周艳

第三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摘 要:本文根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和艺术设计专业特点,提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艺术品德、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应具有创新引导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科研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素质;研究

随着近年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扩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对高职艺术设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艺术设计教师肩负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重任,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其专业特点,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普通教师的基本素质和素养之外,还应具有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特有的艺术品德和艺术设计专业素养。本文就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具备的素质进行论述。

1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具有良好艺术品德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不仅应具备正确的道德意识,还应具备良好的艺术品德。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以正确的艺术品德为立身之本,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品德。教师的艺术品德对学生有一定的示范性作用,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模仿教师的行为,如果教师以社会上负面或反社会的主题为创造题材,或教学上多以负面的题材为示范,势必会影响学生以后的艺术品德。所以艺术设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艺术品德,专业上应有良好的学术作风,以培养具有专业职业素养、良好艺术修养与专业设计创新能力的设计师为标准,坚定正确的艺术信念,做艺术设计的传播者和教育者,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和专业发展方向,给学生做榜样,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成为优秀的设计师,让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2 有艺术设计专业素养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对知识一知半解,因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这也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核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教书育人。

2.1 有艺术设计学科专业知识

(1)具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具有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基础知识,如有良好的造型能力、色彩素养、创新能力。由于艺术设计不同于其他专业,教学时应灵活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讲评,避免照本宣科。艺术专业没有固定的公式和原理,如果艺术设计教师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艺术修养,很难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艺术见解,传达艺术观念,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学习和创造。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知识储存量,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胸有成竹,才能较好地传授学生知识,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学习。

(2)具有美术学知识。高职艺术设計专业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育学知识,还应掌握美术学知识,运用美术学的知识为实际的课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利用美术学知识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使课堂灵活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部分高职艺术设计教师不重视教育学知识和美术学知识,认为只要专业知识好,就能教好学生,然而在实践教学工作当中,常常出现由于缺乏基础教育学和美术学知识,而使自身“纵有百般武艺,却无法传授给学生”的现象。所以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以教育知识为基础,运用美术学知识并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知识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水平。

(3)心理学知识。具备心理学知识有利于艺术设计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教育家吕型伟说:“天下没有差生,只有才能与品性未被发现的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而且要着力研究每一个学生的潜在品质。”当前高职学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基础较好,有些则基础较差,如果我们没有做到“一视同仁”,过于侧重一方,可能会造成另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没有积极性,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热情。我们要根据学生差异性,用分层传递的方式进行教学,最终实现个性化教育。

2.2 有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指个人对于艺术的解析和判断及个人表现能力的综合体。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注重自身艺术素养的提升,担负起培养未来设计人才的重任。高职艺术设计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对学生的设计和绘画作品进行讲评和指导,并激励与耐心引导,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还要学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心,让学生享受艺术设计作品设计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意和热情。

教师除了具备艺术设计技能之外,还应借助技法传播美术理念,提高自身艺术修养。艺术设计是更新较快的行业,教师平时要多画多练,提高动手能力,课后多关注设计前沿信息,如到展馆参观学习,听专家讲座等,提高专业素养,与时俱进,把先进的设计理念及知识运用到教学当中。

2.3 有创新引导能力

创造力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因材施教,积极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学具有创新性。针对学科特点,鼓励学生创新,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张扬独特的主体性,把教育教学看作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反思和变化更新的创新过程。主动探索如何传授科学知识,创造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有个人个性风格的教学艺术。第二,实践创新能力。自身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具有创造能力,敢于开拓创新,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是变化快,要求教师教学中能引用国内外设计前沿知识,教师可多看设计刊物,获取最新设计信息,从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2.4 知识整合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有更新较快的特点,并且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具有延伸性,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有知识整合能力。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中,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考虑得更多的是怎样把内容教好,很少有开发整合课程,利用周围的课程资源等意识,机械灌输知识的方式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导致大量的课程资源被闲置和浪费。因此,教师应通过成功的课改案例,提高自己对身边美术资源的重视;通过有效的知识整合,提供艺术设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指导;通过尝试,积累经验,并灵活运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尤其是学生身边的资源,根据需要设计教学活动。

利用社会各项资源,为学生提供当前设计前沿的相关讯息和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将民间传统文化整合运用于课程教学当中,这需要学校与外界进行交流合作,主动与社会机构,如工艺美术大师、民间艺人、美术研究所、企业、博物馆等,争取社会机构为教育提供知识、技术、人力或物力的支持,为艺术设计教学研究活动提供便利。

2.5 有科研能力

科研是高職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获取学科前沿知识最为直接、迅速和有效的途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好老师”应具备专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对学科有深入的研究,促进教学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使教学与科研一体化,让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成为学术的领路人。

2.6 有设计实践能力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具有“双师”证,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具备设计作品的能力,有实践操作能力,有时代工匠精神。带领并指导学生进行设计项目的创作,可以通过到企业合作、建立工作室、“双创”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

3 结语

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和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对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具备正确的道德意识,还应具备良好的艺术品德,同时还应具备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有创新引导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科研能力、设计实践能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小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探究[J].时代教育,2016(22):63.

[2] 高文婧,胡成明,胡承武.论新时期高职院校艺术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创新[J].吉林教育,2013(10):7.

[3] 斯日古楞.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质量[J].艺术百家,2012,28(S1):421-422.

[4] 孙明海,甘芳.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7):48-49.

[5] 陈智旭.加强师德修养应践行“四有”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6):67-68.

[6] 王建平.直面四大新形势 乐做“四有”好教师[J].教师,2015(06):121-122.

[7] 付地娟.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提升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的职业能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2015(01):280-281.

[8] 常锐伦,唐斌.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朱岸静(1978—),女,海南文昌人,硕士,讲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曾任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创作组组长,多件作品和论文获国家级省级奖励,十余篇论文及作品发表于各专业刊物,主要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传统民族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研究。

作者:朱岸静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艺术专业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艺术论文范文05-08

写艺术论文范文05-09

皮艺术论文范文05-09

艺术生论文范文05-09

空间艺术论文范文05-09

景观艺术论文范文05-09

艺术消费论文范文05-09

艺术形象论文范文05-09

艺术人才论文范文05-09

染织艺术论文范文05-09

上一篇:影视艺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实证会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