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企业文化

2024-05-08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企业文化(精选6篇)

篇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企业文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不断创新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企业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坚持解放思想,与时进俱进,深刻分析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以宽广的视野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把握好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的主要任务。

一、解放思想,提高对创新企业文化的认识

1、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灵魂,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夯实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全局来把握;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来谋划,推动企业文化创新,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2、企业文化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企业是国民经济 的骨干,是现代社会存在的基础和进步的动力,企业能否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还存在自主创新不足,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分配制度、安全生产等还存在问题。因此,如何引导企业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端正经营思想,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

3、企业文化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轨变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企业要抓住机遇、赢得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迫切需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激发企业的创造活力,通过建立企业愿景,形成企业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转变企业领导层和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增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

4、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竞争。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命运。面对不断深化的企业改革,还有相当多的员工不理解;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岗位竞争,还有相当多的员工不习惯;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术,还有相当多的员工不适应。为此,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引导广大员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形成企业快速发展与员工全面进步的良性互动。

二、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创新企业文化的途径

1、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企业文化建设引入科学发展轨道。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丰富,内涵广泛,但它的核心是突出“以人为本”。根据以往的经验,有的单位把企业文化建设理解为企业的物质文化建设,只抓看得见、摸得着、有形的东西,认为治理厂容厂貌,增加文化娱乐设施,改善职工生活环境,让职工住得舒服,吃得开心,就是企业文化建设。或者把企业文化建设看作企业文化娱乐运动,唱唱歌、跳跳舞,开展一些娱乐性的活动,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甚至把更新企业生产设备,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劳动纪律检查,说成是企业文化建设。以上各种理解都是片面的。这些内容当然属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但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文化建设属于管理学的范畴,它侧重于企业形象、信誉、目标的培养,职工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等无形表态的塑造,整个过程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只有这样,企业文化的建设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发挥应有的效应。

2、强调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形成全方位的企业文化建 设格局。党政工团职能部门应主动把企业文化建设列入工作的议事日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贯彻于工作的全过程。特别是宣传部门应有效地利用企业舆论阵地,宣传企业文化,教育职工共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生产行政管理部门应把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企业奋斗目标、工作计划、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中。各级领导干部应带头倡导企业文化,身体力行,用无形的感召力激励职工建设企业文化。

3、依靠群众力量,形成建设企业文化的良好环境。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力量。许多成功的经验表明,建设企业文化不仅需要企业家的大力倡导,企业部门的积极引导,更主要的是企业职工群众的共同参与。没有企业职工的共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就失去基础,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企业职工群众的共同参与,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也只能成为一句空喊的口号。为此,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树立群体观念,了解职工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尽可能多地把各阶层职工都吸引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职工参与活动的过程,就是受教育过程,职工热情越高、参与面越广、程度越深,所受教育面越大,影响就越好。总而言之,只有把职工群众调动起来,才能形成文化建设良好氛围,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也在职工群众参与活动过程中培育起来。

4、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创新企业文化必须从全社会的大背景出发,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围绕生产经营中心,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力戒空谈,多办实事的原则,建设企业文化。当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种不同性质的企业共存,它们之间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文化条件、历史背景各有不同,以及职工群众素质差异,年龄和文化结构的层次性,企业文化建设应从这些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一锅煮,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同一个标准去塑造和衡量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在具体实践中,既讲理论,又讲实际,虚实结合,情理相融,说做并举,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让职工在优美的环境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从而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5、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与方法,大力推进价值观认同。企业文化的主体是广大员工,只有被广大员工接受、认同并成为他们自身思想、工作、生活的理念,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要克服企业文化建设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标语化、口号化的倾向;消除对“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的误解,确立广大员工在企业文化及其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在引导员工广泛参与、理解认同,形成与企业的心理契约上狠下功夫,使企业家的先进管理思想走出办公室,成为全体员工共有的价值观。要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载体,不断增强企业 文化的传播力、亲和力、渗透力。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深入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其进车间、进班组,到员工。要以文化人,采用编寓言、讲故事等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方式传播先进理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列入计划,通过引导式、教练式、实践式的培训,引导员工深化对企业价值观的理解,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要与各种创建活动相结合,把企业文化宣传渗透到文明评比、各类竞赛、庆典礼仪、美化环境和其他文体活动中,增强活动的思想文化内涵,使员工在各种生产、学习、文化活动中实践文化、体验文化、感悟文化。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善于寻找和培育员工身边的楷模,以身边人带动身边事,以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通过公关、品牌推广等形式,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员工的自豪感、荣誉感,促进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

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是一项长期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直接关乎企业改革发展的全局,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我们必须结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方向、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努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创新企业文化载体,使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获取剩余价值。通过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的目 标、信念深深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中,形成共识,变成员工的共同信仰,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长此以往,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将脱颖而出。

篇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之我见 陕西科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孙 强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陕西科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作为省级先进民营企业,肩负着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改革发展、精神文明各项工作,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企业文化建设是我们公司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是一个重要理论指导方向的问题,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

一、提高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意义的认识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文化战略是我们公司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为建设西北一流矿用门业生产公司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深层次因素,可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促进管理的现代化,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

竞争力。

从科学发展观在企业发展中特别重视提高员工素质的要求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企业文化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合理调整。大力推行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促进广大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管理理念;有利于正确调整国家、企业、员工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科学发展观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强调两个文明的协调一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优秀的企业文化,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等方面,与思想政治工作是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思想政治工作借助企业文化的方法和手段,可以不断丰富内容,增强效果。企业文化可以在更大的领域里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形式与载体,并易于与国际接轨,是在新体制、新机制下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的有效手段。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关系和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它是一种氛围,理念、形象、精神、习惯;是一种规范、引导、凝聚和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企业文化与经济建设相互作用,一方面经济建设决定企

业文化的发展,对企业文化发展起着支撑作用,没有经济建设就没有企业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建设,对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导向作用。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进行指导,营造健康的精神氛围,使大家明确企业共同利益和目标,统一行动方向。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是在一定的观念指导和文化下进行的,它不仅取决于企业领导者及领导层的观念和作风,还取决于整个企业的精神面貌及文化氛围,当企业处于复杂、困难的条件下,企业管理者只有确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即企业理念),才能正确决策,摆脱困境。二是激励作用。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能帮助职工认识工作目的意义,不断找出工作差距,产生改进工作的驱动力;企业文化注重研究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企业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及行为准则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它能激发员工产生认同感、安全感,达到相互鼓励,相互激励的作用。三是凝聚力作用。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一旦成为人们思想意识的一部分(即企业文化),就可以形成自觉行动,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协调。企业文化还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四是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对职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五是塑造形象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 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不和谐的表现

我们公司从2006年成立以来,经过多年主动进入市场、认识市场、熟悉市场、占领市场,在规范管理、人力资源、经营管理、品牌营运、产品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企业也面临着许多困难,特别是煤矿市场和矿电市场,经营主体增多,市场竞争激烈,员工收入低,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差。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企业出现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不和谐的现象,在企业管理人员中,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把经济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对立起来,认为企业刚刚建设比较困难,在困难时应该哪里黑,哪里歇,保职工工资就行了。二是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全面纳入企业管理范畴。有的同志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党支部书记和少数人的事,与己无关,造成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难发挥,出现使企业的管理难规范的现象:部分管理人员对已出台的管理制度不认真学习,落实不力,随意性大。有的对市场经济认识模糊,两眼向内,不主动面向市场;有的管理滞后,经营业绩下滑,经营费用上升,职工收人下降;有的全局意识淡薄,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甚至我行我素;有的发展观念模糊,因循守旧,创新意识不强。三是没有把企业文化作为是培育企业共同价值观的需要来思考。随着企业的转轨变型,销售市场化等形势的变化,固有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还无个性和特征,员工无共同的价值观,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员工中,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信心不足。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有的人对企业发展没有信心,只看到企业的困难,看不到企业的优势,对企业的前途感到渺茫,对市场的变化感

到恐惧,消极懒散,无所事从,遇到问题心态不平衡,总是怀疑抱怨,互相指责。二是市场开拓不力。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志怕困难,怕矛盾,缺乏艰苦奋斗精神,遇到困难不是想法克服,而是绕道走。三是对企业不忠诚。部分员工受利益驱动,吃里扒外,有的员工热衷于第二职业,端着企业的饭碗,赚着别人的“外款”,对本职工作不认真,不努力。有的人工作不努力,又要工资高;既要待遇好,又不承担责任;只求享受,不讲奉献;“桌上吃肉,桌下骂娘”等等。

四、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相结合的思考

从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经济建设不和谐的表现可以看出,目前,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遇到新的困难,如何将企业文化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大力发展企业文化,鼓舞员工士气,振奋员工精神,举企业之力,聚员工之心,激励员工为推进企业经济和文化建设和谐发展而努力工作,体现价值,齐心协力发展壮大企业,是摆在我们公司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推动这项工作,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发展精神文化,铸就企业灵魂,培育员工共同价值观 精神文化是蕴涵在员工心灵深处的意识形态,也称之为企业之魂,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宗旨、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管理哲学、道德准则、企业口号等,是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文化性凝炼,是特色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实践证明,大凡成功的企业,几乎都有个性突出、富有人性味和感染力的企业精神,它能够诱发职工的献身精神和创造力,保持经久不衰,是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条件。企业精神是随着发展而变化的,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有个性化,是谁也带不走的。针对我公司的实际,目前企业十分缺乏全体职工所认同的本企业的群

体意识、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缺乏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特别是在市场化面前,在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中还十分缺乏艰苦奋斗、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抓好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1、提炼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纵观近年来我们企业改革发展的历程,我们要在原来沉淀和提炼出来的“团结、积极、求精、奉献”企业精神的基础上,迅速提炼出能体现企业时代个性特征的科学、朴实和优秀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我认为,我们企业的精神,要体现:务实、敬业、诚信、创新;体现产品质量优、成本费用低,体现信誉好、销售网络广;体现技术先进、装备一流;体现人力资源优势,要关心、爱护、鼓舞、激励和教育、管理、培养、塑造员工队伍,鼓励员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要激励员工(制度、标准)怎么干,倡导员工“不比疲劳比功劳,不比流汗比贡献”,鼓励员工诚实劳动、建功立业,让客户满意,要有自觉的付出,才有回报;要鼓励员工励精图治、自强不息,要厚积文化底蕴、铸造企业灵魂。

2、加强企业精神的教育。要按照建立学习创新型企业的要求,加强学习教育,教育引导企业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和普遍掌握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坚持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的原则,建立健康和谐、团结向上的企业人际关系。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要做到:团结、奉献、廉洁、进取,广大职工要做到:勤奋、实干、和谐、敬业,干群同心,牢固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集中精力抓改革、抓发展,切

实做到用事业统一思想,用工作统一行动,共图企业振兴、发展的大业。

3、培育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在企业精神的指引下,将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生产经营中来,统一到企业发展上来,坚定员工信心,鼓舞员工士气,振奋员工精神,让员工面对困难不低头,不退缩,而要迎着困难前进,相信企业能渡过难关,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集中精力抓发展,培育员工共同的战略观、价值观、市场观,以共同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准则指导员工的思维和行动,达到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 “同唱一首歌,同进一个考场,同上一个战场”。

(二)发展制度文化,规范企业行为,培育员工的自律意识 制度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各种组织活动中,形成的文件化的文化表述内容。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任何一个社会及组织团体正常运转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新公司组建以来,企业与过去比,有所变化;与同行比,有所发展,从创新企业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经营机制、管理机制、竞争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入手,在用人上,采取了竞职上岗,员工竞争上岗,组织制订和完善了劳动用工、职工违纪、员工教育、工资分配、党风廉政建设、企业财务管理、仓储管理、质量管理、工业生产管理等多个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并汇编成册。这些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和员工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但是,目前在我们企业的管理中,员工的工作行为不规范、岗位职责不明确;企业的工作程序、工作流程不清楚,管理的随意性,制度不落实、制度不遵守等等现象时有发生,最后管得来企业

凝聚力差,人心思散;管得来有的“桌上吃肉,桌下骂娘”,有的甚至“吃了你的饭,还要砸你的锅”!这时我们回过头来思考,近几年我们在管理上重点不遗余力的纠漏补缺上花的精力过多,顾此失彼(但那也是特殊环境、特定时期采取的一些必要的措施),而是缺乏系统的管理、科学的管理、有效的管理、规范的管理,但是,针对我们企业目前的现状,起码企业仍然应该用制度来管人、管物、管事的时候,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强化企业管理,培育员工自律意识。

1、抓好制度建设。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现有管理体制的实际,两眼向内,苦练内功,从严治企,及时收集、整理、反馈意见,全面、科学地制订、修改、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公司部门、岗位工作职责规范和工作、管理、技术标准,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和实施员工《道德行为规范》、《员工手册》,规范员工行为,强化员工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和行为规范建设,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培养优良的队伍作风。

2、抓好制度落实。许多企业制度往往制定了许多,但真正执行的却很难,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毫无意义。要落实好制度,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做到奖惩严明。特别是在当前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度的我们企业,员工与企业的共同价值观、行为准则尚未形成,员工的行为还不十分规范情况下,尤其要抓好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运用,分级落实各业务环节、各工序的工作质量标准及责任要求,规范工作程序和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同时要充分发挥督办督察机构作用,对企业的规章制度、布置的工作任

务进行督促、检查和落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检查有考核、考核有奖惩,确保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全面落实。作为管理者要以对企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杜绝庸俗作风、好人主义,引导更多的员工自觉管理、自我管理、共同管理。

3、推进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主渠道。企业要不断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企业重大决策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审议和决定。不断完善和全面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加大管理工作的透明度,避免嫌疑腐败,提高干部员工对企业的关切度、理解度,进一步提高合理化建议活动的质量,发扬职工的聪明才智,认真搞好民主评议干部和管理人员工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的观念,不断推进企业民主管理。

4、加强企业道德教育。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制定适合我们企业实际的道德规范,将企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整体推进,经常不断地组织员工进行系统性、经常性的企业道德教育,作为职工上岗的必修课,确保企业、家庭、个人行之有规,执之有法,遵之有纪,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全面提升企业和职工思想道德素质。

(三)发展物质文化,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企业文化建设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反之,企业经济实力决定着企业文化水平的高低。我们企业是一个从典型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经历过来的国有企业,计划经济色彩十分浓厚,在当今市场经济和市场化面前,由于竞争对手增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效益低下,员工收入低,增幅小,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推进物质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增长发生的转变,发展壮大企业,提高企业效益,增加员工收入,企业将不被员工所认同,员工人心涣散,各行其是,犹如一盘散沙,企业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厄运。为此,在新形势、新机遇面前,企业只有将经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企业,才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在这种企业里,员工才会有成就感、认同感、自豪感,把企业视为自己的家,把企业当成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他。

(四)以人为本,关心员工,激励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尊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员工的独立人格和能力差异,把“尊重信任人、关心爱护人、教育培养人、提拔使用人”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重点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1、关心员工生活。要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把广大职工群众最关注、最热切期盼解决的问题摆上案头,为员工解难题,办实事,做员工知心人、贴心人。目前,我们有的员工生活确实困难,员工怨气大、牢骚多,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各级管理人员,要多深入基层,倾听员工呼声,了解员工疾苦,与员工打成一片,带领员工一起克服目前存在的困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维护员工利益。要建立激励的分配机制,实行分环节绩效考核,员工干不干事,干什么事,拿多少钱,主要由自己来决定,用自己的业绩来决定,从而把各业务环节和各工作岗位的责任、权利、义

务、待遇有机地统一起来,鼓励员工诚实劳动,热爱企业,争创一流业绩。

3、关注员工需求。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员工广泛参与的文体活动、劳动竞赛,培育团队精神,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员工解决平时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和坚持婚、丧、生、节慰问制度,体现大家庭的温暖;按时足额交清员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同时缴费系数向优秀者倾斜,并增加补充保险,激励员工创优争先;加大对涉及职工利益切身利益等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理解决力度,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利益,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4、关爱员工成长。要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企业文化武装人才,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逐步积累企业人力资本,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五)加强宣传,塑造企业形象,凝聚员工的心

加大企业对外宣传力度,充分运用企业内刊、网站、广告、报刊、电视台等媒体,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开展“外塑形象,爱我企业,内聚人心”宣传教育为重点,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着重抓舆论宣传作和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致力于贴近实际、贴近员工、贴近基层,改进工作,将宣传信息传到企业的每一个“神经末梢”,让每一位员工了解企业的改革发展基本情况及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就,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

奋精神,为推进企业“三个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氛围。用高尚的价值观念感召人,用文明诚信教育人,用先进典型示范人,用理想目标鼓舞人,用文化活动凝聚人,培育和发扬艰苦奋斗、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引导员工树立规则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全局意识,培育诚信员工、打造诚信企业。使员工在活动中感受激情,升华自豪,增强责任,发挥优势,体现自身价值。同时,在VI形象塑造的基础上,大力实施CIS战略,搞好观念、行为、视觉三大系统策划,展示企业良好形象,扩大企业知名和影响力。

陕西科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务实 敬业 诚信 创新

企业宗旨:打造企业文化建设 制造高品质产品

奉献全方位的服务 为中国煤炭贡献 管理理念:企业的生命在产品 产品的生命在质量

质量的保证在于人 人的素质在于管理 市场理念:市场竞争中只有胜利与失败,只有第一名,决没有第二名。质量理念:质量在我们手中 矿工生命在我心中 服务理念:时刻对产品负责 永远让用户满意

企业作风: 说干就干 马上就办

安全观念: 生命只有一次 安全重于泰山

人才观念:废除学历,废除资格,在本职岗位有所作为的人,就是人才

学习观念:在工作中学会工作,学无止境。

篇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企业文化

关键词:煤炭企业,管理文化,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煤炭企业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细胞。构建煤炭企业先进的管理文化要求煤炭企业立足当前实际,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要求, 创新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 健全各项企业管理制度,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 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认识, 增强提升企业管理文化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煤炭企业曾经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下生存发展, 形成了自我管理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思路, 相对比较僵化和陈旧, 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模式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 煤炭企业加大了兼并重组的力度, 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炭企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工作条件艰苦, 物质待遇不高, 安全风险大, 且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 加上矿井服务年限久、采场条件不断发生变化, 企业管理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 构建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如果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将难于有效应对日趋复杂的形势, 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败。因此, 要构建与企业管理模式、管理标准、管理制度相适应的管理文化, 强化企业管理, 打造一流煤矿。

二、共识共为, 形成齐抓共管企业管理文化的合力

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工作, 保障企业健康稳定运行,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因此, 要把加强企业管理摆在首要位置, 而最有效的企业管理是通过文化的力量来影响和约束, 把先进的管理理论通过文化建设渗透到干部职工的思想当中, 充分发挥其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一,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树立先进的管理文化理念。管理文化为培养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目标, 起到凝聚人心、集聚力量、提升管理水平的效果。煤矿企业工作条件复杂, 长期在野外作业, 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因此, 需要优良的管理理念为支撑, 引导职工树立共同的价值理想, 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第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 强化企业文化的组织领导。确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 由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全体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组织保证体系。要明确党政主要领导及各部职能部门、基层单位的责任, 形成加强管理文化建设的系统网络。企业领导要带头研究企业管理文化, 提高自觉性, 认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要同步进行,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班子成员要形成共同的理想意志, 要有强大的执行力,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大力倡导敢干事、善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要教育干部职工继承煤炭企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坚定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三、真抓实干, 确保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 实干兴帮。当前, 煤炭企业面临的经营形势较为严峻, 企业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 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形势, 真抓实干。要结合当前形势,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要扑下身子, 到生产一线去, 到职工群众中去, 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创造新思路。要狠抓落实, 政策措施不能只写在纸上, 停留在口头上, 要层层落实, 务求实效。对工作虚浮、推诿扯皮、欺上瞒下、投机取巧的, 要严肃批评教育, 造成不良后果的, 要坚决追究其责任。首先, 要养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政绩观和发展观, 始终把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把最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稳定发展上, 把企业班子建设、党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身先士卒, 率先垂范, 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其次, 要建立完善促进领导干部求真务实的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 健全工作机制, 完善管理监督机制, 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从而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最后, 所有岗位的员工都必须快捷地做事, 准确地操作, 及时、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各矿、各部门、各环节破除本位主义, 确立全局观和系统观, 讲求协同和配合, 不制造障碍、不争功诿过。

四、创新技术, 提升企业跨越发展的能力

煤炭企业管理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科学技术创新文化是推进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要大力营造尊重科学、崇尚技能、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 努力培育有利于职工技术创新的企业管理文化, 使职工的创新想法得到尊重、创新热情得到保护、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 充分调动职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在新形势下, 技术创新是推动煤炭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决定因素, 是确保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主要手段。当前, 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和其他行业相比, 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科技投入、创新成果从总体上说仍处于较低水平, 其原因主要是技术人才短缺、资金投入不足、信息闭塞等。纵观全国各地发生的矿难事故, 有管理上的漏洞和疏忽, 但一般都和安全投入不足、煤炭开采科技含量低有很大的关系。因此, 要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必须大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对采煤、掘进、支护、提升、运输、通风、巷修等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创新, 提高科技含量, 筑牢职工生命安全的保障线。首先, 树立向技术创新求安全、要效益的思想。充分发挥技术部门的作用, 积极调动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的创造潜力, 形成全员参与技术革新, 人人争当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组织科技攻关, 对重大技术问题进行重点突破;树立技术创新无处不在的观点, 积极开展小革新、小创造、小发明;大力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 创新企业管理流程, 向管理要效益。其次, 加大安全资金投入。要提高安全设备的可靠性, 对安全设备进行革新改造, 淘汰陈旧过时的机器设备, 完善安全信息系统建设, 提高应对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五、细化管理, 促进企业步入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企业管理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因此, 构建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要常抓不懈, 坚持反复抓, 要克服走过场、图形式, 一阵热、一阵冷的现象。首先, 有效提高企业执行力。要健全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企业的各类、各层制度;强化自觉意识, 使员工对理解制度、认可且自觉贯彻遵从制度;强化监督和激励, 建立全方位的制度监督机制, 使制度的落实效果能即时反应。其次, 强化工作考核。要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 各项工作标准和任务要落到实处, 加强现场的监督检查, 对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认真加以总结, 发扬成绩, 改进不足。各级管理人员对考核的实施负有重要责任, 要提高对考核工作的认识, 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 严肃认真对待, 掌握第一手资料, 照章办事, 秉持公道, 把工作做实做细, 在本单位及本部门形成健康向上、平等竞争的氛围;最后, 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煤炭企业经营比较单一, 面临同质化的激烈市场竞争, 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必须不断创新管理理念, 从细处着手, 精打细算, 以精细化管理降低消耗、降低成本, 助推企业在创新转型中创造高效业绩。煤炭企业要创造良好的精细化管理环境, 与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职工素质建设等相结合、做到整体推进, 共同发展。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精细化管理制度, 实现量化考核, 全面提高岗位作业水平。精细化管理要强化制度创新, 任何管理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要与进俱进, 不断探索, 不断总结, 不断完善, 使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 认识真理永无止境, 理论创新永无止境。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煤炭企业先进管理文化的构建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善于借鉴和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科学分析和把握企业当前实际, 与进俱进, 开拓创新, 不断增强企业管理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引导力和约束力, 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国栋.建塑先进企业文化推进煤炭经济发展[J].煤炭企业管理, 2006 (6) .

[2].许正东.煤炭企业如何创建先进的企业文化[J].煤炭企业管理, 2006 (7) .

[3].王化宁.对当前国有煤炭企业文化建设走向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35) .

篇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企业文化

关键词:煤炭企业;管理文化;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煤炭企业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细胞。构建煤炭企业先进的管理文化要求煤炭企业立足当前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要求,创新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健全各项企业管理制度,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认识,增强提升企业管理文化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煤炭企业曾经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下生存发展,形成了自我管理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思路,相对比较僵化和陈旧,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模式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煤炭企业加大了兼并重组的力度,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炭企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工作条件艰苦,物质待遇不高,安全风险大,且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加上矿井服务年限久、采场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企业管理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构建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如果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将难于有效应对日趋复杂的形势,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败。因此,要构建与企业管理模式、管理标准、管理制度相适应的管理文化,强化企业管理,打造一流煤矿。

二、共识共为,形成齐抓共管企业管理文化的合力

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工作,保障企业健康稳定运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因此,要把加强企业管理摆在首要位置,而最有效的企业管理是通过文化的力量来影响和约束,把先进的管理理论通过文化建设渗透到干部职工的思想当中,充分发挥其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先进的管理文化理念。管理文化为培养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目标,起到凝聚人心、集聚力量、提升管理水平的效果。煤矿企业工作条件复杂,长期在野外作业,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因此,需要优良的管理理念为支撑,引导职工树立共同的价值理想,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第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强化企业文化的组织领导。确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由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体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组织保证体系。要明确党政主要领导及各部职能部门、基层单位的责任,形成加强管理文化建设的系统网络。企业领导要带头研究企业管理文化,提高自觉性,认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要同步进行,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班子成员要形成共同的理想意志,要有强大的执行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力倡导敢干事、善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要教育干部职工继承煤炭企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定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三、真抓实干,确保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帮。当前,煤炭企业面临的经营形势较为严峻,企业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形势,真抓实干。要结合当前形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扑下身子,到生产一线去,到职工群众中去,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创造新思路。要狠抓落实,政策措施不能只写在纸上,停留在口头上,要层层落实,务求实效。对工作虚浮、推诿扯皮、欺上瞒下、投机取巧的,要严肃批评教育,造成不良后果的,要坚决追究其责任。首先,要养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政绩观和发展观,始终把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最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稳定发展上,把企业班子建设、党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其次,要建立完善促进领导干部求真务实的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最后,所有岗位的员工都必须快捷地做事,准确地操作,及时、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各矿、各部门、各环节破除本位主义,确立全局观和系统观,讲求协同和配合,不制造障碍、不争功诿过。

四、创新技术,提升企业跨越发展的能力

煤炭企业管理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技术创新文化是推进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要大力营造尊重科学、崇尚技能、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努力培育有利于职工技术创新的企业管理文化,使职工的创新想法得到尊重、创新热情得到保护、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充分调动职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在新形势下,技术创新是推动煤炭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决定因素,是确保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主要手段。当前,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和其他行业相比,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科技投入、创新成果从总体上说仍处于较低水平,其原因主要是技术人才短缺、资金投入不足、信息闭塞等。纵观全国各地发生的矿难事故,有管理上的漏洞和疏忽,但一般都和安全投入不足、煤炭开采科技含量低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必须大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对采煤、掘进、支护、提升、运输、通风、巷修等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筑牢职工生命安全的保障线。首先,树立向技术创新求安全、要效益的思想。充分发挥技术部门的作用,积极调动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的创造潜力,形成全员参与技术革新,人人争当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组织科技攻关,对重大技术问题进行重点突破;树立技术创新无处不在的观点,积极开展小革新、小创造、小发明;大力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创新企业管理流程,向管理要效益。其次,加大安全资金投入。要提高安全设备的可靠性,对安全设备进行革新改造,淘汰陈旧过时的机器设备,完善安全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应对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五、细化管理,促进企业步入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企业管理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因此,构建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要常抓不懈,坚持反复抓,要克服走过场、图形式,一阵热、一阵冷的现象。首先,有效提高企业执行力。要健全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企业的各类、各层制度;强化自觉意识,使员工对理解制度、认可且自觉贯彻遵从制度;强化监督和激励,建立全方位的制度监督机制,使制度的落实效果能即时反应。其次,强化工作考核。要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各项工作标准和任务要落到实处,加强现场的监督检查,对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认真加以总结,发扬成绩,改进不足。各级管理人员对考核的实施负有重要责任,要提高对考核工作的认识,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对待,掌握第一手资料,照章办事,秉持公道,把工作做实做细,在本单位及本部门形成健康向上、平等竞争的氛围;最后,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煤炭企业经营比较单一,面临同质化的激烈市场竞争,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从细处着手,精打细算,以精细化管理降低消耗、降低成本,助推企業在创新转型中创造高效业绩。煤炭企业要创造良好的精细化管理环境,与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职工素质建设等相结合、做到整体推进,共同发展。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实现量化考核,全面提高岗位作业水平。精细化管理要强化制度创新,任何管理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要与进俱进,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使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煤炭企业先进管理文化的构建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善于借鉴和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科学分析和把握企业当前实际,与进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管理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引导力和约束力,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国栋.建塑先进企业文化推进煤炭经济发展[J].煤炭企业管理,2006(6).

2.许正东.煤炭企业如何创建先进的企业文化[J].煤炭企业管理,2006(7).

3.王化宁.对当前国有煤炭企业文化建设走向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5).

篇5: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企业文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控申检察工作作为检察机关的“窗口”,是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直接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控申检察工作创新,以人为本、注重民生,有利于树立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切实维护来访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一、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相统一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既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又确立了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原则。检察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维护者, 其根本属性就是人民性。因此,检察机关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具有阶级的统一性和目标的一致性。坚持党的领导是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根本前提,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必然要求。检察机关只有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关系, 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二、在控申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回答的是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历史进步的结论。它要求一切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新时期控申工作要想寻求突破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就要将执法为民的检察工作基本要求和以人为本的时代特色结合起来,关注民生,重视民意,在控申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其科学涵义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法律活动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为出发点与归宿,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贯穿到法律监督的全过程。第二,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弘扬人文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强调检察工作同其他社会工作和谐一致,强调检察工作同经济、社会、环境等安排协调发展。第四,在法制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要尊重人格、保障人权,体恤人的自然权利。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尊重和保障人的合法权利为尺度,实现法律服务于整个社会和全体人民的理论体系。增强两个意识:一是增强程序意识,在办案中要克服过去注重实体公正忽略程序上公正问题。针对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程序意识,维护程序独立的司法价值,以程序合法保障实体公正。二是增强保护诉讼权利的意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是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内在要求,有利于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实现。保证当事人享有充分的法律权利,当事人可以获得心理的满足,有利于认定案件事实,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化解矛盾纠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正。

三、以统筹兼顾为方法,构建新时期“大控申”格局 检察机关的控告申诉工作,承担了办理刑事申诉案件、赔偿案件、信访接待和举报宣传等工作重任。它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层检察院的控申部门,与群众联系最为密切,处于于人民群众联系的最前沿。群众利益无小事,一些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有的是改革发展过程中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有的是执法机关办案不文明、不规范、不作为或者是执法质量不高引发的上访,有的则是无理缠访,如果处理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要求控申检察工作在新起点上立足实际、创新思维,形成“纵横交错”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构建“大控申”格局。“纵”,是指在控申工作中,尤其在接待来访群众过程中,不仅要在检察控申环节对群众访求进行解决,而且要形成案件回访制度,争取来访问题圆满解决;并且对群众来访的不属于业务管辖的情况,在法律允许的限度内,尽可能的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要树立一种大局意识、便民意识,努力使群众的来访请求得到彻底解决、完全解决。另一方面,走进社区,拓宽群众信访途径。根据进行社区改造的实际,实行走进社区的相关措施,选取相关社区建立服务窗口,拓宽群众信访途径,对群众的控告申诉,属于检察职权范围的内的,积极解决,绝不推诿;对于不属于检察职权范围内的,现场答复解释,根据案情协助解决,绝不一推了之,最大限度的化解群众矛盾,将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初始状态,努力消除影响稳定和谐的不安定因素。

“横”,是指对控申工作中遇到的涉及多个业务科室都有管辖的案件,要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横向联系,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分别调查,联合答复,这样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同时也会得到信访群众充分理解和信服,提高首次上访的息诉率。

通过“纵横交错”的工作方法,加强各科室之间的联系和协调,达到统筹兼顾的效果,提高来访群众的信服度和解决问题的彻底性。

四、抓好控申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能力强、素质高的队伍

1、坚持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注重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干警头脑,注重思想理论学习灌输,抓好思想道德的劝导养成。理想信念的巩固坚定,使检察人员在政治上日益达到成熟。

2、坚持强化专业能力提升。在经常性专业培训基础上,我们通过集中学习,开展岗位练兵、专题研究等方式,使检察队伍在司法宗旨、司法理念、司法职能、司法制度等方面不断充实新知识,提升适用实际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历、专业水平同步升级。

3、坚持以人为本用人理念。重视选能任贤,坚持唯才是举,坚决把政治上忠诚可靠、专业上出类拔萃、人品上赢得公信的人放在重要部门和重要岗位上,委以重任,放心放手让他们挑大梁。同时,要关心干警生活,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遇到的实际困难,创造条件为干警办好事、办实事。

4、坚持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统筹兼顾。从严治警为干警坚定政治信念,勤政廉政,努力工作提供了自律准则和法律保护,而从优待警为干警履行职责职能提供生活和工作方面的物质保章。从严是保证,而从优则是激励。从严治警保证的是干警到岗到位,能够被动地履行岗位职责和最低应有的执法水平,而从优待警则是激励干警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创造性的思维去应对当代检察工作的新形势、新发展,解决新问题,从而达到更高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因此,在政治强警、从严治警的同时,更要加强从优待警,对于充分调动干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队伍的活力和潜能,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最终达到“凝聚警心、稳定队伍、焕发激情”,促进控申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篇6: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企业文化

县政协重点课题调研组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一三四八”发展战略,加快实现“三大目标”,把我县打造成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下简称“文化基地”),县政协常委会根据2010年度工作安排,组织由部分政协常委、委员,以及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出版(体育)局、民宗局、旅游局、建设局、经贸局等部门参加的调研组,在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带领下,分成6个小组。于4月下旬至7月下旬,对文化基地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采取听、看、谈等形式,分别听取宣传、文化、民宗、旅游、建设、经贸等6个部门单位的工作情况汇报;实地走访县内有关部门、乡镇,了解情况;考察省内泰顺、文成、苍南、平阳、武义、松阳以及福建省蕉城、福安、霞浦、福鼎等10个县(市)的畲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工作;有选择地考察了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自治县前列的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文化工作。根据调研方案安排,7月19日举行由县政协主办、县民宗局协办的“2010政协畲族文化发展基地论坛”,会上6个调研小组的调研报告以及12篇专题论文进行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热烈讨论,集腋成裘,达成共识,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畲族文化发展基地建设的现状与成就

畲族文化的挖掘、弘扬和发展工作历来受到县委、县政府的 高度重视。特别是2008年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2008‟53号)对我县提出,要实现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的战略目标后,更把畲族文化发展基地建设工作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承担起畲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重任,全力打造文化基地。

(一)保障文化基地建设的法规和组织基本建立

近年来,我县在推进文化基地建设过程中,努力做好法规和机制建设工作。2008年,出台了《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建设纲要(2008-2012)》,在宏观上对文化基地建设蓝图进行描绘。同年,出台了《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原生态文化保护区实施方案》等文件,使我县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章可循。2010年,制定《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以立法形式,对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保护。

与此同时,成立建设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办公室,负责文化基地建设的统筹协调工作。设立畲族古籍办,对畲族文化进行全面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开发。成立立法研究室,负责研究民族立法工作。其它一些部门单位还根据畲族文化发展的需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如民族中学的民族体育项目训练基地、民间艺术传承基地等。

法规政策的出台和组织机构的建立为文化基地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支撑文化基地建设的人才培养工程有序推进 我县高度重视民族教育事业,把人才培养作为支撑文化基地 建设的基础工程抓落实。投资2.6亿元,实施“一扩两建四迁”工程,使城区民族教育资源进一步得到优化整合。同时,出台《关于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的意见》,鼓励学校积极创设载体,做好民族教育的特色文章,如民族中学的“民族体艺的开发与研究”、鹤溪民小的“畲族文化传承”等。并且编印《景宁畲族语言简本》,推行“双语”教育,建立“畲族语言培训基地”,促进畲族语言的传承与推广。

我县一直把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作为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目前,已建立少数民族专业人才信息库和少数民族乡土人才库,对少数民族人才在项目申报、活动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培训网络,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制订出台《关于培养、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意见》,大力培养民族干部。

(三)展示文化基地建设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县委于2008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动畲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实施 “六个一”文化项目改造工程。目前已编制完成《畲族文化古城保护方案》,鹤溪镇成功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并完成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申报的前期工作;完成封金山寨建设,复兴西路街道民俗化立面改造和畲族风情休闲景观带改造;建立了以双后降、周湖、东弄等畲族村为中心的原生态畲族文化保护 区;完成了金丘、吴布、岗石、深垟等四个民族特色村的建设任务;大力推进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于一体的畲族文化中心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注重畲族元素在县城入口及各主要街道的灯箱广告和大幅宣传广告牌上的运用。

加强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全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目前有线电视通村率达96.4%,县电视台开设了《畲语新闻》等节目,积极推广畲语和介绍畲乡风土人情。22个乡镇(管理区)中,目前有3个乡镇建成文化站办公用房,另有12个乡镇在建,并拥有畲乡书屋4个,文化活动场所6个。254个行政村中有83个村设有村级俱乐部(文化活动室)。县文广出版(体育)局下属文化馆、畲族民间文化艺术团等文艺演出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扶持鼓励大际、英川等7个民间剧团和79个农民业余文体团队开展各种文艺演出活动。

(四)展示文化基地建设的丰硕成果不断涌现

强力启动重大民族文化活动和重大文化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效,为文化基地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大力打造“中国畲乡三月三”等节庆品牌。从上世纪90年代起,每年举办风情节,把畲族民间传统节日提升为政府主导的重大文化活动。从2004年开始,以“中国畲乡三月三”为品牌,走上品牌化之路。近年来,不断扩大文化内涵与载体设臵,增加全国畲族服饰设计大赛、民歌大赛、摄影大赛等活动,借助中央电视台 “乡村大世界”、“激情广场”等平台,把“中国畲乡三月三”活动推向全国,全方位展示畲乡发展成果,展现文化基地魅 力。

积极推进畲乡文艺创新发展。我县创作的《畲娃球梦》、《彩带歌》、《敬酒歌》等多项作品在全国获奖,其中《畲山风》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荣获创作、表演双金奖。1994年,我县代表浙江省组团赴日本参加“环日本海国际民间艺术节”,踏上了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之路。2009年创作的大型畲族歌舞《千年山哈》(原《诗画〃畲山》)在“中国畲乡三月三”、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开幕式上成功演出。

深入实施畲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2008年以来,先后开展4次大规模的文物征集活动,抢救征集畲族文物1100多件,整理形成文字资料230多万字,建立起民族文化数据库,实现永久性保存。成立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民族文化发展专项基金,实行传承人认定和传承补贴制度。《畲族民歌》、《畲族三月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蓝陈启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此外,拥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各9项,省、市级传承人各8人。我县畲族原生态文化保护区被定为浙江省首批原生态文化保护区,“中国畲乡之窗”被命名为浙江省畲族文化遗产经典景区。

畲族文字出版事业得到较好发展。近年来,出版发行了《畲族历史与文化》、《景宁畲族语言简本》、《畲族民歌》、《布谷闹春》、《畲山之风》、《魅力畲乡》、《景宁畲族古籍目录》、《景宁畲族民间故事专集》、《鹤溪古城》等系列研究弘扬畲族文化的书籍。同 时,《景宁畲族百年实录》、《景宁畲族风俗》等书籍正在征编中。

此外,还实施畲族干部服饰日等活动,以进一步营造畲族风情氛围。2008年,我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五)推动文化基地建设的相关产业正在兴起

以旅游业为主导,打造畲乡旅游及文化产业集群,加快推进畲族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步伐。

风情旅游景点建设精品化。出台《关于加快畲乡风情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高起点规划,将整个畲族文化的特色整合融化进畲乡风情旅游中。2008年以来,投入8000多万元,建成中国畲乡之窗4A级景区,同时完成了大漈风景名胜区创建4A级景区前期工作。此外,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旅游配套设施也逐步完善,旅游人次和经济效益逐年提高,旅游产业逐步壮大。2009年,我县分别荣获 “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和“中国最佳民族风情旅游名县”称号。

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它文化产业也得到较好发展。已建立起包括畲族服饰加工、畲族手工艺品加工、畲族彩带加工、畲族银饰加工、畲族山哈酒制造、畲族民间博物馆、畲族民俗展演、畲族歌舞表演等畲族文化经营单位数十家,2009年产值达1220多万元。其中“龙凤服饰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期间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畲山凤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制定银饰产品生产标准,使畲族银饰走上品牌化之路。

二、打造畲族文化发展基地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当前,我县文化基地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和明显成效。但从文化基地建设的定位和要求来看,还存在较大的困难和问题。

(一)打造文化基地的基础还不够强

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畲族历史文化底蕴相对不深,在支撑文化基地建设上仍显吃力。一是经济基础薄弱,影响规模投入。从民族文化发展较好的地方来看,财力上的大规模投入是前期工作的主要共性。如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重点旅游项目投资额近100亿元,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单花腰傣项目就投入2亿元。而我县2009年生产总值只有23.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只有1.7亿元,基本上属于吃饭财政。有限的财力难以支撑一些大手腕、大投入的项目,政府投入与建设需求的矛盾非常明显。二是文化基础相对不深,底蕴支撑相对乏力。我县畲族虽然有1200多年的历史,但畲族绝对人口只有1.8万人,仅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2.4%,占全县总人口不到11%,且设县只有26年,民间文化底蕴相对不深。而福建福安、霞浦、焦城等地的畲族人口都在5万以上,且畲族历史更加悠久,很多畲族人口集聚的村都有宗祠、展览馆等,民间藏品丰富,传统习俗保存较好,各种节庆、集会自发开展,他们的民间历史文化底蕴比我们要更加深厚。加上我县畲族传统的文化生活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畲族文化资源不断流失,使我们在民族民间历史文化底蕴方面所得到的支撑力减弱。

(二)打造文化基地的思路还不够清

虽然在《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建设纲要》中基本明确了文化基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但对这个发展目标如何定位还缺少理论上的明确阐述,对指标体系也还没有详细规划。特别是对文化基地目标的实现要做些什么工作、走什么途径,以及如何评价等缺少系统研究,没有形成清晰的思路和规划。造成对部门单位在文化基地建设中该做什么,怎么做缺乏权威指导,让一些部门单位感到无从入手、难以着手。

(三)打造文化基地的人才还不够足

1、理论研究人才缺乏。一直以来,没有形成一个对畲族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固定群体,特别是畲族自身这方面高水平的人才极少,造成我县目前还没有一批系统、全面的民族文化理论研究成果。

2、民间传承人才缺乏。由于经费不足,年轻人大量外出,民间非物质传承人年龄普遍较大等原因,许多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畲歌、畲舞以及传统手工艺、风情习俗等面临失传危险。

3、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文化产业从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多数是企业法人代表本人,企业难以有效治理和发展壮大。特别是在文化创意方面,更缺乏先进理念,创新模式的人才,如文化节目编导和演艺人才的缺乏,使一些游览观赏和参与性旅游项目难以开展。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队伍整体素质 不平衡,结构不合理,以及文化干部“专职不专”等,难以适应时代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打造文化基地的合力还不够大

1、认识还不够到位。一些部门单位没有从文化基地建设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来认识思考和落实工作。甚至认为文化基地是一个软性的务虚工作,不象“全国十强”、“基本小康”目标是硬杠子,只要时间到都会通过验收。还有的认为文化基地建设是阶段性工作,是基地办的事情,与已无关,工作上存在一定的被动。殊不知文化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基地办只是牵头单位,需全社会合力推进才能完成的巨大工程。

2、机制还不够顺畅。由于文化基地建设中各相关部门单位应承担哪些职责没有明确规定,一些部门单位还是从自身的工作重点出发开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各自为政情况。县里也没有明确地将这项工作列入对部门单位和乡镇的年度工作考核中,推力相对不足。而基地办作为一个科级单位,在协调整合上有一定的难度,部门之间协调不到位现象还存在。

3、配合还不够有力。有的部门单位本部门单位利益至上,怕过多参与文化基地建设带来工作麻烦和工作压力,对交待的工作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支持配合力度不大。一些群众对工程项目的开展,在政策处理等方面漫天要价,影响工作进程。对政府部门开展的文物征集等工作不信任、不配合,影响工作成效。

(四)打造文化基地的氛围还不够浓

1、畲族特色氛围不浓厚。一是视觉冲击不强。在建筑、基础设施、户外广告、文字图案等跟群众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上的畲族元素体现并不明显。日常生活中难见畲族干部群众和服务窗口人员身着畲族服饰。其它的,如“畲族工艺品展销一条街”、“畲族风情娱乐总汇”等畲族特色风情展示点还是空白。二是听觉感受不浓。县城大街小巷、景区、景点以及广播电视上几乎听不到优美动听的畲族山歌,导游人员、酒店服务人员,甚至一些畲族干部群众基本不会讲畲语、唱畲歌。三是感觉体验不深。畲族饮食没有系统开发,难以感受畲族礼仪别致、风味奇特的饮食文化。同时,畲族生活体验场景不多、风情习俗不浓、畲族工艺品不丰富、畲族乡村文化活动不活跃等。由于特色彰显不够,导致对外吸引力不强。

2、民间参与活动不广泛。全民参与文化基地建设的氛围还没有形成,畲族年轻人大多不愿穿畲服、讲畲语、唱畲歌、跳畲舞,更不用说热心组织开展畲族民间文化活动。造成畲族文化活动缺乏民间自发性和民间自娱性,与福建省宁德等地的民间畲族对歌、畲族舞蹈活动,以及附近的“竹柳新桥”畲族三月三歌会相比较,我县畲族文化活动的民间性、群众性、广泛性、持久性差距甚大。

3、宣传造势效果不明显。虽然我们的舆论宣传力度在不断加强,知名度也已经较大。但从实际上看,宣传的舆论势头还较弱,还是停留在官方为主;宣传影响面还较窄,重点主要在丽水市内,以及上海、杭州、温州等几个城市;宣传的载体还是较为 单一,如没有专门的畲族文化网站等。宣传的技巧还是较为简单,还缺乏高水平的宣传策划,真正起到影响性、广泛性的宣传事件还是非常少。特别是在“中国畲乡”主品牌内涵提炼及品牌形象、品牌标识、品牌口号设计方面还没有系统策划研究,更不用说进行全面系统的宣传。

(五)打造文化基地的产业还不够大

1、畲族文化旅游化开发项目不多。畲族文化与旅游结合及产业化运用较为肤浅,主要还是停留在几十年不变的婚嫁习俗表演上,仅结合畲族山歌、少量的舞蹈和民俗、生活谜语等内容,形式和内容也十分单一。大量的畲族文化及畲乡民俗文化,如祭祀节庆、农耕狩猎、畲医畲药、传统工艺、茶艺饮食文化和畲族体育活动等未在旅游产业中开发运用。

2、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大。传统工艺品产业人才缺乏、研究开发不足,企业规模小、档次低,还是以作坊式加工为主,未能形成产业集群。同时对民族特色工艺品和土特产品没有优惠政策给予扶持,没有安排专门的发展资金,产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发展后劲不足。

3、畲乡旅游购物集聚中心建设不快。当前仅有大均、大漈两个景区个别商店有旅游商品可购买,以及世纪鸿宾大酒店附近有较为集中的农副产品可供选购,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结合旅游而兴建的购物中心。作为旅游目的地,“购”的环节相对薄弱。

三、加快实现文化基地战略目标的对策与建议

打造文化基地,必须立足景宁实际,以国家级的视野,按照 “畲族文化有形化、文化载体项目化、文化成果精品化”的要求,高起点、高规格来策划、实施文化基地建设工作。真正把景宁打造成全国畲族文化的源发基地、传承基地、展示基地和体验基地,以全面带动和推进景宁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

(一)科学引领,制订规划,统一思想

打造文化基地,规划要先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结合全国及省、市、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尽快编制出台科学的总体规划。通过设定目标、原则、政策、程序、任务、步骤等,规划文化基地的全面建设和统筹发展。

1、明确发展目标定位。立足全国定位,综合考虑畲族的历史社会变迁、文化习俗特点、人口规模分布,畲族自治县的特殊地位,以及我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发展现状,可把文化基地建设目标用24字定位为:“特色明显、氛围浓厚、设施完善、产业振兴、发展和谐、地位突出”的国家级畲族文化发展基地。

2、明确指标体系构建。要通过规划制订涵盖反映以畲族文化为核心的畲乡文化保护、研究、开发、展示的指标体系;反映将畲族文化转化为畲乡经济的效率指标体系;反映以环境保护为主的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指标体系;反映民族团结、社会安全、社会保障及区域发展等情况的社会人文指标体系。

3、明确短中长期目标。以2012年为界点,明确短期和中长期目标,主要是明确各阶段做什么,通过什么步聚实施。争取2012 年以前为文化基地建设搭建起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立足文化基地长远目标,用科学发展观来规划中长期的目标任务。

4、明确阶段重点项目。我县的经济社会基础和人文历史基础决定,文化基地建设必须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点,规划一批重点发展项目优先实施,以重点项目的实施带动文化基地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根据我县的经济实力等因素,明确各阶段需集中力量建设的重点项目。

(二)理顺关系,健全机制,形成合力

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是推进文化基地建设的基本动力和保障。

1、健全完善领导和协调机制。建议成立以县长为组长,以县委宣传部部长、县政府分管文化工作的副县长等县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文化基地办,负责统筹协调,形成各部门单位、乡镇、管理区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围绕各自具体职责和工作目标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的工作氛围。

2、健全完善投入和开发机制。用足用活民族自治地区政策,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出台对畲族文化研究和运用的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多主体、多形式的文化发展投入机制,突出对畲族文化的研发,在人员安排、经费落实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成果转化方面加大考核力度,确保研发工作出成果。要注重发挥社会研究力量和引进外智相结合的模式,大力扶持发展民间化研究团体和市场化文化创意、设计、推广等研发机构和中介机构,发挥好社会力量。

3、健全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将各单位的文化基地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列入县委对乡镇和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督促相关工作的高效落实。建立完善文化成果的评价机制,通过举办畲族文化活动、文艺创作(如出版书籍,发表著作)的评比工作,力争使一批文化精品能脱颖而出。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有关单位和群众特别是畲族群众从事畲族文化挖掘、整理、研究及创新工作,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励精图治,夯实基础,营造氛围

打造文化基地非一朝一夕可完成,首先要做好基础工作,循序推进。

1、做好畲族村落的保护工作。重点是发挥好鹤溪镇历史文化名镇在畲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应用展示中的作用,关键是做好环赤木山一带,以及渤海安亭、郑坑吴布、东坑黄山头、外舍岗石等畲族原生态文化保护区工作。并结合各村优势,确定保护传承重点,做到一村一品,村村有特色,努力把畲族原生态村落建成畲族文化传承的阵地,展示的窗口。同时,要抓住农民异地转移时机,将纳入移民对象的畲族人口集中安臵,以利于畲族文化的传承。

2、做好文化人才的培养工作。一是重视基础教育。编印适用全县中小学校的地方教材,在全县中小学校开设以弘扬畲族文化(语言、体育、艺术等)为内容的地方课程,从源头上培养人才。二是引进一批人才。面向全国,迅速引进一批对畲族文化有 研究的人才,如全国各地的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及其它一些专家学者为我所用。三是带出一批人才。建立起文化传承传帮带机制,一方面为文化传承人创造条件,从政治、经济、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关心扶持,另一方面在带徒弟、授技艺上定指标、下任务、给考核,以促使他们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四是送出一批人才。组织本地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管理人才、商贸人员等,到其它民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较好的地区,通过挂职煅炼、学习考察、学术交流、文化合作,以及参与商贸活动等,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拓展发展思路。

3、做好畲族餐饮的开发工作。总结开发畲族的茶文化、风味小吃文化、大餐文化,把这些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味的畲族餐饮,在星级以上酒店和畲家乐推广。让游客体验喝茶文化(喝三道绿茶,聊畲族文化),品风味小吃文化(喝茶,吃腌菜,看文艺表演),吃婚宴和迎宾宴大餐(吃畲菜,饮畲酒,对山歌),在整个畲族饮食的开发中,要特别注意畲族菜系列、敬酒文化、饮食器具、环境布臵的开发工作,真正让游客在享受畲族饮食的过程中,体验特色浓郁的畲族饮食文化。

4、做好畲族服饰的推广工作。建议尽快把畲族服饰元素融入中小学生的校服中,进行大力推广。同时在行政事业服务窗口和窗口服务行业中率先推行畲族服饰的工作服。此外,加大畲族服饰创新开发力度,特别是要尽量多开发美观实用的日常畲族服饰,以供选购。

5、做好畲族语言的传承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媒体,开设固 定栏目,定期播出学畲语的节目,以营造全民学畲语的良好氛围。同时,根据旅游发展需要,提炼出几组通俗易懂、简单易学的畲族生活语言,以推广普及。制定畲语的推广计划,举行畲语培训班,可按先不会畲语的畲族干部,其次是窗口单位、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再次是行政事业领导干部和其它群众的顺序分批培训考核、逐步推广。

6、做好宣传作品的创编工作。借助歌曲、宣传手册等载体宣传畲族风情,以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征集或创作一首畲族歌曲,并通过明星代言等方式唱响该歌曲。二是制作一个全面介绍畲族风情人土的影视作品,在各景区、商店播放,以营造良好氛围。三是编制一本简要介绍景点景区、畲乡特色的旅游地图、宣传手册,通过宾馆等行业向游客提供,使游客对畲乡有一个感性认识。

7、做好建筑元素的固化工作。落实牵头单位,设计提炼一系列体现畲族文化的建筑元素,由城乡建设规划委员会审定后,确定“畲族建筑样式”。规定新建的民房、商品房、办公楼必须符合“畲族建筑样式”,对旧城改造、街道立面改造尤其是当前县政府办公楼改造必须按要求运用畲族建筑元素,做成精品。

8、做好文化活动的普及工作。积极挖掘畲族体育项目,争取把更多的项目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采取政府加强引导、适当补助,群众自行组织、主动参与模式,创作一些动作简单、易于推广的富有畲族特色的大众健身舞和学校、机关的课(工)间操,使之能在街头巷尾、学校推广应用。同时,在鹤溪河景观带打造一条畲乡文化长廊,展现畲乡历史文 化风貌情景。

9、做好文化产业的振兴工作。以畲族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以演艺、会展、工艺服饰、农特产品的营销为重点,进行产业集群培育。一要以4A级景区建设为核心,在大均、大漈创建4A级景区的基础上,把县城、滩坑库区、炉西峡、九龙山等列入4A级景区建设规划,要鼓励扶持文化成果在旅游产业的展示运用,做强畲乡风情旅游品牌,做大风情旅游产业。二要制定出台扶持畲族传统工艺品、畲医畲药以及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畲乡传统工艺品企业的发展。当前,要加快旅游购物中心建设。三要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组织推荐有条件的企业参加名优产品的评选工作,通过创品牌提高畲乡文化产业的市场影响力。

(四)高瞻远瞩,打造精品,形成核心

实现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目标,已时不我待,必须要集中财力、物力、人力,通过优先实施一批精品项目,争取短时期内在优势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1、建设标志性的畲乡建筑。一是争创中国畲族博物馆。积极向国家民委、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争取,确保把景宁畲族博物馆升格为中国畲族博物馆,打造全国畲族文化场馆展示的权威。二是新建“千年山哈宫”。以恢复建于唐贞观年间的千年古刹—金仙寺为中心筹建雷、蓝、钟等畲族宗祠群,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集节庆演出、祭拜问祖、文物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千年山哈宫”。三是修复畲汉“行宫”。澄照乡际头村雷、潘两姓家族 曾于清光绪17年共建一座以供祭祀的“行宫”,据了解这种由畲汉共建的“行宫”目前全国都绝无仅有,由于现已倒塌,急需修复。建议尽快修复,以见证畲汉民族团结的悠久历史。同时,争取在高速公路出口等重要位臵建设几处能反映畲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如雕塑等。

2、打造高层次的节庆品牌。建立“中国畲乡三月三”节庆主活动由县里主办,子活动由官方逐步推向民间,由县城逐步推向景点和乡村的机制。乡村活动中特别是要把畲族民间原有的一些活动如“正月正”、“二月二”、“六月六”、“封龙节”、“招兵节”等尽量挖掘恢复起来,参考“竹柳新桥”模式由各乡镇轮流筹办,激发民间参与的热情,以丰富节庆活动内涵和提高节庆活动影响力。同时,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品会展业,把“中国畲乡三月三”等民族节庆活动逐渐向会展业转变,使其成为全国民族产品特别是畲族文化产品的展示中心。

3、举办全国性的文化论坛。成立中华畲族研究会,可借鉴世界经济问题—达沃斯论坛、亚洲问题—博螯论坛等模式,向国家民委争取,由景宁结合“中国畲乡三月三”活动定期举办全国最高权威的畲族文化论坛—中华畲族文化论坛。借助论坛挖掘和弘扬畲族文化,吸收全国各地的研究成果,把景宁打造成畲族文化研究、创新、展示、传播中心。

4、创办国家级的文化刊物。创办中华畲族研究会的会刊—《中华畲族文化》,刊登全国畲族文化研究发展成果,畲乡景宁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等,通过几年的努力把《中华畲族文化》刊 物打造成研究畲族文化的国家级文化刊物。

上一篇:2018医德医风培训测试题下一篇:工程劳务协议木工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