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化建设

2024-04-1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化建设(共6篇)

篇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化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监狱人民警察职

业化建设

吉林省长春北郊监狱 姜天

监狱人民警察身份是公务员,职业是警察。谓其职业化,实质就是职业文明在监狱工作中的扩张,是人民警察对这一特殊职业的价值追求,是组织体系、业务技能、纪律作风,精神面貌等诸多内在因素的高度概括,是监狱警察“三化”建设中一个必然的变迁过程和形态。警察职业化,政治建警是灵魂和核心,专业化是根本,现代化是保障。三者必须统一。但在现实实践中,监狱警察精神支柱的“虚无缺失”、警务技能的“势单力薄”、权利义务的“模棱两可”,以及培训不力、激励不够、效率不高、保障不到位、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严重制约着监狱工作的发展。监狱系统没有科学、规范、统一的教育培训体系,使得培训“程序式”、内容“理论式”、方法“填鸭式”、场地“游击式”,一名参

加工作满5年的警察只参加过1次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警察每年受训率达不到30%。警察的体能、技能久而不训、训而不进,不进反退,在教育管理罪犯中说不过、管不住,心理压力增大,久而久之形成了缺乏技能不会管、但求无过不愿管、畏难妥协不敢管。甚至职业纪律意识淡化,出现了违规为罪犯提供方便、接受罪犯家属的吃请、简单粗暴执法等现象。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监狱人民警察职业技能、职业体系、职业形象、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的职业化建设成了势所必然。

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解决“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不断弘扬警察的职业精神,以政治建警为灵魂和核心,推进警察职业化建设。

“天地万物,唯人为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在队伍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监狱人民警察的全面发展,尊重监狱人民警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加强理想信念、职业意识、职业纪律的教育和培养,解

决“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以政治建警为灵魂和核心推进警察职业化建设,树立监狱人民警察“亲民爱民为民”的职业新形象。

(一)治导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监狱人民警察必须要有正确的政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监狱人民警察依法管理监狱、执行刑罚、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等活动,受法律保护。监狱及监狱人民警察的性质决定了民警队伍必须拥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监狱民警尤其是党员民警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坚持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色。努力把理想信念体现在政治自觉上、体现在对党忠诚上、体现在本职工作上,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开展警察经常性教育,注重发现、挖掘、树立队伍中的先进典型,利用各种媒介及载体加强宣传,引导良好的舆论氛围,树立监狱人民警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想信念,铸造坚强的精神支柱。

(二)强化职业意识培养。一是要增强警察的政治意识。

坚持警察的经常性学习,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增强大局意识和服从意识,始终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二是要增强公正意识。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执法的过程、结果及时做到狱务公开,杜绝“看人打分、感情打分、印象打分”的执法偏向,坚决防止和克服方法不当、简单粗暴以及冷、横、硬、推等执法现象;三是要增强廉洁意识。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执法如山,清廉如水,严格遵守司法部的“六条禁令”等有关纪律规定,严格遵守《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使忠于职守、清正廉洁、服从命令、严格执法的职业操守,成为每一位警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格,并使其内化为职业生命和灵魂的一部分。四是增强服务意识,杜绝在服务人民群众时“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的现象,要加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

(三)加强职业纪律监督。

以设立监督委员会、公开信箱、举报电话等形式,受理社会各界对监狱相关人员的投诉,对监狱系统及其警察遵守

职业操守、纪律作风、依法办事、工作效率以及警察队伍管理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确保整体面貌和执法效能不断改善。对于一些消蚀党的形象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任何民警都应坚决抵制,相互监督。树立党群之间、同志之间的正气,树立民主观念和民主意识,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对一些隐蔽性强、欺骗性大的腐败现象,实施民主监督,抵制歪风,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社会意识。

二、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实现教育培训由“单向”向“互动”、“理论”向“实战”、“适应”向“战略”的转变,不断提高警察的职业素质。

在全球第四次警务革命中,提出了“无增长改善论”的口号,要求把提高警察的实战能力和综合素质放在第一位,实现警察队伍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监管形势复杂和罪犯维权意识较强的今天,很显然一个没有深厚的法学素养、不具备娴熟的警务技能、缺乏严谨科学思维的监狱警察很难做好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和高速有效的处理各类突发

事件,更谈不上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构建适度和谐的改造环境。因此,必须对警察进行不断的、专门化的教育培训,切实改变“一刀切”和“一锅煮”的培训思路,本着“差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建立监狱系统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教育培训体系,积极构建“大教育”“大培训”工作格局,每年拨出专项经费作为资金保障,通过培训使监狱警察具有职业常态,看得出、站得出、豁得出。

(一)建立统一的培训制度,实现科学性与技能性的关系和谐。

由各省市监狱管理局对警察队伍的教育培训进行统一管理、区别对待、集中培训,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立足需求,系统规划,统筹安排,对培训时间、内容、要求、结果运用等都要形成制度,要有近期目标又有长期战略,要有短期规划又有长远打算,要突出个人实战训练又要突出整体作战能力,环环相扣、严密有序,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教育培训制度,使培训更加凸显科学性和连续性。

(二)不断丰富培训的内容,实现理论性与实战性的关系和谐。

坚持“一切为了实战,一切贴近实战”的科学理念,在培训过程中不丢理论学习,重在突出实战。一方面要向监狱警察讲解当前国情、市情、狱情,教育管理罪犯中以人为本的新理论、新知识,数字化警务时代的新要求等,让警察理论认识有提高、上水平。另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现场式”的培训方法,针对培训对象而精心选择、设计一些专题课程,如:罪犯哄监闹事、食物中毒、打架斗殴等突发事件的处理,个别教育谈话技巧、射击格斗体能训练、罪犯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以及耳目的培养、布控和管理等等,使培训最大限度地贴近实战。实现“全年不断线,年年有实践”。

(三)建立科学的培训方式,实现广泛性与层次性的关系和谐。

针对政工、管教、后勤等不同岗位要有不同的培训内容,体现出培训的层次来,并进一步转变培训方式,从知识型培训向能力型培训、从普及型培训向专业化培训、从零碎型培

训向系统化培训。以上门讲学、派人领学、专家导学、外出送学、结对帮学、远程助学等多样方式,开展警察的入警培训、在职培训、进修培训、专业培训和晋升培训。入警培训主要对新干警开展入行培训和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主要是专业性的技能培训,进修培训是指监狱警察在工作岗位上满了三年或者五年的工作周期之后,必须返回培训基地或相关专业学校接受再培训,专业性技能培训是为了掌握某种新技术、深化某项专业知识或掌握某项专业技能,晋升培训主要是针对新职位的要求,在业务素质、工作才能、心理承受力、组织指挥能力诸方面开设相应课程。

三、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实现警察由“推着走”向“领着走”、“要我干”向“我要干”、“全才型”向“专才型”的转变,不断增强警察的职业技能。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打破现有的“论资排辈”、“吃大锅饭”、“平均主义”的警察考核机制,形成能力等级序列、能力测评方法、能级动态管理的能级模式。并配备警衔晋升、薪酬分配、绩效管理、培训发展等管理模块,建立起能力、心力和绩效“三位一体”的能级管理体系,提高警察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一)能级的科学建立。

把监狱警察的岗位分为行政管理类、监管看守类、矫治教育类、劳动管理类、服务保障类和警务技术类等6类,同类工作业务技能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根据需要相关部门按期举办业务技能分类培训,警察则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参加不同的培训。培训后,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岗位业务技能等级考试,考试合格后颁发《岗位业务技能等级证书》。

(二)能级的科学管理。

对监狱每个岗位进行清晰、明确的界定和说明,并形成岗位说明书,利用岗位评价工具,科学分配岗位相应能级,使全狱岗位能级大致保持在高级岗位20%、中级岗位30%、初级岗位50%。每年根据知识技能、考核、个人绩效等情况对警察能级重新确定,晋级考试一年一次,凡晋必考,一年一审。并采取“以岗定级,以级择岗、同工同级”的原则,开展警察——单位的双向选择工作,从而使学习和提高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由突击性和阶段性走向持续性和恒定性。

(三)能级的科学运用。

一是将能级管理与薪酬分配相结合。在警察的工资发放中导入“按级分配”的价值取向,全部工资分为固定部分和浮动部分。基本工资为固定部分,根据国家、上级单位有关工资政策确定,能级津贴为浮动部分,根据警察的岗位级别和考核结果确定,充分体现薪酬应有的激励效用;二是将能级管理同绩效管理相结合。把能级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确定能级的重要依据,使能级的各项指标更加科学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将能级管理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按照警察岗位的级别,对警察培训的周期、内容、方式采取区别对待,并与晋职晋衔、职务晋升、参观学习相结合,在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中在同等条件下选择能级高的,让真正有能力的人得到政治地位和实惠。

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理顺组织和人事管理体制,让“优者留、劣者汰”,消除“一线紧、二线松、三线肿”的现象,不断完善警察的职业体系。

(一)合理设置内设机构,确保基层一线的战斗力。

按照“定岗、定员、定职责”的三定方案,不断深化完善监狱机构改革,科学设臵监狱机关的内设机构,进一步规范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职责权限,真正做到机构设臵科学、职责任务明晰,实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并尝试进一步把监狱人民警察的职能纯洁化,不直接和罪犯接触的岗位,可以由非监狱人民警察完成的,如财务、工会、基建、网络管理等,可以招用“文职雇员”,在技术保障、辅助管理和行政事务中为监狱警察做基础性和辅助性的工作,从而确保基层警力的充足。

(二)建立警察激励机制,提高警察工作的执行力。

一是进行政治激励。把干部任用、职务晋升、评优推先与个人绩效考核与部门工作目标考核相互挂钩,真正实现使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岗位、会干事的有地位;二是

进行精神激励。在日常工作中对基层干部要多指导少命令,多肯定少批评,倾听他们的心声,疏导他们的情绪,尊重他们的意见,做出一点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三是进行考核激励。杜绝在考核中的“好人主义、保护主义”的思想、“宽大为怀、不忍下手”的态度以及“低调处理、内部消化”的做法,尽量设立可以衡量、易于考核的指标,既要让每名警察对自己的考核指标感到压力,又感到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使考核更具导向性与激励性。

(三)严格警察进出制度,增强队伍建设的推动力。

一是优秀人才要进得来、留得住。畅通渠道,提高警察职业准入的“门槛”,按照规定的条件,面向社会各界招贤纳才,特别是要把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网络工程师、医师职称、音像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招入监狱,充实监狱的人才库;二是会干事的人要有机会、有地位。以青年人才论坛和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为载体,注重青年人才的教育培养,善于发现人才、重视人才、使用人才;三是不适应警察职业的人要呆不住、出得去。结合能级管理模式和绩效考核

办法,每年筛选出绩效考核成绩和能级评估靠后的3%的警察,对这部分人员,首先给予减薪观察6个月的考察期,如果在考察期间仍然能级不上、工作不力、没有进步,则予以辞退。切实把那些素质低下、品质不高、有违法违纪问题的人员、以及不能适应监狱警察工作的人员清理出队伍,保证队伍的纯洁性。

(四)建立警察权利保障机制,增强队伍的凝聚力与归属感。

警察职业是社会公认的压力重、风险高、强度大和接触社会阴暗面多的特殊职业。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警察心理负荷的沉重。监狱历来就被形象地比喻为火山口、炸药库、火药桶,作为直接管理罪犯的监狱警察,承受的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另外,民警的生活压力也不可小视。这些会对民警的工作效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不积极去面对这些问题,将会产生一些非常的影响。作为解决之道,一方面应在改善监管设施上下功夫,加快监狱的现代化建设,逐步减少“人防”的比重,加强“物防”和“技防”的建设,将“科技安保”的理念引入监管改造的实际工作。另一方面要在保

障警察职业权利上下功夫,警察也是人,要保障民警的休息权、健康权等,积极解决民警生活中现实困难,让民警工作安心、顺心,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篇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实现全面和谐、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监狱机关,要实现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目标,很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为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富强做出最大的贡献,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完善体制机制,统筹兼顾,处理好各方面的工作关系,切实把作为监狱工作主体的监狱民警队伍建设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加强民警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对监狱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监狱民警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标准,必须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来,虽然经过三年基本素质教育、执法规范化教育、先进性教育等专项教育活动和日常的政治思想教育,使绝大多数民警的思想和业务素质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工作责任感明显增强。但在少数党员、民警中,的确还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狭隘自私、本位主义,创新意识不强、应付思想严重等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究底主要还是思想不解放的原因,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不解放,工作 上就很难得到创新,缺乏创新,就不可能有好的发展。监狱民警思想方面的问题,虽然发生在一部分人身上,如果不及时解决纠正,就会在民警职工中蔓延开来,对监狱的发展必然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我们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首要任务,着力强化以下四种意识,促进监狱工作科学发展。

一是强化忧患意识。让全体民警充分认识到工作中的差距,必须摒弃安于现状的思想,破除小进即满的观念,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发展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定要克服“等”的思想,要发扬不怕吃苦、不甘示弱、敢于迎难而上、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积极推进我狱整体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二是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我们要加强学习、广纳信息、拓展思维,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工作创新。在民警的日常教育管理、罪犯的教育改造和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方面,要重新审视过去的经验和做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求新思路、完善新机制、谋取新方法,使监狱的各项工作得到发展、得到提高。

三是强化实干意识。在工作中,全体民警要竭力克服思想浮躁、工作飘浮,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现象。尤其是领导干部在深入监管、生产工作一线的同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了解情况、掌握问题,带着问题开 展调查研究,提出符合监狱科学发展要求的解决方案,着力为基层单位及其民警职工办事实。

四是强化大局意识。确保监狱安全稳定、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着眼监狱长远发展是我们所有工作和民警必须服从的大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教育引导民警职工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真正树立起让小利谋大利、让眼前利益谋长远利益的观念,克服狭隘思想,努力营造“人人心系监狱工作大局、人人支持监狱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是民警队伍建设的中心工作 “以人为本”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监狱民警是监狱工作的主体,监狱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只有依靠全体民警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从严治警方针,努力提高全体民警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工作技能,不断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最大限度地集中全体民警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投身于监狱事业。同时,要积极认真地落实从优待警的有关政策措施,努力使民警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尽其所能的让每个民警从监狱的发展中得到最大的实惠,以此更好地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

监管安全工作方面出问题,罪犯改造质量上不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工作制度没有得到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或形同虚设,工作中安排布臵多,督促检查少,出了问题不追究;民警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在法律、心理矫治、狱内侦查、财务管理、行政文秘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生产经营管理、基建工程技术等方面,上层次、上水平的专业人才奇缺。从而导致民警在监狱的各项管理工作中规范意识不强,随意性加大,责任性减弱,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高,开拓创新意识和积极进取意识不强。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必然会使监狱的安全稳定和罪犯改造质量不能保证。因此,我们必须把从严治警、从优待警作为民警队伍建设的中心工作抓紧抓好。

一要坚持严格按制度办事。要按照社会新形势和监狱工作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监狱工作制度体系,包括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不仅要使民警在监狱的各项管理活动和刑罚执行工作中有章可循,而且要明确规定民警在监狱工作中乱作为或不作为必须承担的责任。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监狱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能作用,加大警务督察工作力度,使警务督察渗透到监狱工作的各个环节,发现违纪违规问题,及时查处纠正,教育促使民警养成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要重视民警综合素质的提升。把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 德教育和纪律作风教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加强民警的日常教育工作;继续加大学历教育力度,鼓励民警参加获取更高学历的专业学习培训,要继续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让更多的民警得到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培训,尤其要加强对法律、教育学、计算机、心理学、监狱管理等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做好各种专业人才的储备,避免各类人才的失衡和青黄不接,不断提高民警的整体文化水平;要强化经常性的警体技能训练,使每个监狱民警都具有过硬的制敌本领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三要认真落实从优待警政策。要采取有效措施,多管齐下,关心民警的切身利益,除了不断提高民警的福利待遇外,还要为民警排忧解难,在政策范围内帮助民警解决好上下班交通、子女上学就业、住房困难、老人赡养、夫妻分居、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职务晋升、立功受奖、执法保护和政治保护、节假日和加班、妇女劳动保护、带薪休假等问题;要大力改善民警的工作生活环境,努力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场所,使广大民警始终以怡悦舒畅的心情积极投入工作;要关心民警身心健康,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建立民警心理健康保障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能始终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况。

三、完善体制机制是加强民警队伍建设工作的必要环节 解决好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是贯彻落实 5 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的重要任务。要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确保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就应当以民警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在日常管理、教育培训、思想工作、从优待警等方面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民警日常管理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以民警(公务员)考核和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为龙头的全面系统的抓工作落实机制。加大日常考核管理力度,以日常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评定定期考核奖罚事项,充分体现“多劳多得”、“论功行赏”、“奖勤罚懒”的要求,把民警个人和科室、监区的工作绩效与评优选先、干部选拔任用紧密结合起来,健全和落实责任追究机制,改进人事管理制度,形成“能者上,庸者下”、“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体制;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责任制,注重从工作效果上看民警的工作能力,在监狱民警中树立重能力水平和工作实效的考核导向。

二是制定民警教育培训长远规划。按照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制定监狱民警长远教育培训规划。根据监狱工作的需要和民警掌握业务知识的状况,以及监狱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计划安排培训任务,坚持全员参加、按需培训,按照岗位职级和学习内容,确定培训时限要求,保证学习培训经费,把民警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作为晋级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强化民警思想工作责任机制。建立民警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帮教工作机制,党支部每月定期对民警职工的思想情况进行一次分析座谈,对民警职工思想出现异常的,要认真了解分析原因,准确掌握情况,指定专人负责帮助教育。监狱党委定期召开民警职工思想分析座谈会,对民警职工思想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提出对策。使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增强主动性、强化预防性。

四是建立从优待警工作考核机制。落实从优待警政策,按照各级组织的职权,上上下下要共同负责,上级组织在抓好自己应当负责落实事项的同时,还要认真履行督促下级单位落实好相关政策的职责。建立从上至下的考核检查落实制度,把落实从优待警政策的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篇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化建设

一、树立正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理念,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保证

电子政务建设是政府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理清思路, 不断适应新时期发展理念的新变化, 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始终坚持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一) 树立大局观, 以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为导向。

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政府工作的大局, 以便民利民为宗旨, 围绕经济发展重点、政府管理难点和社会关注热点始终把着力点放在满足群众需求和经济发展全局上。充分利用政府网站, 及时准确地发布与公众和企业密切相关的服务信息、政策法规和办事信息, 开辟群众评判政府施政效果的新渠道, 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积极推进信用监督体系建没, 实现企业和个人信用监管信息共享, 对企业和个人形成联动监管, 提高政府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能力。加快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指挥系统, 确保应急指挥及时、可靠、多手段、不间断, 保证应急处置反应快速、灵活机动、稳定可靠、指挥统一, 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二) 树立群众观, 以扎实推进全局性、基础性工程为重点。

电子政务涉及各行各业, 需要发展的领域很多, 不可能齐头并进, 必须按照促进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的要求, 集中力量推进涉及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工程。不断完善“二横一纵”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和政府门户网站, 基本实现“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形成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功能强大、性能完善的公共应用环境。组织协调好政府网站和内部办公系统的信息开发利用, 努力营造行政成本更低、综合服务功能更强的政务信息服务环境。促进各地、各部门开展跨地区、跨部门协同应用, 实现不同行政层级纵向横向之间的快速信息传递, 保证政令畅通, 形成办事合力, 提高行政效率。为此, 要加大对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 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 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 努力使最广大群众更多地分享电子政务发展的成果;强调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 珍惜资源, 珍惜民力, 反对急功近利、讲排场、搞花架子, 坚决减少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活动, 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提升行政效率和为群众谋利益上来, 努力建设公开透明的政府, 把知情权交给群众, 把信息传递给群众, 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 树立科学评判观, 以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为核心。

推行电子政务, 不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 而是要依托技术进步带动管理创新, 依托流程优化带动体制创新, 树立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法治政府。充分利用电子政务手段, 实现信息技术和机关业务的有机结合, 重组和优化业务流程, 带动制度创新、观念变革, 实现管理创新。使信息技术渗透到政府工作的决策、执行、监督的所有过程, 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减少各环节行为主体的自由裁量权, 实现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决策科学民主、执行坚决有力、监督透明公正。合理规划办事项目和服务事项, 增强与公众和企业的交互能力, 提高服务效率和改善服务质量。按照分类指导和责权一致的原则, 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努力保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

二、贯彻科学发展观思想, 夯实电子政务建设基础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 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 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 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各级地方政府和各行业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 把电子政务推向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 贯彻全面发展的思想, 就是确保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推进。

全面发展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贯彻全面发展思想就是把事物的发展作为系统来研究, 注重各环节的连续性和事物的完整性。但是, 当前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存在着“重硬件, 轻软件和服务”的现象, 制约了电子政务效能有效发挥。因此, 电子政务建设必须贯彻全面发展思想, 必须坚持应用主导, 讲究实效。要以需求为导向, 以应用促发展, 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工程。继续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抓紧建设应急系统、网上电子公文审批系统、网上信访系统、网上审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重点应用工程。继续完善“一网式”审批、网上统计等系统, 加快推进金税、金保、金盾、金农等应用工程建设。在应用系统建设中, 要积极研究开发能够面向公众服务的应用系统, 研究开发规范政府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应用系统, 同时还要研究应用系统的推进方式和手段, 切实有效地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工程步伐。

(二) 贯彻协调发展的思想, 就是要加强对地方资源信息网建设和条块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指导, 使其与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协调发展。

政府行业信息化可分为“条”电子政务和“块”电子政务两部分。所谓“条”主要指“十二金”工程等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所谓“块”主要指各级地方政府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条”电子政务和“块”电子政务相互交叉构成了政府行业信息化的基本框架, “条”电子政务在地方政府层面必然受到“块”电子政务的影响, 而“块”电子政务在行业管理部门又较大程度地受到“条”电子政务的影响。这样一来, 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中“条”“块”分割的矛盾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研究表明, 电子政务水平越高的城市, “条”“块”分割的冲突越激烈。如何协调“条”“块”之间的建设矛盾, 如何解决由于部门利益引起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难题, 应是未来电子政务建设深入开展的重点。各地区、各部门都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电子政务的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 按照《2006年至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关于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部署和要求, 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 加强协调, 扎实工作, 积极推进, 保障安全, 促进电子政务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三)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就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 既立足当前又放眼未来, 谋划好电子政务建设的长远发展。

我国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解决好发展的动力和后劲问题。目前, 虽然在各级政府都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本地信息化建设并指导所属单位的信息化建设, 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追求短期效益, 缺乏统筹规划等问题。各级政府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片面追求小范围的便利, 采用方便自己的标准和规范, 增大了全国信息系统间实时链接和系统集成的难度, 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鉴于此, 一方面应做好标准化建设工作, 即站在当前与未来的高度统筹计划、组织全国信息化建设, 使信息化建设在一个科学的顶层设计下, 拥有统一的组织领导、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接口标准、统一的协议标准;另一方面, 要保持信息系统各项目开发的开放性, 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前提条件下为项目的进一步发展留有接口, 进而拓宽信息系统发展的空间, 使信息化建设既能保障各级政府平时高效率、高效益完成任务, 又便于全国根据需要重组网络链接, 增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就是要充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人才培养。

以人为本思想是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一根红线, 它将人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才是电子政务建设之根本。因此, 在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应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的观念。由于历史和用人机制的原因, 信息化人员知识结构与信息化建设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是人员的总体学历层次不高。这部分人员虽然工作上经验丰富, 但是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表现出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应当着力增强这部分工作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 可采用现场授课、远程网上教育、函授、脱产学习等方式加强其信息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训练, 使这部分工作人员能够理解信息化工作的原理、技术支撑, 并能够熟练操作运用, 增强其驾驭信息的能力。二是信息化领域既精通业务又精通信息技术的人员缺乏, 应通过多种形式对政府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信息知识培训, 使其尽快进入“状态”。同时, 健全各种奖励和激励措施, 形成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和人才流动体系。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务实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电子政务是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层级、提高政府透明度和服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是加强政府内部协调性和为民服务互动性的重要工具。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远远不能满足公共服务的需要。因此, 必须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面向公众、保障安全”的要求, 加快工作步伐, 从基础设施、技术开发、人员培训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入手, 务实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

电子政务的开展将突破传统政府组织结构的界限, 确保政令畅通无阻地到达基层组织, 基层的反馈信息也能迅速向上传递, 为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通过建立门类齐全、实时更新的信息系统, 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建立科学决策机制, 扩大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和政治生活的范围, 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的程度, 完善公共治理结构;推动和保证公共服务过程的透明化、问责制, 加强执行力;逐步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等, 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防止腐败的产生。社会成员参与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方式应当多样化、多层次。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公民在政府决策中的“发言权”, 给公民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实现自己的利益的渠道, 增加公民对社会问题的共识和政治认同感, 推动公民社会的建设。公民通过对政治生活的参与, 实现对政府行为的有效监督, 加深对政府行为的理解程度和信任程度。同时也增加政府对公民的责任感, 提高政府效率, 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 实现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和谐、公权与私权的和谐, 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

(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进一步改进电子政务的管理机制。

开展电子政务, 关键问题是加强制度建设, 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调整和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一是创新工作机制。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跨部门、跨地区, 是一项涉及多种业务和技术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必须加强领导, 统筹协调。各地、各部门要成立以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 形成领导有力、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精干高效、密切配合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完善绩效评估机制。科学的电子政务评价体系, 对于及时发现和纠正电子政务发展中的不足, 规范、引导电子政务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 建立公众评议、专家跟踪考核和主管部门日常监督评议相结合的长效评价机制, 以保证政府的资金用实、用好, 进一步激发和凝聚各地、各部门的智慧和力量, 使之转化为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再上新台阶的强大动力。三是建立完善投入机制。基础性、综合性的电子政务建设工程往往涉及方方面面, 需要大量资金, 必须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集中投入、分步实施, 努力降低建设成本, 切实提高资金的效率和投入的科学性, 避免力量分散和低层次重复建设, 实现信息技术应用集约化, 将部门分散资源集约成政府和社会共享、共有、共用的资源, 使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率, 避免信息孤岛的滋生。四是要强化科技支撑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建设要十分重视对现代信息技术和政府管理创新的研究,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信息技术力量强的优势, 追踪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加强产、学、研结合, 对一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关键问题进行协同攻关, 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改造传统管理模式, 促进业务与机构的重组, 使电子政务成为政府管理创新的利器。按照“政府主导、科技协作、企业运作”原则, 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政务产品, 实现电子政务和信息产业与软件业的互动共进、协调发展。

(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建设服务型政府, 在我们的政府改革历程中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并在实践中结合实际将这种原则加以具体化。建设服务型政府, 就要树立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 当好人民公仆, 建立公共服务体制来推动政府改革, 促进政府转型, 实现政府的角色转变, 把推进公共服务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电子政务的发展, 更好地实现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不断拓展对社会、公众服务的领域和项目, 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提高社会和公众的满意度。电子政务建设必需以公众服务为中心, 牢牢把握和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丰富服务内容, 扩大服务范围, 提高服务质量, 不断开辟为民服务的新途径,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 尽可能使社会各个阶层都能享受到政府的服务及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 充分体现“执政为民”的宗旨。

(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政府职能问题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 政府管理的创新必须通过政府的职能转变来实现。政府的职能转变是当前各类矛盾交织的汇集点, 从传统的“统治型政府”模式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转变, 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 而且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政府必须坚持以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为重心,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与社会服务一起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所需的公共产品。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 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是政府管理创新的根本要求。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总体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 以创新政府管理理念、管理内涵、管理体制和方式为主要内容, 特别是要紧扣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两大任务, 必须与时俱进, 推进管理理念创新, 重点是解决政府“为了什么管”的问题, 就是为了极大地丰富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最终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必须适应市场化的需要, 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必须规范政府行为, 推进管理制度创新;必须强化社会监督, 推进管理方式创新, 重点是解决政府按照什么样的规范和模式“怎么去做”的问题;必须延续传统文明, 推进政府文化创新。要通过电子政务建设, 优化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运作方式与工作流程, 扩大网上服务领域和网上办公项目, 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网上服务, 提高行政效能。要完善政府服务机构体系, 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要依法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和绩效考评制, 不断提高公共管理的公信力、执行力。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 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理念, 充分认识电子政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通过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转变政府职能, 促进政府管理创新。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电子政务,创新

参考文献

[1].张金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7, 3:228~229

[2].白斌.建设电子政务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07, 11:317

篇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化建设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职院校和谐建设

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就是要深刻把握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高职院校和谐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高职教育同属高等教育范畴,同样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直接服务社会等三大职能。高职院校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妥善解决构建和谐校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理顺各种关系,进而推动高职院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院校要在科学发展中求和谐

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要在科学发展中求和谐,就必须把科学的发展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实现高职院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首先,高职院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并将之贯穿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

高职院校要科学发展,还必须发挥优势,拓展思路,确立科学的办学定位。科学的办学定位,是高职院校对自身在社会及教育系统中所处位置的确定和选择,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方向选择、角色定位和办学特色,关系高职院校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关系到高职院校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是高职院校制定发展规划、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的理论依据,是高职院校沿着正确方向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高职院校的服务对象是基层一线,在职能定位上要确立教学立校、科研强校、服务兴校的思想,实现三大职能的有机统一;人才培养上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科研要以产学研结合为主旨,服务应以直接服务社会为基准,认真履行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责,实现高职院校与外部环境的和谐。

高职院校要科学发展,还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真正做到规模、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发展是硬道理,高职院校首先要确立发展的观念,把发展作为高职院校的第一要务。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高职院校要在科学育人中促和谐

当前我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对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紧迫的要求。面对新世纪、新时代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

高职院校在科学育人中促和谐,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要牢固树立以师生为本的思想,要把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对教师而言,就是要以尊重、激励、关爱为前提,为每个教师才能的发挥创造条件,真正给教师以发展的空间、创新的空间、创业的空间。对学生而言,就是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用优良的师资、完善的教育设施、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其成长成才服务。

高职院校在科学育人中促和谐,应强调把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开展启发式、探索式、互动式教学,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为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的需要,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保障学生充分就业,在专业设置上要坚持以市场、就业、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按照产学研结合的要求,走起点高、新型的专业建设之路,推动高职院校的和谐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同时,高职院校视野要宽、站得要高,要从社会进步、思想道德方面积极发挥作用。要育人和用人相结合,成人和成材相结合,学生既能在技能上、能力上适应岗位要求,还能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合作。

三、高职院校要在科学文化中创和谐

校园和谐,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且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柱。校园科学文化可谓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灵魂。高职院校要通过建设和谐校园科学文化,确立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理念,不断增强院校的凝聚力、亲和力、向心力。

高职院校要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确保和谐校园科学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要高扬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倡导和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生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科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同时,要积极培育以校园精神,使之成为园科学文化的核心,成为师生员工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高职院校建设和谐的校园科学文化,就要牢固树立“和谐协调”的理念及“人和校兴”的意识,引导师生员工用和谐的理念认识世界,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法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的价值取向内化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共识,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共同前进。

和谐始于内心。和谐的校园科学文化强调人的自身修养、自我完善,主张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意志品德,实现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和谐。我们要注重促进师生员工心理和谐,积极培育豁达开朗、乐观善良、理性平和、进取向上的心态;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营造师生员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与人为善、顾全大局、宽容礼让、立人达人的处事准则和道德风尚。

诚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道德基石。我们要把诚信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基点和重点,在全校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培养诚信理念和规则意识,推动学校诚信体系建设。责任感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核心要素之一。和谐的校园一定是有责任感的校园。我们要大力加强责任教育,注重从每一项工作和每一件小事着手,努力培养全体师生员工的责任意识和负责精神,增强大家对祖国和民族、对自己和社会、对学习和工作、对家庭和邻里、对环境和人类的责任感,并转化为极端负责任的行为。

建设和谐的校园科学文化还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创新文化,提倡创新精神,开展创新教育,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在事业发展中要大力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提倡敢冒风险、敢为人先的勇气,大力提倡互助合作、公平竞争的品格,大力提倡鼓励冒尖、宽容失败的胸怀,从而营造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尊重创新、激励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以党的建设为保证,在激发活力中创和谐

加强高职院校党的建设,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院校的贯彻落实,事关院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

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是具有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制度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关键和前提。党委是院校改革与发展的“火车头”,肩负着把握办学方向和院校发展战略、办学模式、改革思路等关系全局的重任。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大兴学习研讨之风,不断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着眼于提高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加强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努力做到总揽全局、调调各方、多谋善断、科学决策;大兴民主求实之风,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加强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大兴勤政廉政之风,加强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篇5: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化建设

一是切实加强医疗机构监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了“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积极开展了“两优一满意”和“平安医院”创建活动,认真落实医疗安全、消防安全、资产安全、药品安全、血液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保障医疗安全。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和吴仪副总理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中藏医药服务进农村牧区、进社区工作(以下简称“两进工作”),充分发挥中藏医药在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作用,提高中藏医药服务的贡献率,使中藏医药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一、“两进工作”应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突出中藏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藏医药优势。

(二)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医疗服务有机结合,不断拓展中藏医药服务领域,提高中藏医药服务能力。

(三)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中藏医药资源,构建覆盖农村牧区和社区的基层中藏医药服务网络。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鼓励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有利于中藏医药事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创造性开展工作。

二、全面推进“两进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中医药、民族医药政策,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和省卫生厅、省中藏医药管理局《关于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中藏医药作用的实施意见》、《青海省中藏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规范》等要求,高度重视“两进工作”,将中藏医药服务纳入当地农村牧区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基层中藏医药服务网络。

(二)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建设中,探索通过扩大中藏医药服务报销范围,降低报销起付线,调整中藏医药相关报销比例等措施,建立中藏医药服务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群众选择中藏医药服务,促进中藏医药事业的发展。

(三)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强化对中藏医药人员、技术准入和药品应用的监督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提高中藏医药服务质量。加大基本设施设备和人员培训的投入,逐步解决本地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使中藏医药在农村牧区和社区更好地为各族群众健康服务。

三、充分发挥各级中藏医机构在“两进工作”中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基层中藏医机构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由州、县级中藏医医院、乡镇卫生院中藏医科、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藏医科组成的中藏医药服务网络。

要结合对口支援工作,利用医院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主动将中藏医药服务深入推进到农村牧区和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中。通过巡回医疗、举办学习班、技术指导等方式,使乡镇卫生院及乡村中藏医药人员能及时掌握各项中藏医药服务,提高中藏医药服务的贡献率。

(二)乡镇卫生院:各中心卫生院要设立中藏医科,配备中藏医药人员、药品及开展中藏医药工作所需的设备。一般卫生院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中藏医科(室)建设,积极开展中藏医药服务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中藏医药人员的培养,积极推广使用中藏医药适宜技术。

(三)村卫生室:完善村卫生室中藏医药服务功能,使村卫生室能够采用中藏西医两法为农牧民患者提供服务,不断提高中藏医药服务能力。

(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充分发挥中藏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开展中藏医药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咨询及技术指导等服务。全省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能够提供中藏医药服务,并配置开展中藏医药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设施和体现中藏医药特色的诊疗设备;7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藏医药服务。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开设中藏医特色专科(专病)或中藏医科、中藏医诊室并设有中藏药房,配备相应的设施。1.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中藏医药资源

(1)充分利用中藏医药资源。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各级政府将中藏医药服务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中藏医门诊部、中藏医诊所等机构为补充的社区中藏医药服务网络,合理、充分利用社区内中藏医药资源。

(2)合理配置中藏医药服务设施和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配备1名以上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中藏医执业医师;7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应配备专职中藏医执业医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提供的中藏成药和中藏药饮片品种数量能够满足开展中藏医药服务需要,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藏药饮片不少于250种,社区卫生服务站中藏药饮片不少于50种。

(3)进一步加强中藏医药技术指导。各地要按照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立中藏医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实行多种形式的中藏医药服务的联合与协作,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各中藏医医院应制定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年度和中长期计划,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藏医药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工作。

2.完善中藏医药服务功能

要针对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疾病流行趋势,运用中藏医药理论和方法,开展疾病预防工作;参与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居民健康档案中体现中藏医药服务内容;运用中藏医药理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1)应用中藏医药方法与适宜技术提供中藏医药特色服务,在门诊、病房、出诊、家庭病床等工作中运用中藏医药处理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开展针灸、推拿、拔火罐、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热熨、敷贴、放血等5种以上传统的适宜的中藏医药诊疗方法。

(2)制定有中藏医药内容的适合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以及亚健康人群的保健方案并组织实施;运用中藏医药养生保健理论方法开展具有中藏医特色的养生保健、食疗药膳、情志调摄、体质调养等工作。

(3)运用中藏医药方法结合现代理疗手段,开展中藏医康复医疗服务。

(4)运用多种形式,宣传中藏医药防病治病及保健知识,推广使用具有中藏医药特色的健康处方,提供有中藏医药内容的健康教育,引导社区居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5)运用中藏医药知识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和孕产妇保健的咨询及指导。

(6)将中藏医药业务开展情况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将接受中藏医药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四、加强农村牧区和社区中藏医药人才培养

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牧区和社区中藏医药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严格按照标准配备基层中藏医药人员。要结合当地实际,认真开展农村牧区和社区中藏医药人员中藏医药知识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在农村牧区和社区中开展中藏医药知识全员培训,特别要加强中藏医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考核工作。

1.要依托州、县级藏中医医院或省、市中藏医培训单位,根据培训计划开展经常性培训活动,积极向基层医务人员推广中藏医药适宜技术。

2.鼓励和支持各级医疗机构中藏医药人员和名老中藏医到农村牧区和社区提供中藏医药服务。

3.各县(区)级中藏医医院是农村牧区中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主体,要结合对口支援工作,利用医院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主动承担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将中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到乡镇卫生院及乡村中藏医药人员,使他们能熟练掌握并运用于各项工作之中。要将适宜技术推广使用工作与县级中藏医医院能力建设、医院评审和乡镇卫生院及乡村中藏医药人员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等结合起来,作为主要考核内容之一。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应积极主动接受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及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中藏医药服务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五、广泛开展中藏医药科普教育及中藏医药文化宣传 各地在开展“两进工作”中,要高度重视中藏医药科普活动的开展和中藏医药文化的宣传普及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和普及中藏医药防病治病及养生保健知识,实现中藏医药服务与宣传教育的有机结合,扩大中藏医药的社会影响,提高基层群众对中藏医药的认知度,使人民群众了解中藏医药的特点和内涵,熟悉中藏医药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巩固中藏医药的群众基础,扩大中藏医药服务需求,使中藏医药更加广泛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中藏医医院内涵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藏医药服务,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总体安排,我厅制定了《2009年“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藏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藏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2009年中藏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主题是发挥中藏医药特色优势。

现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我厅制定的《青海省三级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标准及考核评分办法(2008年版)》、《青海省二级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标准及考核评分办法(2008年版)》、《青海省三级藏医医院管理评价标准及考核评分办法(2008年版)》和《青海省二级藏蒙医医院管理评价标准及考核评分办法(2008年版)》的要求,在开展中藏医医院管理整体评价工作基础上,重点加强对中藏医医院发挥中藏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督促检查和评价。

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藏医药适宜技术 推广实施方案(2009~2010年)

为充分发挥中藏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为保证推广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取得实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推广范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2008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中的24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县级行政区划。

青海省“名院、名科、名医建设工程”工作方案

开展名院、名科建设、名医培养工作,实施品牌战略,是加强医院业务建设,提高医院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医学技术进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重要途径。为认真组织实施好全省名院、名科建设与名医培养工程,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与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方向,努力构建和谐卫生事业,结合全省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以提高学术水平、强化科学管理为目的,以提高临床疗效和服务质量为核心,大力加强医院、科室建设,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总结、创新、提高,建设一批名院、名科。培养一批热爱卫生事业,立足青海,扎根高原,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创新意识较强的名医。

名院、名科建设应结合临床实践,全面提高防病治病能力,不断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将医院、科室建成为发展方向明确、公益性质显著、特色优势突出、学术技术领先、治疗效果显著、服务质量优良的名院、名科。在诊断、治疗技术和方法、疗效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和进展,始终保持在全省领先的地位。经过5年的建设,在全省建设20—30个名院,40—50个名科。

名医培养工作旨在培养具有高尚医德、深厚基础理论功底和丰富临床经验,能及时了解并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熟练运用本专业最新知识和成果开展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的名医。经过5年的培养,在全省培养80—100名医。

一、2008年全省中藏医药工作总体要求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继续加强中藏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和中藏医医院服务能力建设,以实施中藏医药“三名三进工程”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为重点,通过争取各类中藏医药项目、积极培养人才、加强医院管理、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等措施,促进全省中藏医药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预期目标

进一步加强中藏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环境,健全和完善全省中藏医药服务网络,大力提升中藏医药服务能力,为全省各族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藏医药服务。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提高服务能力,健全服务网络

1、继续开展“三名三进”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中藏医医院创建名院、名科建设、名医培养工作。对中藏医名院、名科建设经验和成效进行总结,向全省推广;加强名医工作室建设工作,并对中藏医名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和整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

2、建立健全中藏医药服务网络。加强全省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中藏医科建设,为全省县及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乡卫生院配备中藏医药基本设备,不断提高中藏医药人员服务能力。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环境。在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继续加强州(地、市)、县级中藏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环境,使其房屋、设备、技术、服务等满足群众需求。

4、大力提升中藏医药服务水平,提高普及率。继续加强农牧区乡镇卫生院中藏医药人员培训工作,对未配备中藏医药人员的乡镇卫生院举办中藏医药学习班;对已配备中藏医药人员的乡镇卫生院举办中藏医药提高班,全面提高中藏医药服务普及率,使农牧民群众享受到优质的中藏医药服务。在配置中藏医药基本设备的基础上,使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熟练掌握并使用10种以上中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每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熟练掌握并使用5种以上中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

5、抓好项目建设,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组织实施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地方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项目”建设工作,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二)加强农牧区中藏医药工作,提高中藏医药服务贡献率

1、进一步加强农牧区中藏医药工作,继续开展中藏医工作示范县、示范中藏医医院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中藏医药在农牧区卫生工作中的作用。

2、大力推广使用中藏医药适宜技术。持续向农牧区医疗机构印发农牧区中藏医药手册,将中藏医药适宜技术不断推广使用,使中藏医药技术不断得到巩固、普及、提高。

3、开展中藏医药对口帮扶工作。继续开展省级中藏医院对口支援县级中藏医院工作,州县级中藏医医院支援农牧区乡镇卫生院中藏医药工作。

4、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以发挥中藏医药特色和优势为重点,提高中藏医药在农牧区卫生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三)加强医院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1、加强医院管理,发挥特色优势。加强省中医院和省藏医院的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巩固省级重点专科建设成果,加强特色建设。

2、推进中藏医药技术标准化建设。推广实施“青海省藏医常见病诊疗规范”、“青海省藏医医疗机构藏药炮制规范”;重新修订“青海省藏医病历书写规范”等三个技术规范。

3、加强综合医院中藏医药工作。按照“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导意见”、“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等要求,合理配置中藏医临床科室床位、人员、设备,充分发挥中藏医科在综合医院作用。

4、积极参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充分发挥中藏医药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作用,为城镇居民提供中藏医药特色服务。

5、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扩大中藏医药服务范围,为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中藏医药特色服务。

(四)积极培养中藏医药人才

1、开展全国第四批和全省第三批师带徒工作,确定全国第四批师带徒指导老师7名,学术继承人14名,确定全省第三批师带徒指导老师10名,学术继承人10—15名;

2、培训各类中藏医药人才。培训中藏医高级人员,举办中医经典学习班、藏医经典学习班。举办中藏医医院院长学习班、医务科主任学习班,对中藏医医院院长和医务科主任进行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等培训。

3、继续开展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按计划完成10—15部藏医药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任务,体现古籍文献的藏医药学术价值、临床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五)大力开展中藏医院文化建设

申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在我省开展试点工作,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在各中藏医医院广泛开展中藏医药文化建设工作。

为全面实施中藏医药服务进农村牧区、进社区工作,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中藏医科的建设,大力开展农牧区中藏医药工作,我局制作了“全省乡镇卫生院中藏医科建设情况调查表”,“全省村卫生室中藏医药开展情况调查表”,请各地以县为单位按调查表“填表说明”要求,认真组织,如实填写,并交规范化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村卫生室省级验收组。

国家局将于9月底组织督导组对全国范围内的中医医院“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抽查。为做好我省中藏医医院“医院管理年”活动督导工作,经研究,对中藏医医疗机构“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督导检查。督导检查工作以州(地、市)为单位组织进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督导时间

从9月12日开始对全省中藏医医院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督导,我局将组织专家对省中医院、省藏医院进行督导检查并抽查部分州(县)级中藏医医院。

各州(地、市)卫生局在9月20日前完成辖区内中藏医医院的督导检查工作。

二、督导内容

(一)各地落实《青海省2007年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青卫医„2007‟23号)情况,以及“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目标、重点要求和有关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具体内容见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表》

(二)《青海省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标准及考核办法》、《青海省藏蒙医医院管理评价标准及考核办法》。

三、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督导工作对促进医院加强管理、改善医疗服务、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院管理年”活动取得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州(地、市)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督导工作,切实加强对督导工作的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亲临现场参与督导工作,研究解决医院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全省形成一级督导一级、层层开展督导的声势和局面。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总结三年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经验,尤其是加强医院管理、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控制医疗费用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成效和经验。各地要抽调管理水平和职称较高的人员组成督导组,对照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表》、《青海省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标准及考核办法》、《青海省藏蒙医医院管理评价标准及考核办法》所列内容,对督导人员进行培训、统一标准,力戒形式主义、避免走过场。同时对涌现出的创新经验、典型事例、管理经验等做好正面宣传,进一步树立医疗卫生系统的良好社会形象。

(三)认真督导、确保质量。我局将组成两个督导组,对省中医院、省藏医院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对各州(地、市)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请各地、各单位认真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根据重点要求,认真进行自查,并做好迎接国家局督导的各项准备工作。请各州(地、市)卫生局要按照《医院管理年数据统计表》、《青海省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标准及考核办法》、《青海省藏蒙医医院管理评价标准及考核办法》要求,督查汇总、如实填报,并于9月25日前连同督导总结报我局。省中医院、省藏医院自查报告于9月16日前报我局。总结要突出中藏医院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保持发挥中藏医药特色和优势等方面所取的创新性;效果突出的综合措施和具体做法。

青海省“医院管理年”督查要点

一、卫生行政部门督查部分 1.是否成立领导组织。

2.是否制订当地“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3.是否对医院开展管理年活动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检查。

二、医院督查部分

医院督查分为现场检查和资料审查两部分。

现场检查内容: 1.急诊绿色通道。

2.医院服务流程,科室布局,服务标识,患者等候时间。3.医院就诊环境和服务设施(包括门诊和住院)。4.患者隐私保护情况。

5.收费项目公开和医疗费用查询系统建立情况。6.危重症患者的护理。

7.口腔诊疗器械和内镜的消毒灭菌情况及医疗废物管理。

资料审查内容:

1.抽查6月份出院病历100份,其中内外科病历各50份;门诊处方200份。检查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情况和医疗制度落实情况。2.病人投诉记录,检查病人投诉内容和解决情况。3.医院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检查制度和职责是否健全。

4.院长办公会议纪要,检查医院是否定期专题研究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工作。

5.30个出院病人的收费情况及相关资料,检查有无不合理收费。6.医院分配制度、科室分配方案、工资和奖金发放报表。7.纪检、行凤管理部门记录,了解红包,提成等情况。

大力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以“健康教育万里行”、“健康知识进社区”、“健康知识大讲堂”、“中医治未病”为载体,推动健康知识进农牧区、进校园、进单位、进家庭活动,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六是促进和扶持中藏医药事业发展。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要积极实施中藏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和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强化重点医院、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

二要完成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项目年度建设任务。

三要继续面向农牧民推广中藏医药适宜技术,完成以中藏医药为主的500名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和200名中藏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计划。

在近日召开的青海省中藏医药工作会议上,确定了青海省今后一个时期中藏医药的总体要求和六项重点工作。

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重点,着力推进中藏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努力发挥特色优势,大力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发挥中藏医药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中的作用,为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服务。

一、大力组织实施“三名两进”建设工程。通过中藏医名院创建带动全省中藏医医院综合服务水平的提高,通过名科建设带动中藏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通过名医培养带动全省中藏医药队伍建设,通过推动中藏医药进农村牧区、进社区的步伐,拓展中藏医药服务范围和领域,全面提高中藏医药贡献率。“十一五”期间,将在全省建设10—20所名院,40—50个名科,培养100名名医。

二、进一步加强农牧区中藏医药工作。一是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以发挥中藏医药特色优势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鼓励利用中藏医药服务的政策措施,提高中藏医药在农牧区卫生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继续推广农牧区中藏医药适宜技术,为农牧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中藏医药服务,提高中藏医药的普及率和可及率。三是进一步加强县、乡、村级中藏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开展县、乡、村级医疗机构能力与水平建设。四是开展以急诊急救和农牧区特色专科建设为重点的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五是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中藏医药业务建设,使中藏医药服务覆盖医疗、预防、保健等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同时加大对村卫生室中藏医药业务的指导作用。六是大力鼓励支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藏医药人员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中藏医药资源,开展中藏药自采、自种、自用工作。

三、不断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坚持中藏医药为主的发展方向,把保持发挥特色优势作为医院发展的核心任务。

四、充分保持和发挥中藏医药特色优势。组织实施保持和发挥中藏医药特色优势建设项目。州、县级中藏医医院走小综合、大专科的发展道路。重点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妇科病、皮肤病等中藏医药诊疗有优势的病种,特别是在中医内科、妇科、骨伤科及藏医药浴、外治、消化等科室,促进中藏医医院突出特色,健康发展。

五、大力加强中藏医药人才培养和科研力度。建设省、州级中藏医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开展中藏医药人员中藏医药经典理论培训工作,继续加强农牧区在职、在岗中藏医药人员中专学历教育和乡镇卫生院中藏医临床技术骨干培养,开展老中藏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和优秀中藏医临床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中藏医药医疗、制剂和护理技术标准或规范的研究制定,开展中藏医药“治未病”理论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加强藏医药古籍文献搜集、整理、研究、出版工作。

六、积极做好“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加强对中藏医药政策、中藏医医院特色科室、治疗优势病种、名医名家、中藏医药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

关于开展全州中藏医药工作

各县卫生局、州藏医院: 为全面了解中藏医药重点工作任务进展和重大项目实施情况,推动中藏医药工作又好又快发展,青海省中藏医药管理局决定上半年在全省开展中藏医药工作调研督导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督导的主要内容

(一)各县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有关要求的情况。主要是出台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政策文件、召开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会议等情况以及贯彻落实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创新举措。

(二)各县贯彻落实中医药、民族医药相关政策情况。主要是有关社区卫生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关于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作用的政策要求,以及《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意见》等贯彻落实情况。

(三)掌握部分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主要是农牧区中藏医药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情况,中藏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情况,以及重点专科建设、医院文化建设等工作进展情况。

(四)跟踪中藏医药重大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主要是对国家安排的中、藏医医院建设项目以及国家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跟踪问效。

(五)各中藏医医院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医院运行情况。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一)准备阶段。

2009年5月。各县卫生局按照青海省中藏医药管理局的要求,做好各项自查工作。

(二)开展检查。2009年5月下旬,我局在全州范围内按照本通知要求开展督导检查,在6月底前完成检查工作并将工作总结报青海省中藏医药管理局。

(三)调研督导。2009年5月至6月,青海省中藏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综合调研督导组来我州进行抽样调研督导。

三、具体要求

(一)加强对调研督导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县卫生行政部门要 -2-高度重视,由主要负责同志负责,组织开展自查工作,并按督导的主要内容要求形成书面报告报我局。

(二)做好督导工作的部署和落实。各县要周密安排,明确时间进度和任务分工,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保证检查工作规范、有序、顺利进行。

(三)认真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要通过检查督导真实全面了解本县中医药、民族医药各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了解重大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掌握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总结基层好的经验和做法,发现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分析提出有效的整改落实措施。

(四)配合我局做好调研督导工作。我局将组织专家赴各县开展调研督导,请各地在做好自查工作的基础上,注意与调研督导专家工作相衔接。

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一日 果洛州卫生局办公室

2009年5月21日印发

共印9份

-3- 主题词:中医工作

调研

篇6: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化建设

健康有序发展

单位:阿克苏市四中

职务:教师

姓名:刘翔

[内容提要] 在新时期新阶段,做好学生军训工作要针对大学新生出现的新问题和我国国防建设的需要,因材施教。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顺应时代的潮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学生军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关 键 词]

科学发展观

学生军训

国防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作出关于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中谈到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依据《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规定与决定,对学生接受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都做出了法律性规定。1985年国家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在高等学校中开展学生军训试点工作。2001年6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中共军委办公厅下发国办[2001]48号文件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训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军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的,系统地规划和规范了学生军训工作,为全面科学地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提供了依据。学生作为一支先进的国防后备力量,要随时肩负起建设强大国防的光荣使命。而学生的军事训练,作为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容易适应社会的变化。所以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对每位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一、学生军训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国防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与政治理论教育同列为公共必修课,并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依法施教.军训又是学生初步掌握必备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的一个平台,也是高校实现国防教育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团队精神,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国防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回顾高等学校的学生军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第一,思想的问题。在参训过程中通过了解与调查,在发放的200份的调查表中回收到180份,对学生在军训中经常出现的思想问题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觉得军训太苦太累,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军训教官训练太严格,六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军训内容过于单调。产生这些问题不仅反映了学生对军训意义的认识不够,还表现了学生自身行为意识薄弱。这些原因往往都直接影响到部分学生产生胆怯、厌恶,甚至逆反等消极情绪。

第二,形式的问题。还有部分学校不能正确理解《国防教育法》的真正内涵和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导致大多数学校各级领导都不重视学生军训,把学生军训搞成只是“走走队列,练练射击、整整内务、唱唱军歌”的形式主义上的强制性军事训练。甚至只是走走队列,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的问题,还取消了实弹射击训练,把军训时间一再的缩减,从《大纲》规定的2-3周的军事技能训练任务改成了十天、七天,也取消了《大纲》规定的军事理论课教学课时,没有真正落实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教育的最终目的。这种走走过场的强制训练也仅仅能在军训期间起作用罢了,并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教育目的。这样不仅违背了军训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指导意义,而且也浪费很多的资源。

第三,发展的问题。随着军事训练的普及,而且部队也面临着任务重、时间紧等诸方面的因素,存在着教官分配不够等新情况,导致学生的军训任务不能很好完成。学生能否通过军训教官的言传身教,学习好国防知识,掌握一定的军事技能,其中军训教官素质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现在许多的军训机构并不是把国防教育看着一项义务,加之学校对军训的不重视,更多的是驱向于对利益的目的去应付军训任务,这样既不能达到军训的效果,还让学生对军训产生一种反面的看法乃至产生对国防教育意义的否认。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新知识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求知欲,要使学生军训跟上时代的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为国家储备一定素质的国防后备兵员,迎接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结合军训大纲赋予的新任务,不断创新军训手段,始终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新的军训途径和模式,推进学生军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与时俱进做好学生军训思想政治工作

现今,学生中的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许多学生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太阳伞的呵护与关爱下,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因此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的观念较为淡薄。作为一名军训教官应该与学生加强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耐心的指导和严格要求,努力寻找军训生活快乐的一面,在军训过程中寓乐于教,针对学生个性发展多举行一些娱乐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写军训体会、组织拉歌、找个别学生谈心、举行各项文体比赛、参观国防教育基地等。充分调动学生军训积极快乐的一面。让他们去掉几分娇气,多一点坚强;去掉几分怯懦,多一点勇敢。教育他们军训学习的不只是队列与步伐,更多的是做事与做人;锻炼的不只是思想与身体,更多的是意志与能力。通过学习军人的优良作风和品质,使他们懂得一个人只有立德,才能立身;只有吃苦,才能立志;只有勤奋,才能立世。

军训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从军训的具体内容看,除了学习基本的军事理论、基本军事技能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军训过程中,一是要举办国防历史、国防理论、国防精神和国防形势与安全教育讲座,学习广大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在战争和和平时期保卫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无畏精神,让学生在军训生活中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促进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进一步树立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的思想;二是学习和了解国防常识、国防法规和国防科技的发展情况,使学生增强对我国安全与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军训期间,学生们必须遵照军队的内务、纪律、队列三大条令来严格要求。从一日生活制度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和作风养成。从起床到就寝、从集合到站队等方面在时间观念上严格抓落实,要做到雷厉风行,安全稳重;平时要注意文明礼貌,抓军容、着装的齐整与统一,仪表、举止的端庄与得体;抓内务卫生标准,物品摆放做到整齐化一,让学生拥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抓“先进班排”和“文明宿舍”红旗流动活动,定期组织检查评比,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抓养成教育,引导学生逐渐走出太阳伞的呵护,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改掉那些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做生活的坚强者。通过军训中规律性的生活,紧张的训练,严格的纪律约束,可以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守纪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养成学生令行禁止、服从管理的组织纪律观念;营造井然有序、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良好作风,形成受益终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工作作风。

三、强化教官军政素质,促进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

军训教官是学生第一任老师,承担着入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官自身素质的高低也将直接关系国防教育成效的好坏。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官队伍的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决定因素。所以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高素质大学生军训骨干队伍对新生进行军训,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全面促进当代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缓解部队兵员的压力和普及国防教育的需要,应挑选一部分军事素质过硬、思想觉悟高、学习优秀、作风优良的学员,利用业余时间由学院经验丰富的军事教员给他们上课,并结合中队长和退伍学员在军事技能方面的指导,努力训练出一支合格军训教官队伍。军训教官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协调的、不断发展的系统工程,在军训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树立长远的观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杜绝一切短期行为和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学生教官的自身素质是教官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灵魂。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军训教官也必须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时时、事事、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必须及时更新观念,用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信念去启迪学生,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品质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教官还必须强化自身的军事技能训练,在新生面前展现自己最全面的军事素养。在当前国防教育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教官队伍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将学生教官的自身素质建设作为重点来抓,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和作风修养,坚持优良的思想、工作、生活作风,做一个素质优良、严格从教的好教官。

通过军训,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逐步养成文明礼貌、严守纪律、热爱集体、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又要使学生增强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使命感,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树立全新的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激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热情,切实增强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大力加强现代化国防建设、创造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

[2] 龙湘攸;《与时俱进做好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06期;58

[3] 张伟强;《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思考》[J];人武学报;2007年第二期;42

作者:刘翔

***

通讯地址:阿克苏市四843000

联系电话

上一篇:我们的传统佳节下一篇:存量客户维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