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022-09-1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全面深入, 以及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现实也对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 在现阶段如何以党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改进和提高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就是一项需要认真思考和严重对待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此谈些自己的看法。

1 用科学发展观审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显著成绩, 比较好地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逐步融入教材, 融入课堂, 也融入学生思想。就事实而言, 大多数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 能够紧密联系改革开放的实际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积极地在教学中贯彻党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创新理论, 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同时,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科建设、教材建设方面取得成效,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逐渐得到改进。但是, 面对当今社会的新变化和新情况, 也并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能令人满意, 都有良好成效。今天, 我们用党的科学发展观来审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感觉其中确有一些尚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产生的负面效应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上存在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分配不公甚至歪风邪气, 对一些青年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势必影响着部分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那种“不谈空的, 就来实的”, 成了部分学生的流行语, 因而导致重智育轻德育, 重专业课轻政治课的情况发生。

1.2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

由于以前我们党在犯左倾错误的时候, 其影响也普及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时, 又由于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涌动, 改革开放中亦有西方不良价值观念的输入, 社会上恶劣风气得到某些滋长;再加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挫, 致使一些学生对共产主义信念、理想,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产生了疑虑。由此而发生的, 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偏见甚至抵触情绪, 认为理论教育是说教、理论是空洞的教条, 甚至还有些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 也未能从积极方面给予学生以正面引导。所有这些内外情况、大小环境, 都对青年学生主动、认真和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产生了比较消极的影响。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较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马克思主义是随实践而不断发展和与时俱进的科学, 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 在选择上缺乏完整性和时代感, 无法满足大学生渴望解答现代社会中出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据有关调查表明, “师生们普遍反映, 大学的两课各门课程之间有许多内容交叉重叠, 与中小学相关课程之间存在严重的低水平重复, 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缺少新鲜感, 失去了探求新知识的冲动, 陈旧的课程内容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热情”。[1]这些无疑都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4 教学形式陈旧、单一, 缺乏艺术感

在教学方式上, 一些授课教师不能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 根据新时期学生思想的新特点, 学生的新需要以及教学任务的新要求, 科学、灵活地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和工具, 依旧固守着传统教学中的“你说我听, 我教你做”的单一信息传输方式。有些教师上课或照本宣科, 或玄奥生涩, 或猎奇媚俗, 或本身就是应付, 这既缺乏认真负责精神, 也缺乏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因此, 这种简单、枯燥、片面的教学方式, 自然难以满足自主性强、求职欲旺、兴趣广泛的大学生的需要。

1.5 教学安排与考试制度的分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针对全校所有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学生人数众多, 教师时间有限, 特别是近几年来的扩招, 一两百名学生在同一间大教室共同上课, 老师既不能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 更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于是, 课堂上有的学生睡觉打呼, 有的嬉笑聊天, 有的公开退堂, 有的做其他事。对这种连基本的课堂秩序都难维持的情况, 老师或视而不见, 或管而无效, 如此局面必然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也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威信。而且, 现在基本上是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是否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唯一标准, 这就出现了平时上课人头寥寥, 考前复习人头攒动, 依靠抄抄背背, 也能拿个好成绩不正常现象。这种考试导向, 显然会严重影响大学生认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些问题的存在, 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表面找原因, 这样才能真正有的放矢地推进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2 用科学发展观研究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 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增强这些课程和学科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而要解决这一重大课题, 则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做指导。循此思路, 并根据上述所列之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主要方法, 以求推动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

2.1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理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 同时对学生进行良好地思想品德教育, 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理想。而这些都对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和人民期望他们能够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 认识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并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 首先要求老教师本身应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有科学的认识, 并理性地坚定地信仰它, 这样才能够向学生讲解、宣传。那种自身即对马克思主义心存疑虑甚至不信仰它, 何谈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因此正人先正己, 尤其是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为师之道。

2.2 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充分体现时代性特点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理论结合实际地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实践在发展, 社会在前进, 所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 要充分地给以反映。这就要求教材不但在举例、结构上大胆尝试, 努力探索, 体现创新, 科学突破, 而且要在内容处理方面根据实践发展和时代要求, 不断补充、完善, 删除不合时宜的东西, 补充新的理论成果, 增添具有时代气息的新事例、新材料, 从而以其生动鲜活的时代感, 提高大学生认真学习和钻研的兴趣。事实上, 有了这种能够体现时代特点的科学的创新教材, 就从一个重要方面奠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功的基础, 而那种了无生气、面相干巴的教材, 是极大地妨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进行的。

2.3 教学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应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 教学理念的创新, 必须贯彻科学的、发展的改革精神, 打破教师是教学中的单一主体, 教学过程中采取“单向灌输”、“我说你听”的传统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脱离实际, 而是针对当前社会实际, 为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思想支持和方法指南。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是要僵化、教条地重复马克思主义已有的理论观点, 而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包括科学发展观) , 来认识和解决时代发展前沿所提出的新课题, 从而在坚持、继承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基础上, 努力实现理论创新, 力求做到与时俱进。把教学的出发点真正转向学生, 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理论需求出发, 而不是简单地从静态教材、从理论体系、从僵化概念出发, 如此方可做到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 应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来。要确立一个基本的理念, 即我们的教育直接地是为了学生、了解学生、服务学生。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我们就应该采取什么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以灵活多样且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 老师应该与学生在目标上一致, 在理念上相通, 在感情上融洽。这里, 虽然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但他们也是参与者。老师宜诚恳地、主动地听取学生关于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意见, 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

2.4 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形式应该摒弃“一言堂”及一个模式的简单的教育方法, 那种呆板枯燥的纯理论说教, 那种仅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一二三四罗列, 那种凭着对几张或十几张卡片的教条解读就完成一堂课等现象, 都是负作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的。相反, 则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如:课堂讲授式、实践活动式、问题探究式、目标导学式、灌输与启发结合式等。这些方式的综合运用, 无疑会很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增强学生的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 老师在教学中虽以课堂讲授为主, 但宜重视课外师生间的谈心交流, 双方互做知心朋友;宜以社会热点为题布置作业, 考察和锻炼学生进行科学分析和思维的能力;宜引导和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社会考察, 以了解国情民意, 积极思考问题, 使所学理论和实际统一起来。同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运用音像资料, 摆事实、讲道理, 运用图表表达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运用漫画分析哲学道理等, 以此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把握和理解。

2.5 改革考试制度, 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如何符合实际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个比较难以把握的问题。因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的评定, 不同于其他理工类学科, 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过去曾经比较通行的考试方式, 基本上属于应试教育模式, 因此会在部分学生中出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情况。这样, 既不利于了解和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也不利于客观地把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鉴于此, 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除了要看学生作业、考试成绩外, 更重要地还应考察学生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 思考政治和社会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 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的实际表现、道德行为、价值取向等。在这里我们所要做的, 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解放思想, 开拓思路, 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体系和具体方法, 注重实际效果, 坚持知行统一, 真正地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让大学生们理性地确立科学信仰, 努力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做一个大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人。

2.6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 因而对任课教师在政治素养、业务能力、个人品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 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这种高要求的满足与否, 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老师们, 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育好人、育合格人的神圣职责。因此, 他们理应重视加强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使自己成为合格并优良的思想政治课老师, 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同时, 学校也要加大对思想政治课老师的培养力度, 增加经费, 提供机会, 让他们也能走出课堂, 深入实际。并且也能够以科学的方法, 建立对教师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 激励他们献身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事业。

综上所述,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国家的长远发展, 对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对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 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提高其成效性, 并从教学过程的实际出发, 分析目前教学过程中的得失现状, 寻求科学的实际的解决办法, 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当不负教书育人、培养德才兼备建设人才的伟大历史使命。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手段。当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因此, 本文努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分析其教学现状, 查找深层原因, 并从几个重要方面, 探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董德福, 金丽馥.坚持“二分法”实现“四强化”——江苏大学“两课”教学调查[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11) .

上一篇:反担保责任范围的解读与实务下一篇:慕课背景下的高职英语课堂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