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讨论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

2024-05-08

浅谈课堂讨论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通用8篇)

篇1:浅谈课堂讨论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

浅谈课堂讨论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 摘要:讨论教学法作为落实语文新课改重要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民主平等交流的平台,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拓展,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但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为讨论而讨论”的形式主义现象,因此要想真正的发挥讨论教学法的功能,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教师要认真研究讨论教学法的内涵,掌握讨论规律,把握最佳时机,合理设置讨论形式,发挥好教师自身在讨论过程中的作用,努力增强讨论的教育作用,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谐性。

关键词:

讨论教学法

存在问题

要求

策略

一、语文课堂讨论概念

现代课堂讨论强调师生互动,积极交往,共同发展,而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与学习产生的结果是成正比的,单纯的行动参与是不能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的,只有以认知和情感体验的积极参与才能充分发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就要改变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随即一系列的新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课堂讨论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

课堂讨论法是20世纪上半叶苏联高等学校社会学科实施的 一种教学方法。五十年代,这种教学法曾随凯洛夫《教育学》传入我国。讨论教学法是在教师精心地组织和准备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生生就某一教学问题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思维的教学手段。是现代课堂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并取得了卓越的效果。

二、采用课堂讨论法的必要性

1、课堂讨论一改传统教学学生作为个体单独学习的局面,采用人人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动交往,形式新颖并富有活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觉投入学习的源泉和动力。课堂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由于文章的欣赏大多偏向于情感的体验,因此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课堂讨论正好满足了学生的愿望,而不是作为旁观者听别人的演绎,是自己亲身加入进去,当然学生会对课堂讨论始终兴趣盎然。

2、在语文课堂中,适时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一个坏的教师教授真理”。课堂讨论就是让学生发现真理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生生之间充分合作,互换想法,使原本零散、模糊的知识变得清晰明朗。在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同时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处,学生团体在进行讨论时,学生本身要精心准备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还要聆听同组及班内其他同学的意见,并及时纠正补充自己的想法,不断拓展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得到发展。

3、《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口语交际做出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有表达的自信,积极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语文作为一门以语言为主的课程,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虽然课堂上教师会鼓励学生大胆积极的回答问题,但由于时间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公开展示自己的机会还是有限的,课堂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方面的缺陷,学生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时,会因为其团队精神和荣誉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会努力献计献策,畅所欲言。久而久之,学生说的多练得多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自然得到提高,对以后学生融入社会与人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4、可以发挥教育的作用,课堂讨论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方面,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并接受别人的批评,从而在处事上更宽容和谦虚;2)小组作为一个集体,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责任感;3)有利于“互助”、“合群”、“ 合作”“ 民主”、“求实”等道德知识、时代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讨论打破了传统教学接受式的弊端,以一种开放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迎合了新课改对语文教育的要求,在教学界应用广泛,被很多教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一些教师未能真正理解讨论教学的含义,造成了误解,许多无效的、形式的讨论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讨论必然会有小组,那么几个人一组,小组成员怎样分配时必然要解决的问题,这关乎能否达到高效学习、解决问题的目的。在一些课堂的讨论环节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教师在布置完讨论任务后,习惯性的就会让同桌一组或前后四人以小组进行讨论,现在很多班级在排座位时,还是有大部分的教师会把所谓的“问题学生”放在最后或边角,那么教师在组织前后进行讨论时,难免会出现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在一起讨论或者是成绩好的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从而导致了讨论进度、质量、气氛等多方面的问题,其次,讨论小组不能在同等条件下竞争,甚至这种差异性会只是导致只有少部分学生获得了讨论应该发挥的学习效果,而差生与差生或差生与中等学生的组合明显有差距。除此之外,讨论小组成员之间的性格、能力也会影响小组合作讨论的质量。

2、在讨论的环节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个突出问题,讨论小组在讨论时,有的学生讲得多,有的学生讲得少,甚至有少部分学生完全不参与,组员之间的合作力不强。另一方面,拿到讨论任务后,该开始的开始不了,该结束的时候又讨论不完,找不到讨论点在哪里;应该重点突出的讨论主题突出不出来,而可以一次带过的问题讨论个没完。学生角色分工不明确,讨论起来就容易陷入混乱。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中讨论的问题大多是可以发表自己见解的,如果小组分工不明确。没有一个良好地讨论秩序,很难讨论出一个集小组意见又符合题意的答案,那么这样的讨论不就没有效果了吗?

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逐渐认识到采用课堂讨论的重要性,也在积极的运用这种方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把讨论当做走过场,看成是课堂教学应有的步骤,不管有没有必要,都分小组讨论一下,出现了“为讨论而讨论”的问题,导致教师只关注了课堂讨论的表面现象——形式。而没有指导学生通过讨论获得更深层次的有关问题的思考。甚至有一部分教师采取“放养式”的课堂讨论模式学生看起来讨论的热火朝天,教师则作为旁观者,完全放任学生自由讨论。有的教师虽然采取了小组讨论的形式,但整个过程还是命令式的,没有给学生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课堂讨论过于形式化,既浪费了课堂时间,有没有教学效果,与真正意义上的讨论教学背道而驰,完全流于形式。

4、讨论问题缺乏思考性、价值性是课堂讨论中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语文知识比较琐碎、零散,涵盖了字、词、句、文章、段落等诸多的内容,教师不好把握,特别是教龄短的教师尤其难,在准备课堂讨论问题时,很容易把握不住重点,经常会提一些简单无效的问题或过于难回答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失去价值性,比如:“对不对”、“是不是”等问题。问题准备不恰当,学生讨论起来没有积极性,也不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讨论环节就失去了意义。

5、新课程要求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语文课堂也在积极践行,但有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使课堂讨论走入了一个误区:课堂讨论中,教师往往把课堂让位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自学讨论,课堂氛围也很热烈,但很多的问题也暴露无疑,比如小组纪律问题,小学生的自制力、注意力都还不稳定,很容易走神,讨论就会变成“讨论”。这些问题都还是需要教师引导的。

四、课堂讨论的要求

《语文新课程标》提出如下要求:一是学生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能就自己不同的见解与其他同学商量讨论二是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去,用于发表自己的建议及意见。因此,在讨论中要注意椅子啊几点要求:

1、做好讨论前的准备

教师在打算运用讨论教学法钱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准备:首先,教师要备好讨论的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并反复推敲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估计可能得到的答案。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准备情况及其特点,能够在“最近发展区”内设计讨论的内容,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当然学生的准备也是很必要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课前要对课文进行充分的预习,讨论起来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状态进入到讨论之中,避免空着脑袋讨论的尴尬。

2、讨论时要注意引发诱导

讨论开始后,教师要能够把握和控制整个讨论过程,指导学生的讨论。教师就提出的讨论问题进行剖析,为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的讨论有方向可循。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要走下讲台,参与到其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学生讨论遇到问题停滞不前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及时审度课堂形式,把学生的讨论控制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是学生有效、顺利地进行讨论。

3、讨论后及时做好总结

在学生讨论过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各抒己见的意见加以总结,纠正错误肯定有点,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总结应包括几个方面:1)简单总结学生的基本观点,使学生对各组的讨论结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借鉴,同时发现本组的问题及时改进;2)评价学生讨论结果的正误性,向学生提出错误和努力方向,使学生明白清楚;3)对学生遗漏忽视的问题进行补充、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加以组合,形成完整的对问题的认识,明示给学生,一目了然。

五、语文课堂讨论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采用课堂讨论,有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从而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使课堂讨论成为教师促进语文课堂生动活泼的手段呢?提出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合理构建讨论小组

大多数的讨论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实现的,因此建立一个科学有效地小组尤其重要。由于每个学生都存在个别差异,比如语文能力的差异,性格的差异,口头表达能力的差异等。因此进行分组时教师要全面考虑学生差异进行分组,在以学习成绩为主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学生的其他差异,遵循”组内差异,组间同质“的原则。一般来说,每小组以4——6人或8人为最佳,尽量不要太多,否则会影响讨论质量。每一个小组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小组长是小组至关重要的人物,起到小组领袖的作用,统筹整个小组的运行,一名记录员记录本组成员的所发表的观点并兼有提炼总结观点的任务;还要设有时间提醒员负责控制讨论的时间,提高讨论效率;汇报员则主要负责汇报本组的最终讨论结果。小组成员之间只有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和小组是融为一体的,是小组重要的一分子,个人得失荣辱与小组息息相关,调动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保持积极性,从而顺利完成任务。同时也可以避免在交流时,有的学生主导讨论,讲得多,而有的学生则完全置身于讨论之外的情况,能够平等交流。

2、精心的设计讨论的问题

适宜的问题是学生讨论顺利有效开展的关键,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进一步的讨论开个好头;有价值的问题则可以使学生充分的讨论,课堂的价值也会得以体现出来。因此设计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问题要具有开放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让学生回答出多种答案,而不是固定答案,在课本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结合自己的思考经总结,整理才能形成对问题深刻的认识。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形成语文学习能力,对语文学习有更多自己的感悟。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一文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眼中的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在结合课本多处描写闰土的事件、外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会有许多不同的闰土形象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答案各不相同,但又合乎道理。2)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讨论是针对全体学生展开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不尽相同的,要在考虑每个学生能力的基础上,设置难易适宜的问题,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讨论中有话可说,充分的参与讨论。其次,要使讨论问题的难度尽量在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内,适应学生语文学习的进度、能力、质量等,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才能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课堂讨论要设置良好的氛围

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还来源于良好的课堂氛围和环境,教师要蹲下身去和学生平等交流,倾听学生的想法,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勇于讨论,有问题可问,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在课堂讨论中,要形成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和谐关系,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在讨论环节开拓自己的思维,开放地表达自己对于语文课文的理解、体会,学生才能充分打开自己的思路,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即使是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也不应该立即做出否定,错误往往是寻求真理的源泉,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错误点,生成新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得出正解。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包容,让学生勇于犯错误,也勇于改正错误寻求真理,学生自然会体会到交流的乐趣,积极性高涨,引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潜能也被发掘出来,讨论又怎么会枯燥呢?另一方面,在课堂讨论中,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也是创设良好氛围的有效手段,会让学生认为老师很重视自己,喜欢自己,肯定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培养学生自我质量,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

4、讨论的形式要多样化

丰富课堂讨论的形式,保证课堂讨论在适宜语文课堂中得到实践,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不同的问题有着不同的讨论法,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讨论形式,而不仅仅局限于常见的小组式,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也会降低,削弱讨论的活跃性。比如:在《草原》一课中让学生讨论你最喜欢草原的什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会有很多不同的见解,这时候教师可以不必让学生仅仅局限于和自己的四人或几人一小组讨论,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也可以跨组或是几个小组一起讨论,学生的交往范围变广了,不仅增强了合作意识,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开拓,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常见的课堂讨论形式有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跨组讨论、辩论赛讨论等多种形式,教师要善于采用灵活多样的讨论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学生,鼓励那些不积极发言的学生勇于走到同学们中间去和他们尽情地互换想法,享受成功的体验,使讨论发挥最大的作用。

5、发挥好教师的作用

虽然语文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把学生看成是完整、独立的人,但是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正处在发展之中。因此,在讨论中,我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把教师放在引导者、帮助者的位置参与学生的讨论也就是说,讨论不应该是放任自流的,而教师则袖手旁观的观看。在学生讨论出现纪律问题或状况时教师应该及时提醒学生,维持好讨论纪律,保证讨论有效的展开。其次,学生的讨论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针对讨论的问题,学生经常会出现理解不到位,或是讨论中产生新问题的情况,这时候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并趁机抓住机会生成新问题,拓展原有问题的深度提高讨论质量。比如:在《背影》的学习中,对于朱自清父亲爬月台这一情景,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大多是父爱的主题,当有学生提出朱自清父亲违反交通规则这一观点时,如果教师能够针对学生这一片面的脱离题意的想法,慢慢引导使其正确理解,不仅能够打破学生思维的限制,也保护了学生犯错误的自尊。因此教师要灵活定位自己的位置,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及时观察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动向,及时调整,发挥教师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使课堂讨论不流于形式,有效顺利开展。

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是语文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重要的实现形式,它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教师逐字逐句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正确理解讨论教学法的内涵,权衡利弊,使课堂讨论发挥出最大优势,推动新课程的实施。

篇2:浅谈课堂讨论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

专业: B12小教语文

学号:124116093023 姓名:邱香香(35)

摘要:简笔画是采用最简单的线条、平面,形象的勾勒出物象的主要特征,具有概括、形象、幽默、简练、成形迅速等特点。《师范学校教学大纲》将之设为小学教师的基础课业,是对小学教师规格化标准的一项要求。简笔画在语文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运用,对语文课堂产生了重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之予以很高的评价:“这种在讲课过程中随手而就的图画,比现成的,甚至比起彩色的图画来都有其很大的优点”。

关键词:简笔画、语文课堂、运用、作用

简笔画作为小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之一,以直观的形象诉诸学生的视觉感官,把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的形式变成愉悦性的形象,可增强记忆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语文课堂中的到广泛的运用。接下来我主要谈一谈在见习过程中,在实际教学中简笔画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以及简笔画在语文课堂中的积极作用。

一、简笔画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简笔画学习生字

根据汉字的造字方法及其特点,我们发现很多字尤都可用图画来表示,而小学老师们也乐于运用简笔画来丰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学习中,庞会芳老师在讲解生字伞时,就运用了物体“伞”的简笔画--一个半开立着的伞,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生字的字音字形,还理解了字义。同样可以运用简笔画学习的字还有日、月、鸟、飞、休、山、笔等等。这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生字的办法。

(二)运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在马芝香老师讲解的《荷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此处的“挨挨挤挤”,马老师就运用了简笔画,荷叶一个挨着一个。一个挤着一个,通过形象而直观的图画,学生看到了”荷叶挨挨挤挤的“的样子,立即明白了什么是挨挨挤挤,从而体会文章用词的恰当,准确。同样运用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还有赵晨曦老师,在讲解《这儿真好》一文中的“小熊一个人住在荒岛上,它感觉孤零零的”时,就运用简笔画来画出了小熊一个人待在荒岛上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孤零零”一词。此外,张怡老师的《蜗牛的奖杯》中,“遥遥领先”一词也用了简笔画来讲解。

(三)运用简笔画理解句子

阅读教学中,有些句子意思比较含蓄,或者离学生实际很远,教师单纯的讲解学生品味不足,语感不强。恰当的简笔画教学,则能让孩子们很快领会其意,并加深印象。

《燕子》一文中有一段独具匠心,精妙传神的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但这样的句子对于小学生来说却是难以体会的。但通过老师的引导,辅以简笔画,学生可以地感觉到电线隐约可见的特点从而体会到“痕”字的运用准确,体会到比喻的贴切。这两处难点靠讲解很难是学生理解其神韵,但通过简笔画,稍加点拨,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简笔画直观形象的特点,使之运用于阅读教学中时,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除以上之外,我们还可运用简笔画创设情境,理清脉络,复述课文,指导背诵等等。简笔画的运用,对语文课堂产生了相当积极地的作用。

二、简笔画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一)增强记忆效果 实验研究发现儿童从视觉获得的信息三小时后能记住72%,三天后仅余20%;从听觉获得的信息三小时后仅能记住70%,三天后只余10%;而通过视听结合获得信息,三小时后能记住85%,三天后还能记住65%.所以在课堂中,如果可以将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简笔画与教师的语言引导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内容而且视听结合有助于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绘画是儿童十分喜爱的视觉艺术,教师一旦把生动有趣的简笔画描绘在黑板上,就会成为学生的视觉兴奋点,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气氛会因此变得活跃,而这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持久的注意力,消除学习疲劳,提高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运用简笔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能力。首先,简笔画生动逼真的形象会吸引孩子们好奇而喜爱的目光,并把注意指向要观察的对象,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观察任务,友谊是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善于独立的观察,从中获得有利信息,提高观察力。另外,语文的听说读写都与想象力有或多或少的关系,教学简笔画对学生展开想象创造了条件。幽默的简笔画受到学生的喜爱,老师可以课中或课后设计简笔画,让同学们发挥想象,看图写话,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不限制学生思维,学生可以尽情的发挥想象,描述图画,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此外,教学简笔画还有丰富教学语言,化解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审美等积极作用。对我们的语文乃至其它各科教学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教学简笔画有很多优点,但教师也应但注意有的放矢、深入浅出、绝不滥用,而且在使用教学简笔画时应注意造形准、速度快、情意明等要点。

小结

掌握熟练的简笔画技巧,巧妙地运用简笔画,把简笔画渗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是之成为小学语文课堂良好的辅助教学方式,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化解教学难点,将会更好的达到我们理想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立英,《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简笔画的研究》,2008年12月;

篇3:讨论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一、结合实际确定讨论的内容与形式

1. 讨论的内容。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实施讨论式教学,为了确保其有效性,根本前提就在于所讨论的问题要精心地设计,应具有较强的启发性。所以在确定讨论问题时,首先就应紧密结合教学的内容,突出重难点,且所设置的问题应从浅到深、循序渐进、难度适中,为学生预留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而且,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其典型性和针对性,严禁出现为讨论而讨论的情况,否则就会偏离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引导学生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明确:作者在文中描写的荷塘景物有哪些?这些景物又有什么特点?哪些语句是描写心理感受的,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转换而出现了哪些变化等。通过对讨论内容的明确,学生就能结合这一主线进行探讨,这对于提高整个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2. 讨论的形式。

在设计好所要讨论的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重讨论形式。一般是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小组的划分,每个小组一般4到6个人最佳,在此基础上采取相互协作方式进行讨论。同样以教学《荷塘月色》为例,起初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哪些是朱自清的佳作,并对其特点进行讨论,从而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而在教学讨论环节,教师则应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文中哪些段落写了荷塘?在此前后还写了什么?画出所提及或描写的事物。怎样理解“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为什么想起了“江南采莲”?作者返回家中,他的心境如何?“不宁静”最终得到解脱了吗?等等如此之类问题的提出,学生可以自主讨论,也可以相互探讨,这样在小组成员中就能有效地互动,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思辨性思维,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升。

二、科学分析确定讨论的流程

在确定讨论的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确保讨论式教学得到高效的实施,我们还应对讨论流程进行明确,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实施。

1. 讨论任务的下达。

这是实施讨论式教学的首要环节,主要是对学生所要讨论的内容进行具体的说明。因为一旦任务不能明确,学生就会不知所措,所以讨论式教学的首要环节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做什么、怎么做,还可以对讨论时间和讨论要求等进行明确,学生应做好各项准备,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

2. 讨论过程的引导。

在下达讨论任务之后,学生往往会进行激烈的讨论,但是在讨论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不偏离重点,所有讨论活动的进行均与教学目标相符,且及时的对偏离的情况进行纠正,最后由各小组将所讨论的结果展示出来。由于《荷塘月色》的教学目的是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所以将全文分成三个段落进行讨论,第一部分(1~3自然段):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及来到荷塘的感受,从而点明题旨。第二部分(4~6自然段):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第三部分(7~8自然段):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在做好引导的基础上,学生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这样学生才能结合讨论的内容和教师的引导而促进动态课堂的生成,最后由各小组将各自讨论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完成讨论教学。除了小组讨论外,组与组之间还可以进行交叉讨论,整个讨论过程的实施都是为了更好地达到讨论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讨论过程应结合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确定讨论的方式,常见的有竞赛、自由双向互动等,只有确保讨论方式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3. 科学的评价。

很多时候的讨论式教学往往忽视了对讨论结果的评价,所以为了确保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得到不断的保持和提升,就需要在讨论的基础上,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尤其是应注意评价的多元性和有效性,尽可能地通过评价找出自身的不足,并在今后的讨论中更好地改进和完善。

三、密切关注讨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篇4:讨论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关键词:讨论法;课堂;发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课堂讨论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兴趣,它能实现师生、生生对话,让课堂成为学生观察、阅读、思考、表达的自由王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它的独特性使它被教师和学生喜爱。

具体来说,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或重点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交流,相互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共同提高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如何有效地使用课堂讨论法呢?我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一、选题是关键

认真研究和设计讨论话题是保证讨论有效的前提。每节课都用是瞎用,每个问题都用是滥用,那么课堂讨论选取什么样的话题呢?应遵循以下原则:(1)不能过简也不能过难。过简,学生不感兴趣,不但不利于训练思维,反而会导致思维的惰性。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但不利于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反而会让学生失去信心。(2)应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来选题,能体现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训练。(3)所选的题目应有较为丰富的内涵或是学生能产生冲突的话题。

例1.討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题西林壁》的寓意:

教学目的: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探讨“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迷惑”的含义。

教学过程:探讨诗歌蕴含的深层含义。

师: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全诗的字面意思,现在你了解庐山了吗?你是否觉得本首诗含有更深刻的道理?是什么呢?我们先在小组内议一议吧。

生1:这首诗所写的庐山像个千面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她便展现不同的姿态。

师:恩,我也有同感。

生2:老师,我突然想起三年级我们学习过的《画杨桃》中的那颗杨桃,它也是从不同角度看样子也不同。

师:哦,好记性!同学们,你们也一起回忆一下那篇课文吧,再想想那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吧?(如果学生想不起来可以适时提醒。给刚才那个同学机会,让他继续回答。)

生2:对待事物要事实求事,因为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结果。

师:你不但记忆力好,而且会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这种学习方法既能帮助我们对新知识进行理解,还能把知识系统化。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主动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各科的学习中去。(大家是不是该把掌声奖励给他。)

生:(全班鼓掌)

师:好热烈的掌声啊!好了,除了这些,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生:读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使我想起 一句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师:你一定看了不少课外书吧?因为你真是个知识渊博的孩子。真棒!那么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生:形容旁观的人看得清楚,当事的人反而看得不全面。

师:你一定有认真查字典吧!那么谁又能把这一成语和今天所学的诗歌结合起来说说它的意思呢?

生:老师,我知道,就是要想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就要走出庐山全面地看它。

师:是啊,不只是看庐山要这样,我们生活中的事也常常是这样的,想要全面正确地了解它就必须置身事外,冷静分析,全面了解。

生:老师,你说得太对了,每次你在处理我们同学之间的矛盾时,你就是这样做的。

师:哈哈,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谢谢你夸奖。好了,孩子们,我们讨论了这么久,你们觉得庐山像个什么人?(教师可以适时提醒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

生1:艺术家,因为它的外表像艺术家,她变化各种美妙的姿势,你瞧,它从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各不相同,多奇妙啊!

生2: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庐山应该像个哲学家,因为它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生3:老师,我觉得庐山像个科学家,可是我还没有想出该怎样说理由。

师:没关系,想好再告诉大家。老师目前比较赞同那两位同学的观点,因为庐山不但多彩的身姿令人流连忘返,其中蕴涵的深意更是令人回味无穷。那么接下来,老师要请你们把庐山告诉我们的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并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孩子们,开始吧!

师:同学们,写好了吗?可以展示你们的作品了吗?

……

师:是啊,你说得真好!庐山这位哲学家让我们知道了“看问题应该全面、客观,只有这样才能看清问题,获得正确的认识”的道理,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成为脍炙人口的古诗名句。

二、有序的课堂是保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认为只有训练学生规范有序地讨论才可能产生高效。课堂讨论主要分为两种形式:(1)全班讨论和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时,可把学生组成几个适宜建立多向交往的学习小组,必要时可改变他们的座位形式,如组成马蹄形、半圆形、扇形等。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求学生做到:一是发言讲次序,切忌一窝蜂地抢着说。若是分组讨论,则要民主推选出小组长,组员要服从组长的统一指挥。(2)善于倾听他人谈话,目光注视发言人,边听边想,不中途打断别人说话,必要时还要做好笔记。(3)发言积极踊跃,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鼓励提出补充意见或批判性的建设意见,切忌人云亦云。

例2.讨论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80页——趣味语文。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能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积极发言,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坐 请坐 请上坐 茶 敬茶 敬香茶”的?

(2)你认为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要求学生不但会利用书上的知识,还会利用准备的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

(3)老和尚属于哪一类人?他最后为什么哭笑不得?

(4)给短文起个题目。

(二)组织学生讨论。

要求:(1)四人小组内先讨论,能积极踊跃发言,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总结后派代表汇报。

(2)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能提出补充意见或批判性的建设意见,不人云亦云。

(3)说的同学能流利大声地说,听的学生能仔细安静地听。

(三)教师总结。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

课堂讨论法的恰当使用,使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极为充分。然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养。首先,教师在语文学科的专业素养上应做到深刻、独到。其次,教师应博览群书,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指导时才能引经据典,左右逢源。最后,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机智,善于巧妙地化解教学矛盾,灵活处理偶发事件,使矛盾和事件转化为深化教学的契机。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应该提出阶段性和层次性的要求。首先,能畅所欲言;其次,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最后,让自己的谈话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同时,通过采取一些激勵措施,让学生不断获取信心和动力。让课堂讨论成为一种有效的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

例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王二小》讨论的话题:

1.王二小为什么要“装做顺从”的样子?

2.为什么要“装”呢?骗人不是坏品质吗?(“装”。假装本来是不诚实的表现,可是为什么要“装”?这里的“装”和不诚实有什么区别呢?)

课堂讨论法是一种集多种优点于一体的好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它,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但要慎用,因为它的运用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有可能进行深入有效的讨论。

参考文献:

[1]孔庆振.课堂讨论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5(11).

篇5:浅谈课堂讨论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计算机正逐渐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确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想象力最活泼、最丰富的儿童,他们对直观、形象的画面尤其感兴趣,所以,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动态感知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让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励学生的想象,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关键字:多媒体;小学语文;运用

我们的国家要在充满挑战和竞争的二十一世纪中跻身于强国之列,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教育。从战略眼光看,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将是一个从观念,思想到方法,行动都不同于二十一世纪的全新教育;而这个全新的教育又将以“教育现代化总揽全局”方能实现。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阶段的当务之急,必须真正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沉闷气氛,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然而,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因此,必须通过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努力达到看得见、听得进、学得会、记得牢、用得活的最佳效果。

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学校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就如何运用多种媒体进行语文电教这一课题研究和探索,并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以小学语文课文《黄果树瀑布》为例,简要地谈谈自己是怎样通过图片,录音、插图等媒体的有机组合进行课堂教学的具体设想。

一、钻研教材,确定运用多媒体的组合进行教学的总体思路

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能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鲜明的形象。在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件会中动中有静的美感,待到最后一教时播放黄果树瀑布录像,这样循序渐进,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辅之以学生看听说想读练的训练,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观察、引导思考

《黄果树瀑布》的课文内容与配套插图的画面完全一致。用浅湿、明快、形象、生动的文字全面反映了图中的景物,思考“银雨洒金街”等语句的内涵。

三.自己动手精心制作课件 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知识状况、智力状况及思想状况,自己动手制作适合本班同学理解课文、提高素质的课件,加深学生对静中动的读后印象。投影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实用性、新颖性等特点,有利于教师传授知识,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在连看带想的思维活动中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另外,实践中,我们从愉快教育的四要素“爱、美、愉快、创造”方面探索了电化教学与愉快教学的结合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渲染气氛,拨动爱的心弦

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而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爱是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达到的。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而形象、直观的电教媒体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开始使用投影仪映出周总理的遗像;同时,教师用哀痛低沉的语调对学生说:“1976年1月8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周总理遗像,听着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环,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缓缓而行的车队,那满面泪痕的老人、青年、小孩„„此情此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悲痛之情。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教师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位教师对电教手段的选择运用,贯彻在从设计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当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恰当地展示电教媒体时,其高尚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爱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爱、对领袖对师长对同辈的爱、对集体、人民和祖国的爱。爱的真谛是爱人。被爱只是一个起点,它需要扩展。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拨动了学生“爱”的心弦,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爱”而且也学会了“爱”,即施爱于人。一个人能施爱才能显出人格的内涵意义,才能显出生活的充实,也只有在被爱和施爱中,完美的人格才能真正显现。

二、创设意境,领略“美”的境界

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美育是愉快教学四要素之一,而电化教学可以艺术地表现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像教材将诸多美的因素渗透到电化教学中去,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

如教《繁星》一课,将雪白的天花板作为幕布,随意调节投影焦距,让悬挂在“天空”上的星星时明时暗,不时闪烁。学生头靠桌子上,向上仰望,眼前出现了半明半暗的星空、无数眨眼的星星,还有飞舞的流萤,闪烁的航标灯„„教师随时稍稍移动画面,让学生产生船在移动、星也在动的感觉。与此同时,播放一段优美的夏夜圆舞曲,在视觉、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里学生不仅领略到了一个柔和、静寂、梦幻般的海上之夜的形象美,也从文章的意境中体会到了语言美。

儿童如能沐浴在美的环境中,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十分愉悦。小学语文教材是装满美的宝库,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宝库去感受美、创造美,电教有其优越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把课文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课文的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加上电化教学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不仅可以使学生辨别出客观事物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同时也使他们对美的事物产生学习、领会、把握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操。

三、视听并茂,趣化教学氛围

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愉快教育把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是否贯彻愉快教学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愉快教学就是兴趣教学。电化教学根据自身声象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

一位教师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一边看活动投影片上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它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我们说电化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拓宽视野,开发创造潜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要能在将来成为跨世纪的四有新人,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

如:一位教师教《惊弓之鸟》一课,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这位教师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教学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得出: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使他们领略到了一种最高层次的愉快——创造的愉快。

电教媒体介入教学中,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教师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美感、兴趣与创造力。实践证明,电化教学确实是实施愉快教学的有效途径。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由于年级高低作者不同,体裁有别,文风各异,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潜心研究编者的编排意图,确定科学合理,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大胆改革,锐意创新,进行各种电教方法的应用,彻底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借此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以走出高分低能的误区,向高效率、轻负担的方向发展。同时在电教的教学实践中,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忌方法类同,要做到恰当选择。

二、忌千课一面,要做到常用常新。

三、忌一成不变,要做到灵活运用。

四、忌搭花架子,要避免为电教而电教的形式化倾向。

做到该用就用,而且一定要用好,不必用就不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倘若只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使用了却毫无效果,纯粹是教学上的时间浪费。为了电教而电教,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破坏了正常的教学常规。

篇6:浅谈课堂讨论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

浅谈教学机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中心小学校 熊英惠

【摘 要】本文探讨了小学教学中教学机智的运用,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机智;点睛之笔

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课堂偶发事件的发生,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然而,应该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偶发事件中,既有不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也有有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尽管如此,只要掌握教学机智的运用策略,就能使偶发事件经过教师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和增效的作用。

在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过许许多多的教学机智的案例。它们让我幽默、机智、宽容、茁壮成长……

记得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正当进入分角色朗读阶段,从孩子们喜形于色的神情中,我知道他们最感兴趣、最能展示他们风采的时候到了。好几个小组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预演了。他们读得是那么的投入。陈倩美正读到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的那一段,她急切而又高兴地喊着:“妈妈,妈妈!”充满惊喜的语调,叫人听起来真有些鼻子发酸;汪晗韬扮演的青蛙妈妈则是和蔼可亲,语气特别慈祥:“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听着稚嫩的音色扮出老成的语调,看着他摇头摆尾、自我陶醉的样子,真叫人忍俊不禁……

正当我为我的学生而骄傲,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洋洋得意的时候,身后传来了些不和谐的声音。“我就是不演乌龟。不演,不演,就不演!”我回过头一看,原来又是“娇气鬼”牛牛在“添乱”。看他那较真的劲儿,我不禁有些紧张了。这孩子,平时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宠坏了,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为别人着想。看来,原本精彩的课堂气氛又要让他给搅“黄”了。我几步跨过去,从嗓子眼里挤出几个硬邦邦的字眼:“怎么回事?”

“娇气鬼”急得脸红脖子粗,一脸的不情愿,瘪瘪小嘴,说:“我就是不演乌龟!”“为什么?”我压住了即将爆发的怒气,低声问道。“人家都说乌龟是王八,我不要当王八。”看着他一本正经、振振有辞的样子,我是好气又好笑,可又有些无可奈何。我灵机一动,想到求助于学生们,于是,我转身面向同学们,故意以老师特有的威严语气问到:“你们谁能说说乌龟有什么可爱的地方吗?”没有人应声,孩子们都有些“不怀好意”地你望望我,我看看你,等着看笑话。我有点儿下不了台,顿时感觉脸面上挂不住了。正在这时,我发现有双纤弱的小手在“蠢蠢欲动”,原来是胆小又孤僻、不合群的“小不点”妞妞。我想,姑且听听她说一说吧。妞妞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我……我觉得……乌龟很可怜,人们都不喜欢它,小伙伴们也不愿意跟它玩。”(语文教学论文 )她指着黑板上的乌龟图形,充满同情地说:“你们看,它都伤心得快要哭了。”这哪里是在说乌龟!分明是在诉说自己的遭遇呀!这都怪我,对妞妞关心太少,以至于这个从小就寄养在亲戚家、远离父母的小女孩,小小年纪就懂得了孤独。我不禁心有触动,而且深深地自责起来!

同学们仿佛都受了这种情绪的感染,开始窃窃私语起来。这时,“智多星”汤傲宇首先发言了,他有板有眼地说:“据我所知,乌龟的全身都是宝。龟肉可以食用,营养价值很高;龟壳还可以做药材。”班长黄铭辉也开口了:“乌龟会保护自己,在碰到危险的时候,它就把头和脚都缩到硬邦邦的龟壳里去,谁也别想伤害它。”“故事大王”郭伟说:“我听过《狐狸和乌龟》的故事,乌龟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打败了强大而又狡猾的狐狸。”好几个孩子都不约而同地说:“我想和乌龟交朋友。”“我愿意和乌龟一起玩。”孩子们真挚的话语让我的脸色一下子舒展开来,内心深处禁不住为我的学生们叫好,为他们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当我正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娇气鬼”牛牛打断了我:“大家都别说了,我愿意演乌龟,也愿意和它(她)交朋友。”边说还边朝妞妞挤了挤眼。妞妞笑了,他也笑了,我笑了,孩子们都笑了。

课堂小剧场开演了。乌龟的扮演者牛牛趴着身子,慢悠悠地摆动着“四肢”,和颜悦色地对“小蝌蚪”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和一阵发自内心的欢笑声……

在这片欢笑声中,我真切地体会到“浇树要浇根,教人要教心”,只有教师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心与心的、情与情的交流,人文关怀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教师以一颗童心融入小学生之中,与之同忧、同喜,让小学生把教师当成自己亲密的学习伙伴,对他们真正进入自主学习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有多么大的影响;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既要机智地驾驭课堂,灵活处理突发事件,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可以看出,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表情语言之中,都在与学生进行着情感与心灵的交流;都在营造着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与情境;都能看到教师真诚的尊重、恰当的定位。尤其是在突发的教学事件中,教师机智地相机诱导,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巧妙适时地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与情感引导。从而走进了儿童的心灵深处,与学生进行情感、思想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在情境中诵读、理解、辨析、体验、感悟,营造出了开放的、有活力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现代课堂是一个变幻多端的小世界,有和风细雨,也有激流澎湃。作为新课改教师,我们一定要保持乐观宽容的心态,不断提高综合知识面,努力加深对教材、学生的充分认知,积极反思和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学习和借鉴他人丰富的教学经验,眼观全局,灵活应变,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创造融洽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汲取知识,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培训》06期

篇7:浅谈课堂讨论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它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字】小组合作 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52-01

中国有句古话叫“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意思是说千人同一条心,就能发挥千人的力量;万人有不同的思法,就连一个人的力量都发挥不出来。合作才能提高。合作才能发展,合作才能共赢。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合作,是时代的选择。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它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为主体,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以达到实现高效课堂目的。

下面就以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十课:《望海潮》为例谈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运用。

首先,根据班级特质进行课堂分工定位

由于我授课的班级是美术班,所以我结合美术学生专业特点进行分组。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语文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口语表达、美术专业水平、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组7人,按长方形围坐,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善于组织活动,性格开朗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和美术专业较强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或者操作者。定期轮换主发言人和实操者,每人都有展示的机会,在主发言人表达之后,如有遗漏,中心发言人可以补充。《望海潮》这课,六个小组在诗歌朗读、诗句理解、专业绘画、书写、设计等方面的分工每组综合实力较均衡。

其次,师生合作共同确定课堂目标

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练习,教师补充的相关资料,共同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望海潮》第二课时,同学们根据单元说明和课后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定出了以下的课堂目标:①抓重点词句的意思,理解词句展示宋代杭州哪些“文字图画”,了解体会宋代杭州的繁华富饶。②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杭州的画面。③探究学习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在定第三项的目标时,学生最初制定为“学习合并几层词句意思并翻译”这是不符合这节课的训练要求的,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指导说明,修改课堂目标。教师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诗词鉴赏知识点的重要方法。

第三,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这个过程,教师重在提出问题、教给学生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利用已有的知识,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课堂教学内容,利用自己或者本组的优势,发挥创新精神,做好必要的展示自己的心理准备。

第四,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学习《望海潮》第一课时已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第二课时学生按照确定的教学目标,引导组长分工合作。教师先提出要求:①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学(可以写出思考的要点)。②组内交流方式要多样化,主要方式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组内议论式或两两配合式、师徒结对式等。③小组展示要结合专业特点多样化展示。④从“肯定欣赏赞美“的角度看到同学的闪光点并表达出来。总之,要让每位学生都能自信充分展示自己。

第五,赏过程,赞结果

在所有的语言中,赞美之词是语言的砖石,赞美和鼓励是推动一个人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人内心深处的心理需求。《望海潮》一文在小组合作成果展示阶段,我抓住契机,及时为学生点赞。成果展示的过程,精彩连连。新课导入阶段,第一组唐潮同学从课前三分钟演讲入手,从语言大师刘宝瑞先生自然过渡到柳永的《望海潮》,从选材发音情感的把握方面给以肯定。展示过程中学生不断读课文,走进文本,六个小组合作展示形式分成四类:一类是自主学习时候自己画的“十里荷花”的荷花图;第二类是当堂??“烟柳画桥”的画面;第三是组员直接在黑板上用粉笔画简笔画;第四用话剧的形式通过柳永的眼睛所见展示杭州城的繁华,其中“羌管弄晴,莲歌泛夜”学生还配上二胡演奏和朗读。期间小组成员对画作进行解说,并在词中找出原句,课堂效果堪称完美。

探究环节,主要从诗词的表现手法上引导学生。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这样的引导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收到了意象不到的成果。课堂小组讨论中,每个组员都得到展示,组长集中他们的理解,最后选出发言的同学,收到比教师讲,学生听,好几倍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学生在发言过程中展示了自己,提升了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增添了语文课堂的人文内涵。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实现以往语文课堂中学生等待式学习到体验式学习的转化。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参与课堂的同时,加强了同学的合作,也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大力宣扬和强调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今天,要想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必须从语文课堂入手,而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模式,很好的展示语文课堂魅力,发挥了它实现核心素养的主阵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中生文明礼仪常规》

[2]《小组合作学习材料汇编》(互联网文档资源)

[3]《生本教育问答》周正文

[4]《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陈贤文(导师:刘占泉)

[5]《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11.20

[6]《小组合作学习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运用》绍丽珍

[7]《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建构探究》曹应平、金萍《新课程导学》2013.1.8

篇8:浅谈课堂讨论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

一、运用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意境优美, 在教学中, 仅凭教师个人的讲解, 学生无法感受那种充满儿童情趣、意境优美的生活画面, 也不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在这样的课堂中运用简笔画, 图文互补, 使学生通过简洁的构图, 形象的画面, 领略美的意境, 受到美的熏陶,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

如学习《草原》这篇课文时, 教师让学生诵读第一段课文, 学生说, 教师画, 黑板上呈现出一幅“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草原美景图”, 再让学生到语言文字中去咀嚼品味。这样, 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到美, 通过看画面领略了美, 学习兴趣自然很高。又如教学《谁的本领大》一课时, 我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风和太阳的卡通形象, 学生立刻就被这生动有趣的形象吸引住了, 我同时在风和太阳的卡通形象之间画上一只大拇指的形象和一个大大的问号, 说:他们究竟谁的本领大, 这只大拇指应该表扬谁呢?学生对大拇指的形象再熟悉不过了, 都喜欢这可爱又光荣的大拇指, 当然很关心风和太阳谁能得到大拇指的表扬, 很自然地进入了课文学习的情境之中, 仿佛自己成了风或太阳, 饶有兴趣地去读课文, 去学习课文。

二、运用简笔画指导识字与写字教学

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 而且内蕴丰富, 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 在生字字形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给生字配上“简笔画”。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图画与文字的巧妙联系,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使学生生动地识字, 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 教学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3》时, 其中的生字“笔”, 可在黑板上面画一支毛笔, 上面是竹子做的笔杆, 下面是用动物的毛做成的。讲解竹子演变成竹字头, 动物的毛就代表笔下面的“毛”字。这样小朋友很容易就能记住“笔”这个字。又如教学“日月水火”等字, 先用简笔画画出这些字所表示的事物, 再逐步进行演变, 就成了现在的汉字, 使学生加深了理解。

三、巧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形象直观的画面内容,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 使“画”成为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感情支柱。

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天游峰的“险”, 我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画出天游峰,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画法, 我让学生说出理由, 相互之间进行讨论, 选出符合课文内容的简笔画, 深化了学生对“险”的理解。

古诗通常是诗中有画, 诗中有景, 诗中有情, 我在教《小池》时充分运用简笔画。画出泉眼和流向小池的细流, 画出小池边的树和树枝在池水中的倒影, 又先后画出刚出水面的卷着的荷叶尖和一只倒立在荷叶尖上的蜻蜓, 诗画对照, 让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学生读诗看画, 看画想诗, 生动形象。

四、运用简笔画突破课文重点、难点

有些课文的重点光凭教师讲、学生读是难以理解的, 运用简笔画有时就能攻克这一难关。例如, 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时可以用简笔画贯穿始终, 从开始的“外洞”, 到“孔隙”, 再到“内洞”, 教师可以边画边讲解, “孔隙”是如何的窄小, 进出的小船是怎样的小, 体会到作者所说的那种“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的独特感觉。以及进入“内洞”是如何的大。这样可加深学生的印象, 帮助记忆, 理解课文的重点。

有些课文介绍的知识比较生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根本接触不到。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 可根据难点, 勾勒出事物的直观形象, 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例如, 教学《詹天佑》一文时, 学生对开凿隧道采用“从两头向中间凿井法”和“中部凿井法”, 火车过“人”字形线路理解有些困难。我指导学生用简笔画勾勒出它的直观示意图, 难点就会不攻自破。

上一篇:安全素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出生公证书法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