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2022-09-11

讨论式教学法,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 在现代教学实践中, 愈来愈收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欢迎。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往往步入了一定的误区, 教学效率难以尽如人意。笔者从试图运用讨论式教学法中, 重视公式推导的运用, 解决实际问题的运用, 探索知识升华的运用, 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参与兴趣, 着力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能力, 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然而, 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却用老师的“灌”代替了学生的“论”, 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 我们在教学中, 恰当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 常常会使学生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培养合作, 学会创新。笔者谈谈讨论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重视公式推导的运用

在教学中, 有的教师只重视了知识的结论, 而忽视了结论的推导过程的教学, 学生死记公式, 应用时死套公式, 对公式的运用模糊不清, 导致错误。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牢固掌握知识和正确运用公式, 我采用讨论式教学,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探索求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教师问:前面我们已学习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 现在如何运用切割拼凑法把圆柱变成学习过的几何形体?此时按4人一组, 广泛让学生开展讨论, 讨论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与拼凑的几何形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学生激烈讨论过程中, 教师巡视, 给予点拨。接着根据同学们的演示, 汇报讨论结果, 谁能完成下列填空, 同学们纷纷举手, 争着完成。 (投影出示) :把圆柱体切割拼凑成近似 () , 它们的 () 相等, 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体的 () , 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 () ,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 () , 所以圆柱的体积= () , 用字母V表示圆柱体的体积, 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 h表示圆柱体的高, 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 () 。

教师问:谁能总结一下求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即:V=Sh

教师再问:还有不同的推导方法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长方体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的一般, 即πr, 宽是圆柱底面半径r, 高就是圆柱的高h, 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所以, 圆柱的体积=πr Xr Xh=πr2Xh, 也就是底面积X高。师生共同总结出了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

二、解决实际问题的运用

讨论式教学法, 在解答应用题中的运用, 常常会使学生在寻求解题方法上互帮、互引, 避免学生解题思维上的定势, 较快地得出一题多解, 化难为易, 拓宽学生的理解, 想象的能力。

例如:一艘轮船从甲地到乙地, 3小时行42千米。用这样的速度, 从甲地到乙地公行了6小时, 甲乙两地有多少千米?学生很快想到用归一法来解答:42÷3X6=14X6=84 (千米) 。这时, 我提示:还有别的方法吗?布置分组讨论, 在教师引导下, 有的学生提出用倍比方法解答:42÷ (3÷6) 或42X (6÷3) 。

三、探索知识升华的运用

讨论是课堂教学最活跃的时刻, 是学生获取完全知识的“焦点”。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发现, 学生经过了一番分析、演算、验证等探索过程后, 掌握了第一手材料, 大家跃跃欲试, 各抒己见, 大有“不吐不快”之感。据此, 要求我们教师适时进行“指点迷津”, 充分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教学“万以内的笔算减法”为例, 我们在学习完例题后, 运用课件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想一想, 三位数笔算减法的方法是怎样的?它与两位数的减法有何异同点?对于“不同的地方”, 学生说法不一, 几经讨论、梳理、完善后, 学生予以进行了自我总结: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 从前一位退1, 在本位上加10再减。

讨论总结紧紧联系旧知识, 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水到渠成的让学生形成一个认知结构, 努力让学生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的进行创造性学习, 也渗透着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逐步发展的辨证思维。

总之, 恰当运用讨论式教学法, 其特点体现了以教师的“引”为主导、以学生的“探”为主体, 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换, 从而让学生在有创造性的学习中, 树立创造意识, 培养创造精神, 发展创造能力。

摘要:讨论式教学法,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 在现代教学实践中, 愈来愈收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欢迎。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往往步入了一定的误区, 教学效率难以尽如人意。笔者从试图运用讨论式教学法中, 重视公式推导的运用, 解决实际问题的运用, 探索知识升华的运用, 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参与兴趣, 着力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能力, 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新课程,创造,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中双,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N], 《湖南教育》, 2011 (7) .

[2] 魏声汉, 学习策略初探[N], 《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

[3] 张宪玺.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 (14) .

上一篇:倾听你我小学音乐教学心声解读下一篇:浅论接地深井采用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