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2024-04-18

六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通用10篇)

篇1:六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六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说到六书,相信学过语文的人都不会太陌生,它是一种汉字的造字方法,即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自汉代以来,就一直沿用“六书”一说,因此至今为止分析汉字的造字法还是以它为主。

生字教学是小学的语文课特别是低年级语文课的首要任务,生字教学关系到整个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甚至还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识3000字,能写2500字。识字并不是教学的目的,但阅读、写作、日常交际都是以汉字为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运用正确的生字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快速记忆并且运用。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六书”法适当地应用在小学语文的生字教学中,学生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清末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提到:“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识‘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纯体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能识二千字,乃可读书。”这段话体现了识字方法,循序渐进,充分地考虑到儿童的识字特征,又符合汉字的构造结构。汉字与汉语以及汉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汉字的字义系统记录了文化系统,而且汉字的字形构造也反映了文化现象。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形体变化。不管汉字的形体如何变化,它的性质却始终没有改变,它依然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表意文字最大的特点是意寓于形,所以在生字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原理。

现如今小学的语文生字教学在整体上可以算是高耗低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教学内容,让学生觉得枯燥,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也没有创新,教师在课堂上只侧重教生字的拼音、结构、笔顺以及它在字典中的意义,却忽略了汉字源远流长的历史意义,也无视汉字中蕴含的深层的文化含义,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来学习生字,按部就班。这样一来,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并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教学的进度和效果会产生严重的阻碍。在小学阶段,学生大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图画、实物等形象的事物远比对点横撇捺的汉字的印象要深刻,机械的记忆在短时间内可能会有显著效果,但对学生长期的学习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再结合汉字的读音来进行汉字教学,主要是运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方法来进行教学。

象形是通过描绘事物的轮廓或特征部分来造字的一种方法。古文字中的象形字大多都保留图画的样子。因此学生对这一类的字会感兴趣,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感性认识,并适当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如甲骨文中的“⊙”字,就像一个圆圆的太阳,然后把外面的圈换成方框,中间的点变成横,这样就更容易记住。像这一类的字还有很多,如月、水、火等,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借助它们的古体字来方便学生记识。在教人、手、口等字时,可让学生先观察同学的身体,然后加以想象,更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如“人”字,它的古字形状就像一个人弯腰站着,所以在记识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它的形状。这些都是简单的独体字,像有偏旁的字如“休”,它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表示一个人累了,正靠着树干休息。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看“休”的古体字,然后给学生看它演变成“休”字的过程,这样能让学生印象更深刻。这样既能让学生记住这个字的结构,又能记住字的意思,何乐而不为呢?这样的教学方法可比千百遍的强调和抄写有用多了。

象形是利用古体字的形似来教学,而指事则是利用其具有抽象符号的特点来让学生记字。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关于数目的字,如一、二、三等,每一横象征数目一,有几条横线组合起来就是那个字所要表示的数目,它们的古体字和现在的简体字几乎没有多大差别,学起来应该会比较简单。但这一类的字也就这么几个,其余的都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指事的符号形成的,相对象形字来说要抽象一些,但若教学得当,学生理解起来也是很容易的。如本、末等字,都是在象形的“木”上加上一些符号而形成的指事字。在教“本”字时,老师可以先展示“木”的象形古体字,然后再展示“本”的古体字,让同学观察,这么一比较就很明显了,“本”是在“木”的古体字上加了个圆点,从而形成了指事字。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容易地记住“本”字的字形、而“末”字则是在“木”上多了一横,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来教学。

一般来说,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比较多,而合体字大多都是会意和形声字。在积累一定数量的象形和指事字之后,就可以开始教这一类型的合体字了。会意是指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意义来表达一个新的形体的一种造字法。在教这类字的时候,相当于教师在讲解古人造字时的构想,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被汉字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吸引,激起学生对汉字学习的欲望。若是有老师以这种形式来教我识字,我想我一定会对语文课很感兴趣的。会意字的教学应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字的音、形、义,然后把字体分解成若干个部件去引导学生了解每个部件的意,再将几个部件组合在一起,让学生理解各个部件和字之间的形义联系,最后从整体上掌握字的音、形、义。如“臭”字的教学,它由“自”(鼻子)和“犬”组成,它原来的读音是“xiù”,是根据犬善用鼻子来辨别气味的依据来造字。又如“寇(kòu)”字教学的过程:它的意思是盗匪,“寇”字由“宀”(指房屋)、“元”(指头)和“攴”(指手持器械)三个构件组成,三个构件组合起来表示的意思是手持器械闯进别人家里打人家的头,这样的行为就是强盗行为。

在汉字中,90%左右都是形声字,因此大多识字教学都可以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进行。教师在进行生字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将同偏旁或同声旁的字进行串联,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加深对字的印象。如“艹”是一个常见的形旁,它来源于古体的“草”字,凡以“艹”作为形旁的字,大都与植物有关,如草、花、荷、莲、芽、菜等;又如“心”作为形旁时,大都跟内心活动有关,如想、忘、悲、愁、怒等;形旁“心”变为“忄”时都在字的左边,如:怕、忆、惊、忧、恼、慌等。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忆同样偏旁的字,既能引导学生思考,又能让学生对这一类的字意加深印象。很多形声字的形旁或声旁都一样,这一类的字就可以放在一起教,可以借这个机会让学生分清楚这些字的结构、读音、意思等。这样的识字课适合作复习课,适合对学生的记忆进行加深和比较。

应用汉字造字法进行识字教学不是说说这么简单的,它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甚至要查阅大量资料,对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汉字构造要有一定的了解,不然要妥善利用造字法来教学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至于学生能不能借住六书学到更多,这就要看教师的教学能力了。因此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联系教学实际,将六书造字法科学地融入到教学中,将高深的文字学理论转化为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课堂教学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积累更多的知识。

篇2:六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吉林师范大学辽源分院陈立燕

【摘要】汉字是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文字,它是方块字,不像字母文字那样拼写识别,认识并记住它们对于初学者是非常困难的。如何简单快速地认识汉字、学习汉字是一个重大而基本的问题。传统教学法不能完全适应目前识字教学的新要求,走出汉字教学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以“六书”为指导进行识字教学。

【关键词】六书;识字教学;应用

对于刚刚步入小学的学生而言,自身的智力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语言组织能力仍需进一步强化训练。我国的汉字不比英文,可以随意拼写组合,汉字是一个个复杂的字形,需要儿童逐一记熟。当记忆储存量达到500个字的时候,方能读一些简单的句子,达到字才能大体阅读一些小文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量由2500字增加到3000字,但教学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一半,原本应该10节课完成的任务现在5节课就应完成,加大了教学难度。为了走出教学困境,必须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运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六书”理论对汉字的音、形、义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汉字的构造方式和造字规律,将其引入到小学识字教学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六书”理论在汉字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识字教学应当从汉字的性质入手。在汉代,汉字的使用和构成被学者归纳为六种类型――形声、会意、象形、指事、假借、转注,这六种类型总称为六书。我国最早关于汉字构造和性质全面系统的理论就是“六书”。“六书”一说被提出的时候就被汉字研究的一些学者奉为“圭臬”,而且研究汉字也以其为准绳,历代都在使用,随着历史的进程慢慢形成了按照汉字结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以识字教学为核心的汉字教学系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教“六书”的规则,由简单到复杂,从简易的独体字到复杂的合体字。六书当中这样提到“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纯体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在识字的教学方法中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虽然现代简化汉字和古代汉字形体上相比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仍然可以利用六书理论来进行分析,依旧可以作为现代汉字教学的指导理论去使用,因而在教学中灵活应用六书识字法变得非常重要。

二、“六书”在识字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1.象形字教学法,这个方法主要用于讲解象形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话拙,日月是也。”象形就是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以图画方式讲解象形字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帮助学生建立每个汉字与其在现实生活理解的根本意义的关联。比如,“山、人、月、羊”等较为生动易懂常见的字,适合刚开始学习汉字的人,因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又如,讲解“山”字的时候,可从古字形到今字形之间清晰演变线索给学生展示,“山”字就像高高低低的山峰,学生就能迅速在大脑中建立“山”字与山体之间的联系。

2.指示字教学法,这个方法主要用于讲解指事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字是利用抽象符号或在象形字上添加指示符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记录的多为抽象概念。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进步,人们无法用图画表达意义的时候就发展到用比拟的办法,用有形来比拟无形,利用象形字构型的同时用抽象概念来表达字义的字便是指示字。比如,“本”和“末”,“木”为象形字,意为树木。在“木”的下方加上具有指示意义的一横,便是“本”为树根的意思;在“木”的上方加一横即为树梢。

3.会意字教学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讲解会意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摇,武信是也。”会意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指事意义的符号组合成一个,见而知其新意。因为会意字能集合、动态地表达意义,所以用看图说话的方式来教授指事字,能增强学习效果而且学习过程中更生活化和艺术化。比如,学习“甘”这个指示字时,可以在字旁画一张吃东西的嘴,同时体会吃糖或其他带有甜味的东西时嘴里的滋味,这样就能形象地理解并记住这个字。

4.形声字教学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讲解形声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在汉字中以形声字最多,也最能体现汉字的特点。形声字是由形符和声符组成的,形声字又有许多不同的类型。这就要求教师在讲形声字时,应当引导学生把握形声字中的形旁和声旁的特点,总结学习规律,认识汉字的据形知义的特点,提高学生认字的速度和效率。比如,由“兰”类推出“烂、拦、栏”等字的读音,由“林”类推出“琳、淋、霖、啉、H”等字的读音。这样既能够更好地理解字义,掌握读音,还能够减轻学习的负担。

5.假借与转注字教学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假借和转注字的讲解。在象形、指示、会意造字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有限的文字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及语言发展的需要了,于是就出现了字形与字义毫无关系的假借字,以及用表示事物类别的类符加表意不明确的文字字首组成的新的转注字。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合理运用“六书”理论,引导学生对汉字的构形、造意进行理解。学生通过了解汉字的构形和造意,就能更好地学习汉字,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加快识字速度,少写错字,同时充分感知汉语和汉字的特点。

三、“六书”在汉字教学运用中的弊端

“六书”理论在汉字教学中虽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1.汉字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一些象形性较强且笔画较少、容易记忆的汉字,如“日、水、火、山、木”等,应该利用古文字来识记汉字,准确把握。众所周知,汉字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汉字的象形性不断变化,而且是一个不断减弱的过程。尤其是现代汉字中的简化字,与古字形相差甚远,即使是一些字形未变的汉字,其本义早已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以古字形讲解古文本义,就会把汉字教学变为古文字学课,还会加重学习汉字的负担。所以象形字教学法、指示字教学法及会意字教学法的实用范围有一定限度。

2.就形声字教学法而言,虽然大部分汉字是形声字,但声旁相同的字读音就完全一致的形声字是有限的,如倩、靓和清都以“青”为声符,但读音却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学中会出现“秀才认字认半边”的情况。此外,汉字有声调,这也加大了汉字教学难度。所以,在汉字教学中应积极运用“六书”理论,但绝不能滥用、死用,应该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六书”理论,将汉字教学有趣化、简单化。

总之,通过大量实践可以看出,将“六书”理论融入小学识字教学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记忆汉字,对于汉字形成更深层的认识,是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传锋。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

[2]刘伟。语文识字教学科学方法建构的心理学依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3)。

[3]胡平。汉语儿童识字的心理机制及其给教育的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1)。

[4]黄宇鸿。论《说文》俗字研究及其意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6)。

篇3:六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设置问题环节, 鼓励学生思考

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就是在语文课本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课堂中运用这样的一种思维的时候, 需要设置提问的环节, 让学生能够被提出的问题吸引, 从而积极参与到思考过程中。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 不要很快给出答案, 而是要给学生一个探索创新的过程。高中学生对于生活和学习依旧是充满着好奇心, 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学生就能够积极参与进来。教师在最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时, 只要是合理的就应该受到表扬, 不要用标准的答案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束缚。

比如在学习《罗密欧与朱丽叶 (节选) 》这部分内容的时候, 在对文章的主旨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 教师首先就是要让学生自己来进行分析, 在分析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 只要是合理的就是正确的。如有的学生说“这部戏剧表现了爱情的伟大, 男女主人公双双殉情就是最好的体现。”而有的学生说“这部戏剧更多的表现了爱情的执着, 但是也同时表现了爱情的自私, 人们总是希望能够相守, 结果造成了悲剧。但是如果能够学会放手, 看到对方活在自己的视线中, 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有的学生说“人是最脆弱的, 如果没有那么多的自以为是, 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学生在发表自己观点的时候, 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个观点进行肯定, 对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进行鼓励, 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进行以后语文学习的时候, 怀着一种批判的态度, 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 站在客观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样学生才能够获得较为全面的答案。

二、优化教学氛围, 构建民主课堂

为了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就需要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充满一种学习的主动性, 使得整个语文教学课堂表现出一种民主的氛围。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对语文教学课堂进行设计, 将自己的想法体现出来, 使得语文课堂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知识的学习, 还需要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具备一种创新的思维。

比如, 在教学唐诗宋词选修这部分内容的时候, 就可以利用一学期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进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将每节课前的十五分钟交给学生, 让学生对教学的内容和节奏进行安排。这样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局面, 而这样将课堂交给学生的时候, 他们就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和信任。学生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 往往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 对自己喜欢的内容也有自己的理解, 这样就使得整个古诗词的教学过程充满了创造。比如有的学生比较喜欢苏轼的宋词, 所以在进行教学内容安排的时候, 不仅讲了《定风波》、《江城子》等这样有名的诗句, 还将苏轼的一些奇闻异事讲给其他同学听, 然后借助许多名家评论苏东坡的视频的使用, 使得整个教学气氛渲染起来,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每个学生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都没有采用固定的模式, 从而使得古诗词的教学精彩纷呈。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 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古诗词水平, 也使得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提升。

三、打破思维定势, 敢于思维创新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最忌讳的就是学习没有创造性, 每个学生的答案、作文格式以及想法都是一样, 这样的语言教学是十分失败的。因此,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 就需要让学生能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不断地去获取新的知识, 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 在面对问题的时候, 也能够从多角度来进行思考, 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比如, 教师在进行作文的讲解过程中, 在教学生如何进行议论文的写作时, 教师往往就是让学生按照一定的套路来进行写作, 还美其名曰这样写能够保证不走题、不失分。最后的结果就是, 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是大同小异, 支撑事例也都是相似的, 都是贝多芬、张海迪、李白等这样的事例, 这样的一种写作教学策略显然是不正确的。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用求异的思维来进行写作。如在进行议论文写作的时候, 只要保障文章结构有条理, 论点、论据都有理有据, 然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事例来进行写作。但是要注意的是, 要打破思维定势, 必须要让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新, 只有获得新的知识以后, 才有独立思考的资本, 在进行写作的时候才不会出现胡编乱造的现象。

篇4:六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六书;识字教学;案例

一、何为“六书”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提到了“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象形者,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字都是仿造实物所造的字,如:山(),甲骨文的字形就如一座山形。“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由于抽象的含义不易表达,于是古人就在象形字上加了一些符号,或者用一些抽象的符号使一些意义形象化、具体化。如:果(),甲骨文在树枝上用小圆圈表示“果实”。“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会意字就是由两个以上的象形字体或指事字体构成。如:初(),在甲骨文中,“初”字左边是“衣”的形状,右边是一把“刀”的形状,拿着刀裁剪衣物,最开始的步骤,因此,“初”的本义是“开始”,由此义引申出“原本”、“从前”之义。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表示事物的读音。蛛:蜘蛛,一种虫的名字,八足向外伸展,躯干在中心。"虫" (chónɡ)表示虫类,即动物的类别;"朱" (zhū)表示形状,即蜘蛛外形,兼表示字音。转注、假借是“用字法”,不是“造字法”,所以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里。

小学语文汉字教学时,如果能用好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即可以将学生机械式的训练转化为有趣的汉字故事课堂,能激发学生的想象。

二、当今课堂教学中少有“六书”理论的原因

1.因为“六书”理论需要语文教师具有一定的古文知识,至少能看懂《说文解字》,并且还要在这之上,把汉字造字之初的含义和今天汉字的丰富含义联系起来,这很有难度。

2.因为“六书”理论对教材的要求更高,现有的教材都仅仅对汉字展现出了拼音,一直是传统的展示法。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9页:

但也有一些教材在努力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理解汉字构造和演变规律。如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54页:

三、运用六书理论在汉字识字教学中的案例

如:“爱”

师:同学们,这几幅图片,除了左边第一幅外,依次是“爱”的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繁体、楷书简体。

师:同学们,你们看,第一幅图片,是不是一个人的两双手托起一个心呀。那手托起心代表什么呢?

生:代表“爱”。(引导学生说出这个含义)

师:所以“爱”在甲骨文中就像一个人双手捧着心,代表着爱。“爱”字繁体字形为“爱”,“心”字依然保留,这说明“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这就是“爱”的本义。

四、六书理论在汉字识字教学中的意义

直观性,现在大多数汉字经过发展演化,已经失去了原有象形图画,而甲骨文的象形字是根据图画而来,那么经过追踪溯源,找到对应的图画,就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审美性,一个汉字可以保留很多古老的文化,形美是汉字的重要特质,汉字的美学价值来源于它独特的象形性,教师通过“六书”的方式讲解汉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性。

快速记音。汉字中的80%都是形声字,它由意义和读音两个部分组合而成。如:“粮”和“良”,“清”和“青”。

快速记形。如:“戊(wù)”、“戌(xū)”,教师可以通过造字法告诉学生哪些是象形字,哪些是会意字。戊:甲骨文写成:,象斧子一类的兵器形,刃部多画一条直线或曲线,小篆刃部一条拉长了就为:,到楷书就变成了“戊”。戌:甲骨文写成:,形状与“戊”相似,大戈为“戌”,小戈为“戊”。

教师如果能够在汉字教学中,非常巧妙地运用到六书理论,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了解汉字,走进汉语,甚至通过汉字讲解一些人生的道理;另一方面,教师也必能够在丰厚的汉文化滋养中不断地夯实、丰富自己,假以时日,教师一定会成为一名受人爱戴的教师。

参考文献:

[1]王丽君.汉字六书与小学儿童识字教育[J].商丘师范学院,2012.

[2]胡国梁.汉字“六书”与识字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02.

[3]许 慎.说文解字[M].岳麓书社,2006.

篇5:浅谈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教学理论及教学实践的发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学科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应尽可能多地熟悉和掌握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知道,先进的教学方法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灵活而熟练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灵活,教学任务完成得较好。因此,如何加强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与德育教育的工作,是当今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我们接下来就来探讨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关键词: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

运用 正文:

1.教学方法的定义

所谓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的总称。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是由小学教学科目和内容的多样性及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1】 2.教学方法的分类

常用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四类:一是语言性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读数指导法;二是直观性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三是实践性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四是研究性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发现法。【2】 3.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趋势 3.1 3.2 3.3 3.4 3.5

4.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4.1教学的目标、任务

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选择与之相应的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要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常用讲授法、谈话法;为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常用演示法、参观法等等。【】 例如:就我国常用的七种教学方法来说,如果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传授新知识,就要选用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等;如果是让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就要选用练习法、实习法;如果主要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并发展智力的,就要选用谈话法、讨论法等;如果在一节课里,不同的教学环节有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方法也应随之变换。为了完成一种教学任务,可以同时选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4.2教材内容方面 教材的学科性质与教学方法的关系十分密切。

如:语文学科多采用讲授法,数学学科常用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方法,音乐、美术多采用练习法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一阶段,随着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再如:在教学诗歌时,朗读的训练就多,教课文理解的时候,较多运用谈话法;数学教学公式、定理时多用讲解法。4.3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例如: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理解能力不高,教学方法宜多样化具有新颖性;高年级可适当的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4.4教师的素养条件

使用某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具有响应的素养,有些方法虽好,但教师缺乏必要的素养,驾御不了,就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所以切记,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扬长避短。4.2.5学校的设备条件和教学时间

学校的设备条件在教学上有很重要的作用,不少教学方法的运用需要一定的设备条件,如果学校不具备相应的条件,教师可因陋就简,尽量创造条件加以运用,但不宜过分强调。注入式则相反,它是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运用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教学者,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发挥预期的效果 4.2.6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突破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必定都有重点部分、难点部分和关键所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就要考虑怎样选择适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的方法。【4】

例如,概念性较强的内容,可选用讲授和其他方法结合进行;对教材中的难点部分,可选用讨论的方法,大家集思广益,解决问题;而对学生容易理解的部分,可以采用读书指导法,让学生自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5.教学方法的运用 5.1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首先,熟悉教学方法的特点,然后才能恰当地将其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整套的较为完整的教学过程。千方百计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够快速而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因‘材’施教。5.2主辅结合,随机应变

教学方法再多,也只能够以一个为主,其他为辅,主辅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当我们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学生的一般情况选择了一种教学方法,并将这种方法付诸实施时,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由于教材内容和学生情绪变动的特殊需要,教师有时可随机应变,将既定的正在实施的教学方法,转为与之相适应的一种或几种教学法。【】

5.3钻研教材,灵活运用

要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应该熟练地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教育工作在不段的发展,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的变化,教学手段也大量出现,给我们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使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学习和钻研新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4.4师生搭配,注重互动

所谓教学互动,就是指教师和学生的活动的统一。教与学的活动,二者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同样包括教师怎样学生怎样学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教师的教法只有与学生的学法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在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快速而牢固的掌握相关知识,解决不懂的问题。这样,教学方法的问题,就变成了师生如何配合的问题。

6.教学方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其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教学方法是联结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纽带(2)教学方法是教师实现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3)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4)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师威信和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5)教学方法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制约因素 7.结语

像所有教师一样,具有独特的个人经验,参考文献: 【1】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196.【2】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3】余文森,刘家访,洪明.现代教学论基础教程.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144-150.【4】吴均匀.浅谈教学方法的选择.2005.【5】.浅谈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6】 【7】

篇6:六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学校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 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相关的教学活动及教学内容。小学生还处在直观性思维的过程中, 对结构复杂的汉字缺乏理性认识。因此, 小学识字教学应注重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 增强画面感, 以提高识字效率, 而“六书”的应用便是一种极好的办法。汉字本身的连续性及历史性决定“六书”可以应用于小学识字教学。儿童的心理特征决定“六书”有必要应用于小学识字教学。目前很多小学已经把“六书”引入课堂, 学生的识字效果明显提高。

关键词:“六书”; 小学; 识字教学; 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怎么正确书写汉字, 还要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优美及内涵。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 由于刚刚接触母语教学, 因此汉字的结构构成、汉字记忆及汉字书写等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项不小的挑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 小学阶段识字累积量由原大纲要求的2 500字增加到新课标规定的3 000字。如何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科学理解汉字的构成及汉字的背后内涵, 是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 发现“六书”说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会使小学识字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六书”说的内涵介绍

“六书”说是我国最早的关于汉字性质和结构的全面系统的理论。“六书”之名首见《周礼》, 最早就是指我国古代汉字教学的内容, 后来东汉许慎对“六书”进行了全面阐述, 他通过分析9 353个以篆文为主的汉字结构, 归纳出六种大家普遍认可的汉字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着成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自从“六书”说一提出, 就一直被汉字研究学者奉为圭臬, 成为汉字研究的准绳并历代沿袭, 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以识字教学为核心、按照汉字结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的语文教学系统。

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六书”的规则教给儿童, 一般先教独体字, 再教合体字, 清人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说:“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纯体既识, 乃教以合体字。又须先易讲者, 而后及难讲者。能识两千字乃可读书。” (1) 历史证明, 这种识字教学方法卓有成效, 历经千年而不衰, 因为它抓住了汉字的根本性质。可是, 目前很少有人能自觉且科学地应用“六书”说进行识字教学, 这也是我国目前的小学识字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探讨如何将“六书”恰当地应用于小学识字教学中, 便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之一。

二、“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 关于“象形”字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的象形字, 是描摹事物的轮廓特征而写出来的, 被称为文字画。在实际的识字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象形字的字形似画的特点, 通过直观的演示, 让学生掌握汉字。虽然象形字在汉字中占据的比例不是很大, 但是象形字是汉字由图画到文字的第一步, 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深厚, 因此,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象形字的讲解。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先要了解哪些字是象形字, 然后有针对性地对象形字展开相应的教学工作。比如“目”“口”“手”等典型的象形字。因为这些汉字都是属于人体的器官, 所以教师在讲解这些汉字时, 可以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 让学生们注意观察自己及周围小朋友的身体, 通过观察, 让学生发现这些汉字与自己器官的相似之处, 这时候, 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 将“目”“口”“手”的甲骨文直接写到黑板上, 这样, 学生就能够更加直观具体地发现汉字与实物之间的相似性。而“目”和“日”又是学生容易混淆字型的两个字, 在讲“目”的时候要讲清楚“目”字的发展演变, 从横目变为竖目是因为汉字的方块化所决定, 而里面的两短横则是眼珠的轮廓符号化, 为学生学习“眼睛”等有“目”字旁的形声字打下基础。“日”字里的一横则是太阳的光芒符号化的结果, 和“目”字就可以清楚地区分开来, 不会出现写“目”时少一横、写“日”时多一横的现象。教师在实际的讲解中, 应讲解清楚汉字在演变中发生的变化, 这样, 学生就能通过直观的图像或者实物以及教师的讲解, 明白汉字的结构演变, 做到快速正确地识记和书写。

(二) 关于“指事”字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指事字源远流长, 也可追溯到文字产生之前, 人们为了记事, 往往采取结绳记事或契刻记事的方式, 而其中的契刻记事便是指事字的源头。纯符号的指事字包括“一”“二”“三”等计数符号。这些汉字较为简单, 学生也容易理解。但值得注意的是, 纯符号的指事字数量很少, 一般就是计数符号。而我们常说的指事字其实是建立在象形字的基础上的, 因此比象形字要抽象。

在识字教学中, 指事字也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举两个例子, 比如“本”、“末”二字是指事字的典型代表, 教师在讲解时, 要注意先将这两个字的.造字本义解释清楚。在讲“本”字的时候, 可以告诉学生“本”是在“木”的根上加了一点, 这个点是标记符号, 表示树木的根本所在, 那么组词就可以组“根本”。这样学生也就容易理解“本”为什么要这样写。在讲“末”这个字的时候, 要告诉学生“末”和“本”正好相反, 是在“木”的顶端上加了一横, 这一横也是标记符号, 用来表示树木的顶端, 也就是树梢的位置,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等成语了, 也不会书写有误了。

(三) 关于“形声”字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形声字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表义, 称为形旁;一部分表音, 称为声旁。形声造字法就汉字来说是最能产的, 也是汉字朝表音方向发展的一种较进步的方法, 任何事物都可以用它在创造新字, 成了后来汉字的主要造字方法。因此形声字在数量庞大的汉字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学习好形声字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了。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讲解中, 教师要特别指出, 由于几千年来汉语语音的演变, 有些形声字跟声旁的读音不一致了, 有的甚至相距很大, 因此仅凭声旁来认读形声字是不可靠、不科学的。

在识字教学中, 可以通过声旁进行组字教学:例如“艮”字, 作为形声字的声旁, “艮”可以组成很多形声字, 如“跟”、“根”、“垦”、“很”等, 而它们的读音却和“艮”不同, 但是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通过比较发现这些字的读音和作为声旁的“艮”的韵母是相同或相近的。因此在讲这些形声字时要注意讲清楚声旁的作用。一些形旁很明显的形声字也是教学中常见的, 如以“贝”为形旁的, 通常和钱币、财物有关, 比如“贷”、“赠”等;一般以“心”为形旁的, 通常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 比如“念”、“想”、“恨”等[4]。通过对形旁或者声旁的理解, 就可以把由这些形旁或声旁组成的字列举出来, 进行组字教学。这样既提升了识字教学的质量又增加了识字的数量。因此教师不得不对形声字的形旁、声旁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正确解析, 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

三、“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 汉字本身的连续性及历史性决定“六书”可以应用于小学识字教学

汉字从其产生、发展到现如今, 经历了几千年的变化。汉字是一种文化象征, 它源远流长。文字产生之前, 人们通常采取结绳记事或者契刻记事的方式, 渐渐文字开始出现, 经历了商朝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秦朝的小篆、汉朝的隶书等等一直演变成今天的汉字。这就决定了汉字具有相当程度的历史性, 汉字再怎么变化, 其内核不会发生变化。汉字转变较大的时期是在秦汉期间, 秦汉时期篆体改革为隶书, 可以说“隶变”是汉字字形变化的分水岭。但是即使变化很大, 也是汉字的笔画上有所精简, 汉字的结构则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也就是汉字之所以传承几千年的主要原因之一即具有文化上的相沿性。故古代学习汉字的方法仍然可以应用到现在的识字教学中。所以, 汉字本身的连续性及历史性决定“六书”可以应用于小学识字教学。

(二) 儿童的心理特征决定“六书”有必要应用于小学识字教学

汉字本身数量庞大, 字形结构复杂, 字义比较抽象, 难以理解。而低年段的小学生, 自我认知水平低, 注意力不稳定, 容易对新颖、生动、具体的事物感兴趣, 主要是直观性思维占主导;再加上教师不当的识字方法, 总是让学生机械地摹写, 渐渐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长此以往, 学生失去了对汉字的兴趣, 也失去了对汉文化的兴趣。从上述识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国家开始了教育体制改革, 相应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因为新课标的出现而出现, 为小学识字教学找到了出路。尤其是版部编小学教科书, “六书”已经正式进入教科书中, 出现在小学课堂上, 通过让学生科学地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 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汉字, 因其自身的抽象性, 相对来说比较的枯燥无聊, 学生如果不理解汉字背后的真实含义, 就会导致学生在汉字学习中产生困难。而“六书”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可以让学生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真正明白汉字的结构构成。适应了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 能让学生掌握形声字形旁的表义类属, 加深学生对汉字据形知义特点的认识, 从而触类旁通, 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综上所述,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可使识字教学不再是传统的机械化摹写识记, 而是将一个个汉字变成了活的舞者, 学生不再抵触学习生字, 而是乐于认识新的汉字, 乐于探索汉字王国中的奥秘, 识字教学在趣味横生的同时其效率得以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R]..

[2]霍生玉.传统“六书”说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 (5) .

[3]崔凤琦, 林李楠.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与案例分析[N].科学出版社, 2015.

篇7:六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以培养交际功能为宗旨,明确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目标是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不仅要求语言运用的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

(2)以功能意念为纲。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而不是经过加工后的“教科书语言”。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影响交际的错误能不纠就不纠,尽量鼓励学习者发挥言语交际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学过程交际化,交际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手段,在教学中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情景并多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大量言语交际活动培养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并把课堂交际活动与课外生活中的交际结合起来。

(4)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认为语言不是存在于孤立的词语或句子中,而是存在于连贯的语篇中。

(5)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性技能训练相结合,以综合性训练为主,最后达到在交际中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

(6)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要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服务,以语言功能为纲.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针对不同专业的学习者安排“专用语言”的教学。让学生处于情景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氛围,用英语进行交际,是交际教学的精髓。

(7)主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应是仅仅一本教科书,而应该是“教学包”,即教师用书、辅导读物、磁带、挂图、录像、电影、电视等。

二、交际教学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优势和问题。

1、运用交际教学法的优势

(1)课堂形势灵活多变,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大大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有利于培养其学习的主动积极性。(3)交际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语言错误相对宽容,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4)交际教学法更有针对性,比起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刻板而言,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5)交际教学法的运用增加了学生开口讲英语的机会。促使学生能够大胆的、积极的讲英语。

2、交际教学法在运用过程中所体现的弊端

部分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妨碍交际活动正常进行。交际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进行各种语言交际活动。由于学习者语言基础的差异、学习动因的差异、认知水平和智力准备的差异、个性差异等,都会妨碍交际法的顺利运用,使教学进度容易减慢、时间不容易控制。

三、交际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和建议

交际教学法的倡导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必经落实到英语教学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现实生活与工作要求的英语人才。教师只有良好的愿望,知晓交际教学法理论与知识是不够的,关键要将教学新理念和知识运用到课堂上去。

(1)交际教学法在教学中存在着视听方面的障碍,难以调动学生的全部器官,如果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相结合,通过大量不断重复的信息输入,实现英语交际功能的目标,这样不仅可以弥补交际教学法的不足,而且两者的综合运用能够取得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的学习效果。

(2)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正确的评估和测试,我国的考试制度强调的是写的能力,而语言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要学会运用,而不是语言知识的掌握。但是,纵观目前的各项考试,语法和词汇仍占领较大的部分。因此,在交际教学法下,学生的语言能力虽有所提高,但其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正确的评价,同时,为了应付考试,交际教学法的使用也难以发挥它的优势

4、结论

(1)交际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它的核心是“用语言去学”(using language to learn)和“学会用语言”(learning to use language),而不是单纯的“学言”(learning language),更不是仅仅“学习关于语言的知识”(learning about language)。

(2)交际教学法的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出发点,通过设计交际性的活动,以达到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目标。

(3)交际法作为众多教学法的一种,并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唯一有效方法,其本身也接纳了其他教学方法中的不少合理而有效的技巧。交际教学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特点之一就是根据具体的学生和其学习需求,灵活使用各种方法。

篇8:六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练笔,阅读,教学,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 抓好了写作也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但是, 不论是对于老师, 还是对于学生, 写作无疑都是一个“疑难杂症”。有多少学生谈写作而色变, 无话可说者甚众, 有话不知如何说者甚众, 词不达意者甚众, 不知谋篇布局者甚众。于是流水账众多, 人云亦云, 千篇一律, 读之味同嚼蜡。亦有多少老师谈起作文愁眉紧缩, 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绞尽脑汁, 许多老师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课堂小练笔就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尝试。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写的训练, 他说: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 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 为学生提供素材, 让学生“有米下锅”。而课堂小练笔就是最有效的一个结合点, 它能将语言文字训练真正落实到位, 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堂小练笔”, 即就文取材, 在实施阅读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去感受、揣摩、体验文本, 以课文内容作为练笔的素材, 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形式的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达到读写结合。下面, 我就结合课堂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超级模仿秀”, 秀出习作技巧。

宋朝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 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 盖学之既久, 自然纯熟。”胡适先生也曾说过:“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 凡不善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创造只是模仿到十足时的一点点新花样。”故仿写是学习写作的必然规律, 是重要途径和方法。语文教材无疑是仿写的典范, 所选文章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选材立意等方面各有所长, 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来进行模仿训练, 仿其表达, 仿其构思, 仿其章法, 仿其技能, 直至熟能生巧, 将之迁移到自己的作文实践中去, 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1. 仿经典句式, 练斟词酌句。

语文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模仿性很强的经典句式, 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例子”的作用, 抓住契机让学生进行仿写, 训练学生斟词酌句的能力。

如《幸福》是第九册练习3中的一篇散文, 全文用诗一般的语言、排比段的形式向我们描述了树的幸福、桥的幸福、蚕的幸福, 告诉我们幸福不在于索取, 而在于奉献。这首诗的结构和语言十分适合学生仿写, 他们模仿着写成了一篇篇习作, 品尝到了写诗的甜头。一位平时十分害怕写作文的学生这样仿写:河流的幸福, 在于用自己清澈的河水, 浇灌两岸的田地, 献给人们粮食和瓜果。所以, 河流里的浪花在欢乐地唱歌。蜜蜂的幸福, 在于辛勤地采集芬芳的花粉, 为人类酿造出香甜的蜜。所以, 蜜蜂整天欢乐地在花丛中舞蹈。小鸟的幸福, 在于给树捉虫子, 使树木茁壮成长。所以, 鸟儿为人们奉献悦耳的歌曲。幸福, 不在于索取, 而在于奉献。奉献方使心灵快乐!

小练笔的短小精悍缓解了他对作文篇幅的心理压力, 而固定句式的示范也降低了在语言表达上的难度, 使他轻松自如地完成了模仿练习, 大大满足了他的成就感。这样的练笔不仅促使学生学会运用与表达语言, 而且融理解、积累于一体, 更激发了他对作文的兴趣, 可谓一举多得。

2. 仿谋篇布局, 练运筹帷幄。

正确地谋篇布局能防止作文时结构松散、条理混乱, 但我们的学生往往缺乏这种运筹帷幄的能力, 经常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随心所欲。教师要精心选择教材中具有明显结构特征的精彩片断或篇章,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其构思布局以及段与段之间起承转合的方法, 找出规律, 仿其“形”, 写己心, 进行形式多样的模仿训练, 日积月累, 自能“守得云开见日出”。如, 在学习《莫高窟》后, 我们可引导学生模仿其“不仅……还有”的过渡方式, 并将之拓展延伸, 使学生掌握巧用关联词语 (如“虽然……但是”“既……又”等) 来承上启下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总分总的布局结构, 使文章条理清晰, 言之有序。

3.仿新颖立意, 练独运匠心。

大凡学生习作, 内容不外乎来自学校、家庭、身边发生的事, 题材范围狭窄, 选材也多普通。如何将之写得与众不同呢?那就只有在立意上下功夫了。古人就十分重视文章的立意。庄子说:“语之所贵者, 意也。”文贵立意, 就是要从一滴水中见阳光, 于一片叶中见精神, 要见微知著。教师要用好立意高远的教材资源, 使学生通过模仿, 学会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主旨, 不落俗套。

如苏教版语文第八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 以及樟树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将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一体, 赞树即赞人, 这就是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教完这一课, 可引导学生模仿本课的写法, 写自己钟爱的一种物体, 如“绿叶”、“蜡烛”、“露珠”等。一位学生在练笔中写道:“绿叶一生默默无闻, 朴实无华。活着, 为鲜花增添色彩;死了, 为大树化作养料。它的一生, 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世间有千万片绿叶, 也有千万似绿叶般的人。我也愿做一片绿叶, 为他人、为祖国默默奉献自己的一切!”小作者由物及人, 赞扬了无私奉献者的精神, 更由此树立“愿做绿叶”的理想, 中心明确, 立意深远。

模仿只是一种手段, 创造才是最终目的, 需“钻进去”, “展开来”。正如郭沫若所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 有法之后求其化。”在模仿的基础上求新求变, 才能达到内化写作技巧的目的。

二.“背后的故事”, 道出独特感悟。

1.品味词语, 彰显形象。

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 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理解词语不能停留于表面, 要挖掘出词语背后的东西, 焕发词语的生命力。每一篇教材都有适合词语教学的训练点, 教师要善于捕捉、挖掘训练“点”进行品味, 为学生课堂练笔找准“支点”, 通过练笔“使词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里, 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如苏教版语文第五册《卧薪尝胆》中有这么一句话:“勾践夫妇来到吴国, 穿上了粗布衣, 住进了石头房, 给吴王养马驾车, 舂米推磨, 受尽了屈辱。”我在此环节设计了一次小练笔:围绕“受尽屈辱”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 说说勾践夫妇在吴国受到了怎样的屈辱。学生通过引导, 想象“大雪纷飞的夜晚”“烈日炎炎的盛夏”“卖力劳作却仍饥寒交迫时”“昼夜操劳, 累倒在农田, 遭到吴国士兵毒打时”……借助练笔, 学生走进“屈辱”的意象世界中, 使“屈辱”不再是冰冷的文字, 而变成了一幕幕鲜活的表象, 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勾践当时所处的艰难环境, 赋予“屈辱”丰富的内涵, 从而加深了对勾践忍辱负重的感知。

2. 品读句段, 再现形象。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八册《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时, 我抓住“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但他不后悔, 也不屈服, 情愿为人类而受苦。不知过去了多少年, 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壮举感动了希腊大英雄赫剌克勒斯。”这一句段, 设计了如下练笔:读读文中的句子, 透过文字去想象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以及他的所思所想, 写下来。本文的教学重点就是感悟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甘愿为人类受苦的英雄行为, 而练笔恰恰通过“痛苦”凸显“英雄行为”, 经历了“痛苦的煎熬”, 英雄的形象也就呼之欲出了。像这样的一些关键的、能引起共鸣的句子正是作者精心构思之处, 教学时要舍得花时间对这些句子进行深挖细掘, 探究文字“背后的故事”, 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3. 品析空白, 丰满形象。

王船山在《诗绎》中记到:“无字处皆其意也。”文学作品中的“空白”与中国画中的“留白”一样, 是一种智慧, 也是一种境界, 是为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等待读者个性解读后的再创造。我们就要利用空白处,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进行补白, 充实文本。

有效的练笔, 是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是对文本进一步的感悟、深化、升华, 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效的练笔, 是对文本资源的再开发和再拓展;有效的练笔, 是以读促写, 是对文本进行深刻解读后的个性创造。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练笔, 关键在于以文本为依托, 找到读写结合的基点, 而不能为了练笔而练笔, 流于形式。要切实为写作训练创造有利条件, 架起以读促写的桥梁, 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在小练笔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成就浓缩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2001年7月。

[2].郭辉雄《利用课文空白开发思维潜能》,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年4月。

篇9:六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六书” 对外汉语 汉字教学

一、“六书”概述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1]里对“六书”做了权威、全面的解释:“《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成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语言学界普遍认为,“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法,而转注、假借为用字法,故在下文中我们就不对转注、假借作讨论了。

二、运用“六书”教授汉字的可行性

诚然,汉字历经数千年演变,现代汉字大多已经看不出最初造字的理据了,难以再用“六书”理论进行理据分析。但是,“六书”已经沿用了两千年,早已深入人心,尽管它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仍旧是分析解读汉字最科学、最系统的理论。况且人们再造新字时,往往是以“六书”作为理据的。

教师将“六书”理论运用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可以引导外国学生发现:虽然汉字数量繁多、形体复杂,但却是组织严密、规律性很强且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字体系。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对“六书”作适当的简化、变通、融合、说明,使之适用于指导汉字学习。此外,将“六书”运用于汉字教学中,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既可以提高汉字识记的效率,又增强了汉字学习的趣味性。若教法得当,学生就能够举一反三,从而掌握更多汉字,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三、“六书”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 象形字教学。我们可以采用图示法给外国学生讲解象形字,启发他们的感官思维能力,激发起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和积极性。然而不可否认,随着汉字形体的演变,现代汉字的象形特征已基本消失,外国学生往往会因找不到自然事物和象形字之间的相似性而感到困惑。例如“日”字,外国学生第一次看到一般并不会认为它指的是太阳,会认为更像是窗子。如果教师将“日”字从古至今的演变线索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他们就能够直观地了解汉字的形体变化,更易理解和便于记忆了。

2. 指事字教学。讲解指事字时,我们应该着重强调指事字的指示点,让学生观察指示符号的位置和表达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帮助学生习得这一类汉字。

3. 会意字教学。会意字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组成,其构件一般为象形字或指事字,各构件的意义与整字意义有一定的联系。在讲解会意字时,我们应先分析组成该会意字的各构件,并明确各构件的意义,再运用联系的方法讲解整字的意义。

当然,教师还可以采用俗字源释义法。俗字源并不是字的本源,但它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而且可以用来纠正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和帮助记忆。有一些字,如果按照其造字理据讲解,可能会起反作用,这时俗字源释义法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森:有很多很多树,形成一大片树林,就是“森”。

灭:锅里着火了,用锅盖一压,火就灭了。

但这种方法不可滥用。利用俗字源讲解,最好选那些失去理据或理据讲解困难的字,而且要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汉语知识之后再使用。这样才可避免学生理解上的障碍,收到满意的效果。

4. 形声字教学。形声字在现代汉字中比例甚高,是汉字的主体。形旁和声旁与字义、字音的密切关系,具有拼音文字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抓住形声字形旁与声旁的特点和规律,是引导学生轻松识记汉字的有效途径。

(1)利用形旁类推字义。形声字中形旁相同的字在意义上往往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实际教学中,我们若能以形旁为中心,联系形旁的意义,将形旁相同的形声字集中起来,指出它们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差别,集中讲授一系列同形旁的字,可以降低外国学生学习汉字的难度。

(2)利用声旁类推字音。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表音效果好且具有较强构字能力的声旁来集中识记一系列含该声旁的形声字。所谓的表音效果好的声旁,是指其声韵调与整字读音声韵调相同或相似的声旁。

类推示音法也有其局限性,并不适用于每个形声字的教学,对于声旁与整字读音联系并不密切的形声字,不宜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要在尽量引导学生不应根据已学过的汉字盲目地去类推,让学生正确有效地运用汉字的形旁与声旁,让学生遇见新字之时,先运用学过的知识推测整字读音,再翻阅字典进行确认。

四、文化教学渗透于汉字教学之中

采用科学的“六书”理论教授汉字能够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汉语、汉文化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和它的书写系统。例如,教师讲“婚”“嫁”“娶”这几个字时,可以结合古代婚俗文化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外国学生理解和识记汉字,还能让他们进一步体会中国古代文化,激发起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篇10:电子政务在实际中的运用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

题目

***电子政务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 姓名李韩刚教育层次本科

学号

10***

分校邯郸电大

专业行政管理教学点永年电大

指导教师日期

2011年11月

目录

内容摘要……………………………………………………………………………(1)关键词………………………………………………………………………………(1)

一、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的意义…………………………………………………………(1)

(一)可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创新…………………………………………………………(1)

(二)是加快推进城市信息化的切入点………………………………………………(2)

(三)是促进政府行政流程再造的需要………………………………………………(2)

二、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现状…………………………………………………………(2)(一)领导体制逐步完善………………………………………………………………(2)(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3)(三)电子政务建设已逐步展开………………………………………………………(3)(四)规范文件逐步出台………………………………………………………………(3)

三、推进中大城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3)(一)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规范化……………………………………………………(3)(二)以应用为核心,加快“两网”建设…………………………………………………(4)(三)加快市重点业务系统建设………………………………………………………(4)

(四)加强四大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

(五)建立电子政务五大保障体系……………………………………………………(5)

(六)明确电子政务建设的主攻方向和切入点………………………………………(5)

(七)积极探索电子政务建设市场化、多元化融资机制…………………………(5)

五、结论……………………………………………………………………………(6)

参考文献……………………………………………………………………………………(6)

电子政务在实际中的运用 摘要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电子政务既是政务信息化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现代城市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显著标志,还是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途径之一。我国中部特大中心城市,要实现中部崛起、和在中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必须要不断加快信息化进程,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关键词政务创新行政流程再造保障体系 电子政务是政务信息化的具体体现,是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国家竞争力水平的显著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传统政府管理中的政策不够透明、管理职能单一和运转效率不高等现象,已难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同时,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加速迈向现代化的同时,客观上也要求政府创新政务处理模式,积极推进电子政务,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机构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程序、系统、过程和界面。与传统政府的公共服务相比,电子政务除了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如广泛性、公开性、非排他性等本质属性外,还具有直接性、便捷性、低成本性以及更好的平等性等特征。

一、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的意义

(一)可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创新

电子政务的实现可以有效地向市民提供交互式服务,提升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政府上网,为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的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履行职能、实施管理、提供服务的行动平台,政府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双向互动特点,通过建设各级政府网站、及时发布政府信息以及提供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将政府拥有的大量信息资源与市民和企业日益增长的政务信息需求之间架起方便、快捷的沟通桥梁,随时能够倾听市民的心声、接受市民的监督,变“政府管理导向”为“为民服务导向”,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以政务公开为突破口,规范政府行政管理行为。政府部门在网上公开各自的工作职能和职责、政策文件、重要活动,以及有关办事项目、办事程序、办事标准,使老百姓了解各部门“主要干什么,具体怎么办”。同时,通过设立网上电子公告牌、投诉信箱等形式,开辟老百姓评判政府部门行为的渠道,自觉将本部门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从而达到杜绝“暗箱操作”、不断规范行政行为、完善政府管理的目的,努力为市民营造一个透明的办事环境。

(二)是加快推进城市信息化的切入点 电子政务是城市信息化的核心和重点,率先实现电子政务,必将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的进程。电子政务的整体策划和设计应以城市电子政府各项应用和服务为目标,参考城市信息化总体构架和电子政务逻辑结构模型,结合城市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定包括网络、安全和应用支撑体系在内的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总体技术方案应给出电子政务的总体建设目标、总体功能目标、总体组成以及各个专业系统的方案等,总体实施方案应明确具体建设项目、项目的工程设计、项目分期建设计划以及管理办法等。

(三)是促进政府行政流程再造的需要

电子政务是一场深刻的政府行政管理模式革命,它不仅意味着政府行政管理要进一步地公开和透明,政府要通过网络去处理属于其管辖范围内的一部分公共管理事务,更意味着政府工业时代形成的职能式、集权化的政务流程必须再造,才能适应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对现代政府的要求。政府行政流程再造是电子政务绕不过的门槛。政府行政流程再造是政府根据电子政务运作的内在机理为原则,对传统的以行政职能为中心的行政流程进行再造,转变为以公众服务需求为起点,政府应创造出对公众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终点,进行一系列借助网络运行的政务活动。政府再造后的行政流程以公众满意为目标,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面向公众,以事务为中心;二是跨越职能部门、所属单位的现有边界。再造流程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流程本身,而是适应电子政务的要求,充分利用和发挥电子政务的特点和优势,提高政府竞争力。

二、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现状

(一)领导体制逐步完善

为科学规划和实施信息化重点工程,市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项目领导小组,适时调整了信息化领导小组组成部门和人员,实现了党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组织的协调与统一。成立了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设计专班,包括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的业务人员和有关信息化专家。组织体制的创新,为推进市电子政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有利的技术支撑。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全市已基本形成光缆、微波、卫星、移动通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信息传输网;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高速发展;推进了信息产品制造业的结构调整,企业改革和技术进步取得了明显进展;各行业信息化应用得了显著的进步;以信息技(论文网 )术改造传统产业初见成效。2011年底,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3209.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268.43万户,电话普及率接近78部/百人,高出全国近15个百分点。互联网用户达到863.48万户,占全国的10.08%,比上年增长14.7%。随着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的建设,信息制造业发展的优势进一步凸现。“九五”以来,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年均增长速度在45%以上,2011年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产值850多亿元。

(三)电子政务建设已逐步展开

市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初步建成。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内网主要是指市级政务机关(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办公业务网,是涉密网;外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电子政务内网已经基本建成了由市、区两级横向区域性网络平台和连接省、市两级网络平台的纵向网络构成的整体框架。电子政务外网以政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网站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石家庄市已有128个部门和单位建立了信息机构或信息中心,已建成局域网55个,已有72家政府部门和一大批市直机关相继在网上建立了政府网站,成为政府与公众联系的一条方便快捷的渠道。各级政务部门的办公自动化、政务信息化取得长足发展。

(四)规范文件逐步出台

石家庄市为推动电子政务内网稳健发展,相继出台了《市党政机关内部办公决策服务系统安全保密规范》、《市党政机关内部办公服务系统域名编制方案》、《市党政机关电子政务内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还起草了《市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意见》,将作为全市电子政务今后五年建设的指导性文件。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成绩是喜人的,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市电子政务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仍然存在各区、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不平衡,政务外网建设滞后于内网建设,应用和信息资源建设落后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网站缺乏安全防范措施、隐患较大等问题。

三、推进中大城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

(一)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规范化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事关政府管理现代化和行政体制改革全局的,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政府作为社会最重要的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毫无疑问必须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先行者。市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按照“三统一稳”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指挥、稳步推进。一是市信息办根据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和总体规划,具体负责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和标准规范制定以及整体推进工作,定期对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必要时报领导小组审定。二是加大信息化效能评测机制与监督工程的建设,各部门各负其责,抓好自身系统的电子政务建设。三是推广工程外包和托管服务及跟踪负责制度,重点工程由市信息办建立特别行动小组,负责跨部门、跨区域工程的组织实施,待工程竣工启用后,交给专业公司进行委托管理。四是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电子政务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民服务,以民众的需要和满意度为建设的出发点,做好部门和公民调查,不断改进和完善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二)以应用为核心,加快“两网”建设 一是完善内网建设,区级以上党政机关实现办公网络化,建设公文传输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网上电话等。增强电子政务内网的服务功能,扩大电子政务内网的应用范围,提高电子政务内网的使用效率,实现市、区党政机关局域网的互联互通。二是加快外网建设。在各级党政机关政务公开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全市统一、面向社会公众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及电子政务综合门户网站和服务于各级党政机关的数据中心,为全面实现网上服务创造条件。在近期,凡是能够开展政务公开的部门,都要开通网上业务,以网上申报、网上审批为突破口,不断拓展领域,搞好跨部门的协调,抓好并联审批。

(三)加快市重点业务系统建设

业务系统建设要遵循国家相关业务系统建设的统一规划和统一要求,充分结合市的实际,以满足全市重点政务工作的需求为主,分工负责,分阶段推进。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系统的建设,继续搞好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金卡工程和宏观经济管理系统建设,要加强应急指挥系统、金财、金盾、金审、金农、金质、金水、环境保护、人力资源等业务系统工程的建设。

(四)加强四大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按照国家信息资源建设专项规划要求,重点抓好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等四项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也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各级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根据业务工作的需要,逐步将办公信息、管理信息、业务数据电子化,建立体系完善,标准统一,内容完整,流程规范的动态信息资源库,通过对整个城市各种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的综合处理和分析,为政府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为政府制定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优化城市规划等全局性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保证政府发布信息的权威性,使电子信息资料库为公众和企业服务,促进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构筑起“数字市”的基本框架。

(五)建立电子政务五大保障体系 包括完善网络和信息安全体系;建立先进的电子政务技术支撑体系;加强立法和标准化体系;加强信息化知识的普及、宣传和培训体系;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六)明确电子政务建设的主攻方向和切入点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要扎实高效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关键在于要从电子政务建设的阶段性特点和内在要求出发,从实际发展水平和需要出发,选好政府投入的主攻方向和项目切入点。首先,要遵循电子政务的普遍规律和内在要求。一般而言,电子政务建设大体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建立政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上信息交换;二是搭建网上办事平台,实现政府办公业务上网,提供虚拟服务;三是实现智能化决策,构建现代服务型网上政府。其次,要从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出发,以应用为目标,集中力量支持关键领域项目的开发建设。现阶段电子政务建设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包括础网络设施建设;应用服务系统开发;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第三,在策略上应坚持先试点后展开,统一规划,稳步推进。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电子政务建设还面临很多不确定性。表现在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能仍处在改革转变的过程中,业务流程存在不确定性,电子政务还只是刚刚起步,标准和要求不确定,技术演进和不断发展,使应用存在不确定性等。理想上都希望有一个通盘细致的规划来指导电子政务的发展,实际上由于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很难实现。即便是统一规划,也应有试点为基础,这样实施起来才更有针对性。

(七)积极探索电子政务建设市场化、多元化融资机制

着重突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运用BOT方式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对基础网络服务设施,通过租赁或购买服务等方式有偿使用,待经营期结束后最终转给政府所有。二是采取外包方式,开发建设应用服务系统。赋予开发企业特许经营权,在应用服务系统建设中引入社会民间投资。三是对一些政府、企业和公众都有需求,且能够自我运营的服务系统,应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主体,在建设上应主要引进企业投资,政府在政策上给予适当支持,在运作方式上采取经营性项目法人招标方式进行。四是对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服务系统以及相关国有经营公司,通过实施股权转让、盘活存量资产等多元化方式进行置换,为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新的资金来源。

结论:在政府内部,各级领导可以在网上及时了解、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并向各部门做出各项指示。这将带来办公模式与行政观念上的一次革命。在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联系,既提高办事效率、质量和标准,又节省政府开支、起到反腐倡廉作用。政府作为国家管理部门,其本身上网开展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实现政府办公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通过互联网这种快捷、廉价的通信手段,政府可以让公众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和办事章程,以及各项政策法规,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并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参考文献 谢阳群.美国联邦政府的信息资源管理[J].国外社会科学,2001(5)2 张国云.美国电子政府考察报告[N].中国经济导报,2002-04-08 3 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简-芳汀.构建虚拟政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 郭励弘.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制度缺失[J].新经济导刊,2005(88)6 刘颖.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现状与预测[J].当代通信,2005(5)刘家栋.2004年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白皮书[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4 8 徐晓林杨锐《电子政务》[M] 科学出版社2009.11(1)指 导 教 师 评 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答 辩 记 录

答辩主持人

答辩(评审)小组成员

秘书

答辩(评 审)日期

答辩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情况

1.2.

3.4.

5.8.

答辩评审小组评语

答辩主持人(签名): 年月日

答辩(评审)成绩

答辩主持人(签名): 年月日

电大分校初审意见

分校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省 电 大 复 审 意 见

上一篇:一上第二单元语文拼音下一篇:陕西地方标准美丽乡村风貌整治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