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2-09-11

1 激励教育的内涵

“激励”是以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内在期望、动力的结合为特征, 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的、共性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导向。激励教育指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来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 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的研究证明, 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 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 0%~3 0%, 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 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 0%~9 0%, 以至更多。由此可知, 激励教育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1 激励的语言要恰当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抓住学生的上进心。”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激励性评价是激励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恰如其分地表扬, 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桥梁。讲究表扬的技巧, 掌握激励的度, 可以使语文教学工作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小学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很强的课程, 教师风趣幽默的激励语言, 不仅能给学生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 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培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欣赏他人, 相信自己, 积极向上的良好品格。

许多优秀的教师, 他们风趣幽默的课堂评价激励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学生在回答问题中重复前面同学的回答时, 他们不是去指责学生, 而是幽默地笑着说:“你认为这很重要, 再强调一下对吗?”当他们见到学生能读出藏在字里行间的意思时会夸奖道:“你简直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对合作成功的小组会夸奖道;“你们真的是黄金搭档, 乖乖, 真的有效!”面对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时, 他们会巧妙地说:“这么多人举手, 太好了!同学们一天比一天聪明, 下面一个一个地讲, 看谁讲得最好。”既保护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又向学生暗示了发言也要遵守纪律。当某一个问题难住了学生时, 老师会说:“这个问题是难了些, 如果谁能回答, 我们为他鼓掌好不好?”这些带着亲切鼓励、催人奋进的课堂激励语言, 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课堂激励语运用得好, 能起到激励和鞭策学生的作用, 但若使用不当, 则会产生负作用。如, 在一堂公开课上, 老师讲到关键处提了个问题, 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得有理有据, 老师面带微笑满意地表扬说:“X X同学是咱们班的差生, 这个问题回答得这么好, 可见他这节课听得非常认真, 希望他保持下去。”教师表扬激励的话, 使得那位学生面红耳赤地坐下, 头低下去再也没有抬起来。这位老师的愿望是美好的, 他想通过特定的方式去激励学生认真学习, 但因为没有选择好场合, 表扬的用语不得体, 不但没有起到对学生激励的作用, 反而揭了他的短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试想他以后还会积极举手发言吗?这样的激励又怎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2.2 激励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语文学习中, 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 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 教师的激励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学生之间有差异, 在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性格特征等方面都会体现出来, 教师的激励也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评价激励时要竭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哪怕学生在发言中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 也要立即给于热情的鼓励。如:“你这个词用得真准确!”“这个句子说得真美!”“你的发言声音响亮, 真自信, 真大方!”“你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进步真大!”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老师在时时关注着他们细微的进步, 并和他们一起分享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中叫到一位男同学朗读课文, 这位同学音质悦耳、吐字清楚, 不但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而且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向前去, 微笑着和这位同学握了握手, 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 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 我不如你, 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真诚的语言, 既肯定了学生的朗读, 又激发了其朗读的积极性。有经验的老师, 他们会采取一些方法,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受到表扬的机会。如, 将作业设计成A、B、C、D四类, 允许学生量力而行, 择题而作, 这就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教师则通过讲评来激励学生, 当学习困难的学生受到老师的激励后, 他们会以更大的热情和兴趣去完成下一次的异步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 有部分学生, 特别是智优生, 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老师的目光经常集中在他们身上, 尤其是当教师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 教师的关注点就落在了他们身上, 对这部分学生的回答, 教师通常都给于热情的赞扬, 久而久之, 这些学生在同学中就自觉高人一等, 沾沾自熹, 使他们很难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缺点。也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激励只停留在知识的学习上, 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激励。高明的老师, 他们会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回答中, 捕捉到学生的进步或退步之处。如, 当一个学生有明显的进步时, 老师就会及时给于表扬, 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当原来表现好的同学有停滞、退步的迹象时, 教师可以表扬他过去的优点, 让学生有内疚感, 明确老师是在警示自己;当平时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 当他举手发言时, 不管其回答正确与否, 教师应抓住时机, 及时给于表扬, 激励的重点在其态度上, 要让他感受到, 老师是关心我的, 我有一点进步, 老师都是知道的, 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3 激励教育的注意点

3.1 激励要及时

激励是一种鞭策学生、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努力前进的手段, 它有一定的时效性,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中激励与时过境迁的激励, 其效果是不相同的。作为学生来说, 当他回答完一个问题或完成一项作业时, 总是满怀希望地等待老师的评价, 这时的心理需求是最迫切的, 教师如果没有及时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 待到时过境迁后再进行评价, 学生已失去当时的那种迫切感, 教师的激励语对他所起的作用也会相应地打折扣。教学实践证明, 凡是在一定时效范围内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 其受到激励后会更加认真、更加努力地学习, 因为他们希望再次得到老师的奖励。因此, 教师应针对课堂教学的实情, 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和激励, 以树立榜样效应,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2 激励要公平

所谓公平即对待优秀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一般来说, 优秀生受到激励的机会比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多, 因为在课堂发言、作业等方面他们有着优势, 因而得到老师表扬的机会也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即使发言, 也许回答得并不理想, 并不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 对不同水平的学生, 教师在发言的机会、次数等方面应一视同仁, 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鼓励, 必要时, 教师可降低标准对这些学生进行奖励, 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

3.3 激励要坚持

教师的激励应该注意长期性, 不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中断激励。有的教师会随着自己心情的变化而改变对学生的激励, 心情好时, 兴高采烈, 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会给于鼓励, 心情不好时, 对学生的进步视而不见, 忘记了奖励, 这样会给学生一个不确定性。有的学生今天表现很棒, 可老师因为自己的原因没有表扬他, 他会产生疑问, 老师对自己的表现到底是肯定还是否定?不得而知。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应该坚持长期性, 做到持之以恒, 形成一定的制度, 不要因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影响之。

摘要: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 激励性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性“催化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只要善于利用这一“催化剂”, 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激励教育的内涵、运用及注意点三方面对激励教育进行了探讨, 意在努力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激励教育

上一篇:开放历史课堂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愉悦条件下一篇:浅谈我国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