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测试体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2022-12-09

近年来, 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 教学也由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方向转变。新的教学模式突出了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和提高学生全面文化素质为目标的教学理念。成功的教学包括三大要素:课程、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对教学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2004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在教育部的这种倡导下, 在全国范围内课程与教学模式发生变化的背景下, 评价方式也必须随之而变。我国部分高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试验, 很荣幸本人也参与了学院的题为“大学英语教学多元测试体系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的省级教学改革项目, 并且在基于网络与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改革试验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1 多元测试体系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在吸取了多种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理论, 尤其是维果斯基 (Vygotsky) 的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获得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过程。知识的学习和传授重点在于个体的转换、加工和处理, 而非“输入”或“灌输”。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个人的“经验”和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 知识、内容、能力等不能被训练或被吸收, 而只能被建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特别注重学生与情境及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过程是人们认识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 是通过自己原有知识经验与外界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 只有经过学生主动建构, 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它不仅要求学生由知识灌输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协助者,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媒体等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求同的思维过程, 而将是一种存异的发散式的思维过程——而这正是形成性测试的优势所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中心是意义建构, 它强调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 (Jonassen, 1999) 。这五大特征决定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建立多元测试体系, 加强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传统的以纸笔为工具的考试, 主要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忽视了学生的智能差异, 很难以此对学生做出或优或劣的判定。“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多元智能观下大学英语评价新体系的构建, 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2 多元测试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1 建立多元测试体系, 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在全国范围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 我校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由以往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授课模式, 代之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课堂”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基于试卷、以分数为主的评估和测试方式也随之改变。我们采用形成性评估和测试以及终结性评估和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英语综合能力为目标。根据这一规定, 我们在2005级和2006级学生入学初进行了分级考试, 并根据学生成绩将学生分成了1、2、3三个级别, 进行分级教学, 并针对不同级别进行了不同难度的测试, 以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及目标。在此基础之上, 我们根据2007级新生入学水平测试成绩, 分成优班+普通班相结合的授课课型, 并开始尝试应用多元化测试手段, 即阶段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构成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注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

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 即根据教学目标, 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 跟踪教学过程, 反馈教学信息,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结性评估是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时进行的总结性评估, 是根据教学活动过程中把握到的中间成果来修正教学计划, 进行必要的补充指导, 或者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内容的评价。形成性评估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出发点, 促进个体的发展。

2.2 完善多元测试体系,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2.1 全面评价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发展过程

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 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 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如在日常学习中给予及时的评价, 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形成性测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 发现自己的不足, 并加强自我反省和自主学习能力;将形成性评价体现在学期总评成绩中。学期结束时, 将阶段测验、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笔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促使学生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 将形成性评价的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中, 做到教评相长。

2.2.2 注重测试内容和测试方式的多元化

终结性评价以测试作为检测学生学习好坏的手段和工具, 重知识轻能力。它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不注重学习的过程。而形成性测试的内容则是全方面的, 评价的是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不仅注重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而且也重视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及协作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中, 传统的书面测试也是评价的方法之一, 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除此之外, 还有口试、话题讨论、角色表演、专题作业、读书报告、网络自测等多种方法。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 这些方法并不是单独或孤立地进行的。一次优秀的评价活动往往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并加以综合。所有这些手段的运用, 一方面可以作为对学生的平时评价, 另一方面可以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其结果可以是显性的分数或等级评定, 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体验探究的过程, 享受探究的乐趣, 以逐步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挖掘其学习潜力和主创能动性。只有这样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 才能从多方面收集信息加以分析, 才能收集到真正的信息, 达到科学评价的教学功能。

3 多元测试体系的作用和影响

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信息社会, 它要求每个人多项智能的全面发展及个性、才能的充分展示。首先, 教育要适应这一快速发展的社会, 就必须更新旧的课程内容, 确立新的课程内容体系;新的课程内容要体现人类智能的多元化, 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要更加注重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因此, 教育首先是赏识教育。教师相信每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 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 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 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其次, 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 教师变得更为主动地、自觉地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 以配合其智力组合的特点, 促进其优势才能的展示和发展, 实现个人价值。

另外,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优势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这些教育观也正深刻地体现了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思想, 即关注评价的教育功能, 发现和发展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建立新的测试体系, 对我校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更全面、更公正的描述和确定, 将传统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选拔的分等鉴定改变为诊断、激励、调节, 更好地帮助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 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激发学习动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总之, 多元化测试体系解决了不能因材施教的问题, 通过多层次, 分课型, 多元化测试等手段, 挖掘了不同水平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 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 结语

总之, 多元测试体系解决了以往测试形式单一、学生忽视过程学习, 以及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评价系统性和连续性不足的等一系列问题。因此, 评价不再成为对学生所作的终结性评判, 而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最终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科学素养的养成和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实践证明, “大学英语教学多元测试体系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的这一教学改革项目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创新性和广泛的推广价值。

摘要:本文以建构主义作为实行多元测试体系的理论基础, 结合作者参与“大学英语教学多元测试体系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的教学改革项目的实践经验, 从大学公共外语教学的角度评论了多元测试体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形成性测试,多元测试体系,多媒体教学

参考文献

[1] Tarone.E, G.Yule, Focus on the Lan-guage Learner[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 李颖.教学评价的意义和功能教育[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1994 (1) .

[3] 刘要悟.教学评价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工作[J].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4 (5) .

[4] 黄黎明.多元智力论与课程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5) .

[5] 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铁道车辆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开发下一篇:新教学方法在《城轨车辆电力牵引与控制》课程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