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4-04-30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精选9篇)

篇1: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蒋 明

小说具有篇幅长、人物多、情节复杂、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教学难度比较大。将情境教学应用于小说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审视作品中的人物,深入挖掘社会生活,感知和把握语文知识和思想方法,大大地降低教学难度。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

一、小说情境教学的原则

1.直观性

《学记》日:“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学习和记忆若不能调动五官的充分参与,肯定是学不好的。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借助于听觉系统能记忆知识约为15%,借肋于视觉系统能记忆知识约为25%,如将两者有效结合,就能记忆知识达65%。多媒体集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手段于一体,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信息量大、表现力强的特点,深受师生的青眯。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五彩缤纷的世界,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展开丰富的联想,提高理解速度和记忆效率。如《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集较强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于一体,人物刻画惟妙惟肖,往往寥寥数语却意味深长,学生很难挖掘背后的意蕴。因此在《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中,笔者从录像上剪辑王熙凤出场片断,让学生通过观其言,察其形,分析她的人物特征。

2.平等性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呼唤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营造交流沟通、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如沐春风,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不能喧宾夺主,以讲代读,要引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理清作品线索,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实践性

生活处处有语文。(范文网 )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特点,引领学生通过收集作品相关信息,改写剧本、扮演人物,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在《药》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将作品改写成剧本,并扮演华老栓、华大妈、华小栓、康大叔、路人、怪人甲、怪人乙、驼背五少爷和夏四奶奶等人物来渲染学习情境,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

4.开放性

小说创作并非作者的主观臆断,而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在小说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社会热点和现实生活,将学习场所延伸至整个社会,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营造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第二课堂。

二、情境教学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

1.以环境氛围引导生活体验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古代小说及部分特定时期的现代小说选文,已经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难以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因此教师要创造情境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理解写作背景,产生情感共鸣。通过图片、视频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渲染环境氛围,为分析人物形象做铺垫,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如在《荷花淀》教学中,教者借助于课件展示明月、薄雾、清风、荷花,营造了宁静、温馨、恬静的白洋淀,为下文送夫杀敌、助夫杀敌的`情节作铺垫。

2.以扮演角色唤起情感共鸣

学生通过自主创作、现场表演来创造小说情境,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

(1)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人物的个性特征。传统的小说教学中,教师通过故事情节去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反映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这种“师本位”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的兴趣发展,忽视了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在小说情境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主动体验作品人物所处的环境,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促进学生对小说的认知和感悟。如在《祝福》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为创作组、剧务组、导演组、演员组和观众组。引导创作组发挥想象力,根据小说内容创作课本剧;引导演员组成员深入理解剧情,充分表现剧情冲突,借助于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让学生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纲常礼教的吃人本质。

(2)认真揣摩小说的人物描写。描写是小说创作不可或缺的元素,作者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将现实生活艺术化,才能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活动,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教师要让学生诵读全文,将自己置身于故事情节之中,模仿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中,邢夫人“苦留”吃饭,被其婉拒:“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感激,又表明了她待人接物小心谨慎,处处留心。

3.以故事情节强化审美体验

小说具有导思、激趣、染情、启智之功能,能拓展学生视野,陶治学生情趣,催发学生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譬如《红楼梦》具有文字之美、诗词之美、人物之美、真情之美、建筑之美、景色之美。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丰富多彩的大干世界,增强学生辨别真假、美丑和善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1)感受情节美。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场面、寻找线索发现小说的情节美,感受情节的精思妙想,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如《林黛玉进贾府》是以黛玉的行踪为情节链,即进贾府、见贾母、拜见大舅父、拜见二舅父、路过王熙凤住处、在贾母处用饭、宝黛初会、暂置碧纱橱。

(2)挖掘意境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小说的叙事、写人、写景、抒情,体会当时的人生百态,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文本深刻的思想意蕴。如《荷花淀》之美,美在人物、美在环境、美在选材、美在细节。通过水生嫂与水生的对话,展示了一群温顺善良,深恋着丈夫却又深明大义的普通妇女,蕴含着思想之美。

(3)发现艺术美。艺术之美能涤荡人的心灵,塑造人的完美个性。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展示作品图片、播放相关乐曲,为学生营造一种抒发情感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形象逼真的刺激,从而获得小说人物的特殊情感体验。

4.以情境创设提升创造意识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以历史的视野审视作品,将小说中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生活情境。从《药》中看到受封建迷信毒害之深的华老栓的愚昧、保守;从《故乡》看到闰土的迟钝、麻木;从《祝福》中看到封建礼教扼杀了淳朴、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从《春》中看到敢于冲破古老束缚、敢于创造生活的觉醒者。

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升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小说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忽视了学生的审美教育。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纠正这一偏颇。在小说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欣赏人物形象,感受小说环境,品味人物语言,领悟艺术魅力,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调动兴趣、激发情感、展开想象的平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226300)

篇2: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情境教学强调以情感活动统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通过“育人以情”,沟通“育人以德”和“育人以智”,把德育、智育、美育融汇于情境之中,从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学会求知的同时学会做人,形成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情境教学在情感领域的创造性探索,成功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素质发展中认知与情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动脑与动手等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为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做出了可贵贡献。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在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因素,一个好老师不只会传授知识,更应善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为学生创设最佳历史教学情境。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影音、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滋有味的表演,大胆合理的猜想、竞争激烈的比赛,形式呈现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历史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快乐的事情,从而愿意走进历史。例如在讲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节时,提出问题:”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那就是唐朝大臣同皇帝讲话是坐着,宋朝大臣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明清大臣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样的教学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善于提出问题,营造教学情境

情境只是一种辅助的功能,重要的是把历史问题融入到情境中,而问题要富有挑战性,要关注的思考,给他们提供探索历史奥秘的机会,例如:讲到抗日战争时期,如果国共两党不合作抗战?不实行全民族抗战政策?中国历史会怎样?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新知识。学生要经过思考或者动脑动手收集材料再和其他同学交流,才能得到答案,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效果。

三、历史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生动展现历史情境

长期以来,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课上教给学生的内容往往是枯燥、抽象、教条的,这就不能不令学生”犯晕”。这就难免会使人形成”总觉得那尚已作古皆成尘土了,一大堆朝代名、人名、地名、制度等都已与己无关了”的印象,换言之,历史课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以往仅仅以历史上的大人物为主的做法,注意摘取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与他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生活化的历史事例加经说明,对那些著名历史人物的介绍,要尽量通过一些平凡事来还原其有血有肉的生动个性,特别要关注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贯通,真正做到|”通古知今”,这样我们的历史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感到历史是”活生生”的,感受到历史不断向他们传送来的”生命的气息”,激发学生学好历史的愿望,例如:比较评价哥伦布和郑和,谁是最伟大航海家?老师营造民主氛围,指导学生比较、讨论、交流,并给予适当点拨、讲解,这可以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满足并发展学生对两个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深入了解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并得出不同结论的方法,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磁撞出一些新鲜而奇妙的思想火花。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历史不同其他学科,许多历史信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都是可以通过大量鲜活的图片或多媒体、影音再现的。教师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选择和利用这些资料,可以使教学更直观、形象、生动。例如讲述南京大屠杀时,利用多媒体,在阴郁的背景中,屏幕上展示出一幅幅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老百姓的图片,此时,老师不用讲解什么,这些图片已经真切地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会很自然地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激发出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创设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传授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变静态为动态,让文本上的”历史”变得鲜活。

五、让学生深入到生活实际中去,体会历史情境

我们都知道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学习的历史,就是过去的时光。古往今来,多少人梦想能漫游于历史长河中去亲历、去体验,然而都做不到。而一位老师却帮助学生组成了穿越历史时空的旅行社,带领同学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去探访那时异彩纷呈的艺术就成。第一站:教师扮演王羲之,让学生一起考察、研究王羲之以及他的书法艺术,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第二站:一名学生扮演顾恺之,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引领学生感受顾恺之的画,还让学生亲自做一幅画,带给学生切身的感受。

六、课堂实施情境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以“情”感染学生。历史教学的重要教育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教师在上课之前就需要认真钻研琢磨,利用情境教学“入情入境”去寻找自己感情与历史感情的契合点、突破口,把握住历史的情感命脉。让学生进入情境,使其随着历史人物的感情变化而变化,从而进入角色,感情上达到共鸣。学生有了感情的积累,就会有表达感情的欲望,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写出情感真挚、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在写作中受到自我教育,达到育人的目的。

2.以“趣”吸引学生

怎样才能使课堂产生吸引学生的巨大魅力,那就是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或独特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教师必须以有趣的教学设计、思路及语言去吸引学生,使课堂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3、以“美”陶冶学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以美育人,处理好教材与审美教育的关系,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学生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用课文中美好的人物形象、事物景象和教师生动的语言陶冶学生情操,鉴别事物的美好与丑恶,在心灵深处培育起高品味的审美感。

4、以“智”启发学生。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历史的艺术殿堂。在教学中就要改变教师唱主角的局面,让学生有读书权、思考权以及发言权。过去,教师总是担心讲不深、讲不透,喜欢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实际上学生不是在学课文,而是在学教师对课文的心得体会。但许多教师的教学又完全是按教参的分析进行,使丰富的历史教学走进封闭僵化的死胡同。

篇3: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班级中的情境美术实践活动已开展两年多了, 最近, 经常会有小朋友问我, 老师, 今天画画吗? 每当我听到孩子们有这样的心声, 都感觉到孩子们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情境美术。 情境美术已成为班级中孩子们表达所知、所想、所感的天地, 在两年多的实践中, 我们以美术情境教学为切入点, 激发孩子们对美术创作的热情, 初步引导孩子形成了美术创作个性。

一、创设情境, 迸发创意火花

在以往的美术活动中, 教师大都采用单一的示范讲解、提供范画的形式, 忽视孩子的个别差异和学习兴趣, 孩子缺乏创作、想象的空间。 只有实现了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 才能释放幼儿的创意的火花, 而具有美术氛围的活动空间设计和宽松的心理氛围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第一步。 在情境美术教学中, 就能给幼儿提供这样的氛围。 例如:我开展过的小班情境美术:创意粘贴画《装果篮》, 整个教学以“装果篮”的游戏情景贯穿始终, 幼儿在“选水果”、“装果篮”的过程中, 在完全“生活”的状态下, 主动地根据师幼积极互动而共同得出经验“果篮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 又漂亮又好吃”、“水果不能挤得太紧会被压烂掉”、“果篮要装得满一点, 太少了客人不要买”等, 进行探索性操作与个性化表达表现, 融真实生活和艺术创造为一体。 用情境化的语言进行指导, 会以“伸出手指蘸一下, 绕着边边跑一圈, 翻个身装进去”很清楚地将粘贴技能得以活化;以“不能被压住呦, 会压烂的”等生活经验作为化解幼儿易出现的重叠粘贴等技能障碍的法门, 帮助幼儿设置小步递进的成功阶梯, 使幼儿通过学习和运用得以充分地表达个人的认识, 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情境教学过程中, 同伴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 活动的兴趣得以提高, 从而诱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每个幼儿“装”的一篮水果都有自己的想法。 整个教学过程没有范画, 只有情境化的语言指导幼儿掌握粘贴的技能, 从而有了幼儿个性化的创作。

二、运用情境, 诱发创意思维

单纯让幼儿临摹, 会使幼儿感到枯燥, 厌倦画画, 幼儿的思维和情感不能融入其中, 画面缺乏生动, 更不能体现幼儿在美术中的创意, 我们需要巧妙运用情境。 例如:我开展过的大班情境美术:创意皱褶画《金鱼的舞会》中, 借助“开舞会”的情境, 幼儿尝试在皱褶的报纸上画金鱼, 从而感受皱褶染墨画的艺术之美, 体验多种工具材料作画的乐趣。 整个过程第一环节在筹备舞会中讨论作画步骤:1.铺地毯 (展开报纸球) ;2.涂荧光粉 (用白色颜料勾画金鱼轮廓) 3.穿舞衣 (用炫彩棒涂色) 4.装彩灯 (添画背景) 。 第二环节在小金鱼开舞会的过程中幼儿进行创作:表现金鱼不同的舞姿, 设计并给舞台装上不同的彩灯, 有流动着的水波灯光, 有飘来飘去的泡泡灯光, 还有舞动着的水草灯光等。 第三环节通过情境天黑了, 舞会即将开始, 引导幼儿在背面染墨。 最后环节舞会开始:欣赏评价。 幼儿更深刻体验和感受在褶皱的报纸上作画, 在反面用墨汁晕染后作品所呈现的变幻美。

在创设的开舞会这样巧妙的情境中, 让幼儿进行丰富的联想, 这种联想能够启发和引导幼儿积极地想象、创造, 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不断丰富作品内容, 使幼儿新颖的构思和创造才能得到萌生和发展。

三、融贯情境, 鼓励创意表达

在情境美术中, 情境并不是存在于一两个片断中, 而是贯穿整个活动的始末。 例如:小班情境美术《越长越大的毛毛虫》, 整个活动都是围绕“越长越大的毛毛虫”这个故事展开的。 “在一片叶子上, 有一个小小的卵, 它是什么形状的? (圆或椭圆) 暖和的太阳照在卵上, 啪的一声, 里面钻出一个圆圆的脑袋, 是谁呀,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它睁大眼睛, 看到这么多小朋友, 真开心呀, 嘴巴弯弯地在笑呢;头上还伸出了两根触角, 像小妹妹的辫子, 多可爱呀。 哦, 原来它是毛毛虫。 毛毛虫想长大, 我们来给它找点吃的东西吧。 你想给它找什么吃呢? XX是什么样的呀? 毛毛虫‘啊呜’一口吃掉XX, 它的身体长大一点了。毛毛虫还想长大, 再找些什么吃呢?XX是什么样的呀?毛毛虫‘啊呜’一口吃下XX, 它的身体又长大了一点。毛毛虫吃呀吃、长呀长, 它的身体越长越长, 身体上长出了什么呀? 是细细的毛。 身体下长出了短短的腿”。 故事讲完了, 作品基本完成了。

生活中的一切, 只要教师有心, 就可以成为触动孩子想象、创造的引发物。 我们在活动中可以为幼儿创设生活、 故事、科学、游戏等情境, 让幼儿在适合于的情境中自由地表达、创造。

四、回应情境, 肯定创意评价

在实践和摸索中我明白了:评过程比评结果更重要。 在创意美术活动中, 我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一些孩子在画好的画面上添上些什么, 甚至是乱涂几笔, 把好好的一幅画面给毁了, 从画面效果上看, 确实乱七八糟, 但成品是否漂亮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幼儿在活动中是否愉快而专注地投入了创作, 当孩子毫无拘束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愿表现得淋漓尽致时, 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达到了最佳状态。 例如:在油水分离《小雪人》中, 当白色的雪花、雪人从画面中跳出来时, 就有孩子一边手舞足蹈, 一边快乐地唱起来:“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沙? 是我, 是我, 我是小雪花……”这种创作的激动, 成人往往很难体会, 这样才会创作出孩子们的得意之作, 我们在讲评时如能通过观察幼儿创作过程评定幼儿作品的价值就更好了。

总之, 美术本身能给人以快乐, 画画是一种快乐的创造, 我们要用多种情境为幼儿创造自由、活泼、愉快的氛围;还要了解他们的需要、察觉他们的潜能、理解他们的构思、发展他们的创造、支持他们的努力和意志、欣赏他们成功的喜悦, 一步一步走进他们的创意美术世界。

摘要:幼儿美术活动不应仅仅是一种学习活动, 更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情景化游戏, 其中发挥幼儿的创意和体现个性化应该放在首位。在开展美术情境教学的研究实践过程中, 作者积累了挖掘幼儿创意美术中的个性化的途径, 即创设情境, 迸发创意火花;巧用情境, 诱发创意思维;融贯情境, 鼓励创意表达;回应情境, 肯定创意评价。

篇4:“情境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创设情境 疑问 趣闻 优美语言 体验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教师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乃至教学生学。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而情境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运用,将课堂的主人还给学生,将以教师为主的枯燥的讲解变为以学生主动参与,乐在其中的合作学习为主体。学生不再厌倦上课,课堂成为他们的体验生活、提高技能的舞台。

一、以日常生活中的疑惑问题创设情境

 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我先提出问题:植物会呼吸吗?我们在家里储存时间

很长的美味的水果为什么会变味呢?学生们一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许多同学都以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进行呼吸作用。事实上,植物也要进行呼吸作用,我们新买回的苹果香甜可口,放久了则味道大不如新买的,原因就是苹果的组织细胞内部进行呼吸,把一部分糖分解了,萝卜等蔬菜也有如此现象。这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不仅存在,并且是不可缺少的。

二、以鲜为人知的趣闻谈起创设情境

如在学习爬行纲的“蜥蜴”时,课前布置的作业是:查阅有关蜥蜴趣闻的资料。上课时,先让学生讲述有关趣闻,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斗激烈的时候,一架美国作战飞机被迫降落在印度尼西亚管辖的科摩多岛上的丛林地带,当飞行员惊魂初定以后,环顾四周惊讶地发现一种体长3至4米的巨大蜥蜴,在丛林间迅猛地抓住鹿和野猪把它们吞掉。当时,飞行员不知道这就是一种巨大的蜥蜴,还以为是“活龙”出现,故而称其为“科摩多龙”,从此“科摩多龙”之称不胫而走扬名于世界科学界。当学生们沉浸在惊心动魄的故事中时,话题一转,我和他们一起带着浓厚的兴趣探索蜥蜴的原本面目。

三、以优美的语言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把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怎样传授知识,选择的方式不同,则效果大不一样。在传授新知识时,可以选择适当的比喻,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如在学习软体动物“乌贼”的生活习性的形态结构时,如果只是一般化地讲述,不会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可以设计成下面的一段语言来描述: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生活着许多软体动物,其中有一种叫“乌贼”,由于需要在水中游泳,沉重的贝壳成了累赘。因此,在进化过程中,原有的贝壳逐渐退化,最后被完全包在外套膜里成为柔软身体的支柱。乌贼为什么会有如此不雅的称号呢?你看它,瞪着一对大大的、光溜溜的贼眼,用腕足捕捉食物送入口中。当它不太饿时,它还可以利用腕足爬行运动,悠闲得像个绅士在海底散步。不仅如此,乌贼还是玩弄迷彩的能手,变色之快,配景之巧,就像魔术师一样,实在令人惊叹不已。它的表皮中有各种色素细胞,可闪耀不同颜色,使体色变得与海底周围环境色彩相仿,使敌害不易发现。如若变色不能迷惑敌害,便施放墨汁,形似乌贼悬浮在水中,使敌害在一团黑幕中什么也看不见,自己便用漏斗喷水推动身体,以每秒15米的速度逃之夭夭,速度之快,令鲸鲨也自叹不如。听完这段绘声绘色的描述,学生对乌贼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印象将会十分深刻。

四、以真实的体验创设情境

例如,在学习环节动物门的“蚯蚓”时,首先学习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观察实验——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运动及对刺激的反应。可采用如下形式进行:把蚯蚓分成两组,一组在观察过程中按课本要求随时用浸过水的棉球轻触蚯蚓体表;另一组用作对照直接观察。在观察结束后,可设计如下课堂练习题来讨论:“我们在观察过程中,不断用浸水棉球轻触的一组蚯蚓都正常,作为对照的一组蚯蚓中有一些死掉了,是饿死?受伤?还是其他原因?”同学们联系刚学过的知识,知道蚯蚓依靠湿润的体表粘液进行呼吸,个别蚯蚓的死亡,是因为体壁干燥无法呼吸而致。这样通过实验、观察、讨论了解蚯蚓的呼吸生理比直接提问印象深刻,记忆牢靠。

篇5:情境教学在数学中的运用

——浅谈如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之策略 紫金县临江镇澄岭小学 江友群

摘要 数学教学是具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所有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要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是有效策略之一。因此教者要善于创设情境,让情境教学为数学服务,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 操作 故事 游戏 生活

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离开了教学情境,也就难以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法是有效的。其中的“情境”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很大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抽象到直观、理性到感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去创设情境呢?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一、创设操作情境

小学数学知识虽属数学学科体系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内容,但对于仍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仍然是很抽象的。而动手操作恰好可以在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小学生思维形式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些必要的操作情境,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些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梯形,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梯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学生畅所欲言,当得出了种种猜想后,再让学生动手对各种梯形进行剪、拼、折等活动,通过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梯形的面积与它的上下底和高有关系,最后引导他们把梯形转化 成学生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来计算,并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实现了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设故事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于故事性和趣味性比较强的内容兴趣浓厚,如果能够把故事的创设引入到数学课堂,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教材中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我给学生讲故事:“一天,小猫和猫妈妈去河边钓鱼,猫妈妈一心一意地钓鱼,钓到了一条又一条的大鱼。而小猫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一条鱼也没有钓到。”猫妈妈钓到一条大鱼可以用几表示?钓到两条大鱼呢?小猫一条也没有钓到,能不能也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数的认识教学比较单调、乏味,当学生听到这个熟悉的故事后,对这种贴近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就会积极地去思考、去分析。这样创设故事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游戏情境

儿童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好胜,可设计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如在教学一年级《两步应用题》时,教师可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乘过公共汽车吗?” “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乘公共汽车‟的游戏。”就地取材,用讲台当汽车,找12名学生上来乘坐“公共汽车”,到站后下去8人,又上来5人。由于学生身临其境,有深切的体验和感受,很快就编出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并说出了解题步骤,算出了正确答案。这样在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既激发了学 2习热情,又学习了知识,训练了技能,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使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走入了数学王国,领略数学知识的乐趣。

四、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连乘应用题》时,我创设一个春游的情境,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春游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如租车、买门票、买吃的……我们先算一算三二班有8个小组,每组5个人,每人买2瓶水,一共需要多少瓶水?让学生试做后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可以先算一共有多少人,5 × 8=40(人);再算一共需要多少瓶水,2× 40=80(瓶)。还可以先算一个组需要几瓶水,2 ×5=10(瓶);再算一共需要多少瓶水,10 × 8=80(瓶)。这样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学生愿意去参与,使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同时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了数学。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一门创造性艺术。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不仅给人以新颖奇异之感,而且使人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能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还能有效地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毅力。它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灵性飞扬的磁场,能使学生身心获得和谐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11年版)[2]《河源市优秀教学论文选萃》

篇6:情境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学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对象,其核心任务是大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技术技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教学抓住学生“乐”的心理特点,以学生原本生活为起点,利用能一些生活情景,把学到的运用于生活中,是教学活动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情境快乐语言生活回归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人的呼唤也越来越高,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学校教育。当今社会、学校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各中、小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理解不够全面,一意孤行的重德、智育,追求升学率,忽视体、美等教育的发展。特别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还有所欠缺,带来许多学生体质比较差,符合体质健康标准A级的人很少,不及格的人也很多是由于体育教学只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采用传统的授受模式或放羊式教学使得课堂学习枯燥、乏味以及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体育与健康标准》的实施后,教师开始意识到教学方法的不当,开始探索新的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开始从以学生身体发展为着眼点,一切从启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运动体验与参与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习惯,为今后的终生体育学习打好基础。本人主要阐述情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展,这是与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相矛盾的。本文拟对体育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以及利用这一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加学生运动体验与参与、学生获得情感的满足和需求。

21世纪的航船已经起航,新千年的大门已经敞开,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信奉特征:一是教条化、二是模式化、三是单一化,已经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割裂开了,课堂生活没有实现,无法感受真切的课堂生命活力,无法领会学习的生命意义,而体育课堂教学的回归,强调了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

1、情境教学主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乐学”为宗旨

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克拉奇菲尔德和里维森等人在《心理纲要》一书中将情绪分为6大类,而第一类是原始情绪,其中快乐被认为人的最基本或最原始情绪。因而,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情感需要为出发点,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更重要的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

情境教学是针对小学的低中年级的学生,符合学生生理、情绪等特点。所谓情境教学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热爱体育的良好情操。运用情境教学能使教学过程和内容情景化,学生、教师均以不同角色置身于情景之中,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

1.1情境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之一是体育课主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情境教学法就是通过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始终把学生的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曾经一位大学教授在上体育教育学时,提出一个问题:“上体育课是指什么啊”当时,所有学生都愣住了,不止如何回答。也不知道从哪个角落冒出一个“玩”。这时,教授笑了。那么情境教学是如何使学生的玩与教师的教相兼融的,依据是什么呢?

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杂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集分结合,课间穿插等。这样既然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是小年学生在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德望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力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是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1.2怎样诱发学生爱学、乐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改实施以来,教师总是为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困惑?如果采用放羊是教学,老师既轻松而学生又开心,但是学生的体育技能则一无所知、符合体制健康标准的要求,则会差之千里。因此怎样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语言既要生动形象又要有目的,趣有内容,而且要赞赏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语言是体育教学中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兴趣,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简洁、明快、深刻,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形式,经科学设计,巧妙应用,对营造活泼,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体育运动中。例如,跳远练习中跑如风驰电掣,腾空身轻如燕,落地的“稳如泰山”,足球过人及穿插跑动的“形如狡兔”等充分展示了语言艺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美感和趣味,诱导学生投入极大兴趣,以一种蓬勃向上蔑视困难的勇气完成技术动作。其次,教师应使赞赏性的语言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美国的教育学家曾说过“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可以使学生产生快乐的心理体验。时间证明,在愉悦的情绪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诲,如果真正的乐曲赞赏学生,学生身上的优点会是无穷无尽的,他们青春亮丽、活泼可爱;他们有进取心、有强烈的求知欲;性格内向的可赞赏他是一名有能力有特长的好学生;成绩不好的可赞赏他肯努力、不轻言放弃的拼搏精神;哪怕学生有了错误,只要教师我们有一颗赞赏学生的心,批评学生也能做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二、课堂内容新颖,开发课程资源。在新课标改革的基本思路中,强调重视体育课程内容开发和组织。课堂上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他们不愿意每天跑步练习,每节课的篮球云求,他们需要新颖具有创新性的教材,那么如何选择呢?在《学校体育学》中,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有以下四方面:

①教学内容应提教育价值

②体育教学内容应突出基础性

③体育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

④体育教学具有条件适应性。

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应贴近学生生活,把握学生的已有经验,超越科学世界以及竞技世界的舒服,关注生活世界。杜威关于课程与经验的基本命题:教育即生活,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的生活。例如: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将技术动作穿插在故事童话中,用边做边说完成:武术鹰爪与故事、童话结合,将枯燥、单调的练习同如知识性、趣味性,这样便显得新颖。

由于农村小学底子薄弱,注重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加上体育器材少的可怜,课堂教学常常要求学生自由活动,从而使学生基本身体素质降低了,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农村学校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四组,要求大家互相帮助绕乡村田埂跑一圈,最后看哪组最先全部到达,从教学中可以看到一小队虽然最后到达重点,但是看到了队员之间互相鼓励、帮助。比如在路途中,队员轮流拉着哪个胖女生跑,大家纷纷呼喊:加油,加油┅┅这堂课以贴近学生生活虽然不具有新颖的内容,但是学生兴趣提升了,学生身体得到了锻炼。

2.情景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情景教学能使教学过程和内容情景化,学生、教师均以不同角色置身于情景之中,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所谓情景教学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热爱体育的良好情操。

2.1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

2.1.1运用直观的图形创设情景

利用现代媒体如:电影、录象、投影、幻灯片、图片及体现情景效果的体育教具、设备或其他器材、玩具等做道具,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进入“情景”.正如:《体育与健康》第五册“蹲踞式跳远”这一教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跳跃能力,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全程助跑蹲踞式跳远的方法,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拼命助跑、踏跳,学生会厌烦,厌倦,因此,我首先在课前制作好图片,主要是途中助跑、踏跳时起跳腿落地过渡和起跳时身体腾空以及落地两腿前伸的动作方法,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能更清楚的明白动作的`正确方法,从而避免麻木模仿,这样做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本节课教学效果,是课堂更有活力。

2.1.2运用实物模仿动作创设情景

即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等比如:蛙跳、兔子跳、象行、老虎行及人物的举止形态,走、跑、跳等活动,在模仿中达到身体由相对静止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静止过渡的目的,达到提高身体运动技能技巧,增强学生体质,调动学生运动积极性,提高运动兴趣。比如:上课刚开始,组织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接着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开始情景设计不仅是体育课从一般机械、枯燥的课堂常规(整队、报数、检查人数等)向以学生自主体验转变,而且促成全体学生团结协作、互相配合、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的形成。

2.2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中手段

2.2.1运用故事情节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比如在一个深秋的傍晚,霞光撒面了西边的山头……,将来学生带到某种情景中,从而是学生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学生精力更加专著、集中。

例如:学习立定跳远,教师可以抛开原本教条化的教学方式,利用语言描绘,让学生进入氛围中俗话称为入戏,陶醉于这种氛围中。而所谓的本领就是蹲踞式跳远,这样进行教学效果会大增,通过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是课堂气愤更加活跃。

2.2.2运用动作模仿进行教学

即把各种角色,通过形象的动作表现出来,达到入景动情,寓教于学的目的。

例如:《体育与健康》第七册“自然地形跑”这一教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耐力跑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中要求学生能持续跑3000米,如果麻木的命令学生机械的跑,无论是体能训练,还是精神陶冶效果肯定都会有成效,学生甚至会产生畏难心理。我在教学时采用学习红军精神,模拟红军进行长征的联系形式,并在跑的路途中设置了“战壕”“雪山”等障碍,让学生置身于一种肩负革命重担,完成伟大创举的教学情景之中,果然学生沉静在模仿红军长征的已经之中,不止不觉的就跑完了全程,结束时又放出“打靶归来”的乐曲,让学生自编舞蹈,师生同唱同舞,完全是一种“三军”胜利会师的欢乐场景,学生的体能训练,精神陶冶达到了最佳的锻炼。

2.2.3运用游戏情节进行教学

有情节的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教师通过带领学做游戏,当“演员”引导其进入角色,身临其境,在劳动模拟,军事演习,动物嬉戏等活动中都可以进行,而且效果很好。正如:在教学生“综合障碍接力”时,学生非常喜欢趣味性强。并且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如果一味的教如何跨,如何爬,如何钻等动作,学生就会决得乏味,枯燥。因此,我可以利用有情节的游戏“军事演习”来进行教学,首先零用录音机创造炮火连天的战争氛围,接着通过语言渲染,是学生身临其境于中,然后讲解示范如何通过一些障碍物如跨栏、平衡木、小山羊等器材,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军事演习,争夺堡垒,争夺胜利。在这种激励、紧张的气氛环境中,学生都会努力,认真的进行游戏,从而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在新体育课程改革中,情境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它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符合教学规律和课改精神,关键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情感需要,情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目的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技术技能的获得,但是要通过学生自身活动。因此,情境教学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但从学生基本的情绪活动“乐”中培养出一种自身自觉地追求实现自己目标的愉快感,而且从重视学生个性的完善发展启发学生主动地高高兴兴地学,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自觉地学习,学得进去,学好的更好。

参考文献:

1.柳巧平。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情境教学。浙江教育。

2.新课程教学法(《小学体育与健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校体育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理念------扬州教育学院潘明

篇7: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中的运用

“情境”是中国古代文化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这是有情之境,和谐之境。这一概念用于课堂教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其教育目的是以情感的激发与调动为核心,让师生与教材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通过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从而达到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可见,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心理需求入手,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的发展,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那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好情景教学呢?

一、以情激情,创设氛围

没有情感的教学,可以说是没有活力的教学,没有生命力的教学,就更谈不上是教学的艺术,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传递的情感不仅有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还有教学内容的情感。教学过程是情感的发展过程,人的情感总是随时随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教师情感应自然而真诚,可以通过幽默、多彩、温情的语言营造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产生一种亲近感,听课轻松愉快,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本人的情感因素来感化学生,从而调动师生一起学、一起想、一起爱、一起恨,人人思想感情上引起振动,产生共鸣,使学生接受知识陶冶精神情操升华思想。如我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课题为《爱的冲突》,教师以一位母亲的身份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与儿子的“爱的冲突”,并给同学们朗读了儿子考上研究生后给母亲的一封深情的感谢信。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位同学的心灵,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从而使同学们在生活中能体谅、理解父母,这样,同学们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兹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诗句的深层内涵。学生就会从心灵深处发出;天底下,父母的关爱,是无私的,不需任何回报的,唯一的,最伟大的爱,教育效果水到渠成。

二、故事激趣,创设氛围

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故意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小学生是这样,初中学生也不例外,老师一提到讲故事,每个学生都会聚精会神地用渴望的目光盯着你。其实,思想品德课教材是以故事、事例为基本线索,从故事、事例中阐明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如:在上《我和父母》一文时,我以故事为切入点,给学生讲述几个父母以自己的生命换得子女生命的故事,强化“爱”的情感体验。当我讲到最后一个故事:我的一位女同学,在离县城一百余公里的边远乡工作,生孩子时,由于经济困难,离医院又远,在家里降生,出现了难产,结果在生死挣扎中,保住了孩子,丢了自己的生命,现在这位男孩已经高中毕业考取了某省师范大学了。听完这个故事,同学们人人感动得流下了悲伤的眼泪,深切地感受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心。此时,我再及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谈对父母的感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又是学生自己的经历,很多学生讲述了父母关心自己的故事,非常感人。这就达到了学生愿意听、乐意学的效果。

三、引入漫画,创设氛围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分利用漫画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漫画题材内容来源于冬小麦,服务于生活,漫画以其形象、生动、夸张、幽默、辛辣的形式表达出深刻的寓意,其知识容量超过了文字叙述,并能把复杂的关系简明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理解,激发情思,发出笑声,陶冶情操。在讲授坚强意志的表现时,我将两幅漫画《龟兔赛跑》、《挖井》投上屏幕。同学们对此都笑着讨论开了。通过这两幅漫画引出了只要能坚持到底,就会取得成功,否则就可能前功尽弃,一事无成。这样,同学们在笑声中得到启示,明白了道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会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角色扮演,创设氛围

角色扮演是通过模访教学内容的角色行为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是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作用。如我讲到“认识新同学”时,让学生表演与新同学见面的情景,表演赞扬别人,喜欢或讨厌别人的情景。我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时,让一个学生表演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另一位助理也重复表演他的行为,这样可以重现事实,帮助学生通过他人的表现认识问题,反省,认识自我。如我让一个同学上台表演乱扔垃圾,台下的同学在笑声中就认识到完善自我,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角色扮演生动有趣,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还可以促进班级内思想感情的交流,提高社交能力。

五、利用游戏,创设氛围

一位心理专家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源泉。”游戏是青少年普遍喜欢的活动,有益的游戏能给人以快乐,从中受到教育。如:在上《人生多彩》一文时,我采用了撕生命游戏,我是这样进行的:如果你能活99岁,用一张0—99刻度的纸条来代替你99年的生命岁月,把你已经走过的人生撕下来放在桌上,好好想想你希望自己什么时候事业有成,找到那个年龄,把以后的人生也撕下来的在桌上,那么你手上的就是你现在到成功用来奋斗,用来创造自己美好价值的人生时间了。但是,你不能不吃不睡,所以至少还要撕掉手中1/3的时间,然后把你手上的和已撕掉的进行比较,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1、此时当你拿着剩下的生命时光时,你有何感想?

2、从此刻开始,你有何打算?从而在游戏中让学生意识到生命如此的短暂,让学生珍爱生命,感悟人生。

由此可见,情境教学是规律可循的,但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来灵活运用,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教学故事

比赛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来到这里旅游。但在它未经开垦以前,这里不过是一个封闭的落后的偏僻的地方,这儿的人从小到大都从未走出过沙漠。据说,这里的人不是不愿意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因为他们无论怎样尝试都走不出去。

有一个叫肯?莱文的人听说这个奇怪的说法,他来到这里向这里的人打听原因,问了许多人,得到的答案都一样:从这里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还是会转回到出发的地方。真的有这么的事?肯?莱文决定亲自尝试一下,他做了一个试验,从比赛尔村出发往北走,结果用了三天半的时间走了出来。但是比赛尔人为什么都那样说呢?肯?莱文怎么也想不通,最后他雇了一个比赛尔当地人,让他带路,看看究竟是因为什么、他们带了足够食用半个月的食物和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莱文什么也不说,跟着那个当地人身后?

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400公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走回了比赛尔。不过这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赛尔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为他们根本不认识北极星,他们只是按照自己所想的前进?

在试验结束后,肯?莱文告诉当地人: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背面那颗星星走,就一定能走出沙漠。当地人照着这些话去做,果然走到了大漠边上。从此,当地人奉肯?莱文为比赛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有中央。铜像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

人生感言:

篇8:情境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设计“情境”的时机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一种催人奋发的力量, 但运用情境教学必须掌握适当的时机, 做到恰到好处。在课堂开始阶段, 我会设计“情境”, 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和合理的场景布置感染学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 我以教材为主体并加以拓展延伸, 把教学内容由单一运动变成多样化的运动。如在课的一开始, 向学生提问:“你们看过我国的阅兵式吗?”并且引导学生在队列练习中, 积极模仿解放军的形象, 这样既能达到练习的效果, 又能起到集中注意力、启发兴趣和活跃情绪的作用。

二、设计“情境”的优点

体育课上运用情境教学, 使学生不是单纯模仿教师的动作去做、去练, 而是要动脑筋去思考、去想象, 在锻炼身体、增强运动技能的同时增长知识, 发展思维能力;能陶冶情操, 有利于进行美育, 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能使枯燥的教材、单调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学得愉快, 练得高兴, 寓教于乐;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德育教育, 避免体育教育“说教式”的传统方法, 使学生在活动、锻炼、玩乐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三、情境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1. 情境教学要渗透德育。

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让学生在体育课这一特殊的教学形式中获得深刻的进步和成长。例如, 中长跑过程中出现“极点”是培养意志品质的最好时机;跳跃项目既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品质, 又可以增进团结与友爱的美德;球类活动有利于培养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以及自觉遵守比赛规则和服从裁判的意识。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后小结, 表扬课堂中的优秀表现、优秀个人, 激励学生不断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学习目的、好奇心理、兴趣爱好、欲望要求、思想情感、意志行为等都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因素。创新是学生主体性的升华, 是主体性价值的最高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思考, 激发学生的思维浪花, 使他们产生新奇感、探索欲, 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情境教学设计类型

1. 游戏竞赛型。

游戏是提高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练习的课堂教学中, 可以采用“龟兔赛跑”、“打击侵略者”等游戏进行教学。这种加入适宜竞赛内容的游戏教学方式, 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他们在比赛的激烈性与趣味性中体验到乐趣, 锻炼行动能力与身体素质。

2. 模仿型。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情境来创编故事, 通过情境模仿来组织教学。在上“团身前滚翻”一课中, 我设计了以下两种教学方式:一是以游动物园为主题进行设计, 在导入部分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动物游乐园中, 想象、模仿在游乐园中看到的各种动物的姿态, 引出刺猬在地上打滚的动作, 从而导入“团身前滚翻”教学内容;二是让学生自由模仿“老鼠偷油”的过程, 然后选择部分学生表演, 评出最佳模仿者, 再引出课题。这样的虚拟情境使教学生动、活泼、有趣, 学生的情绪被激活、积极性被调动, 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3. 知识型。

这种主题一般选择关于科技、文学的知识性课文或一些引人入胜的科学故事、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笑话等作为情境材料, 突出知识性和对知识的创造性运用, 有效调动学生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与积极性。例如, 在体育活动中, 可创造性地利用“三国演义”这一历史典故组织教学。将学生平均分成3个队, 命名为“魏”、“蜀”、“吴”, 分别以一路纵队站在圆圈外, 第一个同学站在线上, 每队指派一人为首领, 分别扮演曹操、刘备、孙权坐镇指挥。游戏开始, 每队派出一员战将上阵, 在圆圈内奔跑, 规定“魏将捉蜀将”、“蜀将捉吴将”、“吴将捉魏将”, 注意在捉对方的同时要避免被第三人捉到。如果有一人被捉住, 则被捉之人到对方国家当俘虏, 第一轮结束。接着进行第二轮, 看最后哪一队被全部消灭。这样, 学生在演绎历史典故的趣味活动中既锻炼了速度、反应能力和灵活性, 又增长了知识。

4. 音乐伴奏型。

篇9: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在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因素,一个好老师不只会传授知识,更应善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为学生创设最佳历史教学情境。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影音、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滋有味的表演,大胆合理的猜想、竞争激烈的比赛,形式呈现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历史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快乐的事情,从而愿意走进历史。例如在讲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节时,提出问题:”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那就是唐朝大臣同皇帝讲话是坐着,宋朝大臣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明清大臣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样的教学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善于提出问题,营造教学情境

情境只是一种辅助的功能,重要的是把历史问题融入到情境中,而问题要富有挑战性,要关注的思考,给他们提供探索历史奥秘的机会,例如:讲到抗日战争时期,如果国共两党不合作抗战?不实行全民族抗战政策?中国历史会怎样?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新知识。学生要经过思考或者动脑动手收集材料再和其他同学交流,才能得到答案,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效果。

三、历史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生动展现历史情境

长期以来,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课上教给学生的内容往往是枯燥、抽象、教条的,这就不能不令学生”犯晕”。这就难免会使人形成”总觉得那尚已作古皆成尘土了,一大堆朝代名、人名、地名、制度等都已与己无关了”的印象,换言之,历史课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以往仅仅以历史上的大人物为主的做法,注意摘取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与他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生活化的历史事例加经说明,对那些著名历史人物的介绍,要尽量通过一些平凡事来还原其有血有肉的生动个性,特别要关注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贯通,真正做到|”通古知今”,这样我们的历史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感到历史是”活生生”的,感受到历史不断向他们传送来的”生命的气息”,激发学生学好历史的愿望,例如:比较评价哥伦布和郑和,谁是最伟大航海家?老师营造民主氛围,指导学生比较、讨论、交流,并给予适当点拨、讲解,这可以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满足并发展学生对两个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深入了解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并得出不同结论的方法,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磁撞出一些新鲜而奇妙的思想火花。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历史不同其他学科,许多历史信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都是可以通过大量鲜活的图片或多媒体、影音再现的。教师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选择和利用这些资料,可以使教学更直观、形象、生动。例如讲述南京大屠杀时,利用多媒体,在阴郁的背景中,屏幕上展示出一幅幅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老百姓的图片,此时,老师不用讲解什么,这些图片已经真切地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会很自然地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激发出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创设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传授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变静态为动态,让文本上的”历史”变得鲜活。

五、让学生深入到生活实际中去,体会历史情境

我们都知道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学习的历史,就是过去的时光。古往今来,多少人梦想能漫游于历史长河中去亲历、去体验,然而都做不到。而一位老师却帮助学生组成了穿越历史时空的旅行社,带领同学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去探访那时异彩纷呈的艺术就成。第一站:教师扮演王羲之,让学生一起考察、研究王羲之以及他的书法艺术,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第二站:一名学生扮演顾恺之,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引领学生感受顾恺之的画,还让学生亲自做一幅画,带给学生切身的感受。

六、课堂实施情境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以“情”感染学生。历史教学的重要教育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教师在上课之前就需要认真钻研琢磨,利用情境教学“入情入境”去寻找自己感情与历史感情的契合点、突破口,把握住历史的情感命脉。让学生进入情境,使其随着历史人物的感情变化而变化,从而进入角色,感情上达到共鸣。学生有了感情的积累,就会有表达感情的欲望,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写出情感真挚、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在写作中受到自我教育,达到育人的目的。

2.以“趣”吸引学生

怎样才能使课堂产生吸引学生的巨大魅力,那就是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或独特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教师必须以有趣的教学设计、思路及语言去吸引学生,使课堂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3、以“美”陶冶学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以美育人,处理好教材与审美教育的关系,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学生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用课文中美好的人物形象、事物景象和教师生动的语言陶冶学生情操,鉴别事物的美好与丑恶,在心灵深处培育起高品味的审美感。

4、以“智”启发学生。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历史的艺术殿堂。在教学中就要改变教师唱主角的局面,让学生有读书权、思考权以及发言权。过去,教师总是担心讲不深、讲不透,喜欢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实际上学生不是在学课文,而是在学教师对课文的心得体会。但许多教师的教学又完全是按教参的分析进行,使丰富的历史教学走进封闭僵化的死胡同。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素材,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对于教学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大冈初中教育干部培训情况总结下一篇:上墙 血液透析中心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