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策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2-09-11

1 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及认知规律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 (知识水平、学习态度等) 、具体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的可能性, 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差异性, 而把一个班级或几个班级中的学生按其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分成若干层次, 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 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 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 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实现“利用个体差异, 促进全体发展”的目的。

2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 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因素中的兴趣和动机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动力作用, 所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机人手, 可以解决学生厌学语文的问题。

(2) 教学论认为解决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才能使教法和学法同步协调。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

(3) 教育学认为学生具有个性差异, 由于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 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有所提高。

3 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分层教学策略的提出

目前, 高校的大学语文课, 无论是本科层次还是高职高专层次, 普遍存在一个怪圈:一方面学生厌学, 抱怨上大学语文课没意思, 另一方面教师厌教, 抱怨学生不重视。这种现状的形成与目前的教育消费者重实用技术轻人文素质的思想是分不开。现在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英语等公共基拙课程的学习热情骤然升温, 甚至超过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 他们当中很流行这样一句话:“外语加专业, 读研又出国。”在他们看来, 不掌握计算机语言意味着是21世纪的文盲, 于是, 学电脑的热情空前高涨。甚至不少学生认为, 有了英语、电脑、专业三件宝, 遍行天下都不怕, 况且英语、电脑都有等级证书的关口放在那儿等你去过。相形之下, 不过等级关口, 不拿等级证书, 而且还具有一定基础的语文, 在对他们看来便似乎纯属多余。即便是列为公共必修课程, 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弄个及格以上能拿到学分便心满意足, 万事大吉。诚然, 学生思想观念上的认识偏差是制约和影响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作为教师, 我认为我们必须反思, 为什么大学语文的课堂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尤其是在目前高校普遍推行学分制的条件下, 如何更雄大学语文在培养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人才方面发挥其人文素质养成和语文运用训练的功能, 以真正发挥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作用。以往本科教育为适应专才教育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过分专业化, 课程设置基本采用“三层楼式”的结构模式, 即将课程分为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三类, 并采用“倒推式”结构逻辑设置课程。这种设置模式重理论轻应用, 考虑专业知识的纵向关系 (系统性和完善性) 较多, 而对各类课程构成的横向关系 (整体性和综合性) 考虑较少。其结果是导致专业越分越细, 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太窄。现代社会要求高等学校实行宽口径分流培养模式。建立在按照学科大类招生, 统一基础课平台上的优化的课程结构模式, 应淡化专才教育思想, 强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思想。

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专业教育, 课程体系是形成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的途径和保证, 因而如何培养人才应该以课程为核心。课程体系的改革较之学科或专业的改革更具灵活性和机动性, 有助于打破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 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为此, 我以为要改革大学语文课程教学, 必须考虑到课程体系的整体建构问题。采取分级的方式来构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体系或许可作一个尝试。分级构建是指打破现有这种按自然班编班进行教学的体系, 将所有学生按语文程度的不同分成一级、二级、三级三种不同级别的班级, 一级是为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设的, 三级是为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设的, 二级是针对语文基础中等的学生的。这种分级构建的语文教学体系要确立好, 必须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 学生的分班标准问题; (2) 各级教学标准的设立问题; (3) 师资的优化配置问题; (4) 各级考核评估体系的完善问题。学生分班呢要完全打破原有自然班的形式, 又不能任由修学分的学生自选, 而是依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班。分班的标准, 主要是以两项成绩作参考, 一是高考的语文成绩, 二是大学入学后的语文考试成绩。当然, 学习的中途学生也可申请滚动。目前很多高校普遍取消了大学入学的语文考试, 我以为这是不明智的。究其实质是在理念上对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4 大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

根据大学语文课程的要求, 结合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 大学语文分层教学主要由目标导向、分层研学、点拨提高、精练拓展、反馈评价五个环节构成。

4.1 目标导向

目标导向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分层上, 它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 必须采取与学生学习水平相适应的分层施教方法, 以适应学生认知水平上的差异。为此,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 将其分成A (代表优生) 、B (代表中等生) 、C (代表学困生) 三个层次, 并根据他们语文学习的一般可能性, 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适合各类型的学生较为长期的目标, 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与激励作用。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抓住各种教育有利时机促其成功, 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在学生的座位编排上, 可以按照同质分层, 异质合理搭配建组的原则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 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组间竞争与组内合作的效应。此外, 目标导向还应注重目标的全面性与递进性。

4.2 分层研学

学生依据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研学, 这既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也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学生在研学前, 教师应提出研学的具体要求及方法, 或提示并设计思考题, 为学生创设分层研学的学习环境。教师在学生分层研学过程中可作指导, 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使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4.3 点拨提高

教师讲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教师应在分层教学思想的指导下,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他发展的学习机会, 以期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进行点拨讲授时, 要做到讲到精要, 讲出精华。要善于启发、诱导,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其演变和发展规律, 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4.4 精练拓展

教师要重视分层训练对学生巩固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习题供学生选择, 规定学生必须完成的数量。在分层训练时, 教师应有目的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练习内容, 分层递进, 以达到巩固原有知识、拓展新知识的目的。

4.5 反馈评价

反馈评价是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重视反馈评价工作,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真正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使评价得出的结论能客观公正地反应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的同时, 也能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供方向。

5 大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基本策略

在张扬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时代教育重任下, 大学语文的教学, 必须重视其现实的教学效果和长远的教育绩效。所谓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潜移默化等观念, 均应一以贯之。而提高其教学效果和教育绩效, 我以为必须明确一、二、三这三个等级的教学标准。具体而言:

一级教学标准应针对学生语文基础较差的现状, 适当做一些中学阶段语文教育的“补课”工作, 即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这一工具, 用区别于中学阶段的新的教学材料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约能力, 立足于言语形式教育, 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中的丰富人文内涵及科学精神。

二级教学标准针对语文程度适中的学生。以传授语文知识、文学知识为基础, 注重阅读分析、写作能力、赏鉴能力的培训, 强化语言交际能力, 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渗透,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丸形成一定的语文和文化经典名著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提升人文素养。

三级教学标准针对语文程度较高的学生。以说、写等输出性训练为重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自觉参与性,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阐述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实现思维教学和知识教学的整合, 培养学生敢于大胆思维和富有表达的能力。

这个大学语文三个等级的教学标准, 之所以强调以人文素质培养为核心, 主要出于以下两点考虑。其一是进入高校的学生, 均具备一定的语文理解与表达能力, 不同专业, 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不同要求, 采用分级的办法, 既可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快慢不一的矛盾, 又能实现培养他们人文精神, 加强他们综合素质的根本任务;其二是作为公共基础课, 其课时数受到相对限制, 要在有限课时数完成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 必然区分学生的不同接受程度, 选择不同的教学偏重点, 实施因材施教,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其人文素质培养核心目标的实现。从这个角度上看, 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与操作性。

6 分层教学策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效果

分层教学策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后, 笔者跟踪探索了其效果:一、学生程度相对整齐, 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难易适中的教学篇目;二、适合学生程度的教学有利于师生之间形成互动, 营造一种民主、合作、探讨的新型师生关系, 多形式的互动交流取代单一的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教师的授课方式才有可能由连续型细节式授课转变为跳跃型平台式授课, 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研究式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真正取代“注入式知识教育”方法,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三、便于教师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的需要。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三个班合班上大课, 这势必导致一个问题出现:学生语文程度明显良莠不齐, 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水平相差太大, 教师在选择讲解篇目时不易把握难易度, 大班教学也使得教师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不同程度的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期待值不同, 使得教学很难达成互动。本文从分层教学的概念着手, 依据“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总结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分层教学策略的提出, 得出了大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与策略。

关键词:分层教学,基本模式,大学语文

参考文献

[1] 肖绪才.大学语文的现状与对策[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3.

[2] 张占平.大学语文教学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J].邢台学院学报, 2007, 3.

[3] 郝春生.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学报, 2006, 1.

[4] 江赛霞.语文分层教学初探[J].中国轻工教育, 2004, 4.

[5] 刘英.语文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3, 11.

上一篇:高职《基础会计》课程“四步式”实践性教学模式探究下一篇:互联网金融下农村中小银行财务管理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