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总管切口取石术手术规范

2024-04-10

腹腔镜胆总管切口取石术手术规范(共10篇)

篇1:腹腔镜胆总管切口取石术手术规范

腹腔镜胆总管切口取石术手术规范

1)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适应症

术前或术中造影明确的胆总管结石

无胆管狭窄的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

伴轻度黄疸和胆管炎

无严重的心肺疾病

无严重的腹腔粘连

2)相对禁忌症

肝内胆管结石伴肝门部胆管狭窄

严重的胆道感染

多次腹腔手术腹腔内广泛粘连

局限性肝内胆管结石

3)手术方法

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患者仰卧位,脐上、剑突下、右肋缘下锁骨中线和腋前线分别置穿刺鞘,剑突下为主操作孔。

所有病例均先行 calot 三角解剖,胆囊动脉近端置钛夹后离断,胆囊管置钛夹后暂不离断,留作牵引。胆总管前壁稍作分离后,用电钩轻轻电凝胆总管前壁预切开处以防出血,有时切开前先缝线悬吊胆总管前壁。从剑突下鞘内放入纤维胆道镜,利用胆道镜的转向进入胆总管,直视下以取石网逐一取出结石,直至取尽。取出的结石可先放在腹腔,一并拿出体外。用小针细线或 4-0 微桥线缝合胆总管,缝合时既要全层又不能缝得太多,以免后期胆总管狭窄。由于针持和缝针角度的固定,常使缝合较为困难,此时应提起胆总管壁就针的方向,必要时应分次出针,以保证缝合满意。留置 T 型管时先以丝线扎紧长臂,以防置入 T 管缝合时胆汁从长臂流出污染腹腔,严密缝合胆总管后可先将 T 管长臂拉出体外,并向 T 管内注水可了解有无胆漏。

继续完成胆囊切除术,取出胆囊,彻底止血,冲洗腹腔,吸尽下腹部积液,肝下留置腹腔引流管,以大网膜包裹 T 形管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手术方法

均采用全麻,取头低足高截石位。气腹压力设定为 15mmHg, 脐部 10mm 观察孔,置入腹腔镜,其余操作孔视病灶位置而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直肠前切除术(Dixon 术式):充分暴露盆腔以及 Douglas 窝,女性病人先以直针悬吊子宫,大致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解剖肠系膜下动、静脉,清扫根部淋巴结后离断之。于根部以超声刀离断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系膜,游离相应肠段,游离直肠下段时应以超声刀锐性分离盆腔筋膜脏壁两层之间的疏松间隙,彻底切除直肠侧韧带。肿瘤定位不清时应以手指或纤维肠镜术中定位,以保证根治的彻底性,取出病变肠段时应保护切口。

2.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Miles 术式):女性病人分离直肠阴道间隙时常需助手将手指伸入阴道引导。为保证上、下手术组分离间隙的一致,会阴手术组应在腹腔镜操作钳引导下逐层深入 ? 必要时常从某一位置率先突破入盆腔,以便于其它部位的分离。

3.右半结肠切除术:解剖出右侧输尿管,加以保护,分离右结肠动脉,于根部置钛夹后离断。游离回肠末段约 15cm ~ 20cm 和升结肠,清扫结肠中动脉根部之淋巴结,离断中动脉右支,以无菌套保护切口后将游离肠段拉出体外切除、对端吻合,缝闭系膜孔后回纳腹腔。

4.右半结肠切除术:解剖出右侧输尿管,加以保护,分离右结肠动脉,于根部置钛夹后离断。乙状結肠切除术 : 手术操作基本同直肠前切除术 , 切除后在体外行手工吻合 , 或以双吻合器吻合二、术野的显露

良好的术野显露是手术成功的保证,熟练的腹腔镜外科技术和默契的配合是术野暴露的关键。超声刀的使用减少了术中烟雾和出血,可使术野更加清晰,手术至盆腔时由于术野较小,应充分利用 30 度镜的特点从各个角度调整视野至最佳状态,减少与操作钳的干扰,并随时显示宏观视野,掌握手术分离层面。各操作钳应各司其职,尽量避免交叉,以免相互干扰。如遇结肠冗长、肥胖等难以显露,可在左中腹加置 Trocar,在直肠作一定程度游离后常套带结扎并提起肠管,以帮助暴露术野。

三、术中肿瘤的定位

肿瘤较小且未侵及浆膜层的直肠上段或乙状结肠肿瘤,术中肠镜定位可避免切除范围不够。纤维肠镜至肿瘤下缘,以镜头顶起肠管壁,借助光源腹腔内可清晰辨认肿瘤下缘的位置,肠镜定位后应将肠道内气体吸尽以免影响视野。肿瘤位置较低,可以手指定位,多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如术前肠镜不能通过肿瘤的患者,术中要常规行肿瘤近段肠管的肠镜检查,避免多病灶肿瘤的漏诊,本组病例都常规使用术中肠镜或手指定位。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特点和优势:

传统上,开放式阑尾切除术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但临床实践中,急性阑尾炎的误诊率为30%,女性病人更高。因此,对于诊断困难的病人,术前明确诊断是至关重要的。临床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特别适用于肥胖患者和右下腹疼痛但诊断尚未确立的妇女。在传统手术中,由于手术野暴露有限,无法进行全面的探查,而腹腔镜阑尾下可使检查范围更广阔全面,能够提高确诊率,术者能更好地观察盆腔和大部分腹腔内脏器。前瞻性研究证实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创伤更小、术后疼痛更轻,住院时间更短,患者能较早地恢复活动。大量meta分析证实腹腔镜手术探查的准确性高于传统手术。而且和其他的腹腔镜手术一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是毋庸质疑的。是否采取这种手术方式取决于病人的情况、医院的设备和医生的腹腔镜技术水平。

适应征

1.原则上能开腹手术的都能选择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2右下腹急腹症怀疑为急性阑尾炎,尤其是绝经前妇女,需排除其他疾病者。

3.慢性阑尾炎和慢性右下腹痛的病人。手术前慢性右下腹痛的病因有时很难明确,通过腹腔镜可全面地观察阑尾、盆腔、附件和腹腔其他脏器的情况,防止不必要的阑尾切除。

4.阑尾炎穿孔不是绝对禁忌证。具有丰富的传统手术经验和熟练的腹腔镜技术的医生完全可以胜任术。

5.儿童患者。为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有时需要儿外科医生的参与和配备特殊的小型腹腔镜器械。

6.部分患有急性阑尾炎的妊娠妇女。研究者发现在妊娠前六个月进行该手术是安全的。

禁忌证

1.伴有心肺等重要脏器疾病无法耐受全身麻醉者。

2.有腹部手术史或患有其他疾病可能导致腹腔严重粘连者。

3.隔疝。

4.凝血功能障碍者。

5.6月以上的妊娠妇女。

6.阑尾周围脓肿、阑尾包块、合并严重腹膜炎及严重全身感染的急性阑尾炎者。

手术设备特殊要求:

1.0度或30度腹腔镜。

2.单晶片或三晶片腹腔镜主机。

3.大于150瓦的腹腔镜光源

4.单极或双极电凝器。

7.10mm穿刺套管2个。

8.5mm穿刺套管1个

9.10mm-5mm转换器。

10.5mm剪刀。

11.5mm腹腔镜分离钳。

12.5mmBabcock钳或5mm无创抓钳。

13.10mm钛夹。

14.圈套器或腹腔镜打结器。

15.吸引冲洗套管一付。

可选用的设备:

1.超声刀。

2.腹腔镜标本袋。

3.直线切割关闭器(Endo-GIA)。

手术步骤:

1.患者取Trenbelenberg位,手术台向左倾斜10~20度。监视器置于患者右侧。建立气腹压力至15mmHg。脐孔处行10mm戳孔,置入套管。放入腹腔镜镜头,探查腹腔。如病人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考虑有腹腔粘连,则采用开放式方法建立气腹,在直视下置入10mm套管后再充气建立气腹。在左下腹锁骨中线和右下腹麦氏点处各置入5mm套管,置入器械帮助暴露和探查。

2.腹腔探查。仔细检查回盲部、盆腔、大小肠和腹腔内其他部位,以

排除腹腔内其他急腹症。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找到阑尾,明确阑尾

炎症及范围。

3.阑尾系膜和根部处理。用无创抓钳或者Babcock钳夹住阑尾头部和

系膜,向上提起,用分离钳电灼或超声刀分离系膜至阑尾根部。于

根部用圈套器双道结扎,或用锁扣夹夹闭切断,条件允许时也可用Endo-GIA在根部连同系膜一并切断。切断阑尾,用电凝烧灼阑尾残端。

4.阑尾取出。为避免污染,阑尾取出方式很重要。如果阑尾较小,可以通过10mm

套管取出,如果阑尾较大或已发生坏疽、穿孔,则应将阑尾放入标

本袋中取出。原则上应避免阑尾和腹壁切口接触。

5.检查阑尾残端,明确无出血后释放气腹,关闭切口。如遇阑尾穿孔或局部渗出较多,可放置引流。

并发症:

1.穿刺损伤:包括肠管损伤、腹腔大血管损伤等。

2.气体栓塞。

3.穿刺孔疝。

4.二氧化碳蓄积:口唇、手足麻木,肩部放射痛等。

诊断性腹腔镜手术常规

临床上,很多急腹症经腹穿、B超及CT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时,运用腹腔镜技术可明显提高确诊率。手术中能直接观察到腹腔内的病灶,显著提高了确诊率,避免治疗延误及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同时有很多疾病诊断明确后可在腹腔镜辅助下直接完成手术。

(一)适应证

1.腹痛的病因诊断。

2.腹部损伤的探查。

3.肝脏等脏器疾病的活检

4.。腹水的鉴别诊断。5.腹部恶性肿瘤的分期。

(二)禁忌证1..血液动力学不稳定。2.重度肝功能障碍、肝昏迷前期或大量腹水。3.腹腔内严重感染者。4.较大的裂孔疝。8.横隔破裂。9.机械性或麻痹性肠梗阻。

篇2:腹腔镜胆总管切口取石术手术规范

摘要:目的:对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在我院3月-3月实施治疗的胆结石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其中40例患者实施开腹胆总管切除术,为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偏少,差异对比明显(P<0.05);同时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偏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有效的新技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改善预后,其在胆结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为了分析和探讨胆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体会,本文特选择同期在本院分别进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胆结石患者各40例,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下面为本次研究的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40例203月-203月在本院进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15例为女性患者,25例为男性患者,年龄在30~65岁之间,平均年龄(43.5±4.5)岁。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16例为女性患者,24例为男性患者,年龄在32~64岁之间,平均年龄(44.0±5.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有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建立 12 ~13 mm HgCO2气腹,常规四孔法剥离胆囊,夹闭胆囊动脉,在胆总管处做一个小切口,取石后对胆道进行冲洗,并常规对患者进行T管引流,切除胆囊。而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行为全身麻醉,必要时可结合胆道镜探查,术后常规对患者进行T管引流。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康复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统计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如果P <0.05,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观察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为47.5%,并发症发生率为1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胆结石是临床肝胆外科中常见的一种急症,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不断上升,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胆结石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首选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但是由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比较大,预后较差,部分患者难以耐受[2]。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则以其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切口美观、住院时间短以及并发症少而在临床上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有研究运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及术后残余结石,也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提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3]。另外,还有研究者[4]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术后未出现结石残留或者胆总管狭窄等,提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再次证实了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总的来说,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应用于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优势,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杨农国.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19(12):1797-1800.

[2] 武晓勇,马海宁,黄博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与传统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比较[J].中国医药,,7(12):1544-1546.

[3] 崔明哲,冯晓东,张永博等.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J].肝胆胰外科杂志,,22(1):57-59.

篇3:腹腔镜胆总管切口取石术手术规范

关键词:内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手术配合

随着腔镜外科的发展及手术医师操作水平的提高, 腹腔镜手术适应证得到拓展。我院自2011年3月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取代了传统的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 取得较好疗效, 患者满意度提高, 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例, 男4例, 女8例, 年龄48~65岁, 手术时间120~200min, 术中均放置“T”型管引流, 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 无不反应。

1.2 手术方法

协助患者平卧, 气管插管全麻后置头高位, 左侧倾斜30°。常规消毒铺巾后, 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规四孔穿孔, 建立气腹, 牵拉胆囊, 分离胆囊三角, 钛夹钳夹胆囊动脉, 胆囊管施夹后不切断, 显露胆总管, 穿刺确认后切开, 连接胆道镜探查胆囊, 网篮取石后冲洗胆总管, 放置合适的“T”管, 3 ̄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胆总管壁, 注水检查无渗漏后常规切除胆囊。

1.3 手术配合要点

1.3.1 术前准备

病人准备:术前1d访视患者, 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向患者提供有关手术、麻醉及护理方面的知识, 详细交待术前应注意的事宜、手术体位及麻醉配合的要点, 取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1]。器械及用物准备:术前用物准备充分, 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检查, 确保仪器设备性能完好, 根据手术需要有序摆放。

1.3.2 巡回护士的配合

认真核对患者, 做到巡回护士、麻醉医师、手术医师与患者四方核对无误后, 妥善安置各种管路如胃管、尿管, 使其保持通畅。协助患者仰卧, 右上肢自然平放在身体侧, 左上肢建立静脉通路, 不可过度外展, 以防止牵拉损伤臂丛神经。双膝下垫软枕, 保证患者舒适、安全。妥善放置电极板于患者肌肉丰厚处, 防止灼伤。坚持清点制度, 并做好详细记录。熟练连接各种管道、导线。根据手术需要合理设置气腹压、光源及电凝等设备参数, 连接吸引及冲洗设备, 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手术进展, 及时准确提供手术中所需物品。术后标识引流管并妥善固定, 积极协助麻醉复苏, 送患者返回病房, 并做好交接工作。

1.3.3 器械护士的配合

提前20min洗手, 用灭菌注射用水彻底冲洗戊二醛浸泡器械, 擦干后按序摆放。熟练掌握各类器械的安装, 管理好器械台。熟练掌握手术步骤, 精力高度集中, 主动、准确地配合手术。坚持清点制度, 特别是术中使用的可吸收线缝合针及进入腹腔的止血纱布。妥善保管手术标本, 特别是术中取出的结石。

2 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痊愈出院, 未发生由于器械故障或手术配合不良造成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 护理

手术的成功一方面取决与医师的操作水平, 另一方面取决于麻醉医师及护士的熟练配合,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准确配合、术后严格处置是手术得以高效、优质进行的重要保证。加强术前的宣教与访视, 加强护患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此手术较单纯的LC手术时间长, 应保证患者的舒适、安全, 较瘦患者应注意电刀的安全使用, 保持床单平整, 保护骨隆突处, 防止褥疮发生。与传统手术相比, 此手术需要仪器设备复杂, 操作要求高, 术前应详细检查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所有护士应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连接方法与故障排除,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正确开关机, 合理调节参数, 确保患者安全及手术顺利进行。定期进行专科培训, 使各级人员不但在业务能力上能全面胜任本专科手术配合, 还能全面掌握本专科特殊仪器、设备的熟练使用。在熟悉各种专科手术步骤的同时, 还要熟悉各专科手术医师的手术习惯, 提前将物品准备齐全[2]。手术开始后关闭无影灯及照明, 以保证视频不受干扰。护理人员要遵循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从容配合、术后总结经验的服务理念[3]。熟练掌握手术步骤, 做到心中有数, 主动准确配合, 以缩短手术时间。爱护仪器, 光导纤维及镜头等注意保护, 勿折叠成角, 传递时动作轻柔, 避免与其他器械碰撞造成损坏, 用后及时收回, 用湿软布擦净后妥善放置。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清洗、灭菌, 使用前彻底冲洗,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术后器械清洗前一定要打开各关节, 管道冲洗干净, 动作轻柔, 避免碰撞损坏, 配置腔镜清洗设备, 按流程操作。仪器、设备专人管理, 定期检查、维修及保养, 以保证设备的性能完好和延长使用寿命, 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丽云, 董发团, 李棋.麻醉医生术前访视在手术安全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0, 17 (2) :19-20.

[2]庄薇, 王雁.探讨个性化服务的内涵[J].上海护理, 2007, 7 (1) :66-67.

篇4:腹腔镜胆总管切口取石术手术规范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腹腔镜;胆道疾病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88-02

胆道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传统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是创伤较大,所以目前临床中多数采用腹腔镜手术[1]。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是胆道疾病治疗中最常见的手术方法。要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非常重要。本文对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68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情况作了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选取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共68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1.2±3.5)岁。手术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①术前准备:术前进行各种常规检查,进食清淡、低脂、易消化食物,禁产气食物。术前1d进行皮肤护理,清洁脐部皮肤。术前1晚,进行低压灌肠,清除肠道内的积气,手术早晨常规留置导尿管和肠胃减压管。②术前指导:术前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指导,解除患者焦虑情况,护士要介绍胆石症的相关知识,强调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让患者了解成功的病例,做好术前心理准备。

1.2.2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患者回病房后保持平卧,头部偏向一侧,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待患者体征平稳,麻醉清醒之后,取半卧位,减轻腹壁张力,降低切口疼痛感。持续低流量吸氧。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将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对于痰液不易咳出患者,可以采用雾化治疗措施,每日2-3次。术后进食,术后1-2d禁食,待患者肛门排气之后,进食低脂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2]。②患者腹部体征观察:此类手术虽然损伤较轻,但是一旦出现严重的腹痛、腹胀等,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腹部情况严密观察,准确了解腹痛程度、性质,如患者症状较为严重,需要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③腹腔引流管护理:术后要固定引流管,保持其畅通,对引流管内液体的颜色、量、性质密切观察,做好记录,术后24h患者引流液为淡血性,且流量不超过100ml,应该在2-3d内将其拔除。当引流管内有血性液,且在短时间内流量较大,需要立即剖腹探查。④胆道T性管护理:引流量突然减少,应及时查找原因,保持其畅通。腹腔镜手术中带管时间较长,引流管要留置6-8周[3]。⑤对症护理:术后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属于临床常见反应,必要时可以给予10mg胃复安肌肉注射。腹胀患者要延长拔管时间。腹腔镜手术切口较小,但是还需要对其切口进行观察,有渗液、渗血的时候,要及时更换敷料,防止感染。⑥康复指导:护士要向患者和介绍术后疗养和保健的相关知识,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卫生科普知识。术后3个月内患者要多休息,忌进行重体力劳动,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带T管出院的患者,要学会自我护理,并定期复查。

2结果

本组68例性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患者,除2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之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过术后精心的护理,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住院10-19d均出院。

3讨论

在胆道疾病的治疗中,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因为具有创伤小、无明显瘢痕以及恢复快等特点在临床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绝大多数胆管结石患者因患病其生理特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加上在手术中麻醉劑的应用和侵入性操作的进行,给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患者术后的恢复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在手术之前,要做准备工作,不仅要创造手术客观条件,而且要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在手术之后,要对患者病情密切观察,重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正确处理腹胀、腹痛、切口渗血等问题。对于胆管结石手术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引流管的护理工作,不仅要保证其畅通,而且还应该对引流物的相关情况加强观察和重视,尤其要对引流物的颜色、性质、流量等观察,发现异常给予及时的处理。

在本组研究中,68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通过对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除了2例患者之外,其他患者均顺利进行了手术,术后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由此看出,要切实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治疗效果,必须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将不利因素及时排除。

参考文献

[1]高丽峰.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医临床研究,2013,5(7):92-93.

[2]黄孝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2013,11(3):99-100.

篇5:腹腔镜胆总管切口取石术手术规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患者均为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诊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 其中男13例, 女27例, 年龄21岁~86岁, 平均年龄 (46.5±11.3) 岁;临床症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胀痛或绞痛、畏寒、黄疸、发热等表现;辅助检查:入组患者术前均采用腹部B超及磁共振胆管系统造影 (MRCP) 明确诊断为胆囊结合合并胆总管结石, 且排除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总管直径:≥10 mm者共24例, 8 mm~10 mm者6例, ≤8 mm者10例。

1.2 手术方法

麻醉方式均采用全身麻醉, 麻醉成功后行四孔法建立气腹, 调整显示器, 充分暴露手术部位, 牵拉胆囊并合理解剖胆囊三角, 充分暴露胆总管后切开胆总管, 采用胆管镜行探查术。再采取取石网篮、取石钳、生理盐水冲洗等方法进行取石, 视情况行Ⅰ期缝合或放置T管进行引流, 放置T管的患者应当充分检查T管密闭性, 确保无渗水、漏水情况出现。胆总管探查结束后迅速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充分冲洗手术区域, 查看止血效果, 确保无活动性出血后放置引流管, 解除气腹, 缝合手术切口。

1.3 手术配合

1.3.1 术前准备

1.3.1. 1 术前访视及准备

护理人员应当在术前1 d到病房对患者进行访视, 主要查看其病历, 了解患者一般情况、B超、MRCP、肝功能等辅助检查结果。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介绍手术的麻醉方式、主要步骤, 并告知患者腹腔镜具有的优势, 比如手术安全、疗效可靠、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 但对于其风险也应合理提及。详细了解患者的需求和主要疑问, 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高效、合理的解答, 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患者手术的信心, 促进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手术患者术前常规禁食水12 h, 手术日前晚清洁灌肠, 手术日晨常规留置胃管及导尿管。

1.3.1. 2 手术器械准备

术前晚常规检查腹腔镜专用手术器械、腹腔镜手术设备、开腹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术手术器械、纤维胆管镜系统以及取石设备、超声刀、手术冲洗吸引装置, 5 mm持针器、3-0无损伤血管缝线、可吸收钛夹或扣夹、12~18号优质硅胶T管、橡胶管、分离钳、输血器、注射器等。

1.3.2 术中配合

1.3.2. 1 巡回护士配合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巡回护士应当热情接待, 耐心细致地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ID号、手术名称、术前用药及尿管、胃管情况, 确保各项措施顺利完成。核对无误后, 采用20G BD留置针在患者左上肢建立静脉通道, 并定时查看静脉通路, 确保通畅, 配合麻醉医生做好患者全麻之前的气管插管。常规做好术前仪器放置及调试工作:腹腔镜机器摆放于患者头侧右边, 胆管镜机器置于患者左侧, 电刀负极片贴于患者右小腿肌肉丰富处, 确保周围干燥、粘贴牢靠、与皮肤接触面积超过70%, 以防烧伤患者;手术开始前, 正确连接手术台上各类导线后再开启仪器, 并配合手术医师调整光源的强度, 并对摄像头白平衡、对焦等进行调整;根据需要调节二氧化碳流量, 初期充气应采用低流量, 待确定无误后再高流量维持腹压, 将腹腔压力保持在12~14 mm Hg之间;气腹建立完成后, 应当将手术床调整成头高脚低, 左侧倾斜30°的体位。根据需要做好电凝大小的调节, 备好充足生理盐水以确保胆管镜冲洗需要。因术中需要输注大量液体、持续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术区、二氧化碳气腹时间较长等因素均可导致患者体温降低, 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体温, 合理保暖。

1.3.2. 2 器械护士配合

器械护士应当提前20 min~30 min洗手上台, 对手术器械准备情况进行清点, 并按照手术进程进行摆放。采用蒸馏水对2%戊二醛浸泡过的胆管镜镜头、取石网篮反复冲洗, 洗配合手术助手完成皮肤消毒, 铺放无菌单, 配合巡回护士连接、固定好各类导线。装好Trocar后, 递11号尖刀, 配合手术助手于脐部下缘切1 cm~2 cm大小切口, 置入气腹针、Trocar后建立气腹、置入摄像头, 气腹建立成功后分别于剑突下、右腋前线、右锁骨中线做10 mm、5 mm、5 mm手术切口并置入Trocar, 协助术者充分暴露并合理解剖胆囊三角、胆囊动脉。暴露并合理牵拉胆囊底部使胆总管充分暴露, 暴露后采用细长针头抽取胆汁确认胆总管后纵行切开胆总管1 cm~1.5 cm, 抽取胆汁完毕后用无损伤钳牵拉胆总管切口, 将胆管镜置入胆管后采用取石器械取出结石。根据个体情况配合完成胆总管Ⅰ期缝合或放置T管引流后, 递送合适型号T管、腹腔镜针持器、3-0带针缝线, 配合完成对缝合情况检查;继而配合完成胆囊切除, 放置腹腔引流, 放出气腹, 固定、标识各类引流管, 配合医师完成皮肤切口缝合。

2 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时间98 min~210 min, 出血量50~130 m L, 未出现由于手术配合不佳所造成的手术时间延长及手术方式改变、围术期不良并发症增加。

3 讨论

一台手术成功的主要因素应当包括医师成熟的手术操作技巧和熟练、准确的护理人员配合[2]。护理人员的手术配合笔者认为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1) 恰当的心理支持。患者面对不甚了解的手术时, 难免出现紧张、焦虑情况, 护理人员在术前探访过程中, 应耐心细致解答患者疑问, 合理恰当进行心理疏导, 确保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3]。 (2) 充分的物品准备。齐全、充分的物品准备, 可以保证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同时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管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所下使用手术器械及仪器均较为贵重、精密, 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使用, 选择正确、适用的消毒方式进行消毒, 手术开始前应进行细致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 (3) 娴熟的配合。台上、台下护理人员均要对手术方式、进程具有全面、详细的了解, 确保医生进行每一个操作时, 护理人员能够明白其操作的意义及其下一步可能进行的操作, 准确配合医生进行操作, 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组织损伤[4]。

参考文献

[1]张小玲, 王莹, 韦灏,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及T管引流术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9 (1) :161-162.

[2]陈爱娇, 李娜.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术的护理配合[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9, 14 (2) :145-147.

[3]刘娟, 陈红.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的手术配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 5 (7) :76-77.

篇6:腹腔镜胆总管切口取石术手术规范

[关键词] 综合护理;腹腔镜;胆总管;取石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45-02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外科手术模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如既往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主要以胆囊切除为主,但是很多患者胆囊功能良好,其基本正常或仅有轻度的炎性致变,现在即可应用腹腔镜完成的保胆取石术予以治疗[1-2]。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3]。但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其优点更为显著,以充分促进术后患者的机体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通过对75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患者予以差别护理,以观察综合护理对该病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提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5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所确诊治疗病例,其中男32例,女43例;年龄29~73岁,平均(51.7±9.2)岁;病程2周~3.5年;其中胆囊结石性胆总管结石51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24例;以上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胆绞痛史;临床诊断参照B超、CT、核磁共振和胰胆管造影术。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75例患者均采用常规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行CO2气腹,采用常规四孔法;取仰卧位,消毒后取脐部穿刺人工气腹,经脐和剑突下分别置人Trocar,观察腹腔内情况确定手术方式并作定位,于右肋缘下平行肋缘作一个2~4 cm切口进腹,置入纤维胆道镜,以观察患者胆总管结石情况及胆囊壁病变情况;在直视下取净结石,避免反复取石,最后反复冲洗,并用可吸收线全层和浆肌层缝合胆囊切口;逐层关腹,手术结束。

1.3 评价指标

术后1年随访患者的生活质量积分、机体恢复良好率、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机体恢复良好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有并发症发生,但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 常规护理

对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并对患者出现的术后并发症予以预防及护理;(2)加强体位护理以及患者呼吸运动的次数和深浅进行观察,以保持其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换气,对痰多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予以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3)加强对引流管的妥善固定、护理,防止引流管受压、堵塞、扭曲,并仔细观察分析引流液的性质和流量,及时判断患者术后恢复状况以及是否出现其他异常情况。

3.2 综合护理

对观察组40例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予以以下综合护理措施。

3.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使其能够以最佳心态面对急救及诊治的措施[4]。胆囊结石患者常因对疾病不了解、对手术疗效不确定等原因,产生悲观和消极的负性情绪,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尤为重要。(1)向患者详细讲述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及情绪稳定对机体恢复及预后康复的重要性,并通过实例向患者讲述同类患者的恢复状况,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要注意指导患者重新建立学习、生活和工作状态;(3)合理安排陪护及探视,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和减少刺激,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急于求成的心理,引导患者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2.2 饮食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如未出现,可于术后6 h给予进食少量流食;如有上述症状,则须禁食一段时间,待好转后再进流食。

3.2.3 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是手术患者术后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5],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虽然创伤较小、术后疼痛相对较轻,但仍存在术后疼痛情况,如不能及时、正确地予以镇痛护理,其会引起患者术后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变化[6],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转归及康复。

[参考文献]

[1] 陆香玲.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的护理[J].广西医学,2004,33(7):10,56.

[2] 凌励,熊伟昕,龚未池.腹腔镜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69-70.

[3] 荣万水.内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内镜杂志,2003,9(8):23-25.

[4]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1-117.

[5] 孙贵豫,许吟,李兰,等.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5):476.

[6] 郭航,赵越,赵洪岩.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332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3):57-58.

篇7:腹腔镜胆总管切口取石术手术规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中男5例, 女11例, 年龄36~72岁;术前行B超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MRCP) 检查, 均明确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胆总管直径1~2 cm, 9例有黄疸病史, 1例有胆源性胰腺炎史, 全部为择期手术, 均无腹部手术史。

1.2 手术方法

术前留置尿管, 常规气管插管全麻;主操作孔选择剑突下偏左下4 cm, 便于胆总管的缝合, 锁骨中线肋缘下操作孔选择在胆总管的正上方, 便于胆道镜最短距离置入和操作, 胆囊三角处分离出胆囊动脉, 结扎切断, 由底部游离胆囊, 分离胆囊管, 结扎暂不切断, 以作牵引;暴露胆总管, 穿刺明确后, 纵行切开胆总管约1.5 cm, 置入胆道镜, 探查胆总管及左、右肝管, 通过网篮取净结石;留置相应T管, 用0~4号可吸收线全层缝合胆总管, 右肋缘下操作孔T管引出, 注入生理盐水检查胆总管缝合处渗漏情况;然后切除胆囊, 温氏孔置引流管, 腋前线操作孔引出。术后4~6周行T管造影, 无异常后拔除T管。

2 结果

本组16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 无中转开腹, 均留置T管, 手术时间120~180分钟, 平均150分钟, 出血量30~100 ml, 均在术中用网篮取净结石;术后1~2天可下地活动, 进低脂半流质饮食;术后2~7天拔除腹腔引流管;住院7~13天, 平均10.5天;1例术后1~3天引流管引出30~50 ml黄色胆汁, 保持引流通畅, 5天后再未出现胆漏;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2~3周逐步夹闭T管, 4~6周常规造影, 无异常后顺利拔除T管;术后随访2~15个月, 恢复良好, 无胆管狭窄及残余结石等并发症。

3 结论

3.1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优点

此术式近年来在省级医院得到广泛应用, 基层医院也逐步开展,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 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2]。与内镜下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相比, 其优点有: (1)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可在一次手术中完成, 降低了手术费用; (2) 保留了Oddi括约肌, 避免术后胆道逆行感染和诱发胆道癌的可能; (3) 降低了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我院在开展2 000余例LC的基础上, 选择性开展16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均获得成功, 无并发症发生。在基层医院开展初期可选择诊断明确、胆总管较粗、结石数目少、近期无胆管炎发作的患者。此外, 术中联合胆道镜探查网篮取石, 可明显降低残余结石率, 并发症少。实践证明,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安全可行。

3.2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要点

我们在开展此术式的初期, 选择病例较严格, 主要掌握以下指征: (1) 术前均行MRCP检查, 了解胆道情况; (2) 胆总管直径>1 cm; (3) 不合并急性重症胆管炎; (4) 胆总管结石较小, 数目较少。手术要点是:结扎切断胆囊动脉, 完整游离胆囊, 胆囊管结扎暂不切断, 以作牵引;切开胆总管前, 必须先用细针确认, 避免误伤;切开位置应在胆总管前壁的正中, 便于胆道镜取石、放置T管及胆管缝合;胆道镜探查、网篮取石过程需耐心仔细, 切忌粗暴, 尤其是对结石较多嵌顿者;取净结石后, 根据胆总管直径置入相应T管, 于T管上下全层缝合2~3针, 采用0~4号可吸收缝线, 针距不宜过大;本组1例术后早期出现少量胆漏, 与缝合有极大关系。

3.3 关于T管留置、拔管时间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切开、胆道镜取石后是否必须置T管引流是近年来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目前已有开腹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不放置T管而疗效满意的文献报道[3,4]。放置T管引流目的: (1) 胆道减压, 快速减黄, 防止胆漏; (2) 提供术后处理胆道残余结石的途径; (3) 支撑胆道, 防止狭窄。但由于T管引流术后需较长时间留置以保证周围窦道的形成, 从而使患者丢失胆汁, 降低短期生活质量。本研究认为开展初期放置T管较为安全, 且有更多的优越性, 本组病例全部放置T管, 除1例患者早期出现少量胆漏, 其他均未出现并发症。T管拔除时间在术后4~6周, 拔管后均未出现胆漏。对于年老、体弱、低蛋白血症的患者, 拔管时间可以相应延长。与开放手术不同, 腹腔镜手术术后腹腔粘连较少且轻微, 窦道形成迟, 不宜过早拔管。本组病例均按期拔管, 随访中未发现胆道残余结石及狭窄等并发症, 疗效满意。

综上所述,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是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 随着腹腔镜手术的普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取石方式、器械的完善,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将逐步推广, 成为临床治疗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胡三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93例报告[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1999, 5 (2) :131-132.

[2]王耀东, 何协, 邱福南, 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前瞻性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1, 7 (5) :301-302.

[3]蔡珍福, 王坚.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后不放置T管的体会[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999, 14 (2) :393-396.

篇8:腹腔镜胆总管切口取石术手术规范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76

胆总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的胆道疾病,随着胆囊结石发病率的上升,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随着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其治疗方式逐渐由传统的开腹手术转变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2007~2011年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23例,现将手术方法和经验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33~54岁,平均43.5岁;病程0.5~7年。其中18例有右上腹疼痛症状,发热10例,轻度黄染13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3例,合并胆囊炎15例。术中取出结石数量1~5枚。术前均有超声、CT或MRCP明确诊断胆囊结石或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无腹部手术史,胆总管内径≥8mm。胆总管末端通畅,无狭窄。

手术方法:均采用全麻,建立CO2人工气腹,压力12~14mmHg,均采用四孔法施行手术。常规解剖胆囊三角,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解剖、穿刺证实为胆总管,纵行切开胆总管长1.0~2.0cm,吸净胆汁,挤压取出较大的结石,然后行胆道镜取石,直至胆总管下端通畅。转向肝内探查取石,本组23例患者,7例1期缝合,16例置T管,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

结果

23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手术时间90~200分钟,平均时间145分钟。术后2~3天拔除腹腔引流管,23例患者均未出现胆漏。住院7~13天。术后均无胰腺炎发生。6例术后胆道镜2次取石。均恢复顺利,随诊6~30个月,未发现残石及胆道狭窄。

讨论

胆管结石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是胆囊结石的第二大常见并发症。胆总管结石常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胆管炎、梗阻性黄疸、胰腺炎等。因此積极治疗是必要的。与EST+LC相比,LEBDE更适合临床,因EST受适应证限制,oddi括约肌切开后易出血、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同时破坏了oddi括约肌的结构[1]。随着腹腔镜手术的普及,腹腔镜下打结及缝合技术的熟练掌握,胆道镜技术的提高,LEBDE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因其属微创手术相较于传统手术具有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联合胆道镜处理术中胆总管结石及胆道探查作用显著,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术式要求有以下几点必备条件:⑴手术适应证:①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总管结石;②原发肝内外胆总管结石,无胆管狭窄,胆道镜能取石,无需行肝叶切除或胆肠内引流术;③胆管结石伴有黄疸或急性胆管炎[2]。⑵术者要求具有丰富的胆道外科开腹手术手术经验,同时具备熟练的微创外科的打结及缝合技术。⑶胆道镜技术熟练。⑷要有一个配合熟练的团队,因基层医院手术量有限,必须集中在相对固定的一组人员。四者缺一不可。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曹文声,范钦桥,等.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模式选择与评价[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7,19(1):47-49.

2 郑树森,主译.腹腔镜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7-213.

篇9:腹腔镜胆总管切口取石术手术规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患者中男12例, 女20例, 年龄28~69岁, 平均50岁, 术前均有右上腹疼痛史, 30例有黄疸。术前行超声、CT及MRCP检查, 其中单纯胆总管结石6例, 合并胆囊结石26例, 胆总管直径1.2~2.5 cm, 有上腹部手术史2例, 下腹部手术史4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头高脚低并向左侧倾斜体位。腹部穿刺部位同LC, 有手术史者穿刺点稍远离手术原切口。进腹后先分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 4号丝线结扎动脉后远端凝断, 夹闭胆囊管远端, 暂不切断胆囊管, 利于牵拉胆囊暴露胆总管。分离胆总管浆膜层, 经穿刺抽出胆汁证实为胆总管, 用胆管切开刀切开胆总管约1 cm, 经剑突下穿刺孔置入纤维胆道镜探查, 用取石钳或取石网进入胆总管取石, 取出的结石装袋。用14号尿管冲洗胆总管后, 再用胆道镜观察胆总管内确定无残留结石, 将T管放入胆总管后缝合胆总管前壁。常规切除胆囊, 文氏孔放置引流管。T管及腹引管分别从剑突下及腋前线穿刺孔处引出缝合固定。

2 结果

本组31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 1例因胆总管结石较大且于下段嵌顿中转开腹, 成功率96.9 %。术后胆漏2例, 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无结石残留, 4周左右试夹管, 6~8周T管造影无异常后可拔除T管。

3 讨论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腹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对患者创伤较大, 已逐渐被微创手术取代。但由于腹腔镜下止血、缝合、打结等有相对难度, 故对手术人员要求较高。我们认为, 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胆总管内径0.8 cm以上, 有利于结石的取出。 (2) 取石过程避免操作暴力, 可避免对胆总管及Oddi括约肌的损伤。 (3) 腹内放置T管操作时远端应暂时结扎, 避免胆汁流入腹腔。 (4) 缝合胆总管时应注意针距及边距, 防止胆瘘及胆道狭窄的发生。 (5) 常规放置腹腔引流是必要的, 可通过观察引流物的性质和量, 早期判断腹腔内有无出血、胆漏等, 必要时开腹探查或腹腔镜探查,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和延误手术时机[2]。 (6) 因腹腔镜创伤小, 腹腔黏连少, T管周围形成窦道时间晚, 拔除T管时间要比常规开腹手术时间晚。对于营养不良患者, 拔管时间可再适当延长。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在操作技术上有一定难度, 但确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通过本组病例, 我们认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是易行、安全、可靠的,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优点、方法和可行性。方法:3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均采用三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结果:31例手术获成功, 1例中转开腹, 均行T管引流术, 手术时间90180 m in, 平均125 m in, 术中出血2040 mL, 平均30 mL, 2例术后胆漏, 保守治愈。术后无胆道残留结石。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安全有效, 创伤小、恢复快, 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是可行的, 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胆总管结石

参考文献

[1]张豫峰.腹腔镜和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 2004, 10 (7) :68-71.

篇10:腹腔镜胆总管切口取石术手术规范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结石

【中图分类号】R36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81-02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有效的新技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改善预后,其在胆结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为了分析和探讨胆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体会,本文特选择同期在本院分别进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胆结石患者各40例,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下面为本次研究的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40例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15例为女性患者,25例为男性患者,年龄在30~65岁之间,平均年龄(43.5±4.5)岁。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16例为女性患者,24例为男性患者,年龄在32~64岁之间,平均年龄(44.0±5.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有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建立 12 ~13 mm HgCO2气腹,常规四孔法剥离胆囊,夹闭胆囊动脉,在胆总管处做一个小切口,取石后对胆道进行冲洗,并常规对患者进行T管引流,切除胆囊。而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行为全身麻醉,必要时可结合胆道镜探查,术后常规对患者进行T管引流。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康复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统计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如果P <0.05,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观察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为47.5%,并发症发生率为1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胆结石是临床肝胆外科中常见的一种急症,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不断上升,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胆结石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首选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但是由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比较大,预后较差,部分患者难以耐受[2]。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则以其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切口美观、住院时间短以及并发症少而在临床上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有研究运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及术后残余结石,也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提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3]。另外,还有研究者[4]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术后未出现结石残留或者胆总管狭窄等,提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再次证实了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总的来说,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应用于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优势,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杨农国.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12):1797-1800.

[2] 武晓勇,马海宁,黄博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与传统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比较[J].中国医药,2012,7(12):1544-1546.

[3] 崔明哲,冯晓东,张永博等.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0,22(1):57-59.

上一篇:在盛夏初二作文下一篇:家乡景物优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