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立克小学办学理念

2024-04-28

新立克小学办学理念(共9篇)

篇1:新立克小学办学理念

新立克小学办学理念

办学目标: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办学宗旨:三全: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方位负责

三爱: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

三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

篇2:新立克小学办学理念

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办学。

办学多年来,学校一直秉承“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办学宗旨,全体师生践行着“理论为精、实践为重、技能为先、人格为本”的办学理念,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方向,从而逐渐形成了适合我校的“办学以市场为中心,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以质量为中心,工作以绩效为中心”的独特发展思路。

办学近年来,学校发展强化三个重点:学生管理以“被受管理向自主管理转型” 为重点,教学模式改革以“依托专业办产业、依托产业促专业”为重点,学生就业以“送得出,用得上,稳得住”高对口性就业为重点。

目前看来,经过不懈努力,我校无论是办学规模、办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管理水平,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学校取得更大空间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抓德育促养成,养习惯健人格

针对目前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年龄阶段,抓好学生管理工作是中职学校的核心工作之一。根据我校“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办学宗旨,以“人格为本”的办学理念为出发点,重抓“德育教育”、“养成教育”、“安全教育”。为此学生处主要从:班主任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学生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从而确保“学生被动受管理向自主管理转型”工作重点的顺利开展。

1、无私奉献的专职班主任队伍。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成立了所有班主任中93%为专职班主任的专职队伍。为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管理能力,在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上,学校实行严格的考核与培训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各项工作做到职责分明,任务到人,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四个知道”、“一个跟上”和“两个经常”等。另外每个学期都要进行一次所有班主任的封闭式内训和学期末全校性质的班主任工作总结交流会。

篇3:新立克小学办学理念

一、外造人文景观,内强师资研修

学校文化标识是学校文化的积淀、凝练与概括,是学校形象的表达和诠释。基于此,在学校建设方面,可以以知识景观为框架,建构精致的人文景观。如在我校的景观设置中,参考了多所大学的知识氛围构建,打造了八大景观:一场———行知广场、一路———行知大道、一石———天问石、一树———柿树、一渠———半亩方塘、一池———鉴湖、一园———开心农庄、一馆———生活科技馆,并借助新课改的春风,以“学陶师陶”活动为载体,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出“新生活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围绕读书活动、阳光体育、艺术生活、科技之光,构建了一个以外在景观塑形象,内在核心铸精魂的新知教学体系。对于师资的整合,我校设立名师研修班,设立了“一道门槛”:必须是区级以上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且近两年来有2篇以上市级获奖论文或者1篇文章发表。具备这些条件,研修班的大门随时敞开,从而吸纳了一批爱读书、有底蕴、想上进的老师。这样做是让走进来的老师,感觉是一种荣誉,是一种幸福,收获一种成功的愉悦。

在量化和实效的管理制度下,每位老师每个月都会精读一本教育专著,上交一篇论文或教育随笔,研修中心也会邀请专家学者给予指点,然后再根据文章的特点集中投稿。管理实效很快有了分晓———短短的两年时间,这个团队已发表文章32篇,在区级赛课中13人获一等奖,3人获市级一等奖,在区基本功竞赛中有10人获一等奖。两名教师被评为市名优教师,10人被评为区四优教师。

可见,内外双修的校园管理策略,是有效的校园文化传感器,能够开拓出一条崭新的路径。

二、铸造艺术亮点,开发人文精神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门类,在当下素质教育背景下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从这个方向多加努力,借此开启学生求知的幸福之旅。管理者可以将体育、艺术等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结合学校及地域要素,进行管理。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要加强身体锻炼。为贯彻这一理念,我校将“每天锻炼1小时,幸福工作50年,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每个人心中,乘着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推进的东风,着力打造阳光体育之亮点,每天的课间操,师生做广播操、武术操、健美操等,大家乐而不疲,成为师生的向往。

同时,还可以开发一些校本项目。以我校为例,开发了乡土气息浓厚的传统体育项目,如打陀螺、推铁环等校本活动。与此同时,我们也组建健美操团队,并且在全国啦啦操锦标赛中获小学组团体一等奖,以朴实的功底展示了一所农村小学特有的帅气、智气、神气。

在艺术方面,学校管理者要狠抓落实,进行基础性的文艺推广和普及。这里要进行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师资建设,二是加强训练。我校提出了师生“人人会演奏一种乐器”的口号,做到“三固定”,即辅导时间固定、辅导教师固定、辅导教材固定。我们聘请校外人员作指导老师,在去年暑假里就对全体老师进行葫芦丝、陶笛器乐的吹奏培训。开学后,我们向每位家长发放了“告家长书”,动员家长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发动他们为孩子配备乐器,督促孩子在家认真练习。一学期下来,中高年级每个孩子都能吹奏10多首曲子。在学生家长会,学校汇报了特色成果,家长们为之震撼。特别在学校大型活动中,器乐的演奏展现已是一种规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三、创造科技品牌,营造浓郁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长新,不能发明之则长旧。”为此,学校在新生活教育目标的引领下,提出了生活科技教育的“三化”追求,即实现科技生活教育的自然化———因时因地因人因环境教育;实现科技生活教育的创造化———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实现科技生活教育的儿童化———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

为了营造学校科技教育的浓厚氛围,学校注重校园科技场景的创设。开辟了科技种植园,里面有蔬菜、水果、花草……投资建设了新生活教育科技馆,通过科技馆鲜活的示范与体验,让学生了解科技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新生物科技、新能源科技、新物质科技、空间与宇宙对人类以后生活的影响。学校成立了航模小组、电子百拼小组、陶艺小组、气象观测小组、机器人小组等兴趣小组,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定期开展活动。如:“许娃乐”———种植园里乐呵呵,“许娃乐”———漫游天宫身为客等。

学校近年来组织学生参加了省、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电脑制作比赛、金钥匙比赛、航模比赛、科技制作比赛等,参赛数量和参赛质量逐年提高,成绩喜人。在2013年江苏省金钥匙知识竞赛中,有5名同学获得了省特等奖,20名同学分获省市一等奖;在省第二届电子百拼竞赛中,有20名同学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篇4:新立克小学办学理念

【关键词】办学理念  教学管理  师资队伍  实习教学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41-01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中等职业院校办学特点,大连市机械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在多年来的办学实践中一直坚持“适应市场、诚信办学、规范有序、服务社会”的发展方向,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切合时代发展特征和要求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深化各项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落实各项制度,努力拓宽专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设施基本建设,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一、加强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是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今后很长时期内关注的重点。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改革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教学系统是一个多要素、多环节组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必须有组织、有标准、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学校严格按照省技工学校教学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在教学工作中逐一落实,并根据自身的办学规模、特点加以调整、补充。在教学指导思想上,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坚持职业教育管理原则,突出技工教育特点,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目前,学校的教学管理过程基本上可划分为计划、执行、检查、反馈四个环节。首先,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严格按照各专业有关教学大纲执行,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统一调配教学资源,保证教学过程能够有序进行;在教学执行环节,鼓励并支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教学方法、内容、手段上大胆改革创新,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努力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了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加大了对校内教学过程的监控、检查力度,其中包括教案、授课进度、教学态度、听课评课、作业批改、教学创新应用等各个方面,并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在教学管理中,重视听取各方面建议,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教师的师德、师风、学识水平、专业技能、教学方法、教研能力等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学校历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学校第一资源的理念。经多年努力,现已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素质及学历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等方面在市技校系统中均属于一流,雄厚的师资力量为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均选派教师参加相关专业领域技术培训班,为各教研组配备计算机,鼓励教师自主开发课件,在所有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师进修、业务培训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三、注重实习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技能水平显著提高

实习教学是技工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提倡并鼓励学生在校期间除掌握本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外,还要尽可能多的掌握其他相关专业的技能,并为此在教学安排、实习场地及教学设备等方面统一协调,花大力气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目前已建成计算机操作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化教学室、数控模拟操作室、数控机床实习车间、普通车床实习车间、钳工实习、加工中心实训基地等一系列与专业设置相配套的教学设施。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学校制定了培养或委培教师进修计划,定期投入专项培训经费,重点突出专业理论课和实习课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教师技能操作水平。

在实习教学具体安排上,学校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增加学生技能实训课时,每学期校内实习车间基本上满负荷运转;在不断增加、完善各专业实训设备的同时,全力保证学生实习所需工具、量具及材料购买资金。同时,为了激励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学校还举办了校内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对优胜者给予优厚的奖励政策,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实习、实践活动中,得到学生们的积极响应。

由于学校重视实习教学环节,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学生技能训练的正常、有序开展,因此近年来学校在历次市级技能大赛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取得长足的进步,促使学校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加强品牌专业建设,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名牌的学校源于名牌的专业,集中多方资源大力发展品牌专业,扩大学校知名度及影响力一直是学校多年来努力追求的目标。为此,学校在品牌专业建设上舍得花大气力,从教学设施的完善到名师队伍的建设等各方面都给予重点倾斜与扶持。学校认为,加强教师队伍中的名师队伍建设是培育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而且也是唯一的途径,名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学校品牌专业的培育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制定多项优惠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配置优质资源,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锻炼、培养、扶持名师的健康成长;按照专业建设的需要,鼓励和支持在职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创造条件帮助专业课教师定期到基层、到企业、到生产一线亲身体验,积累经验,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目前,学校“数控加工技术”与“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两个专业为大连市品牌专业,其中“数控加工技术”专业获得辽宁省示范专业称号,近年来在全市技工院校系统数控专业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得团体与个人奖项,为学校品牌专业的培育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积极拓宽办学领域,保证学校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为全面贯彻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指示精神,为大连装备制造业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工人,学校确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工人,提高劳动者素质,保持学校与办学专业结构的适度平衡,实现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与市场需求同步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大连市中等职业教育教育中专业设置较为完善、同时具有较强活力和竞争实力的学校之一。

篇5:新立克小学办学理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新时期,高职院校应将以人为本的基本办学理念具体化为“市场需求、产学结合、就业导向”,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原动力,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第一,要直面市场。进行持续、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所在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对劳动力的市场需求、职业岗位要求、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要适应市场。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高职院校所在地区的劳动力市场需求,设置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并按照市场需求配置原则进行相应的教学基本建设投入。

第三,要满足市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社会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依托行业企业,实施“双证制”“多证书”教育,共同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实践技能、职业素质、岗位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其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

相对一般普通高等教育而言,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的投入一般较高。满足市场需求,创学校的品牌专业,可以多花一些钱,以期获得好的社会效益,为学校创造大量间接的经济效益;对社会有较大需求的专业,也要以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舍得花钱;一般专业,进行必要的投入,既要有社会效益,也要有经济效益;对于市场基本没有需求或需求量较小的专业,即使不需要什么投入也要减小招生规模甚至停办。否则,过低的就业率会“砸”了学校的牌子,直接威胁学校的生存。这就要求举办高职教育院校的领导和老师要走出去、请进来,深入社会、融入市场,了解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跟踪毕业生工作情况,树立与时俱进的市场观念。

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截止2003年底,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普通高职院校908所,占全国普通高校学校总数的58.5%,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不容回避的现实是,我国的高职院校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教学条件不足、教学过程不适应、教学结果差强人意的状况,集中体现为办学难、育人难和就业难。发达国家实施职业教育的成功实践和我国近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表明,注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必须落实到注重突出实践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经验交流会上明确提出:“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产学合作教育,就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有机结合,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

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对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合作教育对学校、学生和雇主都有重要价值,这些价值不仅应当广泛宣传,而且高等教育中的合作教育计划应当大力扩展。”之后,美国的合作教育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它发达国家在发展职业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合作教育的重要性,合作教育得以蓬勃开展,成为开启民智、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直接、最有效的职业教育方式,为各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从事职业教育的院校,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行业、企业特点,创造性地发展出了基于职业本位的突出职业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订单式”、“N+1”、“学工交替”、“校企全程合作”、“双定生”等多种教育模式,在产学合作教育中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输送了大批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产业部门有着天然的联系,具有明显的合作教育倾向和趋势,将学校和企业结合起来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

第一,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高职教育还做不到进行大量的投入,需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特别是需要依靠企业的参与。

第二,高素质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有相当部分只能在实际工作场所才能获得,仅仅依靠学校的资源和环境是难以实现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无论是环境感受还是心理状态,都与实际工作现场有较大的差别。一些重要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某些不易言传的经验和应变方法,更只能在实际工作场所中才能学到。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新技术往往是一边应用,一边发展,未必能及时反映到学校中来,往往只有在实际工作场所才能获得最新的实用技术和技能。

第三,现代企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其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企业环境、管理方式、技术人员、工艺装备、生产与工作过程等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全真环境。只有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使学生置身于现代企业之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提高职业素质,才能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进而在毕业后迅速上岗并胜任职业岗位要求。

以产学合作教育形式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不仅能更有效地培养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而且能更进一步促进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产学合作教育对于高职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证,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以就业为导向发展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

三、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

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其中,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

在1997年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中,将第三层次教育(高等教育)第一阶段(ISCED5)划分为A、B两类,即5A——理论型的为研究做准备的课程,以培养工程学科型人才为目标,强调理论基础,为从事高技术要求的职业或高级研究课程做准备的高等教育,学制一般4年或更长,毕业生可以进入劳务市场,也可以直接进入ISCED6(高等教育第二阶段),接受高一级的高等教育;5B——实用的、技术的和具体职业的课程,以培养工程应用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尽管一些基础理论会包括在各个课程中,但比5A中的课程更加面向实际,更与具体的职业挂钩,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学制一般为2或3年,完成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

需的能力和资格,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劳务市场,但却不能直接进入高级研究课程(ISCED6)。显而易见,5B与我国目前高职教育的属性非常接近。也即,高职教育的毕业生应以就业为主导。

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我国的高等教育,随着每年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已经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作为一种类型但目前学历层次最低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必须首先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经受就业压力带来的严峻考验。要想在巨大的压力和激烈的竞争中胜出,高职教育必须坚定地树立和坚持就业为导向。因为没有高的就业率是社会认可度低的具体表现。因此,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定地实施以就业为导向设置和改造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有利于学生就业的人才培养方方面面的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在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同时,提高就业率,让学生有一个教育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工作岗位。

篇6:阳坝小学小学办学理念

●办学总体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新标,伴随新课改,大胆探索实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用党的十八大重要思想武装教师,注重用现代教育理论、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及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武装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学校文明,优化育人环境,创建平安校园,培养“自主、全作、探究、实践”的学习思想,造就“会学、会做、会创新”的一代新人。让师生在共同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发展。切实发挥实验小学实验、示范、辐射作用。基本思路是: ●

办学宗旨:夯实基础、培养新人

办学理念: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 ●

办学目标:环境优、师资强、质量高、有特色

培养目标:德智双全、学创俱能、特长突出、身心两健。●

训:文明

乐学

活泼

向上 ●

风:文明

乐学

求实

创新 ●

风:博爱

严谨

创新

奉献 ●

风:爱校

文明

乐学

创新

一、办学综旨:夯实基础、培养新人

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是为了人的一切。我们教育信念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2、培养的学生必须是适应适应社会发展人。坚持中华发族传统美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颗“爱心、孝心、善心”。

3、培养的学生必须是适应时代潮流的人。他们必须具有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一流意识、法制意识、整体意识、长远意识等现代意识。

4、培养的学生必须是各项基础扎实,达到“身心两健”,“善学习,有创新意识,能创新、会创造”的新人。

二、办学理念:科研先导,改革动力,“智慧型”队伍、主动和谐发展

以科研为指导,以改革为动力,以“智慧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学校德育活动和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有效开发校本课程,将新课程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让师生在共同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发展。

三、办学目标:环境优、师资强、质量高、有特色 环境优:

1、校园、操场规划合理,保持整洁,草地花坛营造优美、绿色校园;树木挂上树种名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2、学校围墙、教室走廊、公用环境配有名画临摹,名人佳作、师生精品、展现文化底蕴,营造艺术环境;教室布置各有特色,营造学习氛围;德育墙、铭牌橱窗,宣传板报宣传学校国家、学校时事,培养关心国家、社会、学生时事。师资强:

建立一支政治思想文明,工作作风过硬,基本功扎实,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教育书人,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1.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建立“课程”是师生教与学的“体验课程”,是被师生实在体验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思考到的课程,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过程,而不是课程的执行者;转变教师角色,认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者,是社区的开放型教师;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关注全体、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构建了“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落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学生观”;关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把握教育方向,教育思想;更新与掌握教育观念,技能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理论与业务水平。

2.加强名师工程建设,树立学校师资品牌。加大骨干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通过传、帮、带,结对子,外派进修培训,压担子,承担课题、课改研究任务等形式,在三至五年内,培养一批市、县具有较大影响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有步骤地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促进骨干教师成长,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培养成为学科带头人。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文化、学历层次,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在五年内,实现本科学历教师20人左右,大专学历90%以上,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达100%以上,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4.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教研组与备课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与健全课题研究、教学研究与集体备课制度,多学科,多层面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与研究,不断培养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总结与撰写能力,指导与教学能力,力争各学科有学科带头人。

5.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组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6.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加强对学校班子的思想政治,爱岗敬业思想教育,使之具有较高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实现学校管理人员的优化。在三至五年内逐步实现学校管理人员的过度与优化,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7.通过学科带头人评选、职称评聘分离、竞聘上岗等政策,引入教育教学与竞聘上岗机制,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快队伍建设,促进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质量高:

1、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良的好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公德,能合作,善合作;意志坚强,毅力持久,心态健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能学习、勤学习、会学习;有强热的创新意识,勇于实践创新。

2、社会效验好,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高,家长信任,社会放心,学生信赖。有特色:

1、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墙上文化、班级文化、走廊为长期持点的硬性文化,不断丰富校园的环境文化,使校园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2、形成以舞蹈为持长,以棋类、球类、机器人、美术为补充的校园艺术文化特色。突出以班级为单位,形成长期进行课外集体舞的特色,培养以舞蹈艺术见长、音乐、美术为补充的特色学生。

四、培养目标:德智双全、学创俱能、特长突出、身心两健。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碎品。不会学习的人将是未来的文盲。

让每个学生都在阳坝小学的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奠定基础的人。

“德”是指思想道德,就是要逐步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精神;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的纪律性和自我约约束力。“智”是指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和相应的阅读、写作、计算、实验和操作技能。身心素质要求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自知、自主、自尊、自信、自强,乐观进取的良好个性。“德智双全”、“身心两健”就是要让学生既成人又成才。这是办学的最基本的目标。只有“特长突出”,将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位置,不断成长。“学创俱能”就是要培养“乐学习、善学习、有创新意识、会创新”的基础性人才。

五、校

训:文明

乐学

活泼

向上

“文明”就是要做到:明礼诚信、爱国守法,言行举止规范;“乐学”就是要做到:目标明确,动力巨大,兴趣浓厚;“活泼”,就是要做到:精神焕发,心态健康,兴趣广泛,展示自我;“向上”,就是要做到:乐于参与,积极向上,乐于学习,乐于实践,大胆创新。

六、校

风:文明

乐学

求实

创新

校园风气积极向上,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并存;教学严谨,勤奋学习风气浓厚;讲求务实,纪律严明,工作扎实,务求实效;创新意识浓厚,勇于探索,不断改革,大胆创新。

七、教

风:博爱

严谨

创新

奉献

树立“气质高雅、知识丰富、开朗风越、自信进取、坚韧果断”的教师形象,树立“敬业、廉正、自强、高效”校干部形象;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理念,团结同志,爱生如子,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爱岗敬业;工作认真,教学严谨,讲求方法,务求实效;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勇于改革创新,形成教学风格与个性;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乐于奉献。“乐于奉献”。

八、学

风:爱校

文明

乐学

创新

学风建设目标为:“爱校、文明、乐学,创新”。“爱校”,就是要能做到:关心、热爱学校,为校争光,以校为荣;“文明”就是要做到:明礼诚信、爱国守法,言行举止规范;“乐学”就是要做到:目标明确,动力巨大,兴趣浓厚;“创新”就是做到:注重学习过程,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发明,争当“小能人”。

九、校园文化

“校园无小事,事事关教育”,要树立“英才的摇篮、文明的净土、名师的沃土、教研的基地”的校园文化理念。

1、校园、操场规划合理,保持整洁,草地花坛营造优美、绿色校园;树木挂上树种名称,培养植物保护意识。

2、学校围墙、教学楼走廊、公用环境配有名画临摹,名人佳作、师生精品、展现文化底蕴,营造艺术环境;教室布置各有特色,营造学习氛围;德育墙、铭牌橱窗,宣传板报宣传学校国家、学校时事,培养关心国家、社会、学生时事。

3、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演播活动”、“每日一句名言、一句英文”丰富文化内涵,提供精神食粮;学生“月星”展示,打造精英风采,塑造精神偶像;“三个一”活动(一次艺术展、一次体育运动会、一台文艺节目)尽展师生艺术风采,构建校园精神文明。

4、文明班级评比,从道德文化层面规范师生言行,构筑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推进人的文明和进步。倡导:课上无“乱”、课下无“嚷”、考试无“弊”、作业无“抄”、校物无“损”、环境无“脏”、语言无“忌”、举止无“禁”、日用无“费”,构建精神文明。

篇7:(小学)学校办学理念体系

办学理念:和生共长,乐享童年

培养目标:培养乐善而行、乐学而敏、乐健而欣、乐艺而长的经开乐娃

办学目标:办一所有童味的优质学校

校风校训:乐行养德,博学修身

教风学风:善育乐教,善学乐问

学校办学理念重点突出三个方面:

一是体现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是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统一,这里的健康快乐是从广义的角度提出来的,它也是对儿童全面发展的一种简约表达。

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纯净的心灵反映出儿童整体的面貌。

二是顺应儿童发展:顺应并非消极顺从,而是基于对客观自然的敏感洞察,是对自然规律最大的尊重。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需要善于观察、倾听与了解儿童的个体特点、差异、需求、发展轨迹等,顺应其身心发展规律,凸显儿童的童趣、童心和童真(即“三童”特征),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实现儿童的适宜发展和快乐成长。

三是夯实基础素养:我们的育人目标并非是让每一个儿童成为科学家、发明家或者文学家、艺术家,而是关注儿童成长的最基本方面,促成儿童成长的可持续性。

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具备基本的能力和方法外,良好的习惯、天然的好奇心、学习的兴趣等都是我们关注的基础素养。

篇8: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创建特色专业的理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职教育, 必须立足区域经济发展, 树立“依据市场办专业, 依据岗位设课程, 依据技能搞教学”的办学理念, 为经济发展服务, 培养为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是高职院校的“名片”, 是学校特色标志, 好专业能够带活一个学校。建立满足社会需要、服务区域经济, 能够充分就业的骨干专业群, 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目标。为达到此目标,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就业的市场状况设置专业。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专业设置必须与就业前景紧密结合, 这也叫“以销定产”。二是根据区域经济建设急需设置专业。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建设的思路, 搭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框架结构。三是实施精品专业建设。大胆地改造老专业, 对那些不适时宜、无就业空间又招不来学生的专业坚决砍掉, 优先扶持为区域内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服务的新专业建设。设置新专业, 建设“精品专业”要有前瞻性, 进行周密论证, 舍得加大投入, 并加强其宣传力度, 扩大其社会影响。四是培养有竞争力的名牌专业。要强化专业管理, 提高专业的自我发展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优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精品专业”、“特色专业”成为学校的品牌, 积极为当地提供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和技术服务。

二、坚持以就业为核心, 强化实践技能的理念

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就业教育, 加大实验、实训、实习的力度是办出职业教育特色的根本要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对的,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所占课时比例可以由以前的1∶1调整为7∶3。为了切实做好实践教学, 还要着重抓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 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除了获得毕业证外, 还要至少拿到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这既是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评价, 也为毕业生顺利进入就业市场提供了保证。

(二) 加大对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投入力度。

学校要加大实践教学所需硬条件的建设, 实现设施先进, 功能完善, 训练场所规范, 办学条件优越的硬环境。软环境要通过对现有教师加强技能培训和从外部引进富有实践经验、专业技能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充实专职教师队伍的方法, 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来实现。

三、坚持以教师为主导, 确立人才强校的理念

建设一支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 是办好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资源和先决条件。要促进教师的科学发展, 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重视师德教育和师德养成的前提下, 高职院校应通过实现一个结合, 抓好两个环节, 突出教师在全院教职工中的中心地位, 建设一支德才双馨的师资队伍。

(一) 实现一个结合。

就是建立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进出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以此构成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核心框架, 使整个教师队伍稳而有序, 变则不乱。

(二) 抓好两个环节。

一是教师技能提高环节。仅有理论知识, 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是难以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才的。因此, 专任教师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 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基层、到企业挂职锻炼, 增强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技能培训要正规化、制度化。同时, 引进富有一线工作经验、理论素养高、操作技能强的高级技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之中;二是教师学历提高环节。职业院校鼓励和支持在职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

(三) 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

高职院校办学以教学为中心, 教师的师德师风、学识水平、专业技能、教学方法、科研能力等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 教师的中心地位不能改变, 必须使收益向教师倾斜, 经费向教学倾斜, 领导为一线教工排忧解难。

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树立优质教育的理念

高职院校必须始终把教育学生成人、培养学生成才、帮助学生成业、指导学生成功作为学校办学的最高追求, 把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使他们具有谋生的本领, 具有发展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高职院校的教育要确立三大育人理念:

(一) 树立学生是学校生存之本的理念。

没有学生何谈学校。保障学生在学校生存之本的地位, 应在“厚爱+严管+服务=成功”这一公式上做文章。教师的崇高在于毫不保留地传授学业, 厚爱是教育的核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严出于爱, 是非曲直要给学生讲清楚。要关心学生生活, 了解他们在想什么, 做什么, 严而有格, 严而不苛,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二) 树立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理念。

高职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动力, 以就业需求为出发点, 在课程体系开发及课程教学中坚持素质教育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要着眼于职业群、职业生涯、职业品德、职业能力、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及职业情商的养成, 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职业适应能力与合作精神。

(三) 树立培养学生创业的理念。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就是通过加强对学生实施创业教育, 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使他们毕业后无论是应聘就业, 还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都有信心和勇气, 有能力干出一番事业来。

摘要:本文主要从创建特色专业、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师资队伍、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优质教育这四个方面论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

篇9:新立克小学办学理念

湖南工业大学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位于我国中部老工业基地、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株洲市。学校以包装教育为特色,是我国第一个被国际包装协会(IAPRI)接纳的会员单位,是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单位和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所在地。学校现设有16个教学院(部)和1个独立学院,拥有21个硕士点、52个本科专业、25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并拥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资格以及高水平运动员资格,形成了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大学,承载着培育人才、传播知识、创新知识的崇高使命,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面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十余年规模扩张和超常规发展后理性回归的现实,如何办好大学,办独具特色的大学,谋求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每一个大学和每一位大学校长亟需回答的问题。湖南工业大学从2003年7月实行多校区融合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发展思路,经过几年的奋斗,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校训“厚德博学、和而不同”和校风“明德、精业、求实、创新”为导向,以“艰苦创业、奋发有为、开放包容、务实惟新”的湖工大精神为动源,以“大学意识、大局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人本意识、效益意识”等八种意识为内涵的湖工大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办学规模,还是办学条件、办学特色等方面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厚德博学,和而不同”,

学而优则“事”

厚其德、博其学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永恒使命。“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学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修为”和“精业”作为不懈的追求。大学的任务就是博己之学且播学于世,如果不能博己之学,大学就无法承担起继承、传播、推进与丰富文化知识的使命;播学于世是大学之作为所在,如果不能播学于世,大学就失去了其社会功能,也就失去了其生存基础。所以,大学必须“博学”,不仅博己之学,而且要博社会之学,博民族、国家之学,更要博时代之学,因时而作,因势而为,履行大学应有的神圣职能,不辱时代赋予的永恒使命。“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中华民族古代哲人智慧的结晶,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华和谐文化的内容。“和”就是和谐,是统一,是在兼容差异上共存、共荣的实现。《论语·子路》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对于大学而言,主要有三要义:一是讲和谐,二是讲大局,三是讲创新。

在“厚德博学,和而不同”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湖南工业大学大力倡导学而优则“事”,“事”社会、“事”国家、“事”民族。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义不容辞的基本使命,现代大学主要通过培养创新人才、创新高新知识来主导经济社会的发展。湖南工业大学作为地方性大学,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始终坚持“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为加快湖南工业化进程、振兴老工业基地株洲和中国包装现代化提供强劲支撑”的服务方向;始终坚持“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格局;始终坚持“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能力、注重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坚持高校校区、高新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联动发展”的创新思维,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发挥应有的作用。近5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位居湖南省高校前列,一届又一届毕业生扎根奋斗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成长为生产、科研、管理骨干,成长为各类拔尖创新人才!

牢固树立“八种意识”,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及其实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赢得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國教育报、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和宣传。近几年来,为有效推动三校区实质性融合,学校提出了“大学意识、大局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人本意识、效益意识”等八种意识,凝练出全校师生共同倡导的湖工大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所大学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笔富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维系一所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内核。在湖工大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为着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校提出了“六大狠抓”、“四个坚持”的整体办学思路。“六大狠抓”即“狠抓教学上质量、狠抓学科上水平、狠抓融合上层次、狠抓建设上条件、狠抓管理上效益、狠抓党建促和谐”;“四个坚持”即“坚持和谐发展的治校思路”、“坚持质量至上的立校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的强校思路”和“坚持特色创优的兴校思路”。到2012年,通过优化整合提升教学质量,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大学。到2015年,着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重点突破,突出特色,强化服务,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完成向教学科研型大学的转型。

三校区实质性融合和校庆50周年后,湖南工业大学又站立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新的起点,必须要有新的目标,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思路,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找到一条切合我校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就必须要深化六种认识:一是深化校情校况认识;二是深化高教形势认识;三是深化发展目标认识;四是深化发展机遇认识;五是深化核心价值观认识;六是深化核心竞争力认识。只有进一步深化这六种认识,我们才能在竞争中找到出路,才能在挑战中获得突破,才能进一步推动学校驶入健康和谐发展的快车道。

顺时应势,

“两型社会”研究率先筹划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需要,同时也为更好地彰显学校特色,湖南工业大学确立了对接落实湖南省建设“两型社会”新形势下的发展方略,决心责无旁贷肩负起“政策创新平台、技术研究先导、企业转型助手、政府决策参谋”的重任。2008年3月,利用地处株洲、多校融合的优势,我们率先成立了湖南工业大学“两型社会”研究中心。2009年5月,又进一步将“两型社会”研究中心升格为“长株潭两型社会研究院”。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凝聚校内、省内乃至国内外的研究力量,打造一个地方特色鲜明的研究平台,瞄准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重大战略,特别注重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过程当中的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等重大问题,通过学术交流与合作、技术创新与研发,主动参与到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当中去。

两年多的实践表明,这一举措不仅为湖南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好的政策和决策建议,同时也确立了湖南工业大学在两型社会研究方面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了湖工大的整体竞争力和社会声誉,还为推进政事企合作、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探索了一条新途径。特别是近一年来,以长株潭两型社会研究院为平台,按照“大项目、大成果、大奖励、大平台、大应用”的办院宗旨,立足株洲市传统工业改造与产业转型、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现实,花大力气整合学校各个学科、研究机构的科研力量和学术资源,针对“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组织开展相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积极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南省及地方重大课题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感悟创新机遇,

低碳经济研究开创先河

随着去年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作为全球性的战略议题,它具有前瞻性、普惠性、紧迫性的特点。近年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指引下,湖南省低碳经济研究成效显著,依托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低碳经济实践也已走在我国前列。面对当前国内低碳经济研究风生水起、方兴未艾的局面,我们也清醒意识到,湖南省乃至我国的低碳经济研究目前的现状是:理论研究较多,技术研究较少;政策对策较多,试点示范较少;战略构想较多,行动计划较少。为此,我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开展实质性战略合作,成立了“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紧抓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实验区先行先试的机遇,进行低碳经济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研究,为建设低碳城市、低碳城市群,开发低碳技术,做好试点示范,贡献我们的力量。

上一篇:蚱蜢记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吃芝麻味沙琪玛上火吗?芝麻味沙琪玛的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