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教学小学语文

2024-05-12

新理念教学小学语文(精选十篇)

新理念教学小学语文 篇1

一、营造氛围, 让学生敢于质疑

古人云:“学则须疑, 疑则有问。”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丢掉顾虑, 在课堂上尽情发挥, 对学生的不同发问、见解, 不管是离奇的还是幼稚可笑的, 以及不合适宜的, 都要及时鼓励, 即使是错误的, 也要在指正后对其大胆的想法, 勇敢的精神予以表扬, 让学生真正放下包袱, 让学生那一点点闪光的火花越烧越旺, 这样学生才会在老师的宽容和期待下自信、自强起来, 为大胆质疑准备好足够的动力。例如教学《再见了, 亲人》一课时, 教学中一位学生忽然提出:“老师, 我常说的‘亲人’是指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为什么志愿军战士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呢?”针对这一疑问, 我立即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向学生作了阐述, 让学生明白了其中的内涵。由此可以看出, 没有宽松、和谐、愉快的环境, 没有敢于发问的勇气, 学生的思维就不可能得到活跃。

二、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并不排除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环节, 示范质疑, 诱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从中受到启迪。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 我通过向学生播放人们在长安街送总理的录象资料, 并配以对情景的朗读, 听着老师那饱含深情的解说, 所有同学都流下了眼泪, 从而为对课文的理解作下了铺垫。如教学“开卷有益”口语交际时, 学生在课堂上争论得面红耳赤, 互不相让, 我立即把它作为一个辩题, 同意是“开卷有益”的同学作为正方, 同意是“开卷未必有益”的同学作为反方, 借此机会在课堂上组织一场辩论赛。在辩论中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丰富了学生知识, 陶冶了学生情操, 也开启了学生智慧大门。

三、教给方法, 科学质疑

1、抓中心句质疑。

在课文的开头或结尾, 往往有某些句子直接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教学中若能抓住这些句子大胆质疑, 就可以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教学《海底世界》一文, 文章最末一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的世界”就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这一句细细品读, 然后质疑, 从文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学生带着这一疑问朗读后就能明白文章的内容和中心。

2、抓关键词质疑。

古人云:“用准一词, 尽得风流。”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 就可以理解文章的中心。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 可抓住文中的“纹丝不动”一词, 通过理解其意思, 为什么纹丝不动?烈火中邱少云这样做到纹丝不动?他的这一举动对整个战斗胜利有何影响?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他的什么品质?这一系列提问, 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还可以使邱少云的严守纪律, 不畏牺牲精神在学生头脑留下深刻印象。

3、抓词语变换质疑。

如教学《开国大典》一文“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 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一句, 教师引导学生把“直奔”改为“走向”, 然后启发学生质疑, 体会有什么区别,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就能体会到课文用词准确性的好处。

4、抓课文题目质疑。

新理念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篇2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少了哪一方也不会构成教学,更别说提高课堂效率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也会成了无米之妇。而传统的师生关系更多的强调学生对老师的遵从,老师教给什么就学什么,老师成了课堂的主体。这就会造成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学习意兴阑珊,使课堂的效率只减不增。要想转变这种课堂氛围,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改变传统一师独大的局面,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学生乐于向老师倾诉心声和内心的渴望,教师不仅倾尽所学教育学生而且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对学生给予关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是建立平等、互动、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师生之间时时沟通,才能使学生的反馈意见用在切实改善教学方案上,才会让老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更能把握学生的薄弱环节,还能让师生产生信任感。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更需要建立平等沟通交流的渠道,让小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就不易走思,更易集中精力、认真听讲,更易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应用的实际生活中。

二、结合生活,体会学习作用

小学语文不是架空了的高深学科,而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它的课文选材基本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它向学生传达的一种思想就是在生活中发现美和感动,并将这种美和感动用文字表达出来。在《升国旗》中体会对国旗的崇敬对祖国的热爱,在《江南》中感受江南莲映荷塘、鱼儿嬉戏的美景,在《奶奶的白发》中体会奶奶的不易和浓浓的祖孙情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事,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置于课文环境中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就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会对知识记忆深刻。学习和生活是无法切割的,学习的知识可以方在生活中去加深理解和记忆,生活中的事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课本与生活相结合,在课本中学习到的知识和道理要应用到生活中。如学习到《母亲的恩情》这一课,知道母亲对远行的孩子的牵挂和惦念,母亲深深的爱都隐藏在秘密的针脚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母亲爱自己的表现。在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为大的母爱之后,就要对学生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加以引导,并且要求他们在生活中去体贴母亲、孝敬长辈。这就是让小学生将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用在生活中,让生活成为检验学习结果的标尺。

三、合作学习,养成良好习惯

新理念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索 篇3

一、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如:我在教《小露珠》这一课时,我以猜谜语的形式“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做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这是什么?我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的抢答,看着学生积极的气氛,我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小露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经过几分钟的阅读,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说:是在夜幕降临时出现的,在太阳公公出来时消失。有的说:夜深人静,万物都入睡时小露珠出现,在早上七点半消失。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抓住“文眼”,组织有效学生朗读、体验、感悟

语文学习中的体验与感悟要真切,倡导个性化体验,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靠“潜心会文本”。即通过反复地读,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触摸情感的脉搏。读是感悟与体验的前提与基础。不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就不能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之间、人物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必须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一遍又一遍地读书消化,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概括,然后才有独特的、有见地的感悟。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亲挖掘时间长,挖掘的艰辛,永不放弃的信念,以及对儿子深深的爱等情感。笔者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领读、引读、组织学生有感情个别读,把学生的感悟、体验不断推向文本,并且适时地设计了一个补充句子的练习: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在这36个小时里,他顾不上( ),顾不上( ),顾不上( ),甚至连( )都顾不上。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他心里反复念叨着的一句话是( )。这样设计引导学生感悟,既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的,又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和深加工;既使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学生心灵深处的话语,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思维和精神的同步发展,达到了“训练”和“感悟”比翼齐飞的境界。

三、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切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曾看到一则《赵州桥》的课件,该课件以大量的图片资料展示了赵州桥的地理环境,全貌。却没有用于解决课文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以及难点“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的内容。运用这种课件教学,由于忽视了教学目标,学生不能深入地把据文章的主旨,头脑中只是一些赵州桥的外观及周围环境的零碎画面。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

四、布置有效作业,提升教学效益

有的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往往采用题海战术,作业不加选择,一股脑儿地抛给学生,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也给自己增加了批改的工作量。这种“磨”功,实在不值得提倡。因此,我们应该在如何布置有效作业上做文章。作业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作业数量适当、难度适中和有趣是课内外作业应该遵循的原则。作业的布置不应该很随意,应重视质而不在于量,所以,应尝试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从而使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切实有效。如:突出实践性的作业设计,小组合作性作业设计,趣味性作业设计,综合性作业设计,开放性作业设计,差异性作业设计,“亲子共研”性作业设计等。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简析 篇4

一、挖掘文本, 开发资源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 仔细揣摩新课标, 确立教学目标, 圈定重难点, 争取研究出一套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都没有吃透教材, 教学重点不清楚, 教学目标不明确, 那再追求高效课堂无异于缘木求鱼。

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表明:“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均具体体现在语言文字基础上。”一线教学实践中, 笔者每研读一篇新课文, 总是首先通读一遍, 勾出同学们可能不认识或者难理解的词语, 并对这些词语的解释方法作出“预设”, 可以让大家通过查工具书掌握, 可以对比反义词和近义词加以理解, 最好是引导大家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如, 在教学《狼和鹿》时, 为了充分激活教材承载的有限信息, 我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与重组, 找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点, 紧抓典型语言信息, 适时渗透人文教育。教学过程中, 笔者尝试以“狼、鹿和森林之间关系及它们的变化”为线索, 围绕教材中的对比描写, 利用多媒体巧妙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

语文一线教师只有注重开发资源, 充分挖掘文本内容, 才能使教学重点、难点了然于胸, 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顺利高效完成。

二、解放课堂, 鼓励探究

新课程要求我们解放课堂, 彻底摒弃传统教学中照本宣科式的灌输模式, 鼓励学生由过去的以被动接受为主逐渐转变成“自主、探究与合作”为主的新学习模式。那么, 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到自由探索, 主动合作, 自主学习呢?俗话说:学贵有思, 思贵有疑。只要同学们能够通过自己探索和实践可以掌握的知识, 我们都可以放手让同学们自己在探索中去认识和掌握知识。

小学阶段提供了许多生动形象、活泼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 这些活动就是同学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 常常表现为“问题─探究─新问题─新探究”的基本形式。探究学习过程不仅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基础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生活经验。

比如课文《穷人》的结尾写到“桑娜拉开了帐子”便戛然而止, 这就给学生留下了思考和探索的余地, 提供了彰显个性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上文, 窥探渔夫和桑娜的思想转变过程, 根据自己的猜想, 说说“拉开帐子”后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如此教学利用教材留白, 开发同学们的认知情感, 让他们学会合作交流和自主感悟, 这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承认差异, 尊重个性

新课程提倡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鼓励个性化学习, 这里的差异既包括同学们认知情况和知识构成之间的差异, 又包括同学们个性化学习带来的差异。要处理好学生个体差异的矛盾, 首先, 语文一线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特别要培养学生爱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勤动手实践的学习习惯, 这是协调个性差异与整体发展, 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手段。其次, 教师必须及时引导解决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中存在和发现的问题。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合作方法, 将不同个性和特长的学生搭配在一个学习小组, 让他们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启用组长负责制, 由组长负责该组的学习活动, 保证每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吸取别人的长处, 发挥自己的优势, 掌握知识, 发展能力。

四、注重反思, 教学相长

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活动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习惯动作”, 有经验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将生活周边接触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联系起来, 这种反思就是积极的反思。我们不认为期中、期末考试总结汇报就是积极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本身就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生成性等特点。鉴于此,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每个单元的教学系列、每堂课中都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是非常困难的。这种情况下及时结合智慧的反思, 让我们的每节新课都努力比上节课安排得更科学、更合理, 教师得到成长和进步, 最终将进步转换给学生。

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时, 笔者设计让学生以导游解说的方式带领大家走进教材, 将文本的语言进行口语化, 在锻炼表达能力的同时, 捋清作者描写的游览路线, 学习体会文中词句的精妙, 掌握写游记的一些技巧, 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

新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总结 篇5

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强调“以生为本”,呼唤教学的人文特征,小学语文教学人文化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是人与人之间顺畅交流的前提,即便面对的是学生,教师也应摆正自身地位,不要做“命令者”,而要做“引导者”,不要做课堂的“表演者”,而要做课堂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融入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语言的艺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如二年级上册《难忘的一天》学习开始时,教师可先讲述自己曾遇到的难忘的事情,而后推己及人“同学们也一定像老师一样有很多难忘的经历,有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呢?”在教师的示范性作用下,学生纷纷踊跃发言,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学生真正融入了学习角色中。

第二,运用适当的评价言语。小学生的心智处于发展阶段,渴望关注,渴望肯定的心情异常强烈,批评与否定很容易使其丧失信心,一蹶不振,相应地,积极的鼓励性言语也将对其产生极大的推动力。

因此,在实际评价中,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更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对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表示肯定,若是学生回答得完全正确,则不要吝惜一句“你真棒!”若学生的答案不尽人意,也不要过于苛责,应该表示“老师相信下次你能做的更好!”给学生一个信心支点,学生往往能够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

第三,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传统教学中,学校仿佛一个加工厂,学生迈出校门,思维方式、看问题角度都是一个模子印刻出来,失去了个人的特色,新教学理念力求打破这种桎梏,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依照学生自身的兴趣进行个性化培养,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融入学生之间,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创设有利情境,语文教学趣味化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常用又高效的方法,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置的情境往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创设情境的方式有许多种,尤其是在现代教学设施的技术支持下,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影音丰富的特点,在课堂伊始便牢牢抓住学生的目光。

例如,二年级下册《葡萄沟》学习开始时,教师可播放一段吐鲁番盆地的视频片段,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满目漫漫黄沙,却有皑皑天山高高矗立,融化的雪水有如甘甜的乳汁,滋润着荒漠中的绿洲,金黄的杏儿、粉嫩的水蜜桃、红彤彤的沙果,还有那泛着光儿的像水晶一样的葡萄,小学生本就对色泽艳丽的事物敏感。

而这些水果又恰好是学生所喜爱的,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这时教师可顺势引入课堂内容“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想领略吐鲁番盆地葡萄沟的美景了,现在就让我们在小小导游――课本的带领下,跟随作者一同领略它的美丽风光吧!”教师富有号召性的语言进一步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3.加强课外阅读,语文教学多样化

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教学不应该扼杀,反而应该进行鼓励,为孩子插上一双思维的羽翼,使其自由翱翔于文学的世界中。低年级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适合其阅读的课外书籍较少,在过去的教学中,低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常常被忽略。

俗话说,阅读使人明智,阅读的习惯应从小培养,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甄选一些绘本,推荐给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篇6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沟通对象;读书活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找寻科学的、有效的措施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不仅会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效,同时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还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核心是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使学生能够参与就是新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途径进行优化和改良,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但是以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新课程教学的需求相偏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死板,不能够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导致课堂教学气氛太过于沉闷。现阶段,虽然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开展前,都能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此不良状况手足无措,但是为了能够完成自身的教学计划,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仍是硬着头皮将计划的内容在教学课堂上讲述完毕。这样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完全相偏离,使小学生渐渐失去了对于小学阅读课程的兴趣,自然也就不能够得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1.提倡小学自主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选择沟通对象

小学生还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对于周围存在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小学生容易提出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还喜欢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要学生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当学生对教材上的文章阅读完毕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的阅读心得。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注重的是不要过多地参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能够自主地选择沟通和交流的对象,沟通的形式可以通过教材内容的阅读和绘画等形式进行呈现。

例如,在讲述《大自然的启示》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可以大声地朗读,也可以低声地阅读,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快速地阅读。当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要求学生对课文中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段落进行更加细致的阅读,最后要求小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学生展示的方式也可以多元化地呈现,可以与他人合作进行情景对话。同时也可以运用绘画的方式将自己脑海中的画面描绘出来,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能够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2.强化审美式阅读

阅读需要给人美的享受,不然也就没有阅读的价值。阅读给学生美的享受指的就是学生在对文章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的某种良好的精神感悟,以及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冲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可以快乐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情感,并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使文章能够与学生的情感世界产生共鸣。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述《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自己的眼睛突然看不见了会怎么样。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用手绢将学生的眼睛蒙住,让学生行走,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让学生感受一下没有光明的世界,使得学生能够明确眼睛对于自身的重要性,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3.打造课外阅读文化,开展课外读书活动

课外阅读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知识,在课外书中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和印证,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吸收知识。所以教师对于学生课外阅读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化的熏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可以对教室的墙面进行设计,将一些名人喜欢读书、迷恋读书的故事,还有相关的思想感悟贴在墙壁上,增强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应用更有效的措施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强化小学生的审美阅读,让学生能够感受阅读的魅力所在,自觉地参与阅读活动,更好地感受文章内容,从而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陈树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l(03):112.

[2]马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8):179.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篇7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教育事业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当今世界,各国之间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同时也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为了弥补我国教育事业的不足,教育事业改革,催生了新课程理念的诞生,主要是针对我国传统教育进行创新,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的完善,有助于提升教育成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其为指导理念,促使小学教育方法改革,全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小学生自身年龄较小,仍然处在好奇心强,缺乏良好自我控制力的阶段,对事物判断能力较弱,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会出现思维不集中,交头接耳以及捣乱的现象,影响教师正常教学秩序。此类现象是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能够吸引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一直是相关领域人士所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存在忽视教师感兴趣的问题,未能给予充分解答和引导,采取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限制,降低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教学成效自然难以提升。

2.教师教学手段较单一。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是通过教师的引导,锻炼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审美体验,能够独立阅读文章,进行分析。但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学习氛围较沉闷,学生难以提升对阅读的兴趣,导致对学生的教育难以起到预期效果。纵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造成课堂阅读教学成效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首先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忽视学生的问题和表达。其次缺少合理的教学方法,只是单纯的由教师进行朗读,引导就其中的内容进行讲解。

3.课外阅读不足。新课程理念的诞生,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针对小学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靠课堂上教师的课外内容衍生,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阅读需要。课外阅读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和知识储备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就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并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甚至部分教师遏制学生阅读课外材料内容,导致学生的阅读质量急剧下降。此外,学校课外阅读材料的缺少,同样是导致学生阅读材料不足的主要原因。

二、新课程理念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效的对策

1.引导学生思考,激发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效的关键,由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将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为首要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对于阅读材料能够深入分析,具有独特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运转能力。此外,教师应结合现代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课堂关注度。诸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西沙群岛的视频或者图片,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文章的理解。

2.结合实际,针对性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明确自身的引导地位,针对学生的而阅读兴趣开展课堂教学。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予学生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发表自身见解,学生对小学语文阅读的看法更加深刻,教师从中可以了解到学生的阅读困难。诸如在《神笔马良》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阅读特点,针对性教学,将学生分为不同组别,对其中人物关系以及中心思想进行分析和概括。

3.增加课外阅读材料,丰富阅读空间。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完成课堂阅读教学任务外,拓展课外阅读空间,寻找合适的课外阅读活动。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和组织作用,鼓励学生之间积极交流,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师作为课外阅读的引导者,应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申请开放学校图书馆,给予学生充足的课外阅读材料,对学生阅读内容进行指导,确保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够顺利开展。

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的实践探索 篇8

关键词:情感交流,教材限制,合作互动

小学语文知识的掌握对于小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会影响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交流方式,为小学生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文字基础。 在科技、文化高速发展的现今时代,小学语文教学不能以一成不变的形式呈现,要以创新的方式进行突破, 要将教学手段与理念向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方向相靠拢,要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教学指导,以先进的教育手段和生动别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注重情感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情绪变化为基础,以教学情感投入为方式, 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融与心灵互通,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理解。 教师要注重观察和分析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与智力发展,找出学生之间的特性差异,以此来制订教学目标和教育策略。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情感,要树立教师威信,以情入手,侧重理解,要以情感感化学生,要以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突破学生的心理防线和学习障碍,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通。

二、突破教材限制,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随着知识的日益更新,小学语文教材也在不断修改。 教师要适应教材更新的节奏,适应重新修订后的教材内容,要准确掌握教材信息,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运用教材。 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也不能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进行教学, 要以教材的实际内容为基础,突破教材自身范围的限制,将语文知识进行课外延伸与文化拓展,将教材内容与课外知识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实现教学内容的精心编排和合理穿插,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 《 藏戏》 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知识点延伸到藏族的更多文化、风景、人文等,加深学生对藏族整体的了解。

三、积极营造氛围,促进师生合作互动

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基础。 创设积极、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首先,教师要做到以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形象与突出的知识水平来面对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风下达成语文知识的认知与掌握, 达成情感的交流与反馈。 其次,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师生情感交流平台,从而达成课堂教学氛围的深度优化。 再次,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在课堂开始引入佳境,在课堂中间达成精彩过渡,在课堂终始时达成高潮。 例如,在《 月光曲》 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会弹奏此乐曲的学生进行奏乐, 在美妙的月光曲声的引导下引领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内容, 并鼓励学生谈谈关于贝多芬的更多文化背景与作品,使学生以好奇与欣赏的心理完成整节知识的学习。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是传统教学模式所能驾驭的, 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互融合,引导学生参与语文知识学习的全过程,以信息技术为条件, 以丰富课堂生动性为依据,以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为目标。 在小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文本、声音、图片、影像等形式来进行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电子媒体设备,借助多媒体软件实现语文知识与科学技术的交互与融合。 例如,在《 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各地的民居特色以图片或者影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现,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俗与文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篇9

一、注重教学过程, 激发学习兴趣

在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的基础上, 还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内在情绪。笔者认为, 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 教师以深厚的文学修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 教师首先要对语文感兴趣。教师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扎实的语文功底, 在日常教学中才能用广博的知识感染学生, 吸引学生, 做学生的榜样。第二, 以语文自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不仅是人们表达情感、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 也是传承社会文化、创新文化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课程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第三, 以语文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优美的语言、得体的举止、新颖的观点、错落有致的板书、生动多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等使课堂成为富有张力、五光十色、充盈美感的信息场, 以此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怎样才能消除课堂交往中的不合理性, 建立起合理的交往呢?笔者认为, 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转型:一是从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 是师生平等参与教学的过程。教师要打破“教师中心”“课堂主角”的旧思想, 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主探索, 要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 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 并不是要教师行为变成学生的学习行为, 而是以教师行为方式参加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 照顾差异, 调控教学;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 让学生体验到尊重;通过交流, 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 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二是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 基本职能是“照本宣科”, 无视学习的主体, 不利于因材施教, 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应积极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 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原, 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经验, 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的发挥。三是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情景, 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显然, 师生之间实现平等对话是有难度的, 但语文教学的很多选文, 都有故事情境, 利用故事情境创设教学情境, 则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平等对话。如教学《给颜黎民的信》一课, 有一位教师进行了这样的设计:上课后, 先征求同学们学习此课的意见, 告诉学生:昨晚在家中备课时, 恰好女儿也在预习这篇课文, 于是爷俩商议, 先各自读书, 之后女儿以鲁迅的身份来回答父亲——颜黎民君的提问, 产生了非常好的阅读效果。这节课怎们也这样学习是否可以?同学们非常赞同。课堂上发现“鲁迅”与“谚黎民”即生与师的交流产生了从未有过好效果。事后这班学生告诉笔者, 这次与老师交流不受约束, 他们认为自己作为“鲁迅”, 理应回答好“颜黎民君的问题”。实际上, 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平等对话。

二、感悟实践, 培养学生能力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 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燃烧的动感地带, 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 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 “鸟”和“乌”, “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 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 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 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 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 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 而且必须把嘴张大 (形象说明“口”的字形) , 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 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 所以是三点水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 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 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 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 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 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 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 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 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 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 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 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 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三、关注探究, 提高探究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10

新课程理念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实现以下转变, 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1. 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不仅要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更要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的培养, 摒弃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正确教学观念, 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2. 教学策略的转变

小学阅读教学要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情感、重积累, 既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又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给予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3. 教学结构的转变

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打破单一教学结构的局限, 为学生创建自由快乐的阅读学习氛围, 运用多种阅读教学方法, 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究合作能力, 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4. 师生关系的转变

教师要与学生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兴趣, 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 重视师生互动、师生沟通, 从而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 为实现阅读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 运用问题启发品读, 明确阅读思路线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启发教学法, 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思路, 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从而达到以问促读的教学效果。如在《田忌赛马》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按照赛马过程的发展情况, 为学生设计如下提问:课文中共计出现几次赛马、每一次的赛马情况如何、为什么同样的马比赛结果却不相同、通过田忌赛马获得了怎样的启发。这些问题层层相扣、逐步递进, 线索清晰明了, 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明确阅读思路。教师在运用问题启发学生品读的过程中, 注意整个教学过程不可采用满堂问的方式, 这样不仅不利于促进学生上好语文阅读课, 反而会导致课文的整体性被破坏,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 最终会导致阅读教学质量下降。为此, 教师要尽量围绕课文的中心思想来设计问题, 问题的设计不要过多, 要做到少而精, 并紧扣教学的重点, 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而且还能使学生的阅读思路更加明确。

2. 开展自主阅读, 促进学生情感沟通

语文阅读能使小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阅读体验, 并且他们很希望可以和其他人分享这种体验, 为了使学生的阅读效果能获得充分发挥, 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同时, 还要让学生自己选择沟通的方式和对象, 借此来促进学生的情感沟通。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认真的阅读, 并让学生自己选出最喜爱的段落进行自主阅读, 当学生阅读完毕后, 教师可以让他们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将阅读成果展示给全体同学。部分学生对詹天佑勇于接受任务的段落十分喜爱, 可利用介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还有的学生对中部凿进和两端同时凿进这个段落十分感兴趣, 可借助画示意图的方式将自己对本段的领悟表达出来。通过这种自主阅读的方法, 更容易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有利于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3. 丰富阅读内容,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新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学生要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掌握语文的规律, 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拓展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此, 教师应丰富阅读教学内容, 转变传统教学中只重视课文内容阅读、忽视其他文章阅读的现状, 为发展学生能力和素质提供更广阔的平台。首先, 开展综合性阅读。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有关自然、动物、社会故事等课外阅读资料, 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更多有趣的事情, 始终保持阅读兴趣。其次, 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阅读基础和个性特点, 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内容, 尊重学生的观点, 发展学生的个性。再次, 开展自由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 课文或课外阅读资料均可, 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阅读时间, 让学生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最后, 开展拓展性阅读。学生对于特别感兴趣的课文, 在阅读教学过后往往会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阅读心理, 为学生选取一些内容关联、风格相近的文章让学生阅读, 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4. 听、说、写相结合, 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为了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采取听、说、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并在实际教学中多为学生选择一些名家名篇, 有助于促使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首先, 教师可以通过听、说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启发性的话题, 并提供给学生听说训练的材料, 让他们在这一过程学会倾听和评价, 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少年闰土》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又如在学习《难忘的启蒙》时, 可以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启蒙教师等。其次, 读与写相结合。实际教学中, 将阅读与扩写紧密结合到一起, 借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有助于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结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 重视学生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激发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与此同时, 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阅读机会, 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爱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路[J].青年文学家, 2010 (2)

[2]周秀秀.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J].新课程 (上) , 2013 (6)

[3]高月秀.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 (下) , 2013 (7)

上一篇:光致抗蚀剂下一篇:设备应用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