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

2024-05-07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通用6篇)

篇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

(劳社厅发[200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推进工伤保险经办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我部制定了《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管理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规范和统一经办业务规程,是工伤保险业务管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规范工伤保险业务经办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全国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认真组织本地区经办管理系统的全体职工学习《规程》的具体内容,把握《规程》的精神实质和关键环节,熟练掌握《规程》的具体要求并认真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

二、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集中开展具体经办人员的业务培训,培养和提高工作人员严格依据规程开展服务工作的意识。要积极向企业和工伤职工有针对性宣传《规程》的主要内容和服务环节,让参保单位和职工更好地了解有关的程序和要求,强化其对管理服务工作的监督。要将实施《规程》与经办机构内部科学设置岗位、明晰管理职责和加快信息系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岗位设置合理、职责分工明确、各项工作运转流畅。

三、各地在实施《规程》过程中,可结合本地实际需要,因地制宜补充完善有关内容,努力做到各项管理标准和服务行为统一、规范。有关完善和细化情况要报我部备案。

请各地注意跟踪、了解《规程》试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研究提出解决意见和办法,有关情况请及时向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反馈。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二00四年六月十七日

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管理规程(试行)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工伤保险登记

第一节 参保登记

第二节 变更登记

第三节 注销登记

第四节 验证和补证

第三章 工伤保险费征缴

第一节 申报受理

第二节 缴费核定

第三节 费用征收

第四节 补缴欠费

第四章 工伤医疗、康复与辅助器具配置管理

第一节 协议管理

第二节 工伤医疗、康复与辅助器具配置程序

第五章 待遇审核与支付

第一节 待遇资格审核与验证

第二节 医疗(康复)待遇审核

第三节 辅助器具费用审核

第四节 伤残待遇审核

第五节 工亡待遇审核

第六节 待遇调整审核

第七节 待遇支付

第六章 财务管理

第一节 收入

第二节 支出

第三节 会计核算

第四节 预算

第五节 决算

第七章 稽核监督

第一节 参保对象稽核

第二节 内部监督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工伤保险业务管理,规范和统一工伤保险业务操作程序,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等有关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全国各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机构”)经办工伤保险业务适用本规程。

负责征缴工伤保险费的税务机关应参照执行本规程的有关要求。

第三条 本规程将工伤保险经办业务划分为工伤保险登记、工伤保险费征缴、工伤医疗康复与辅助器具配置管理、待遇审核与支付、财务管理、稽核监督等内容。

已实行社会保险费统一征缴的地区,可依据本规程简化相关程序。

第四条 各级社保机构要明确岗位职责,建立考核制度,确保业务经办的畅通、快捷、高效、优质。

第二章 工伤保险登记

工伤保险登记包括参保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验证和补证等内容。

第一节 参保登记

第五条 用人单位(包括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下同)依法申报参加工伤保险时,社保机构登记部门为其办理工伤保险登记,用人单位需填报《社会保险登记表》(表2-1)和《参加工伤保险人员情况表》(表2-2),并提供以下证件或资料:

(一)营业执照、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

(二)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三)参保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保机构规定的其他证件和资料。

已经参加其它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只提交社会保险登记证,填写《社会保险登记表》、《参加工伤保险人员情况表》。

第六条 社保机构登记部门审核参保单位填报的有关表格和有关证件、资料,并在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

审核通过的,社保机构登记部门应建立参保单位数据库,依据用人单位营业执照登记的内容,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和《工伤保险行业风险分类表》,确定行业风险类别,录入单位和参保人员信息,并将有关资料归档。已参加其他社会保险的,在其社会保险登记表上标注工伤保险项目。首次参加社会保险的,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

未通过审核的,社保机构应向申报单位说明原因。

第二节 变更登记

第七条 参保单位在以下事项变更时,社保机构登记部门为其办理工伤保险变更登记手续。

(一)单位名称;

(二)地址;

(三)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四)单位类型;

(五)组织机构统一代码;

(六)主管部门或隶属关系;

(七)开户银行及账号;

(八)经营范围;

(九)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保机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 参保单位需填写《社会保险变更登记表》(表2-3),并提供以下证件和资料:

(一)工商变更登记表、有关部门或单位批准的变更证明;

(二)社会保险登记证;

(三)社保机构规定的其他证件和资料。

第九条 社保机构登记部门审核参保单位填写的《社会保险变更登记表》,核对有关证件和资料。审核通过的,应更改数据库的相关信息,并将有关资料归档,同时收回原登记证,并重新核发社会保险登记证。未通过审核的,社保机构应向申报单位说明原因。

第三节 注销登记

第十条 参保单位发生以下情形时,社保机构登记部门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注销登记手续。

(一)营业执照注销或吊销;

(二)被批准解散、撤消、终止;

(三)跨统筹范围转出;

(四)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条 参保单位需填写《社会保险注销登记表》(表2-4),并根据注销类型分别提供以下证件和资料:

(一)注销通知或法院裁定单位破产等法律文书;

(二)单位主管部门批准解散、撤消、终止的有关文件;

(三)社会保险登记证;

(四)社保机构规定的其他证件和资料。

第十二条 社保机构登记部门核验上述证件和资料,符合注销登记条件的,为其办理工伤保险注销登记手续,注销其社会保险登记证,在信息系统内进行标注,并通知征缴、待遇审核、待遇支付等部门,封存其参保信息及有关档案资料。

第四节 验证和补证

第十三条 社保机构登记部门定期进行工伤保险登记验证,参保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填报《社会保险验证登记表》(表2-5),并提供以下证件和资料:

(一)社会保险登记证;

(二)营业执照、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

(三)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四)职工(雇工)工资发放明细表;

(五)社保机构规定的其他证件和资料。

第十四条 社保机构登记部门审核参保单位提供的证件和资料,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上验证等情况;

(二)参保人数增减变化情况;

(三)申报缴费工资、缴纳工伤保险费情况;

(四)社保机构规定的其他内容。第十五条 社保机构登记部门将初审意见送相关社保机构征求意见,并根据反馈信息确定审核结果。审核通过的,在信息系统内进行标注,并在社会保险登记证上加注核验标记或印章,期满时予以换证(不分社会保险险种,以首次登记为起点计算),并通知征缴和待遇支付等部门。

第十六条 参保单位因遗失社会保险登记证,到原发证机构办理补证,申请补证手续时,需提供与首次登记相同的资料。核实无误后,补发社会保险登记证,涉及相关社保机构时,应及时补办相关手续。

第三章 工伤保险费征缴

工伤保险费征缴包括申报受理、缴费核定、费用征收、补缴欠费等内容。

第一节 申报受理

第十七条 社保机构征缴部门按月受理参保单位填报的《工伤保险缴费申报核定表》(表3-1),并要求提供以下资料:

(一)劳动工资统计月(年)报表;

(二)工资发放明细表;

(三)《参加工伤保险人员增减明细表》(表3-2);

(四)社保机构规定的其他资料。

第二节 缴费核定

第十八条 社保机构征缴部门审核参保单位填报的缴费申报核定表格及有关资料。审核通过后,办理参保人员核定或增减手续。

第十九条 社保机构征缴部门根据缴费申报和核定情况,为新增参保人员及时记录参保时间、当期缴费工资等信息。社保机构征缴部门根据参保单位申报情况核定当期缴费基数。

第二十条 社保机构征缴部门依据统筹地区分类行业基准费率的具体标准,确定参保单位的初次缴费费率,以后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参保单位缴费费率。

第二十一条 社保机构征缴部门根据核定的参保单位当期缴费基数、缴费费率计算应缴数额,并将核定的《工伤保险缴费申报核定表》反馈申报单位。

对未按规定申报的参保单位,按其上年(月)缴费数额的110%确定应缴数额;没有上年(月)缴费数额的,根据单位所属统筹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单位职工人数和行业费率的规定确定应缴数额。

第二十二条 社保机构征缴部门根据缴费核定结果,生成《工伤保险缴费核定汇总表》(表3-3)及《工伤保险缴费核定明细表》(表3-4),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征收。

第三节 费用征收

第二十三条 社保机构征收地区,采取委托收款方式的,通过“收入户存款”开户银行收费,也可采取支票、现金、电汇、本票等方式收费,并开具专用收款凭证。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每月与银行对账结算,并将到账情况反馈给征缴部门。征缴部门每月定期根据财务管理部门反馈的信息生成《工伤保险费实缴清单》(表3-5)。

第二十四条 税务代征的地区,社保机构按月将《工伤保险费核定汇总表》及《工伤保险费核定明细表》传送给税务机关,作为其征收依据。税务机关收款后,每月在规定时间内向社保机构反馈到账信息,传送《工伤保险费实缴清单》及相关收款凭证,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做入账处理。

第二十五条 社保机构征缴部门根据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传送的《工伤保险费实缴清单》,向申报后未足额或未及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参保单位发出《社会保险费催缴通知单》(表3-6);逾期不执行的,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供相关情况和资料,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限期改正。

第二十六条 社保机构征缴部门每月根据《工伤保险费实缴清单》,登记应缴、实缴、当期欠费等台账。

第四节 补缴欠费

第二十七条 社保机构征缴部门根据工伤保险欠费台账,建立欠费数据信息,填制《社会保险费补缴通知单》(表3-7),通知参保单位补缴欠费。

第二十八条 对因筹资困难,无法一次足额缴清欠费的参保单位,社保机构征缴部门与其签订社会保险补缴协议。如欠费单位发生被兼并、分立、破产等情况时,按下列方法签订补缴协议。

(一)欠费单位被兼并的,与兼并方签订补缴协议;

(二)欠费单位分立的,与各分立方签订补缴协议;

(三)欠费单位进入破产程序的,与清算组签订清偿协议;

(四)单位被拍卖出售或租赁的,与主管部门签订补缴协议。

第二十九条 参保单位根据《社会保险费补缴通知单》或补缴协议办理补缴,社保机构征缴部门予以受理,并通知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或税务机关收款。

第三十条 破产单位无法完全清偿的欠费,社保机构征缴部门受理单位破产清算组提出的申请,审核后送稽核监督部门处理。

第三十一条 社保机构征缴部门依据财务管理部门传来的补缴欠费到账信息和稽核监督部门传来的核销信息,编制征缴台账,调整参保单位欠费信息,按月生成工伤保险补缴欠费台账。

第四章 工伤医疗、康复与辅助器具配置管理

工伤医疗、康复与辅助器具配置管理包括协议管理和工伤医疗、康复与辅助器具配置程序等内容。

第一节 协议管理

第三十二条 社保机构按规定与获得《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与医疗机构或康复机构签订“康复服务协议”;与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签订“辅助器具安装配置服务协议”。

工伤医疗、康复与辅助器具配置服务协议应包括服务人群、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质量、费用结算办法、费用审核与控制、违约责任、争议处理、协议有效期限等内容。

第三十三条 工伤医疗、康复与辅助器具配置服务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如遇情况变化,需要变更或补充的,双方应及时协商议定。

第三十四条 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和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违反工伤保险管理政策的,社保机构可单方解除协议。

第三十五条 社保机构将已签订服务协议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和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名单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节 工伤医疗、康复与辅助器具配置程序

第三十六条 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所在用人单位应积极救治,并在3日内用书面或电话形式向当地社保机构报告。

第三十七条 工伤职工就医一般应到协议医疗机构就诊。工伤职工因急诊就医可就近诊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转往协议医疗机构。工伤职工在门诊就医,实行双联处方。工伤职工住院诊疗实行医疗服务项目费用明细制度。

第三十八条 工伤职工因伤情需要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由社保机构指定的协议医疗机构提出建议、参保单位提出意见,填写《工伤职工转诊转院申请表》(表4-1);经社保机构核准后方可前往。

第三十九条 工伤职工因旧伤复发需要治疗的,填写《工伤职工旧伤复发治疗申请表》(表4-2),由就诊的协议医疗机构提出诊断意见,经社保机构核准后到协议医疗机构就医。对旧伤复发有争议的,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第四十条 工伤职工需要进行医疗、身体机能、心理、职业康复的,填写《工伤职工康复申请表》(表4-3),医疗(康复)机构提出建议,参保单位提出意见,经社保机构核准后到协议医疗(康复)机构进行康复。

第四十一条 工伤职工需要配置辅助器具的,依据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由参保单位或工伤职工填写《工伤职工配置辅助器具申请表》(表4-4),社保机构按规定核准,到协议辅助器具配置机构配置。

第五章 待遇审核与支付

待遇审核与支付包括享受待遇资格审核与验证、医疗(康复)待遇审核、辅助器具费用审核、伤残待遇审核、工亡待遇审核、待遇调整审核和待遇支付等内容。

第一节 待遇资格的审核与验证

第四十二条 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对下列人员进行享受待遇资格审核:

(一)经认定的工伤(亡)职工;

(二)视同工伤(亡)职工;

(三)符合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人员。

第四十三条 进行享受待遇资格审核时,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受理申请人填写的《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表5-1),并要求其提供以下证件和资料:

(一)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

(二)工伤认定结论;

(三)工亡职工供养亲属身份及供养关系公证材料或其它证明材料等;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保机构规定提供的其他证件或资料。

第四十四条 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对下列内容进行审核:

(一)工伤认定结论;

(二)该职工在发生工伤时,单位参保、缴费情况;

(三)参保单位是否在事故发生或职业病诊断(鉴定)后的规定时间内申请了工伤认定;

(四)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有关证明资料。

第四十五条 审核通过后,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在《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上填写审核意见,并及时记录有关信息,形成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员信息库,将审核意见告知申请人。

第四十六条 享受待遇资格的验证。待遇审核部门对工伤职工享受工伤待遇和供养亲属待遇资格每年验证一次,验证时应综合考虑职工的参保信息,供养亲属生存状况证明和待遇支付信息等。

第二节 医疗(康复)待遇审核

第四十七条 工伤职工在门、急诊及外埠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工伤认定前的医疗费用由参保单位垫付,待接到工伤认定决定书后,到社保机构按规定办理审核手续。

第四十八条 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受理申请人填写的《工伤职工医疗(康复)费用核定表》(表5-2),并要求提供以下资料:

(一)已通过资格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

(二)工伤职工的医疗(康复)票据、费用清单;

(三)医疗诊断证明书;

(四)经同意的《工伤职工转诊转院申请表》;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保机构规定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四十九条 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对工伤职工发生的医疗费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

各项检查治疗是否与工伤部位、职业病病情相符合,是否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规定,以及其他需要审核的内容。

第五十条 审核通过后,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计算申请人的医疗(康复)待遇数额,在《工伤职工医疗(康复)费用核定表》上填写审核意见和核定金额,并及时记录有关信息,交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将核定结果告知申请人。

第五十一条 职工经认定为工伤,或者工伤职工旧伤复发的,社保机构与协议医疗(康复)机构直接结算工伤医疗(康复)费用时,应对以下内容进行审核:医嘱处方、住院病历、治疗项目、病程记录、各种检查报告单及收费清单、用药清单等。

医疗(康复)费用的核定,必须遵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及有关规定。

第五十二条 待遇申请人对工伤医疗(康复)待遇支付金额、费用结算金额有异议,提出重核时,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予以重核,并将重核结果通知待遇申请人。确有调整的,应及时通知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并保留重核及修改记录。

第三节 辅助器具费用审核

第五十三条 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受理申请人安装、配置(更换)辅助器具的申请,并要求提供以下资料:

(一)已通过资格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

(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三)经同意的《工伤职工配置辅助器具申请表》;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保机构规定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五十四条 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按规定标准计算申请人的辅助器具安装、配置(更换)金额,在《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上填写审核意见和核定金额,并及时记录有关信息,转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将核定结果告知申请人。

第五十五条 社保机构与签订协议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直接结算费用时,应按规定进行审核。

第五十六条 待遇申请人对配置(更换)辅助器具费用核定金额有异议,提出重核时,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予以重核,所需程序同五十二条。

第四节 伤残待遇审核

伤残待遇的审核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和生活护理费等内容。第五十七条 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受理工伤职工伤残待遇申请,并审核以下资料:

(一)已通过资格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

(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保机构规定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五十八条 审核通过后,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按照规定计算工伤职工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和生活护理费数额,在《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上填写审核意见和核定金额,并及时记录有关信息,转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将核定结果告知申请人。

第五十九条 工伤职工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和生活护理费核定金额有异议,提出重核时,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予以重核,所需程序同五十二条。

第五节 工亡待遇审核

第六十条 职工因工死亡,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受理工亡待遇申请,并审核以下资料:

(一)已通过资格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

(二)工伤认定结论;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保机构规定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六十一条 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按规定计算工亡职工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计算每一享受供养亲属的抚恤金数额,在《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上填写审核意见和核定金额,并及时记录有关信息,转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同时发给供养亲属资格证明,将核定结果告知申请人。

第六十二条 工亡职工供养亲属对工亡待遇核定金额有异议,提出重核时,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予以重核,所需程序同五十二条。

第六节 待遇调整审核

第六十三条 当根据有关规定对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员的相关待遇进行统一调整时,待遇审核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核对相关信息,建立待遇调整台账,送待遇支付部门。

第六十四条 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被收监执行、死亡的,供养亲属丧失或暂时丧失供养条件的,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应及时向社保机构报告并提供相应证明,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应及时核对相关信息,停止其工伤保险待遇。

第六十五条 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发生变化或服刑完毕的,应重新填写《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并提交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或服刑完毕证明。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发生变化的,在《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备注栏写明原劳动能力鉴定变更时间、原鉴定结论及鉴定时间;服刑完毕的,在《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备注栏写明收监日期、服刑完毕日期。

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应根据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亲属提供的材料,核对相关信息,调整或恢复其工伤保险待遇。

第六十六条 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员对待遇调整金额有异议,提出重核时,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予以重核,所需程序同五十二条。

第七节 待遇支付

第六十七条 待遇支付部门依据待遇审核部门提供的信息支付费用。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从完成劳动能力鉴定的次月开始计发,供养亲属抚恤金从工伤职工死亡的次月开始计发。

第六十八条 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依据待遇审核部门核定的结果支付参保单位垫付的费用和协议医疗(康复)机构的医疗(康复)费。

第六十九条 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依据待遇审核部门核定的相关项目、金额,及时支付给工伤职工或其供养直系亲属。

第七十条 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依据待遇审核部门核定的相关项目、金额,及时支付给有关协议医疗(康复)机构或辅助器具配置机构。

第七十一条 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每月根据上月待遇支付记录及待遇审核部门传来的新增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待遇、待遇调整、待遇重核等相关信息,建立当月工伤职工待遇支付台账,生成《工伤保险支出核定汇总表》(表5-3)。

第七十二条 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每月将《工伤保险支出核定汇总表》送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

第六章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包括基金收入、支出、核算和预决算管理等内容。

第一节 收入

第七十三条 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工伤保险费到账信息,编制《工伤保险费实缴清单》,反馈社保机构征缴部门。

第七十四条 每月月末,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将收入户存款全部转入财政专户。第七十五条 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应定期与财政、税务等部门对账。对账有差异的,须逐笔查清原因,调整相符。

第二节 支出

第七十六条 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基金支出计划,于每月月末填制下月用款申请书,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确认资金到账情况。

第七十七条 对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其他支出等款项,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规定或计划从“支出户”支付。

第七十八条 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应根据银行回单,将基金支出信息定期反馈给待遇支付、稽核监督等部门。

第三节 会计核算

第七十九条 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基金收入情况,及时填制收入记账凭证。

(一)社保机构征缴收入应以银行回单、工伤保险基金专用收款收据、《工伤保险缴费核定汇总表》、《工伤保险缴费核定明细表》,填制记账凭证。

税务机关征收地区,社保机构以收款银行(即财政专户开户行)或税务机关传来的税收通用缴款书或税收完税凭证作为原始凭证,并根据税务机关报送的《工伤保险费实缴清单》,填制记账凭证。

(二)对“收入户存款”、“支出户存款”、“财政专户存款”、“债券投资”生成的利息,根据银行转来的利息回单或财政转来的财政专户缴拨凭证等,填制记账凭证。

(三)对上级下拨和下级上解收入,以财政专户缴拨凭证作为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四)对滞纳金等其他收入,以银行回单或财政部门转来的财政专户缴拨凭证等,填制记账凭证。

第八十条 对发生的每笔基金支出,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应及时填制支出记账凭证:

(一)对工伤待遇支出,根据电汇单、转账支票存根和银行回单以及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传来的《工伤保险基金支出核定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

(二)经财政部门核准的其他非工伤保险待遇性质的支出,劳动能力鉴定费支出分列科目,其他支出(如临时借款的利息等),通过“其他支出”科目核算,从“支出户”划转,以支票存根、支付银行借款利息回单等相关支付凭据作为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三)对补助下级和上解上级的支出,以相关账户缴拨凭证作为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第八十一条 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按科目分类汇总记账凭证,制作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第八十二条 每月月终,收到银行对账单后,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与银行日记账核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将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财政存款日记账、明细分类账与总分类账核对。

第八十三条 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等,编制月、季、会计报表。

第四节 预算

第八十四条 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本实际征缴和支出、结余情况,及征缴和待遇支付部门传来的下征缴计划和待遇支出计划,编制预算草案,按程序报批。

第八十五条 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批准的预算草案,填制预算报表,将其传给征缴部门和待遇支付部门,并根据征缴情况及实际收支情况,定期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第八十六条 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时,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要根据具体情况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按程序报批。

第五节 决算

第八十七条 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决算编制工作要求,于终了前核对各项收支,清理往来款项,同开户银行、财政专户对账,并进行年终结账。

第八十八条 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本各账户余额,编制年终决算资产负债表和有关明细表,编写报表附注及收支情况说明书,对重要指标进行财务分析,形成会计决算报告,并按程序报批。

第七章 稽核监督

稽核监督包括参保对象稽核和内部监督等内容。

第一节 参保对象稽核

第八十九条 社保机构稽核监督部门按照工作计划,采取以下方式确定稽核对象。

(一)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

(二)根据数据库信息异常情况确定;

(三)根据举报,有关部门转办、上级交办,异地信函协查件等资料确定;

(四)根据国家和劳动保障部门有关规定确定。

第九十条 社保机构稽核监督部门向被稽核对象发出《社会保险稽核通知书》(表7-1),进行实地稽核或书面稽核。稽核包括参保单位缴费情况以及工伤保险待遇享受人员情况等内容:

(一)参保单位缴费情况

1.查阅《工伤保险缴费申报核定表》,摘录参保单位已申报、缴费的人数和缴费数额。

2.查阅《职工工资发放明细表》、《劳动工资统计台账》及与缴费基数有关的会计总账、明细账、原始凭证、会计决算表及职工名册、人事档案,核实缴费人数及工资总额、缴费基数。

3.对长期欠费的参保单位,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稽核,审核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调查其生产经营、工资发放等情况,综合评估缴费能力,督促其履行还款协议。

4.对破产单位无法完全清偿的欠费,社保机构稽核监督部门收到征缴部门传送的信息后,对单位财务状况和缴费情况予以稽核。对符合核销条件的,按程序报批,并将审批的核销欠费信息及资料送社保机构征缴部门。

(二)工伤保险待遇享受人员情况

1.核查工伤保险待遇享受人员户口簿、身份证件、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提供的居住证明,或通过指纹认证等手段,确定工伤保险待遇享受者的生存状况。

2.审查供养亲属身份证件或就业管理部门出具的无业证明及其他资料,核实是否存在重复享受、冒领和骗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行为。

(三)依据国家有关规定,需稽核的其他项目。第九十一条 社保机构稽核监督部门根据稽核情况填写《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记录》(表7-2),全面记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所涉及的凭证等资料。

第九十二条 社保机构稽核监督部门根据《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记录》和取得的证据,填写《社会保险稽核情况告知书》(表7-3)或《社会保险稽核整改意见书》(表7-4),下达被稽核对象。

第九十三条 社保机构稽核监督部门将《社会保险稽核整改意见书》送社保机构征缴部门和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并根据其执行情况建立稽核处理信息。

第九十四条 稽核对象不履行《社会保险稽核整改意见书》处理意见的,也未提出复查申请的,社保机构稽核监督部门通知社保机构征缴部门下达《社会保险费催缴通知单》;或通知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追回冒领金额。对拒不执行的,填制《社会保险提请行政处罚建议书》(表7-5),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第二节 内部监督

第九十五条 社保机构稽核监督部门依据工作计划、群众举报等确定内审对象,按程序报批。

第九十六条 内审计划批准后,社保机构稽核监督部门组织实施,内审内容主要包括:

(一)抽查参保单位申报缴费的有关原始资料,验证参保单位的参保人数、缴费基数;

(二)抽查参保单位的缴费情况,验证是否按核定基数征缴;

(三)抽查缴费情况原始资料,验证工伤待遇计发标准的准确性;

(四)抽查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待遇标准、调整待遇有关的原始资料,验证待遇调整的准确性;

(五)抽查工伤职工死亡、供养亲属证明等原始资料,验证待遇计发的准确性;

(六)抽查工伤保险基金收入、支出账目凭证,验证基金收入、支出的正确性;

(七)依据国家有关规定,需内部监督的其他内容。

第九十七条 社保机构稽核监督部门记录内审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内审记录和有关证据提出整改意见,按程序报批后送相关部门执行,并跟踪监督。

第八章 附则

第九十八条 各业务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向统计部门传送本部门业务台账。统计部门对各业务台账信息进行整理、汇总,编制各类统计台账、统计报表和资料,与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核对,撰写分析报告。

第九十九条 由参保单位填写的原始表格,需经办人、审核人、负责人签字或签章,并注明经办日期;各业务部门之间传递信息的表格,转出、转入部门需认真复核,确保无误,经办人、审核人、复核人、主管领导均需签字盖章。

第一零零条 各业务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对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确定密级,妥善保管,并做好电子文档的备份工作。第一零一条 社保机构要加强和规范票据管理,按照规定进行票据的印制、填写、整理、保管、销毁等工作。

第一零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规程制定经办细则。第一零三条 本规程由劳动保障部负责解释。第一零四条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

来源: 日期: 2006-1-26 15:58:59

【分类细目】 工伤保险管理 【时 效 性】 有效

【颁布单位】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颁布日期】 2004.06.17 【实施日期】 2004.06.17 【失效日期】

【失效说明】

【标题】 关于印发《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 【发文号】 劳社厅发〔2004〕6号 【主题词】 劳动保障 工伤保险 管理 通知 【正文】

关于印发《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推进工伤保险经办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我

部制定了《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管理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现印发给你们,并就

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规范和统一经办业务规程,是工伤保险业务管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规范工伤保

险业务经办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全国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具有重要

意义。各地要认真组织本地区经办管理系统的全体职工学习《规程》的具体内容,把握《规 程》的精神实质和关键环节,熟练掌握《规程》的具体要求并认真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

二、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集中开展具体经办人员的业务培训,培养和提高工作人员严格依据规程开展服务工作的意识。要积极向企业和工伤职工有针对性 宣传《规程》的主要内容和服务环节,让参保单位和职工更好地了解有关的程序和要求,强

化其对管理服务工作的监督。要将实施《规程》与经办机构内部科学设置岗位、明晰管理职

责和加快信息系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岗位设置合理、职责分工明确、各项工作运 转流畅。

三、各地在实施《规程》过程中,可结合本地实际需要,因地制宜补充完善有关内容,努

力做到各项管理标准和服务行为统一、规范。有关完善和细化情况报我部备案。

请各地注意跟踪、了解《规程》试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研究提出解决意见和办法,有关情况请及时向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反馈。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二○○四年六月十七日

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管理规程(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工伤保险登记

第一节 参保登记

第二节 变更登记

第三节 注销登记

第四节 验证和补证

第三章 工伤保险费征缴

第一节 申报受理

第二节 缴费核定

第三节 费用征收

第四节 补缴欠费

第四章 工伤医疗、康复与辅助器具配置管理

第一节 协议管理

第二节 工伤医疗、康复与辅助器具配置程序

第五章 待遇审核与支付

第一节 待遇资格审核与验证

第二节 医疗(康复)待遇审核

第三节 辅助器具费用审核

第四节 伤残待遇审核

第五节 工亡待遇审核

第六节 待遇调整审核

第七节 待遇支付

第六章 财务管理

第一节 收 入

第二节 支 出

第三节 会计核算

第四节 预 算

第五节 决 算

第七章 稽核监督

第一节 参保对象稽核

第二节 内部监督

第八章 附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工伤保险业务管理,规范和统一工伤保险业务操作程序,依据《工伤保险

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等有关法

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全国各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机构”)经办工伤保险业务

适用本规程。

负责征缴工伤保险费的税务机关应参照执行本规程的有关要求。

第三条 本规程将工伤保险经办业务划分为工伤保险登记、工伤保险费征缴、工伤医疗康

复与辅助器具配置管理、待遇审核与支付、财务管理、稽核监督等内容。

已实行社会保险费统一征缴的地区,可依据本规程简化相关程序。

第四条 各级社保机构要明确岗位职责,建立考核制度,确保业务经办的畅通、快捷、高

效、优质。

第二章 工伤保险登记

工伤保险登记包括参保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验证和补证等内容。

第一节 参保登记

第五条 用人单位(包括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下同)依法申报参加工伤保险时,社保机

构登记部门为其办理工伤保险登记,用人单位需填报《社会保险登记表》(表2-1)和《参加

工伤保险人员情况表》(表2-2),并提供以下证件或资料:

(一)营业执照、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

(二)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三)参保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保机构规定的其他证件和资料。

已经参加其它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只提交社会保险登记证,填写《社会保险登记表》、《参加工伤保险人员情况表》。

第六条 社保机构登记部门审核参保单位填报的有关表格和有关证件、资料,并在自受理

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

审核通过的,社保机构登记部门应建立参保单位数据库,依据用人单位营业执照登记的

内容,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和《工伤保险行业风险分类表》,确定

行业风险类别,录入单位和参保人员信息,并将有关资料归档。已参加其他社会保险的,在

其社会保险登记表上标注工伤保险项目。首次参加社会保险的,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

未通过审核的,社保机构应向申报单位说明原因。

第二节 变更登记

第七条 参保单位在以下事项变更时,社保机构登记部门为其办理工伤保险变更登记手 续。

(一)单位名称;

(二)单位地址;

(三)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四)单位类型;

(五)组织机构统一代码;

(六)主管部门或隶属关系;

(七)开户银行及账号;

(八)经营范围;

(九)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保机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 参保单位需填写《社会保险变更登记表》(表2-3),并提供以下证件和资料:

(一)工商变更登记表、有关部门或单位批准的变更证明;

(二)社会保险登记证;

(三)社保机构规定的其他证件和资料。

第九条 社保机构登记部门审核参保单位填写的《社会保险变更登记表》,核对有关证件

和资料。审核通过的,应更改数据库的相关信息,并将有关资料归档,同时收回原登记证,并重新核发社会保险登记证。未通过审核的,社保机构应向申报单位说明原因。

第三节 注销登记

第十条 参保单位发生以下情形时,社保机构登记部门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注销登记手续。

(一)营业执照注销或吊销;

(二)被批准解散、撤消、终止;

(三)跨统筹范围转出;

(四)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条 参保单位需填写《社会保险注销登记表》(表2-4),并根据注销类型分别提供

以下证件和资料:

(一)注销通知或法院裁定单位破产等法律文书;

(二)单位主管部门批准解散、撤消、终止的有关文件;

(三)社会保险登记证;

(四)社保机构规定的其他证件和资料。

第十二条 社保机构登记部门核验上述证件和资料,符合注销登记条件的,为其办理工伤

保险注销登记手续,注销其社会保险登记证,在信息系统内进行标注,并通知征缴、待遇审

核、待遇支付等部门,封存其参保信息及有关档案资料。

第四节 验证和补证

第十三条 社保机构登记部门定期进行工伤保险登记验证,参保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填

报《社会保险验证登记表》(表2-5),并提供以下证件和资料:

(一)社会保险登记证;

(二)营业执照、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

(三)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四)职工(雇工)工资发放明细表;

(五)社保机构规定的其他证件和资料。

第十四条 社保机构登记部门审核参保单位提供的证件和资料,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上验证等情况;

(二)参保人数增减变化情况;

(三)申报缴费工资、缴纳工伤保险费情况;

(四)社保机构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五条 社保机构登记部门将初审意见送相关社保机构征求意见,并根据反馈信息确定

审核结果。审核通过的,在信息系统内进行标注,并在社会保险登记证上加注核验标记或印

章,期满时予以换证(不分社会保险险种,以首次登记为起点计算),并通知征缴和待遇支付 等部门。

第十六条 参保单位因遗失社会保险登记证,到原发证机构办理补证,申请补证手续时,需提供与首次登记相同的资料。核实无误后,补发社会保险登记证,涉及相关社保机构时,应及时补办相关手续。

第三章 工伤保险费征缴

工伤保险费征缴包括申报受理、缴费核定、费用征收、补缴欠费等内容。

第一节 申报受理

第十七条 社保机构征缴部门按月受理参保单位填报的《工伤保险缴费申报核定表》(表 3-1),并要求提供以下资料:

(一)劳动工资统计月(年)报表;

(二)工资发放明细表;

(三)《参加工伤保险人员增减明细表》(表3-2);

(四)社保机构规定的其他资料。

第二节 缴费核定

第十八条 社保机构征缴部门审核参保单位填报的缴费申报核定表格及有关资料。审核通

过后,办理参保人员核定或增减手续。

第十九条 社保机构征缴部门根据缴费申报和核定情况,为新增参保人员及时记录参保

时间、当期缴费工资等信息。社保机构征缴部门根据参保单位申报情况核定当期缴费基数。

第二十条 社保机构征缴部门依据统筹地区分类行业基准费率的具体标准,确定参保单位 的初次缴费费率,以后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参保单位缴费费率。

第二十一条 社保机构征缴部门根据核定的参保单位当期缴费基数、缴费费率计算应缴数

额,并将核定的《工伤保险缴费申报核定表》反馈申报单位。

对未按规定申报的参保单位,按其上年(月)缴费数额的110%确定应缴数额;没有上年

(月)缴费数额的,根据单位所属统筹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单位职工人数和行业费率的规 定确定应缴数额。

第二十二条 社保机构征缴部门根据缴费核定结果,生成《工伤保险缴费核定汇总表》(表

3-3)及《工伤保险缴费核定明细表》(表3-4),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征收。

第三节 费用征收

第二十三条 社保机构征收地区,采取委托收款方式的,通过“收入户存款”开户银行收

费,也可采取支票、现金、电汇、本票等方式收费,并开具专用收款凭证。社保机构财务管

理部门每月与银行对账结算,并将到账情况反馈给征缴部门。征缴部门每月定期根据财务管

理部门反馈的信息生成《工伤保险费实缴清单》(表3-5)。

第二十四条 税务代征的地区,社保机构按月将《工伤保险缴费核定汇总表》及《工伤保

险缴费核定明细表》传送给税务机关,作为其征收依据。税务机关收款后,每月在规定时间

内向社保机构反馈到账信息,传送《工伤保险费实缴清单》及相关收款凭证,社保机构财务

管理部门做入账处理。

第二十五条 社保机构征缴部门根据财务管理部门传送的《工伤保险费实缴清单》,向申

报后未足额或未及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参保单位发出《社会保险费催缴通知单》(表3-6)。逾期不执行的,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供相关情况和资料,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限期改正。

第二十六条 社保机构征缴部门每月根据《工伤保险费实缴清单》,登记应缴、实缴、当

期欠费等台账。

第四节 补缴欠费

第二十七条 社保机构征缴部门根据工伤保险欠费台账,建立欠费数据信息,填制《社会

保险费补缴通知单》(表3-7),通知参保单位补缴欠费。

第二十八条 对因筹资困难,无法一次足额缴清欠费的参保单位,社保机构征缴部门与其

签订社会保险补缴协议。如欠费单位发生被兼并、分立、破产等情况时,按下列方法签订补 缴协议。

(一)欠费单位被兼并的,与兼并方签订补缴协议。

(二)欠费单位分立的,与各分立方签订补缴协议。

(三)欠费单位进入破产程序的,与清算组签订清偿协议。

(四)单位被拍卖出售或租赁的,与主管部门签订补缴协议。

第二十九条 参保单位根据《社会保险费补缴通知单》或补缴协议办理补缴,社保机构征

缴部门予以受理,并通知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或税务机关收款。

第三十条 破产单位无法完全清偿的欠费,社保机构征缴部门受理单位破产清算组提出的

申请,审核后送稽核监督部门处理。

第三十一条 社保机构征缴部门依据财务管理部门传来的补缴欠费到账信息和稽核监督

部门传来的核销信息,编制征缴台账,调整参保单位欠费信息,按月生成工伤保险补缴欠费 台账。

第四章 工伤医疗、康复与辅助器具配置管理

工伤医疗、康复与辅助器具配置管理包括协议管理和工伤医疗、康复与辅助器具配置程

序等内容。

第一节 协议管理

第三十二条 社保机构按规定与获得《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与

医疗机构或康复机构签订“康复服务协议”;与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签订“辅助器具安装配置

服务协议”。

工伤医疗、康复与辅助器具配置服务协议应包括服务人群、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

质量、费用结算办法、费用审核与控制、违约责任、争议处理、协议有效期限等内容。

第三十三条 工伤医疗、康复与辅助器具配置服务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如遇情况变化,需要

变更或补充的,双方应及时协商议定。

第三十四条 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和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违反工伤保险管理 政策的,社保机构可单方解除协议。

第三十五条 社保机构将已签订服务协议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和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名单

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节 工伤医疗、康复与辅助器具配置程序

第三十六条 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所在用人单位应积极救治,并在3日内用

书面或电话形式向当地社保机构报告。

第三十七条 工伤职工就医一般应到协议医疗机构就诊。工伤职工因急诊就医可就近诊 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转往协议医疗机构。工伤职工在门诊就医,实行双联处方。工伤职

工住院诊疗实行医疗服务项目费用明细制度。

第三十八条 工伤职工因伤情需要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由社保机构指定的协议医疗机

构提出建议,参保单位提出意见,填写《工伤职工转诊转院申请表》(表4-1);经社保机构

核准后方可前往。

第三十九条 工伤职工因旧伤复发需要治疗的,填写《工伤职工旧伤复发治疗申请表》(表

4-2),由就诊的协议医疗机构提出诊断意见,经社保机构核准后到协议医疗机构就医。对旧

伤复发有争议的,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第四十条 工伤职工需要进行医疗、身体机能、心理、职业康复的,填写《工伤职工康复

申请表》(表4-3),医疗(康复)机构提出建议,参保单位提出意见,经社保机构核准后到

协议医疗(康复)机构进行康复。

第四十一条 工伤职工需要配置辅助器具的,依据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由参保单位或工伤

职工填写《工伤职工辅助器具配置申请表》(表4-4),社保机构按规定核准,到协议辅助器

具配置机构配置。

第五章 待遇审核与支付

待遇审核与支付包括享受待遇资格审核与验证、医疗(康复)待遇审核、辅助器具费用

审核、伤残待遇审核、工亡待遇审核、待遇调整审核和待遇支付等内容。

第一节 待遇资格审核与验证

第四十二条 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对下列人员进行享受待遇资格审核:

(一)经认定的工伤(亡)职工;

(二)视同工伤(亡)职工;

(三)符合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人员。

第四十三条 进行享受待遇资格审核时,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受理申请人填写的《工伤

保险待遇申领表》(表5-1),并要求其提供以下证件和资料:

(一)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

(二)工伤认定结论;

(三)工亡职工供养亲属身份及供养关系公证材料或其它证明材料等;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保机构规定的其他证件或资料。

第四十四条 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对下列内容进行审核:

(一)工伤认定结论;

(二)该职工在发生工伤时,单位参保、缴费情况;

(三)参保单位是否在事故发生或职业病诊断(鉴定)后的规定时间内申请了工伤认定;

(四)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有关证明资料。

第四十五条 审核通过后,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在《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上填写审核

意见,并及时记录有关信息,形成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员信息库,将审核意见告知申请人。

第四十六条 享受待遇资格的验证。待遇审核部门对工伤职工享受工伤待遇和供养亲属待

遇资格每年验证一次,验证时应综合考虑职工的参保信息,供养亲属生存状况证明和待遇支

付信息等。

第二节 医疗(康复)待遇审核

第四十七条 工伤职工在门、急诊及外埠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工伤认定前的医疗费用由

参保单位垫付,待接到工伤认定决定书后,到社保机构按规定办理审核手续。

第四十八条 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受理申请人填写的《工伤职工医疗(康复)费用核定

表》(表5-2),并要求提供以下资料:

(一)已通过资格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

(二)工伤职工的医疗(康复)票据、费用清单;

(三)医疗诊断证明书;

(四)经同意的《工伤职工转诊转院申请表》;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保机构规定的其他资料。

第四十九条 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对工伤职工发生的医疗费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

各项检查治疗是否与工伤部位、职业病病情相符合,是否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规定,以及其他需要审核的内容。

第五十条 审核通过后,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计算申请人的医疗(康复)待遇数额,在

《工伤职工医疗(康复)费用核定表》上填写审核意见和核定金额,并及时记录有关信息,交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将核定结果告知申请人。

第五十一条 职工经认定为工伤,或者工伤职工旧伤复发的,社保机构与协议医疗(康复)

机构直接结算工伤医疗(康复)费用时,应对以下内容进行审核:医嘱处方、住院病历、治

疗项目、病程记录、各种检查报告单及收费清单、用药清单等。

医疗(康复)费用的核定,必须遵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

保险住院服务标准及有关规定。

第五十二条 待遇申请人对工伤医疗(康复)待遇支付金额、费用结算金额有异议,提出

重核时,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予以重核,并将重核结果通知待遇申请人。确有调整的,应

及时通知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并保留重核及修改记录。

第三节 辅助器具费用审核

第五十三条 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受理申请人安装、配置(更换)辅助器具的申请,并

要求提供以下资料:

(一)已通过资格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

(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三)经同意的《工伤职工辅助器具配置申请表》;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保机构规定的其他资料。

第五十四条 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按规定标准计算申请人的辅助器具安装、配置(更换)

金额,在《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上填写审核意见和核定金额,并及时记录有关信息,转社

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将核定结果告知申请人。

第五十五条 社保机构与签订协议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直接结算费用时,应按规定进行审 核。

第五十六条 待遇申请人对配置(更换)辅助器具费用核定金额有异议,提出重核时,社

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予以重核,所需程序同第五十二条。

第四节 伤残待遇审核

伤残待遇的审核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和生活护理费等内容。

第五十七条 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受理工伤职工伤残待遇申请,并审核以下资料:

(一)已通过资格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

(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保机构规定的其他资料。

第五十八条 审核通过后,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按照规定计算工伤职工的一次性伤残补

助金、伤残津贴和生活护理费数额,在《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上填写审核意见和核定金额,并及时记录有关信息,转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将核定结果告知申请人。

第五十九条 工伤职工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和生活护理费核定金额有异议,提

出重核时,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予以重核,所需程序同第五十二条。

第五节 工亡待遇审核

第六十条 职工因工死亡,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受理工亡待遇申请,并审核以下资料:

(一)已通过资格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

(二)工伤认定结论;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保机构规定的其他资料。

第六十一条 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按规定计算工亡职工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

金,计算每一供养亲属享受的抚恤金数额,在《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上填写审核意见和核

定金额,并及时记录有关信息,转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同时发给供养亲属资格证明,将

核定结果告知申请人。

第六十二条 工亡职工供养亲属对工亡待遇核定金额有异议,提出重核时,社保机构待遇

审核部门予以重核,所需程序同第五十二条。

第六节 待遇调整审核

第六十三条 当根据有关规定对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员的相关待遇进行统一调整时,待遇

审核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核对相关信息,建立待遇调整台账,送待遇支付部门。

第六十四条 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被收监执行、死亡的,供养亲属丧失或暂时丧失供

养条件的,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应及时向社保机构报告并提供相应证明,社保机构

待遇审核部门应及时核对相关信息,停止其工伤保险待遇。

第六十五条 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发生变化或服刑完毕的,应重新填写《工伤保险

待遇申领表》并提交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或服刑完毕证明。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发生变化的,在

《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备注栏写明原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变更时间、原鉴定结论及鉴定时间;

服刑完毕的,在《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备注栏写明收监日期、服刑完毕日期。

社保机构待遇审核部门应根据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亲属提供的材料,核对相关信息,调整或恢复其工伤保险待遇。

第六十六条 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员对待遇调整金额有异议,提出重核时,社保机构待遇

审核部门予以重核,所需程序同第五十二条。

第七节 待遇支付

第六十七条 待遇支付部门依据待遇审核部门提供的信息支付费用。伤残津贴、生活护理

费从完成劳动能力鉴定的次月开始计发,供养亲属抚恤金从工伤职工死亡的次月开始计发。

第六十八条 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依据待遇审核部门核定的结果支付参保单位垫付的

费用和协议医疗(康复)机构的医疗(康复)费。

第六十九条 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依据待遇审核部门核定的相关项目、金额,及时支付

给工伤职工或工亡职工供养亲属。

第七十条 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依据待遇审核部门核定的相关项目、金额,及时支付给

有关协议医疗(康复)机构或辅助器具配置机构。

第七十一条 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每月根据上月待遇支付记录及待遇审核部门传来的

新增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待遇、待遇调整、待遇重核等相关信息,建立当月工伤职工待遇支付

台账,生成《工伤保险基金支出核定汇总表》(表5-3)。

第七十二条 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门每月将《工伤保险基金支出核定汇总表》送社保机构

财务管理部门。

第六章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包括基金收入、支出、核算和预决算管理等内容。

第一节 收 入

第七十三条 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工伤保险费到账信息,编制《工伤保险费实缴清

单》,反馈社保机构征缴部门。

第七十四条 每月月末,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将收入户存款全部转入财政专户。

第七十五条 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应定期与财政、税务等部门对账。对账有差异的,须

逐笔查清原因,调整相符。

第二节 支 出

第七十六条 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基金支出计划,于每月月末填制下月用款申请 书,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确认资金到账情况。

第七十七条 对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其他支出等款项,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

根据规定或计划从“支出户”支付。

第七十八条 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应根据银行回单,将基金支出信息定期反馈给待遇支

付、稽核监督等部门。

第三节 会计核算

第七十九条 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基金收入情况,及时填制收入记账凭证。

(一)社保机构征缴收入应根据银行回单、工伤保险基金专用收款收据、《工伤保险缴费

核定汇总表》、《工伤保险缴费核定明细表》,填制记账凭证。

税务机关征收地区,社保机构以收款银行(即财政专户开户行)或税务机关传来的税收

通用缴款书或税收完税凭证作为原始凭证,并根据税务机关报送的《工伤保险费实缴清单》,填制记账凭证。

(二)对“收入户存款”、“支出户存款”、“财政专户存款”、“债券投资”生成的利息,根据银行转来的利息回单或财政转来的财政专户缴拨凭证等,填制记账凭证。

(三)对上级下拨和下级上解收入,以财政专户缴拨凭证作为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四)对滞纳金等其他收入,根据银行回单或财政部门转来的财政专户缴拨凭证等,填

制记账凭证。

第八十条 对发生的每笔基金支出,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应及时填制支出记账凭证。

(一)工伤待遇支出,根据电汇单、转账支票存根和银行回单以及社保机构待遇支付部

门传来的《工伤保险基金支出核定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

(二)经财政部门核准的其他非工伤保险待遇性质支出,劳动能力鉴定费支出分列科目,其他支出(如临时借款的利息等),通过“其他支出”科目核算,从“支出户”划转,以支票

存根、支付银行借款利息回单等相关支付凭据作为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三)补助下级和上解上级的支出,以相关账户缴拨凭证作为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第八十一条 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和明细分

类账。按科目分类汇总记账凭证,制作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第八十二条 每月月终,收到银行对账单后,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与银行日记账核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将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财政存款日记账、明细分类账与

总分类账核对。

第八十三条 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等,编制月、季、会 计报表。

第四节 预 算

第八十四条 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本实际征缴和支出、结余情况以及征缴和待

遇支付部门传来的下征缴计划和待遇支出计划,编制预算草案,按程序报批。

第八十五条 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批准的预算草案,填制预算报表,将其传给征缴

部门和待遇支付部门,并根据征缴情况及实际收支情况,定期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第八十六条 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时,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要根据具体情况编制预

算调整方案,按程序报批。

第五节 决 算

第八十七条 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决算编制工作要求,于终了前核对各项收 支,清理往来款项,同开户银行、财政专户对账,并进行年终结账。

第八十八条 社保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本各账户余额,编制年终决算资产负债表和

有关明细表,编写报表附注及收支情况说明书,对重要指标进行财务分析,形成会计决

算报告,并按程序报批。

第七章 稽核监督

稽核监督包括参保对象稽核和内部监督等内容。

第一节 参保对象稽核

第八十九条 社保机构稽核监督部门按照工作计划,采取以下方式确定稽核对象。

(一)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

(二)根据数据库信息异常情况确定;

(三)根据举报、有关部门转办、上级交办和异地信函协查件等资料确定;

(四)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第九十条 社保机构稽核监督部门向被稽核对象发出《社会保险稽核通知书》(表7-1),进行实地稽核或书面稽核。稽核包括参保单位缴费情况以及工伤保险待遇享受人员情况等内 容。

(一)参保单位缴费情况

1.查阅《工伤保险缴费申报核定表》,摘录参保单位已申报、缴费的人数和缴费数额。

2.查阅《职工工资发放明细表》、《劳动工资统计台账》及与缴费基数有关的会计总账、明细账、原始凭证、会计决算表及职工名册、人事档案,核实缴费人数及工资总额、缴 费基数。

3.对长期欠费的参保单位,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稽核,审核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调

查其生产经营、工资发放等情况,综合评估缴费能力,督促其履行还款协议。

4.对破产单位无法完全清偿的欠费,社保机构稽核监督部门收到征缴部门传送的信息后,对单位财务状况和缴费情况予以稽核。对符合核销条件的,按程序报批,并将审批的核销欠

费信息及资料送社保机构征缴部门。

(二)工伤保险待遇享受人员情况

1.核查工伤保险待遇享受人员户口簿、身份证件、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街道劳动保

障事务所提供的居住证明,或通过指纹认证等手段,确定工伤保险待遇享受者的生存状况。

2.审查供养亲属身份证件或就业管理部门出具的无业证明及其他资料,核实是否存在重

复享受、冒领和骗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行为。

(三)依据国家有关规定,需稽核的其他项目。

第九十一条 社保机构稽核监督部门根据稽核情况填写《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记录》(表 7-2),全面记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所涉及的凭证等资料。

第九十二条 社保机构稽核监督部门根据《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记录》和取得的证据,填写

《社会保险稽核情况告知书》(表7-3)或《社会保险稽核整改意见书》(表7-4),下达被稽 核对象。

第九十三条 社保机构稽核监督部门将《社会保险稽核整改意见书》送社保机构征缴部门

和待遇支付部门,并根据其执行情况建立稽核处理信息。

第九十四条 稽核对象不履行《社会保险稽核整改意见书》处理意见的,也未提出复查申

请的,社保机构稽核监督部门通知社保机构征缴部门下达《社会保险费催缴通知单》,或通知

待遇支付部门追回冒领金额。对拒不执行的,填制《社会保险提请行政处罚建议书》(表7-5),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第二节 内部监督

第九十五条 社保机构稽核监督部门依据工作计划、群众举报等确定内审对象,按程序报 批。

第九十六条 内审计划批准后,社保机构稽核监督部门组织实施,内审内容主要包括:

(一)抽查参保单位申报缴费的有关原始资料,验证参保单位的参保人数、缴费基数;

(二)抽查参保单位的缴费情况,验证是否按核定基数征缴;

(三)抽查缴费情况原始资料,验证工伤待遇计发标准的准确性;

(四)抽查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待遇标准、调整待遇有关的原始资料,验证待遇调整的准 确性;

(五)抽查工伤职工死亡、供养亲属证明等原始资料,验证待遇计发的准确性;

(六)抽查工伤保险基金收入、支出账目凭证,验证基金收入、支出的正确性;

(七)依据国家有关规定,需内部监督的其他内容。

第九十七条 社保机构稽核监督部门记录内审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内审记录和有关证据提

出整改意见,按程序报批后送相关部门执行,并跟踪监督。

第八章

第九十八条 各业务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向统计部门传送本部门业务台账。统计部门对各

业务台账信息进行整理、汇总,编制各类统计台账、统计报表和资料,与相关业务部门进行

核对,撰写分析报告。

第九十九条 参保单位填写的原始表格,需经办人、审核人、负责人签字或签章,并注明

经办日期;各业务部门之间传递信息的表格,转出、转入部门需认真复核,确保无误,经办

人、审核人、复核人、主管领导均需签字盖章。

第一零零条 各业务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对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确定密级,妥善保管,并做好电子文档的备份工作。

第一零一条 社保机构要加强和规范票据管理,按照规定进行票据的印制、填写、整理、保管、销毁等工作。

第一零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规程制定经办细则。

第一零三条 本规程由劳动保障部负责解释。

第一零四条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工伤保险业务管理用表目录

1.社会保险登记表(表2-1)

2.参加工伤保险人员情况表(表2-2)

3.社会保险变更登记表(表2-3)

4.社会保险注销登记表(表2-4)

5.社会保险验证登记表(表2-5)

6.工伤保险缴费申报核定表(表3-1)

7.参加工伤保险人员增减明细表(表3-2)

8.工伤保险缴费核定汇总表(表3-3)

9.工伤保险缴费核定明细表(表3-4)

10.工伤保险费实缴清单(表3-5)

11.社会保险费催缴通知单(表3-6)

12.社会保险费补缴通知单(表3-7)

13.工伤职工转诊转院申请表(表4-1)

14.工伤职工旧伤复发治疗申请表(表4-2)

15.工伤职工康复申请表(表4-3)

16.工伤职工辅助器具配置申请表(表4-4)

17.工伤保险待遇申领表(表5-1)

18.工伤职工医疗(康复)费用核定表(表5-2)

19.工伤保险基金支出核定汇总表(表5-3)

20.社会保险稽核通知书(表7-1)

21.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记录(表7-2)

22.社会保险稽核情况告知书(表7-3)

23.社会保险稽核整改意见书(表7-4)

24.社会保险提请行政处罚建议书(表7-5)

《社会保险登记表》(表2-1)填写说明

1.本表由用人单位在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时填写。

2.单位名称:按工商登记执照、有关机关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上的单位全

称填写,行业类别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的规定填写。

3.登记类型、单位类型、经济类型、事业单位经费来源、隶属关系、参加险种:参保单

位根据实际情况,在所选择项的括号内用“√”表示。参保单位是事业单位类型的,还需在

“是否是企业化管理”项内相应打“√”。

4.组织机构代码: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中的代码。

5.工商登记信息:按工商执照的有关内容填写。

6.批准成立信息:按有关机关批准或成立的文书或其它核准执业证件上的内容填写。

7.参保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填写法定代表人有关信息。不

具有法人资格的,填写单位负责人有关信息。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为中国国籍,其证件类型

和号码按我国居民身份证填写;如为外籍人员,根据护照内容填写。

8.单位地址:按单位所在的详细地址填写,应写明所在区(县)、街(乡、镇)、路(道、胡同)和门牌号码。

9.所属分支机构:单位所属分支机构在三个以上的,另附表填写。

10.社会保险登记证编号和单位编号:由社保机构审核后填写。

《参加工伤保险人员情况表》(表2-2)填写说明

1.本表由用人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时填写。

2.单位编号:指社保机构在计算机系统中为参保单位编制的唯一识别号码,由社保机构 填写。

3.单位名称(章):按工商登记执照、有关机关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上的单

位全称填写。

4.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按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所示内容填写。

5.序号:指社保机构在计算机系统中为参保职工编制的唯一识别号码,由社保机构填写。

《社会保险变更登记表》(表2-3)填写说明

1.本表由参保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化时填写。

2.单位编号:指社保机构在计算机系统中为参保单位编制的唯一识别号码,由社保机构 填写。

3.单位名称(章):按工商登记执照、有关机关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上的单

位全称填写。

4.社会保险登记证编号:按社保机构颁发的社会保险登记证所示内容填写。

5.组织机构统一代码: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

证》中的代码。

6.单位类型:按企业、机关、事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城镇个体工商户、其

他7类填写。

7.经济类型:指按国有、集体、外资、私营、其他填写。

8.事业单位经费来源: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填写。

9.隶属关系:按中央、省、计划单列市、市、县、乡镇、部队、其他分类。

10.开户银行:指参保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开户银行。

11.变更日期:指参保单位参保登记项目发生变更的日期。

《社会保险注销登记表》(表2-4)填写说明

1.本表由参保单位办理社会保险注销登记时填写。

2.单位编号:指社保机构在计算机系统中为参保单位编制的唯一识别号码,由社保机构 填写。

3.单位名称(章):按工商登记执照、有关机关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上的单

位全称填写。

4.社会保险登记证编号:按社保机构颁发的社会保险登记证所示内容填写。

5.批准注销、解散等文件名称:指注销登记所依据的法律文书或相关文件的名称和文号。

6.批准日期:指所依据的法律文书或相关文件批准单位撤销、解散、注销等的日期。

7.注销原因:按表中所列类型选择,用“√”表示。如所属原因有交叉的,只填一种类

型。如选择“其他原因”,则需填写“说明原因”一栏。

8.社会保险登记注销日期:由社保机构审核后填写。

《社会保险验证登记表》(表2-5)填写说明

1.本表由参保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验证时填写。

2.单位编号:指社保机构在计算机系统中为参保单位编制的唯一识别号码,由社保机构 填写。

3.单位名称(章):按工商登记执照、有关机关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上的单

位全称填写。

4.上期末职工人数:指上末参保单位所有职工的人数。

5.上期末参保人员人数:指上末参保单位所有参保的职工人数。

6.上核定单位缴费工资总额:指上社保机构核定的参保单位缴费工资总额。

7.按职工平均工资300%缴费人数:指参保单位中工资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缴费 的人数。

8.按职工平均工资60%缴费人数:指参保单位中工资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0%缴费的 人数。

9.应缴社会保险费总额:指参保单位依据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而计算出的各项保险应缴

纳的费用总额。

10.实缴社会保险费总额:指参保单位实际向社保机构缴纳的各项保险费用总额。

《工伤保险缴费申报核定表》(表3-1)填写说明

1.此表由参保单位和社保机构按月填写。

2.单位编号:指社保机构在计算机系统中为参保单位编制的唯一识别号码,由社保机构 填写。

3.单位名称(章):按工商登记执照、有关机关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上的单

位全称填写。

4.职工人数:指参保单位当月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人数。

5.工资总额:指参保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全部职工的工资总额。

6.本期补(减)收金额:指本月参保单位因以前期别由于缴费基数或人数发生变化等原因

而应补(减)收的金额。包括单位和个人的补(减)收金额。

7.本期补缴金额:指本月参保单位应补缴的以前期别欠缴的工伤保险费金额。包括单位

和个人补缴的金额以及欠费所产生的滞纳金和利息。

8.本期实际应缴金额:指本月缴费单位应缴的工伤保险费总金额。包括本月应缴金额、本期补(减)收金额、本期补缴金额。

《工伤保险人员增(减)明细表》(表3-2)填写说明

1.本表由参保单位每月办理工伤保险缴费申报时填写。同时填写新增和减少缴费人员的 情况。

2.单位编号:指社保机构在计算机系统中为参保单位编制的唯一识别号码,由社保机构 填写。

3.单位名称(章):按工商登记执照、有关机关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上的单

位全称填写。

4.序号:指填写本表增减人员的顺序号。

5.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按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所示内容填写。

6.变化时间:指增加的时间或减少的时间。

7.月工资收入:指按规定填写参保人员上年(或上月)月平均工资。新参保和跨统筹范围

转入的填写转入后首次发放工资的月工资收入。

《工伤保险缴费核定汇总表》(表3-3)填写说明

1.此表由社保机构根据《工伤保险缴费申报核定表》及相关资料填写。

2.序号:指填写本表单位个数的顺序号。

3.单位编号:指社保机构在计算机系统中为参保单位编制的唯一识别号码。

4.单位名称:按工商登记执照、有关机关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上的单位全 称填写。

5.经济类型:指按企业、其他分类。其中:其他指参加工伤保险制度的机关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

6.核定金额合计:指当期应收金额、补缴欠费、补收(减)金额、预缴金额的合计。

7.本月应收金额:指本月参保单位应缴的工伤保险费。

8.补缴历史欠费:指参保单位补缴的以前期别欠缴的工伤保险费。包括欠费本金、利息、滞纳金。

9.补收(减)金额:指参保单位补交以前期别的由于缴费基数和人数发生变化等原因而

应补收(减)的金额。

10.预缴金额:指参保单位缴纳的跨期别(跨月、跨)的工伤保险费。

《工伤保险缴费核定明细表》(表3-4)填写说明

1.此表由社保机构根据《工伤保险缴费申报核定表》及相关资料填写。

2.序号:指填写本表单位个数的顺序号。

3.单位编号:指社保机构在计算机系统中为参保单位编制的唯一识别号码。

4.单位名称:按工商登记执照、有关机关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上的单位全 称填写。

5.核定金额合计:指当期应收金额、补缴欠费、补收(减)金额、预缴金额的合计。

6.本月应收金额:指本月参保单位应缴的工伤保险费。7.补缴欠费:指参保单位补缴 的以前期别欠缴的工伤保险费。包括欠费本金、利息、滞纳金。

8.补收(减)金额:指参保单位补交以前期别的由于缴费基数和人数发生变化等原因而

应补收(减)的金额。

9.预缴金额:指参保单位缴纳的跨期别(跨月、跨)的工伤保险费。

《工伤保险费实缴清单》(表3-5)填写说明

1.本表由社保机构填写。

2.序号:指填写本表单位个数的顺序号。

3.单位编号:指社保机构在计算机系统中为参保单位编制的唯一识别号码。

4.单位名称:按工商登记执照、有关机关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上的单位全 称填写。

5.核定金额合计:指由社保机构核定的缴费单位应缴纳的工伤保险费金额。

6.本金:指到账的工伤保险费。

7.滞纳金:指按《社会保险征缴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加收的滞纳金。

8.到账日期:指缴费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到达社保机构账户的日期。

《工伤保险基金支出核定汇总表》(表5-3)填写说明

1.此表由社保机构填写。

2.序号:指填写本表单位个数的顺序号。

3.单位编号: 指社保机构在计算机系统中为参保单位编制的唯一识别号码。

4.单位名称∶按工商登记执照、有关机关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上的单位全 称填写。

5.工伤保险基金支出合计∶指工伤保险待遇支出、劳动能力鉴定支出和其他支出的合计。

6.小计∶指社保机构核定支付的医疗费、康复费、辅助器具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

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之和。

7.劳动能力鉴定费:指按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劳动能力鉴定费。

篇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特级教师管理, 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促进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特制定《重庆市特级教师管理办法》, 现予印发, 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二○一一年七月五日

重庆市特级教师管理办法 (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特级教师的管理, 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推进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原国家教委、人事部、财政部《关于颁发<特级教师评选规定>的通知》 (教人[1993]38号) 精神, 并结合我市实际, 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特级教师的内涵

特级教师是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荣誉称号。特级教师应是师德的表率, 育人的模范, 教学的专家。

第二条 特级教师的评选范围

(一) 特级教师在幼儿园、普通小学、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教师进修院 (校) 、教学研究机构、校外教育机构中的在职教师及长期兼任教学工作的学校领导中产生, 主要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中评选。

(二) 特级教师评选工作原则上每3年进行1次。由市教委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实施。

第三条 特级教师的评选条件

(一)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模范履行教师职责,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和无私奉献精神。

(二) 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教学效果好, 教育质量高。能熟练掌握并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方法灵活, 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市级 (含市级) 以上执教或指导过较高水平的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或学术讲座, 有代表本人水平的课堂教学实录 (视频) , 教学示范作用好, 在本市教育界有一定影响。

(三) 正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进行教育教学, 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管理工作中, 有突出贡献和丰富经验, 并得到师生公认。

(四) 在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中勇于探索, 大胆创新, 成效

显著, 对提高本地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有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近几年来, 正式出版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专著不少于1本, 或公开发表反映专业水平的教学论文不少于3篇, 或教改成果有1项获市级以上二等奖。

(五)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做出了积极贡献, 所指导的教师

在赛课中获市级二等奖、区县级一等奖及以上, 或其他教学成果获市级二等奖、区县级一等奖及以上。

(六) 具有《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学历, 且受聘担任中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讲师专业技术职务达到一定年限。

(七) 原则上男教师年龄在55周岁以下, 女教师年龄在50周岁以下。

(八) 教研、培训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特级教师除具备上述 (一) 至 (七) 款以外, 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1. 每年在本地区举办大型学术讲座或评讲课2次以上;

2. 近年来, 至少主持区县级或主研市级1项教育科研课题并结题;

3. 公开发表反映专业研究水平的教学论文5篇以上 (其中至少有1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 或编著一部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或主编 (副主编) 经省级以上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教材。

(九)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申报特级教师除具备上述 (一) 至 (七) 款以外, 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1. 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获市级二等奖或全国三等奖及以上;

2. 本人设计、发明的产品、工艺获国家专利, 投入生产获得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或设计的作品被评为市级二等奖及以上。

(十) 学校校级领导 (含教研和培训机构领导) 申报特级教师除具备上述条件以外, 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1. 坚持本学科教学 (教研和培训) 工作, 其工作量不少于专任教师 (教研和培训人员) 的1/3;

2. 管理经验丰富, 业绩突出, 教育管理论文获市级奖或公开发表, 任职期间单位被区县 (自治县) 党政或市级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单位。

(十一)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者, 同等条件下优先评选:

1.省部级及其以上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及相当荣誉称号获得者;

2.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优秀社会科技成果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其以上排名前两位的获得者;

3. 在农村学校从事过教育教学工作10年 (含) 以上的优秀教师;

4. 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2年以上并表现突出者;

5. 在教育理论或教育教学方法上有创新突破, 并在市内外有较大影响者。

第四条 特级教师的评选原则

(一) 坚持“师德与才能并重、教书与育人并重”的原则;

(二) 坚持“确保质量、严格考核、宁缺勿滥”的原则;

(三)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特级教师的评选程序

(一) 组织机构。

1.组建市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全市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负责评选具体事务。办公室设在市教委人事处。

2.各区县 (自治县) 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特级教师推荐小组, 负责本地区、本单位特级教师推荐工作。

(二) 公布条件。

区县 (自治县) 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布特级教师评选条件及评选办法。

(三) 推荐人选。

1.个人自荐。

2.组织提名。

3.区县 (自治县) 特级教师推荐小组对提名推荐对象的职业道德、教学能力、教学实绩、科研水平等通过座谈会、民意测评、专家听课、查看资料、个别谈话等形式进行全面考察, 并确定推荐人选。

4.区县 (自治县) 将确定的推荐人选在本地区、本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者经区县 (自治县) 政府审核同意后, 将评审材料 (含代表本人教育教学水平的课堂实录光盘) 报送市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 专家评审。

市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组织专家对所报评审材料进行评审并排序。

(五) 审定公示。

市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对专家评审结果进行审定, 并对通过审定的人选进行公示。

(六) 确定人选。

对公示无异议者, 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 授予“重庆市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并报教育部备案。

第六条 特级教师的待遇

(一) 特级教师按国家、市、区县 (自治县) 有关政策规定享受特级教师津贴。病休、退休、离休后继续保持其荣誉者, 仍然享受其津贴, 数额不变。

(二) 市、区县 (自治县)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特级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配备 (更新) 笔记本电脑及必要的工作设备。特级教师所在单位每年应给特级教师免费订阅相关学科报刊2至3种。

(三) 市、区县 (自治县) 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每年应为在岗在职特级教师提供10天左右的学术休假, 保证他们有足够精力进行教育教学和研究。

(四) 市、区县 (自治县)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关心特级教师的生活与健康, 定期召开特级教师座谈会, 并加强与特级教师的联系, 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将特级教师纳入专家服务范围, 落实相应的政治、生活待遇。

(五) 特级教师的津贴, 其经费纳入市、区县 (自治县) 财政保障范围。

(六) 特级教师调离本市中小学教育系统的, 不再享有重庆市特级教师的称号和待遇。

第七条 特级教师的职责

(一) 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学习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和新时期教育理论, 更新教育观念, 端正教育思想,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为广大教师作出表率。

(二)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研究本地区教育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促进本地区教研、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协助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推广优秀教改实验成果。

(三) 充分发挥特级教师教育教学的优势和学科带头人的影响力, 结合当地教师队伍梯队建设, 积极主动承担培训中青年教师任务, 培养造就年轻一代教育教学专家。

(四) 积极从事教学改革、教育科研和教育理论研究, 认真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每两年至少撰写1篇有较高水平的专业论文、经验总结或科研报告并公开发表, 或出版专著, 或参加市级以上教材编写1册以上。每个特级教师应保证两年内至少有1篇论文入选《特级教师教研论文集》。

(五) 服从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 积极完成市、区县 (自治县) 定期安排的献课、讲学, 提供优质课件、课堂实录 (视频) 等任务。每年在市或区县 (自治县) 讲授至少1次示范课、观摩课或学术讲座 (含专题讲座) , 并形成制度。

第八条 特级教师的使用与考核

(一) 特级教师原则上不兼任过多的行政职务和社会职务, 确保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本职工作。鼓励退休特级教师在师德垂范、教书育人和培养青年教师及传播教育理念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

(二) 特级教师由市、区县 (自治县) 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分级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当为特级教师创造必要条件, 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年龄较大, 教育教学经验特别丰富的特级教师, 应选派有事业心、肯钻研的年轻教师协助其总结提炼教学经验。

(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特级教师数据库, 及时掌握特级教师的基本情况、工作绩效。市教委建设重庆市特级教师网站, 各区县 (自治县) 教育行政部门于每年年底前将本地区特级教师信息变化情况上报市教委。

(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特级教师合理流动, 特级教师应服从区县 (自治县) 教育行政部门的调动。特级教师本人提出在本区县 (自治县) 教育系统内流动的, 须经区县 (自治县) 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特级教师在教育系统内跨区县流动的, 须报经市教委批准。获特级教师称号后5年内不得调离原单位或所辖区县 (自治县) 。

(五) 市教委每两年组织一次特级教师进修学习, 或举办特级教师高级研修班, 或组织开展调研活动, 或组织赴境内外考察等, 不断提高特级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对考核为优秀的特级教师将予以优先安排。

(六)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鼓励和支持特级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资助特级教师著书立说, 努力造就一批在市内乃至全国有积极影响的教育专家。对特级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教育科研成果和先进事迹等在媒体上予以宣传推广。

(七) 建立特级教师导师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地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给特级教师下达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任务。鼓励各区县 (自治县) 建立特级教师导师制, 每个特级教师在3年内指导培养中青年教师3至6名, 使之成为市级或区县级骨干教师。

(八) 市教委组建特级教师研究会, 并分片区建立特级教师分会, 为特级教师高水平的交流提供平台。研究分会每学期召开一次研讨会;研究会每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 每三年组织一次特级教师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

(九) 建立特级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特级教师的考核评价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特级教师考核档案, 每3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和评价。特级教师考核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3个等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考核评价结果报市教委审核、备案。对考核优秀的特级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对考核为不称职的, 停发特级教师津贴。

第九条 市外调入重庆的特级教师的确认

(一) 外省市特级教师调入本市工作且满一年的, 须经市教委重新确认, 方可享受重庆市特级教师相关待遇。重新确认日常工作由市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二) 市教委每年组织一次重新认定工作。市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 对区县 (自治县) 上报的拟重新认定的特级教师进行审定, 审定合格者由市教委进行重新确认。

第十条 特级教师称号的撤销

特级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经区县 (自治县) 教育行政部门调查核实, 报经市教委审核后, 上报市政府批准, 撤销其特级教师称号, 取消相关待遇, 并收回特级教师证书。

(一) 在评选特级教师过程中弄虚作假, 不符合特级教师条件的;

(二) 违法乱纪, 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触犯刑法的;

(三) 违反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文件要求的;

(四) 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

(五) 出国后未经批准逾期不归的;

(六) 自动离职的;

(七) 其他原因应予撤销称号的。

第十一条 参照管理对象

获得重庆市名师、重庆市中学 (中专) 研究员的教师在发挥作用方面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各区县 (自治县) 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并报市教委备案。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1年7月8日起施行

篇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我局研究制定了《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局。

附件: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林业局

二0一0年一月二十八日

附件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条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

湿地公园建设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或者志愿参与湿地公园保护工作。

第三条国家林业局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建立国家湿地公园,并对其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国家湿地公园的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五条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四至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不得重叠或者交叉。

第六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可建立国家湿地公园:

(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区域地位重要,湿地主体功能具有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生物物种独特。

(二)自然景观优美和(或者)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

(三)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价值。

第七条申请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应当提交如下材料:

(一)所在地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文件;跨行政区域的,需提交其同属上级人民政府同意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文件。

(二)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及其电子文本。

(三)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证明文件或者承诺建立机构的文件。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拟建国家湿地公园土地权属清晰、无争议,以及相关权利人同意纳入湿地公园管理的证明文件。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的证明材料。

(六)反映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现状的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

(七)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出具的申请文件、申报书,以及对总体规划的专家评审意见。

第八条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

国家林业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并提交考察报告。

申报单位应根据专家实地考察报告组织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并报国家林业局审查备案。

对通过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和国家林业局初步审核符合条件的,由国家林业局在拟建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进行公示。

第九条对完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国家林业局组织验收。对验收合格的,授予国家湿地公园称号;对验收不合格的,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其试点资格。

第十条国家湿地公园采取下列命名方式:

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湿地名+国家湿地公园。

第十一条国家湿地公园应当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进行标桩定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和挪动界标。

第十二条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工作。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应当经过必要的岗位培训。

第十三条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参照有关规定编制。

国家湿地公园的撤销、范围的变更,须经国家林业局审批。

第十四条国家湿地公园可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实行分区管理。

湿地保育区除开展保护、监测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恢复重建区仅能开展培育和恢复湿地的相关活动。宣教展示区可开展以生态展示、科普教育为主的活动。合理利用区可开展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旅游等活动。管理服务区可开展管理、接待和服务等活动。

第十五条国家湿地公园应当设置宣教设施,建立和完善解说系统,宣传湿地功能和价值,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鼓励国家湿地公园定期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第十六条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建立档案,并根据监测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

第十七条禁止擅自占用、征用国家湿地公园的土地。确需占用、征用的,用地单位应当征求国家林业局意见后,方可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八条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国家湿地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开(围)垦湿地、开矿、采石、取土、修坟以及生产性放牧等。

(二)从事房地产、度假村、高尔夫球场等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目和开发活动。

(三)商品性采伐林木。

(四)猎捕鸟类和捡拾鸟卵等行为。

第十九条国家林业局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国家湿地公园的检查评估工作。对不合格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其“国家湿地公园”称号。

篇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

各参保单位:

从2012年4月起,本市将逐步实行外来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缴费业务网上经办,相关参保单位将分批纳入试行范围。

首批纳入试行的业务项目包括新进、转入、转出、补缴、封存、启封、缴费基数调整和申报撤销8项,纳入试行的业务项目原则上不再实行柜面办理。各区(县)社保中心将设置专门场所,为用人单位网上经办提供指导服务。其他缴费业务、相关查询、服务项目,我们将逐步纳入网上经办范畴,并及时在网上予以公告。

为规范网上经办,我们制定了《外来从业人员社会保险业务网上经办规程(试行)》,供试行期间执行。我们将依据试行情况作进一步完善。

上海市社会保险事业基金结算管理中心

二O一二年四月十日

外来从业人员社会保险业务网上经办规程(试行)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市外来从业人员社会保险业务经办,为用人单位提供安全、便捷的网上服务,保证外来从业人员社会保险业务网上经办过程中当事人权益,依据国家关于推行电子政务的规定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社会保险网上公共服务业务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试行规程。

第二条 用人单位为其招(录)用的外来从业人员办理本市城镇社会保险参保缴费相关业务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依法受理网上经办业务,适用本试行规程。

第三条 用人单位网上办理申报手续和经办机构网上审核申报业务,应遵循以下办事规则:

(一)用人单位按规定在本市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后,经办机构即为其开设网上注册用户。用户名为用人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初始密码为用人单位社会保险登记码后六位(对于原已开通社会保险网上办事用户的用人单位,初始密码为原网上办事密码)。用人单位登录http://,签订《社会保险业务网上办事服务约定》(附件)后,即成为网上办事的有效用户,取得网上申报和查询服务的权限。

(二)用人单位登录后,根据所需办理的社会保险业务类型,进入相应的申报界面。根据界面提示信息,用人单位应完整、准 确地录入各项申报信息,并及时确认后打印申报表,完成网上申报手续。

(三)经办机构根据社会保险政策规定,设定网上申报信息的比对和校验规则,对用人单位网上申报信息进行审核。对于用人单位在当天18点前完成申报的业务,经办机构在次日9点前完成审核,通过网上反馈审核结果。对于审核通过的业务,形成核定表,供用人单位打印保存。

(四)用人单位网上申报时间为每月5日(逢双休日和国定节、假日向后顺延)9点至每月26日(逢双休日和国定节、假日向前顺移)16点。经办机构需调整用人单位网上申报时间的,应在网上公告。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妥善保管通过网上经办打印的申报表、核定表以及申报事项所依据的材料,接受经办机构的稽核检查。

第五条 经办机构对经审核通过的网上申报信息,应及时处理并直接进入社会保险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库。同时按规定记录参保职工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信息,进行社会保险缴费结算。

第六条 经办机构应按规定加强对用人单位网上申报情况的稽核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要求用人单位予以改正。用人单位网上业务申报情况纳入社会保险诚信管理。

第七条 经办机构应根据国家和本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 管理的有关规定,对通过网上经办形成的申报表、核定表以及用人单位网上申报的原始数据、经办机构网上审核等数据实行电子档案管理。

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加强网上申报的密码管理,及时修改初始密码,确保网上经办的安全。密码遗失的,应通过网上密码重置系统将密码重置为初始密码。

第九条 经办机构应配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信息管理部门,定期对网上经办服务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进行检查,确保网上业务经办的平稳开展。

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如实申报办理外来从业人员的参保缴费业务,对网上申报信息承担法律责任,并履行向个人告知办理情况的义务。

经办机构应严格按政策规定审核用人单位网上申报业务,未经用人单位申请不得对网上申报信息作任何修改或补充。

第十一条 经办机构将逐步推出网上经办和查询服务项目,并通过网上向用人单位公告。

第十二条 本试行规程从发布之日起实施。附:社会保险业务网上办事服务约定

社会保险业务网上办事服务约定

为了方便用人单位为其招(录)用的从业人员办理本市城镇社会保险参保缴费相关业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将为用人单位提供网上申报、查询服务。双方对相关事项作以下约定:

一、经办机构为用人单位提供新进、转入、转出、补缴等参保缴费业务的网上申报功能以及相关的查询、打印服务功能。

二、用人单位应认真遵守社会保险政策及各项经办规定,在网上如实申报各项信息,确保申报信息的完整、准确,同时妥善保管网上经办形成的申报表、核定表以及申报事项所依据的材料。若用人单位申报不实,将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责任。

三、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网上申报信息,按社会保险政策及各项经办规定严格审核,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向用人单位反馈审核结果。

四、经办机构与用人单位应共同维护网络安全,不做与网上经办、查询无关的事宜。因泄露密码、工作人员差错等原因,造成不良后果的,将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责任。

篇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

法》的通知

苏劳社[2007]57号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2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了《江苏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丹青 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七月二十日

江苏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实施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确保经办和管理工作规范、合理、有效运行,防范和化解经办风险,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维护参保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国家审计暑关于内部审计规定》、《国家审计暑、劳动部关于社会保险审计暂行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以及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内部控制是指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系统内部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工作及业务行为进行规范、监控和评价的方法、程序、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是由组织机构控制、业务运行控制、基金财务控制、信息系统控制、稽核运行控制等组成。

第三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本省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

第四条

各级经办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业务部门负责本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工作;有条件的经办机构可设置内审职能部门(科、室),也可由本单位稽核部门在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本部门管理范围内社会保险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

上级经办机构对下级经办机构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系统性和严肃性。

(一)监督检查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

(二)监督检查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

(三)监督检查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效果。第六条

内部控制建设的目标:在全系统内建立一个运作规范、管理科学、监控有效、考评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对社会保险机构各项业务、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提高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维护参保者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

经办机构应建立科学民主、公开透明的决策程序和管理规则,高效、严谨的业务经办流程,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反馈体系。

第八条

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实施的内部控制措施各项内容必须规范、统一,符合国家有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要求。

(二)完整性原则。各项业务管理行为都要有相应的制度规定和监督制约措施。内部控制的范围必须覆盖所有部门、岗位和人员,所有业务项目和操作环节都在内部控制的范围内。

(三)制衡性原则。从组织机构的设置上确保各部门和岗位权责分明、相互制约,通过有效的相互制衡措施来化解管理风险,找出并解决内部控制中的盲点。

(四)有效性原则。在岗位、部门和单位三级内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合理的内控程序,保障内控管理的有效实施。

(五)适应性原则。各项具体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都应与管理服务实际相结合,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修改和完善,适应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的要求。

第二章

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第九条

组织机构控制

(一)经办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组织决策控制制度。对内部机构、岗位设置、决策程序、法人授权等方面做出规定。

(二)经办机构应当按照分工合理、职责明确、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执行与监督相分离的原则设置组织机构和岗位。

(三)经办机构应按照组织机构的职能,明确岗位,并对每个岗位的职责、目标及所需人数做出规定。

(四)经办机构应当严格分离内部的各个不相容岗位,确保不相容岗位人员相互分离。业务不相容的岗位包括:授权与批准,批准与执行,执行与审核,审核与记录,记录与检查。

(五)经办机构应当建立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接受公民、法人和相关部门的监督。第十条

业务运行控制

(一)规范业务操作规程。按照社会保险有关政策和法规,规范参保登记管理、申报缴费审核、帐户管理、待遇审核、待遇支付、社会化管理、基金财务管理、计划统计管理、稽核监督等各项业务环节的操作流程。

(二)建立业务审核制度。办理社会保险各项业务时应严格审核相关报表、凭证等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出具的相关资料和凭证应规范统一,数据的修改应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程序,同时进行登记备案。

(三)明确各业务环节的工作范围、责任。各部门、岗位的业务管理、操作人员都应在其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不得超越所授权限。各项业务环节既独立操作,又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实行业务初审及复核制度。

(四)业务部门应当及时受理缴费单位申请办理的社会保险登记(包括变更、注销登记等)。社会保险登记业务内部控制的重点:

1、社会保险登记表、证件和资料的审核和报送资料的保管;

2、社会保险登记表(卡)的保管、领用和发放管理;

3、《社会保险登记证》年检资料的审核和管理。

(五)社会保险费申报征缴业务控制应防范缴费单位少报、漏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和征缴部门应收未收、少收漏收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费申报征缴业务环节中内部控制的重点:

1、缴费单位申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时,单位报审的相关资料齐全、数据真实;

2、缴费单位、个人社会保险费历年缴费记录的维护与管理;

3、申报缴纳诚信单位各项评审标准、评定程序公开;

4、社会保险费应缴未缴,参保单位补缴养老、失业保险费时提供的各项证明材料,审批办理手续完整;按规定加收滞纳金、利息的情况;

5、逾期未缴社会保险的参保单位,地税征收部门加收滞纳金情况;

6、养老、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清单的核对及发放情况。

(六)业务部门应加强对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资料、档案的审核和待遇支付业务的内部控制。待遇审核和支付业务的内部控制重点:

1、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的资料、档案审核和审核程序,具体业务操作是否存在牵制关系;

2、养老保险待遇支付台账建立和管理;

3、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的资格认证和异地协查;

4、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待遇的审核、支付情况,对每一项费用的支付、审核所需资料是否符合要求,支付过程中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待遇支付是否准确,资料保管是否完整;

5、社会保险支出项目和费用的监测。

(七)业务部门必须向社会公开社会保险政策、各项业务的经办流程和办理时限,业务人员应按规定时限办理完 结各项业务,及时向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告知业务处理结果,按规定将有关业务处理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第十一条

基金财务控制

(一)依法进行基金财务管理和核算。基金财务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建立明确的会计操作规程,对财务处理的全过程实施监督。

(二)应当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依法建账,根据不同的险种分账核算,各险种之间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不得相互挤占。正确使用会计核算方法,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对发生的业务进行账务处理。

(三)财务部门要建立分工明确的岗位责任制。财务会计人员上岗前须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证书(资格)。

财务会计部门应当严格划分不相容岗位,明确不相容岗位人员相互分离。不相容岗位包括审批与复核、复核与出纳、出纳与会计等。

(四)财务部门应确保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转,并实施以下会计控制制度:

1、建立凭证管理制度,规范凭证的制作、登录、传递和归档,确保凭证正确反映社会保险各项会计业务;

2、正确设置会计账薄,有效控制会计记账程序;

3、建立会计复核和业务核对制度,防止产生会计差错;

4、建立财务会计信息报告制度,按要求及时编制和上报社会保险基金财务报表和报告,真实、准确、客观和全面地反映社会保险基金财务收、支和结余状况。

(五)建立严格的财务审批程序,重大财务行为应由集体研究决定。

(六)财务部门应建立预算管理制度,会同相关部门科学编制收支预算,并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和监测,增强预算约束力。

(七)财务部门应建立会计档案制度,会计档案应及时交由档案管理部门统一保管;查阅会计档案应履行报批手续;财会人员调离时,应办理会计档案交接手续。

(八)财务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合理使用社会保险基金专用收据和银行印制的票据,对财政专用收据及银行票据的管理和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1、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收据和银行专门印制的银行票据;

2、收据、票据的领用、购买必须由专人负责,并按种类和编号登记造册,空白收据的保管与使用相分离;

3、银行票据只能由经过授权的出纳人员填制和使用并按编号顺序连续使用;

4、不得出借支票,不得签发空头支票、空白支票和远期支票;银行票据出现被盗或丢失,应及时办理挂失手续;

5、领用收据必须经过财务负责人审批,并办理登记手续;开具收据必须符合规定的用途和使用范围并按编号顺序连续使用,每联的内容必须一致;领用新的收据,必须先销号后领用,收据上的印鉴必须在业务发生时加盖;

6、收据、票据作废应加盖“填开作废”戳记,并随收据存根保存;

7、收据存根联与记账联的财务入账情况应定期核对。

(九)财务部门应建立印章管理和使用制度,严禁非授权人员保管印章,严禁一人保管在开户银行预留的全部印章。财务专用章与法定代表人私章必须分开保管。

(十)财务部门的现金保管业务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现金管理条例》。现金保管业务内部控制的重点:

1、禁止非出纳人员接触现金;

2、出纳收取的现金必须存放在保险柜内,不准私存私放,超过限额的现金必须存入银行,现金送存银行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3、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人员盘查库存现金,确保账实相符。

(十一)财会部门应加强对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管理。银行存款收支业务内部控制的重点: 1、银行存款的收支业务只能由经过授权的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人员应严格审核收入来源和支出项目,确保来源合法,支出项目合规;

2、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收入户只收不支、支出户只支不收的规定,不准坐收坐支;

3、建立与银行对账制度,完善对账手续,确保账实相符。

(十二)财会部门应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银行账户内部控制的重点: 1、银行账户应当在劳动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认定的银行开设;开设银行账户的个数应当符合规定的数量;

2、建立银行合作评价制度和开户银行的退出机制;

3、指定专人定期核对基金存款账面余额,编制存款余额调节表,切实做到账实相符。

(十三)财务部门应会同财政专户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核对财政专户余额,并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工作,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内部控制的重点: 1、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目标管理责任制; 2、建立基金保值增值方案集体决策制度,防止暗箱操作,3、建立银行定期存单和国债凭据登记保管制度和限制接触制度,确保基金安全。

(十四)建立基金支付控制制度。凡涉及基金支付款项,必须建立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财务部门复核、稽核监督部门复审、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签字制度。

第十二条

信息系统控制

(一)严格按照劳动保障部有关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规范业务系统和数据库建设,制定明确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

(二)按照安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制定信息系统管理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手册;在业务操作、软件设计和技术维护岗位的人员应当分离。在业务流程设计和岗位划分中,要区别操作层、审核层、监控层,明确各层面的职责和权限;实行业务办理拒员制,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前后台分离,确保业务与财务相衔接、数据与基金相一致。

(三)对软件的开发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具备验证、访问控制、故障恢复、安全保护、分析等功能,各项操作均有历史纪录备案,可回溯审计,对操作权限内的数据的录入修改要将资料存档,特殊情况后台处理须领导审批备案。应用软件投入使用前要通过由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参加的完整的系统测试。

(四)社会保险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管理操作系统的密码(口令)与前台操作的密码(口令)应当分别由不同的人员分段掌管,密码的使用、修改应有严格的控制措施。

(五)必须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生产系统、测试系统,对外公共服务系统,内部系统要加以隔离,网上业务办理要采取身份认证等安全措施。

(六)建立电子信息数据的即时保存和备份制度,采取多介质备份和重要数据异地保存等措施,防止出现不确定因素和不可抗力的因素造成重要资料和数据丢失等风险。

(七)应采用防火墙、高强加密、入侵监测等技术措施保障网络安全。同时制定社保业务信息安全防范应急处理预案,并定期修订、演练。避免因电子设备、通讯、电子、业务处理系统等发生故障造成社会保险业务活动无法正常运行。

(八)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反馈制度。对业务数据等信息管理、交流和反馈做出明确规定,确保管理层及时了解各项业务的办理情况和有关综合数据。

第十三条

稽核运行控制

(一)各级经办机构稽核部门应履行内控的管理与监督职能,依照国家有关社会保险政策、法规以及法规性文件,制定内控检查及日常工作计划,报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二)稽核部门在对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的检查过程中可以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检查有关凭证、账簿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和资产等,对检查事项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对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做出临时处理决定。开展内部控制检查时需两人以上才能进行。

(三)稽核部门根据工作计划安排对各项业务操作和管理随机或按比例抽查,检查各业务环节、各岗位是否严格按内部控制要求操作,业务经办是否严格执行审核、复核、复审、审批等程序,是否执行岗位责任制,责任制是否明确,有关数据资料是否完整、真实、安全,经办手续是否依法合规,所有决策和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

(四)稽核部门应按照内审程序进行检查,编制内审工作方案,组成内审小组,并提前3日以书面形式通知被检查部门,被检查部门应配合内审工作,向稽核部门报送相关资料和提供相关的情况、信息。内审小组对内控事项检查时,要编制内审工作底稿,做好检查笔录,记录由稽核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对主要资料要进行复印并由被检查部门负责人签字或盖章。

(五)内审小组对内控事项检查后,根据检查有关资料编制内控检查报告,审计稽核部门对内审小组提交的内控检查报告进行审核后,对内部控制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主要领导,同时提出整改建议。被检查部门在收到检查整改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整改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审计稽核部门,对未发现问题的部门于10日内送达情况告知。稽核部门应将检查结果定期进行公示。

(六)稽核部门应督促被检查部门在规定的期限内落实整改内控检查意见,并确认整改结果。

(七)稽核部门应在授权批准的情况下,开展对重要岗位人员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八)稽核部门应当做好与上级和外部监督检查部门的协调工作。第三章

内部控制的管理与监督

第十四条

经办机构各部门、岗位和业务环节应建立责任人差错追究制度,强化内部监督制约。

(一)经办机构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实施负责,对内部控制的管理与监督失缺造成的损失承担相应责任。

(二)业务部门及其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执行负责,对没有严格执行内部控制所造成的损失承担相应责任。

(三)审计稽核部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负责,对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不力造成的损失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五条

经办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检查、考评和报告制度。各经办机构采取自评、上一级考评的形式进行,同时上报省级经办机构,省将在各地考评的基础上进行抽查复审。对内部控制的检查、考评工作每年要进行一次。考评内容:

(一)单位领导是否重视内控制度建设,对内控建设的关注和要求,是否建立有利于控制风险的组织架构内容。

(二)经办机构是否制订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按内部控制制度规定的业务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三)各项业务是否严格按照业务操作规程办理,岗位责任制是否落实,是否存在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行为。

(四)各项业务办理环节中的办理手续是否完备,相关凭证是否真实有效,数据录入是否完整准确,相关岗位之间的制约是否落实。

(五)基金的收支是否符合标准和规定;是否存在社会保险基金被贪污、挪用、截留等现象。

第十六条 建立重大要情报告制度。凡发现涉及社会保险基金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违规违纪情况,应在发现重大要情的5个工作日内将基本情况报上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第十七条 建立奖惩制度。对内控工作好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扬和奖励。对不遵守内部控制制度而造成不良后果的人员,应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应行政责任,并予以相应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八条

经办机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按照主管部门要求和本单位的业务发展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第十九条

经办机构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报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备案。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和修改。

上一篇:毕业赠言300字作文下一篇:小学先进班集体事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