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关于升级取号系统的通知

2024-05-06

朝阳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关于升级取号系统的通知(共3篇)

篇1:朝阳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关于升级取号系统的通知

社保-取号-通知

朝阳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关于升级取号系统的通知

辖区内各参保单位:

为规范经办秩序,营造和谐、有序的经办环境,朝阳区社保中心将于9月份升级网上预约取号系统,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取号系统升级后,分为三个模块,即网上申报号、普通号、补缴号。单位在取号时应按业务受理范围进入相应取号模块进行取号。每单位每天只限预约一种类型号码,经办大厅按照各类预约号范围办理业务。

1、网上申报号受理范围:通过网上申报系统办理新参统业务的单位提交审核材料时预约此号,其他业务不予受理。其他诸如人员增减、定点医疗机构变更等业务可直接通过网上申报系统自行办理,无需审核。

预约办理时间:每月5-25日

2、普通号受理范围:除网上申报业务外的各项业务,包括办理人员退休(打印退休清算单、账户拆分、二次减少、医疗在职转退休)、转外省、失业转街道、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外国籍、死亡减少,个人信息的身份证号码、姓名、缴费人员类别、医疗保险参保类别等需要提供附件的变更,兼职工伤人员登记、医疗保险工龄补缴、55号文补缴、超龄补缴业务。

如单位需同时办理普通业务与网上申报业务,请预约普通号。

预约办理日期为:每月5-25日

3、补缴号受理范围:经过稽核备案的单位申报个人补缴、月报再收款补缴、月报补缴业务。

如单位需同时办理补缴业务、网上申报或普通业务的,请预约补缴号。

办理日期为:单位个人补缴为全月办理(医疗保险补缴上一月的需在当月25日至月末办理)

月报再收款补缴为每月13-20日办理

月报补缴为每月21-27日办理

注意事项:单位预约网上申报号仅能办理对应范围的业务;预约普通号可在普通业务办结后,就地办理网上申报业务;预约补缴号的可在办理补缴的同时,就地办理网上申报及普通业务。

二、单位应持预约号码按照预约时间到社保中心本部及各分中心收缴部门办理相应业务,并服从现场分号人员安排:

1、办理业务时按照预约号码顺序进行叫号,单位激活号码后请不要离开,听到叫号后按号牌显示及时到指定窗口办理,当日上午号仅当日上午有效、当日下午号仅当日下午有效。

2、预约各类号码上午50号以内的单位须在9:00前激活号码,上午预约号激活截止时间为11:00,11:00后未激活号码的单位不予受理业务。

3、预约各类号码下午50号以内的单位须在13:30前激活号码,下午预约号激活截止时间为16:30,16:30后未激活号码的单位不予受理业务。

4、凡已激活号码过号的,号码作废,不再受理业务。

5、凡到现场已过号未激活的,将被激活在当前所叫号码的后50位,请参保单位在等候大厅等候。

6、为提高经办效率,分号人员将根据现场情况,在上午11:00及下午16:30后按照预约号码顺序排队办理,请参保单位服从工作人员安排。

朝阳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二〇一一年八月三十日

1-1

篇2:朝阳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关于升级取号系统的通知

为更好地交流和推广各地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深入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我刊现举办“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管理征文”活动。现将征文活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主题和内容

以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为主题, 面向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省、市、县供电企业各级农电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征集稿件。征文内容如下: (1) 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具体做法, 采取的可行措施; (2) 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计划管理、资金管理、工程招标和物资管理、合同管理等具体做法; (3)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和做法; (4)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收费管理等做法; (5) 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需要出台的有关配套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6) 探讨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二、活动安排及优秀论文评选办法

1. 本刊自2011年第1期起开辟“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管理征文”专栏, 对征文择优在期刊上分期发表。

2. 在征集论文中, 拟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3篇、优秀论文

二等奖7篇、优秀论文三等奖15篇、优秀论文奖30篇, 评选结果在本刊公布。

3. 在举办征文活动的基础上, 拟定于2011年4月召开“新一

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管理交流会议”, 并对获奖论文进行表彰, 颁发获奖证书。

三、注意事项

1. 文章题目务求精炼, 内容要求可操作性强, 做法具体, 切忌

空谈理论;意见建议观点明确, 针对性强。论文体裁不限, 字数要求不少于3 000字。论文标题左上方署“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管理征文”。

2. 征集论文的截稿日期是2011年3月15日, 参赛论文一

律用电子邮件投稿, 投稿电子信箱为:ncdg66@vip.163.com。来稿请署名, 并注明作者的单位、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篇3:朝阳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关于升级取号系统的通知

首都城市副中心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是经济社会多领域子系统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发展过程,它的体系建设需要现代系统方法论的指导,其中的整体优化原则、结构层次原则、开放创新原则也就成为设计和实施该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优化原则

系统整体性思考是一种立足全局的战略思考,它在局部与整体的多维辨证关系中体现整体优化的特征。城市副中心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在传统资源和现代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中完成的,但它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各管理部门与各社会领域资源的相加,而是涉及到权力、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的优化配置,正是这种整体优化的谋略才使得城市副中心的网格化体系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特征。

首先,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的设计并非是一场对现行体制的革命,而是在保持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强调进一步强化“条上”的行政管理责任和“块上”的属地管理责任。在全区范围内科学地划分网格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但从技术形式上来看,这项工作并非是体系建设的难点。在网格划分之后,问题的关键在于“网责”的落实和执行。因此,在总体性的谋划层面上,立足城市副中心发展的实际,重点加强城乡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制定并严格遵守全区统一的入格标准,切实把参与社会服务管理的单位、人员、任务、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网格,建立“条块”有机联动,部门和属地齐抓共管的机制,形成完备的责任体系,建立并完善结案核查反馈机制,就成为一个事关全局的思考。

其次,网格化体系要以完善信息系统为基础,以整合相关信息资源为依托。在技术上,网格化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是依托信息网格技术建成的一套比较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通过系统搜集、整合、分析、汇总相关信息和诉求。这就要求研究制定统一规范的项目指标、工作标准和操作流程,建立科学高效的社区、街镇、区三级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以整合后的信息系统为依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畅通诉求渠道,加强互动交流。定期对社会服务管理各类业务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同时加强对信息采集、更新和共享的科学管理。

从全局来看,它的系统设计也会结合通州区信息发展规划中的许多重点工程。如新城智能管理工程是确保“国际新城”城市功能高效、健康运行的基础工程,要求通州区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建设新城市政综合管理平台,普及基层数据“一表化”采集,实现对人口、市场、食品、卫生、生产、建筑、人防、应急等领域的精细化管理;打造包含规划、土地、房屋、交通道路、地下管线等城市要素的区级三维地理数字空间体系,实现与视频监控信息的整合;建立程序化、规范化、实时化、集成化、可视化的领导决策智能支撑系统,以通州信息大厦为载体,集成新城发展、经济运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各类实时运行信息和分析数据。

另外,资源全面优化的目的是为了借助网格化体系提升综合管理执法机能。对于整体性、综合性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级平台的积极作用,采取集中办理、联合执法、综合整治等方法处理解决。众所周知,这样的效果只能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建设中体现出来。传统的管理模式由于固有体制的约束,只能做到“形合而神不和”,因而无法做到城乡社会服务管理的无缝隙对接和动态化常态化管理。所以,在网格化体系设计中要避免这些弊端,要在空间上实现全区域覆盖,时间上实现全天候服务,工作上实现无缝隙衔接,才能实现运行上的动态化管理,服务上的全方位加强,诉求上的立体化响应。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网格化体系是一种常态化解决社会管理问题、精细化社会服务的机制,它的正常运行需要健全的监督评估体系来保障。网格化体系的信息化优势为实行技术监督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为实时监控问题的发现、报送、分析、派遣、处置和反馈等情况提供了便利。事实上,根据信息系统自动记录的数据资料,就可以定期形成对街道、乡镇和有关部门的评价结果。只有制定科学的量化指标,形成动态的、社会公开的评价结果,并将指标纳入到党政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体系中,才能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反馈链条。

二、结构层次原则

系统论认为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而系统稳定性就得益于系统结构的自我稳定性和功能的自我调节能力。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要由过去的“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防范、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的功能转变,就必须形成不同层次的新结构序列,才能达到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方式的目的。

(一)管理主体的结构层次性

社会管理体制的管理主体由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四部分组成,体现出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参与的特征。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社会管理格局中,这些管理主体在地位上是有层次性的,其中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前提,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这种层次性原则要求各个主体之间既有区分又有协同,避免了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单主体运行。同样,在网格化体系的设计中,这种主体的层次性也应该体现出来。

首先,在区级层面的组织设计上,应尽快设立区网格办和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在职位责任的界定上,区网格办负责加强对“三级平台、四级服务”的指导,并对网格化建设及运行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区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负责收集由街镇、社区和网格上报的各类急难险重事件,并结合属地和部门实际,根据条块权责对事件进行分拣部署,加强督办和反馈。对权责不清、争议性大的问题,提出办理建议提交区委、区政府进行研究。

其次,在区级以下层面的设计上:(1)街道(乡镇)党政“一把手”对辖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负总责,党(工)委副书记具体负责对辖区网格服务管理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在各个街道(乡镇)及区属有关职能部门成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分中心。城乡社区则成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工作站,构建三级(区级、街镇、社区)平台、四级服务(区、街镇、社区、网格)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组织工作体系。(2)各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居(村)委会主任为辖区网格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两委班子每位成员要至少联系一个网格并兼任网格指导员,在社区(村级)层面积极处理和协调解决网格问题。(3)每个网格设置一名专职网格长,负责本网格内各类事件的发现、收集、上报、协调处理等工作。

nlc202309012125

总之,作为一种常态管理体系,区级网格化管理体系的主体结构设计处于核心地位。在主体结构划定的基础上,解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结构问题,并使两条线可以在结构上有交叉,但功能上不能重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转。

(二)系统平台的结构层次性

网格是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单元,但是它的功能是在整个网格化体系中实现的。具体而言,在系统结构的层次上,搭建区级、街镇、社区三级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平台,并在区级、街镇、社区、网格四个层面提供不同需求的服务与管理。显然,这是以把全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到一张社会管理网之中为基础的,也是在把所有的人、地、事、物、组织、资源等内容进网入格以后的结构化设计。

在结构的层次性上,区级平台、街道(乡镇)平台和社区(村)级平台的地位功能是不同的:在地位的层次关系上,社区平台是基础;街镇平台是中枢;区级平台是龙头。因此,实施中要充分发挥社区(村)级平台的基础作用,调动街道(乡镇)平台的中枢作用,加强区级平台的指挥和龙头作用。同样,在区级、街道(乡镇)级、社区(村)级和网格级的网络建设中也能看到这种服务与管理的层次性,这是有效实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功能运转的基础。

(三)运行机制的层次性

在工作运行中,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要形成“信息采集、源头发现、任务分派、问题处置、核查反馈”于一体的系统闭环工作流程,构建“更清晰地掌握情况、更及时地发现问题、更迅速地处置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运行机制。这主要包括:

信息采集更新机制:它要求以网格为单元,建立及时更新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数据库,要做到有人负责本部门相关信息的搜集、核查和上报。

问题源头发现机制:问题发现的途径是多元的,可以通过网格巡查制度,及时发现核实并报告各类社会问题的源头隐患;可以广泛运用热线电话、短信平台、视频探头等多种手段,拓展发现问题的渠道。

任务协调处置机制:这是在发现问题以后,通过科学划分和评估的问题层次,按照不同职责范围上报到社区平台或街道(乡镇)分中心乃至区级中心,进行协调处置。

分层处理解决机制:对工作中反映、发现的问题,实行自下而上分层解决办法。网格内能够协调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在格内尽快解决,社区内能解决的不出社区,如果本层级解决不了,应该按照职责和权限,逐层向上一级报告解决。

综合管理执法机制:网格化体系实施的是整体性、综合性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应该充分发挥各级平台的积极作用,采取集中办理、联合执法、综合整治等方法处理解决。

总之,在技术结构上,网格化是一套比较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整合资源为手段,以优化服务为核心,以加强管理为重点,以建立起“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社会化统筹、协调化推进、多元化参与、高效化运转”的工作机制为目标,从而逐渐形成与城市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通州特色的城乡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

三、开放与创新原则

位于首都北京东部的通州,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发展的,它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环渤海经济圈人流、物流、信息交汇的中心地带,这种环境上的开放性既为现代化国际新城的加速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加大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社会管理服务的压力。但是,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必须适应和接纳这种开放性,并对这种开放性的影响因素做出前瞻性考量,才能体现出未来城市副中心发展的适应性和创新性。

一要以动态的眼光去看待社区类型和性质的划分。如在国际新城建设过程中,今天被视为核心区建筑工地的网格,以后就会成为高档商务服务区的管理网格;在首都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现在的农村社区也会变为城市社区;而今天的城市社区也会变为未来国际新城的国际社区,这样的变化都是开放性的,在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设计中必须关注这种适应性调整和创新性适应。

二要关注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的底层开放性。在健全的网格服务管理体系中,网格层面的自治、社会参与和社会共建的力度应该是逐渐增大的。一方面,要动员相关的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居(村)民代表、楼门院长及各类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与管理;另一方面,传统的职能部门、各街道乡镇,特别是社区(村)两委、社区服务站、社区社会组织等工作力量下沉到网格,是在底层自治的过程中进行的。所以,在遵循基本原则、统一规范标准的基础上,要以开放的意识鼓励底层积极探索、以活动建团、以辖区共建单位理事会等社会组织创新形式。

三是管理主体思维模式的开放性是系统主要的主观因素。首先,网格化管理要求领导干部要从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思维模式。领导干部要从立足新城国际社区、智慧城区、城市副中心等要求和标准转换思维模式,不断适应和推动网格化管理的开展和实施。其次,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信息化手段是管理与服务的技术工具,领导干部不能建网而不见人,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发挥信息化优势,借助虚拟手段,达到现实中的工作效果,领导干部要尽快转变工作思维模式,尽快塑造形象,做社区型干部,并将工作业绩真正体现到干部任用工作中来。

总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社会服务管理精细化,解决传统社会机制遗留问题、破解当前社会建设问题和许多难点问题的重要模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在加大调研力度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和探讨,了解和掌握其中的薄弱环节,摸清先行先试工作的真实情况,才能在逐渐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的基础上逐渐体现城市副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赵静)

上一篇:训练营心得下一篇:民办幼儿园督导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