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科研论文

2024-05-07

小学语文教学科研论文(精选6篇)

篇1:小学语文教学科研论文

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读书的训练,看看下面的小学语文教学科研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科研论文

【摘要】既能通过阅读培植自我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能在阅读实践中体验语文情感,丰富语文积累。

【关键词】小学生 读书训练 教学质量 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注重立足文本,“双基”训练,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抓好教材,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作文教师,应抓好教材,为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语文课堂就要紧扣教材重点,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充分的识、写、读和背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掌握、积累和运用字、词、句、段、篇、章最基础的语文知识技能,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还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学习语文。

而当下语文课仍有不少教师是脱离语文教材的教学,偏离主题,漫无边际的拓展,形成了许多非语文的东西。出现了轻视“双基”的现象,尤其是轻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再者,由于语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因此要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去感悟、体会、揣摩、体验。

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贴近教材适度拓展,把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在指导学生读懂文章写什么之后,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借鉴课文“想怎么就怎么”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学生放飞想象,将情感融入语言,写出了许多精彩的语段,取得了极好的表达效果。

2.重视阅读实践,丰富语文积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来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关注,这不仅仅因为读是学习语文的有益方法,更因为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新课程标准中就阅读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①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尝试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②重视默读,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③对部分诗文还应该做到诵读。因此,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读书的训练。既能通过阅读培植自我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能在阅读实践中体验语文情感,丰富语文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读”时,从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做到:①有明确的目标。读书的方法很多,什么时候该用哪种,教师应给予引导。要训练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培养语感,受到熏陶;

在读中积累语言,即“初读感知——精读领悟——品读玩味——诵读积累”;

②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读书时间。阅读教学的质量,往往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读书时间的多少,所以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切忌“走马观花”。

3.加强听说,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让学生学会倾听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品质。因此,语文课堂应该加强“听”的训练。既要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

既要听得到,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重点,听出实质。而乐于倾听,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这也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亦是语文学习的必须具备的品质。所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安排听力的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如安排生字词的听写,课文内容部分的听写,听记作文的训练等等,这样学生的听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提高。

说是言语的表达,它不但是语文实践运用能力的再现,而且可以借助说的实践可以熏陶情感,享受乐趣,形成价值观念。学生敢于表达,并表达有条有理,这不仅要求学生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大胆、自信、乐观,还要求学生在口头表达时做到认真、清楚、得当。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营造练说的机会。可以用晨间新闻直播、课前几分钟演讲、每堂课上每人至少发言一次的惯例、根据文本设计练说环节等方法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②营造敢说的氛围。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然、大胆地说出心中的话;

用小组发言竞赛机制,激励学生主动发言;

教师还应打消学生的顾虑,用“举手是积极勇敢的表现”、“说错了也没关系”等语言激励学生;

③教给练说的方法。我们要抓好每一堂语文课,要求把话说完整;

要学会用几句话阐述自己的某个想法或观点;

教师应适时地传授口语交际的方法并在训练中不断强化。

4.引导精思,更现本色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笔者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着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的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为此,课堂上应该注意:

①提出的问题要值得思考,所提出的问题要精心筛选,答案不能一伸手就摘到,也不能高不可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创设的问题要紧扣内容,任何问题的提出和设计要紧扣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有针对性地设置;

创设的问题要新颖,教师提出的问题新颖,能激活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问题。

②要让学生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感悟,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去琢磨,是真正的感悟。例如《草船借箭》中有一句话,“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我们就回去。”如果不加体味、琢磨学生是很难对诸葛亮的“笑”有所感悟的。而事实上正是诸葛亮的这一“笑”,才是本文最传神的地方。通过对诸葛亮“笑”,有的学生感悟到诸葛亮是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

有的学生感悟到诸葛亮是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

有的学生感悟到诸葛亮是在笑自己的神机妙算。一个简简单单的“笑”字,在学生的全心玩味、专心咀嚼下,竟然会有如此生动而丰富的内涵和意蕴。

③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我们在听课时常会看到有些教师一个问题刚提出来就要求学生回答,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还谈什么思维训练,并且每个学生理解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对全体学生,不要为了赶所谓的进度,完成所谓的教学流程而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学习,必须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唯有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2:小学语文教学科研论文

许多学生不喜欢语文,问其原因,多数还是不喜欢语文中的作文。其实分析一下学生怕习作的原因,主要有这样的一些方面:

1、学生读的好作品少,一流作品少,缺少积累。

2、命题作文多,严重束缚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

3、小学生被条件所限制,生活单调枯燥,见识面窄,面对作文,真的是无话可说。

而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自然得很。”《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各方面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丰富、庞大的“素材库”。这样,学生在习作时便不会感到无话可说,自然会下笔千言,有感而发,从而“乐于书面表达”愉快地习作。我在日常教学中便作了一些探索。

一、多阅读优秀范文

欧阳修在回答“如何写好文章”时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且多为之,自工。”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便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净精神、拓视野、活思想,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习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而心理学认为,原型启发是顺利进行创造性想象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的任何发明创造或改革,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鲁班发明锯子受到小草的启示,雷达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人类发明飞机是从蜻蜓 飞行中得到发明创造的灵感等等。可见,优秀范文也可以为学生习作的创造性想象注入无穷无尽的活力,就像一位作家不是横空出世,也同样是“饱读经书”后来才成为作家。所以,离开优秀范文,离原型,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也会枯竭。

其次创造性想象需要丰富的表象作为基础,头脑中的表象愈丰富,提供创造性想象的空间也就愈广阔,服装设计师、建筑师画家都需要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头脑中才会有形形色色的表象,创作是才会游刃有余。同样,学生的优秀习作也需要丰富的表象,优秀范文习作的生动,具体、新颖,会一直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中,就会成为最有生命力,最能激发创造性想象的优质表象,学生创作优秀习作就有了活水源头,想象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反之,要是没有优秀范文习作的积累和优质表象,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将成为无本之木,无米之炊。

再次在许多学生的头脑中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只是说说而已的空洞抽象的事物,其实优秀的习作都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一旦能熟练掌握运用就是一种熟能生巧的写作技能。如:饱览了石林的奇妙景色,当我们踏上归途时,由衷地感叹道:“石林啊,大自然的杰作,你就像镶钳在祖国锦锈山河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这种寓情于景的写法,学生积累多了自然就懂得了,运用起来如行云流水般的顺畅。当然,写作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只要按教师定向指导,学生练习,反馈强化等步骤有序进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自已的写作技巧和风格,切不可操之过急。

教师在指导学生积累优秀范文片段描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自身应该注意对优秀习作的积累和消化。

怎样才能积累更多的优秀习作范例:现实中,优秀习作举不胜举,涉猎的范围广泛,不仅可以从教科书中积累好词好句,还可以从生活中去积累如,作文选、报纸杂志、电视都有许多值得吸收积累的好词好句。

为了及时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消化,可以让学生把优美的句子,片段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自已的读书手册手中,并在后面写上一点感想或模仿写上一段习作片段,制成卡片,并且要做到时时去翻阅,要写作前,针对性的看看相关的描写,这样时间久了,用得多了,就会熟记于心,最终成为自已头脑中的东西。

2、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习作,为学生提高写作技巧打下坚实基础。

回顾我们小学教师平时作文教学历程可以发现:这一次训练是什么样的习作,如:《记暑假中的一件事》,教师就让学生查看有关的作文选没有做系统的准备,让学生简单的模仿,忽视了触类旁通的创造性阅读,忽视了让学生模仿创造。作文竞赛时更是把学生习作当成了手术台,教师成了习作的主宰者,这种连主题思想都由教师预设好了,而且全文经过手术后,充满了政治的,道德的、教化的味道,学生的童真、童趣就在教师手中被抹杀。要让学生成为作文小能手,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关注和积累优秀例文,不偏不倚的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的语言。

二、从生活中积累经验。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因此在习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例如学生在描写四季时,常常按照所接触到的文章经验来写,千篇一律地写成“春天的新枝,夏天的骄阳,秋天的落叶,冬天的白雪„„”这些和我们周围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还有,河里什么时候涨水了、各种花儿开在什么季节,平常能看到什么鸟儿等等,学生并不十分清楚,这些除了随着年级的升高会从课本中学到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河流山川、花草树木,并作好详细的记载,定期交流,学生有了这些经验,才不会在习作时信口开河,张冠李戴。

三、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会到人家的经验,接触到人家的心情。”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流溢着真挚情感的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去感悟这些感情,培养他们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我在教学第十册《月光启蒙》一文时,便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他让明月星光陪伴着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这句话,并且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谈体会,说看法,及时给予正确的导向,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记在积累本上。在后来写关于家庭的习作时,许多同学以《我的爸爸》、《我的妈妈》为题,感情真挚地描述了他们是如何感受爸爸妈妈的爱,以后要怎样报答他们的爱。家长们在看了孩子们的习作后感慨颇深:孩子们真的懂事了!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片肥沃、空旷的土地,往里种啥便长啥。如有可能,我们何不种下一颗情感的种子呢?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积累范文的自觉动机。首先,让学生认识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其次,要从实践中引导学生去体会积累的好处,利用学生的心理,组织学生优秀习作范例,选择一些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习作,如:比较有特色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特等,让学生去品味让学生去举一反三,把积累变成创新的源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督促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每个人都有惰性,特别是小学生,经常会不自觉的遗忘,没有督促,明知有意义的事也会轻易放弃。为此,教师可采用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规定每位学生收集若干优秀习作,每个星期进行检查、批阅、既强化又鼓励,这样持之以恒,反复训练,积累就将成为大部分学生的自觉行为。

3、摆正优秀习作范例的地位

任何事物都存在利与弊,还是弊多利少呢?对于相对偏僻农村的小学生来说,是拓宽知识所有可缺少的,如:范例中描写到公园,动物园的景物,学生看了自然对公园,动物园有所认识,然而,有些学生会不自觉受到范文的影响,会去简单的模仿,甚至抄袭、教师要及时发现,加以引导,范例是学生走入习作之门的指引,建立“摘抄-模仿-创作”的一个过程,对于好的学生的要求要高一些,对于一些习作“困难户”教师要时时关注,以免学生陷入无范文无法习作的尴尬局面。所以,教师在引导积累,创作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切不可把它当作走过场。“语文课程标准”给习作的定位,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摆正思想、确立方向,相信积累中创作的习作思路会给学生指明一条习作之路。

作文的过程是学生学习做人的一种历练,是他们心智的反映,是人格的体现,是他们内部深藏着的情感的冲动。他们在作文中表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能够在作文过程中不断审视自己,把握好自己的精神航向。习作中要有学生真实的生活,让学生用正确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去体验生活的滋味,抒发自己的情感。

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是靠一点一点扎扎实实的累积,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又有扎实的教学,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爱上写作文,能用笔书写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广阔的生活中放飞心灵。我们期待着。

篇3:小学语文教学科研论文

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一直是教育研究中的经典话题, 也是争议不断的难题。如果从德国的洪堡和英国的纽曼算起, 这种争论已持续了两百多年, 并且学术界对此争论的热情不减。据不完全统计, 2001~2011年这10年间, 我国学术界关于“科研与教学关系”的研究论文超过500篇。与大学中科研与教学关系研究的丰硕成果相比, 中小学科研与教学关系的研究不多, 国内“教育科研方法”之类的著作和一些论文虽也论及了中小学科研对教学的影响, 但很少涉及中小学科研与教学相互作用关系的讨论。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的搜索所得, 仅有史林波、章晓炀等老师关于“中小学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研究”, 而该研究也主要是个案研究, 从理论上说明中小学科研与教学相互作用关系的论文极少。

教育部制定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都在“反思与发展”这一主题中给教师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即教师要“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 不断进行反思, 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 进行探索和研究”[1]。这实际上是以专业标准的形式确立了“研究”在教师角色中的地位。但是, 在中小学, 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是中小学的主要任务, 科研则是不务正业;有的教师则热衷于脱离教学实际的科研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有的教师认为教学与科研犹如“鱼与熊掌”, 不可兼得。对教学极其狭隘的理解和对中小学科研实质的误解遮蔽了中小学科研与教学的真正关系。我们认为, 科研作用于教学而形成了“学术的教学”, 教学反作用于科研则产生了“教学的学术”, “学术的教学”和“教学的学术”是理解中小学科研与教学关系的基本视角。

二、学术的教学———科研对教学的影响

学生、教学内容 (课程) 和教师被视为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 亦是我们分析科研对教学影响的基本框架。从学生的视角看, 科研通过促进中小学教学的创新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教学内容上讲, 科研是中小学课程开发的基础性条件;从教师的角度看, 科研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性的集中体现。科研所造就的是“学术的教学”, 具体来说就是造就更有学术气息的课堂教学、更有学术含量的课程资源以及更具学术声誉的教师地位, 下面分别阐述这三个方面的基本含义。

1. 科研通过教学创新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科研意味着知识创新或者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对于中小学来说, 科研的任务既包括教育理论的创新, 也包括对已有知识的创造性应用, 具体是指教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 (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尤其是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来改善教育教学工作, 促进教学创新, 从而实现“有智慧地从事‘教育实践’”[2]。以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的广泛阅读、深入反思为主要特征的科研不仅能使教师更好地选择、组织和传授教学内容, 还能选择、运用更好的教学方法, 甚至创造出更具适切性的教学模式, 从而让教学变为创造性教学, 并通过创造性教学来呵护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例如, 特级教师、全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深入的思考和持续的教学实验, 总结出了情景教育的理论与模式, 该模式以学生为本, 为儿童发展拓宽了思维空间、想象空间与活动空间, 在发展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以科研改善教学、进而促进学生发展的思路是科研影响学生发展的基本路径。

2. 科研有利于教师的课程开发

虽然中小学的课程开发远不及大学那样突出, 但课程开发对于中小学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第一, 不少中小学意识到自主开发适合本校学科教学的课程资源之重要性, 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 长期以来缺乏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 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民族地区学校输送的大量课程资源由于教育文化环境和教育实践主体的差异, 使得优质的“东部资源”难以适应西部民族地区的教学实际, 因此, 东部资源的本土化改造和本土资源的开发成为很多学校亟待解决的难题。第二, 很多中小学将民俗民间文化或少数民族文化带进了课堂, 学生通过学习地方民俗或民族文化课程, 了解丰富的民俗或民族传统文化资源, 认识自己赖以生活并维系自己生命之根的乡土文化, 从而增进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并以此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第三, 课程的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学科目以及内容这一显性的层面, 而扩展到隐性课程, 即“并不见诸于教学计划, 亦不一定与学科相联系, 且非直接由教师所传授, 而是学生通过学校文化的其他部分所学习的内容”[3]。这三个方面的实现都需要强有力的课程开发能力, 然而, 只有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才更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 也正是科研水平高的学校才可能编写和开发出高水平的学科课程资源、乡土课程和隐性课程。

3. 科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性长期以来备受非议, 从教师资格证与医师资格证、律师资格证的获取难度就可见一斑。皮亚杰早在1965年出版的名著《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就指出:“跟以上这些情况相对比 (与律师、医师、工程师和大学教师的专业性相比, 引者注) , 中小学教师就缺少这种可资比较的学术声誉。”[4]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传统的制度已使得教师“根本不知道有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可能。”[4]为什么科研能成为提高中小学教师学术声誉的重要途径呢?中小学科研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系统化反思过程, 其结果不仅产生了改善实践的研究成果, 而且让教师自觉地从“经验型”走向“经验—理论型”, 进而走向“学者型”, 从“教书匠”走向“专家型教师”, 进而成长为“教育家”。这一变化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地位和学术声誉提升的过程, 而科研正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催化剂。为何中外许多教育家如杨贤江、陶行知、陈鹤琴、晏阳初、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福禄倍尔、第惠多斯等都是出现在中小学?其根本的原因是中小学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开展实践性教学研究和教学实验, 而在实验和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教育理论的教师自然就成为了教育家。可以说, 科研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乃至成长为教育家的基本条件。

三、教学的学术———教学对科研的作用

相比起来, 人们更容易想到也更容易理解科研对教学的影响。事实上, 根据作用与反作用的原理, 科研对教学的影响越大, 相应地, 教学对科研的影响也越大。当一所中小学的科研对教学产生实际性的影响和明显的效益时, 其教学对科研的实质性影响也愈明显。中小学教学能对科研产生哪些影响呢?

1. 优秀的教学就是教师的实践教育学

国际著名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育学本身就是优秀的教学”[5], 反过来能说优秀的教学就是教育学吗?答案是肯定的。优秀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教师的实践教育学, 不仅如此, 它还是有生命力的理论教育学之源头。一般来说, 优秀的教学至少包括优秀的教学思想、优秀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学设计、优秀的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方面, 而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本身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需要专门学习和钻研, 至于要在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就更非易事了, 不但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探索, 还必须进行长期的实践和不断的修正。优秀的教学就是一项艰苦的研究, 是具有一定理论意识的教师用反思的眼光去审视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和形形色色的教育理论, 进而使其教育实践上升为实践理论的过程, 至少, 其结果所构建的就是教师自身的实践教育学, 如果再前进一步, 所构建的可能就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学。教师通过优秀的教学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实践教育学, 从而在教学及其反思中实现了科研的价值。

2. 课程开发是一项特殊的科研

课程开发使教师不仅是现有课程的执行者和消费者, 而且还是现有课程内容的反思者和修订者以及新课程的设计者和生产者。教师一方面要修订现有课程内容, 一方面还要设计新课程的目标体系、确立课程内容及其逻辑联系、编写课程教材、实施、修订和完善课程等, 再加上校本课程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使命, 使得课程开发成为一项严肃的、复杂的、具有创新意义的“知识工程”。以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为例, 就有“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实践模式和情境模式”[6], 教师选择哪一种模式来进行课程开发呢?根据什么理念和依据来选择呢?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少数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模式选择上会有差异吗?隐性课程的开发有什么模式可遵循吗?……对这些问题的询问和解答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而且是面向实践的、深度的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课程开发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部分, 其核心的成分是科研, 一方面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 学生是科研的源泉和动力

教师的教育学不能从抽象的理论论文或分析系统中去寻找, 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与学生交往的生活世界去寻找, 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情境中去寻找, 去倾听, 去交往, 去关心, 去反思。在这个意义上说, “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5]。学生是教育学的源泉, 学生的成长是教师科研的动力。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与碰撞。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好奇心最强烈的时候, 教师常常可以在学生的好奇心中产生新的灵感, 形成新的课题, 尤其, 当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质疑、追问的时候, 不仅可以深化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有时还可以提出新的问题, 甚至是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教育学问题。一方面, 教师越是能创造出活跃而自由的课堂氛围, 就越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也越能从学生那里获得灵感;另一方面, 教师也要意识到与学生之间同样可以进行点燃智慧、启迪心智的对话。在真正的哲学或科学讨论中, 学生照样可以发言, 而且很可能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甚至可以弥补教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认知困境。

四、中小学科研与教学和谐共生的条件

“学术的教学”与“教学的学术”把科研与教学完美地统一起来, 为此, 我们似乎可以很轻松地说中小学科研与教学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双向互动的关系。其实, 这种关系并不是直接的, 其中介是教师与学生的学习, 这种关系也不是自然生成的, 而需要一定的条件。从大的观念环境看, 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观念已经得到了许多中小学教师的认同, 有的学校还把科研兴校 (强校) 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或者办学战略, 这实际上为科研与教学的双向互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但是, 如果要真正地实现科研与教学的和谐共生, 伦理、意识和机制都是必须的条件。

1. 伦理条件

教学的最高伦理是对学生的发展负责, 科研的最高伦理是对真理的孜孜追求。中小学科研所探索的恰恰是关于学生发展的真理, 因而中小学教师就更容易把教学和科研很好地统一起来。如果说教学是教师的天职, 而科研则是使教师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的助力器。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师势必会不断探索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方法, 而真正追求真理的教师也势必能探索出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方法, 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不断革新。因此, 只有具备高尚职业道德的教师才可能实现科研与教学的和谐共生, 才能把对真理的虔诚与对学生的关爱完美地统一起来。

2. 意识条件

现实中, 许多中小学教师把科研当作高不可攀的事情, 把自己的职责就限定在传递真理的范围内, 而未能意识到自己也可以是真理的追求者, 是教育理论的创造者, 是教育实践的变革者。教师应意识到优秀的教学本身就是实践教育学产生的土壤, 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持续反思以及对新教学方法的不断尝试是教育理论产生的基本条件。教师如何能意识到这一点呢?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广泛地阅读, 一方面深入阅读中外教育史,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和教育理论成果都产生在中小学的史实有利于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另一方面是阅读同时代优秀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史和教育理论创造史, 同时代榜样的力量可以强化自己的研究意识, 激励自己潜心科研。

3. 机制条件

中小学可以建立相应的机制来保障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和谐共生。第一,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科研领导机构, 具体负责教师科研的指导、检查和督促, 从形式上让教师感到科研工作在学校里的重要性;第二, 学校可以制定《面向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教师科研行动计划》, 鼓励教师从事以改善教育教学实践尤其是课堂教学实践为目的的科学研究, 鼓励教师开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建设符合学校需要的课程教学资源, 并对这些研究给予相应的资金、团队以及时间等方面的支持;第三, 学校可以制定健全的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对取得教育科研成果的教师进行奖励, 并使其在晋升职称、参加培训等方面具有优先权。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D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27/201112/127836.html.

[2][英]普林.教育研究的哲学.李伟, 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张楚廷.教学论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瑞士]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傅统先, 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1.

[5][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篇4:小学语文教师科研精神和行动研究

【关键词】教师 ;科研精神;科研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教师为什么要有科研精神

(一)树立科研精神是新时代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

我国林崇德教授认为:“整体改革的关键是抓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必须参加教科研。教育科学研究能够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改变教师的角色。使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开拓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从而按照教育科学意识指导教育,使教育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二)树立科研精神是当前教学现状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

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科学研究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一个优良传统。自从清末民初以来,一些资深的语言教育家一直是教学和科研的“两栖人物”,除了我们大家熟悉的黎锦熙、夏丏尊、叶圣陶、朱自清、王森然、阮真等以外,还有一大批知名或不知名的资深学者进行语文教学研究。这些学者从来就把教学和科研结合在一起的。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科研精神是进行科研行动研究的前提

(一)精神产生行为,有什么样的科研精神就有什么样的行动研究

1.小学教育科研是以教育教学为职场起点的科研。

教师的科研是行动行为的科研,是以反思实践为己任的科研,是以教育教学为职场起点的科研。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增加教育学的知识,改善自己的工作。

2.反思是教师研究的起点,问题的求证是教师研究的本质。

教师的教育研究主要是通过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观察、内省、反思与探究,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的研究。因此,反思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起点,问题的求证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本质。

3.小学语文教育科研应从本地本校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

(1)问题是研究的原动力。

无论是进行自然科学研究还是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都要以问题为中心,小学科研兴校更应该从本地区本校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如何找出问题、如何把握真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2)问题的水平决定了研究的水平。

问题要具有现实性,在教育研究中如果不能从现实中找到问题、发现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也就不具备研究水平。要抓住问题的本质,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普遍性,要能更广泛地了解中国的具体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具有超前性,否则很难领先。

(二)小学教师要有独立自主、与时俱进的科研意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这实际上指的是教师的科研品质。第一,作为语文教师要有独立的教育或科研意识,不要风吹两边倒,永远跟风,就不会有自己的东西;其次,独立不是故步自封,要根据时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小学语文教师科研行动研究

(一)接受式学习为主的科研行为研究

1.讲座。

讲座培训适于传递性的知识、理论观念、信息等方面的培训,其不足之处往往难以调动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缺乏相互交流,使教师处于被动接受的环境。既然讲座有这些局限,又有一定的作用,如何改进讲座值得研究,一种方法是可以在讲座之后,为学习者留下进行自我指导的思考、反思与操作的要求。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运用文本、声像等手段,通过对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故事的描述、引导教师对已发生的或正在呈现的某一特殊情景进行研讨,解决特别问题为目的的一种培训方式。

3.观摩教学。

观摩顾名思义就是观看和学习。所谓课堂观摩教学,即通过课堂教学实况,让受训者亲临现场观看、学习、交流、借鉴,以开阔受训者的境界,使之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

(二)合作探索式的科研行为研究

1.教师角色发展培训活动。

教师角色发展规划活动是在明确教师角色要求的基础上,对照比较,制定出自己的改进教师角色要求的规划,然后按照规划去实施的培训活动。

2.以教学日记为基础的教师合作及思考活动。

这是在教师进行教学日记学习反思的基础上,促进教师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这就使教学日记的反思活动成为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个体的自我教育资源向其他教师开放,相互激发与分享。

3.教师学习自传反思活动。

我们的学生时期的经历在影响我们。我们会在教学中模仿曾经教过自己而自己又十分敬佩的老师,会远离所讨厌的教师形象。尽管我们在师范教育中学习了教育科学,但最根深蒂固的影响来自于我们作为学生所获得的教师形象,他们所使用的模式,他们所体现的教学概念。我们试图模仿我们的老师确证或鼓励我们的那些事情,是他们操纵着我们的教学。

4.教学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与教学诊断不同,教学诊断是直接面对教师的教学。既是诊断,必然是以寻找教学的问题为主。案例研究,面对的是一个案例,研究旧有和新提出的解决的方案,有点像案例教学,不过“教学”在这里更多地体现为教师之间对案例的平等讨论研究。

参考文献

[1]吴卫东,骆佰魏.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M].教育评论,2001(1).

[2]张行涛,李卫平.走进校本教研[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1)

[3]张祖春.校本培训实施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作者简介:杨斐,男,1975年生,重庆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重庆市涪陵区江北街道北雁小学校。

篇5:小学教育教学科研论文

一、巧设悬念,增进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就缺乏新鲜感和主动求知的意识。一堂课能否成功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前提就是想方设法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来自哪里? 来源于对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来自于对知识的求知欲。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巧设悬念,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激起他们的探究兴趣。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构造,观察连接方法,带着大家一起动手演示,小小的灯泡发出熠熠的光芒,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喜悦。我抓住时机提出问题,能不能让更多的小灯泡一起点亮呢,能不能让一个很大的灯泡亮起来? 一连串的提问,激发起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跃跃欲试,情绪高涨,这对知识的掌握、为后面的探究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仔细观察,掌握探究方法

世界上任何伟大的发现,都和科学家的认真观察离不开。有了认真观察的习惯,观察能力就会提升,就会有动手的兴趣,就会有创造,这就是人们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特点。

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年龄,考虑他们的受知识水平以及思维习惯,而教给他们一些观察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探究的方法。小学生虽然好奇心强,但是情绪容易引起波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意识,也不能够长期地对一件事情进行关注,他们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我们要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提示他们,我们观察的事物后我们所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 我们观察的重点是什么? 观察这些内容为了获得什么? 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中,我给学生们准备了一些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他们通过敲打、撞击仔细倾听这些东西发出的声音,都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又有什么不同和联系,他们的一致点又在哪里。学生们得出以下结论: 它们发出的声音各异,相同的地方是只有震动才能够发声,他们从而能够理解了“声音是由物体震动而产生的。”

三、节约时间,课下为课堂做准备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指导学生多做一些课外准备,从而收到更好地学习效果。学习《油菜花开了》与《各种各样的花》这一教学内容时,时间正好是春天。阳春三月百花盛开,我安排课外作业: 观察公园里路边以及菜园子里各式各样的花,注意采摘,要爱护植物,切勿踩踏,采集时要完整,妥善保存起来,轻拿轻放,不要损坏。注意观察鲜花的颜色、香味、现状,分辨花的萼片、花瓣,辨别雄花和雌花,写成笔记做详细的记录,总结经验,提升对于花的感性认识,打好学习《各种各样的花》这一课的基础。

四、注重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教学要避免千篇 一律,打破常规,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在教学实践中,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反之,毫无新意,平平淡淡,学习效果必然事倍功半,学生们探究活动的动力就会慢慢枯竭。要积极备课,语言幽默诙谐,让课堂上充满笑声,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制造悬念,让他们激情四射,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这样的学习轻松愉快,收获良多。如我们学习磁铁的时候,我给大家准备了大小不一的磁铁,提出一些问题“一个小小的磁铁能吸起一个很大的铁块嘛?”学生们亲手做实验,就有了“不同的磁铁磁力大小不同”的概念。在《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中,从“校园里的岩石七天内有变化吗?”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不断地提问,不断地产生新的认识,逐步带领学生们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

五、让学生积极进行课外研究

自然界是丰富多彩的,知识本身也来自生活的总结。学习如果局限于课堂,不仅舍本逐末,而且也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该带领大家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比如,教学《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这个必须要实际操作和研究了。学生们开始制作,持续观察,有的同学很不成功,一开始就失败了,原因是他们没有按照要求让绿豆用热水烫,或者用水泡的时间不够,没能够把绿豆皮泡开。有的同学失败在过程中,因为他们没有进行很好的排水,豆芽根部腐烂; 有的同学干脆就是浇水不够,干枯而死。赞美优秀者,鼓励失败者,后者再接再厉,从前者那里吸取经验,结果他们后来都百分之百的成功了。这样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篇6:小学教学科研工作计划

本学期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重点:在认真做好常规的教学教研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提升全校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加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努力以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实现教学工作的“轻负担高质量”;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研究,以学校特色项目的建设促进学校教学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结合**县教研室新学年的工作思路、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新学期的工作重点,现将本校本学期的相关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教学管理、实现教学工作的“轻负担高质量”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以“轻负担高质量”为指导思想,落实常规管理细节,提高精细管理水平。学习全国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树立县内的管理典型,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一个和谐协作、积极进取的团队,营造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全面提高效率。

1、发挥校领导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带头作用,营造全校上下重视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学氛围。正确理解省教育厅“轻负担高质量”工作的内涵,坚守“三条底线”,推进“四个转移”,落实“六个严格”和“六项制度”。落实县教育局“10条规范性举措”和“12个增效提质抓手”及学校《推行“轻负担,高质量”工作实施方案》,科学抓质量。

进一步做好“校务领导课堂教学调研”工作,要求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深入校内课堂听课调研40节以上,其他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教研组长每学期深入课堂调研听课20节以上,在调研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2、推行实效性的平行班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提高备课工作的实效性。

要求平行班教师之间在每一单元教学工作开始前,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对整个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进行集体探讨、研究。在每一课的备课工作开始之前,针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对整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进行集体探讨、研究。确保教学知识点的准确把握。

备课工作抓“六备三有”(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学校继续将“布置给学生做的作业教师要先做”作为一个备课工作的基本环节。

3、坚定不移地开展“任务达标”活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分解任务,确定每节课、每天、每周、每一单元不同学生应达到的任务目标。一是作业管理要求先做,精选,全批和及时反馈,做到有做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二是师生共建错题本,继续开展错题本的评比和展示活动;三是落实二次检测,每次检测之后,针对学生的易错点,重新编制题目测试,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二次检测应使学生的正确率达到90%以上。

4、规范学生学习常规,引导养成良好习惯。重点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听课习惯、作业习惯(独立完成、书写工整、表达规范)、知识整理习惯(梳理知识结构,收集典型题目,建立错题集)、反思习惯。在学习管理上重点抓“五个100%”:早读开口率100%,早读课提倡学生朗读;上课抬头率100%,上课要求学生抬头听课,注视老师,紧跟老师的思路,做好重点知识的笔记;课堂学习率100%,要求学生养成一到教室就认真学习的习惯,即使是非上课时间,进了教室就要保持安静,形成一个学习的氛围;自修埋头率100%,自修课不交头结耳,自主安排时间学习;作业上交率100%,按省教育厅关于对各学段学生家庭作业量的刚性要求,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各学科的作业量,作业有必答题和选做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

5、建立全面的质量监测体系,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科学和谐发展。

树立全面的质量观,综合考虑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建立全面的质量监测体系。一是在学生的学业评定、先进评比等过程中,继续坚持“全面考核”的操作方式。二是继续重视学生阶段性学业成绩的测试工作,在学生阶段性学业成绩的测试后,任课教师要及时结合本班学生、平行班之间的对比性质量分析,形成质量分析报告,根据诊断结果适时调整教学。三是加强动态跟踪评价,加强后20%弱势学生群体的学习评价及其改进帮扶;组织好指定学科的竞赛活动,夯实各学科前10%学生的发展基础,为学生提供特长发展的充足空间,为优秀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及早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二、落实有效教研,努力探究“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关键所在。大量的课堂听课调研结果表明,我校的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本学期的学校教研工作重点放在研究实践“实效课堂”,提高课堂驾驭能力之上。

1、丰富学校的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加强常态课的诊断性教研。

以往的学校教研活动以“优质课”教研为主,教研活动开始前,上课教师有较充分的时间进行上课准备,这样的课能够给教师一种上课的“示范作用,但也有一个明显的缺陷:不能如实反映常态课的课堂真实情况,因此,本学期学校的教研活动增加以“诊断性教研”为主要形式的教研方式:即教研活动前教研组长不事先安排开课教师,由教研组长根据学校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临时确定开课班级、教师,组织相关的教师参加没有事先刻意准备的“常态课”听课活动,对上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研讨、分析,提出改进性意见及相关的教学策略。评课过程推广三三制评课方式(人人讲三个优点,三个缺点)、三思行动(个人反思、教研组或备课组讨论思考、学校点评思考课堂教学中的无效低效和有效高效环节)。

2、加强同学科、平行班教师之间的常态课听课交流活动。

同学科、平行班教师之间的探讨、互学,对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避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恶性循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效果不好——教师化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后辅导——教师没有时间钻研教材——课堂效率不高),实现教学工作“轻负担高质量”的途径。为此,本学期,学校继续重视推行同学科、平行班教师间的相互听课研讨活动。每次听课后,必须在自己的教育博客上写出“研讨反思”。学校规定青年教师读书会会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老年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其他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其中每位教师校内听课不得少于10节(请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期初大致做好听课对象、听课时间的总体安排)。

3、加强网络资源的收集、积累与合理运用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校教学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如何合理运用好这些资源为教学工作服务是我们必须加以人研究的工作,这是我校开展“网络教研”特色建设活动的主要目的。针对这一方面,本学期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

(1)“浙江”、“学科智慧网”相关资源的合理运用研究;

(2)其他网络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研究;

(3)学校网站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合理运用研究。

4、认真做好教学论文的撰写以及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1)各任课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以“规范教学和管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以实施《学科教学建议》的研究为重点,认真开展学科教学论文的撰写工作,争取在各级论文评选中取得好成绩。

(2)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认真做好市级立项的四个教育科研课题和县级立项的一个教育科研课题的实际研究工作,使课题研究真正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服务。同时,鼓励教师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向市教科所、市教研室申报新学年教育科研课题开展课题研究。

5、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师比武活动,提高学校师资整体素质。

新学年县教研室将组织开展“轻负担高质量”优秀教师经验交流和教学展示活动,年轻教师教学评比活动,全县教师“教学素养测试”活动,教师做题、讲题、命题能力比赛等教师比武活动。希望有关及早做好准备,积极参加各种业务比武活动。

6、认真做好教育联盟内学校之间的互帮互学等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工作。

三、重视特色建设,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保驾护航

我校的学校特色建设工作分为两大块。对教师层面来说,学校开展以教师组织撰写教育博客为切入点的“网络教研”活动;对学生层面来说,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以“踢毽子”活动为切入点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大课间活动。这两大特色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整体提升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学校的总体办学水平。因此,本学期要继续重视抓好这两大特色项目的建设工作,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四、做好师训工作,为学校的长期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石

青年教师在学校教师队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今后的发展。本学期学校将继续重视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认真做好师徒结对、青年教师读书会等工作,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学校的长期发展打好师资基础。

五、行事历

2月份:

1、做好学生的报到注册、扩流生、学籍变更等工作;

2、做好上一学年第一学期三好学生、星级学生等的表彰工作;

3、各任课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4、组织各学科学期教学计划检查工作;

5、组织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

6、召开学科教研组长会议,研讨新学期教学教研工作,制订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

7、参加全县教学工作会议;

8、组织参加全体体育教师工作会议;

9、组织学习《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双册)》;

10、组织学习《新学年小学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竞赛说明》;

11、组织开展校级学生自制毽子比赛活动。

12、做好三月份“踢毽子”考级申报活动。

3月份:

1、组织参加全县各学科教学论文评比;

2、组织参加县低年级语文教学研讨会暨二年级质量抽测分析会;

3、语文教研组长外出考察学习(**等校);

4、组织参加县小学生科学知识竞赛(初赛);

5、参加全县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会议;

6、组织申报**年市教科、教研课题;

7、组织参加县中小学生声乐舞蹈器乐比赛;

8、组织参加县中小学生美术、书法比赛;

9、迎接全县“2+1”工程及健康检测;

10、组织开展校级学生3月份踢毽子考级及4月份考级申报活动。

11、开展全校性踢毽子比赛活动。

4月份:

1、组织参加县小学科学“探索杯”学生竞赛复赛活动;

2、组织参加县二年级学生“我讲书中的故事”比赛;

3、参加县“破解难题,高效和谐”教研组三年发展行动计划;

4、参加全县小学英语复习探究课;

5、参加全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

6、参加县初中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有效性研讨会;

7、县中小学生乒乓球赛,县小学生篮球赛;

8、做好期中教学常规检查工作;

9、参加镇教导主任会议;

10、单揺、双飞跳绳项目比赛;

11、组织开展校级学生4月份踢毽子考级及5月份考级申报活动。

5月份:

1、组织参加县小学五年级数学“智慧杯”竞赛;

2、组织参加全县“实效课堂”教学评比;

3、组织参加三年教龄以下小学语文教师语文素养大赛(粉笔字、硬笔、模拟课堂);

4、组织参加全县小学英语教师说课比赛(初、决赛) ;

5、组织参加县小学品德教坛新苗评比;

6、组织参加**年县小学科学教坛新苗评比;

7、组织参加县心理健康辅导课评比;

8、中小学生“三棋”比赛;

9、组织开展全校教师教学论坛活动;

10、30%学生踢毽子比赛活动。

11、组织开展校级学生5月份踢毽子考级及6月份考级申报活动。

6月份:

1、组织参加全县教师“错题本”评比;

2、组织参加六年级老师听初中语文教师试卷讲评课活动;

3、组织参加全县体育教师基本功大比武;

4、组织期末复习考试工作,配合做好镇、县教学质量抽测;

5、迎接县小学六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6、做好期终教学工作常规检查活动;

7、本学区一年级学生入学通知书发放;

8、县中小学生游泳比赛;

9、组织开展校级学生5月份踢毽子考级活动。

7月份:

1、认真做好各科教学质量分析工作,召开期终教学质量分析会;

2、做好学年教学教研、校本培训等工作的总结工作;

3、各教研组认真总结学年教研组工作情况,写出总结;

4、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考试工作。

5、做好学年档案整理工作;

6、做好一年级新生的招生工作;

7、做好上一年立项市级研究课题的资料分析整理工作,做好结题准备。

8月份:

1、组织参加全县教师“教学素养”测试;

2、组织参加全县教师集体备课。

**小学

上一篇:2020儿童节晚会主持稿经典结束语下一篇:关爱环卫工人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