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有关论文

2022-05-14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小学语文教学有关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对近五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教学的训练与作用以及朗读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等进行梳理,归纳综合,以期发现新的研究方向。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法。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有关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关写字教学研究

【摘要】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中的最重要基础和最基本任务,教师要结合正确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将其放在“地基”的位置来扎实巩固他们的语文基本功。本文简要探讨了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写字教学弊端,并思考提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写字教学策略。

【关键词】写字教学 小学语文 存在问题 教学策略

寫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基础教学,但它存在与小学阶段的各个年级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在低学段,写字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打好基础,为学生养成正确的识字写字习惯,推进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

一、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传统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这凸显语文教学在该方面的片面性和盲目性。虽然我国已经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字教学的目标为“多认少写,认写分开”,而且小学语文新人教版低年级教材中也制定了相当明确的生字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收效甚微,教师不能良好按照标准来执行教学任务,更多是希望盲目追求对学生字词量的扩大,这不但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在课后作业方面,某种程度导致了学生写字学习过程的单调与机械性。比如说一味的字词多遍抄写,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落后,它为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学习压力,也在长期如此教学过程中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写字学习积极性。而如此大量且机械的字词抄写更让学生对汉字学习产生了反感,甚至形成逆反心理。甚至有些教师在惩罚学生时也叫他们大量抄写汉字,这显然破坏了写字教学在学生心目中应有的良好形象,开始抵触和惧怕写字教学,对小学生日后的语文知识学习与学科兴趣培养都极为不利[1]。

二、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实用策略

小学语文写字教学在实际教学策略应用方面应该强调基础性与趣味性并重,在传统教学理念中融入创新思维,加入更多新颖元素,为此本文提出3点写字教学的实用性策略。

(一)严格遵照教学大纲要求展开写字教学

要严格遵照教学大纲要求来展开写字教学过程,并根据“认写分开”规范将写字与识字两项教学内容分开,为学生带来识字与写字的不同学习体验,多角度展示汉字的自然魅力。提到教学大纲,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也引入了新版识字表与语文园地,对小学教材中的生字部分进行了汇总,这进一步便捷了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虽然说在基于“认写分开”原则下教学过程中的写字内容有所减少,但是教师可以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对学生写字练习的教学环节中,扩大他们对于写字的关注度,并有时间解决一些在传统写字教学中所存在的规范性问题,减轻学生的写字学习任务压力。

(二)强化写字教学中的趣味性元素

小学语文教学还是要围绕趣味性元素来展开教学,迎合小学生天生爱玩的天性。同时,考虑到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程度还相对偏低,学习过程还以较为直观的被动接受为主,所以教师一定要设法改善这一现状,借助汉字的象形特征来实现激趣教学,比如在小学语文识字中,就有“日”字,教师会为学生解释“日”这一汉字的含义,告诉学生“日”就代表了太阳,然后开始拓展汉字中的趣味元素,例如“日”就是由一个方框所组成的,但大家知道吗?“日”在古代象形文字中它的字体其实是圆形的,就像圆圆的太阳一样。实际上,这种象形文字激趣教学需要教师提前挖掘和准备相关知识内容,了解汉字的基本构造和历史渊源,帮助学生从汉字的结构中去了解汉字,这对于深化他们的识字记忆,优化识字习惯都有一定促进作用。另外,教师要将汉字与拼音联系起来,为学生创编或精选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在儿歌中帮助学生快速记忆汉字。总而言之,就是要基本确立写字教学中的基本起点基础,那就是要求学生先学记忆汉字、再学习书写汉字。

(三)将游戏教学融入写字教学

游戏教学法引入写字教学是对教学趣味元素内容的升华,教师要懂得合理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加深对汉字的学习记忆。同样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在汉字“羊”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计联想小游戏,比如从“羊”的汉字结构联想到“草”,促成汉字接龙游戏。除“象形”以外,教师还可以基于汉字拼音来设计接龙游戏,让学生通过拼音相同来联想不同的汉字,完成接龙游戏。在这一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合理的联想空间,推进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教学进程发展,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记忆和书写汉字的兴趣[2]。

三、教学案例设计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汉语拼音、基本笔画名称及书写顺序》课程中,教师就可以基于“汉字笔画学习”来导入新课,引导学习学习“点”、“横”、“竖”等相关内容,让学生认识并学会书写笔画。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先观察,看在田字格中汉字的笔画与数学方法顺序示意图,然后结合案例汉字来讲解不同笔画下的不同书写方法。例如“竖”,它就要求学生从左下方向右下方起笔,在右下方稍微停顿再由重及轻,最后提笔完成。其次,教师会指导学生按照范例来描一描汉字,学会临摹。而教师则在临摹过程中巡视知道,指出学生在笔画书写过程中的错误,例如书写顺序的错误或握笔姿势的错误等等,可选择在全班讲评并纠正学生的写字学习过程问题。

写字教学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来为学生提出更多丰富有效的写字学习方法,为他们未来的语文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谭惠林.小学语文写字教学心得[J].中外交流,2017(7):176.

[2]马丽颖.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0):4207-4207.

作者:黄天蔚

第二篇:近五年有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文献综述

摘要:对近五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教学的训练与作用以及朗读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等进行梳理,归纳综合,以期发现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法。“朗读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不等于学习朗读,而是通过朗读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作品的语言形式。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方法,关于它的研究从未间断过,收录在中国期刊数据库中的各种各类相关文章有数百篇之多。本文选取近5年有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教学”的论文46篇,深入细读、归纳综合。研究者们对朗读教学相关问题的思考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朗读教学的作用、意义,朗读教学中朗读训练和指导的方法、技巧,朗读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等。这反映出教育者们对朗读教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朗读教学训练方法及作用的研究

(一)对朗读训练、技巧指导的研究

有近一半的论文是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训练、指导和朗读能力的培养等。总体上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训练方法或朗读技巧指导的探讨主要涉及: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氛围,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投入感情并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朗读训练要有原则,要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情况,逐步提高;要授之以渔,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朗读不是没有主次之分,不是没有详略之分,而是要重点段落重点朗读。其中,比较深入的研究集中在学生兴趣的激发、朗读技巧的指导、组织形式等方面。

多篇文章都重视教师的范读。如《大阅读,小细节》(蒋芳,2011)中指出:“示范朗读是朗读指导的一个法宝。好的范读不仅能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动人的形象感染学生,更能使学生真切感受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情感美,还能潜移默化地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教师范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朗读的技巧,并且自己也要多读、多练。同时,教师范读不可以也无法取代学生自己的实践朗读。在课堂上,朗读的主角还是学生,教师应“该出声时就出声”,更多时候还是要倾听、欣赏学生的朗读。

《让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扎实而灵动》(何玉莲,2008)一文中指出,朗读要适时导悟,要彰显个性。“导悟”区别于一般的朗读技巧指导,它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一次次的点拨中,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去”,从而“对阅读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有深层把握和领会”,最终投入适合的感情,轻松自然地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于无痕之中教会学生朗读。“彰显个性”是反驳“整齐划一、不达标准死不休”的。不同的理解,读出的味儿自然不同,这一观点传达出了作者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张婷,2008)一文指出,“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的指导。”即意味着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指导原则和要求不能一成不变,这不仅适用于朗读指导和训练,对于朗读评价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而针对老师的具体指导,文中还提出:“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训练要求细致、精要;训练的过程都需精心设计。”一个“精”字,反映了教师对学生朗读指导的精心、细心和责任心。

(二)对朗读教学作用的研究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朗读教学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方法,独具魅力,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综合这些论文,有的是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谈朗读教学的作用,有的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朗读教学的作用,有的是从重要性的角度来看朗读教学的作用等。

研究者总体认为,朗读教学具有以下作用:(1)有助于正确识字。(2)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3)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4)有助于学生感悟课文,深入理解课文。(5)可以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6)有助于学生获得审美感受、提高审美情趣。总的来说,研究者对于朗读教学的作用的总结是比较全面的,他们也提出了支撑这些观点的例证,即关于这些作用、效果的具体展示,这些基于结果层面的论述,更多的还呈现一种经验性的概括和总结。而对于其背后的理论依据并没有做深入的探讨和说明,比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用,依据是什么等尚未涉及。

二、朗读教学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朗读教学高潮,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此,研究者们给予了关注,积极探讨了朗读教学的现状、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一些对策、解决措施和建议。

(一)朗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对于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者总结认为:(1)朗读时间充足,但是缺乏指导,没有落到实处。“请同学们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这样的话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时常听到,这样放任自流、漫无目的地朗读,学生的朗读水平真的会提高吗?当然不能。(2)朗读情境设计华美,但缺少参与。随着多媒体走进课堂,语文课堂也变得“花枝招展”了,音乐、图画等多种手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多媒体课件成为了语文课堂上的主角,教师和学生都成了观众,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慢慢地失去自读的兴趣。(3)朗读形式花哨。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这边读来那边接,你读,他读,大家读,表演读……丰富的形式是为了激发朗读兴趣,弄得不好却也会走向预设结果的反面。(4)朗读评价很及时,但针对性不够:“你读得真棒!”“你真了不起!”这样的朗读评价太笼统、不真实,没有针对性,学生听多了,一方面会不珍惜这种“好评”,另一方面也可能会使学生洋洋自得,不知自己的“真面目”。(5)朗读目的不明确,只重视朗读课文的重复次数,随意性大,有为了读而读的嫌疑。(6)教师好高骛远,认为学生朗读效率不高,期望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等等。以上是目前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朗读教学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者们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1)“读”和“导”相结合,充分地朗读。教师的指导、引导,既有技巧的指导,也有情感的引导。与学生读的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2)教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怎么坐、书怎么拿、书该怎么读等,都要养成良好习惯。否则,就积习难改了。(3)“读”和“思”相结合,丰富、深化朗读。“任何一篇课文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感情,要想真正朗读好一篇课文,必须深入地理解课文,掌握整篇课文的感情基调,而不要流于形式,一味地追求课堂上的热闹。”可见,理解是朗读的基础,更是感情朗读的前提。(4)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实行多样化的朗读,让学生享受朗读的乐趣。(5)将“读”和“评”结合起来,提升朗读水平。学生读,学生评;学生读,老师评;老师读,学生评;评价多元、多维,“读”“评”结合,知道哪里好,哪里需要改进,从而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6)接受学生的个性化朗读,发掘学生的朗读潜能等,这些对策的提出,对改进朗读教学具有有益的作用。

三、评述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这些众多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1.对朗读与朗读教学的界定不够清楚

在多数论述中,题目虽是朗读教学,实际上内容则只是谈朗读的训练、指导,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朗读教学,显得逻辑不够严谨,从某种程度上暴露了认识上的不足。

(1)对朗读与朗读教学的区别认识不足。(2)对朗读学中的朗读和语文教学中的朗读的区别认识不足。朗读学中的朗读,书面语言只是信息的载体、认识的工具,而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书面语言既是信息的载体、认识的工具,同时又是认识和学习的对象。这是两类朗读的本质区别。朗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提高朗读水平,而是通过朗读去感受、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以提高语言能力。

2.研究内容分布不均匀

多集中在朗读教学的作用、重要性以及朗读训练的指导上。而对于朗读教学的真正目的和实施,还存在认识上的偏颇和不足,朗读教学中的朗读不乏有走过场、走形式的嫌疑,或只是对朗读技巧的生硬灌输,而没有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思想,从而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朗读中去。朗读教学虽然需要指导学生朗读,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朗读的方式或手段来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

总之,朗读教学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本质、目的、特点与规律。对于现存的问题,应切实找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还朗读教学以健康,让朗读教学不再有病态。同时,这些问题也可形成一些新的研究课题,比如,从阅读教学的本质看朗读,朗读就具有了目的性,指导就有了针对性;“读”放异彩,可探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读的不同作用;“读多读少,谁决定”,可从不同课型对读的不同要求,来探讨不同的课的不同读法,何时朗读、何时默读、何时诵读等。这些关于朗读教学的问题,笔者认为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洁.朗读与朗读教学辨析.语文学刊:高教版,2006(1).

[2]蒋芳.大阅读,小细节.新课程:下旬,2011(7).

[3]何玉莲.让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扎实而灵动.中小学教学研究:学科教学版,2008(8).

[4]张婷.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读与写,2008(1).

[5]毛明月,王玲玲.新课改视阈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电力教育:教学改革广角版,2010(30).

[6]洪镇涛.以读为主: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及策略.河南教育,2008(1).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作者:程晓红

第三篇: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摘 要: 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扩展,也是增强学生阅读方面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学习,可以丰富业余生活,使视野更开阔,还可以激发写作灵感,从而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新课改下,语文教学大力倡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指导策略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的一种扩展,它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能够增强学生课外语文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丰富的除课本以外的书籍,丰富语文知识,拓宽视野,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精神文化得到丰富,从而提高文学素养。在课外阅读中,老师必须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向学生引荐最佳阅读书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从而使语文课外阅读得到更大收益。

一、提高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要想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首先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老师要通过积极引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阅读转变成主动寻求阅读,这样才能体现出课外阅读的真正价值,要多读书,读好书。当今社会,小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其中包括电视、电脑等,但是很少有学生愿意阅读一本书籍。在合适的时间内,利用最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电视上少儿频道的热门节目《智慧树》,在小学教学的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节目中时常提到《十万个为什么》,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这一书籍,看过《智慧树》节目的学生勢必会产生共鸣,自然对相关书籍有所好奇,这就成功调动了学生阅读书籍的积极性。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传授文化,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波动,在适当的时间,通过正确积极的引导,让兴趣成为学生的导师。

二、向学生推荐优良书籍

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好坏直接关系课外阅读的质量高低。因为小学生不懂得什么样的书籍内容本身是有益的,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协助,向学生引荐一些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让学生从中受益的书籍,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热爱课外阅读。老师和家长在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的时候,不能只限制在一种或者某个作者的书籍外,要让学生的阅读丰富多样、博览群书,各种各样的书籍都要试着阅读和尝试。虽说语文课外的阅读有很多好处,但是不能随便拿出一本书就读,如果阅读一种不适合学生本身的书籍,那样反而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比不阅读的效果还要糟。

老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向学生推荐有意义的、符合学生心理成长的课外阅读书籍。目前社会上出版的书籍多种多样,书籍质量参差不齐、鱼目混珠,老师在引导和推荐学生选择书籍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倾向和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为学生针对性地引荐一些不同形式的课外书籍。通常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推荐的书籍基本都是以童话故事和民间故事为重点,对于年级相对较高的学生来说,可以适当推荐一些人物的自传和科普探索类的书籍等。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一)保证阅读时间

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心理还不够成熟,很难养成自主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需要家长和老师相配合,帮助和引导。在学校期间,每天要保证最少有三十分钟的阅读时间,例如:可以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让学生集体进行课外阅读,或者中午休息之后,让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放学回家之后,需要家长的监督和帮助,利用晚饭过后的事件或者是睡觉之前的时间段,让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陪着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培养学生养成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对工具书的运用,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需要,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不能缺少工具书的使用。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汉字和不能理解的词汇,这时候就需要利用工具书解决问题,学生可以自己查询和理解,自行解决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在读懂文章的过程中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增长了阅读见识。

(三)培养记录阅读笔记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笔记可以让学生从阅读中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学生在阅读时,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同时将重要的内容、经典的语句或者还没完全理解的文章内容记录在笔记上,与同学探讨和研究,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通过长久的积累,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对语文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能成功实施课外阅读教学的必要条件,这其中老师和家长必须尽力引导和督促学生课外阅读,并且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亚聪.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践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0(3):156-125.

[2]高腊梅.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145-136.

[3]李晓慧.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2(11):127-110.

[4]陈丽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管见[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12):149-132.

[5]郑瑛.快乐阅读快乐成长——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1(6):165-118.

作者:张志娟

上一篇:主题酒店设计毕业论文下一篇:佛教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