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管理办法

2024-05-09

服务外包管理办法(精选8篇)

篇1:服务外包管理办法

外包服务管理办法

随着外呼外包业务的不断发展与规模不断扩大,对业务、服务及运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为规范外包服务管理,更大程度营造和谐、公平的合作环境,特制定《外包服务管理办法》。

外呼系统管理

1、系统工号、权限管理:乙方负责对外呼系统工号、权限进行管理;甲方需要增加、修改工号及权限时,需以书面形式向乙方提出申请,乙方核实无误后,进行开通或变更。

2、外呼号码:甲方应使用自己的号码进行外呼,在未经乙方许可的情况下,不得擅自使用乙方号码进行外呼。甲方如需增加或变更外呼号码,需以书面形式向乙方提出申请,乙方负责制作相关数据并及时反馈甲方。

人员管理

1、在合作期间,乙方按照甲方要求配备话务人员及管理人员;

2、甲方负责对值班经理、项目督导、质检人员等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及沟通技巧培训;项目督导或值班经理负责培训话务人员;

3、话务人员严格执行乙方规定的行为规范及考勤规范,乙方监督并执行考核。

4、乙方制订考核办法,征求甲方同意后,针对管理人员及话务人员的劳动纪律、成功访问量、呼出时长、培训成绩等进行月度考核(以100分为考核基数),并据此核发工资;在此过程中,甲方根据录音或监督情况可以提出处罚建议,乙方核实后配合考核,但甲方需在每月2日前以书面形式提供考核依据。

5、在员工绩效工资基础上,如甲方对部分员工提出奖励,可由甲方另外支付费用,甲方可自行发放,也可交由乙方统一发放。

6、甲方在监督过程中,如对话务人员或管理人员的业绩或服务态度不满意,可以书面形式向乙方提出更换人员的申请,乙方核实无误后,应积极配合,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甲方;

7、甲方须设定专人负责项目的配合,保证乙方现场发现的业务问题或投诉能及时解决;

8、如有新的业务或业务内容变化较大,甲方需要派人进行现场培训,并进行为期一周的现场指导与监督;

9、根据工作量情况,如需增加值班经理或质检人员,甲方以书面形式征求乙方同意后,增配新的管理人员。

10、对于表现突出、业绩排名连续三个月均为前三名的话务人员,双方进行协商后,甲方应给予额外的一次性奖励,以激励员工积极性。

现场管理

1、甲方派驻的专职管理人员,需按照乙方规定的现场管理办法执行,即(1)在工作现场穿拖鞋、蓝大褂;(2)个人物品不得带入工作现场;(3)工作现场不得大声喧哗、随意走动、禁止无故长时间站立;(4)手机调为无声,工作现场内禁止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2、乙方为甲方提供的人员须遵循乙方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3、甲方须遵守乙方制定的《安全管理办法》,甲方派驻的专职管理人员不得通过各种渠道(U盘拷贝、打印、网络邮件等)将乙方项目数据外泄,如由此造成的后果,甲方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篇2:服务外包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动全行经营管理转型和创新,调整优化用工方式和用工结构,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体系,根据《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外包风险管理政策》和外包有关工作要求,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业务外包,是指本行将原本由自身负责处理的某些业务活动委托给服务供应商进行业务处理的行为,该业务活动涵盖与对外服务密切相关的各种业务活动。

本办法中的外包人员,是指服务供应商为完成本行委托的业务活动而派出的专业人员。第三条

本行业务外包范围应遵循法律及监管部门有关规定。经过风险评估后,一般可以将IT、后台营运、后勤服务、大堂引导、客户服务等非核心管理工作或其他专项工作予以外包。战略管理、核心管理、内部审计以及监管明确禁止外包的业务或职能严禁外包。

第四条

业务外包实施的原则:

(一)质量效益原则。实施业务外包要确保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

(二)风险可控原则。实施业务外包要符合监管部门规定,风险可控。

(三)规范实施原则。外包使用单位应结合经营管理实际,认真梳理工作职责,按照规定流程实施业务外包。

(四)统筹管理原则。外包使用单位要从人员编制、用工结构、财务管理及风险控制的角度,统筹考虑业务外包实施效果,将业务外包纳入本单位工作统一规划管理。

第五条

业务外包的分类。

(一)简单业务外包。指外包使用单位经风险评估后,将后勤服务、行政助理等简单岗位上的相关业务职能外包。

(二)专项业务外包。指外包使用单位经风险评估后,将诸如IT、后台营运、大堂引导、客户服务或其他专项工作等专业性较强的非核心岗位上的相关业务职能外包。

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省分行、直属分行、总行各部门。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七条

外包使用单位。根据经营管理需要,负责实施外包活动的日常管理,包括合同执行、对外包人员的日常监督指导等,是业务外包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

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总行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和分行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按照管理职责范围,负责制定本条线业务外包实施办法或细则,以及外包服务应急预案,选择专项业务外包服务供应商,定期检查、评估本条线外包使用单位的外包管理情况。

第九条

人力资源部。总行人力资源部和分行人力资源部按照管理职责范围,负责制定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办法,参与业务外包合同和协议的审核,提供外包用工指导,同时,负责选择简单业务外包服务供应商。

第十条

风险管理部。总行风险管理部和分行风险管理部分别对总行和分行外包使用单位、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提出的外包岗位、业务外包具体实施方案进行风险评估,提出外包风险评估意见。

第十一条

法律合规部。根据本行合同管理相关规定,总行法律合规部和分行法律合规部分别负责对总行和分行的业务外包相关合同、协议进行法律审查,并提供专业法律指导。

第十二条

预算财务部。总行预算财务部和分行预算财务部分别对总行和分行业务外包归口管理部门或外包使用单位提出的外包费用需求进行复审,合理安排财务资源,做好费用支付审核工作。

第十三条

集中采购中心。按照集中采购有关规定组织外包服务集中采购。

第三章 业务外包流程

第十四条

简单业务外包流程。

外包使用单位是简单业务外包需求的发起者与业务管理者;业务外包需求经风险管理部评估审核后提交人力资源部实施采购,由人力资源部签订外包合同、协议,定期与服务供应商结算外包费用;法律合规部参与审查外包合同、协议以及服务供应商与外包人员的劳动合同;预算财务部提供财务预算支持,对外包费用支付进行审核。

第十五条

专项业务外包流程。

外包使用单位和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是专项业务外包的需求发起者、采购者与业务管理者;业务外包需求经风险管理部评估审核后,外包使用单位和业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起草业务外包合同、协议,按照集中采购流程实施采购,并签订外包合同、协议;法律合规部与人力资源部对业务外包合同、协议条款内容进行审核,并提供专业指导服务;外包使用单位或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定期与服务供应商结算外包费用,预算财务部提供财务预算支持,对外包费用支付进行审核。

第四章 外包服务供应商的选择

第十六条

外包服务供应商的选择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行相关制度规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招标等适当方式,择优选定。

第十七条

外包使用单位、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应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服务供应商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资质、规模、业绩、信誉、管理规范性等。

(一)服务供应商应为依法成立、合法经营的专业服务机构或经济组织,具有相应的经营范围,近三年经营状况良好,无任何违法违纪等不良记录。

(二)服务供应商的专业资质、技术实力及其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满足本行外包工作要求,具有提供类似性质和规模的服务经验,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好的声誉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服务供应商内部管理规范,业务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比较健全,具有较强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

(四)服务供应商的用工管理制度及其与外包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符合国家及当地相关规定。

第五章 外包合同管理

第十八条

外包实施前必须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合同或协议需要包含外包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管理与保密要求、计价方式、审计和检查安排、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的终止和解除情形、违约责任等内容。

(一)订立外包合同应遵循自愿平等、互利有偿和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得有损本行的利益和形象。

(二)在订立外包合同前,应充分考虑业务外包重要风险因素,并通过合同条款予以有效规避或降低。

(三)外包合同约定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事项:

1.外包服务供应商应确保外包人员和涉及此项业务的其他人员遵守本行相关规章制度,对接触到的本行所有信息和本行客户信息严格保密。本行可以根据业务外包项目实施情况和外界环境的变化,更新、修订保密条款,必要时可与服务供应商补签保密协议。

2.服务供应商不得将外包业务以任何形式转包或分包给其它单位或个人。

3.服务供应商应定期向外包使用单位、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或人力资源部报送外包人员的基本情况报表,注明外包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缴纳等的办理情况。

4.外包费用或单价的确定依据。5.违约责任及本行免责条款。

第十九条

外包使用单位或业务归口管理部门要落实专人负责外包工作质量的监督管理,做好与服务供应商的业务对接工作,监督外包合同的执行,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业务外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外包人员管理

第二十条

外包人员一般应为服务供应商的正式员工,与服务供应商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并由服务供应商按照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外包人员不能为服务供应商的实习生。第二十一条

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应制定与外包业务相关的管理办法、操作流程等规章制度,并可根据管理需要,在相关部门的配合指导下组织开展对外包人员的业务培训。

第二十二条

外包使用单位和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应加强用户权限管理,根据工作需要,结合本行相关管理规定,对外包人员合理设定系统操作权限。

第二十三条

外包人员日常管理由服务供应商负责,本行根据外包服务合同和业务管理要求,对外包人员日常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十四条

外包使用单位、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或人力资源部对服务供应商的劳动用工情况进行监督、抽查,抽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服务供应商与外包人员劳动合同及保密协议签订情况、薪酬发放及社保缴纳情况等,对服务供应商不符合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及合同协议有关条款的情况提出整改意见。

第二十五条

外包使用单位要建立与外包人员的定期沟通制度,掌握外包人员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听取外包人员关于业务操作、内部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采取适当措施优化完善外包业务和人员的管理。

第二十六条

外包使用部门认为简单业务外包人员的能力不能胜任工作岗位要求时,应列举相关事实依据,由人力资源部与服务供应商协商更换外包人员;外包使用单位或业务归口管理部门认为专项业务外包人员的能力不能胜任工作岗位要求时,应结合相关事实依据和审批流程,与服务供应商协商更换外包人员。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各省直分行、总行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可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总行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和修订。第二十九条

篇3:服务外包管理办法

一、京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概况

外包始兴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年代才被广泛接受, 开始盛行于欧美一些大公司。我国进入国际外包市场起步较晚, 但稳定的经济发展和市场地位、丰富的人力资源、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我国成为最重要的服务外包承接国之一。北京发展服务外包企业目前已有400多家, 其中年出口额突破千万美元的领军企业达10多家。2013年第一季度北京市离岸服务外包增长迅速, 根据商务部“服务外包及软件出口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1-3月北京市共签订服务外包出口合同1160份, 协议金额17.15亿美元, 同比增长105.3%;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9.36亿美元, 同比增长39.7%。2013年1-3月, 北京服务外包业务结构中, 88%以上的合同签订的是ITO业务, 但ITO业务额增长并不明显;BPO和KPO业务取得快速增长, 特别是KPO业务合同数取得了大幅增长。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合同执行金额为5.91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0.73亿美元, 同比增长率为14%, 占合同执行总额的63.2%。业务流程外包BPO业务合同执行金额为1.72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1.04亿美元, 同比增长率为155.4%。占合同执行总额的18.3%, 增长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管理数据库服务”业务。KPO业务合同执行金额为1.73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0.89亿美元, 同比增长率为105.3%。占合同执行总额的18.5%。2008年12月, 北京市商务委首批认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朝阳CBD等六个服务外包示范区。目前, 各示范区发展态势总体良好, 全市已形成以示范区为核心、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格局。2012年1-3月, 北京6个服务外包示范区 (以下简称“示范区”) 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为8.21亿美元, 占全市总额的87.7%, 集聚效应明显, 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示范区内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在规模化、高端化、国际化方面成效显著。

2006年底天津成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服务外包业在天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截止2007年6月底, 天津开发区吸引了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4404家, 其中吸引了全球500强公司中的129家企业。累计投资总额372.12亿美元, 合同外资281.69亿美元。2011年, 天津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金额实现9.3亿美元, 服务外包业从业人员已达3万人, 服务外包执行额实现6.08亿美元, 同比增长79%。其中, 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实现3.94亿美元, 同比增长91.2%, 人均离岸执行额超1万美元。2010年, 天津市服务外包从业人员3.03万人, 按照天津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 到2015年, 天津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数量在2010年基础上, 实现五年增至五倍, 达到15万人, 年均增速为38%。快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正在成为天津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优化升级的助推器。

二、北京天津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管理特点

1. 北京天津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管理优势

(1) 地缘优势。由于地缘的影响, 京津两地之间的交通十分便利, 高速城际铁路和三条高速公路与北京紧密联系, 京津两地的交通仅需30分钟。便利的交通极大地刺激了两地的交流与合作, 也使天津得以与北京共享部分资源。在人力资源方面, 京津两地可实现人才共享;在技术方面, 两地的信息技术优势各有特点, 通过合理布局, 能够达到共赢;在信息方面, 两地信息可实现横向交流, 促进人才的合作流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两地也不断加强对外交流, 经常以参加国际会议、会展和推介会的方式来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种国际化的运作方式和经验为京津吸引服务外包产业高端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京津冀、环渤海地区高校众多, 人力资源丰富。仅仅就天津来讲, 本地的学生资源丰富, 有45所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共有在校学生三四十万人。而从天津所在的京津冀、环渤海地区来讲, 更是高校云集, 具有非常丰富的人力资源。目前, 仅京津两地的高校就有137所, 整个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就有500余所高校, 约占全国高校数量的1/3, 每年毕业生数量在100万以上。加之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教育都非常发达, 这使得京津冀、环渤海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人才聚集区域。

(3) 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培训系统为服务外包产业培训了大量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京津两市引进国外服务外包专业培训机构, 利用其海外渠道和全球化的师资优势, 通过建立海外培训中心、各类模拟防真情景实际操作训练等模式, 提高了国内服务外包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和承接国际外包能力。同时通过提高国内培训机构质量、层次和水平, 鼓励其进行委托培训、定向培训等模式创新, 引进高端课程, 开拓受训人员眼界和视野, 造就了一批国际化、高素质的服务外包高端人才。

(4) 政策保障。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是加快京津与国际经济接轨、培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举措。北京先后发布了《北京市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外包政策措施, 天津市有关部门连续制定出台了《天津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天津市服务外包资金管理办法》、《天津市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认定暂行办法》、《关于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免征营业税具体实施办法的公告》、《关于加快本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 扶持服务外包加快发展的产业政策及配套政策累计达到了18项, 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在此基础上, 市商务委还通过举办服务外包专题培训、讲座等多种方式, 加大政策宣讲力度, 努力使更多企业掌握和运用政策, 进一步扩大政策的释放效应。

2. 北京天津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应该看到, 与国内外其它发展较好的区域相比, 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具体来说, 这些问题或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没有形成明显的外包人才集聚效应。随着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向我国快速转移, 未来5年, 中国在服务外包人才数量上的缺口高达300万人。由于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较晚, 还没有形成明显的人才集聚效应。尽管两地区所处的环渤海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语言人才, 但存在听说水平不高和专业技能欠缺等问题。由于服务外包需要大量的懂得英语的专业人才, 此类人才的供给明显不足, 从而影响到承接欧美外包业务的能力。

(2) 高端人才短缺。从人力资源层次上看, 低端人才较多, 中、高段人才较少, 缺乏高级管理人才、离岸服务外包的接单人员、系统架构师、信息安全管理人才。从人力资源的知识结构来看, 知识与能力综合且有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匮乏。产业变革加剧了复合型人才短缺。那些会技术、懂开发的人, 是产业发展初期所需的, 而在调整期, 那些懂咨询、懂企业管理并能参与企业决策的复合型人才有很大缺口。人才是激发服务外包产业成长的巨大动力, 具有项目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更是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生态变化的最重要变数。

(3) 人才管理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足。随着企业对信息化需求的逐步提高, 信息服务外包需求日益扩大, 从局域网联网到生产监控、ERP管理、CRM、HRM管理、系统集成等领域, 信息化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难以满足企业发展国际外包的要求。

三、结论

建立服务外包高端人才的引进策略与渠道, 形成高端人才全球化配置的机制。通过项目合作、定期回国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海外人才资源。尤其要强化高端服务外包人才的引进工作, 重点引进海外行业领军人才, 具有多年从事服务外包经验、熟悉国际外包市场的高级项目经理、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环境和奖励政策, 加速分化出了服务外包新的发展方向。

摘要:分析京津服务外包产业现状, 充分发挥北京天津两地的集聚、示范和带动效应, 建设京津冀现代服务业人才供给体系, 加快人力资源服务在京津冀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应用。

关键词:北京,天津,服务外包,人才管理

参考文献

[1]周占华.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N].经济日报, 2007-5-8

篇4:外包服务 简化应用管理

“目前国内不少企业的IT应用系统数量已达到300~400个,一些比较大的企业甚至达到了1000多个应用系统。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应用系统,单靠企业自己的IT队伍完成应用系统的服务,面临很大困难,不得已企业要么在管理上打折扣,要么外包。”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应用管理服务部合伙人凃松柏在日前举行的“IBM 2012应用管理服务发布会”上表示。

据记者了解,为了节省成本以将有限的IT资源投入到更为关键的业务创新中,不少企业开始选择外包企业IT应用系统的管理和运维,由此推动了应用管理服务市场的快速成长。

应用管理服务兴起

中国经济的成长带动了IT市场的成长。根据IDC的预测,2012年中国IT市场规模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位居第三,但与日本市场非常接近,预计2013年中国的IT市场总量就将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在中国的IT市场中,IT服务是增长最快的。IDC预计,到2016年,中国的IT服务占总体IT投资的比重有望提高23%。即使在今年中国经济形势面临很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中国IT服务市场的增长率依然维持在13%左右。

“越是在经济不明朗时,企业越会加大IT投资当中IT服务的比重,这也证明在未来几年,中国的IT服务将会逐渐进入到黄金时代。”IDC IT服务高级研究经理杨挺表示。

杨挺所说的IT服务中就包括正在流行的应用管理服务。据凃松柏介绍,所谓应用管理服务(Application Management Service,AMS)是指从IT系统的建立到系统测试、上线、维护,以及功能改进等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

IDC提供的数据显示,应用服务管理是一个前景看好的市场。在美国应用管理服务市场约占整个IT管理服务市场的21.7%,而在中国还不到13%。“中国的应用管理服务市场会迅速成长,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将接近19.8%,将是美国复合增长率的3倍。”杨挺说。

有必要指出的是,应用管理服务市场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IT运维。“人们常说的运维服务一般是指基础架构的运维,比如说把数据中心放到一个IDC 中心去运维。而我们谈到的应用服务管理则是指IT应用系统的维护、更新、升级,甚至是换代。” 凃松柏谈到这两者的区别时表示。

外包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为什么要外包应用管理而不是由自己的IT部门来运维这些IT系统呢?“节省有限的IT资源,用于企业核心业务的创新,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最根本的原因。”凃松柏表示。

当然,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原因也各异,只是最根本的目的还是提升竞争力。比如,过去企业更看重如何降低运营成本,因此选择把IT基础设施和IT应用都外包给外部的服务商管理。随着企业发展而出现了转型的需求,企业需要打造核心竞争力,此时,企业为转嫁风险会选择把关键性的系统外包给服务水平较高的服务商。

“从管理服务的角度来讲,此时的企业并不仅仅是为了降低成本,而是提升管理效率,最终使整个企业在价值链上的地位得到提升。”杨挺表示。

实际上,承接这些应用管理服务的服务提供商也不仅仅只是提供一些传统的IT应用运维服务,而是更强调帮助企业切实改善IT的运营管理执行能力,提升IT运营的价值,并达成业务目标。据凃松柏介绍,为帮助用户提升IT系统的价值,在应用管理方面IBM推出了“智囊团服务”的理念,围绕企业客户长期发展目标,帮助企业解决各阶段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协助企业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完善应用管理。基于此,IBM还推出一系列服务,其中涉及规划、管理和执行三个层面。比如,致力于将IT打造成业务驱动力的“IT运营战略和规划”,融入IBM IT治理、企业架构和应用开发与维护经验的“卓越管理中心”,以及“全流程质量管理”、“业务分析与优化”等。

“今天的企业日益依赖IT,这给CIO带来很大压力,既要确保IT系统的可靠运行,同时,还要帮助企业创新。这就需要有一套机制和流程来保证,包括风险管理、应用程序的维护等,随着IT应用系统数量的增加,做到这两点越发困难,这正是像IBM这样富有丰富IT运维和管理经验的厂商能给企业提供帮助的地方。”凃松柏说。

篇5:服务外包企业项目管理

一、试叙述利用里程碑法制定项目进度的优势有哪些?

1.里程碑是一个目标导向模式,为了达到特定的里程碑需要完成的一系列活动 2.里程碑是控制项目工作的进展和保证实现总目标 3.里程碑是团队阶段性工作完成的标志 4.里程碑可为进度预留缓冲时间

5.里程碑是项目经理进行开发进度控制的主要依据 6.里程碑一般是项目中完成阶段性工作的标志

7.里程碑将大项目划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或若干个子阶段

8.里程碑是指一个具有特定重要性的事件,通常代表项目工作中一个重要阶段的完成9.里程碑是一个软件配置在开发周期内的某一特定时刻、正式的事件,是阶段性目标 10.里程碑通过每一阶段对各人员角色职责的考核和监管,保证开发过程的进度和质量 11.根据里程碑的完成情况,适当的调整每一个较小的阶段的任务量和完成的任务时间,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整个项目进度的动态调整,也利于项目质量的监督。

二、根据案例,试分析要想很好地项目进度进行控制,应该做哪些事?

A、对影响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的因素进行分析

1.80-20原则与过于乐观的进度控制 2.范围、质量因素对进度的影响 3.资源、预算变更对进度的影响 4.低估了软件开发项目实现的条件 5.项目状态信息收集的情况 6.执行计划的严格程度 7.计划变更调整的及时性

8.未考虑不可预见事件发生造成的影响 9.程序员方面的因素对进度的影响

10.未考虑软件开发过程的循环、迭代特性 B、项目阶段情况汇报与计划

1.对上一阶段计划执行情况的描述

2.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安排

3.已经解决的问题和遗留的问题

4.资源申请、需要协调的事情及其人员

5.其他需要处理的问题 C、进度控制内容

1.项目理监督并控制项目进展情况; 2.进行项目分解,建立编码体系;

篇6:服务外包管理办法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校实行物业管理服务外包的原因,分析了其优势与劣势,提出了优化高校物业管理体制的对策。要切实把握高校物业管理体制改革重点,选择好服务外包的模式和项目;落实监督管理制度,提高物业服务外包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措施;兼顾经济性和公益性,将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相结合。

【关键词】 高校;后勤服务;物业管理;外包;对策

众所周知,国家设置高等院校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育人才。高校后勤部门虽不是教育教学机构,但承担着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保障的重要功能。起初,我国高等院校的后勤机构都由学校自己负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高校的后勤管理体制也越来越不适应于新的形势。随着许多高校的不断创新尝试,目前大部分高校物业管理方式采用物业外包的形式,使物业服务品质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在改革的大环境下,依然有一部分高校在后勤管理体制变革创新中出现了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从而使改革停滞不前、举步维艰,无法使学校的后勤服务质量走上新的台阶。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改革滞后呢?一方面,高校后勤体制改革尚处于摸索阶段,局势还不明朗;另一方面,乃是高校管理者自身理念陈旧,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从而使改革创新工作不能取得有效突破。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更高品质的实现高校物业管理外包工作。

一、高校在改革中实行物业管理服务外包的原因

对于高校而言,物业管理工作看似不是主要侧重点,但它为高校教育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方面提供服务保障,而且良好的物业服务质量也是学校不断前进发展的后勤保障。学校不同于企业,物业管理看似不如专业物业管理机构精细化,学校物业管理也不以盈利为目的,但高校的物业管理运作却丝毫不能差于其他物业形式,服务质量也容不得半点差错。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校物业管理体制不够科学和专业,普遍具备“机构大而杂乱”、“小而周全”的显著特征。大部分高校物业管理自给自足,封闭滞后,完全不与外界合作,我们姑且称之为全包型物业管理,此类高校物业管理服务模式与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在这种模式下,物业管理偏重于投入,不重视产出;偏重于为公共服务而忽视了经济效益;偏重于师生福利而不顾学校经济实力。虽然高校不是盈利机构,物业服务也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但是这种不科学的物业管理模式造成学校物业管理经费捉襟见肘,基本靠学校经费补贴,致使学校无法将全部精力致力于教育、教学、科研等主要工作。而且物业服务品质也普遍低下,致使师生与物业管理部门矛盾丛生,颠倒工作主次,使学校得不到良性发展。在这种体制下,我国高等院校物业管理资源重复浪费,管理效能普遍低下,从而使高校物业运营风险系数增大,使得高校后勤管理的前景越来越暗淡,增加了学校的管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因此,高校物业管理虽然不是主要工作,但在这些负面作用的影响下,学校的良性发展受到了制约,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因此,高校后勤管理急需改革,科学、合理、高效的物业管理模式是高校物业管理改革的目标。高校物业管理外包之路便适时地呈现在了改革者眼前。

二、高校物业管理外包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1、高校物业管理外包优势

“外包是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并利用企业外部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服务,外包是一个战略管理模型。”高校物业管理毕竟有其独特的地方,不可能将其完全放手外包,可以将一些次要的、无关学校核心的管理工作外包给有实力的专业组织。这样可以充分将他们的专业优势和管理效率发挥出来,取长补短,为高校所用。学校就可以摆脱繁琐、低效的物业管理工作,将力量转移至教育、教学、科研等核心工作上来。和以前效率低下、社会化程度低、管理混乱的传统高校物业管理模式相比,物业外包的管理模式无疑更具有优势。

(1)减少办学成本,整肃低效混乱的高校物业管理形象,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院校物业管理统归后勤机构管理,在这种体制下,高校后勤机构设置普遍存在人员冗杂、机构臃肿,导致工作效能低下,增加了物业管理工作的运营成本,浪费严重。运用物业管理外包的形式改革现有的高校物业体制,利用专业组织的工作优势和规模化高效率的特点,既能改善高校物业服务效率,又能很大程度的节约运营成本,从而塑造高校良好的办学形象。另外,通过改革物业管理模式,可以使高校真正切实的实现“教学相长、育人强国”的办学宗旨,增强我国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效益,有效提高高校的竞争力。

(2)有效避开不必要的责任和纠纷,降低管理风险。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育人才,同时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以及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在这些主要任务之外,高校管理者还应做好校园环境安全、和谐融洽的服务工作,这些工作无疑都是物业后勤的主要工作。在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眼中,学校管理者对在学校的各色人等的财产人身安全负有主要责任,如果与之相关的人(尤其是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失,那么问责对象往往会指向高校管理机构,学校的管理风险系数无疑增高了不少。通过改革高校物业管理模式,实行物业外包的物业管理体制,可以有效的运用社会力量的合理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使高校后勤管理机构的生产力得到发展,从一些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社会责任中解放出来,有效减少学校管理风险系数。

(3)有利于推动社会外部的服务产业发展,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遵循“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的原则,实行高校物业管理服务外包体制,在节省学校经济开支的同时,最主要的是学校可以从容不迫的将主要精力转移到教育教学以及科研工作等主要工作上来,而且改善了物业管理服务的品质。实行高校物业管理服务外包体制,可以有效地开发扩大高等院校物业管理外包服务市场,扩展相关服务行业产业链条,实现社会专业物业管理机构公正、公平、公开的参与竞标,形成行业良性竞争机制,引进科学的理念和制度,任用杰出的物业管理人才,最大程度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2、高校物业管理外包的不足和限制条件

(1)由于信息的不流畅和不对称,高等院校物业管理改革步履维艰。高等院校物业管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办学成本,利用专业物管机构的管理机制和资源,优化服务质量。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经常会有信息不流畅和不对称的情况出现,在高校物业管理改革开始阶段,由于高校没办法对社会物业运营机构的经营管理情况获取足够的了解,加之目前物业外包体制尚不完善,也未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而且整个物业行业的体制也不完善,这就给高校物业管理者出了个难题,如果选择不当,高校希望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降低办学成本的初衷可能适得其反,也会承担更多的风险。

(2)社会物业管理机制与高等院校原有后勤物业管理机制难以做到有机协调。社会物业组织管理机构在对高校物业服务进行整合接管时,由于服务对象不同于社会人员,业务范畴也不尽相同,不可避免的面临一些棘手的难以协调的矛盾。加之高校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高校物业服务外包必将成为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话题。高校的后勤管理范围涵盖面广,包括教师公寓管理、学生宿舍管理、学生教师管理、学生及教师人身及财产安全管理等,这会让社会物业管理机构在短时间内必然产生难以适从的感觉。

目前,高校物业外包体制尚处于探索阶段,有些高校已经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物业管理机制,有些高校还在摸索阶段。而且政府部门也未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来管理这方面的业务,高校自身对物业外包的改革目标与计划模棱两可,大部分是照猫画虎,模仿照搬情况比较普遍。

三、当前背景下,优化高校物业管理体制的对策

1、切实把握高校物业管理体制改革重点,选择好服务外包的模式和项目

高等院校物业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要实现物业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思索以下几个问题:

(1)高校物业管理体制改革是否按照外包模式进行。合理的物业管理体制能优化服务质量,选择什么样的物业管理体制关乎学校大局发展,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学校,可以说高校物业改革处于风口浪尖。因此,高校对于物业外包一定要制定周祥完备的计划与应对风险措施。

(2)如果实行物业外包,将哪些服务项目外包。高等院校后勤服务机构的服务项目还是很完备的,有基础设施维修、环境保洁、商户管理等服务,管理层必须经过科学而周密的论证后,决定将哪些项目外包出去,哪些项目留给学校自己管理。这些决策无一不关系着学校的荣辱得失。

(3)如何选择物业外包的时间节点。选择实行物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时间点也很关键,要对学校的情况进行充分评估,还应考虑学校的自身经济条件,以及学校所在地的经济情况和物业管理发展情况。在充分做好各种前期准备之后,着手改革便会取得成功。反之,进行改革的时间点不好,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便有半途而废的危险。

(4)选定适合学校发展的社会组织机构。选择好社会物业组织机构对于高校的物业改革也很重要。在遴选社会物业组织之时,由于高校难以了解清楚物业服务机构的全部情况,高校可以选择竞标的方式来了解与选择物业管理服务商。经过反复考察后,从广阔的市场中精选出适合学校发展的有良好信誉和丰富经验的物业服务商。首先要确定社会物业服务商的管理原则;其次是确定社会物业服务商的评价准则和标准来选择。

(5)如何外包。高校物业管理如何实施服务外包,选择经验丰富、管理水平出色的物管机构有很大关系,直接影响物业改革的质量。因此,在高校物业改革进程中,必须制定合理的规划步骤,建立公平透明的招标制度,明确合同条款,并在物业外包后及时建立高效的服务质量监督体系。以使物业承包商的服务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2、落实监督管理制度,提高物业服务外包的管理水平

纵观已经实施物业改革的高校,有经验也有教训,失误之处无外乎物业外包商无视合同要求,甚至钻合同漏洞,使得物业服务水平与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都是高校管理部门忽视监督管理工作造成的。因此,高校管理者首先要转变工作作风,树立现代管理观念,加强现代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应着手成立专门的管理物业外包商的机构,以实施对外包商的有效监管,制定明确的监督管理标准,并研究学习相关制度,借鉴国内外经验,不断完善监管机制,保证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工作态度上,管理人员必须端正工作态度,加强对承包商的监督管理工作,坚决杜绝违规操作,保证物业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3、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措施

制定完善的考评制度和激励措施是保障物业服务质量的有效办法。对物业服务的内容、工作方式方法等一些细节性的工作,一定要有考核的具体条文。考核形式包括:物业外包机构自身考核、高校管理机构对外包机构的考核以及师生对外包机构的考核和物业工作人员自我评价等。高校物业改革领导小组定时进行评审评分,师生都应积极参与此项工作,将考核结果公示,并根据奖惩制度实施奖励与惩罚。物业外包服务商应虚心接受师生的服务建议,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另外,还可以委托专业评价机构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为其服务提升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4、兼顾经济性和公益性,将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相结合

社会物业管理组织接受高校物业管理改革需求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在服务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服务成本过高的问题。这与高校物业管理机构的公益属性有相违背的地方。基于此,既要维护高校物业管理机构的公益属性又不能损失物业承包商的利益便成了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一般来说,在保障物业公益性的基础上,优化整合学校资源,发挥高等院校的各项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酌情补助物业服务商。在此基础上,不应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做好长期规划与远期规划,分步进行,稳步推进高校物业改革。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等院校的物业管理改革也蓬勃发展,高校物业服务外包是大势所趋。而在改革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面对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不足,高校管理者必须谨慎面对,妥善处理,将高校物业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入推进下去。

【参考文献】

篇7:服务外包管理办法

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复函》(国办函[2010]69号)和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做好2011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财企[2011]69号)有关规定,为加强厦门市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专项建设资金(以下简称“平台建设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平台建设资金是指中央下达以及市本级安排的用于支持我市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资金。

第三条平台建设资金申请单位包括推动和促进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企业、培训(实训)机构、行业协会、在厦高校及研究机构。

第四条 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为:

(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我市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专业化软件和技术开发环境、软件测试、科学计算、云计算服务、医药研发外包服务等技术服务或提供专业设备设施、数据存储、软件共享等资源共享服务的公共平台。

(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具有信息采集、BPO管理、网上会展直播、技术演示等功能;提供信息查询、信息发布、全文检索、在线

咨询、个性化信息定制以及企业上网等服务;面向国际用户,建立用户语言界面;建立面向移动设备和固定终端的人机交互界面。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一个高效快捷的网上交易平台、供求平台和交流平台。

(三)公共培训服务平台:利用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社会资源,开展软件、动漫、业务流程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培训或实训,为外包企业的发展快速培养和造就各类高素质的人才;建立服务外包人才信息数据库,为服务外包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信息,为政府提供科学全面的外包人才信息;开展服务外包人才交流服务,为服务外包企业和服务外包专业人才提供交流的平台。

第二章 管理部门与职责

第五条 市商务局和市财政局为平台建设资金的主管部门,共同管理平台建设资金。

第六条 市商务局负责提出平台建设资金的使用计划、支持重点,会同市财政局组织项目申报、评审及管理监督。

第七条 市财政局负责平台建设资金的管理、审核及拨付,会同市商务局对平台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章 资金支持的条件、范围和标准

第八条

申请平台建设资金的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应属已建成投入使用或已正式开工建设,且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提供公共技术服务而购置的专用设备及基础性专业软件等累计投入不低于500万元。投入经费(含专

业设备和基础性、专业性软件购置或开发费、专利使用费、软件许可使用费、运行维护费等,不含转移资产和人员经费)不低于200万元;拥有一支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其中专职技术服务人员(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不低于50%,能满足服务外包企业所需要的公共技术服务保障需求;主要为我市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优惠技术服务,且年服务企业数不低于15家。

(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提供公共信息服务而购置的专用设备及平台专业软件开发费用等累计投入不低于200万元。投入经费(含专业设备和基础性、专业性软件购置或开发费、专利使用费、软件许可使用费、运行维护费等,不含转移资产和人员经费)不低于100万元;拥有一支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其中专职技术服务人员(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不低于50%,能满足服务外包企业所需要的公共信息服务保障需求;主要为我市服务外包企业提供网上交易服务、供求信息和交流服务。

(三)公共培训服务平台分为两类

一是公共人才服务平台。为发展我市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人才支持、服务的培训平台。为该平台而购置的专用设备及平台专业软件开发费用等投入不低于100万元,投入经费不低于50万元;拥有一支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人才服务的专业人才队伍,其中专职技术服务人员(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不低于50%,能满足服务外包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服务保障需求。

二是公共人才培训平台。经认定的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或实训机构作为公共人才培训平台,内培训和实训的服务外包人员超过300人次,且在我市服务外包企业就业人数超过100人。

第九条平台建设资金支持的范围

(一)补助我市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不含公共人才培训平台)建设所发生的专项设备、专业基础性软件购置、平台软件定制开发、运营及维护所发生的费用。专项设备包括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所投入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及相关辅助设备等。运营及维护费用指公共服务平台运行中产生的通信、设备租用、房租、设备维修、机房装修等必要费用。

(二)补助我市公共人才培训平台为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所支出的成本费用。

(三)用于我市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的调研、评估、审核等基础性工作经费。

第十条

平台建设资金支持的标准:

(一)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不含公共人才培训平台项目),按不高于其投入经费的50%给予资助,每个平台项目支持资金不超过200万元。同一项目已获财政资金资助的,不得重复申报。

(二)对符合条件的公共人才培训平台,按其年培训或实训规模、就业人数、质量等,给予定额资助。

1、培训、实训机构年培训或实训的服务外包人数超过300人次,且在我市服务外包企业就业人数超过100人,给予10万元的资助。

2、培训、实训机构年培训或实训的服务外包人数超过600人次,且在我市服务外包企业就业人数超过200人,给予20万元的资助。

3、培训、实训机构年培训或实训的服务外包人数超过900人次,且在我市服务外包企业就业人数超过300人,给予30万元的资助。

第四章 资金的申报、审核及兑付程序

第十一条

申请平台建设资金的条件

(一)申请公共服务平台(不含公共人才培训平台)资助资金的单位,应是该公共技术、信息、人才服务平台的投资者,且在我市注册登记、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的法人企业或行业协会、在厦高校、研究机构。

(二)申请公共人才培训平台补助资金的培训或实训机构单位应是经认定的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或实训机构。

(三)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单位必须提交服务优惠承诺书,明确优惠对象、项目、收费、期限及违约责任。

第十二条

申请平台建设项目(不含公共人才培训平台项目)资金资助的,应提供如下材料:

(一)《厦门市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资助申请表》。

(二)项目申请报告(含申报材料真实性声明),由法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专家论证意见,包括考核项目预期效果的指标及方法。

(四)项目实施报告,内容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项目背景和主要内容、申请扶持的理由、总投资(含项目投资清单)、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建设进度安排及竣工验收时间、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效果等。

(五)企业上财务审计报告。

(六)项目实施主体法律地位证明文件(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等)。

(七)根据各项目实际情况要求的其他必要材料。

(八)服务优惠承诺书。

第十三条

申请公共人才培训平台项目补助资金的应提供如下材料:

(一)《厦门市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资助申请表》。

(二)项目申请报告及资金使用承诺书,由法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三)培训、实训人数、在厦服务外包企业就业人数的证明材料。

(四)培训(实训)机构的法律地位证明文件(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等)。

第十四条 资金的申请、审核及兑付程序

(一)项目申请。申请单位应于申报期限前向市商务局提出申请。

(二)项目评审。市商务局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的基础上,由市商务局、市财政局聘请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评审。

(三)项目核查。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对通过专家组评审的项目进行核查。

(四)项目确定。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在项目核查的基础上,共同提出补助项目和补助金额,并由市商务局通过网站向社会公示资助计划5个工作日,对公示有异议的,市商务局、市财政局组织专家重新进行评审,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市商务局会同市财政局联合下达资金资助计划。

(五)资金兑付。平台建设资金由市财政局根据项目进度进行拨付。公共人才培训平台补助资金由市财政局根据补助金额予以拨付。

(六)基础性工作经费由市商务局提出资金使用项目及支出金额,经市财政局审核批复后执行。

第五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五条 获平台建设资金支持的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管理和使用资金,并自觉接受财政、商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获平台建设资金支持的项目完成后,需经市商务局、市财政局组织验收。对于验收不合格的项目,项目单位应在市商务局、市财政局下发有关通知后三个月内,将全部资助资金如数缴回财政部门。

第十七条 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将不定期地对项目组织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单位,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将全额收回平台建设资金,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第427号令)等规定依法予以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商务局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篇8:服务外包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策略

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服务外包企业自身所累积的无形资产, 包括品牌、创新型的人力资本、计算机软件、商标权、专利技术、固定客户群、电子信息网络系统、核心技术等, 这些无形资产决定了接包方提供服务质量的好坏, 是一个服务外包企业实力和能力的象征。二是服务外包企业所接收到的、外来的、属于发包企业的无形资产, 包括发包方企业的人力资源情况、销售网络、采购网络、专家决策网、特种权力、电子信息网络、商标权等内容。对发包方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将会始终贯彻在服务外包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当中, 是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主要业务。

二、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 复杂性。就一般企业而言, 其无形资产在类别上较单一化, 因此通常企业某一部门就能够附带完成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而对于服务外包企业而言, 由于既要忙于对其自身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 还要面对发包方企业无形资产的诸多管理问题, 如企业的营销渠道、营销策略等问题。与一般企业相比服务外包企业所涉及到的无形资产的种类较多, 所牵涉到的范围也较广泛, 因此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二) 风险性。外包业务的内容、特点决定了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风险性。如, 就离岸无形资产外包业务来说, 由于服务外包企业所承接的无形资产管理业务具有高成本化、业务虚拟化、高科技化、品牌数量多、服务周期长、项目规模大等特点, 在服务外包企业的无形资产经营管理活动真正实现了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之后, 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责任也会随之加大, 这必然会使服务外包企业承受一定的管理风险。

三、服务外包企业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来说, 无形资产的有效化管理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促进企业的长远化发展。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强化, 可以通过合理调配企业人力资源使企业用人成本得以降低的方式来进行, 也可以对企业无形资产利用的方式进行改进以为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筹措到更多的资金, 还可以通过采用专有先进技术来使企业的经营成本得以降低的方式, 亦或是通过企业品牌效应的发挥来使服务外包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得以提高。

(二)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服务外包企业自身以及发包方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强化, 是服务外包企业向外界承接无形资产管理业务的一个基本条件, 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质量, 对服务外包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 服务外包企业对自身无形资产管理的强化, 可以将无形资产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 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依照合同规定, 服务外包企业对与发包方企业相关的无形资产加强管理和控制, 能够在使发包方企业的无形资产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 为服务外包企业自身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服务口碑, 使其在服务外包市场中的占有率得以扩大, 进而实现服务外包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四、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 完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建设。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的建设和完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对于服务外包企业来讲, 应在企业内部建立无形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 并针对所承接的无形资产管理业务以及企业自身的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建立严格的保密、保护制度以及周密的开发策略。同时, 服务外包企业还应根据业务需要制定详细的员工培养方案以及管理业务流程。二是对服务外包企业中负责企业自身相关无形资产的评价、考核、维护、注册、申请、开发、投资、研制等, 要在保护开发性方面有所加强, 并制定有效的一系列的有关无形资产开发的具体策略, 以促进企业自身无形资产开发的有效性。三是强化相关立法工作, 在负责服务外包企业中与无形资产有关的法律事务的处理上进行完善。

(二) 强化无形资产的管理利用。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利用的强化需要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在企业的融资策略方面, 基于法律规定企业的无形资产为企业的抵押财产可以进行抵押贷款, 服务外包企业应对自身的无形资产进行充分的利用, 以为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二是强化对发包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利用。服务外包企业应对本企业的客户源资源进行良好的利用, 以使其广告效应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加强对发包方无形资产保护的基础上应在合同规定范围内对企业发包客户企业进行适当的宣传, 以使服务外包企业自身的形象得到提升。

摘要:本文围绕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展开分析, 在对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 全面论述了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主要特点以及重要作用, 并就服务外包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索

上一篇:幼儿园托班下学期教育计划下一篇:介绍福建白水洋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