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

2024-04-21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精选6篇)

篇1: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上音视频网站首要是听音乐

最新发布的“XX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75%的人使用网络音视频内容。中学生最关心的音视频网站内容是音乐和影视。

这份调查显示,被调查中学生最喜欢浏览的音视频网站是土豆网(80.6%)和优酷网(76.3%)。此外,除问卷列出的音视频网站外,答题者提到较多的音视频网站还包括酷狗、56网、迅雷看看及百度视频。

这份调查还显示,从被调查中学生对音视频网站关心的内容分布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音乐,57.7%的`中学生通过音视频网站收听音乐,其次是影视,49.8%的中学生利用音视频网站观看影视作品,再次是动画,比例为40.5%,之后依次是时尚娱乐资讯、搞笑内容、体育、视频新闻、视频课程和语音视频聊天。多数中学生认为网上信息可信度不高 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中学生大多对网上信息的真实可信度持怀疑态度。其中,认为网上信息大部分或绝大部分真实可信的只占26.6%。

这份调查显示,更多的人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存有疑问,其中,36.0%的人认为网上信息只有一半是真实可信的,19.0%的人认为网上信息大部分不真实可信,还有10.7%的人认为网上信息绝大部分不真实可信。

参与此次调查的专家表示,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是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并非全盘相信网上的信息。此外,这份调查也显示,一半以上的被调查家长对网上信息的真实可信度也持怀疑态度。

“XX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是由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联合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单位和有关专家参与开展的针对我国中学生互联网运用状况以及与校园暴力有关问题的专题调研。

此次调查于XX年4月至9月实施,主要针对11岁至18岁之间的初中、高中各年级的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在天津、内蒙古、江苏等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7个市、县进行实地调查。

篇2: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

2009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中学生上音视频网站首要是听音乐  最新发布的“2009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75%的人使用网络音视频内容。中学生最关心的音视频网站内容是音乐和影视。这份调查显示,被调查中学生最喜欢浏览的音视频网站是土豆网(80.6%)和优酷网(76.3%)。此外,除问卷列出的音视频网站外,答题者提到较多的音视频网站还包括酷狗、56网、迅雷看看及百度视频。这份调查还显示,从被调查中学生对音视频网站关心的内容分布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音乐,57.7%的中学生通过音视频网站收听音乐,其次是影视,49.8%的中学生利用音视频网站观看影视作品,再次是动画,比例为40.5%,之后依次是时尚娱乐资讯、搞笑内容、体育、视频新闻、视频课程和语音视频聊天。多数中学生认为网上信息可信度不高  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中学生大多对网上信息的真实可信度持怀疑态度。其中,认为网上信息大部分或绝大部分真实可信的只占26.6%。这份调查显示,更多的人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存有疑问,其中,36.0%的人认为网上信息只有一半是真实可信的,19.0%的人认为网上信息大部分不真实可信,还有10.7%的人认为网上信息绝大部分不真实可信。参与此次调查的专家表示,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是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并非全盘相信网上的信息。此外,这份调查也显示,一半以上的被调查家长对网上信息的真实可信度也持怀疑态度。“2009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是由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联合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单位和有关专家参与开展的针对我国中学生互联网运用状况以及与校园暴力有关问题的专题调研。此次调查于2009年4月至9月实施,主要针对11岁至18岁之间的初中、高中各年级的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在天津、内蒙古、江苏等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7个市、县进行实地调查。

篇3: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

而新媒体自诞生之初, 其特点就决定在不断影响人们思维方式的同时, 其自身也在不停发生着变革, 就像目前常被提及的自媒体, 就是其不断发展而对新媒体定义新的扩充。高校大学生一定的知识层次及新生事物对年轻人自然的吸引力, 让新型媒体在大学生之间快速得到应用, 这加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更让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存在一定的不可知性。

2013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NNIC报告) , 报告从各个方面统计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从报告提供的我国互联网现状, 结合目前高校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逐步瓦解

截至2013年6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 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 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 (CNNIC报告数据) 。网民规模的不断增大为新媒体的快速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土壤, 青年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面临瓦解。

第一、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被销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一般是由国家新闻媒体、学校教学等方式定向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 但新媒体将信息的传播逐步脱离政府、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等权威的控制。新媒体话语权的“阅众分享”、“去中心化”, 使大学生们找到了成为“新意见阶层”的可能性原本属于社会“小字辈”的大学生们在社会中也有了产生一定影响的可能性。在新媒体背景下他们的“声音”不再是小范围的自娱自乐, 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导致广泛的受众, 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刺激了年轻人个性中的精英意识, 以及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单方把控话语权的不满与抗争, 销蚀了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4]。

第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地位”加剧消失。根据CNNIC数据, 我国使用移动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保持快速增长, 意味着新媒体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形式多样、实时传播等特点进一步得到释放, 这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地位”加剧消失。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思想转变缓慢。在新媒体环境中,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有着平等的人格;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也有着平等的要求;有着均等的接受信息机会。随着新媒体信息传递的及时、便捷,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已经不可能再拥有信息资源的垄断权和获取的优先权[5]。在这种情况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放下惯有的高人一等、居高临下的架子, 完成与大学生群体平等交流和互动的思想转变至关重要。虽然这种转变时不可避免的要发生, 但长期的思维模式及工作方式使得这种思维转变缓慢, 不能与新媒体自身的快速变革相匹配。

二、构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困难重重

新媒体的出现虽然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关注, 但是怎样构建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关乎我国的建设与发展, 在尝试新的教育模式时既要大胆, 又要谨慎。因此如何搭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面临较多困难。

第一、新媒体载体形式多样、无主次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 新媒体的形式也不断的衍变。BBS、博客、QQ、微信、飞信、微信、人人网等, 新媒体有着十分丰富的载体, 而且这种载体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这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主阵地, 依托某一单一载体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随时面临坍塌的可能性, 因此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要足够的丰富, 这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第二、互联网结构层次多样、价值观混淆。青年大学生能否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大学期间正是青年人逐渐建立“三观”的过程。但是目前的互联网结构层次却给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加了难度。

根据CNNIC数据可以看出, 目前网民具备年龄结构跨度大、学历层次多、收入水平区间宽泛等众多特点。上述特点造成网民素质参差不齐, 加上新媒体传播的不可控制性, 使得互联网上混杂着不同的价值观。这使得高校在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时面临这些混杂观念的冲击。

第三、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形成有效分类。目前全国高校都有其自己的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形式, 这符合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发展的需求。官方微博涵盖的功能很多, 宣传、通知公告、思想政治教育等。这种广泛的涵盖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作用。这也反应出目前高校专门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并未形成, 即目前高校的新媒体载体未形成分类, 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度也不甚理想。

总之, 新媒体自身将不断变革, 如何尽快找到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的核心内容, 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新媒体的概念

[2]钱文彬.浅析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 2008 (6)

[3]徐振祥.新媒体的价值影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 2008 (8)

[4]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2月

篇4: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

CNNIC第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从宏观状况、网民特征结构、网民上 网行为习惯、对热点问题的看法、非网民特征结构等几个方面对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现状进 行了分析。CNNIC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02年6月30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已经达到1613万 台,上网用户总数达到4580万人;.CN下域名注册数量达到126146个;WWW站点数(包括.CN 、.COM、.NET、.ORG下的网站)约293213个;我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量为10576.5M。

CNNIC在发布第十次统计报告的同时,还综合分析了1997年以来10次调查报告的相关数 据,通过统计和对比,为中国互联网发展描绘出一条增长曲线,并以数据为基础,揭示了中 国互联网发展的脉络:

从上网用户人数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上可以看出,从1998年7月到2000年7月,上网用户人 数每半年都以超过50%的比率增长,2000年1月达到顶峰,然后开始下降,从2002年1月开始 ,有逐步回升的势头。CNNIC认为,这种增长率的减缓趋势可能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民 的基数增大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这种逐步回升的趋势,也可能预示着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第 二个春天即将来临。尽管我国互联网络的大环境经历了高潮、低潮的反复,可是从上网用户 人数的历次调查结果上看,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却一直保持着比较强的增长势头。同时不能忽 略的是4580万网民在我国将近13亿的总人口中仅占3.6%,说明我国互联网络的普及程度还 很低,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从网民行为意识相关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网民人均拥有E-mail帐号的数目呈 逐渐递减的趋势。网民拥有E-mail帐号以2000年1月为最高,达到人均4个,免费E-mail帐 号以2000年7月为最高,达到人均3.3个。CNNIC认为:网民人均E-mail帐号的减少说明网民 在电子邮箱的使用上越来越趋于理性,逐渐固定于常用的1~2个邮箱。同时这可能与几大主 要门户网站的邮箱开始收费也有一定关系。而且,第十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平均每 周收到6.5封电子邮件(不包括垃圾邮件),收到垃圾邮件6.9封,每周发出电子邮件5.3封 。网民每周收到的垃圾邮件比非垃圾邮件还要多,在一定程度上给网民造成了困扰。历次调 查结果相比可以看出,网民每周发出的电子邮件数逐渐递减。网民从2000年1月的每周发出1 0封电子邮件减少至目前的每周5.3封,尤其以近一年以来的减少最为显著,与去年同期相比 减少了2.9封。这可能与网民对电子邮箱的使用更加理性以及手机、短消息、网络寻呼等其 它通讯手段的流行使通讯联络方式更加多元化有关。

针对非网民的调查报告是本次统计报告新增内容,这部分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 我国网民可能的变化趋势。可以简单预计,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互联网产业大环 境的逐步好转,在国家对信息产业进行政策倾斜、加入世贸组织(WTO)、2008年奥运会申 办成功、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电信服务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多元化上网方式的进一步发 展、网络内容和服务的日益丰富、多样、实用化等因素的影响下,近期内网民数将会以不低 于当前的增长速度发展,网民的特征结构将进一步趋向合理,而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也将进 一步理性和实用化。但由于我国相对较大的人口基数和人群之间存在的相对差距等原因,网 络的完全普及和网民特征结构的完全合理尚须待时日,在发展过程中网民特征结构比例数据 可能会有一定的徘徊和反复。

篇5: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其中,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9亿,渗透率达到53.4%。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呈以下特点:

交流沟通类与信息获取类应用领先发展,娱乐与商务类应用发展缓慢

手机即时通信和手机微博作为交流沟通类应用的代表,是现阶段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流应用。其中,手机即时通信是渗透率最高的手机应用,同比增幅达15.4%。手机微博是使用率增幅最高的手机应用,同比增长了23%。其他交流沟通类应用和信息获取类应用,如手机网络新闻、手机社交网站、手机搜索等同比使用率均小幅提升。而以手机视频为代表的娱乐类应用,使用率变化不大。此外,电子商务类应用由于普遍处于发展初期,在手机网民中渗透率较低。

智能手机网民使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更为丰富,主流应用渗透率高于非智能手机网民

在智能手机网民中主流应用的渗透率相对非智能手机网民而言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手机地图/导航是渗透率提升最快的应用,提升幅度达35%。手机搜索、手机社交网站和手机微博为渗透率提升第二梯队,提升幅度在10%-20%之间。另外,手机支付、酒店/机票预定等应用在智能手机上得到破冰发展。尽管电子商务类手机应用发展滞后,但与非智能手机相比,智能手机网民中手机支付、酒店/机票预订使用率增长速度较快。

智能手机网民手机上网黏性较强,但平均每日手机上网时长相对非智能手机网民无明显增加

篇6: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

告全文下载>>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调查)。

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互联网普及率较2010年提升4个百分点,相比2007年以来平均每年6个百分点的提升,增长速度有所回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网站数在2011年下半年实现止跌,并快速回升。

网民规模突破5亿,增长进入平台期

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与前几年相比,中国的整体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

我国网民规模继续扩大,但增速逐渐放缓。调查分析,过去五年内助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几类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即将触顶,而其他年龄段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互联网的接受速度很难达到年轻和高学历群体的水平,造成中国网民增速的放缓。

网站规模止跌回升,CN域名现转折点

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站规模达到229.6万,较2010年底增长20%。经过一年多的下跌之后,在2011年下半年,网站规模显现出稳步回升的势头,有望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与此同时,国家顶级域名.CN的注册量也开始转身向上:2011年底.CN域名注册量达到353万个较2011年中增长26000余个。

网站规模的回升,一方面得益于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的重视、建设和应用推进;另一方面,网站规模的回升,是泡沫被挤压、水分被蒸发之后的回升,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将更加健康,网络应用将更加扎实,发展也将更加稳健。

团购用户热情不减,流量尚未带来利润

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团购用户数达到6465万,年增长高达244.8%。团购用户热情不减,但团购网站数量却在下半年开始下滑。调查分析指出,由于团购服务本身存在低门槛、弱约束等问题,加之团购网站前期投入资金较大,遭遇资本市场整体转冷,市场负面因素显现,导致团购网站数量大幅下降。

流量虽大,人气虽足,但是仍面临盈利难的尴尬局面。调查认为,网络团购经过2011年的行业“洗礼”后,行业将寻找新的均衡和稳定。以购物网站、旅行预订为代表的其他互联网服务商的进入将挤压小型团购网站的生存空间,而有定位清晰、有核心竞争力的团购网站仍将受到市场的青睐。

娱乐应用持续走低,网络视频逆势上扬

2011年,在大部分网络娱乐类应用的使用率继续下滑的同时,网络视频的使用率呈逆势上扬的态势,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势头相对良好。调查显示,2011年,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等娱乐应用的用户规模有小幅增长,但使用率均有下滑。相比之下,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则较上一年增加14.6%,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

上一篇:名人故事:柯南道尔下一篇:厨房标语大全八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