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实习报告

2024-04-20

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实习报告(精选8篇)

篇1: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实习报告

流浪未成年保护中心总结

4月17日上午七点,社工站的十四人搭上了去流浪未成年保护中心的车,虽然搭公交很辛苦,但还是很高兴有机会去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知识系统,虽然专业知识还不够。

虽然计划了很久,但是我们没能事先都决定搭公交还是包车,没有了解到包车那么贵,所以在决定搭公交之后出现了没有零钱的情况。

到了未保中心,我们就就开始布置会场,可以看到其他实践小组活动过的影子,那里还保持着活动现场的欢快。布置会场的时候,有两个工作人员在旁边答疑,有一些成员跑去和工作人员聊天,并说出“你们大学毕业了在这里工作,无不无聊啊,天天在这个地方。”表现出对别人的不尊重,不理解,给人感觉我们不是社工专业的,会产生不信任感。以后在与别的机构交流的时候不能表现出对专业、组织的不认同或是怀疑。

第一次来实践,大家都很兴奋,以至于整个教室都很吵,后来我们也意识到在别人的领地这样吵不适合。考虑到气球会爆破,小孩子会吓到,吹气球的大小控制在小的程度。到了现场,我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准备工作还不充分,小小动物园环节用易拉罐制作动物模型很多成员都没有自己想出创意模型,甚至不知道如何制作模型,准备不充分,如果小朋友自己对制作模型没有想法,成员又没有创意的话,小朋友很容易有挫败感,会影响活动进程。主持人就说了句“待会随机应变吧,我教你们一些方法。”很多成员都只记得自己在某一个活动中的主持人位置而忽略了自己还要带一个小孩玩游戏,没有事先了解全部游戏规则。其实应该给成员加强合作意识,某一个游戏环节的成功是需要所有人配合的。

我们还发现自己没有事先将那些用于拼图的画剪成八块,主持人让我们快点剪拼图,但又有人说:“不是说图片是小朋友自己剪的吗?”这也是事先准备不足的后果,甚至我们都没有商量好一些步骤。可见,事先的充分沟通很重要。

工作人员提醒我们小孩子到了,我们赶紧去迎接,夹道喊着“欢迎”小孩子直接冲进会场找自己的座位坐下。看到那些在我们眼里“很奇怪”的小孩,我很惊讶,都说不出“欢迎”了,这似乎在表明,他们被抛弃在外是因为自身的某些诸如智障的疾病。我本来想带一个女孩子的,但是发现根本没有女孩,我找了个坐在第一排的男孩,询问“今天和姐姐一起玩游戏好不好?”我没有想到这个小孩这么冷漠,不说话,之前还以为他会说“好!”“姐姐好!”或者喊我阿姨,可是什么都没有,在心里有一点失望,但是想到学姐说过的要“全程热心”我还是高兴地和小朋友交谈。

小朋友的疾病现状让我们都很震惊,我开始怀疑小朋友会不会配合,这正是我们要努力地地方:促进小朋友的互动能力。活跃气氛的主持人必须对动画片很了解,这次的主持人中有一位学姐显然就不怎么看动画片,不过还好一个外系的主持人很在行,问小朋友“小朋友平时都看什么动画片?”小朋友还心存戒备,还没有完全开放自己,带小孩的社工私下询问也得不到回答,社工就代替小朋友回答“喜洋洋”“小丸子”……主持人一句“你那算小朋友吗?”博得了小朋友的笑声。

和牛牛(我带的流浪儿童)一起拼图画的过程中,我引导他根据动画人物的嘴型就可以拼出来整张图,也问了他自己的想法,他没有理我的意思,我想他们都是长期流浪在外的儿童,这样的日子养成了他们冷漠的性格,我的话语绝对没有食物对他们的吸引力大。但是还是要很耐心。我一直在问牛牛喜欢什么动画片,喜不喜欢“懒洋洋”并试图知道他的名字。他都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我。我对他来说是个陌生人,和一个陌生人一起完成某个任务似乎让他很不自在,如果我们在刚开始不是这么快就进入游戏,而是了解一下自己带的儿童是什么样的情况,会更好。这些小孩之中还有哑人,不同的小孩应该不同的对待方式,事先对这些小孩的特殊方面的了解会有利于开展下一步的沟通,而我们忽略了。

拼图基本上是我动手,或许那些流浪的小孩子没有机会看“喜洋洋与灰太狼”。

从“活跃气氛”开始,一切就有了不好的发展,社工只顾着和小朋友交流,沟通,而忘记了听主持人的讲解,现场变得很乱。如果我们在游戏之前就有很充足的时间和小朋友交流或许就不会那么乱了。

小小动物园,我作为主持人助手,也想了一些有借鉴意义的制作动物模型的创意,改变了社工不知道如何制作模型的局面。分发剪刀及相关物品。同时,我还要带着牛牛完成动物造型的制作。牛牛显然没有制作过动物模型,他看着面前的易拉罐很纠结。我问牛牛喜欢什么动物,不回答,我引导他说“喜欢小猪吗?”我希望从他的口中得到他的想法,但是,他只时不时用很陌生的眼神看我,我只好自圆其说“小猪最可爱了,和小朋友一样可爱。”考虑到他很冷漠,可能会不愿透露自己叫什么名字,我一直没问。我对牛牛说“先给小猪做两个大大的耳朵好不好?猪猪的耳朵好大好大,还可以扇风,夏天肯定好凉快。先给它做耳朵?”递给他蜡笔,牛牛在彩纸上画了一个圆圈,但从圆圈的弧度上可以看出那是他画的猪耳朵。我和另一个社工直叫好,“猪耳朵那么难画,你居然画的这么好,太像了,真棒!”鼓励为先,让牛牛感觉到我的接纳。我马上鼓励他画第二个耳朵,他受到鼓舞,画了一个更大的耳朵,还很认真地在大耳朵内画了一个小圈,他是有他的想法的,应该鼓励他自己的想法,我说“这样更像猪耳朵了。”他看了我一眼,接着在原先的圆圈里画了一个小圆,“很对称的耳朵。”继续鼓励,剪形状是由社工剪的,因为剪刀算利器,危险。制作猪脸是由牛牛一个人画的,我们夸他将脸画得圆,将鼻子画的生动,一直在鼓励他自己动手。帖双面胶的时候我们发现牛牛根本不知道双面胶怎么用,我不打算教他,因为如果我们总是告诉他应该怎样做,这会让他怀疑自己以前怎么是这样做的,进而否定情绪增加。

后来牛牛也能很好的完成小猪尾部的制作,我们之间的信任开始有转机。他甚至开始主动将剪好的尾巴帖在易拉罐上。这是时候问小朋友的名字了。但他还是不说,我不希望自己和 一个小朋友合作了半天最后居然不知道他的名字。我换了一种方式“小朋友将自己的名字写在易拉罐上,这样就表明这个好看的小猪是你自己做出来的啦”这验证了我之前在一些相关资料上的看法,流浪儿童很自我。

在小小动物园中感受最深的就是,社工的很铁不成钢,我们几乎做了所有的工作,为什么要代替小朋友完成任务?我想可能是我们自己没有把握好游戏的竞争性,每一个社工都不希望自己的小朋友是最后一个完成任务。但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为了竞争而竞争,没有什么比和小朋友在游戏的过程中互动更重要的了。制作模型之后,主持人没有宣传环保知识就分发奖品,那些零食一下子就吸引了小孩子所有的注意力,根本都不管主持人的环保宣传。

PPT展示牙齿的重要性环节,主持人挑选的材料过难,小朋友没有听懂,也无法接受,在教孩子们什么东西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他们的智力,注意力方面的问题,简单易懂更好。在这个过程中,牛牛一直在吃得到的奖品,我引导他数自己的牙齿,看看是否有蛀牙,牛牛一直忙着吃,只有我问他有没有刷牙时刷一下舌头他才伸出舌头让我看他是否有刷舌头。因为要忙着吃糖,牛牛也没有唱刷牙歌。

跳兔子舞,所有的小朋友都在跳,我鼓励牛牛大声地喊节奏,但是他一直不说话,有时也只是象征性地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牛牛据说不是哑巴,经过这么多游戏,牛牛可以配合我一起玩游戏,但是,不愿意说话的习惯根深蒂固。看到他这么喜欢照相抢镜头我也看到牛牛是喜欢表现自己的,他缺少的是互动的能力,信任的品质。

也出现过一些很急的状况,最后小朋友得到了最后的奖品,社工带着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交换零食,牛牛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虽然别人给了他很多糖,别的小朋友等急了喊道“快点给我山楂片吃,我给了你那么多!”牛牛还是一直撕开手中的山楂片,没有分享的意思,我担心那个小朋友会打牛牛,就对那个小朋友说:“他是想方便你吃东西啊!”这个小朋友心里才平衡一些。

最大的感受是:

没有纪律,社工自顾自的和自己的小朋友交流,根本不听主持人的讲解,没有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流浪儿童的情况各异,我们可以事先了解关于他们的资料,这样在应对的时候就自在一些。

游戏是很好的促进小朋友与社工互动的方法,游戏的目的不是竞争,不是的第一名会有什么奖。

和那些有问题的小孩交流还是要有耐心地,虽然有时只是对牛弹琴。

篇2: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实习报告

流浪未成年人儿童保护 中心工作总结 流浪儿童保护中心在 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 市团委大力支持和市民政局的直接领导下,中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精神,紧紧围绕市团委提出的“助学工程”“关爱工程”“净化工程”“基础工程”等四大工程不断开拓,现以构建起一个以**市救助站为主覆盖全市范围联动社区、学校、工矿、企事业单位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网络,流浪儿童保护工作正向着规范化方面健康发展。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工作 以关爱、保护、教育为的工作思路,向**模式、**方式学习,在充分借鉴两站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现有特点和优势,现已初步构建成一个以救助管理站为主体的流浪少儿救助、保护平台

一、加强救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 流浪儿童保护中心广泛宣传《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流浪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基本规范》等。我们的宣传形式有:(1)在中心城区各要道设置救助站引导牌 18 个,(2)在中心城闹市区设点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宣传 10 余次。

篇3: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实习报告

在这次康复训练过程中, 我们从六个方面进行, 即文化教学、习惯培养、安全教育、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以及健康教育。而针对自闭儿童, 除了上述几点外, 我们还开展了两次小组, 让他们不仅从书本上学到东西, 而且通过参与各类活动, 能够敞开心扉, 学会悦纳、接受他人。

1. 课堂教学

目的:通过课堂教学, 挖掘内心想法, 有利于自闭儿童情感的抒发和情绪的宣泄。

课堂内容:以美术治疗与音乐治疗为主, 其他课程辅助。

选定理由:美术治疗——自闭症儿童是以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为特点的精神疾病, 无论从成因, 发展方式和治疗手段与成年人的自闭症都有很大的区别。美术治疗是在工作者的协助下, 实现透过美术创作表达存于内心而未表达出的思想与情感, 美术对儿童而言, 是一种最初的语言, 一种最自然、最直接的讯息传递, 是儿童表达自己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它不需要依赖于日常语言, 绘画过程本身有助于自闭症儿童情感的抒发和情绪的宣泄, 促使其心理因素的健全、和谐发展。

音乐治疗——通过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 工作者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 以及在治疗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作为治疗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

具体内容:美术治疗—— (1) 先通过热身练习, 使自闭儿童有机会熟悉美术疗法, 激发起他们的兴趣, 帮助降低儿童对美术治疗体验的敏感度, 使自闭儿童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治疗中, 将思想和情感尽可能的表达出来。 (2) 通过创作不同类型的肖像和自我象征的过程让自闭儿童注意力调节到他们自身、他们的外貌、体型、和态度, 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动机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有更多的领悟。而在这个过程中, 团体成员的反馈对自闭儿童至关重要, 这可让他们意识到平常被忽略或否定的部分。 (3) 通过自发性绘画, 用非威胁性的方式表达出他们的问题、感受、恐惧、期望和关注, 以此挖掘内在无法表达的潜意识内容。 (4) 团体绘画有助于团体成员在交往上有所改善。

音乐治疗—— (1) 先通过救助站的相关人员, 了解自闭儿童的基本情况 (包括行为、语言、动作、饮食等) , 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训练计划, 这包括日计划与周计划。 (2) 利用孩子的天性, 将音乐灌入游戏中, 让自闭儿童参与其中, 这可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3) 举行一系列小合唱, 让自闭儿童参与其中, 这可以消除他内心的羞涩, 也可以让他们在团队中大胆表现自己。

2. 小组活动

目的:以活动为媒介, 精心为儿童创设一个充分自由、没有任何压力的良好环境, 让自闭儿童通过儿童, 自然地表达情感, 将内心所存在的问题通过“玩”暴露出来。

活动内容:简单的拼图游戏和情景模拟

具体内容:拼图游戏—— (1) 先让孩子对照模板拼一次。 (2) 把模板拿开, 让孩子重新拼一次, 若孩子有困难, 志愿者可在旁指点一下, 若最早拼完, 大家应该给予掌声。 (3) 到最后, 要做到合理、公平, 不能偏爱那一个小孩, 让大家都感受到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情景模拟—— (1) 先让孩子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 (2) 要把目光集中在他身上

让他感觉大家对他的重视。 (3) 要对每个表演的小孩做一个恰如其分的点评。

(情景模拟是在孩子已敢大胆并且能基本说出自己想法时, 使用更佳)

除上述两种之外, 平常生活中, 我们常用行为矫正对其进行治疗。如系统脱敏法、行为塑造法、代币治疗法等。

二、社工介入自闭儿童问题的优势分析

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助人的职业, 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 社会工作者已经用知识价值和技能的金三角把自己武装起来, 知识、价值和技能的金三角代表当代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最高成果。

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内涵是助人自助, 人本主义价值理念, 突出案主中心, 强调为案主的需求提供帮助和人文关怀, 是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体现。

社工具有全面的知识作后盾。自闭症儿童在思想, 价值观, 行为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要解决这些偏差行为具有很大的难度, 而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无法科学, 正确的处理和治疗自闭症儿童的偏差行为。

未保中心里的服务人员, 一般只是从事生活性服务项目, 而对自闭症儿童关注和保护不够。社工拥有有效倾听, 同理心, 对质;能运用小组治疗技能, 促使自闭症儿童发挥自我潜能, 矫治偏差行为等等。社工能有效的促进案主的自我发展, 实现真正的自助。

三、社工介入自闭儿童问题的反思

1. 社工介入所存在的问题

(1) 缺乏政策支持。

(2) 周围环境。

(3) 社会工作者问题。

(4) 经验缺失。

(5) 对未保资源利用度不够。

2. 社工应如何更好地介入自闭儿童问题的治疗

(1) 了解自闭儿童的所缺所求, 积累经验, 掌握更多的工作技巧。

(2) 明确自己在不同角色中的地位。

(3) 在不同的情景所选用的方法要得当, 个案、小组、社区三大方法灵活的运用。

四、对策和建议

社工介入自闭儿童问题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一方面它需要社会支持, 另一方面社工自己要总结经验, 根据自闭儿童的实际情况开展合适的活动。

1. 政策的制定和宣传

通过呼吁有关部门制定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政策, 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由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和专业的康复训练服务, 这就为其解决了基本问题。社会上有这样的孩子, 不是某一个机构的责任, 而是大家要一同来面对, 所以政府有责任去提供各种形式的福利。

2. 扩大宣传力度

在关注流浪儿童的同时, 要保持与媒体的联系, 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群特殊的孩子, 把爱的种子播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让这群孩子意识到社会在关注他们, 也让他们感受到的人间温暖。

3. 新增一些社工项目, 让社工的介入更顺畅、有效

篇4: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实习报告

关键词: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调查研究

引言

新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新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负有保障和尊重未成年人权益的义务。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出台与多次修改之后,我国加强了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力度与范围,然而就在近几年出现了各种侵害未成年人权利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无时无刻不在向全社会特别是学校和家庭敲响这警钟。

一、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状况原因分析

(一)在立法方面未形成有序的体系

我国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主要集中于两部专门性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最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主要规定了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受教育权及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益,并就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于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进行了规定。

(二)缺乏统一有效的社会保护机制

一方面,先进的社会大众传媒、网络走进了大同市的千家万户,网络运营商不顾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唯利是图,给青少年的身心成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互联网中的不良内容成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另一方面对于权益受侵害的未成年人缺乏一个有效、系统的救助机制抢。

(三)学校保护中的相关主体法制意识淡薄,责任不明确

一方面是应试教育制度本身的缺陷,学校的法治意识不强,不能将有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应有的重点传达给未成年人,致使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学校与家长对于未成年人在发生事故时的责任界限不明确。当学生在校期间发生安全事故以后,家长往往向学校要求高额的赔偿金,不仅致使作为非营利机构的学校负担沉重,而且还会让学校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把本应该安排的活动取消以此来较少学生出事故的几率,但这同时剥夺了学生学习其他方面知识、增强其他方面能力的权利。

(四)传统的家庭观念致使父母随意侵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为什么家长敢虐待孩子、敢私自拆孩子的信件、看孩子的日记?就是因为有的家长根本不懂得孩子也有合法权益,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公民,也享有因为中国公民该享有的各种权利,他们只知道老师体罚孩子不对,却从来不认为家长虐待孩子也是侵犯孩子权益的行为。

(五)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缺乏

未成年人自我意识、独立性的缺失是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缺乏的突出表现。这种缺失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处处有父母保护,家庭中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剥夺了本应由未成年人独立行使的权利,从小无法养成独立平等的人格,缺乏自我锻炼的机会,成长阶段主要忙于学习,对于侵害权益的违法犯罪事件接触的比较少。

二、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一)逐步形成完善的立法体系

逐步建立一部系统而完善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典,使得关于未成年人的一切权益保护均有针对其专门的法律依据,在民事、刑事或其他社会保护方面与成人保护法规彻底区分开来。

(二)形成统一有效的社会保护机制

首先,对游戏厅、网吧等场所强化未成年人限入措施,对于不法经营者予以不同程度的惩戒,增加不法经营者违法犯罪的成本,同时清除内部不严格执法的执法人员。其次,建立一个的良好健全、有效、系统的救助机制,未成年人权益被侵害之后能够有一个救助和保护受害未成年人的机构,尽可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走向违法犯罪道路,以免成为未来社会的隐患。最后,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能够各司其职,形成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体系。

(三)加强校方的法制意识,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

提高广大教师的法律意识。校方努力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高法制意识,树立法制观念,自觉地学法、用法、守法,在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中,自觉地把行为纳入法制的轨道,将法律知识普及给未成年人,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要重视德育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生活指导,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明确相关主题责任。法律应明确学校和监护人在未成年人出现安全事故后的责任分配。

(四)明确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尊重未成年人的权利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一生下来父母的言行举止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对父母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一方面,确立儿童最大利益原则①,明确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规定后相应的惩罚措施,使家庭保护依法进行。对于监护人侵害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的或者对未成年人子女的生命健康有威胁,建立对监护人的监督惩罚机制,扩大监督举报主体,依相关主体的监督举报,使受害未成年人能够及早被发现,被保护,同时剥夺监护人相应的权利,直至威胁消失或权益重新得到保护,家长行为恶劣的,对其采取相应程度的惩罚措施。另一方面定期对家长进行法制课程培训,增强家长的法律意识,组建专门的家长教育援助机构,为家长在孩子培养过程中提供科学、健康、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益的知识技能培训。

(五)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未成年人是一个需要时间逐渐成长的主体,需要各方主体对未成年人保护和对其权利的尊重,学校和家长应该多给未成年人独立成长的空间,多一些接觸外界的机会。

未成年人自身也应该慢慢的学会自我保护,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不可掉以轻心,多听一些未成年人保护的讲座和座谈会,观看一些自我保护的书籍和视频资料,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格斗防身技巧,锻炼好身体。在遇到危险时,活学活用,处变不惊,见机行事,求助于大人。切不可冒失行事,意气用事,逐渐学会独立处事和解决问题。

结语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新时代的发展伴随着多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发生。通过调查了解,发现的未成年人部分权益受保护状况不容乐观,结合全国立法现状和执法状况所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行原因分析,并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方面的制度对完善本地区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

注解:

①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不论是由公私社会福利机构、法院、行政当局或立法机构执行,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因素。

参考文献:

[1]周巍.未成年人隐私权的民法保护[D].湖南:湖南大学,2007.

[2]曹承龙.关于我国西北农村地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调查报告[D].兰州:兰州大学,2010.

[3]王学伟.论人格尊严法律保护之完善[J].黑龙江教育学报,2004,23(6):147-149.

[4]张丽燕.我国民法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观察家视野,2001,6(26):26-28.

篇5:未成年人保护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保护调研报告

一、未成年人自护能力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研究背景

自我保护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理本能。它体现了未成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反应能力、主动行为能力等。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未成年人生长、教育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颠覆。相较以往,未成年人受到更多外界的冲击、影响,其成长环境日益复杂。食品安全、地震灾害、洪涝灾害、交通事故各种事件屡见不鲜、频繁发生,对青少年的安全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近年来,未成年人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识所造成的。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是青少年工作当务之急。

2、研究意义

近年来,全社会都开始关注未成年人的安全、健康教育,而作为校外教育机构,对此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团xxxx区委始终把关注未成年人的安全自护作为青少年教育目标之一,加强未成年人安全自护能力培养,并在建立了相关的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对于在新时期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教育的暂时缺失和不完善的现状,立足校外教育的广阔平台,为未成年人的安全、健康成长具有良好推动作用。

二、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xxxx区未成年人。具有xxxx户籍,年龄在6至16岁之间的青少年。

2、研究方法和内容

此次调研通过互动交流、我问你答、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内容涉及未成年人的交通常识、食品安全常识、生活常识、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人为事故、非法侵害的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限制,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避免侵害能力尚缺,集中表现在应对突发事件、非法侵害、人为事故等方面。在遇到突发事件,如同伴落水等一些威胁到生命安全时,不够机警,还有一些未成年人的认识不够深刻等等。小学生们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确实让人担忧,其中农村小学生的安全意识的缺乏尤为严重。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xxxx区未成年人安全自护教育现状

目前,xxxx区未成年安全自护教育主要集中在学校,全区有公办中小学163所,其中村级完全小学137所;初中23所;高中3所。小学在校生52406人,初中在校生27873人,高中在校生6926人。

2、xxxx区未成年人安全自护教育阵地建设情况

一是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活动中心的建设,对增加广大青少年包括全区青少年参与安全自护活动实践,拓展青少年校外活动空间,丰富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推进素质教育以及促进青少年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校园活动阵地。学校建立有红领巾广播站、校园广播之声,开设黑板报宣传阵地,定期不定期宣传安全自护教育知识。

3、xxxx区未成年人安全自护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活动阵地发展很不平衡。从xxxx区现状看,目前全区现有的团属活动阵地,无论从数量、布局、规模乃至功能、设备等方面都不能满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社会筹措渠道有限,财政支持不多,严重制约事业发展。多数活动阵地项目建设都是靠自身的力量。大部分活动阵地,由于投入不足,年久失修,设施陈旧,设备老化,阵地本身特有的资源、文化教育软硬件配套匮乏,在教育、引导、服务、凝聚未成年人安全自护方面捉襟见肘。

4、原因分析

(1)学生方面

一是年龄的限制,导致认知的不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和处事能力增强;二是经历的少,导致只有认识、没有实践。未成年人对遇到侵害事件时,清楚的知道“寻求他人帮助”、“机警处理”,但具体到如何寻求他人、如何机警处理时,却不知如何做。三是处理能力有限。有些事件的处理远远超过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必须借助家人和老师的帮助,才能得以解决。

(2)家庭教育方面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的意识薄弱,存在的安隐患较大的主要原因离不开家庭教育。小孩子的最初教育来自家庭,而在农村,家庭的教育状况依然存在较大的不足。大部分家长很少或者从来没有教育孩子怎么预测和防患安全隐患等安全知识。有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行为、不当的处理对孩子有了错误的引导,这样在生活中不经意的行为对孩子的认知起到了坏的榜样作用。

(3)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教育的方法存在误区,宣传和教育的力度和广度还不够。我们在跟学生的谈话交流中发现,很多学生认为老师讲的有关的知识,很多是千篇一律,单调无味。所在学校除了每年安全疏散演练、法律进校园等活动以外,对于关于孩子自我保护、避免侵害方面的专题活动很少。

(4)社会方面

未成年人身边潜在侵害越来越多。比如:社会上存在销售含有暴力的、色情的等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现象影响青少年身心;生活环境中来自游戏机、网吧等场所的诱惑变多;地震、洪涝灾害等各种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交通事故、火灾、食品安全等各种人为事故频发

四、建议和措施

1、学校方面

一是适时适度地开展安全自护教育。由于现阶段的未成年人正处于好动,对事物的接受性比较强的基础层面,同时又因为自身知识及实际经验的不足,造成其对事物的接受的一种叛逆选择性。如果教育选择的不当,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厌学反抗性的行为。不但教育的没有意义,甚至可能会产生一种对这类知识的抵抗情绪。他们的潜意识里就不会形成这种安全的保护意识,更是没有对安全隐患的防范及应对的知识。为此,学生应加强重视对未成年人的安全自护教育。这些安全自护教育应包括: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学生对事物安全度的判断,学生对突发事故作出的应急正确行动等。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提前教育、及时提醒教育;找好切入点,有效地行进说教;采用适当的方式,比如图文并茂的解说、小品相声的演绎。通过这些途径,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同时,并进行模拟的文艺演习。逐渐引导学生将精力专注其中,慢慢将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自护能力培养起来。

二是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自身修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无论从意识还是行为上都要清楚并时刻记住自身的义务与责任,还有自身知识的丰富渊博性。为了应对学校的交发任务,上级的要求,不少老师都是口头上略微带过又或强硬平白的说教。所以,教育工作者更应加强自身的责任感,以正确的方法,合理丰富的知识来指导学生。

三是扩大学生寻求安全自护知识的来源。定时举行全校性,或者班级性的讲座说教。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差异,要适当行进集中与分散教育的调整。举办“安全教育知识”的黑板报,采用班与班的比赛形式,调动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举行一些安全知识的有奖抢答活动,实行知识的相互流动性。编办一些图文并茂的安全书籍,放在图书流动室里传阅,以此来补办说教的不足。开设“安全教育”的课程,正常教学计划与第二课堂相连合,加强对知识掌握的巩固性。

2、家长方面

一是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模式。农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而且由于地理环境,生活环境的影响,造成他们知识的更新周期慢,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低。他们以自己前几十年的教育经验来管教自己的孩子,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并且,在现阶段考试制度的影响下,大部分家长认为学习成绩为最最主要,其他的都应靠后再讲;有的还认为,把孩子送来学校进行教育,就相当于把孩子全部交给了学校。这些,都是非常陈旧并错误的教育思想。在当今这个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家长们要时刻清楚自身的义务与责任,尽快吸纳新的理念。同时还要转变旧的方式,以孩子的思维去教授知识。

二是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作为家长都有义务和责任去养育管教好孩子。而这种养育不只是将孩子抚养大,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还得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方面的教育要抓好落实,并做到全面的教育。虽然有很多自己也不明白,但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将其弄清楚,尽量将好的、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

3、学生方面

一是正视安全自护教育。小学生对于安全自护能力教育这一方面的知识往往会觉得枯燥厌烦,无心去留意接受这一方面的知识,形成一种错误去选择性学习的误区。又或许更多的同学会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认为安全事故离自己还远着呢,容易忽略周边的安全隐患。其实,生活的周围时刻有着一些不好的情况出现。所以,作为学生,必须正视安全教育,把它当作同样主要的知识来学习。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时刻重视安全。另外,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还要主动寻求老师家长们的帮助。

二是主动扩宽获取安全知识途径。明白自己正处于一个接受及培养各方面知识和意识的阶段,尤其是自身的安全的意识培养。现在在做事情的时候都注意一下,慢慢将这种意识转移为自己脑里的潜意识。而且,在媒体传播发达的今天,不应将所有的不明白都靠老师父母去解决,自己更应积极主动去寻找答案,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的牢固。

4、社会方面

一是加大安全自护项目扶持力度。由于经济发展的限制,在安全设施方面的投入不足。应进一步加大活动阵地建设的财政支持资金投入,坚持重点项目重点扶持、集中力量、注重布局的原则。

篇6: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实习报告

摘要:近年,困境未成年人这一弱势群体不断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救助部门以及全国各地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公益组织都在开展困境未成年保护项目,但是项目开展的效果如何?如何对项目效果进行评估?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一个具体案例为切入点,从需求评估、干预评估、项目督导三方面进行讨论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困境未成年人;需求;干预;督导

研究以苏州市某社工机构为依托,以一具体案例为基础,对某社工机构开展的困境未成年人保护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一、案主基本信息

(一)社会人口特征

李案主,女,12岁,小学五年级,独生女,身体健康状况良好,隔代教养。案父患有精神疾病,案主随祖父母一起在苏州生活。祖父母在社区做清洁工作,平时生活靠祖父母维持,较为困难。祖父母文化水平较低,案主学业无人辅导。

(二)三大支持系统

1.家庭支持系统

案父36岁,患有精神疾病,因无法医治医院拒收,现处于无业状态,无自理能力。案母在案主3岁时离家,在案主10岁时回来探望,之后与案主未再见过面,但与案主几个月会通话一次,关系生疏。案主从小由祖父母抚养,现与祖父母一起住在叔婶的租住房,祖父母均已62岁,祖父身体状况良好,有监护能力。祖父母的保洁收入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保洁工作辛苦且早出晚归,家庭教养能力有限。

2.学校支持系统

案主在接受机构服务前,学习成绩中下,后有明显提高。案主性格偏内向,不喜主动与人交往,除一起居住的同?q堂姐外,案主并无其他要好的同辈朋友。案主曾参与社区活动,据当时的负责社工反映,案主在参与活动时表现不积极,且同学不愿与案主亲近交流。

3.公共支持系统

案主在接受此服务前没有任何公共支持的服务。在接受服务后,主要的公共支持有:学习上由主责社工链接志愿者资源进行学业辅导;链接爱心人士和救助站的助学资源,已发放助学金;链接学校的助学金,但因材料缺失,未能成功。

二、项目概述

(一)需求评估概述

社工的需求评估在进行需求预判后实行初步计划。案主已上五年级,面临小升初,但家人文化水平有限,无法在学业上对其进行辅导。并且案主即将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将产生变化,家庭对其照顾能力受限,日常生活和心理情绪都需引导和支持。机构主要采用定性的访谈来进行需求评估,主要发现三个问题,根据重要程度依次分为:案主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案主的朋辈交往能力,案主与父母及家人的关系。

社区的需求评估详细说明了案主家庭的经济和住房等需求,而社工的需求评估更注重案主自身的需求,关注案主的学习和自身发展。

(二)干预评估概述

1.干预内容概述

首先,为案主链接志愿者资源,提供学业辅导服务,帮助案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提升学习能力、增强学习信心的目的,为小升初做准备。其次,为案主链接小组活动,增加案主与朋辈的接触,提升案主朋辈交往的技巧,增强其自信心。再次,与案主沟通了解她对父母以及家人的看法和感受,鼓励其加强与父母家人的沟通与交流。

2.案主复杂需求与服务或服务资源匹配情况

社工在进行需求评估时,按照案主需求的重要程度,首先是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链接志愿者辅导案主学习,了解案主的弱项与强项,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逐渐减少案主对学习的抗拒心理。每周辅导3次,每次1小时。其次是帮助案主学习人际沟通技巧,链接相关社会资源,鼓励案主参加兴趣小组、人际交往小组的活动,与同学一起参观游览,增加与朋辈接触的机会。鼓励案主主动与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带领案主学习人际沟通技巧,与案主模拟预演、实践相关人际交往技巧,增强案主的自信心。再次是鼓励案主表达自己对父母及家人的感受,社工在交流中要学会用自我披露、同理等方法鼓励案主表达对父母及家人的看法。

(三)督导概述

1.督导的基本情况

机构的督导资源一是外部督导,包括项目督导、心理咨询师及培训;二是内部督导。督导要求是新入职的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和一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外部研讨,每月各一次。福利政策方面存在缺位督导情况。

2.督导的工作状况

香港资深社工定期实务督导,资深心理咨询师进行个案和心理方面的督导,每两周一次。外部不定期督导一是行政方面的培训,一年一到两次;二是律师方面,每月都能咨询;三是社区人员,主讲低保程序、申请方面的问题。内部督导一是老员工带新员工,每月至少交流一次;二是每周都有例会,案例研讨,朋辈督导;三是通过案例模拟、小组模拟进行研讨。

三、讨论和建议

(一)需求评估

1.需求评估讨论

需求评估,不仅要分析双方一致的需求,而且要重视双方不一致的需求,社工接案后会对案主做需求预估,但是没有与社区的需求评估做对比。对案主的需求评估目前只是通过访谈、观察这种定性的方法来进行,没有用量表测量案主的行为与心理问题,从而明确针对此类儿童的正确干预方法。社工在做需求评估时,没有做前后测,除学习分数的提高是客观地反映社工需求的变化外,其他方面的改善只是通过观察,主观判断。工作目标的建立层级不清晰、不明确。需求评估之后需建立工作目标,但不能是堆砌式的,而应分层级。

2.需求评估建议

社工在做过需求预估之后,需与社区需求评估做对比,重点放在双方不一致之处并寻找原因。根据案主情况选择合适量表,通过量表测量结果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案主性格偏内向,不喜欢主动与人交往,参与活动时表现不积极,且相识的同学不愿与案主亲近交流。据此判断案主可能有抑郁症和社交恐惧倾向,首先,推荐Beck的抑郁问卷测量(简称BDI),依据总分,判断案主是否有抑郁,抑郁的程度如何,根据案主的抑郁程度再进行对应的需求评估。其次,推荐社工使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简称SASC),从得分的高低判断案主存在社交困难的程度。针对案主需求变化的现实情况,建议对案主的需求做前后测和定期测量,及时了解案主问题的改善程度,通过纵向比较变化数据,记录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此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工作目标建立应是有层级的目标体系。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两个方面的支持,一是社工的培训需要加强,另一个是督导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加强支持。

(二)干预评估

1.干预评估讨论

干预没有满足案主社会交往方面的需求,原因可能是需求评估没有做好。在进行需求评估时没进行量表测量和针对性干预对策分析。在干预过程中,课业辅导所占的比重过大,这不能体现社工干预与之前案主接受的其他服务的区别,也不能体现干预的专业性。对案主家庭关系方面的干预不足,案主出现目前的困境与其原生家庭密不可分,除关注困境儿童本身还应着重干预案主所在家庭。

2.干预评估建议

在对案主进行干预前,要先用量表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和文献分析,得出有效的干预方法。案主存在社会交往困难,在进行干预时可参考陈莉等《小学生家庭环境、个性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中的方法,此干预方法中,家庭环境采用Moss等1981年编制、国内郑延平等修订的家庭环境量表,共90题10个分量表,节选其中4个分量表,即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和娱乐性。这4个分量表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且比较符合中国国情,可适用于评价所有类型的中国家庭。儿童个性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此量表共计88题,包括内外向(E)、精神质(P)、神经质(N)及掩饰倾向(L)4个分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由La Greca等1988年编制,此量表共计10题,包括害怕否定评价和社交回避及苦恼两大因子。艾森克个性问卷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可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家庭环境量表由学生带回家中让父母填写,次日收回。陈莉等在文章中表明,小学生社交焦虑与精神质呈高度正相关,而与内外向性呈高度负相关。首先,精神质个性倾向的儿童可能表现出孤僻、对同伴和动物缺乏人类感情、与人相处困难。其次,精神质个性倾向的儿童易紧张、激动、生气,同样习惯采用不成熟和中间型的防御机制。这两种倾向的儿童社交焦虑程度高,所以在干预的时候要从孩子具体的精神质个性和孩子的家庭环境着手干预。刘敏娜等的《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对社交焦虑儿童的干预研究》中提到了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具体干预方法是实验组接受10次结构式游戏治疗,每周1次,每次60分钟,包括:保持眼神接触与注意,角色模拟;表示自己有兴趣,能对拒绝做出恰当的反应,情境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寻找乐趣,体验微笑;等等。实施人员由1名儿童心理主治医师及2名经过统一培训的儿保科康复医师组成,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上社会工作者一起来实施干预。

对案主的干预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问题上,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主的行为表现去挖掘案主的内心,发现案主的真正需求,可参阅刘奎的《儿童抑郁症的心理干预技术》,具体干预方法分3个方面,首先是认知行为治疗(CBT),指治疗师使用认知重建的方法纠正患儿歪曲的信念,并教给患儿改善行为的技能。CBT的治疗焦点是了解患者歪曲的思维和信念,并应用认知行为技术改变功能不良的思维及伴有的情感和行为。儿童时期是认知方式、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认知行为治疗的针对性就更为突出。其次是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患儿和家庭成员共同作为治疗的对象。家庭治疗是假定儿童抑郁症的产生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功能关系(如距离、亲密或支持)所致,在家庭中的不适应过程就会导致障碍。治疗目的就是要通过选择适当的互动和交往模式,重新建立一种更加适当的功能,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父母在患儿面前尽量避免吵闹,言教不如身教,并要求父母放下平日的权威架子,和患儿一起完成每一个项目。第三种方法是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即针对患儿惧怕、焦虑、抑郁问题进行调试。例如:研究中某患儿惧怕父亲,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冲击疗法。当孩子在喜欢的朋友家时,让父亲突然出现,以消除孩子对父亲的惧怕,数次后恐惧父亲的感觉逐渐消失。这种疗法对于调试患儿焦虑抑郁心态有重要作用。

案主成长的家庭环境比较特殊,案主父亲患有精神疾病,这样的家庭关系对案主的成长影响也很大,在干预的时候应该着重考虑,可参阅王芳等的《精神病患者家庭管理、家属负担与干预策略》。文章中提到,医护人员和社工要帮助病人家属树立正确的态度,作为家庭成员,首先要引导病人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明白患精神疾病并不是一种耻辱,只要做到遵从医嘱,坚持服药,保证情绪稳定,也能和其他疾病一样得到控制。其次要对病人要多给予爱护和理解,满足其心理需求,尽力消除悲观情绪,多疏导,帮助其从内心冲突中解脱出来,家庭和社会应给予充分的支持。在干预的过程中,要关注家属的精神压力以及家属的社会支持,完善精神病人的社区保障,减轻精神病人家属的照顾负担。社工在对这类特殊家庭进行干预的时候不能盲目干预,要多查看有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干预方法的文献,根据文献的研究结果再做干预决定。

(三)督导评估

1.督导评估讨论

督导没有从头跟进,在社工做需求评估时没做到及时有效的指导,没贯穿整个过程。前期的督导没有形成固定的时间和次数,且方式大多是“一对多”的团体督导,没有太多“一对一”的个体督导。各种督导形式之间没有一个可沟通和交流的督导体系,社工需花费许多时间接受不同形式的督导。

2.督导评估建议

督导应该贯穿整个服务过程,这样才能做好需求评估,让整个服务按照既定的目标方向进行。督导时间应固定,这样可及时对服务进行指导。机构应该多做“一对一”的督导,个案的特殊性决定督导需有针对性、聚焦性。各种形式的督导之?g可建立一个督导体系,可适当安排同一时间共同督导,经过相互的比较和讨论,可以对案情和解决方案有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篇7: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计划调研报告

近年来,全社会的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比较普遍和广泛的问题,也是犯罪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犯罪年龄低龄化、作案形式多样化、犯罪手段暴力化、多人多次作案化的趋势。从检查机关提供的数据来看未成年人犯罪主要以伤害、侵犯财产等形式为主,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未成年人犯罪增加的主要原因

1、社会原因。人的违法犯罪都是在不断的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滋生蔓延出来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与违法犯罪表现形式有密切的联系。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给社会性成员尤其是未成年人的社会性化带来了诸多的影响。一是钱、财、物的大量流动和贫富悬殊的巨大反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未成年人的心理失衡;二是社会就业竞争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青少年失业人数增加,而辍学在家的未成年人因没有谋生手段,无经济来源,容易滋生抢劫、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三是不良社会文化、暴力影视、色情网站等诱导未成年人模仿影视作品、学习暴力犯罪手段等等。

2、家庭原因。家庭是未成年接受教育的第一阵地,父母的教育是引导未成年人融入社会的重要保障。但是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外出务工热潮的升温,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现在情况来看,有三类家庭子女犯罪率较高。一是父母外出打工,子女缺少家庭亲情和家庭关爱,成为留守学生或辍学未成年人;二是过分溺爱子女,滋长了他们自我本位,自我放纵的不良品行,容易走入歧途;三是家庭稳定性弱化、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破碎家庭、犯罪家庭等严重影响子女的正常成长,导致未成年人恐惧、焦虑、和缺乏亲情感。

3、学校原因。我镇的留守学生人数多,他们有的是一个家长在外打工,有的是父母双双在外打工,缺少家庭的温暖,需要在学校得到更多的关爱,但是由于个别老师的教育导向错误、教育方式不当、对留守学生的冷漠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留守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造成扭曲、变形。

二、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思考

1、在政法机关深入开展“青少年维权岗”活动。

一是法院、检察院、公安等政法部门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要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能宽则宽,严中求宽,注重打击和保护并重,积极开展青少年维权活动,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法律保护和法律援助,努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是要高度重视对失足未成年人的 “教育、感化、挽救”,要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对服刑、劳教、及监外执行的青少年进行改造、帮教,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重新犯罪。三是要健立和完善案件回访制度,及时了解犯罪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真正的关心他们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回访帮教工作,帮助他们走上人生正途。四是要在社区和村社广泛建立“青少年维权岗”服务站,不论是在押服刑、监外执行还是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犯罪人员,全社会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在社会上接受他们、关心他们、维护他们应有的权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他们重树生活的信心,重新做人。

2、加快留守学生之家建设工作进程。

关爱留守学生是确保农村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在各乡镇、学校建立留守学生之家,形成社会、学校、党员干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创新工作体制,形成一套有序、有效的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体系。在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下建立留守学生基金,对贫困的留守学生进行援助,建立党员、干部、老师“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在“三知”、“三多”、“三沟通”上下功夫。三知:知道留守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三多:多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开放他们孤僻的内心、缓解自卑心理、弥补亲情缺失;多鼓励留守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兴趣爱好,远离不良嗜好;多到学校进行走访,及时发现问题和矛盾,因人施教,引导孩子积极向上,健康成长;三沟通:定期与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的家长、留守学生的老师沟通,根据自己发现和老师反映的情况,及时与其父母联系,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用亲情为留守学生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社会大家庭。

3、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法律宣传工作。

未成年人学法、知法、懂法是预防其走上犯罪道路的前提和根本保障。一是要通过普法宣传日、未成年人维权行动月、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课堂等活动宣传法律知识;二是要通过请进司法机关干警进校园以案说法和带领学生走进劳教所、看守所看犯罪嫌疑人现身说法等反面教材的形式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了解什

么是法律、法律的威慑力、什么是犯罪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如何调节情绪、控制局面,防止无意识性、突然性的犯罪行为发生。三是要借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六·一”儿童节《未成年人保护法》、“6.26”国际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等,积极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和法律知识竞赛,通过可制作专门的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有针对性地进行普法教育。

4、探索留守辍学在家的未成年人管理体制。

目前我们在留守学生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对留守辍学的未成年人现在还是一个空缺。造成留守在家辍学未成年人的原因一是因贫辍学;二是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厌学;三是提前就业导致辍学的现象有所增加。而且在这一部分辍学的未成年人当中,一部分外出打工,一部分留守家中。其中留守在家这部分辍学未成年人有的进行农业生产、自谋生路,可有的却无所事事,重活干不了,轻活、家务活又不想干,整日闲散在社会上玩耍取乐,他们违法犯罪的机会要大得多,他们往往为了满足消费欲望,吃得好一点,玩得好一点,铤而走险,实施犯罪。在这部分人的管理上,一是建立社区义务帮教中心。要加强其监护人、亲属、村社、社区干部对他们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不良苗头,并通过帮教把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二是留守的辍学未成年人一般者思维活跃,叛逆性强,全社会要理解、包容他们,不能让他们有自卑感,导致他们憎恨社会而犯罪;三是政府和社会要在辍学未成年人的职业培训上下功夫,提高这部分未成年人的劳动技能,让其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让这些未成年人能够在社会上找到认同感。

5、切实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

篇8: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实习报告

(一) 河流概况

1. 山塘河资料

山塘河, 位于苏州市金阊区, 据古书记载是白居易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 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河流。此后, 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 称为“山塘街”, 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 叫“七里山塘”。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现今的山塘河, 位于苏州的古城区, 周边居住很多本地人。由于以往清澈的山塘河水逐渐被污染, 山塘河治理问题日益迫切。

2. 小洪河资料

小洪河, 位于河南省上蔡县境内, 是洪汝河的主源河。主要流经河南省驻马店市的新蔡县和平舆县境内。水流量在夏秋两季较大。1992年之前, 河水清澈透明, 非常干净。河岸两侧是茂密的树林和五颜六色的花草, 泉水清澈。两岸的农民在农忙时都会来到河边取清凉的泉水解渴。每到夏秋季节, 孩子们会赶着牛羊到河边放牧, 并跳进河里游泳嬉戏。但1995年之后, 河水就被一些工厂的废水污染了。

(二) 调查方法

为掌握河水真实的情况, 我们通过制作调查问卷, 让居住在河边的居民填写。同时和河边上的居民探讨关于河的话题, 了解他们对河流的认识。其次, 走访河流受辖的社区。通过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当地居委会对于河流的管理情况。

二、调查报告

本文问卷调查采取分层抽样, 调查两条河流周边的不同年龄层次居民80人, 收回有效问卷60份。具体内容如下文:

(一) 关于山塘河的调查结果

首先, 46%的人认为山塘河的水质相较以前变好了, 24%的人认为水质没有变化, 而30%的人认为相比以前的山塘河变得更差了。通过与沿街居民对话, 了解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山塘河水非常清澈, 当时由于还没有自来水, 山塘河水就是居民的生活用水。后来, 工业经济不断的发展, 也带来了河水污染的问题。当前, 有关部门对河流保护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加强河流保护法规的执行, 水环境又得到改善。

其次, 关于居民生活污水的处理调查显示, 56%的居民通常直接倒掉, 18%的居民会选择再利用, 还有26%的居民会将生活污水用于其他的渠道。大部分居民表示从来不会直接往河里扔垃圾, 只有4%的居民表示会一直往河里扔垃圾, 主要因为他们生活在老城区, 垃圾处理不方便, 有时就直接扔进河里。

再次, 关于河水污染的来源, 高达86%的人认为生活垃圾及污水是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 剩下的人认为工业的污水也是河流污染的源头。由于河流位于苏州市古城区, 大部分是旅游区, 故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

最后, 对于河流环境的改善, 80%的人表示河流保护法规的加强执行发挥了作用。通过法规规定专业人员定期清理河流也起重要的作用。少部分人认为法律在河流保护的内容不够具体, 并且应加强法律的执行。

(二) 关于小洪河的调查结果

有70%的人认为小洪河的水质比以前更差了, 而由13.3%的人认为没有变化, 剩下的部分人觉得他们家附近的河水水质变好。居住在河流的大部分居民直接往河里倾倒生活污水, 只有30%的人对生活污水处理再利用。小洪河河边有大量的生活垃圾没有处理, 而一下雨, 附近垃圾也直接流向河里, 污染了河流。大部分人认为河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活垃圾及污水。其次, 农药污染也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居民也认为保护河水最大的难题是法律执行的力度的不够, 保护意识不强。

三、成因分析

水污染导致环境问题常常会呈现非常流域化的态势, 究其原因, 通常学理上会认为是基于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市场失灵、政府不作为及法律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导致。结合本次调查的结论, 以下原因是值得说明的。

(一) 居民对河流保护意识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 水污染物排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面临着旧账未清完、又欠新账 (1) 。特别在经济利益至上的思维习惯影响下, 以环境污染换经济发展的现象在国内各大城市还普遍存在, 人们还没有真正足够重视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二)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到1989年才颁布《环境保护法》, 《水污染防治法》到1984年才正式施行。我国第一部流域性水污染防治法《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是1995年颁布的, 而针对其他跨区域河流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却是空白, 基本上都是一省一法, 一区一法。例如目前针对河流的专门立法基本没有, 也没有一部统一的立法来统一规范河流的污染防治管理工作。而英国几十年前便颁布了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规———《河流污染防治法》。日本于1996年就颁布了以流域为单元的《特定水系水道障碍防止及水源水质保护特别措施法》, 建立了流域监测评价系统。

(三) 政府在河流水污染防治中职责不明确

再好的法律制定出来执行不了也是枉费, 目前国内多数河流污染事故频发跟环境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薄弱有直接关系。一方面是因为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水污染防治的意识不够, 另一方面主要是地方保护主义作怪, 因为大多数沿河而建的污染企业都是多年前在政府扶持下建立起来的, 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一旦该企业被查封整顿那么地方财政收入也会带来重大影响, 那么只要不是太影响本地生产生活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四、法律如何应对城市内河污染

在水污染防治的立法方面, 我国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指导, 以《环境保护法》为基本法, 以《水污染防治法》为综合性单行法, 以防治水污染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地方性水污染法规及相关国际条约或公约等为配套的水污染防治体系。 (2) 目前, 我国在关于城市内河污染防治和河流保护的地方立法还不是很健全。通过实地调查和对山塘河、小洪河的河流保护的现状及相关原因的分析, 笔者认为, 法律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应对城市内河污染问题。

(一) 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 完善地方环境经济政策

污染事件的发生, 归根到底是利益作祟。如今违法成本低, 经济处罚不能从根本上制约一些企业。因此要抓紧制定有利于水域保护的环境经济政策, 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经济手段。提高排污费标准, 制定大湖大库水污染防治相关政策, 建立资源更新的补偿机制, 全面实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由于环境污染和破坏直接危及人们的生活, 危害人体的健康, 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因此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必须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3) 如2000年颁布的《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与1989年颁布的《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相比较, 就法律责任而言, 有了较大的进步。同时, 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保护河流的做法, 如美国和日本, 就河流污染处于罚款和罚金。改变以往一次性处罚的方式, 把按“天”甚至“小时”作为违法事件的计算单位, 采用了按“违法日”甚至“违法小时”计算罚款和罚金的惩罚方式。另外, 关、停、并、转等行政处罚的广泛运用, 也使环境行政责任的处罚力度加大。 (4)

(二) 整合执法力量, 理顺管理体制

水环境的保护和污染防治, 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必然是地方政府的职责分内之事。《水污染防治法》第4-5条规定了地方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和国家的环境保护目标及其环境考核制度。当前水域污染问题严峻,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水污染防治管理分散, 环保、水利、畜牧水产、公安、城建、卫生防疫等部门多头管理, 趋利现象严重, 建议地方政府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 整合执法力量, 明确执法主体, 落实责任, 杜绝执法就是罚款的现象, 有效防治水域污染。特别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 地方政府应当通过财政预算, 统筹安排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提高本区域的生活污水的处理率, 加强对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运营的监督和管理, 收取污水处理费用, 保障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严格审计制度和财物监督机制, 防止资金他用。在农村地区, 由于农业生产引起的水污染, 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应该采取措施, 指导农业生产、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防止其造成河水污染。同时, 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 安排专项资金, 建立农村垃圾处理站, 防止乱扔垃圾造成河流的污染。

(三) 建立和完善河流监督和保护机制

《水污染防治法》第17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 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 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经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 验收不合格的, 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和使用。”各地应建立和完善水环境质量监测机制、水污染排放监测制度。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应该履行和完成监测机制, 及时向居民公开, 保护居民的知情权和加强对河流保护法规的监督。环境保护局作为河流保护的主要部门, 应积极履行职责, 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河流污染情况进行有效地监测和信息公开。

四、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的创新及人口的快速增长, 人们的居住环境已经被人类的活动大规模的改变。清洁的水、清新的空气以及阳光, 都逐渐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呈现在日常生活中。法律是重要的社会平衡机制, 也是重要的社会资源分配机制, 如何平衡人类发展和环境保护, 已变得刻不容缓。20世纪以来的环境保护运动和人权兴起, 也为环境保护立法开辟新的基础。每个人拥有在良好环境中享受一定的环境资源已是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而面对当前我国河流污染严重和河流环境破坏之情况, 令人触目惊心。保护河流环境, 对每个人的基本生存已然变得非常重要。当然, 保护河流不受污染不仅仅要依靠政府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大的责任, 不能一味依赖政府为我们做太多的事情, 人人都应当有保护河流使之免受污染的义务。只有人人有环保的意识, 同政府齐心协力, 未来的河流污染问题才能得到的改善。

摘要:城市内河往往是一座城市的“绿肺”, 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功能。然而在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 河流的生态日益遭受破坏, 导致城市河流环境不断恶化, 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近几年, 我国水污染事故频发, 居民饮水安全存在巨大隐患, 通过地方立法保护河流逐步被提上议程。基于此, 文章通过实地调查两条城市河流 (苏州山塘河与上蔡小洪河) 的现状及法律执行情况, 从实证角度探讨如何有效通过对法律执行实现对城市河流的保护。

关键词:河流保护,城市立法,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汪劲主编.中国环境法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版.

[2]吕忠梅主编.环境法原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3月版.

[3]蔡守秋主编.环境资源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版.

[4]周珂著.环境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11月版.

[5]周珂著.环境法学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7月版.

[6]郑月芳著.河道管理[M].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年12月版.

[7]肖林, 潘安君, 李为民著.小河道水环境修复[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7年6月版.

上一篇:怎么形容秋天_形容秋天的句子下一篇:省级农业科研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