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状况调查报告

2023-05-17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农村状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中国农村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浅析

管理工程系工程管理专业赖秀萍20080770110

摘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分析。农村金融结构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农村金融机构设置单

一、农村金融组织结构的完善问题,农村信用社具有垄断地位,农村金融服务机制落后,农村金融环境不完善以及现有的金融机构功能弱化等;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缺乏;农村资金通过农村金融机构大量外流。并对完善农村金融现状提出建议: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业,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力度,健全农村金融体系,银监会加强监管力度,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金融发展水平分析

中国农村金融一方面标志着中国货币化进程开始的农村制度变迁,使得农村贸易条件大大改善,农业产出迅速增长,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村存款以较快的速度增加,从而农村金融况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另一方面,面对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组织形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国家对农村金融制度的供给却与之不相适应。农村金融制度虽进行了多次改革,然而至今为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仍是整个农村改革最为薄弱的。

1.金融机构单一不完善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邮政储蓄、农业保险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由于邮政储蓄具有单一金融服务功能,只提供储蓄服务;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及其农业发展银行。自1950年以来,农村信用社系统虽然经历了多次体制性重组,但一直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力军。在2002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贷款余额约占金融机构农村贷款余额的78%。由于中央银行对利率和资金使用的控制、高额的运营成本以及缺乏赢利的激励等,农村信用社长期陷入困境,据估计,农村信用社积累的历史坏账达数千亿之多,不良资产率远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多数在50%以上,在某些经济不发达省份甚至高达90%以上。尽管农村信用社一直被官方认为是合作社,然而在1980年到1996年间农村信用社受到农业银行的控制,其后由人民银行管理,社员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没有决定权,故农村信用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

- 1 -

重建于1978年的农业银行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农业经营机构(如粮食局和供销社)和乡镇企业,农业银行的业务基本上与农户无直接关系。在1993年和1996年,农业银行分别进行了政策性业务分离和农村信用社脱钩改革,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其贷款结构也不断调整,贷款范围逐渐扩大,涉农贷款比重逐渐降低。至今为止,农业银行仍有部分贷款具有政策性贷款性质(如对供销社的贷款、一部分农业贷款),农业银行的日常经营也无法完全避免地方当局的干预,这是其资产质量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按照张健华的实证研究,在2000年与2001年中,如果不考虑不良贷款,则农业银行的平均效率在全国商业银行中排第15位;如果考虑不良贷款,则将排在20名以外。由此可见农业银行资产质量状况堪忧。

2.农村金融服务机制落后。

农村金融服务机制落后,支农信贷品种单一, 以小额农贷为主, 而且中间业务欠缺。此外, 农村金融服务手段落后, 金融机构的人员素质不高, 技术设备比较落后。这些都不能跟上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形式。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对“三农”贷款的资金供给不足, 主要表现在: ①基层金融机构的信贷有数量限制, 超过一定数额的贷款要有上级审批; ②信贷审批条件苛刻, 贷款程序复杂, 而且贷款审批额度一般不超过抵押物的60% ; ③“三农”的融资成本很高,“三农”的贷款利率浮动系数普遍在50% 以上, 远高于同期商业银行利率浮动幅度。农村在中国是一个相当大并且相当复杂的市场,其复杂性和多样化在现阶段的金融组织体系中,由于国家政策性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的能力有限,使之不能得到满足,非但不能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信贷支持,而且还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阻碍。同时由于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断调整贷款结构、提高贷款的准入门槛,愈来愈趋向于“非农化”和“城市化”,使得大部分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获得贷款非常困难,弱化了为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的能力。

3.农村金融环境不完善。

1)农村现有金融机构功能弱化。近几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的变更,以及农村信用社体制的改革,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受到削弱一是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弱化。随着粮棉流通领域政策性空间的缩

小,农发行粮棉收购贷款大幅下降,而农业开发、科技兴农、基础设施建设却得不到应有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二是商业银行金融支农力度减弱。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向大中城市转移战略,另一方面县及县以下机构贷款权上收,这种情况直接减少了国有商业银行对“三农”资金的投放。三是农村金融历史包袱沉重,经济效益欠佳,支农后劲不足,难以在支农的广度和深度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农村的资金不断流向城市。一是邮政储蓄在转存回报率较高的刺激下,存款规模迅速膨胀,大量的农村闲置资金以邮政储蓄的形式流往城市,不能取之于农用之于农。二是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指导下,国有商业银行的投资重点基本放在城市,并且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大幅度减少。现有网点将资金上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上级行的“储蓄所”,致使资金短缺的农村雪上加霜

3)农村融资信用环节薄弱。我国农村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信用危机的问题,主要特点有四:一是自有资金积累不足,融资能力低下,缺乏还贷保障。二是由于农村经 济实体在管理制度上存在问题,使贷款的使用和归还存在随意性,潜在的风险大。三是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风险大、效益低,导致农户维持贷款信用的经济基础薄弱。四是由于信用意识薄弱,逃废债务现象时有发生,加大了农村融资的道德风险。上述种种破坏了农村融资环境,严重阻碍了金融业对“三农”的资金投入。

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

1.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业

在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过程中, 除了鼓励正规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外, 还应该引导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 要适度放松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条件。①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使民间金融合法化;②制定政策, 发展一些小型金融组织, 如合作银行、私人银行等, 为农村信贷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③要建立好的农村金融监管体制和完善的破产保护制度, 强化民间金融市场退出制度,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担保补偿制度, 保护和补偿中小贷款人的利益, 为民间融的发展提供“外围保障”, 让合法的民间金融更好地发挥作用。

2.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力度,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与大中城市金融体系建设相比,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明显滞后,造成这种局面

的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金融监管部门对城市和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实行了差别管理的办法,不允许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大中城市以外设立网点,即使是县域经济相当发达地区也不例外。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在大中城市设立机构,并且将经营触角广泛延伸;而国内的一些商业银行至今还不能将机构辐射到县级市,这种现状是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严重背离的。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抓紧出台措施,允许一些股份制、区域性银行能在坚持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前提下,将经营触角向农村延伸,尤其是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县域设立网点,在当地形成繁荣的金融市场,为“三农”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融资环境。

3.银监会加强监管力度

为确保实现三年总体工作安排,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发起人按照社会责任和商业利益、网点覆盖和战略布局、自主选点和监督指导有机结合的原则,首先考虑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西部地区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同时,实行“东西挂钩、城乡挂钩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挂钩”的准入挂钩措施,对到全国百强县、大中城市市辖区及东部地区的规划地点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要求其按照规定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或中西部地区挂钩设立相应数量的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在实施准入挂钩措施过程中,各级银行业监管机构将严把准入关,加强地区之间横向沟通,系统之间上下联动,确保信息畅通,工作有序。对积极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西部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监管机构要支持其到发达地区发展,为其分支机构设立、高级管理人员审批和新业务准入开辟绿色通道;对未按规定落实挂钩计划的主发起人,监管机构不得为其新设村镇银行出具监管意见书,不得受理其村镇银行筹建申请

4.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经营效益的提高, 新的金融产品的开发、营销, 都离不开高素质金融人才。所以, 在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过程中, 应加强金融体系中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 我国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差, 真正懂理论、懂业务、懂经营、懂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十分缺乏。这种状况若不尽快改变, 则必将影响农村金融业的长远发展, 影响农村金融业服务功能的提升, 影响新农村

建设战略的有效实施。所以, 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过程中, 应该树立“人才是发展的动力”的概念, 注重对农村金融人才的培养, 注重引进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提升农村金融的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

[1]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ED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3.(3)

[2]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转型与金融机构多元化[J].中国农村观察,2004. [3]程恩江等.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补贴及其政策含义:以江苏为例[J]. 金融研究.2003.

[4] 杨红, 高桂珍, 王春茹. 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若干思考[J] . 农业经济,2005(7) :30- 32.

[5] 林毅夫. 金融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 D] . 北京: 北京大学,2004 .

[6] 张元红. 市场化改革: 加强金融支农的政策选择[ EB/ OL] .(2005-11-01)

[7] 张杰.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 结构、变迁与政策[ 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 闫永夫. 中国农村金融业———现象剖析与走向探索[ M] .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

[9]安合祥,官剑.培育农村金融体系与推动农村互助担保业务发展[J]现代财经2003,(4).

[10]谢欣等.论我国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第二篇:取消农业税后中国农村的治理状况

田雨露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税费时期,农村工作主要由乡镇政府负责管理,乡镇政府是一个全责政府,它包揽了一切,什么都管。后税费时期,乡镇虽然也管理农村工作,但管理工作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使乡镇工作由一个全责政府转变成了“难为政府”。

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村工作现状

1、取消农业税后的财政分税制,乡镇失去了公共服务的职能

乡镇财政是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算。在后税费时期,特别是农业乡镇,它们的本级财政收入几乎为零。财政经费主要是上级安排,乡镇没有可以安排的本级经费,财政只是一个报账制的单位,从职权上削弱了乡镇的权力。乡镇的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建设也只能由上级的安排来做,上级对乡镇小项目的公益事业建设是不可能做到的。在税费时期,乡镇政府有农业税减免款和提留款,可以预算安排公益事业建设,如农田基本建设、乡镇道路、桥梁、街道硬化、乡镇便道等。乡镇每年预算公益事业建设经费,并由人代会确立公益事业的建设项目。现在,乡镇财政没有这些收入,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也就丧失了,乡镇政府很难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的建设,由从前的“全责政府”转变为“难为政府”。

2、乡镇干部难以面对人民群众

乡镇干部是低层次的公务员,他们同样是为人民做事公仆。面对群众的困难和公益事业建设的瘫痪,乡镇干部都十分揪心,个别心急的干部还明确表态,一定尽早为群众办好这些公益事业,让群众放心。一回到政府,才知道财政没有这笔预算,他们的表态成为了一句空话。长此以往,他们在村干部和群众中就失去信任和威信,进而对下一届的选举和进升都造成新的不利因素。因而害怕下村,

不敢下村,怕面对群众。这样一来,我们的干部就同群众失去了交流和联系,从而脱离了人民。另一方面,一些乡镇干部也习惯了表态,没有依法治乡的理念,还没有从“全责政府”转移到“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上来,工作全凭个人的主观情感去做,不了解财政的现状和预决算报告,也不去了解。对工作没有指导方向,把握不住原则,这也是乡镇干部中十分普遍的现象。

3、 后税费时期,乡镇失去了部分社会管理职能

在税费时代,乡镇是什么都管,如计划生育、收粮收款、播种收割、灭犬防疫、栽桑养蚕、抓贼防盗、群众纠纷、毒鱼电鱼、溪河污染等等。现在这些社会管理工作,乡镇不知从何做起,就拿天下第一难的计划生育工作也成了天下第一假了。一方面,群众对计划生育有了普遍的认识,生育二胎三胎的人少了。另一方面,计划生育的内部运作,需要必要的管理经费,在乡镇财政没有经费预算安排的情况下,乡镇政府也不得不睁只眼闭眼。对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个别群众怀孕放任不管,以保证经费来源。对于农业生产,因一家一户的自由农业,农民完全按自己的意图种植和生产,乡镇对农业的管理已不知从何下手。对于抓贼防盗、群众纠纷、毒鱼电鱼、溪河污染等社会事务工作又推给派出所和法院。因而现在的乡镇干部处处处于“难为”和“无为”的尴尬的境界。

4、招商引资成为了农业乡镇经济发展工作的一个神话

经济发展本是乡镇的一大职能,但大多数乡镇只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本地经济的唯一工作。从现象上来看,乡镇是在为本地经济发展而努力工作。其实,乡镇招商引资大多是欺骗上级的晃子。作为乡镇,特别是农业乡镇。在市、区没有规划工业园区的地方,乡镇是没有权力征占土地的,仅这一点招商引资岂不空谈。别外,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大国,不是什么企业都能引得来、安得下。还要受交通、环境、地形、地貌、能源等的限制。结果各镇都在招商引资,届届都在招商引资,把工作时间花在了招商引资的考察、学习上,个别乡镇还敢想敢干,以各种名目侵占农民的耕地。实质上是以招商引资为名进行公费旅游,破坏和侵占农民耕地

的做法。招商引资成为乡镇的一大神话,同时也是最能体现乡镇政绩的一件工作,也能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同。因而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上级的考核,仅仅体现在统计上。多年来,从临近农业乡镇的情况来看,都没有一个乡镇引进什么企业。农业的发展水平还仅仅保持在87年的水平上徘徊。在没有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体制的情况下,农业的更高发展是不可能的。各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扣除物价因素,农业产值是没有较大增长的。

后税费时代乡镇怎样走出“难为政府”这一困境

1、增强乡镇职能,进一步合乡并镇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一方面,乡镇(特别是农业乡镇)不收税费后,没有了收入来源,乡镇财政成为了一个报账制的出纳单位,失去了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算的前提条件。从而削弱了乡镇的公共服务和管理的职能。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进一步合乡并镇,增强乡镇职能和权限,让有限的资金相对集中,增强乡财财力,实现一级财政一级预算。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乡镇的投入,真正实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政策,给农业乡镇留有一定的财力空间,实现一级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2、调整区划结构,合理配置资源

从现在的区划结构来看,分不清农业区县和工业区县。工业区县在搞工业、在招商引资,而农业区县也在搞工业,也在招商引资,甚至农业乡镇也在招商引资,大有全盘工业化之势。他们(农业乡镇)把招商引资作为他们经济发展和政绩考核的唯一思路,忽略了作为一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主要原因是,各省市没有硬性规划工、农业发展的区域。各地方政府为了抓政绩,把经济指标作为了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因而,纯农业的乡镇走入了这一工作误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再进行一次区域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明确农业乡镇必须以农为主,充分发挥农业乡镇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职能,大力扶持农业乡镇的发展。

将工业乡镇和农业乡镇的考核条件区别开来。这更是走规模农业的前提基础。

3、从具体工作上乡镇怎样走出“难为政府”

总的来讲,人民需要我们做的,才是我们的根本职责任和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又该怎样做呢。如农民卖菜难,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民修建沼气池,农业新技术推广,群众邻里矛盾,田边土角纷争,打井治水,防洪抗灾,村干部在职几十年,离任后无生活保障和无生产技能、贫困农户和贫困党员的扶贫和养老,不孝子女的教育等问题。农民需要我们提供帮助,这些事我们现在做得很少,除了以上讲的怕接触群众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从农民的需求出发,没有把农民需要我们做的当作我们的根本任务。进而行成农民抗旱而无水、堰沟失修而断流。江河湖泊毒鱼、电鱼而人管;溪河、湖泊污染而无人问,清泉之流成污水之源,蚊蝇生长之地。市霸、车霸独享国家资源,阻止外来车辆载客,独霸一方,严重超载危及人民安全而无人问津;强盗横行霸道,发现后,竟与民抗横,人民常惊惶于强盗进屋,报之而无人理之现状。不孝子孙不尽赡养义务,致使老人留篱失所,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而无人管理的现象。解决好这些事,乡镇政府也就不再“难为”和“无为”了。

第三篇:农村交通状况调查

综合实践活动农村交通状况调查

《关于农村交通情况现状的调查及对策》活动设计

一、活动背景分析: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各类交通工具正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自行车在农村渐渐普及,至九十年代初期,摩托车的数量又在农村逐渐增多,近年来,由于助力车的数量在农村的激增,以及广大农村个体经营者的电瓶车、三轮摩托车数的泛滥,而农村交通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再加上农村人口素质及交通意识的薄弱,逐渐导致农村交通情况的不断恶化,虽然说是广大农民进出城市的交通工具在不断变化,交通便利情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交通事故的频发,给广大农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农村交通环境的不断恶化,也正在深刻地提醒人们时刻要把自己的人身安全和生存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而我们的学生,正是今后一个阶段内,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为此,很有必要让他们通过调查、访问、分析、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自己身边的交通情况及环保情况。一方面,要以那些血的事实为鉴,注意时刻把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不断增强自己的交通意识,并能为更好地改善当地农村的交通情况,遏制农村交通事故的频发趋势而努力。另一方面,能对如何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作出策略性研究,并能把自己的好的设计方案或想法,向有关部门反映,积极为家乡的建设献计献策,从而在不断的调查研究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长大为建设家乡、美化家乡不断努力的信心和决心。

二、活动内容:

发动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本地的主要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使用情况,测定某一路段在一分钟内各类车辆的流动情况,调查农村街道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交流发生在自己周围的真实的交通事故的发生、发展及后果情况,并能针对以上情况,作出自己的对策分析和研究策略,在班内交流汇报,收集整理出一批积极有效的方案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总结评价。

三、活动目的:

1、通过调查、分析、交流、明确当前农村的交通情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自己良好的交通意识和法律意识。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大胆地对未来本地的交通情况作出预测及策略研究。

3、积极倡导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爱心,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

四、活动过程及步骤:

(一)、课前学生分组调查。

调查内容有:

1、测定某一路段在10分钟内各类车辆的通过情况。

2、在自己的周围任意选择50户农家作为调查对象,重点调查各户拥有的各类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及被调查家人曾经发生过的交通事故情况。完成后制成下表:

表一:某路段10分钟内各类车辆的流动情况统计表

1、组织学生进行班内交流汇报,并算出各类调查数据分析,完成下表:

表二:各类交通事故数及百分比统计表

地区的交通情况现状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集体交流和反馈后完成下表:

4、请学生代表来表演一起本不该发生的交通意外的前因后果,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教育。

5、请学生来讨论从网上查询来的各类资料情况,以进一步明确和认识到全国范围内的交通情况,培养忧患意识,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针对现状,设计对策。

1、请学生分组讨论,根据以上的交通现状,我们自身以及家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和对策,以尽快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状况。树立环保意识,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免遭破坏。

2、反馈和交流各组的讨论结果。

自身方面:

家人方面:

交通部门方面:

交通工具制造方面:

行车安全方面:

环境保护方面:

未来生活方面:

宣传发动方面:

3、根据各组反馈和交流的方案,通过小组评议的方式,评选出最佳策略,给与“金点子”奖,并通过整理,整理出一整套完整可行的方案,向有关部门提出倡议,并尽可能让其付诸实施。

附互评最佳方案评分标准:

方案名称:

评议内容:创意性(3) 可行性(3) 环保性(2) 操作性(1) 持续性(1)方案成绩(10分制)

(四)、活动的总结评价。

1、分组讨论和交流本次活动的收获情况。

2、反馈交流各人自己的心得情况。

(五)、活动操作及应用。

布置学生通过今天的活动,把自己的调查、访问、分析及对策研究情况,以书面形式成文,并要写出自己对此类活动的体会和收获,以使能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交流和推广。

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反思

伴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脚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全新的课程来到了我们农村初级中学。它仿佛是一种催化剂,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空间,使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着、探索着、体验着、创造着。一年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经历了理论学习、实践探索、活动反思等阶段,有初步的成功经验,然而更多的是教训。

反思之一:转变观念,加强学校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形态,是所有课程领域中综合程度最高、开放性最强、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的关联性最强的,实施时涉及的课程资源最为宽泛复杂的一种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地方课程改革需求和支持、学校校长的重视程度、学校教师的特点、政府和相应机构的协助都有密切关系。然而在具体实践中,综合实践活动在绝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被作为一门还不够成熟的新 “副科”地位存在,缺少应有的关注,课程支持严重不足,实施的难度与课程相关支持程度不成正比。由于中考的压力很大,社会对初中升学率要求很高,使得学校安排的活动课教师大多是难于应付中考的老弱病残的照顾对象。另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学条件的要求较高,需要与之配套的资源丰富的图书馆、校园网及现代化的实验室。而农村中学硬件设备建设相对滞后,有的学校目前还不具备,有的学校虽然有了网络室、图书馆、实验室,但作用却很难发挥出来。图书馆的图书几乎是摆设,难得对学生开放,真正适合学生的图书微乎其微;实验室设备简陋,几乎不能做实验;网络室能按照规定正常进行教学已实属不易,这一切都制约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因此,要想顺利开展这门课程,学校必须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进行开源节流,加快校园网建设,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的设施设备添置,让网络室、图书馆、实验室成为学生最想去的地方。

反思之二:培训师资,成长一批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不同于已往的活动课,也不是学科教学的课外延伸,该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这门课程的特点又决定了没有现成的适合所有学校和班级的教材和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更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可遵循。在具体实践中,大多数教师感到无从操作,对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目的不明,对其本质不了解。一些教师认为让学生玩玩、说说、动手制作即为活动课。在活动中学生、教师的地位、任务不清,教师不知道使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去活动。有时候由于资源贫乏,学生不能查到相关资料,教师则从知识的角度出发,干脆包办代替,直接向学生展示资料结果,而忽略了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花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没有一点成效。多数教师宁可选择有教材的哪怕是难度大的科目,也不愿从事该课教学。

因此,培训师资显得尤为重要。在安排教师时,应采取教师自愿报名与学校指定相结合的办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队伍;同时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举行综合实践活动专题讲座,让全体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初步的认识,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方式等有个初步的了

解,对课程有个比较完整的理解;另外,加强教研活动,形成教研氛围,让任课教师经常在一起交流经验,寻求最佳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

反思之三:挖掘资源,充实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初中( 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主要领域。大部分农村初中都能按规定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有现成教材的课程,但对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有所忽略。一是初中学习任务重,学生平常没有时间走出校外,即使是双休日在家也有相当多的作业量。二是农村中学地理位置偏僻,大班额制带学生外出调查交通不便,经费短缺,没有安全感。三是社会、家庭受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认为只有中考科目才是重要的,他们不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不提供任何活动条件。在农村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真是举步维艰,碰壁的次数越多,教师也就失去了热情,有的干脆放弃了这些内容。当然,我们教师不能因为以上问题确实存在就放弃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向社会大力宣传新课程理念,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特点,开发适合农村初中的课程资源,形成具有学校特设和地方特设的课程资源包。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之初,学校可关注各学科领域知识的延伸、综合、重组和提升,并使之以活动的形式整合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如学习了鲁迅的文章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走近鲁迅》专题研究性学习活动。还可将学校原来开展的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等纳入综合实践活动加以开发和实施。比如环境保护主题可设计的活动有:探究酸雨的形成和危害;污水处理厂的参观活动;社区环境污染的社会考察活动;社区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学校或社区环境冶理的公益性活动或生产劳动;初步设计某一地区冶理环境污染的整改方案等。另外,还可让学生关注家乡人文经济,生成合适的活动主题。如《大棚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如何调节柑桔的大年和小年》、《家乡的水质达标吗?》等等。这些主题与学生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很感兴趣,会很投入的自觉开展活动。因此应做到不管是从哪一维度设计的主题,都应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三方面来思考并设计活动项目,使各领域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个人、社会与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和道德的内在整合,因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的个性也具有整体性。

反思之四:认真实施,保障课程落实

农村初中学生一般来自于乡村,他们的求知欲虽然旺盛,但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知识面窄,各种能力更显出明显的差异。他们常常设计不出一份像样的活动方案,更不用说有创意,有的调查报告连语句都不大通顺;有的孩子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常常不能按时参加活动,不能投入,不能完成活动任务;还有的学生胆小,没有交际能力,调查采访不能如期进行;还有的学生态度漠然,没有兴趣,展示的成果也很单调、肤浅。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更多的是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体验,而不是追求研究的结果。所以,对活动过程的管理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学生的自主小课题研究,如果不加强过程管理,必然会导致在教

科研中存在的开头一个方案,结束一份报告,中间根本没研究的现象在学生课题研究中重现,使综合实践活动完全失去意义。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首先是引导者。要引导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确立活动主题;要引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不断的完善活动计划;要引导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还要引导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展示成果,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其次,教师还是学生的伙伴,参与学生活动的全过程,也是活动的督促者。如督促学生按计划开展活动,纠正活动偏差,督促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袋,督促学生进行活动反思,交流感悟等。每一个活动环节,教师都要把脉,认真实施,不能出现放任自流的局面,当然也不能出现包办代替的现象。要通过管理学生的活动,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这样,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落在实处,达到该课程应有的育人目标。

总而言之,虽然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在实践中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充分的了解。我们欣喜的感到,改变学生接受式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差的现状,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方良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任重而道远。我们将迎难而上,不断反思,积极摸索新的教学经验,使农村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新局面。

第四篇:农村交通状况调查报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加快农村交通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目前,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社会活动和农民生产生活中,公路交通是农村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农村繁荣、农业进步和农民发展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福利设施、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支撑,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正是由于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具有广泛的外部效应,“要致富,先修路”已是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所以,当前农村公路交通情况的改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

一、 农村交通运输在近几年取得的发展。

市政府连续四年把建设农村公路作为为百姓办实事的十件实事之一。各县市区紧扣目标任务,打好农村公路建设攻坚战。浠水县2009年计划建设完成524公里通村公路。至当年七月,已完成路基392公里,硬化路面289公里;蕲春县已计划修建561公里通村公路,届时将新增62个行政村通水泥路。武穴市梅川镇政府精心编制发展规划、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对道路交通、生态绿化、土地利用、安全饮水、产业发展、农业水利等10个方面内容进行了全面详细规划。实施了以植树造林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梅川”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探索出了一条以梅川城区为龙头,以柳界线、武梅线、梅马线、梅横线、四条交通主干道为骨架,以公路沿线31个村和部分中心村为主阵地的“点、线、面”相结合的试点工作之路,城乡建设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红安县积极开展农村公路攻坚战,对19个不通公路的边远山区贫困村,实行政府扶持、部门包保责任制,力争实现全县“村村通”。英山县重新组建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强化监督措施,落实政府监督职能,加强通村工程质量监管。近几年来,英山县积极抢抓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机遇,通过试点示范、片带开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全县80%以上的农户新建或改建了楼房,7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99%的村实现了通村公路硬化。其他县市也都围绕通村路建设任务“结零”目标,加大落实力度,加快推进建设。农村公路质量监管进一步加强,市交通局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质量监督管理的文件,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建养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工作,质监站加强质量巡检,坚持一月一通报,建设质量逐步提升。

2、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交通工具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曾经活跃在街头巷尾的自行车被大量的摩托车和少数面包车代替。据了解每村85%以上的家庭都配备了摩托车,出门较方便。

二、 农村交通仍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农村交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其主要表现在:

1、交通事故频发。2009年5月28日16时50分,麻城市龟山乡九里冲地段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载有21名幼儿的面包车被随后一辆满载灰砂砖的农用车追尾撞翻至右侧山崖5米多深的水沟,农用车一同坠下水沟将面包车压住,酿成惨祸。事故造成l名幼儿当场

死亡,6名幼儿在送往医院救治途中死亡,14名幼儿不同程度地受伤。这是近几年来麻城市发生的最大的一起交通事故。

造成这个惨剧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低下,无证驾驶、违法占道打场晒粮及集市占道现象严重。

1.1农民的交通安全意识较差。相对城区居民来说,农民对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常识知之甚少或认识肤浅。有的人没有把交通安全当回事,抱着侥幸心理,不相信交通事故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所以不管是摩托车、三轮车、低速汽车还是拖拉机,怎样方便、省钱就怎么出行,根本不考虑安全的问题。有的人对交警的管理持抵触情绪,不理解、不支持,想方设法躲避,甚至对抗。

1.2违章驾驶的现象严重。在春节走家串户拜年时,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无证、报废摩托车“走出家门”,这种情况很令人揪心。另外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农村的机动车辆是五花八门,以摩托车、低速汽车和拖拉机为主,大部分是杂乱、低质量、安全系数较低、性能差的车辆,有的甚至是一些报废车、拼装车。由于平时疏于保养维护,车辆的机械性能大打折扣,制动性能差、夜间灯光不全等隐患突出。大多数参与运输的车主为了在短期内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擅自对车辆进行改装,超过核定载货量的一倍甚至几倍装载运输。这些都对农民的出行安全构成了威胁,也给整个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1.3农村公路经常被违法侵占。在秋收季节 时,在乡村公路上经常看到占道打场晒粮的农民。 这很容易成为交通隐患,我市在前几年由此引发 的交通事故不在少数。另外,在人口较密集的集

市,占道经营现象十分严重,商贩们都把商品搬

农民打场晒粮 机动车随便停放 到道路两侧进行买卖,加上本就拥挤的人群,使

并不宽裕的道路变成了单行道。这引起了市民的 强烈不满。

1.4交通管理未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交通管理部门一般都把眼光 和精力集中在国道、省道等主要路段,而对一些农村和偏僻的山区线路

不够重视,因而使一些超载、人货混装的现象没能得到及时制止,结果酿成各种交通事故。

2、道路“健康”状况差。“村村通”公路的建设存在漏洞,后期维护工作也大都无人问津。

2.1农村的道路,原来大都是“晴天满地灰、雨天烂泥潭”,虽然近几年开展了“村村通”公路建设,大部分乡村道路实现了水泥硬化,但部分乡村道路路面狭窄、交通标志缺乏、安全防护设施安装滞后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而且由于施工期间的资金和技术问题,乡村公路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不仅给大家的出行带来安全隐患,还无形地增加了日后的公路维护费用。

2.2大部分乡村公路在建成以后,都没有安排人员承担后期维护工作,导致公路长期无人清扫,两侧垃圾成堆,汽车经过后,灰尘扬起,影响周边居民生活;一些路边的碎石滚到路中央,被一些车辆碾压过后嵌入路体中,加剧了道路的损坏;加之一些大型货车来来往往,使质量本来就不太好的公路寿命更短,不到几年就坏了,并且坏后很长时间都没有技术人员来维修,使得道路磨损得更快,原本残破的道路更变得坑坑洼洼。有些村民还笑称:这种公路修了不如不修,比土路还差。对此相关单位负责人称他们也很无奈,因为实现“村村通”后,公路是在太多,而保养人员太少,他们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3、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融资困难,资金缺口大。近年来虽然国家对三农问题不断提高重视程度,但实际上各级政府对其还落实不到位,真正分到对农村公路的保养和维修上的资金明显不足,加上农村人民本就贫困,通过“一事一议”凑的资金有限,导致没有多少单位愿意接手承担此公路的维护工作,因为这对他们毫无利益可言,毕竟公益事业不是人人都愿意做。

三、 农村交通对其他各方面的影响。

1、对农业的影响:农村污染严重,资金周转困难。随着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由此带来的公路交通污染不仅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而且影响沿线作物的生长,降低了作物产量和品质。

在一些靠近公路的田地里,不时可以看到一些农作物枯萎死亡,并且其叶片上覆盖着一层层灰尘。这是因为公路上长期无人打扫,灰尘堆积。每天又有许多汽车、货车经过,经常是灰尘漫天飞,有些就落在农作物的叶片上。长期如此,灰尘阻挡了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加上汽车尾气的毒害作用,最终因得不到足够营养而枯萎。

在一些种植大户,货车难以进村,农民在买肥料、运出自己的产品等方面受到极大阻碍。在产品紧俏季节,农人如果没有抓住商机,就只有自认倒霉。

2、对教育的影响:首先便是安全问题。在贫困地区,许 孩子们挤着一辆破货车上学 多学校都没有能力置办校车,所以许多学生都是走回家的,幸 运的孩子还可以搭便车回家。对那些步行的孩子而言,公路便

成为危险地带。一旦某个司机不小心,孩子们的生命就会受到 威胁。至于搭便车的孩子,更令人担心。试问农村有多少车不 是报废车,有多少司机信得过?

其次是教育质量问题。由于大部分农村隔县城学校较远,交通也不方便,县市开销也较大,因此家长都会选择让孩子就读于乡镇学校。而乡镇学校缺少资金支持,因此配备的老师也不足,甚至有一个老师带几个年级的,教育质量自然而然下降。像我原先就读的小学,现在只有5个老师,而仍有5个年级十几个班。所以解决农村交通问题十分重要。

3、对医疗的影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农村的医疗条件已得到极大改善。各村的卫生所已经建立,由镇医院统一派遣医疗人员和派发药品。但是一个有几百个人的村子,只配备有一到两个医生的卫生所显然不够,因此生病之后大部分村民只能到较远的县医院治疗。但是由于交通不便,一些小病小痛村民们只好能忍就忍,小病最终拖成了大病,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而且还可能因为不能及时发现病因造成一些恶性传染病大面积传播,这显然不符合“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的规律。况且一旦有人得了突发疾病,卫生所也没有条件治疗,如果经由那些残破不堪的道路送到市里治疗,不仅会耽误最佳治疗时机,还可能因为路上的颠簸使病人病情加重,不利于农村医疗的进一步发展。

4、对消费的影响:由于农村道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被重视,整个农村也就形成了一种自己自足的封闭经济。道路修好后,又因为没有公交车或公交车收费太贵等原因,大部分村民也不愿意上街买东西。这对刺激农村消费产生了极不利的影响。由于进村不易,也没有多少商人把眼光积聚到农村,导致传统产业无法发展,农村商品也无法走向市场,这对农村城镇化极为不利。

四、 对农村交通进一步发展的几点建议。

1、希望政府做好质量监管、日常养护、经费筹集等方面的工作。

1.1在质量监管方面,有关部门应该重视交通管理,应该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体制。县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应该筹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资金,组建项目业主实施县道的建设和养护工程。乡镇人民政府应该筹集乡道的建设和养护管理资金,组建项目业主实施乡道建设和养护工程,成立乡道养护协会负责乡道的日常养护和管理。村民委员应该协助县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及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筹集村道的建设和养护管理资金,同时组织成立村民议事会,具体做好村道的建设和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乡镇、村应分别设立公路管理站和农民道班,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制,才可能使农村公路 “长寿”。希望各级政府各司其职,真正带给农民幸福。

1.2在经费筹集方面,政府应该想方设法地筹集经 费以满足公路后期维护工作的需要,尽可能的给农民带 方便。农民自己筹集到资金,也可以委托政府帮助,做 好后续工作。在公路修好后,公路两侧的人们也应该意 性能差的机动车“上路” 识到道路对自身的重要性。保持路面整洁是他们的责任。

如果道路上满是垃圾、灰尘,这对他们自己的生活也十分不利。当发现道路出现凹坑时,希望他们能自发地填平公路。,这是个人素质的一种体现。

2、继续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其中培育农民群众交通文明素质十分必要。对此,我们可以以开展交通安全“五进”宣传为载体,采取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交通安全常识,逐步提高农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理解支持、积极参与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使县乡道路交通现状有根本改善。要对群众讲清违章驾驶可能带来的危害,给商贩分析集市占道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要重点对农村中、小学在校生进行教育,同时应该将交通安全常识纳入教育计划,专门设置课程,使学生自幼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

3、摸清县乡农村道路和车辆及驾驶人底数,强化源头管理。交通管理部门应该经常深入县乡农村公路,了解县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对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小三轮、摩托车等农村车辆注册登记情况和驾驶证申领情况要有大致了解,掌握本地农村各类机动车辆的底数。同时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积极动员农民群众自觉上户办证。交管部门要真正开辟“流动车管”服务渠道,切实解决农村群众办牌难、办证难等突出问题。

4、深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交警部门需要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对事故多发和危险路段进行排查整治。增加急弯、陡坡、临水、临崖路段警告标志,以及三级以下山区公路禁止客运车辆夜间通行等禁令标志,增加施划减速标线或增设减速带、设置安全防护栏和山道边沿安全护墩等。对不能及时设置和完善标志标线的路段,交警部门应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提出预防交通事故、消除安全隐患的建议。不能等到农民上访后才想办法解决。

5、推进农村路站运一体化建设。通村达户、平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推进农村交通发展由“建设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确定 “车头向下、村口始发、安全到家”的农村客运服务新理念 。将客运路线由城镇延伸到各地乡村公路上,并加大力度建立候车亭,使农民进城不再成为困难。这是政府今后应该重点考虑的。

第五篇:农村婚嫁状况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扶持下,我市农民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但高额的婚嫁费用水涨船高、愈演愈烈,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重负。

二、存在的问题

高额婚嫁花费和节节攀升的彩礼与新农村建设进程是不相协调的,已经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不良婚俗蔓延,不利于农村的和谐与稳定。高额的彩礼使原本纯洁的婚姻关系带上了“铜臭”的气息和买卖的性质,使爱情因金钱而异化。个别女方认为彩礼要了是自己的,不管男方是否有能力,就是要。男方则东借西凑,甚至因“抬”钱而负债累累。高额的彩礼已成为婚姻的“绊脚石”,结不起婚的男青年,往往会迁怒于父母的无能;有的成为婚后产生矛盾的诱因,引发家庭不和,因彩礼问题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3.婚嫁攀比现象腐化农村社会风气。在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农家孩子少了,子女的婚事是农民一生中最奢华的消费。许多家庭不顾及经济能力,“宁可受罪也要面子”,助长了婚事大办,送彩礼等讲排场、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2.3%的农民认为同村存在婚嫁彩礼攀比现象,78.5%的农民认为婚嫁彩礼额度高是因为面子问题。此外,索要彩礼陋习的盛行,使部分年轻人养成“挤榨”父母,不劳而获,贪图享受的不良习气,已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颗“毒瘤”。

4.男青年婚后,父母生活举步维艰。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男青年父母在儿子结婚后,靠仅剩的少量耕地维持生活,还要偿还所欠债务,身体好的大都在农闲时外出打工,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明显低于以往。有的老人将住房腾给儿子而借住亲属家,或搭建泥草居住,有的甚至连水电费都拿不出。黄泥河镇一位村妇代会主任说,有些年青人简直不可理喻,婚后小两口生活滋润、有存款,而所欠债务却由父母偿还,老人的生活来源只靠少量的土地和外出打工,何时能还清?何时能过上好日子?老少两辈的生活差距太悬殊了。

三、几点建议

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范文网【】

1.加强宣传教育,倡导文明婚嫁。高额的婚嫁费用严重影响婚后生活和家庭和谐,开展具有针对性和有影响力的宣传教育活动势在必行。建议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督导作用,在乡镇村屯开展“反对大操大办,倡导婚事新风”的主题教育活动,揭露和曝光反面典型,广泛宣传文明节俭婚事的新风;市文明办和妇联通过组织开展农村“十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以及婚姻简办评比等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婚姻家庭风尚,教育农村青年树立“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养成啃老族,把个人幸福建立在一家债台高筑之上,让婚嫁新风真正进家庭,促进家庭和谐,提高老人生活幸福指数。

2.引导农村青年摒弃婚嫁旧俗,倡导新婚尚。各相关部门应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引导广大农村青年自觉摒弃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带头移风易俗、婚事简办,鼓励婚嫁中送知识、送农技、送农机,把消费型嫁妆变为有实际用途的效益型嫁妆。针对农村青年婚嫁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团组织要积极倡导和开展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形式,引导广大农村青年新事新办,倡导农村婚嫁新风尚。不断引导农村家庭把心思用到发展家庭经济提高收入上,逐步改变传统不文明的婚嫁陋习。

上一篇:中国联通公司招聘信息下一篇:中国十大游乐园排行榜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