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年龄界定

2022-09-08

第一篇:中国老年人年龄界定

浅谈未成年人临界点年龄的查证对策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行为人只有达到一定的年龄,能够辨认或者控制自己的行为,才能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国刑法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不满14周岁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6周岁是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就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而言,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是自然人具备责任能力,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前提条件。目前,随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年增多,困扰司法实务工作者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特别是临界点年龄的查证、认定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检察机关对成年人犯罪还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准确界定,也关系到法院对案件的公正审理。对此笔者结合司法实践浅谈管见。

一、审查未成年人临界点年龄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目前,检察机关在审查未成年人临界点年龄案件中遇到的问题和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谎报年龄。他们为了逃避法律的惩罚,抱着能被从轻、减轻处罚的侥幸心理而谎报年龄。如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谎称自己不满16周岁;已

1 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谎称自己不满14周岁等。

二是成年犯罪嫌疑人假冒未成年人。尤其是刚满18周岁的成年犯罪嫌疑人,为了能得到从轻、减轻处罚,谎称自己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三是有的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许多农村尤其是偏僻地区的户籍管理比较混乱,户籍资料的填报由村委会具体负责,致使许多乡镇的农民为了子女能够参军当兵而虚报出生日期。

四是有的户籍资料的准确性存在问题。检察机关在调查取证过程中,经常发现当事人提供的居民户口簿上的出生日期与当地公安机关户籍管理部门的户籍资料不一致,甚至在农村有些地方的户籍管理中出现了公历出生日期与农历出生日期填写混淆的情况。

五是犯罪嫌疑人的父母、亲戚故意改动户口资料。犯罪嫌疑人的父母、亲戚为了使自己的亲人逃避法律惩处,擅自改动户口薄资料,有的通过熟人关系改动户籍管理部门的户籍资料,并向检察机关和法院的办案部门提供虚假的年龄证明,使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查证困难。

六是目前骨龄鉴定的准确性受到质疑。骨龄鉴定是根据人的手腕部位X摄片的不同骨像来判断骨骼钙化过程,以此来确定人的年龄的一种较科学的方法。由于人的生长发育受

2 生活水平等客观条件影响较大,因此,生物年龄与实际年龄也可能存在着差异。由于骨龄鉴定结论是限制在一个相对的年龄范围之内,因此就使司法人员对骨龄鉴定的准确性及能否单独将其作为年龄证据使用产生了怀疑。

七是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无居民身份证和户籍资料。这些人多数是流浪儿或孤儿,公安机关派出所也无他们的户籍资料,这给办案部门查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年龄证明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二、对未成年人临界点年龄查证的思考

笔者认为,要做好对未成年人临界点年龄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必须认真分析案件中存在的年龄问题和证据矛盾,对此采取有效的查证对策,从而查实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年龄。

(一)对常见年龄问题的查证对策

1、对成年人假冒未成年人问题。笔者认为,正常情况下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详细住址和具体的出生日期等情况,首先,案件承办人要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对其进行政策教育并注意察颜观色,对年龄方面的疑点绝不放过;其次,案件承办人要到犯罪嫌疑人的户籍所在地对犯罪嫌疑人的出生日期等情况进行调查取证,同时,要特别注意户籍资料的真实性。

3

2、对既无居民身份证也无户籍资料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案件承办人要对犯罪嫌疑人的父母进行调查取证,并将其言词证据与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进行核对,假如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其父母证言能够互相吻合,这些证据可以作为判断犯罪嫌疑人的年龄证据使用。如果二者对年龄内容表述不同,应当从父母的言词证据要比犯罪嫌疑人供述证明力强这一方面考虑,采信犯罪嫌疑人父母的言词证据,但是,要有其他证人证言佐证父母言词证据的真实性。

3、对既无居民身份证和户籍资料也无父母言词证据问题。通常情况下,出现这种情况的犯罪嫌疑人大多数是未成年的流浪儿或孤儿。由于他们中很多人对自己的出生日期讲不清楚,办案部门缺少查证线索,因此查证起来相当困难。对此,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三点:一是追根求源仔细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生活经历、居住地以及曾经同他在一起生活过的亲人、朋友等。二是根据掌握的具体情况和线索进行细致的年龄查证。如到孤儿院档案管理部门查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刚到院的原始记录,如果孤儿院的档案资料不完备,则应向当时孤儿院负责接待的有关知情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查取证。又如得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曾在铁路某火车站拾过荒,对此,应以知情的老民警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过去的伙伴为线索进行走访调查。三是对这类犯罪人员进行骨龄鉴定。在作骨龄鉴定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偏差因素,确保年

4 龄下线的可靠性。最后,对现有证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年龄。

4、对仅有犯罪嫌疑人年龄供述无其他年龄证据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对犯罪嫌疑人有年龄供述,且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如果年龄不涉及临界点,可以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8条第2款的规定,以犯罪嫌疑人自报的年龄认定。在办案过程中有时存在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无法查清的情况,假如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出生日期讲不清楚,也无其他年龄证据,且年龄又可能涉及到临界点,则要借助骨龄鉴定等科技手段,以绝对的排他性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年龄。

(二)对证据与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查证对策

1、对身份证与公安机关户籍资料存在矛盾的查证

司法实践中,经常遇见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身份证上的内容与公安机关户籍资料不一致的情况。如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证与公安机关出具的户藉资料虽然都是年龄书证,但两个证据中的出生日期却不相同。对此,检察机关的案件承办人不能简单、任意地选择某一书证作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年龄证据使用,应当认真分析、查清这些书证内容不同的具体原因,特别是应当查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原始户籍资料,同时,应有其他证据对原始户籍资料予以佐证。在对证据核对分析后,从而判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真实年龄。

5

2、对法定身份证明和医院出生证明存在矛盾的查证

法定身份证明年龄书证和出生证明等内容存在矛盾的情况在办案过程中经常遇见。遇到这种情况时,案件承办人不能轻易地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证作为他的年龄证据,应当重新查证,排除证据之间存在的矛盾,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践中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医院无法提供出生证,但当事人自行提供在医院分娩的病例,在此情况下应当向医院调取当时的住院记录和病例进行核实,对于能够印证的住院记录和病例应当作为认定出生日期的证据采纳。

3、对年龄书证与言词证据存在矛盾的查证

书证与言词证据存在矛盾的情况比较普遍,本来户籍资料等书证证明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是清楚的,但是,由于人为的因素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就使这方面证据的查证变得复杂化。针对这种情况要从实际出发,一是要根据年龄的矛盾点,查清是户籍管理部门造成的,还是犯罪嫌疑人的家属故意作虚假的证言;二是对计生办、医院、村委会、街道、学校等相关单位出具的年龄证明应作具体分析,关键要注意它是原始年龄证据还是有关单位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归案后出具的年龄证明,其内容是否真实;三是注意相关年龄书证与言词证据之间的异同点。通常情况下犯罪嫌疑人父母的言词证据会将犯罪嫌疑人的年龄说小,比如已满18周岁却证明是17周岁。笔者认为,如果相关书证与言词证据存在矛盾,一

6 旦查实犯罪嫌疑人父母的言词证据是虚假的,应将犯罪嫌疑人的居民身份证或户籍资料作为判断他年龄的证据使用。

4、对骨龄鉴定结论存在年龄偏差的查证

无居民身份证和户籍资料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大多数是流浪儿或孤儿。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出生日期、住址、户籍所在地等情况说不清楚,所以,办案部门为了弄清他们的年龄便对这类人员进行骨龄鉴定。由于骨龄鉴定是限制在一个相对的年龄范围之内,因此要根据案件的性质及犯罪嫌疑人危害社会的程度等来把握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分析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是否涉及临界点。如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肯龄鉴定”能否作为确定刑事责任年龄证据使用的批复》中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年龄不明的,可以委托进行骨龄鉴定或其他科学鉴定,经审查,鉴定结论能够准确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年龄的,可以作为判断犯罪嫌疑人年龄的证据使用。如果鉴定结论不能准确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年龄,而且鉴定结论又表明犯罪嫌疑人年龄处于刑法规定的应负刑事责任年龄上下的应当依法慎重处理。笔者认为,鉴于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特殊司法保护,如果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且

7 又涉及临界点年龄,可以从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角度出发,就低认定他的年龄。如对未成年犯罪人骨龄鉴定为不满18周岁,可以就低认定为16周岁或17周岁,这涉及到对其从宽处罚的问题,符合目前我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要求。

三、临界点年龄查证中应当重点把握的几个环节

笔者认为,要切实做好未成年人临界点年龄的查证工作,除了注意掌握以上查证对策外,还要重点把握好以下环节:

1、注重诉前仔细讯问。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要认真、仔细讯问涉及临界点年龄的犯罪嫌疑人的户籍所在地、出生日期、属相等细节,通过讯问发现年龄疑点,以便及时查证。

2、注重查证方向。如果犯罪嫌疑人自报年龄不涉及临界点,则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8条第2款的规定以自报年龄认定。对于涉及临界点的案件,一是不能轻信口供;二是要针对存在的年龄疑点和证据矛盾等进行查证;三是要重视对相关年龄的书证,证人证言等证据的收集,不仅要收集有关年龄的直接证据,还要注意间接证据的收集。

3、注重对犯罪嫌疑人的主要家庭成员、社会关系和社会背景的调查。在审查起诉阶段,经常发生犯罪嫌疑人的父母或亲戚通过熟人关系改动户籍资料后,向检察机关和法院

8 递交虚假年龄证明的情况,这不仅干扰了检察机关正常的审查工作,也使查证工作陷入被动。对此,检察机关的办案人员在调查取证时,有必要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主要家庭成员、社会关系和社会背景进行调查,这样,可以在年龄查证中变被动为主动。

4、注重律师介入案件。律师的主要职责是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实践中,绝大多数律师遇到涉及临界点年龄的案件时都会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出生日期进行调查,因此,检察机关应当特别重视律师介入涉及临界点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5、注重补强证据规则。补强证据规则,是指法律明确规定某些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力不足,不能单独作为证明该案件事实的根据,必须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予以补强。考虑到我国某些地方户籍管理混乱的情况,即使户籍证明完全可采,仍有可能在其原始生成阶段因为种种原因而造成错误,因此,若有能够相互印证、补强的言词证据合理地排除法定身份证明,就应予以采纳。但补强的程度应该能使一般人达到确信,从而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

6、注重审查起诉的证据要求。查明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是审查起诉中的关键内容。对于涉及临界点年龄的案件,也必须查明年龄证据的收集和判断是否客观、全面,查明年 9 龄证据有无矛盾以及年龄证据的证明力等情况。总之,要特别注意审查年龄证据的确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2006级法律本科班学员:胡林翼

参考文献:

①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②葛建军、俞蕾、陈茜茜:《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的若干思考》,《上海检察调研》2006年第2期。

③姜伟主编:《公诉业务教程》,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

④王国枢主编:《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版。

第二篇:中国古代年龄别称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初度:指初生之时。《楚辞?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来也称人的生日为初度。《元史?顺帝纪八》:“朕初度之日,群臣勿贺。”

襁褓:本意是婴儿的被子。如《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指代婴儿。

垂髫: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髫: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始龀(chèn):又称为龆(tiáo)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将头发束成一髻。因此用束发代指成童,当指十五岁左右的儿童,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古代男女末成年前束发为两髻,形状如角,故称总角。《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豆蔻年华:豆蔻,一种多年生植物。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笄(jī)年:古代女于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年”,又称“及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弱冠:《礼记?曲礼上》中将男子二十岁称“弱”,到这个年龄就可举行冠礼。其时身体尚弱,故称弱冠。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结发:初成年。《汉书?施仇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后称元配为结发。曹植《种葛篇》:“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而立:《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来因此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人到四十称“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知命、知天命:本意指认识天命。《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为五十岁之代称。

艾:指五十岁。老年头发苍白如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花甲: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来纪年,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年号,故称六十甲子,也称花甲子或花甲。

耆(qí):六十岁。《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古稀:七十岁的代称,亦作“古希”。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mào)耋(dié):指八

十、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六十以上曰耋。后来用“耄耋”泛指年寿高。

下寿、中寿、上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七十为中寿,九十为上寿。

黄发:指长寿老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诗经?鲁颂》:“黄发台背。”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诗经?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

期(jī)颐:称百岁之人。百岁为人生年数之极,故曰期。此时起居生活待人养护,故曰颐。《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第三篇: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度: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10岁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岁及笄:

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二八:为16岁。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通俗编》中云:“若品岩赠张洎„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通俗编·妇女》“宋谢幼盘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30岁而立(而立之年):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40岁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60岁耳顺、耳顺之年

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 “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70岁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77岁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耄[mao]耋[die]之年:

均指八九十岁。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 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88岁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

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140

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第四篇:当今中国应该延迟退休年龄

(一辩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当今中国应该延迟退休年龄。

首先,开宗明义,什么是退休年龄?我们这里所谓的退休年龄是指指有关法律或者政策法定退休年龄,在国外也叫做“强制退休年龄”、“制度退休年龄”,或者叫做“标准退休年龄”、“正常退休年龄”。

然后,再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讨论着这个辩题的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也不断延长,到现在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3岁。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明显,养老压力巨大。而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已实施了60年,早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并且,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男女差异大,也不适应社会公平的需要。

我方坚决认为当今中国应该延迟退休年龄,其理由有三: 其一,延迟退休年龄有其必要性。从现实来看,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 如果一个国家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以上, 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2005 年底, 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显示: 我国65 岁以上人口超过1 亿人, 占总人口数的7.7%,而现在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8。87%;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5%,现在为13.6%,2050 年将上升到28%以上。老龄化问题给我们社会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不仅一定程度上

造成了劳动力的缺乏,更重要的是加重了整个社会的负担。。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并且我国社保养老体系本身就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使养老金的支出金额逐年增加, 并且增加的速度很快, 直接的后果就是“空账”规模日益扩大。(由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主持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的课题报告显示: 退休年龄每提高一年, 基金可增收40 亿元, 减支160 亿元, 减缓资金缺口200 亿元。而事实上“截至2005 年底,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就达8000 亿元, 而且每年以1000 多亿元的规模扩大。)关于这一点,我方二辩会详细论述。同时,老龄化问题也大大地加重了年轻人的赡养压力。据国新办2010年9月10日发布《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到2035年,我国每两名纳税人要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所以,延迟退休年龄,缓解养老压力,势在必行。

其二,延迟退休年龄有其可行性。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均寿命和受教育时间增长,人们的可工作时长也在延长,这就为延迟退休年龄提供一个可行的前提。另一方面,延迟退休年龄,对于那些有意愿且有能力留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来说是可行的;而对于那些不愿意或不能够继续留在岗位上的人来说,我们可以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允许允许劳动者在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方面具有某种弹性、较为灵活的退休,因而也是可行的。我们知道,退休年龄的设置是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防止职工劳动过度,但它不是用来限制提早退休的。在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上,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劳动者的利益,这也就为延迟退休年龄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措施。

美国和上海成功的例子也已经验证了这一点。此外,我方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应该考虑到性别和工种的差异,通过不同幅度地合理地逐步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实现社会公平,提高效率,最大程度地保障民权。早在2008年11月,人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就称,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这也为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提供了另一个可行的措施。

其三,延迟退休年龄利大于弊。诚然,我们不能否认,延迟退休年龄,可能会导致增加就业压力等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本就已经存在,其根源在于我国不合理的人口结构,而不在于退休年龄,并且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等诸多途径解决。而同时,延迟退休年龄有着我们无法忽视的许多好处。首先,延迟退休年龄可以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养老金的亏空,促进养老金的制度改善和自我平衡。有专家测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我国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而且,延迟退休年龄也可以缓解子女的赡养压力。其次,延迟退休年龄可以扩大劳动年龄的供给,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中老年劳动力,与青壮年劳动力相比,在精力上可能有所不足,但其经验和阅历却青壮年劳动力难比的。试想一下,如果刘诗白老教授能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多留几年的话,那能为我们社会多培养出多少人才?延迟退休年龄,不仅能够有

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也能够让那些有意愿且有能力留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更多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且从中也能有所获益。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坚决认为当今中国应该延迟退休年龄! 谢谢!

第五篇:中国官员级别及退休年龄介绍77940

中国官员级别、退休年龄及升迁限制

退休年龄

■ 正国级70岁:大概是75周岁左右,要根据一届中央、人大、国务院、政协的任期需要由党中央决定。国家级正职有国家主席、副主席,总理、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军委主席以及中央政治局常委。

■ 副国级70岁:国家级副职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书记、副总理、国务委员、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最高法院长、最高检检察长。

■ 正省部级65岁:省部级党政正职是65岁,但任期未满的可延期3年,所以大多是68岁。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省委、自治区委、市委书记职务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应当到年满67岁、或68岁离开实权部门。

■ 副省部级60岁:省部级副职是65岁,但60岁以后要安排在人大、政协等“二线”。 副省部级满60岁离开实权部门,或退休,或转为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任闲职、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专门委员会主任,或转为“二政府”的政府协会、社团组织任职,或转到大学担任兼职教授,作为退休前的过度。

一般称副省部级以上文职干部,副军级以上军职干部为高干

官员级别说明

■正省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

部队正军职干部(如江苏省军区司令员、12军军长)

■ 副省级干部(副部级干部):

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局局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

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

部队副军职干部(如浙江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31军副军长)

■ 正厅级干部(地市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

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

各地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无锡市市长)

部队正师职干部(如1军后勤部部长、34师政委)

■ 副厅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江宁区区长)

各地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苏州市副市长)

部队副师职干部(如35师副政委、179旅旅长)

■ 正处级干部(县团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沈阳市卫生局副局长、浦口区副区长)

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扬州市劳动局局长、滨海县县长)

部队正团职干部(如105团政委)

■ 副处级干部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处室及区县各局正职干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处长、玄武区卫生局局长)

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镇江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家港市副市长)

部队副团职干部(如105团参谋长)

■正科级、副科级干部:略

注: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其各级干部参照政府各级干部待遇,但不具有行政级别,不属于公务员编制

政府各级干部如为上一级党委常委,则其行政级别升一级。如张家港市市长为正处级干部,若为苏州市市委常委,则为副厅级干部

按例,高级干部在60或65岁以后往往调往相应级别的人大、政协担任领导职务,俗称“退居二线”

各级别从上到下分别为:正国级、副国级、正省部级、副省部级、地厅级、副厅、处级、副处级、科级、副科级。

升迁年龄限制

以副处提拔正处的年龄限制为例:

一般是男同志年龄一般不超过48周岁,女同志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任副处级职务不少于7年的,男同志年龄可放宽到50周岁,女同志年龄可放宽到48周岁。各地可能会有微调。

至于其它各级别年龄限制,参照即可得出。

上一篇:总工会普法工作总结下一篇:走过那段奋斗的日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