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市规划

2024-05-21

广州市城市规划(精选6篇)

篇1:广州市城市规划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设计方案

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设计方案

摘要:我们需要:一座能“说话”的,充满活力的建筑;一座拥有丰富表情,能与人互动的建筑;一座能给人以全新体验的建筑;一座能诠释活力广州的梦幻建筑。

关键词: 丰富表情全新体验互动珠江水系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背景:

广州市未来城市空间结构为:以山、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为基础,沿珠江水系发展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珠江呈枝状蜿蜒流过广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沿江发展的城市景观。

进入2000年,按照“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战略,广州城市形态的演进展现出崭新的形态。

新规划区(白云新城核心区)位于原广州白云机场区域范围。原机场跑道将规划成为核心区的中央绿带空间。城建规划展览中心将被规划在已经完工的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西面的B06号地块上。

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处于上述的南北走向宽广的绿化带空间中的中心位置。在它的东、西两侧是规划中及已建成的建筑群体,绿带空间的中心将设置市民广场,其整体绿带空间被分成两个区域,由此而产生出带状空间比例的丰富性。

二、设计理念构思

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城市。岭南文化的内涵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广州城市的文化内涵。岭南文化主要以古越族文化为原点,融合中原文化与从海洋进来的东亚文化、欧美文化后形成的,它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的混合体。岭南地域文化的多元性特性对广州的城市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从古到今,沧海桑田,广州城市形态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演进:

西城东郭,体现宗族礼制的南越国都城;

坐北朝南,体现皇权礼制的隋唐南汉时期的广州城市空间;

三城并立,以统一水道街市为特征的宋代广州城市空间;

山水相伴的明清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以多元拼贴为基本特征的广州近代城市总体空间;

但无论什么年代,广州人的生活都与越秀山,白云山息息相关,都与珠江密切相融。

图1:低点效果图

三、建筑概念及造型设计

1.建筑物作为“中性空间”

设置与区域城市设计相和谐的长方盒建筑,在此提出 “中性空间”的概念。

它对于外部的观察者来说或许是一个陌生的、神秘的,当进入其长方盒建筑,才能感知和体验其内部空间和内部世界。

按照中国古代学者老子的思想:“财富存在于简单和细致之中”,我们用最冼练的建筑语言表达最多样化的内涵。

这个普通的形状应具备让人们想象的自由,并令人们因这个形状的寓意而激奋。

这个长方盒作为容器,反照出了城市空间的标志性和和谐性。

2.长方盒建筑的外表层

“中性空间”长方盒,将由以“广州珠江水网”为主题的不锈钢金属织网组成,同时也构成了外表层网与建筑物之间的一个“内和外”的空间体,创建了参观者进入展览空间的过渡空间。

参观者在这个过渡空间中透过上述的“水网”看到室外景色,享受白云山山景以及绿带空间的自然风光的能量,而其外表层的“水网”重点突出和感受广州建设与珠江水系(水网)紧密联系的重要性。

这种“安静”成了参观展览的准备过程,另一方面在高度集中精力的参观过程,又可以走出传统的封闭式展览空间,来到设在这个缓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冲区中的各层视觉平台(城市窗口),通过网状的开放式网孔,眺望白云山自然景色以及呼吸整体绿带空间“绿色的肺”带来的新鲜空气。

这个所谓的“0界面层”也将成为时代建筑发展方向之一的多媒体载体,借助信息要素,如:时间,光线和视角等产生出信息交流变换效应。

金属网外壳白天光效果的反光和折射的程度和变化由光方向的角度决定,不同的自然光(早上,傍晚)引发立面的色彩变化,得到不同的造型效果,外观不断的变换。这个可变的印象能够通过不同的观察者及不同的视角而加强。

3.“外”与“内”的转换

在日色渐冥的傍晚和来自长方体建筑内部的人工照明,使得其城市规划展览中心经历了一个形体的变化。外表层慢慢地消失在背景中,而其建筑内部世界以及上述的室外视觉平台展示出来――“开启的盒子”。

建筑物外壳作为投影和LED-墙的多媒体载体应用投影技术既能够从外面也能够从里面投影到外表层网上。取得丰富的信息形态变化。此外,LED-技术被编入到这个外边层网织物中,借助其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特点展示出可变的图画。

图2:鸟瞰图

四、建筑空间构成

1. 建筑空间构成遵从城市的发展表象,借助其内涵如巷子、广场结构和临街店面来塑造城市空间。

建筑空间由七个层面组合构成,形成一个循环的和充满生机的空间系统。

01层 → 参观者 → 互动

02层 → 展品 → 互动

03层 → 布展方式 → 展示

04层 → 建筑主体 →机体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05层 → 建筑物外壳 → 外膜(建筑群“表皮”)

06层 → 室外视觉平台 → 城市窗口

07层 → 城市廊道 → 城市缩影

2. “城市廊道”

嵌入在整个建筑体的通道构成相对于建筑结构的城市廊道和空中桥梁。这些自由空间不仅仅作为交通通道,而且首先包含展览、交流、讨论和休闲等功能。

建筑楼A、B1、B2和C之间构成了所谓的“负空间”,其营造出本案规划展览中心的中心主题空间。空间组织结构遵从“房中的城市”的原则,并和建筑物的外壳一起组成了一个内部区域中的外部区域。

这个具有城市规划理念的内部区域的外部区域将获得“绿色的填充”,并且把白云山与绿色空间带的新鲜空气带到建筑物内部。

这个“城市廊道”既是参观者的共享开放空间,一个中心交通连续空间,也是一个互动式、体验式的未来展示的公共空间。

在南-北方向上设置一个方向相反的楼梯形式的主通道,结合各层连桥构成循环参观路线,构成了布展概念的“时空隧道”。在这个“时空隧道”中结合三维展品及信息墙形成新颖的展览中心,而其回廊从这里开始亦在此结束,产生出一个不断的连环系统。

图3:室内效果图

五、建筑功能分区

A楼:

重点用于可变换性展览展示,设置单独出入口,经营管理模式可考虑分层或整幢楼展览空间出租等。它将提供世界展览组织定期互换主题展的定点空间。

共5层楼及屋顶室外展览平台;巡展与多功能可变换展览;会议区;咖啡厅。

B楼:

分为B1和B2,以固定展览为主,部分为可变换展览,如专业主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题展览;

共5层楼;首层的广州城的主模型展览厅;固定展览层与专业主题展览;影视厅设单独出入口- 书店及礼品店。

C楼:

为档案馆,包括城市规划公示、图书馆以及中心管理等。

共9层楼;展品出入区,包括检疫区、模型维修、档案保护以及主要档案库房等;图书馆和档案查阅市民服务区;办公、管理、保安用房;科研工作室,展览组织工作室等;原件及特殊展览、贵宾/内宾- 工作人员食堂。

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依照不同的使用功能要求由三个独立体建筑(A、B、C)组成。三个建筑部分之间将由“时空隧道”(城市廊道连接,满足空间使用功能可分可合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多种可能性的要求。营造出一个带有所有城市功能和质量的城市规划式建筑空间。

六、结语

我们需要:一座能“说话”的,充满活力的建筑;一座拥有丰富表情,能与人互动的建筑;一座能给人以全新体验的建筑;一座能诠释活力广州的梦幻建筑。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用地面积:41185平方米;建筑面积:61703平方米(其中地上:50573平方米,地下:11130平方米);建筑高度:34米;建筑密度:24%;容积率:1.5;绿地率:27%。

参考文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05年版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

------------最新【精品】范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篇2:广州市城市规划

第三章 建筑的规划管理

第一节 建筑申报管理

第八十三条 各项建筑工程的申报,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申报单位持土地使用证件、基建设计划和投资批文、四至地形图(一式二份)及有关建筑工程的初步意见书,按审批权限向规划管理部门申领规划或建筑设计要点。新证地的可随《征用土地许可证》同时领取。

(二)申报单位持建筑设计和有关图纸、土地使用证件、基建计划和投资批文(其要求与本细则第二章第六十二条第三、四项同)、有关专业管理部门的审核意见书及有关资料办理报建。如需先编制规划方案的,应在规划方案送审批准后,方可办理单体建筑报建。属十层以上(含十层)或重要建筑工程,须送设计方案、初步设计和模型先行预审。建筑投资额或建筑面积达到规定范围的,按投资额和隶属关系,由有关部门对初步设计组织会审交提出审核意见后,方可办理报建。续建工程,应附送原报建批准的《建筑审核书》。

(三)报建申请经规划管理部门综合审定发出《建筑审核书》后,方可进行施工前准备和建筑位置放线;经原审批部门现场复验合格,(二)总平面设计图一式四份。图纸应注明南北方向标志、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尺寸、室内外地面标高(广州地区高程)、建筑间距、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等指针。图纸比例,小面积的为1:100或1:200,大面积的为1:200或1:500。

(四)建筑设计施工图一式三份。包括各层平面图、各向立面图、主要部位剖面图和大样图、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或1:200.图纸应注明各部位详细尺寸,平面各部位使用功能,并附包括外墙建筑装饰材料和色调等的建筑设计说明。

(五)经审批后的图纸,一份留规划管理部门存盘;两份发还建设单位,其中一份由建设单位发给施工单位按图施工。四至地形图、总平面设计图各一份发给城市管理监察部门。

按照规定,竣工图须统一存档的,应绘制竣工图送城建档案馆归档。

第八十四条 城镇居民私人建房的申报,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凭本市区户口和房地产契证,由业权人或合法代理人按审批权限向规划管理部门征询建房要求和规定;符合规定的,可申领设计要点。

(二)持建筑设计和有关图纸、房地产契证、投资来源说明及服从城市规划改造保证书等办理报建。

(三)申领《建筑许可证》,按本章第八十三条第(三)项办理。

(四)建管验收,按本章第八十三条第(四)项第一款办理。

第八十五条 市区农民在自然村内建自住房,须持所在镇(乡)政府出具的证明及有关证件、资料,按审批权限向规划管理部门办理报建和和申报建管验收。新开辟的农民住宅区,应由镇(乡)政府按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办理报建和申报建管验收。凭建管验收合格证办理接水、接电、入户、产权登记等手续。

第八十六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应按设计管理规定,委托持有设计证书并符合要求的设计单位进行建筑设计。设计单位应按设计要点设计。

未申领设计要点或设计要点过期失效的,设计单位应拒绝承接设计。

第八十七条 申报图纸要求:

(一)建筑工程位置现况四至地形图一式四份。图纸比例,市中心区一般为1:500,其余地区为1:500或1:.

(二)总平面设计图一式四份。图纸应注明南北方向标志、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尺寸、室内外地面标高(广州地区高程)、建筑间距、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等指标。图纸比例,小面积的为1:100或1:200,大面积的为1:200或1:500.

(三)建筑设计施工图一式三份。包括各层平面图、各向立面图、主要部位剖面图和大样图。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或1:200.图纸应注明各部位详细尺寸,平面各部位使用功能。并附包括外墙建筑装饰材料和色调等的建筑设计说明。

(四)经审批后的图纸,一份留规划管理部门存档;两份发还建设单位,其中一份由建设单位发给施工单位按图施工。四至地形图、总平面设计图各一份发给城市管理监察部门。

第八十八条 建筑地盘和建筑位置复验要求:

(一)建筑位置放线时,用地红线范围内,按建筑红线、建筑间距及规划要求,需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应全部拆除。

(二)建筑物主要轴线两端应在邻近建筑物、构筑物上用红漆标志或设永久性桩标志,以备竣工复验。

(三)地形复杂的用地,应平整后方可进行建筑位置放线。

(四)建筑位置经复验合格,由审批部门复验员和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及工程负责人在复验表签名、盖章。凭复验表领取《建筑许可证》。

第八十九条 建筑工程建管验收要求:审批部门接到建管验收申报后,对建筑物的位置、层数、标高、平面、立面、外墙建筑装饰材料和色调,以及其它要求进行建管验收。验收合格的,发给建管验收合格证;不合格的,应先按要求进行处理。未领有建管验收合格证的,有关部门不予进行消防;不予保卫生防疫等专业验收和竣工验收;不予办理接水、接电、入户、产权登记、工商营业执照等手续。

第九十条 领取《建筑许可证》后,如建筑设计确需修改,涉及建筑物位置、立面、面积、层数、高度和平面使用功能的,须报原审批部门审核批准;其它不违反本细则规定的局部修改,可在报送竣工图时一并备案。

第九十一条 对确需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的,须由建设单位持改变使用性质说明书和施工设计图、原建管验收合格证,报原审核的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如涉及有关专业管理部门审批的,还应取得有关部门的审核意见。

第九十二条 一切建筑物,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开堵门窗,外设管道,开凿空调机及排气孔,在阳台砌墙设窗、搭建棚盖,在天台上搭建建筑物、构筑物、天线和冷水塔等设施。

第二节 建筑设计管理

第九十三条 建筑设计应有地方特色,符合环境和市容要求。

(一)城市道路两旁的建筑物,其锅炉、烟囱、烧火廊、垃圾道等不得临路布置;厨、厕等应尽量避免临路布置。

(二)电房、泵房、锅炉房等附属设施,应布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地下室。确需单独设置的,不得占用绿地或建筑间距,应避免临路布置,并注意造形美观和配植绿化。

(三)建筑物外墙的排水管应使用铸铁管,并应与公用排水管道连接。城市道路两侧和重点地区第一线的建筑物,管道不得临路外露;十层以上(含十层)的建筑物,管道不得外露。

(四)城市干道两侧、重点地区第一线的建筑物和十层以上(含十层)的建筑,如不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立面设计应考虑安放窗式空调机的需要。其外墙不得采用大面积灰色石米批荡;除住宅外的建筑物,应采用铝合金窗。

(五)建筑物如天面设置冷水塔,应有遮挡设施,并与建筑立面相协调。

(六)道路两旁的建筑物应符合规定的退缩要求,如不妨碍市容及环境景观,可外飘阳台、梯台、飘篷,但不得超出道路红线;紧靠道路红线布置的,不得外飘阳台、梯台。

第九十四条 单体建筑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应根据不同密度分区确定。密度分区为:密度一区:环市路以南、原广九铁路、海印大桥以西,同福路以北,珠江河以东地区;密度二区:密度一区以外,广园路以南,广州大道以西地区,以及天河体育中心、石牌、五山、员村、大沙地等地区;密度三区:密度一、二区以外的地区;密度四区:特定的规划地区。单体建筑的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最大限值,密度一、二、三区见附表七,密度四区由市规划局确定。

第九十五条 建筑间距要求:

(一)密度一区以及密度二区内需拆除的原建筑物容积率一以上(含一)的地段:九层以下(含九层)、高度(有女儿墙的从女儿墙顶计算)低于三十米的民用建筑,属南北朝向布置的,南、北间距各不少于楼高的零点七倍、东、西间距各不少于六米;属东西朝向布置的,东、西、南、北间距各不少于楼高的零点五倍,但各向最小间距不少于六米。

(二)密度三区以及密度二区内需拆除的原建筑物容积率一以下的地段:九层以下(含九层)、高度(有女儿墙的女儿墙顶计算)低于三十米的民用建筑,属南北朝向布置的,南、北间距各不少于楼高的一倍,东西间距各不少于八米;属东西朝向布置的,东、西、南、北间距各不少于楼高的零点七倍,但各向最小间距不少于八米。

(三)十层以上(含十层)、高度三十米以上(含三十米)的民用建筑,主要朝向间距,高度六十米以下部分按本条第(一)、(二)项计算,六十米以下部分按本条第(一)、(二)项计算,六十米以上的部分单方再按每升高四米增加一米间距递增计算;其中密度一区内高度三十米以下部分按本条第(一)、(二)项计算,三十米以上部分单方再按每升高四米增加一米间距递增计算。次要朝向间距,高度六十米以下的,不少于十三米;高度超过六十米的,六十米以上部分单方再按每升高四米增加五十厘米间距递增计算。

(四)短边大于二十米的民用建筑,按本条第(一)、(二)、(三)项规定择宽确定各向建筑间距。

(五)大、中、小学、幼儿园课室,医院门诊、病房,其它特殊工程项目,其建筑间距按本条第(一)、(二)、(三)项规定,旧城区再增加百分之十,新区再增加百分之二十。

(六)非民用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按规划,消防、环保、卫生要求确定。民用建筑与非发用建筑相邻或混合布置的建筑间距,按消防、环保、卫生要求和发用建筑要求择宽确定。

(七)建筑间距由相邻建筑物双方负责退缩,一方原则上负责退缩按自身高度和规定计算的一半建筑间距。十层以上与九层以下负责退缩自身的建筑间距,其余部分由十层以上建筑物负责退缩。

(八)建筑间距的计算,临路(内街)的建筑物,按规划路(内街)中心线起算(如与本章第九十六条的要求有矛盾时,择宽确定),其它按用地红线起算。

(九)建筑物建筑间距小于六米的,建筑间距内不得外飘阳台,走廊和梯平台;大于六米的,建筑间距内飘出的阳台、梯平台和走廊总长度不得超过相应建筑边长的二分之一,飘出宽度不得超过自身一方建筑间距的五分之一,如超过的,建筑间距边线改由阳台、梯平台和走廊边沿线的垂直投影线计算。

第九十六条 道路两旁建筑物的退缩要示:

(一)一般应从道路红线退缩二至五米,具体根据各条路段的情况确定。

(二)建筑物首层为商店、邮电所、银行、小型车库、医院门诊等用途的,影剧场、体育场所、大型贸易商场、学校等,应按一般要求增大退缩距离,具体要求由规划管理部门确定。

(三)十层以上(含十层)或位于交叉路口的建筑物,以及内地台与规划路标高有高差的建筑物,应根据情况按一般要求增大退缩距离,具体要求由规划管理部门确定。

(四)建筑物紧靠道路红线或规划内街边线布置的,其墙体、步级、坡道和基础等不得外伸。基础的确需外伸的,在不影响城市公用设施敷设的前提下,应埋在规划路面标高二米以下。

第九十七条 骑楼建筑的设计要求:

(一)市区可建骑楼的路段为:豪贤路段从仓边路口至越秀北路口;越华路段从广仁路口至仓边路口;一德路段从人民路口至解放南路口;泰康路段从回龙路口至北京路口;万福路段从北京路口至越秀南路口;大南路段从起义路口至北京路口;文明路段从北京路口至越秀中路口。

以上路段的路口三十米范围内和街巷口不得建骑楼。以上路段的建筑物如有特殊退缩要求,按有关要求办理。

(二)骑楼建筑的沿街柱距的一般不少于六米;首层净高不少于六米四点五米,具体要求由规划管理部门确定。骑楼柱体不得超出路侧石;基础面及地梁面应埋在规划路百标高二米以下。

(三)骑楼不得外飘阳台和晒衣架等设施;临路外墙凸出装饰线不得超过三十厘米。

第九十八条 建筑物设天井应尽量采用开口天井,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开口天井:天井开口朝向视建筑物体型、与毗邻建筑物的关系情况确定。九层以下(含九层)的建筑,如仅用于厨厕、梯间通风采光的,开口宽度不少于二点五米;如有用于厅、房通风采光的,东、西向开口宽度不少于六米,南、北向开口宽度不少于四米。十层以上(含十层)的建筑,如仅用于厨厕、梯间通风采光的,开口宽度不少于四米;如有用于厅、房通风采光的,东、西向开口宽度不少于八米,南、北向开口宽度不少于六米。以上宽度内不得外飘阳台、梯平台。开口天井东西向深度超过八米的,南北宽度按本细则第九十五条规定控制。

(二)内天井:九层以下(含九层)建筑,如仅用于厨厕、梯间通风采光的,其短边不少于三米;如有用于厅、房通风采光的,其短边不少于六米,十层以上(含十层)建筑,如仅用于厨厕、梯间通风采光的,其短边不少于六米;如有用于厅、房通风采光的,其短边不少于八米。以上宽度内不得外飘阳台和梯平台。与内天井相连的楼梯不得封闭设置,应直接对外。内天井应有外接通道和排水设施。

第九十九条 居住建筑(含私人建房)的设计要求:

(一)平面设计合理,房间平面长宽比例协调。厅、房、厨至少应有一扇直接对外于地面面积的八分之一。厕所应有直接或间接通风窗口。

(二)首层和顶层层高不超过三点二米,其余各层层高不超过三米。

(三)建筑物短边在四米以下的,建筑高度不得超过两层;五米以下的,不得超过三层;六米以下的,不得超过四层;七米以下的,不得超过五层。

(四)阳台应留有种植或摆放花草植物的位置,并设花槽围护设施。

(五)厕浴的污水和粪便排放应按分流设计,不得合管排放。化粪池应按三级化粪要求设计,并报环卫部门审核;其位置不得超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

(六)十层以上(含十层)或高度超过三十米的住宅建筑,必须设置两部以上电梯;七层至九层的,宜设置电梯或预留电梯位置。

第一百条 私人建房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须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在城市主干道两侧自道路红线各二十五米范围内,重点地区以及近期建设地区的私房,只能原状维修,不得拆建、扩建(含加层)。

(二)城市建设项目已定点征用地段内的私房,按本细则第六十七条规定办理。

(三)城镇居民私人建房,建筑面积按常住户口控制在每人二十平方米以下。

第一百零一条 私人建房,不能骑压和影响邻层基础。主要朝向单方退缩间距,三层的不少于二米,二层以下的不少于一米;次要朝向单方退缩间距,三层的不少于一米;二层以下的不少于五十厘米。以上最少退缩间距内不得外飘阳台、走廊或梯平台。四层以上(含四层)的建筑间距要求,按本细则第九十五条有关规定办理。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只能原状维修或与邻屋协商联合拆建。

第一百零二条 建筑物扩建、加建或改建,除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建筑管理要求外,应有设计单位对原建筑结构的安全鉴定书;设计时应注意新旧部分建筑立面的协调。

第一百零三条 建筑物周转原则上不得建围墙。使用功能上确属需要的,必须向市规划局办理报建批准。围墙不得超出道路红线和其他控制红线,其形式应通透、低矮、美观。如不影响交通,可在住宅建筑间距或边角地上设置花基或种植绿篱和树木。

第一百零四条 新建、扩建各类建筑物,必须配置相应的自行车、汽车停放场(库),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停放车库一般应设置在主体工程内部。

自行车、汽车停放场(库),应按附表八的指针要求设置。

自身建筑物和用地范围内难以配置附表八规定的停放场(库)面积的,不足部分经批准可缴纳相应的费用统一兴建社会停车场(库)。应缴纳的相应费用,每平方米停车场(库)六百五十元,在上缴市政配套费的同时缴纳,专款专用。

第三节 有关专业管理

第一百零五条 新、扩建工程项目,应包括环境绿化设计,并与工程竣工同时验收,同时交付使用。

第一百零六条 因建设需对树木进行处理的,应按下列原则办理:

(一)确需迁移、砍伐树木的,在建筑设计前须报绿化管理部门审批。

(二)古树名木原则上不得砍伐。建筑物与树冠的边沿距离一般不少于五米。已成林的地带一般不得布置建筑物。

(三)兴建围墙或临时建筑物、构筑物,不得砍伐树木。

第一百零七条 十层以上(含十层)或基础埋深达三米以上(含三米)以及九层以下面积七千平方米以上的民用建筑物,应按建筑面积的百分之二修建防空地下室。竣工后应向市人防部门申报验收,并随送竣工图一份。

第一百零八条 因新建工程确需拆除防空洞,或施工可能危及防空洞结构安全以及新建工程离防空洞出入口在十米范围内的,在建筑设计前必须取得人防部门的处理意见。

第一百零九条 在建筑物这外修建的人防设施,其走向、位置、出入口等,必须报市规划局审批。

第一百一十条 环保、卫生及劳动保护要求:

(一)新建、扩建、改建的工业企业和公共建筑工程,应符合环保、卫生规范标准,并由市防疫、环卫部门对工程设计有关部分进行审查。

(二)生产性建设项目,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方案和初步设计时,必须附有劳动卫生专章。其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劳动保护和卫生的有关规定。

第一百一十一条 各项建筑设计,应严格遵守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特殊情况的,应取得公安消防部门的书面意见方可进行设计。

第一百一十二条 永久性建筑的设计,应采取抗震措施,按七度烈度设防。

第一百一十三条 铁路两侧兴建的建筑物,应与铁路中心线保持一定的安全防护距离。

第一百一十四条 在民用、军用机场净空控制区或高炮阵地等军事设施邻近范围内的新建、扩建工程,应按建设控制高度及其它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第一百一十五条 新、扩建工程如涉及河流岸线,地下矿藏,农田水利和其它专业管理要求的,应预先征求有关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四条 临时建筑的管理

第一百一十六条 凡属临时使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层数不得超过两层,高度不得超过六点五米;应采用简易材料、简易结构搭建或活动构件拼装。临时用地范围内只能修建临时建筑物和构筑物。

第一百一十七条 临时建筑的使用要求:

(一)临时工棚不得改变使用性质。临时占用道路、街巷的施工材料和工棚,应在兴建的建筑物第三层楼顶完成后十五天内拆除、清场,可利用兴建的建筑物首层堆放材料和作施工用房。

(二)建筑工程在建管验收前,应拆除现场的临时建筑物和构筑物;未予拆除的,不予核发建管验收合格证。

(三)不得在车行道、人行道、街巷、消防信道和绿化带上修建居住或营业用地临时建筑。占用街巷边线和街巷口修筑的门楼、牌坊和花池、花架、花廊,必须符合交通和消防安全的有关规定。

第一百一十八条 单位或个人在市区设置室外雕塑或其它建筑小品,由市规划局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城市规划确定其位置和范围,并提出具体建设要求,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一百一十九条 广告牌、宣传牌,应按以下要求设置:

(一)广告牌、宣传牌的设置应符合美化城市的要求,不得影响城市景观、风景名胜和消防交通安全。

广告牌应逐步向橱窗式、电控活动式、小型化和室内化发展。

(二)不得在立交桥、桥梁引桥和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文物建筑、公共建筑以及城市绿地上设置广告牌;特殊情况下要设置时,须经市政府批准。不得在城市主干道和干道交叉口、珠江沿岸、党政军机关驻地及其它重点地区设置图板式广告牌。

(三)广告牌设置定点规划以及单板面积或间距在十米以下的单板拼装总面积在五十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广告牌定位,应报市规划局审核。

(四)机场净空控制区内建筑物顶的霓虹灯和广告牌的设置,应征求机场管理部门的意见。

(五)广告牌每两年清理一次,不符合规定的应予以拆除。

第四章 城市公用设施的规划管理

第一百二十条 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应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小区规划、道路规划及有关专业规划的要求实施。

第一百二十一条 各项城市公用设施工程,必须按设计管理有关规定,由持有设计证书并符合要求的各专业设计部门设计;在设计前应查明该项工程地段内现有公用设施情况。

第一百二十二条 各项城市公用设施工程,除内街巷地段的管径在300MM以下的合流管及分流雨水管、管径100MM以下的各种供水管、低压架空电力线、电讯配线等可向各专业部门报建外,其余工程均应向市规划局办理报建。报建时应具备详细的设计图,并附送有关土建工程的土地使用证件、批准报建的《建筑审核书》。

凡施工过程中因地形或其它因素限制而需变更设计时,应报原批准部门审批。

凡施工过程中搭建的临时建筑物和构筑物,应在工程验收前全部拆除。

第一百二十三条 城市防洪、防讯设施,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设置。珠江河道和岸线,不得进行任何有碍河道防洪、行洪的工程建设。

第一百二十四条 在道路红线范围内,除按规划架设、敷设各种管线或建造跨路过街楼、骑楼、公共交通候车廊、电话亭、交通标志等外,不得设置任何建筑物和构筑物。

不得在河涌、渠箱和各种管线覆盖面上及其控制维护地带兴建建筑物和构筑物;不得在上述地段堆放各种物资和废弃物。

第一百二十五条 各种管线应在规划道路、内街范围内埋设或架设。在市区设置的各种管线,原则上应埋设在地下。现有架空高压电力线(包括路灯线)、电讯电缆等,应逐步改为地下敷设。

第一百二十六条 沿道路的管线(包括架空),应依次由道路红线向道路中线方向排列。原则上按供水支管、电力电缆、煤气管、污水管、雨水管的顺序依次排列在路东或路南;按供水支管、电讯线缆、供水管、热力管的顺序依次排列在路西或路北。宽度在四十米以上的道路,可采用双管线布置。各种线段应尽量与道路中线垂直。

第一百二十七条 现有管线与规划位置不符的,应逐步创造条件迁移;如城市建设需要应即行迁移。因现状地形等条件限制,虽经批准但未能按规划位置架设或敷设的管线,如城市建设需要应无条件迁移。

第一百二十八条 各种管线地敷设,除交叉处外不得上下重叠。如交叉敷设时,原则上应以技术条件较低的避让技术条件较高的,小管让大管,支管让干管,压力管让自流管,软管让硬管。

第一百二十九条 各种地下管线相互交叉时,管线间交叉的垂直净距不得少于二十五厘米;无保护措施的直埋电力、电讯线缆与各种管道交叉净距不得少于五十厘米。

各种地下管线相互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按附表九的规定执行。如受道路宽度、断面以及现有管线位置等限制不能达到要求的,由市规划局视实际情况确定。

第一百三十条 地下管线的埋设深度,应根据道路的结构、标高和管线的安全要求、交叉情况而定。管顶与行车路面垂直距离一般不得小于七十厘米。

第一百三十一条 管线穿越河道的埋设深度,应按不妨碍河道整治、船舶航行、保证管线安全的原则确定。架空管线跨越通航河道的,应符合港务、航道等部门核定的高度和有关技术规定。

第一百三十二条 新建桥梁设计必须预留各种管线(不含易燃易爆管道)的位置。在现有桥梁上敷设各种管线,应经桥梁主管部门同意。

第一百三十三条 管线检查井的横向宽度应尽量缩小,不得妨碍相邻管线通过和影响附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

第一百三十四条 电力、电讯线缆应敷设或架设在人行道或分车带内。在同一路段上的同一系统或相同电压的线路,应组合同沟敷设或合>5架设;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的线路应尽可能合沟、合>5敷设或架设。

第一百三十五条 架空电力、电讯线缆,除应符合有关规定的净高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电讯线缆,应保持高于中树一点五米;

(二)电力线缆,十千伏级以下的应保持高于路树一点五米;三十五千伏至一百一十千伏的应保持高于路树三米;二百二十千伏的应保持高于路树三点五米。

第一百三十六条 架空电力线缆不得跨越建筑物;与各种易燃、易爆建筑物、构筑物的水平防火安全间距不得少于其>5塔高度的一点五倍。在高压电力线缆走廊范围内不得兴建建筑物。

第一百三十七条 加空电力线路,在最大弧垂、最大风偏时其边线与建筑物最近凸出部分的最小水平距离,十千伏和弱电流线为一点五米;三十五千伏线为三米,一百一十千伏线为四米;二百二十千伏线为五米。在一般情况下,其中线与建筑最近凸出部分的最小水平距离,可酌情按十千伏线不少于三点五米;一百一十千伏线不少于十二米;二百二十千伏线不少于十八米控制。

第一百三十八条 路灯电缆应以套管埋设在人行道或分车带内距侧石四十厘米范围内,埋深不少于二十五厘米。

第一百三十九条 无线电台等无线通讯设施,应在规划收讯或发讯区域内设置,并报经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市规划局同意。设置微波通讯,原则上不得进入市中心区。

第五章 违章处理

第一节 非法占地和违章用地处理

第一百四十条 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镇(乡)村企业、城镇居民和农村农业户口居民、国家工作人员等未经批准或骗取批准占用土地的,以及超过批准面积多占土地部分,按照非法占地处理。应在土地管理部门处理决定期限内退出,并按非法占用面积处以每平方米十元至十五元罚款。非法占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设施限期拆除或予以没收。属下列范围的,非法占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限期拆除,恢复土地原貌;逾期拒不拆除的,由土地管理部门连同用地一并没收后处理。

(一)规划蔬菜、水果和其它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

(二)风景区、封山育林区、园林绿化区范围的;

(三)文教、卫生、道路、铁路、河涌、文物和测量水文标志等控制保护范围的;

(四)危及城市实施、影响城市和重点工程建设的;

(五)国家规定的其它重点保护范围的。

第一百四十一条 买卖、租赁或以非法合建等其它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按照违章用地处理。对其违章用地由土地管理部门收回另行安排,在处理决定期限内退出,没收非法所得,并按用地面积对责任双方分别处以每平方米十五元罚款。对违章用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按本细则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处理。

第一百四十二条 处以退出或收回的非法占地或违章用地,在土地管理部门处理决定期满后拒不退出、不恢复土地原貌的,根据处理决定的罚款额按书面通知的次数(每月只计一次)累计罚款。每平方米罚款额不超过三百元,直至依法强制执行。

第一百四十三条 临时用地逾期不清场退出的,按用地面积处以每平方米十元罚款,并按土地管理部门书面通知的次数(每月只计一次)累计罚款。每平方米罚款不超过三百元,直至依法强制执行。

第一百四十四条 对非法占地或违章用地的当事人、直接责任人处以一百元至五百元罚款;对主管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一百四十五条 经土地管理部门结案处理同意保留使用或临时使用的用地,仍应按规定补缴交有关费用。同意临时使用的,应按规定补缴交有关费用。同意临时使用的,应具结城市建设需要时无条件清场退出的保证书。

第一百四十六条 1987年1月1日前的非法占地或违章用地,按市政府有关清理非农业用地和非法占地、违章用地的规定处理。

1987年1月1日以后的非法占地或违章用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以及本细则规定处理。

第二节 违章建筑处理

第一百四十七条 下列的违章建筑和构筑物,应予拆除:

(一)不符合城市规定要求、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

(二)不按规划路、街、巷退缩要求退缩的;

(三)占用道路、人行道、街巷或消防信道的;

(四)骑压各类管道、渠箱、电力电讯线缆、测量水文标志及占用其维护地带的;

(五)占用江河、滩涂、提岸及其维护地带的;

(六)影响飞行航线安全的;

(七)影响经市规划局批准予以控制的通讯信道的;

(八)占用城市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园林用地及风景区的;

(九)占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绝对保护范围及影响重点文物建筑景观的;

(十)危及建筑物结构或影响邻屋安全、日照、通风、采光等居住环境的;

(十一)影响消防、交通安全及市容环境的;

(十二)擅自修改建筑立面或擅自堵塞外墙门窗、封闭阳台、开凿外墙孔洞、增设附属设施等,影响市容的。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下列的违章建筑及其非法所得,应予没收:

(一)以土地使用者或业主名义报建,进行非法交易或变相买卖的;

(二)擅自兴建,对近期城市规划影响较小的;

(三)擅自缩小建筑间距或加层增加建筑面积的(增加部分,属居住建筑折成套间没收,不足一套间的按一套间计,余类推;其它建筑视使用性质和所处地点,将建筑物底层的相应面积没收);

(四)不按规划管理部门的审批规定,拒不提供给有关部门统一安排生活配套设施及其它特定用途的建筑部分;

(五)未经市规划局批准,擅自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的。

第一百四十九条 本章第一百四十七条、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以外的违章建筑,视违章次数或情节轻重,处以不同的罚款:

(一)自本细则施行起第一次违章,按已施工或使用的面积、长度计,处以每平方米或每米三十元罚款;不能以面积或长度计的,按已施工或使用的部分计,处以其土建工程费的百分之十罚款。

擅自更改建筑立面,按违章立面面积计罚;擅自提高建筑高度,按超过批准总高度百分之二折成总建筑面积的百分之十计罚。

(二)多次违章,按其次数予以累计罚款。即自本细则施行起第二次违章按每平方米、每米六十元或其土建工程费的百分之二十计罚其土建工程费的百分之三十计罚;余类推。

(三)各次违章,不听制止强行施工的,根据各方应罚款额,按停工书面通知的次数再累计罚款。

(四)每次罚款,每平方米、每米不超过五百元或其土建工程费的百分之六十。

第一百五十条 处以没收的的违章建筑物,在处理规定期满后拒不交出的,按建筑面积计处以每日每平方米一元罚款,直至强制交出。

第一百五十一条 违章建筑处理决定书不作为报建的补办手续和办理产权的依据。在房屋产权登记时,凡属结案处理同意保留使用或暂时保留使用的违章建筑部分,应注明违章面积、位置和结案内容。国家征用时违章部分不予补偿和安置。

第一百五十二条 违章建筑结案处理同意保留使用或临时保留使用的,应按规定补缴市政工程配套费及其它税费。临时保留使用的建筑物,不得买卖、租赁和转让。

第三节 公用设施违章处理

第一百五十三条 公用设施违章施工,属严重违反城市规划的,应予拆除;属经市规划局同意保留使用或临时保留使用的,规划上不予以保护控制,违章部分按每平方米或每米三十元计罚,不能按面积或长度计的,按其土建工程费的百分之十计罚。保留或临时保留使用的公用设施,如国家建设需要应予拆除或迁移时,应在接到书面通知后一个月内清场退出,所有费用仍由原违章单位负责。

第四节 其它违章处理

第一百五十四条 建设单位违章,除对违章用地、建筑物、构筑物、或公用设施作出处理外,还应对建设单位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处以一百元罚款;多次违章的,按其次数予以累计罚款;不听制止强行施工的,根据各次应罚款额按停工书面通知的次数再累计罚款,但每人一次罚款不超过五百元。

第一百五十五条 对违章设计单位和个人,根据违章情节轻重,按以下规定处罚:

(一)违反《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及本细则,又造成违章事实的,规划管理部门有权通报并提请设计管理主管部门给予警告、降低设计等级、吊销其设计证书的处分。

(二)提供未经规划管理部门批准报建的工程设计图,或擅自修改经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设计图进行施工的,按已违章施工的建筑面积或长度计,对设计单位处以每平方米或每米十元罚款,擅自更改立面设计的,按立面面积计罚。不能以面积或长度计的,处以土建工程费的百分之一罚款。

(三)对与违章有连带责任的设计责任人,分别处以一百元罚款;多次违章的,按其次数予以累计罚款,但每人一次罚款不超过五百元。

第一百五十六条 对违章施工单位和个人,根据违章情节轻重,按以下规定处罚:

(一)违反《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及本细则,又造成违章事实的,规划管理部门有权通报并提请施工管理主管部门给予警告、降低施工等级、吊销其施工执照或取消其在广州地区施工资格的处分。

(二)承接未经规划管理部门批准报建的工程,或不按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设计图施工的施工单位,按已违章施工的建筑面积或长度计,处以每平方米或每米十元罚款。擅自更改立面的,按立面面积计罚。不能以面积或长度计的,处以土建工程费的分之一罚款。

(三)对与违章有连带责任的施工责任人,分别处以一百元罚款;多次违章的,按其次数予以累计罚款;不听制止强行施工的,根据各次应罚款额,按停工书面通知的次数再累计罚款,但每人一次罚款不超过五百元。

第一百五十七条 拒绝规划管理部门和城市管理监察部门进入现场检查性质恶劣的,以单位当次处以一千元罚款;对当事人当次处以一百元罚款。

第一百五十八条 违章审批的处理:

(一)擅自批准或超越审批权限批准征用、使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其用地属非法占地,按本章有关条款处理。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由责任单位、责任人负责。视责任人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行政处分、罚款(最高五百元),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擅自批准或超越审批权限批准的报建,批准文件无效,其建筑物属违章建筑,视违反规划程度,按本章有关条款处理。由此人造成的经济损失,由责任单位负责。视责任人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行政处分、罚款(最高五百元),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三)蓄意违反城市规划要求批准的报建,其建筑物视违反规划程度按本章有关条款处理。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由责任单位负责。视责任人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行政处分、罚款(最高五百元),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四)对非法占地、违章用地和违章建筑不按城市规划要求和本细则规定作出的处理,应予以纠正。追究裁定机关和执行部门及其责任人的责任。并承担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五节 违章处理的执行

第一百五十九条 凡同时违反本章中若干条款的,按有关处罚条款规定同时合并处理。

第一百六十条 对违章的处理决定不服者,应在接到处理决定的书的次日起,十五天内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原处理决定生效。

第一百六十一条 凡经确定处以退出、收回的非法占地、违章用地或处以没收的违章建筑,长期拖延拒不清场退出或交出的,由规划管理部门或城市管理监察部门依照法定程序提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一百六十二条 凡经确定处以拆除的违章建筑,逾期拒不拆除的,由规划管理部门或城市管理监察部门依法提请人民法院强行拆除。材料没收,工费、运输费倍计,由违章者负责。在执行拆除时,公安机关、违章单位的主管部门及其它有关部门,应予以协助。

第一百六十三条 凡经确定处以经济处罚和补缴各项税费的,应按决定通知书规定期限到指定点缴纳。外地来市设计、施工的单位、个人,由建设单位代为缴纳。逾期拒不缴纳的,将用地或建筑物予以收回或没收,并按本章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处理。负连带责任的单位、个人逾期拒不缴纳的,由规划管理部门或城市管理监察部门依法提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一百六十四条 拒不执行违章处理决定的在建工程,城市管理监察部门、当地公安派出机关可将同志的建筑工具或材料暂时扣留(发还时应缴纳保管费);水、电部门应停止其施工用水、用电,银行金融部门应停付其有关违章建筑的基建款项。

已建成的违章工程,有关供水、供电、产权登记、入户、工商营业执照等有关部门,必须根据规划管理部门的处理决定进行办理。

第一百六十五条 拒不执行违章自理决定和不服从规划管理的,规划管理部门可暂停办理违章单位及其所属厅局系统各单位的其它用地、报建手续。建章单位应承担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

第一百六十六条 单位罚款,不得列入基建成本。个人罚款,不得由单位报销。

第一百六十七条 处以没收的建筑物由市政府安排,主要用于城市公益、公共事业;不得安排或变相安排给违章单位或其所属厅局系统单位使用。

第一百六十八条 违章罚款全额上缴的地方财政,主要用于城市市政工程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和城市管理监察部门作管理费用、奖励有功的单位和个人。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百六十九条 本细则由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篇3:广州城市色彩规划

1|色彩印象之骑楼

2|色彩印象之上下九商业街

3|广州珠江沿岸的色彩规划

4|广州城市色彩规划

篇4: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初探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解决城市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在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产生综合的效益。广州市拟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探索符合广州城市发展需要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

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LID;初探

1海绵城市的内涵

1.1背景

近年来,我国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多个城市频繁出现城市内涝,对城镇居民生活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2013年县级以上受灾城市数量达到234座(占全国城市总数35.4%),较2011年激增72%,城市受灾人口超过5000万,经济损失3146亿元,规模、经济损失程度和人员死伤均呈显著上升的态势。伴随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以城市排水(雨水)内涝为代表的水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保障水安全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布局,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资源,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1.2海绵城市的内涵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建设概念,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能适应环境变化并应对自然灾害,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的建设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開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建立起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低影响开发的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1]。

2广州市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意义

2.1广州市概况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国土面积7434.4km2,下辖11区。广州市濒临南海,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

2.2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广州市建设海绵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1)海绵城市建设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2)海绵城市建设是构建宜居城市的必然选择。3)海绵城市建设是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广州市海绵城市的建设,将实现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控制雨水资源全过程、提高水环境质量等综合效益。

3 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3.1试点范围

广州市拟选择天河智慧城核心区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区,试点范围20.69km2。天河智慧城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核心区域,是引领广州“生态统领、绿色之城”建设的先行区域,有火炉山、凤凰山、龙洞山及车陂涌,整体地形呈“三山一水”的格局,拥有“山、水、田、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典型的自然生态与城市交叉过渡的敏感地带,十分适合作为“源头减排”等低影响开发建设的试点区域。

天河智慧城核心区位于智慧城东南部,东至大观路,南至环城高速,西至华南快速干线,北至广汕公路,区位位置见图1所示。

图1 智慧城及其核心区区位示意

3.2构建思路

海绵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将成为智慧城解决雨水出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通过控制年径流,使城市成为可以吸、蓄、净、释的“海绵体”,提高城市的防洪减灾能力,改善生态环境。

智慧城海绵城市建设,以“水”为核心,遵循生态优先、规划统领等原则,做到“多规融合”,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

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与小区系统、城市道路系统、绿地与广场系统、城市水系及滨水空间系统等建设为载体,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及工程管理等各部门、各专业要统筹配合,突破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3.3建设目标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

参照《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综合考虑智慧城核心区的建设条件,选取80%作为试点区域的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35.5mm。80%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相当于控制年径流总量外排20%,接近达到自然状态下的水文循环。

(2)具体指标

根据智慧城核心区自身的水文条件、水安全要求、水资源状况、规划区域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提出的各地块绿地率、建筑密度等规划控制指标,提出各项符合自身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

智慧城核心区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指标见表1。

表1 天河智慧城核心区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指标

序号指标归类指标名称控制值备注

1渗

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

2 雨水调蓄设计雨量35.5mm《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附录2

3 建成区径流系数0.5

4 绿色屋顶率50%新建、改造项目

5 水面率5.70%

6 雨水调蓄总量≥36.7万m3调蓄总容积

7 单位面积控制容量≥500m3/hm2按《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2]执行

8 下沉式绿地率50%,下沉深度100-200mm

9 透水铺装率40%

10净湖泊水库水质目标地表水Ⅳ类标准水功能区划为开发利用区,二级区划为景观娱乐用水区

11 河涌水质目标地表水Ⅴ类标准

12 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13用雨水利用量100%含河湖生态用水

14 再生水利用率20%

15排排涝标准车陂涌流域采用综合措施,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暴雨

16 雨水管渠排水重现期新建项目、区域,成片改造区域5年,重要地区10年,改造建成区按3~5年

篇5:广州市城市规划

2009-03-20 04:16:00 来源: 广州日报(广州)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加速推进广佛同城化建设进程,根据广州、佛山两市党政主要领导工作座谈会纪要及《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精神,经两市城市规划专责小组协商一致,特签署本合作协议。

第一条指导思想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新时期指导我省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纲要》提出“强化广州、佛山的同城效应,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明确指出,“落实《纲要》的突破口在于珠三角城市一体化,而推动珠三角城市一体化的突破口在于广佛同城化,要将广佛作为一个城市来规划”。因此,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认识“广佛同城化”对于实现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

探索广佛跨行政区域城乡规划的合作模式,以“区域同城、产业融合、交通一体、设施共享、环境齐治”为目标,确定两市同城化发展的策略和空间布局,实现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两市经济社会更紧密融合,充分发挥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优势,切实提高佛山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共同提升广佛作为珠三角核心区域的携领功能,更好地带动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第二条工作机制

广佛同城化城市规划既是广州、佛山两市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涉及珠三角全局的工作,需要省、市政府及省、市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推进。为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本着“省主协调指导,市主规划编制”的原则,在两市城市规划专责小组的框架基础上,充分发挥省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的协调指导作用。

(一)工作架构

1.协调指导组

为充分发挥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协调指导作用,省政府成立协调指导组,负责对两市城市规划专责小组工作的组织协调与指导。协调指导组办公室设在省建设厅。

2.城市规划专责小组

由广州、佛山两市城市规划局有关人员组成,两市规划局局长任组长,具体组织架构由双方协商确定。

(二)工作职责

1.协调指导组主要职责

(1)指导两市开展规划编制,组织各阶段成果审议、最终成果报批等事宜;

(2)指导两市建立城乡规划一体化的机制;

(3)协调解决两市规划相关问题;

(4)督促两市按照工作进度和质量要求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2.城市规划专责小组的主要职责

将广佛同城化城市规划列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并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及时向协调指导组汇报阶段性成果和提出有关建议。

第三条工作目标和内容

(一)工作目标

通过编制广佛同城化城市规划,探索建立广佛两地城市规划一体化的机制,明确广佛同城化城市规划的近期行动计划,引领广佛同城化进程,并为促进珠三角城市一体化提供经验。

(二)主要内容

规划编制本着“先近期后远期”、“先交界后纵深”的原则展开,先开展重大设施的衔接规划(线网),再进行重点地区的整合规划(板块),然后开展广佛融合一体化规划(全面)。同城化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

1.整体层面的同城化城市规划与机制研究(2009~2020年)

(1)相关规划专题研究

①广佛两市城市总体规划回顾检讨、区域城镇空间发展战略对接、同城化城市规划编制研究;

②区域交通一体化(轨道交通、快速路)研究;

③产业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④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协调研究;

⑤市政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协调研究;

⑥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研究。

(2)规划保障机制及政策研究

①信息共享机制——基础资料数据库建设与共享;城市地理信息数据的转换衔接;动态规划信息库共享;衔接地带规划管理的通报、备案机制。

②建立协作平台——探索建立广佛规划战略协作区、规划联合会等合作组织,通过谈判、协商、签订协议等方式,调节双边规划利益。相互学习城乡和谐城镇化政策和经验,促进城乡示范区建设。

③同编协审机制——衔接区段和战略协作区的规划由原先各自独立编制到同编协审。④政策保障机制——将同城化规划编制成区域公共政策指引型的规划,即时转化为区域政策,转化为建设计划指引,并通过相关法律或规定加以规范。

⑤设立公共基金——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探讨设立广佛同城化规划论坛公共基金。公共基金可由政府和民间共同出资组成,主要用于符合区域同城规划的重大项目的咨询工作。

2.近期实施层面的同城化整合规划与计划(2009~2012年)

(1)重点地区的同城整合规划

广州与佛山交界地段长约200公里,涉及佛山的顺德、南海及三水三个区和广州不同的重点发展地段,目前初步确定五个重点地区,分别为五沙地区、新客站周边地区、芳村桂城地区、金沙洲地区及花都空港地区(皆为暂定名)。

针对地区发展及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广佛同城融合的发展目标,重点地区同城整合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功能布局优化——弱化行政界线,整体统筹安排主要大类功能用地,进行整体功能分区,防止互相干扰,形成集约高效、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片区。

②公共设施整合——着重解决重复建设和资源共享问题,统筹安排大型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③道路交通衔接深化——在铁路、轨道交通、道路(快速路、主干路)原衔接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功能布局、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整合、优化广佛边界两侧城市次干路及支路的对接,实现道路紧密联系。

④生态环境保护——区域重要绿线的界定、水源保护和水系衔接。

重点地区同城整合规划注重实用性,立足两市已有规划进行整合优化,旨在通过双方密切协商达成共识,共同确定重点地区整体发展必须进行约束、控制的重大原则问题,明确刚性控制要素,确保在两市分别编制的下层次相关规划(详细规划)中予以贯彻落实,规划成果深度和表达形式根据片区具体问题和情况灵活确定。

(2)近期()城市规划建设项目库指引

近期建设规划重点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区域生态绿网建设、河涌水系整治三个方面,规划成果立足实施,突出重点,重在搭建城市规划近期建设项目库指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交通设施衔接——道路系统(对广佛路网衔接和区域一体化整合起关键作用的战略通道,与机场、火车站、港口等区域性设施连续的交通要道,两市重点衔接片区内的通道,近期急需解决凸显交通问题的通道);轨道交通(国家铁路落实、城际轨道连通、城市轨道衔接)。②生态绿网建设——道路绿网;两市衔接口绿化整治;生态绿廊控制。

③河涌水系整治——区域河涌绿化建设;主干河涌水环境整治。

④其他重大基础设施——水源、能源及环卫等设施。

第四条工作计划和进度

(一)2009年同城化城市规划工作计划

(1)整体专题规划

根据专题研究的重要性和指导作用,将先行编制完成《广佛同城化城镇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广佛同城化区域交通一体化规划》、《广佛同城化规划机制研究》三个专题规划和研究。

(2)重点地区的同城整合规划

广州新客站的建设将对周边发展产生带动作用和重大影响;芳村地区(与南海桂城、盐步交界处)为广佛密切联系的地区,广佛地铁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广佛黄金走廊的发展。因此,根据片区发展影响和紧迫性将先行编制“新客站周边地区”和“芳村桂城地区”的同城整合规划。

(3)城市规划近期建设项目库指引

在大力推进两市现有建设项目同城化建设的基础上,结合专题研究和重点地区同城整合规划,提出2009年城市规划近期建设项目库指引,保障同城化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

(二)工作进度安排

(1)2009年3月中旬,确定工作方案,明确规划的具体内容,委托规划编制单位,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2)2009年4月底前,完成“新客站周边地区”和“芳村桂城地区”两个重点地区的同城整合规划以及2009城市规划近期建设项目库指引的初步成果,进行论证和意见征询;2009年5月底前,完成以上成果的报批和发布。

(3)2009年7月中旬前,完成《广佛同城化城镇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广佛同城化区域交通一体化规划》、《广佛同城化规划机制研究》专题规划和研究的初步成果,进行论证和意见征集;2009年8月中旬前,完成以上成果的报批和发布。

第五条工作制度

(一)定期汇报制度

城市规划专责小组要定期向协调指导组和市长联席会议汇报规划编制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思路。

(二)定期交流制度

广佛两市城市规划专责小组、技术承担单位相互之间定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互通情况。

(三)工作纪要制度

各种重要工作会议必须形成会议纪要,以便及时向各有关方面通报情况,落实工作。

(四)联络员制度

协调指导组、城市规划专责小组、技术承担单位等指定专门联络员,负责相关工作的沟通联系,确保沟通渠道畅通、高效。

第六条协议生效

篇6:广州市天河区规划

天河区的基本情况

天河区是1985年5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广州市属行政区,位于老城区东部,珠江北岸,北回归线以南。东连黄埔区,西接东山区、越秀区,南望海珠区,北与白云区接壤。全区地势呈南低北高,由北向南呈逐渐倾斜形态,形成低山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三级地台。其中地形坡度大于25%的丘陵地有42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28.4%。

1999年底,天河区下辖五山等14个街道办事处和沙河、东圃2个镇以及24个行政村,104个居委会,22个家委会,24个村委会,另有2个代管村。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到2002年底,天河区原有的沙河镇、东圃镇已经撤销,并新成立了黄村、前进、长兴、珠吉、龙洞、新塘等街道办事处。目前,共有22个街道办事处和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河科技园、天河软件园(均为天河区政府的派出机构)。

天河区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是:总人口1,109,320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439,333人(非常住户籍人口为92,992人,合计户籍人口为532,325人),非户籍人口646,662人,居住本乡镇户口待定人口21,606人,原住本乡镇现在国外人口1,719人。在天河区1,109,320总人口中,农业户籍人口为41.2万人。

1999年广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对外宣布:天河区已经成为广州市的新城市中心,这标志着广州市的城市建设形成了“双中心”的新格局。天河区作为新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从建区初不足20平方公里发展到2002年的80多平方公里。在90年代初,广州市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战略目标时,就把广州市的发展定位为“国际大都市”,而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中央商务区(CBD)就在天河区的珠江新城内规划和建设。2002年,广州市最新的城市规划,再次明确广州市的城市建设目标定位为现代化大都市,而广州市的CBD就在珠江新城。CBD的功能给天河区的发展定下最基本的格局,也成为天河区最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比较优势,甚至绝对优势。今天的天河区,在城市空间和产业空间的布局上,初步形成了以CBD为基础,以ITD(即信息技术圈)为依托的“双圈”结构,从而使天河区具有了越秀区、东山区和荔湾区的传统历史文化城市中心区所不具备的新经济和新广州的城市中心功能。

2、天河雄心勃勃打造亚运新商圈

未来10年,天河区将按照“一轴、两圈、多特色”的发展思路,以轨道交通为轴,打造新中轴线核心商圈和东部亚运新商圈两大商圈和九大特色鲜明的商贸服务业片区。将有6条地铁线横穿天河,按照新一轮的地铁规划,天河区有一号线、三号线、四号线、五号线、六号线、九号线6条通过,2010年之前,广州将建成的7条地铁线中,有5条线经过天河区,占广州市近期建成的地铁线路的71.4%。其中广州东站为广州市五大综合换乘枢纽之一。天河区的开发热点与阶段将与地铁的建设时序吻合。“两圈”是指围绕地铁线网和站点最密集区和次密集区,建设成新中轴线核心商圈和东部亚运新商圈。即以天河城-正佳广场为龙头的环体育中心中央零售区、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天河北金融-商务区和石牌电脑专业市场区。

体育中心片区:定位为广州市中央零售区,特色是商业发展密度最高,商业设施面积最大,商业业态、功能最全。

珠江新城片区:定位为广州市21世纪中央商务区,特色是总部经济,政府服务部门与高星级酒店密集,商务与文化并重,标志性建筑多。

天河北-火车东站片区:定位为中央商务区副核心、批发市场区,特色是金融、商务密集,专营高级销售与特色零售,商旅酒店汇聚,批发市场集中。

石牌-五山片区:定位为IT产品综合商贸区、技术服务区和娱乐休闲区,特色是IT一条街的区域品牌。

二、交通方面

1.地铁

天河将建成两大地下项目,一是完成天河体育中心综合改造,开发其地下空间,发展 地下体育健身商业区。同时以地铁三号线与五号线枢纽站建设为契机,沿花城大道到珠江新城文化广场,建成一个完整的地下步行商业系统。珠江新城成“城市客厅”。根据市政府规划,天河中央商务区将成为广州新世纪重要的城市标志之一。在区政府报告中,天河把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建设提到广州最大的“城市客厅”的高度。广场由地面城市公园和地下公共空间、商业空间及静态交通、市政管网等多层建筑组成。发展地铁沿线经济 地铁一、三、四、五、六号线经过天河区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地铁经济”将成为天河区的特色经济,除此外,新中轴线将开发两大地下空间,这在广州历史上还是首次。一是配合市完成天河体育中心综合改造,发展地下体育健身商业区;二是以地铁三、五号线枢纽站建设为契机,沿花城大道建立与两侧人行隧道连接的地下步行商业发展轴,并以此为骨架,向北拓展中央地下城,延伸连接兴盛路步行商业街;向南拓展到双塔地下城,延伸连接珠江新城文化广场,建成完整的地下步行商业系统。

2.连接珠江新城的“地下大公交”可无人驾驶、全自动运行

不久的将来一辆可自动驾驶的超大“公交车”将在珠江新城中轴线地下穿梭,每小时可运客10080人次。届时,市民到东塔、歌剧院、博物馆游玩,可通过地铁1、3、5号线换乘“地下公交”,出站后步行不超过300米。,自动旅客输送系统脱颖而出,并报政府部门批准。预计近期将进行自动旅客输送系统车辆的招标,计划配备8列胶轮车,总价将达1.2亿元。

“地下大公交”可无人驾驶、全自动运行;每辆车可装载120人,3辆车组成1列“大公交”,一趟就可运走360名旅客。最高运行速度可达80公里/小时,设计发车间隔128秒,刚好可以满足珠江新城集运系统远期高峰小时断面客流10028人次的要求。

珠江新城集运系统主要是解决中央商业区客流出行问题,将来日客流量将达12.2万人次/日,该线路将既有的天河中央商务区和规划的珠江新城商务区联系起来,方便了两大CBD(中心商务区)间的沟通和合作。联系了羊城八景之一的天河漂涓、双塔、四大公建、海心沙旅游以及赤岗塔、电视观光塔,沟通了城市中轴线的主要标志建筑和景点。

珠江新城集运系统线路预计2008年底建成通车。9站点有4个可与地铁换乘线路总长约3.88km,全部采用地下线路.站点包括:赤岗塔、海心沙、广州歌剧院、双塔、中央广场、市民广场、天河南一路、体育中心、林和西。最大站间距669m,为体育中心至林和西区间,最小站间距为394m,为天河南一路至体育中心站区间,平均站间距464m。

全线在四个站点可与地铁的换乘,分别是赤岗塔站(与三号线)、珠江新城站(与五号线)、天河南一路站(与一号线)、林和西路站(与三号线,预留14号线)。

3.2008年年底将开通猎德大桥,并连接新光快线。

1)详细路线:汽车通过猎德桥南跨珠江后,可继续行驶新光快速路直达番禺,也可以在海珠区的新港路、双塔路落地。除了打通北上的新港中路-猎德大桥一线,新光快速路北面的窄路也将一并拓宽,直连黄埔大道,然后经天河东路继续北延直达广园路和北环高速公路。

2)跨径处于同类桥型世界第二、中国第一。

3)将选择开放式的通行模式,车行猎德大桥不需交纳过桥费用。

4.天河北路即将增设三条过街隧道

1)天河北路全长约3.2公里,连接各主要路网交通节点有9个,交通信号灯就有11个,交通堵塞严重。因此政府即将在天河东路口、侨怡苑和广东证券门前增设3条人行过街隧道,取消部分红绿灯。同时,新光快速路也将连通天寿路、天河东路及猎德路,并与东莞庄路一起贯通,构筑天河中心地区南北向的快捷通道。

2)广州五年内再建46座人行天桥和人行隧道,将尽量与附近的建筑、公交、地铁站点合理衔接,尽量不占用人行道,并同步实施天桥绿化设计。

其中天河北计划修建的有:

2007年 天河北路~侨怡苑隧道;天河北路~龙口西路隧道

2008年 天河北路~广东证券隧道 ;天河北路~体育西路隧道 天河北路~体育东路隧道

2010年 天河北路~龙口东路隧道 ;天河北路~天科路隧道

5、林和中路隧道对接广园路

林和中路将向北延长一公里多,以隧道形式穿越广深铁路,实现与广园快速路的对接,从广州东站出来的车辆就可直接上广园快速路。林和西路也将在条件成熟后向北延长,接广园快速路。

6、打通三大支路解放天河北

增加天河北道路供给,重点打通一批支路,包括:

1)龙怡路将撤除小区闸门,改善路面,结合天阳路改造打通至五山路;

2)天阳路将拆除停车场围墙,结合龙怡路改造,打通微循环,优化路网结构;

3)天润路东段将拆除临时建筑,实施道路,构筑天河北路以北东西向平行通道,优化路网结构。

7、黄埔大道将成为继东风路之后的第二条“全通行”路

通过已经完成的马场调头匝道、员村立交和交通整治,建成南北向地下隧道连接天府路和员村二横路。华南线以东到科韵路,一路实现连续交通。此外,今年将建设华南线东侧市政路一期,从长兴路到五山路延长线,同时启动二期前期工作,待华南路东侧市政路全线建成后,将为天河地区再添一条北至云溪路、南至黄埔大道的南北向通道。

8、打通小区封闭路

对天河北一带“豪宅”小区设槛封路、单位设违章围墙、障碍物影响消防的情况,陈如桂表示,今年3月前要清拆违法建筑,打通住宅小区封闭路,支路道路是天河交通的“微循环”血管,假如全部疏通,即使在主干道上受堵,也可马上转入支路,离开拥挤路段。

1)龙口中路东段要拆除楼盘占道施工的临建,打通至五山路;

2)华文街南侧支路要撤除南端封闭大门,分担天河路右转车流;

3)华阳街南段拆除西侧围墙;

4)龙口西路西侧支路要拆除汽车修理档,改善循环,分担龙口西路压力

5)铁路南侧支路也要整治,拆除违章建筑,使其连同天寿路,形成东站东出口,分担天河北路的交通压力。

9、珠江新城的双子塔西塔可直接办理登机手续

西塔可办理登机、地铁直达机场,今后前往新机场的旅客不用提前2小时赶往机场。旅客可在西塔大厅或旅客自动运送系统站厅检票后,将行李托运,就可以在地下商场和四大公共文化建筑里逛逛,然后登上地铁,享受直接登机的贵宾服务。

10、改造9路口新增12过街设施

公交设施设置不够合理是天河塞车的另一症结。总共9项道路交叉口改造工程近期要完成:天河路———天河东路路口、黄埔大道———员村四横路路口、天河东路———海欣路口等均要进行渠化改造,黄埔大道———天河东路路口要改成往东掉头。

今年体育西路口隧道将建成,广州大道———广园西路天桥、广州大道———金穗路隧道以及天河路———体育东路等12处路口将增加12项人行过街灯和安全岛等过街便捷设施。

11、今年百项措施为天河交通松绑(详见附件,有较多部份已实施)

三、未来增加的商业设施

1、天河将建首条具岭南特色的滨水步行街

1)广州将在天河路和天河北路之间、沿沙河涌沿线两岸建设一条全长800米的大型滨水步行街,它将成为继北京路、上下九步行街之后的第三大步行街。

2)天河区现有两大商圈———天河城广场、购书中心商业圈和时代广场、中天购物广场商业圈,但这两大商圈之间一直缺少有机的联系,相互间的沟通不太顺畅。在这种情形下,可联系两大商圈的沙河涌商业步行街规划应运而生。

3)未来的沙河涌商业步行街将成为广州第一条滨水步行街。由于步行街沿沙河涌两岸建设,滨水将成为其最大特点,沙河涌沿线的商铺也都将改造成广州传统的骑楼式,极富岭南水乡特色。

4)该步行街分为一个中心区、四个特色段,一个中心区指现在时代广场后约3万平方米的修理厂,这里将改造成一个综合性的文化休闲中心,目前此处正在清拆房屋;四个特色段指整条步行街将分为休闲段、文化段、餐饮段和综合段,以满足市民购物、休闲、文化性消费、娱乐、游览观光、餐饮美食的多种需求。政府网址:http:///news/view.asp?id=XW***952&fdID=CL200403***8&tbColor=DBE2FF&trColor=C7CFF31

5)该步行街的规划设计将结合沙河涌整治,对沙河涌两岸各8-10米宽的道路进行改造,对沿线现有商铺立面重新进行规划和整饰,对一些过于破旧的房屋进行拆除重建。

2.喜来登酒店将进驻天河城西塔定位五星级

喜来登是世界500强的喜达屋饭店及度假村管理集团旗下的品牌,天河城集团(原天贸集团)与喜达屋酒店及度假村国际集团就广州天河城西塔粤海喜来登酒店签约,有450间客房,计划于2008年底开业。这是喜达屋旗下喜来登首次登陆广州。目前,天河城购物中心东侧投资8亿元的超级甲级写字楼粤海天河城大厦已经平顶,只租不卖,预计今年10月投入使用;位于天河城购物中心西侧,高达38层的五星级酒店投资6亿元。禹来透露,写字楼和酒店的投资全部用多年经营购物中心的利润投入,不需借银行一分一厘。与此同时,禹来及天河城大股东广东控股的战略发展部副总吴嘉乐均否认了坊间的“上市”传闻,因为“不缺资金,而且融资可有多种方式,而上市也是有利有弊的。粤海喜来登酒店以五星级酒店定位,将提供将近450间客房。

3.广州威斯汀酒店

1)在天誉花园三期的威斯汀酒店及附属办公楼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包括一内设448间客房的五星级酒店、7200平方米的购物商场、提供420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和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办公楼,项目预期在明年初开业。

2)广州威斯汀大酒店由世界著名的喜达屋酒店与度假村管理集团管理,作为世界知名的品牌,喜达屋在全球拥有850多家酒店及渡假村,旗下拥有八个品牌:瑞吉、至尊精选、喜来登、威斯汀、福朋喜来登,艾美,W酒店及ALOFT酒店。

4.亚太世纪广场

亚太世纪广场,(暂定名,工程编号天河商旅12-1,5项目,荟雅苑前的写字楼,发展商是越秀城建)紧邻广州标志性建筑中信广场,南望天河体育中心,是超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购物广场和文化休闲中心相结合的大型综合性物业,未来天河中心区的超级商业航母。项目规划为54层写字楼、29层商业群楼。面积分布:2200㎡/F.写字楼部分拟建成5A级智能化甲级写字楼;专为世界五百强及金融、保险等行业的领袖企业度身定造;酒店部分为国际标准五星级商务酒店;聘请国际知名酒店管理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商务群楼拟建成会议及展览中心、宴会厅、中西餐厅、室内恒温泳池、健身中心、商务中心、各类品牌专买店等配套设施。项目于2004年底开工,预计2007年峻工。

5.太古汇

1)太古汇(广州)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郝继霖表示,为了做得更好,太古汇在设计方面做了部分改动,预计投资将从原来的40亿元追加到45亿元,不过太古汇会按照原计划在2008年年底2009年年初全面开业。展示厅完工后将在广州、香港等地对项目进行推广、招商。

2)商铺方面则主要针对中层以上的客户,所以招商主要针对一些在国际市场或内地市场上有知名度的商家。而在租金方面,单价肯定不会是最高的,但因为多数商铺的面积都比较大,所以总租金方面的支出也会比较大。

3)太古汇为太古地产于内地第一个大型发展项目,太古地产占该合资项目九成七的股权,总建筑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预计在2008年年底2009年年初落成开业,由太古地产管理。落成后的太古汇将包括一个11万平方米的大型购物商场、两幢写字楼、一家五星级酒店和一个文化中心。

6.柏西商都(中诚广场)

1)与广州标志性建筑中信广场隔路对望的中诚广场已烂尾多年,一直是寸土寸金的天河北的一道碍眼的“疤痕”,虽在2002年被成功拍卖出去,但此后几经反复,依然没有起色。不过,来自深圳的房地产商“佳兆业地产”已经悄然注资,将与北京金贸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中诚广场。

目前,深圳这家地产公司为中诚广场注入了八九亿元的资金,采用与北京金贸投资公司合作开发的方式,就连双方的工作人员都是各占一定比例。目前,中诚广场的工程建筑项目由这家深圳地产公司负责,工程已进入施工装修阶段,由于烂尾时间较长,建筑内部需要更换的部分较多。虽然是十几年前的设计,但是中诚广场的每层高达到3.6米,光电梯就有58部之多,设计十分超前,就是放在今天也不显落后,在寸土寸金的天河北还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

7.万菱汇

万菱汇的写字楼和商场都只租不售.万菱汇包括商场和一栋甲级写字楼、两栋公寓。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规模超过23万平方米。高49层层为写字楼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间隔为400平方米-1500平方米;公寓有29和33层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商场部分建筑面积约5.8万平方米。万菱汇商场不走大众化路线,将不设百货公司、只做专卖店.四、学校

1、小学:华阳小学(省一级)、体育东路小学(省一级)、龙口西小学(市一级)、华康小学、珠委小学、林和小学;

2、中 学:天寿中学、市113中学(省一级)、天河中学(省一级)、天秀中学(区一级);职业教育:天河职业高级中学、外语职业技术学校等

五、医疗配套

1、中大附属第三医院(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和国家爱婴医院、广东省文明医院)

2、长江环球医疗门诊部(以在华日本及欧美人士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高端涉外医疗服务机构)

上一篇:国外孝德教育的现状下一篇:2016年第二届广场舞大赛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