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

2024-04-10

广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共6篇)

篇1:广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

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学习十三五规

划全文内容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学习十三五规划全文内容》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收藏。

十三五规划建议纲要在重点领域、重大政策的制定方面可谓“众望所归”,未来更重要的是如何迎接挑战、完成规划。

1、十三五维持中高速增长。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产业迈向中高端。专题十三五(4)中已详细讨论了政策、转型、实际三者之间的关系。政策底线与目标均不低,而转型倾向于更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实际稳增长政策面对的则是累积不确定性。

2、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在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等发展理念中居于首位。包括:(1)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将互联网+、分项经济、大数据战略等写入公报;(2)产业方面,以“中国制造2025”构建新的产业体系;(3)涉及金融业的要求表述为“有利于创新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4)价格领域提出“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3、将协调、绿色发展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城乡区域协调、四化同步发展、物质与精神文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富国与强军统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方面,热门思想汇报对环保的要求更加鲜明,构建美丽中国与四大格局(城市、农业、生态、自然岸线),建立绿色低碳体系、构建主体功能区,实施严格的环保制度等。

4、规划共享的社会目标更加明确,全民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坚守底线、注重公平,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科学的工资

水平决定机制。其中包括保险的全民统筹、健康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食品安全战略、全面二胎应对老龄化等具体政策措施。

5、提出更高水平的开放、坚持党的领导,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具体还包括培育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深化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等。同时规划与十八大、国企改革一样,同样强调党的领导,在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坚决维护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国防等安全。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网站消息,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党组学习扩大会和全体党员大会,认真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何立峰强调,编制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发改委当前

和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总结发改委已经成立《纲要》起草小组,专项规划已报国务院。

受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徐绍史委托,何立峰在传达学习会上强调,全委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按照中央精神和委党组部署,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实到发展改革具体工作中。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学习贯彻。全会《建议》及说明等有关文件将逐步公布,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已经制订印发的发改委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学习,逐字逐句理解,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二要勇于担当尽心尽责,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好《纲要》,是发改委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发改委已经成立《纲要》起草小组,专项规划已报国务院。必须把《纲要》研究好起草好,同时高质量高效率编好专项规划,加强与《纲要》衔接。

三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导,做好今年余下两月发展改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做好今年最后两月工作至关重要。必须振奋精神,真抓实干,确保完成“十二五”战略目标,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

四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为落实好全会精神提供坚强保障。切实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主要描述发展、规划、精神、纲要、实施、战略、全会、工作,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篇2:广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 0 1 6 年 3 3 月

目录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I XX 区人民政府

目录

第一章

基础环境

..................................1

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回顾.....................1 第二节

“十三五”发展环境.....................6 第二章

总体战略

..................................8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战略定位.....................8 第二节

目标任务..............................11 第三章

空间布局

................................14

第四章

经济产业

................................16

第一节

重点发展四大优势产业..................16 第二节

优化提升传统支柱产业..................22 第三节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25 第四节

加速建设现代商贸名城..................27 第五节

加快推进现代化大农业..................36 第六节

优化产业发展布局......................39 第五章

城市发展

................................41

第一节

构建现代化城镇体系....................42 第二节

优化提升中心城区......................42 第三节

全力打造特色街镇......................46 第四节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47 第六章

社会民生

................................48

目录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XX 区人民政府 II

第一节

稳步提高居民收入......................48 第二节

推动教育文化事业发展..................52 第三节

提升全民健康水平......................53 第四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55 第五节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59 第七章

生态文明

................................61

第一节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62 第二节

加强资源节约利用......................65 第三节

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65 第四节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69 第八章

基础设施

................................68

第一节

推进交通网络一体化建设................68 第二节

加快能源体系一体化建设................70 第三节

提升信息通信一体化建设................71 第四节

完善市政设施一体化建设................72 第九章

深化改革

................................73

第一节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73 第二节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75 第三节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79 第四节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77 第五节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79 第十章

保障措施

................................80

第一节

加强政策引导..........................80

目录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III XX 区人民政府

第二节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82 第三节

健全财政保障机制......................83 第四节

强化“三引一促”......................84 第五节

健全规划保障机制......................87

目录

表 1:“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13 表 2:XX 区城镇体系布局..........................42 表 3:XX 区主体功能区划分........................62

目录

图 1:XX 区“十三五”空间布局....................16 图 2:XX 区“十三五”工业重点发展产业布局.........22 图 3:XX 区“十三五”商贸名城空间发展布局.........35 图 4:XX 区“十三五”农业基地(示范区)街镇布局...37 图 5:XX 区“十三五”城镇布局....................42 图 6:XX 区“十三五”中心城区空间发展............45 图 7:XX 区“十三五”交通干线网络................70

第一章

基础环境

XX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XX 区人民政府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 年)根据《中共 XX 区委关于制定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指导全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编制和实施各专项规划和计划的基本依据,贯彻发展新理念,贯穿改革精神,聚焦发展要点,明确有效抓手,全程开门编规划,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各章节充分体现干货实招,对于实现“二次崛起”、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基础环境

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下行压力。

一、综合经济实力总体有升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发展极为重要、很不平凡、富有成效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持续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全区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十二五”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552.36 亿元,年均增长 9.3%(前四年年均增长 13.5%),总量在全市保持前列;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 84.68 亿元,年均增长 8.4%(前四年年均增长 16.8%)。

第一章

基础环境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XX 区人民政府 2

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经过“十二五”发展,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一五”末的2.52:65.92:31.56 调整为“十二五”末的 2.13:57.18:40.69,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了 0.39 和 8.74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 9.13 个百分点,年均提高 1.8 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业平稳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规模化养殖、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持续增收。“塘崖贡米”和“沙沟芋头”两个产品获得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高都街道被省农业厅评为“一村一品”示范街镇,黄山镇被评为“全国百强苗木花卉强镇”,建成 3 个部级、3 个省级、29 个市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 个部级蔬菜标准园。

工业总体向好。

“十二五”期间,全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 4457.1 亿元,利税 402.8 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 1.9 倍和 1.6 倍。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共有国家级

第一章

基础环境

XX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XX 区人民政府

企业技术中心 2 家、省级 6 家、市级 12 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 2 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 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2 家,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 1 家、市级 6 家,省级“一企一技术”创新企业 2 家、市级 2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 家、省级重点实验室 2 家、省级院士工作站 2 家,高新技术企业 7 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2 家)。我区已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 示范区和山东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区,是全球最大的毛毯生产基地,二甲醚产量全国第一,小型通用型汽油机、园林机械、植保机械产量及出口量全国第一。

服务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574.2 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 2.4 倍。XX 商城专业批发市场涵盖建材、陶瓷、钢材、汽车、工业品、粮油、皮革、花卉等 14 个门类,“汽贸城”成为鲁南苏北规模最大的汽车销售集散地。全区初步形成以滨河长廊、“十大城市综合体”和沂蒙乐园、武河湿地公园、宝泉寺公园、盛能游乐园等景点为依托的“十城四园一长廊”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业态多元、运行稳健的金融市场体系。电子商务和会展经济积极培育,仓储物流业健康较快发展。

三、民生保障明显改善 教育事业成绩显著。组织实施了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校舍 36 万平方米。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评估认定,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连续九年获得“临沂市教学工作先进县区”荣

第一章

基础环境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XX 区人民政府 4

誉称号,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办学与就业市场的无缝对接。

劳动就业稳定增长。累计新增城镇就业 3.9 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 4.2 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1.69%,低于省、市平均水平。

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10年的 21038 元增加到 2015 年的 30027 元,提高了 8989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6825 元增加到 11507 元,提高了 4682 元。

医药卫生长足发展。新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4 个、市级 11 个。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 85.74%,65 岁及以上老年人规范管理率 79.28%,高出市下达的考核指标 4.28 个百分点。

社保水平不断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大额医疗救助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 18 万元、50 万元,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 85 元,农村每人每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 3100 元,城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 450 元。

文化事业成绩斐然。区文化馆、图书馆分别被评为国家一级馆、二级馆。褚墩镇、傅庄和高都街道文化站分别评为一、二、三级文化站。傅庄街道被命名为“山东省民间艺术之乡”(武术);“沂堂节孝坊”被山东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农兵俱乐部旧址”被市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窑与陶瓷、王树民手指书法艺术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一章

基础环境

XX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XX 区人民政府

法治 XX 建设有力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发展。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人口素质进一步提升。人民防空、双拥共建、优抚安置、公检法事业成效明显,慈善、残疾人、妇女儿童、老龄事业健康发展,工商、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统计、审计、民族宗教、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防震减灾、体育、气象、史志、档案等工作不断进步,社会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四、城乡建设步伐加快 “十二五”末,全区建成区面积达到 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 60.39%。特色街镇建设初显成效,褚墩镇列入省级百强示范街镇,傅庄成为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中心村建设、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城镇化服务体系“同城同待遇”全面开展,“气上楼、水治污、暖入户、饮水达标、环卫保洁市场物业化”的“五项工程”稳步实施,顺利通过省级环卫一体化全覆盖认定,完成 XX、傅庄、盛庄、册山、高都五个街道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基本实现城市污水全收集,燃气敷设实现街镇驻地全覆盖,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

五、生态文明全面推进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停产治理 14 家大中型企业,限期治理 243 家企业,四项污染物指标大幅改善,超额完成了“十二五”大气污染总量减排任务。建成环境预警监测监控平台,实施辖区内 9 条主要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立“车间排污口、企业总排污口、污水处理厂、城区主要

第一章

基础环境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XX 区人民政府 6

入河口、净水湿地”的环境安全五级防控体系。深度治理水污染,武河湿地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为 98.3%。8 个街镇实现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

六、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全面梳理政府行政职权,建立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简化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实施“1+5工程”社区自治发展新模式和“中国社区”标识启用工程。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十二五”时期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 88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 2.9 倍。

第二节

“十三五”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全区将面临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格局的新变化、新常态下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机遇和挑战共存。

从国际发展 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实施以再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复苏战略,掀起回归实体经济的高潮,而新兴经济体增速出现明显放缓,发展方式需要转变。地缘政治因素与国

第一章

基础环境

XX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XX 区人民政府

际能源、资源战略争夺相交织,成为国际关系中新的矛盾焦点。

从国内发展 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转变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新常态下实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要求做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和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以及“一带一路”、“中国制造 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新引擎、注入新动力、带来新活力。

从区域发展看,我国正扎实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山东正全力实施“两区一圈一带”四大战略,临沂正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加快建设“大美新”临沂。区域协调发展日益加强,新的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从自身发展看,全区上下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运行平稳、转型加快、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带一路”、“一圈一带”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的实施,为我区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必须清醒的看到,我区正步入产业结构深度调整阶段,发展中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依然偏重,传统高污染、高耗能企业

第二章

总体战略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XX 区人民政府 8

过多,能源消费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高位;转型升级任务沉重,“退城进园”压力巨大,产业发展限制颇多;民生刚性支出大幅增长与财政收入回落的矛盾突出;营商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等相对滞后;劳动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住房、就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人口性别比偏高,人口老龄化日渐显现;人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加强等,需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综合判断,全区发展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强化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更加积极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着力在做大总量、优化结构、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新突破,努力开创 XX 新篇章。

第二章

总体战略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战略定位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及临沂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省委关于临沂“走在前列”、市委“大美新”临沂的定位要求,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以结构优化、城乡

第二章

总体战略

XX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XX 区人民政府

协调、社会均衡发展为原则,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生态文明为导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两城三园”发展布局,全面建设宜工宜商宜居、工商复合型经济强区,实现“科学跨越、二次崛起”,在全市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二、战略定位 以指导思想为旗帜,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现状,坚定信心,敢于突破,努力打造临沂城南新商圈、临沂生态宜居区、临沂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基地,实现发展动力、路径新转变,建设宜工宜商宜居生态模范区,巩固“大美新”临沂副中心城市地位。

临沂城南新商圈。积极对接临沂商城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临沂中心城区,抢抓火车站片区改造、江泉高架开通契机,启动建设生态科技城,做大“互联网+”文章,依托“十大城市综合体”培育和“十大特色市场”建设,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现代仓储物流、金融保险、会展、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养老养生服务、社区服务等行业,着力打造一批标志性的建筑、标志性的街道、标志性的区域,聚集人气,形成临沂城南新商圈,推进 XX 商贸名城建设。

临沂生态宜居区。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目标,深入开展环保综合治理工程,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倡导低碳环保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绿化工程,提升基础设施,美化城乡环境,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美丽 XX 建设;坚持民生优先,提高就业、医疗卫生服务水

第二章

总体战略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XX 区人民政府 10

平,完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等民生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人居品位全面提升,打造水清天蓝、濒河临风的生态宜居区。

临沂先进制造业基地。贯彻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以《中国制造 2025》为指引,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招商引资和技术合作区域,大力推进“三引一促”工作,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力打造镍基新材料、高端铝质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现代医药“四大新优势”产业,积极支持高档不锈钢深加工、高端机械装备、高尖端精细模具、高附加值铝型材、生物医药等项目发展,推进镍基新材料产业园、高端铝质新材料产业园、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现代医药产业园建设,打造百亿级骨干企业、千亿级主导产业,建设一批新材料、新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基地。

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基地。遵循“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学习借鉴全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经验,依托现有基础,以沂堂特色种养殖示范区、高都休闲观光都市农业示范区、黄山花卉苗木种植示范区“三个示范区”建设为带动,突出抓好 XX 区循环农业省级农业科技园和沂河高效生态特色长廊建设,形成一批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特色养殖等优质农产品示范园,发展壮大一批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信誉良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建成现代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基地。

第二章

总体战略

XX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XX 区人民政府

第二节

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全面建设宜工宜商宜居、工商复合型经济强区,实现综合实力、发展质量、幸福指数、人居品位大幅提升,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实现“二次崛起”,实现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具体任务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到 2017 年,地区生产总值过 4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过 20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 1300 亿元。到 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550 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 30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 亿元。

转型升级取得新成就。到 2017 年,企业技改投资达到100 亿元,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单位产值能耗下降 15%,高污染行业重点企业关闭搬迁产能达到 60%以上,污染企业治理达标率 100%。到 2020 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4%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36%,单位产值能耗下降 16%,重污染企业全部依法关停或搬迁。

生态文明达到新高度。到 2017 年,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耕地保有量为 21513 公顷,96%以上的水体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70%以上,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 100%,林木覆盖率达到

第二章

总体战略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XX 区人民政府 12

32.9%。到 2020 年,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耕地保有量为 21513 公顷,98%以上的水体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 75%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 34%。

城市发展实现新提升。到 2017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0.85%左右,街镇公共财政收入过亿元的达到 5 个,万人拥有公交车 10 标台以上,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 80%。到2020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2.2%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 35平方公里,街镇公共财政收入过亿元的达到 7 个,万人拥有公交车 15 标台以上,全区所有街镇、中心村通上管道天然气,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 100%。

民生保障获得新改善。到 2017 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5%以内,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4.2 年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 90%以上,村(社区)全部建成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大院)。到 2020 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5%以内,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5 年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 92%以上,基本建成亲民、利民、便民城乡社区“10-15 分钟公共文化体育娱乐健身圈”。

第二章

总体战略

XX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XX 区人民政府

表 表 1 1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类别

指标

2017 年目标值

2020 年目标值

属性

经济产业 地区生产总值 规模(亿元)

400 550 预期性 年均增长(%)预期性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总量(亿元)30 预期性

年均增长(%)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数量(亿元)

1300 2000 预期性 年均增长(%)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 数量(亿元)

280 440 预期性 年均增长(%)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数量(亿元)

200 290 预期性 年均增长(%)预期性 农业“三化”率(%)

预期性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预期性 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预期性

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2.5 4 预期性 城市发展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85 62.2 预期性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6.45 57.2 预期性 民生保障 城镇登记失业率(%)3.5 3.5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预期性

年均减少贫困人口(万人)

2017年底完成 约束性 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

99 预期性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预期性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14.2 15 预期性 人口自然增长率(‰)7 约束性 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

预期性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龄覆盖率(%)

预期性

生态文明 耕地保有量(公顷)

21513 21513 约束性 省、市分解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 完成 完成 约束性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约束性 城镇(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约束性 水体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率(%)

约束性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

约束性 危险废物处置率(%)

100 约束性 林木覆盖率(%)

32.9 34 约束性 基础设施 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标台)15 预期性

公共供水普及率(%)

预期性 燃气供应覆盖率(%)

预期性

集中供热覆盖率(%)

预期性 对外开放 引进区外资金(亿元)

180 预期性

引进外资(万美元)

3500 7000 预期性 实现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预期性

第三章

空间布局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XX 区人民政府 14

第三章

空间布局

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XX 全域划分为工业、商业、农业、生态四个空间片区。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各区域、各产业发展用地,多规合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研究细化城镇组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发展空间,力求实现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工业空间。主要位于 XX、傅庄、册山、褚墩等街镇,为重点开发区,包括四个区域:一是南外环以南,临枣高速、恒昌集团(含)以北,陷泥河、南涑河以西,京沪高速以东区域,即傅庄大部、册山西部、沂堂东部、褚墩北部区域;二是罗欣药业集团区域;三是江泉工业园区域;四是盛庄街道西部区域。以“三个坚持”为总领,提高工业空间发展效率与质量。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格建设用地控制标准,明确工业建设项目利用土地的约束性指标,鼓励挖潜和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全面推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提升焦化、建材等传统产业,主攻镍基新材料、高端铝质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等新优势产业,向优质、高效产业结构方向转变。坚持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聚集发展。

商业空间。指服务业发展空间,主要位于 XX、盛庄、高都街道,包括南外环以北区域及各街镇驻地,为优化开发区。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优化调整用地结构,改进集约利用评价方法,鼓励采取二次开发、协商收回、流转、协议置换、合第三章

空间布局

XX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XX 区人民政府

作经营等多种形式盘活低效用地,构建用地立体开发利用机制,开拓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发展现代仓储物流、金融保险、会展、电子商务、软件和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为工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持。积极发展现代商贸、社区服务、养老养生、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生活需求。加快服务业向中、高端集约化发展,打造现代商贸聚集区。

农业空间。主要位于沂堂镇、黄山镇,京沪高速以西、临枣高速以南区域,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为限制开发区。着眼“优基础”,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因地制宜建设生态田园休闲区,做大都市休闲农业,形成鲁南地区知名乡村旅游休闲目的地。

生态空间。主要位于高都、册山、黄山等街镇,滨河路沿线、武河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南涑河和陷泥河沿岸区域,承担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功能,为生态类限制开发或禁止开发区。以环境保护为首要任务,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增强生态产品提供能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适宜产业,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

第四章

经济产业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XX 区人民政府 16

第四章

经济产业

坚持把创新摆在全区发展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构建“两城三园”发展布局为总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加快人才、信息、技术、管理、资本等创新创业要素聚集,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推动工业主导型向工商复合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 XX“二次崛起”。

第一节

重点发展四大优势产业 以国家、省、市重大规划和各级重点扶持的产业为重点,第四章

经济产业

XX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XX 区人民政府

推动镍基新材料、高端铝质新材料、现代医药和机械装备制造四大产业加快发展,研究策划新上项目,拉伸产业链条,做好“四大产业加速培育”文章。

一、镍基新材料产业 建设镍基新材料产业园,重点打造不锈钢复合板材加工区、不锈钢机械设备加工区、不锈钢产品交易市场、不锈钢制品专业村。依托盛阳 260 万吨新型镍基材料项目,重点生产高档不锈钢厨具、不锈钢卫浴等不锈钢深加工产品。定向招引示范性强的企业,招引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有利于不锈钢产业链配套和延伸的制造企业,引导周边中小企业围绕不锈钢产业链条转产发展。通过产业招商,将不锈钢产业链进一步向不锈钢工业零部件、特种不锈钢材料、汽车零部件、家电部件、电子等方向延伸。到 2020年,打造镍基新材料为“千亿级产业”,成为全区新的优势支柱产业。

“ 十三五”镍基新材料产业重点任务

重点项目:

宏旺年加工 120 万吨镍基新材料项目、临沂美鑫 80 万吨金属制品加工项目、顺旺不锈钢制品加工产业园、盛阳年产 160 万吨铁素体不锈钢、山东中鲁管业有限公司(扩建)项目 产业聚集区:镍基新材料产业园,包括“两区一市一村”。

(1)不锈钢复合板材加工区 选址在傅庄街道盛阳路以东、傅册路以南,总规划面积约 1100 亩,主要进行不锈钢钢坯生产及热轧、冷轧。

(2)不锈钢机械设备加工区

第四章

经济产业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XX 区人民政府 18

选址在册山街道傅册路以北,山前村以西,总规划面积约 1500 亩,主要生产不锈钢建材、汽车配件、工业不锈钢件、厨具等。

(3)不锈钢产品交易市场 选址在盛庄街道沂河路以北、化武路以南,206 国道以东,齐家庄以西,总规划面积约 1000 亩,以美鑫钢材市场为主体,引导区域内不锈钢交易市场的形成,依托美鑫的 80 万吨金属制品加工项目,打造一个工业管材加工聚集区。

(4)不锈钢制品专业村 在傅庄、册山街道选择 2-3 个村,到 2017 年完成 1-2 个专业村建设,2020年专业村建设达到 3 个以上。引导专业村内发展不锈钢产业,进行不锈钢厨具、五金工具、卫浴产品、餐具、装饰材料等生产加工。

镍基新材料产业园开发方案

园区采用“产城融合”整体开发建设机制,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PPP)合作模式,设立项目合作公司---产业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公司被授予特许经营权,负责提供园区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咨询规划等方面的设计、投资、建设、开发、运营、维护一揽子一体化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购买合作公司提供的一体化公共产品和服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同时负责决策重大事项、制定规范标准、提供政策支持,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的监管等。

镍基新材料产业园发展方向

不锈钢标号

产品链发展 方向

主要招商方向

200 系 照明设备、电信杆、汽车框架 不锈钢构件、汽车 300 系 传送带、螺栓、螺母、弹簧、筛网、铁道车辆构架及外部装饰材料、医疗器具、建材、船舶部件、汽车配件、食品工业、化学煤炭石油产业的野外露天机器,抗腐蚀工业部件 工业零部件加工、汽车配件、建材 400 系 汽车零部件、燃烧器、家电产品、餐具、厨具、外部装饰材料、工业零件、电子产品 日用品、汽车配件、家电、电子产品

第四章

经济产业

XX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XX 区人民政府

二、高端铝质新材料产业 建设高端铝质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引进铝板带箔、民用铝型材等各类中高档铝制品项目,积极培植泡沫铝、建筑铝型材等高附加值项目,努力向高、顶、尖产品方向发展。利用项目优势拉长产业链条,扩大铝质新材料产业规模,积极引导铝质新材料企业向大型工业生产企业转变。依托华宇高精铝板带箔项目,发展延伸铝板带制品深加工,向生产彩涂板、高档表面处理材料、高端交通运输材料等方向发展。以华宇铝电新型 6061 合金、A356.3 合金、7000 系列小合金等电子产品项目为依托,生产高附加值合金产品。推进豪门铝业开发泡沫铝、晶泳等产品,产业链进一步向铝合金精加工延伸。支持鹏程、瑞高等企业开发新产品,新上生产线,以项目建设带动铝质新材料产业发展。到 2020 年,高端铝质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 300 亿元。

“十三五”高端铝质新材料产业重点任务

重点项目

华宇铝电 20 万吨铝合金、豪门铝业年产 15 万吨高档铝型材、华宇年产 50万吨铝板带箔、瑞高铝业晶泳生产线 产业聚集区:

高端铝质新材料产业园,包括“一区一园”

(1)铝型材产业集群区 依托华宇铝电 20 万吨电解铝原料优势和册山街道等地的铝型材产业基础,以豪门铝业 15 万吨高端铝型材项目为带动,开发高性能铝合金,对接高端机械装备制造业,打造册山街道周边地区为铝型材产业集群区。

(2)XX 区铝材料产业园

第四章

经济产业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XX 区人民政府 20

选址在新 206 国道以西,沂堂镇振兴路以南,规划面积 1000 余亩。以山东华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 50 万吨高精铝板带箔项目为基础,主要生产铝板带箔、民用铝型材等各类中高档铝制品,培植泡沫铝、建筑铝型材等高附加值铝合金产品,建成高附加值铝合金产品研发、生产于一体的高端产业园。

三、机械装备制造产业 围绕华盛中天、金马汽车装备等龙头企业,建设高端机械装备、科技模具、汽车装备、电动汽车“四大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现代机械装备产业,重点生产农业园林机械、锅炉装备、高尖端精细模具、锻造件、汽车轮毂等产品,逐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优势突出、企业协调发展、区域布局优化的机械装备制造业体系。到 2020 年,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产值突破 200亿元,形成产业优势突出、结构优化、集群化发展、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十三五”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重点任务

重点项目:

金马年产 600 万支铝合金汽车轮毂、鑫鼎泰年产 10000 吨高铁电力金具、不锈钢装备制造、鑫鼎泰机器人、山东华飞年产 15 万套电动汽车车身覆盖件 产业聚集区:

高端机械装备产业园、科技模具产业园、汽车装备产业园、电动汽车产业园。

(1)高端机械装备产业园 选址南至沂河路,西至高新区边界,北至化武路、东至罗六路,整合现有企业和闲置土地,规划建设面积 1000 亩,以华盛中天、圣威新能源、兴泰机械为龙头,重点发展高端农业和园林机械、锅炉装备、压力容器装备等。

(2)科技模具产业园 选址在 XX 街道南外环以南,新 206 国道以东,规划面积 500 亩,以山东科

第四章

经济产业

XX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XX 区人民政府

技模具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新技术孵化基地建设为带动,实现中小微企业集聚发展。

(3)汽车装备产业园 选址在傅庄街道,北至临枣高速,西至新 206 国道,东至通达南路,南至彭庄路,规划面积 1000 亩,以金马轮毂项目建设为中心,发展汽车轮毂、发动机、变速箱外壳等产业配套。

(4)电动汽车产业园 选址在册山街道,临册路以东,南外环以南,规划面积 600 亩,积极与全市电动汽车企业进行分工配套合作,重点向多功能用车、现代版电动轿车发展,引进国内外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发展以锂电池为主要能源的中高端电动汽车。

四、现代医药产业 规划建设医药产业园,重点支持罗欣药业建设以上海张江生物研究所、总部技术中心和生产“三位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嫁接国际先进技术,以罗欣营销、品牌、资本和产业化优势寻求国际合作。调整优化医药产业和产品结构,发展化学药品、中成药和生物制药,引导企业向保健品、医疗器械等方向发展,形成医药、医疗、保健产业链,打造大健康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知名品牌、商标。到 2020 年,现代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 150 亿元,利税 38 亿元。

“十三五”现代医药产业重点任务

重点项目:罗欣药业创新药物制剂产业化项目、鲁南健康商品城、晟泰高分子医药中间体

产业聚集区:现代医药产业园

以罗欣药业、鲁南健康商品城等为依托,在 XX 街道朱陈社区新 206 国道以东,龙潭路以北,罗六路以西规划建设现代医药产业园,规划面积 1500 余亩。

第四章

经济产业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XX 区人民政府 22

第二节

优化提升传统支柱产业 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实施“百企百项百亿”技改计划,提高传统支柱产业整体水平和产品竞争力,推动化工、建材等产业绿色化转型。

一、淘汰落后产能 发挥市场导向作用。通过不断推进区域产业整合,以新

第四章

经济产业

XX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XX 区人民政府

技术、新产品为导向,提高 XX 区冶金、焦化、建材行业的整体水平,优胜劣汰,逐步淘汰 XX 区内现有传统行业中工艺落后、污染严重、投入产出低的企业,腾退土地,为 XX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优势产业提供空间。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坚持产业政策导向,制定分行业的产业标准、能耗指标、环保标准,执行环境监管、用地管理、金融政策和项目投资管理有关规定,对钢铁、焦化、建材等产能过剩行业进行引导,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区域产业整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提升传统支柱产业 提升建材、食品、纺织、焦化、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推进企业提高装备、工艺、产品、环保水平,延伸现有产业链条,使传统支柱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建材产业。全面提升建陶、水泥、玻璃等建材产业的工艺水平、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建材产业精深加工和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新型建材生产基地。陶瓷行业打造中国优质内墙砖生产基地,培育 10 家以上全国知名优势企业。加快实施建陶企业优选,推进行业整合重组,研发生产中高档抛光砖、耐磨砖、陶瓷锦砖以及防污抗菌瓷砖等高附加值产品。水泥行业继续推进技术改造,鼓励沂州集团发展特种水泥、高性能混凝土、特种工程材料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玻璃行业鼓励中玻蓝星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品转型升级,向 TPS 暖边超级节能玻璃、离线 LOW-E 玻璃等特种玻璃方向发展。支持建材企业采用清洁能源(液化

第四章

经济产业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XX 区人民政府 24

石油气、天然气)为燃料,建设原料场全封闭、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建设余热回收等节能设施。“十三五”期间,建材行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到 2020 年,建材行业总产值达到 200 亿元。

食品产业。整合提升现有食品加工企业,壮大食品产业规模。依托盛泉油脂、江泉肉制品、龙润食品、金花食品、效峰菌业等龙头企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做大畜禽肉、食用油、粮食、蔬菜等优势产业。加快产业链建设和延伸,立足资源优势,发展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支持大豆加工向精细加工方向发展。推进食品加工业与种植业、养殖业相结合,完善江泉“养殖—屠宰—分割—肉制品—产成品——物流”产业链条。加强品牌建设,做大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XX 区食品加工产品销售区域。到 2020 年,食品产业实现产值 40亿元。

纺织产业。以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为发展方向,实现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推动新光年产 2000 万条新型高档毛毯项目建设,巩固提升国内最大的毛毯生产基地;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向江苏、浙江等地区开展招商合作,有针对性地引进阳光、杉杉、雅戈尔等国内知名企业到 XX区兴业建厂,发展高档服装业。到 2020 年,纺织产业产值达到 30 亿元。

焦化产业。鼓励焦化企业改造升级现有装置,提升技术水平,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鼓励企业建设煤气联产综合利用设施,推动焦化企业向精细化工产品、煤气制 LNG 等方

第四章

经济产业

XX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XX 区人民政府

向发展。支持焦化企业与钢铁企业、建陶企业联合,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严禁新增焦化产能,坚持产能淘汰置换。推动企业建设干熄焦、密闭储煤设施、除尘设施等节能环保设施。通过优化提升,力争“十三五”期间,焦化产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污染排放达到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化工产业。启动红日阿康等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工程,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化工产业集群。化工产业围绕主导产品开展链条招商,对接市场需求,开展乙二醇等产业链下游招商。支持优势企业利用自身资金和技术优势,引进技术或企业自主研发,积极开发利用高附加值的副产品,延长、做粗产业链。鼓励久泰化工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由甲醇、二甲醚向乙二醇发展,打造高端精细化工产业。支持恒昌集团合成氨、煤焦油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到 2020 年,化工产业产值达到 60 亿元。

第三节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抓住国家推进“工业 4.0”和“互联网+”等产业新趋势的机遇,以“特色做大、优势做强”为目标,依托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引导传统优势行业企业向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

新材料产业。依托北京泰克来尔科技有限公司,加快建设山东万新威纳公司 1500 吨/年层状功能材料研发基地项目。以圣戈班和君道耐火材料为重点,发展高档节能耐火材

第四章

经济产业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XX 区人民政府 26

料铝镁尖晶石。依托亿康环保科技,鼓励支持纳米二氧化钛催化新材料的研究和技术产业化。积极支持盛阳等企业发展钢铝复合、钢钢复合等新型金属材料。引导沂州集团有效利用闲置土地,引进技术含量高、产值高、带动作用强的项目,由传统的水泥、热电、焦化行业向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

新能源产业。依托恒昌、盛阳等骨干企业,继续加快推进恒昌焦化综合利用焦炉煤气制 LNG 项目,盛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LNG 项目,CNG、LNG 加气站项目建设力度,推进XX 区传统的煤化工产业向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恒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推动清洁能源行业不断发展壮大。

节能环保产业。以产业转型、环保治理为契机,依托艾思朗宇环保科技等企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 XX区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快速增加。主要发展方向是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环境综合治理产业、节能产品生产业、节能服务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建设长荣科技含铝废渣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化、示范化。环境综合治理产业,以 XX 区环保综合治理为核心,大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和水污染处理,重点开发环保产品,促进环境治理产业的快速发展。推进恒昌高浓度污水处理综合利用及供热工程、产业园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的建设。节能产品生产业,通过产业招商,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引进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设备,生产和推广节能产品,着力推进建筑节能材料等产品的生产。节能服务产业,以推

第四章

经济产业

XX XX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XX 区人民政府

广节能新技术为核心,大力推广高效节能设备、照明产品和建材产品,重点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培育专业化节能服务龙头企业,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壮大和发展。

篇3:广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 》提出,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 要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 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水平, 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开展农业国际合作。

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 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 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要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 发展智慧农业, 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 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以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提高农业支持保护效能。持续增加农业投入, 完善农产品价格和收储制度,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中国“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六大机遇

辜胜阻 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经济学家

“十三五”时期, 中国经济面临六大机遇。一是人口城镇化。从需求端看, 人口城镇化进程将创造巨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加速消费升级。从供给端看, 在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的情况下, 人口城镇化对稳定劳动力供给和工资成本、培育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经济服务化。消费升级将创造公共性服务、消费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的巨大发展空间。今后我国应努力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包括养老、医疗、卫生、旅游、文化、物流业、互联网相关产业等领域。三是发展绿色化。资源环境瓶颈压力加剧、新兴产业勃发、消费者环保意识增强都将创造绿色低碳经济机遇。四是产业高端化。产业结构的水平要从低端、中端逐步走向中高端, 对冲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五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 突破发展瓶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节能降耗减排, 提升产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六是经营国际化。未来5 年, 中国进口将达10 万亿美元, 出境旅游会超过5 亿人次;未来10 年, 对外投资将超过1.25 万亿美元。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写入“十三五”规划

董锁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基地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十八大就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战略, 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资源环境各个方面, 这次要写入“十三五”规划, 形成一个可操作、可度量、可实施的总体方案, 这是世界的一个潮流, 大势所趋, 也是中国资源和环境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难题的迫切需求。这是保障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甚至保障“中国梦”能否实现的重大战略选择。

为什么要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呢?主要的问题是, 我们的资源环境问题很大, 比如雾霾现在已经在华北地区大中城市出现, 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水污染问题影响到人们的水源;土壤影响到人们的食品安全、食物安全。这样一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 它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人类向自然索取、破坏自然这样的发展提出来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形态, 它不光是个生态建设。有一个误区, 有些人把这个生态文明建设就列入到生态建设里, 这实际是非常狭隘的。

生态文明建设, 中央规定它有主要的四项任务:第一, 建立与自然环境承载力相符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结构。第二, 建立主体功能区主导的优化空间结构。第三,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第四, 建立生态文明的规章制度, 像生态屏障、生态红线, 自然资源资产都要管好、控制好。

我们该如何理解生态文明呢?这个“十三五”规划纲要已经提得比较明确, 它提出“绿色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 实际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涵。它提出六个方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这几个方面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规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任务和要求。

“十三五”时期农业发展的“六重”

姜文来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重新理念。“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设计, 是建立在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基础之上的, 因此, 涉及到农业的许多项目, 每一个项目设计都从不同侧面展现了这五个新发展理念。其中, 将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实际能逐步实现的项目之中, 如“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就分别体现了“创新”“、绿色”的农业发展新理念, 这有助于让新发展理念在农业领域生根结出硕果。

重地位。在《纲要》专门论述农业发展的章节中, 第一句话就强调了农业地位, 指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这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一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政上看,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五中全会提出的目标, 农业被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地位, 使得农业地位更稳固, 更具有战略性和现实性;二是从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上看, 要实现“中国梦”, 必须实现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短板”, 补齐这块“短板”, 才能完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在现代化中的地位。

重可持续。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既为当代服务, 也为子孙留下一个青山绿水, 有助于创造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新格局。《纲要》提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求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如采取“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等等, 都是在可持续上下功夫。“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重视“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水平”, 都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筑牢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是关系到农业长治久安的大问题“, 杀鸡取卵”的农业生产方式“利在暂时, 祸及子孙”, 农业发展需要转方式, 转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重质量。质量是农业的生命线, 是关系到“舌尖上安全”的头等大事。《纲要》提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这一点抓住了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牛鼻子”。农产品质量安全攸关国人的身体健康, 我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 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 民众更加注重吃的是否健康, 确保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让民众吃的放心、安心是农产品供给必须过的关。今后, 农产品的生产要在保障一定数量的基础上, 更要注重产品的质量, 没有质量安全保障的农产品将寸步难行, 农业发展将逐步实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安全, 确保国人身心健康。

重体系。《纲要》提出“农业生产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这是以往《纲要》未曾系统提及。“三大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三驾马车”, 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 缺一不可, 是农业命运的“共同体”, 只有三个体系都实现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才能实现。《纲要》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这是农业产业体系需要创新的新空间, 是一种新业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仅仅是提供农产品, 而且提供其他产品, 与二产、三产高度融合, 在高度融合的过程中, 农业才能得以增殖, 农业发展才能获得新动能。

篇4:广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

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审查并通过了国务院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纲要》提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纲要》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发展理念和重大举措,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描绘出清晰的蓝图: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届时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这将是实现“中国梦”的首个目标。会议认为,《纲要》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此外,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重要决议;诞生了我国首部《慈善法》,为中国慈善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依法行善和依法监管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其全面实施将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崭新面貌。

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培育新兴业态,推动产业智能发展

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提升我国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部署。

《意见》提出了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医药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90%以上重大专利到期药物实现仿制上市,临床短缺用药供应紧张状况有效缓解;产业绿色发展、安全高效,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市场环境显著改善;医药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高于10%,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位居各工业行业前列。

《意见》明确了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二是加快质量升级,促进绿色安全发展;三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集约发展水平;四是发展现代物流,构建医药诚信体系;五是紧密衔接医改,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六是深化对外合作,拓展国际发展空间;七是培育新兴业态,推动产业智能发展。

大力发展医药产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政府购买服务

城市公交运输服务等36项被纳入购买内容

3月8日,财政部、交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政府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规范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领域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承接主体、购买内容和程序、资金管理以及绩效管理等。

《意见》明确,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路水路交通运输服务的主体为各级交通运输行政单位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承接主体是具备提供公路水路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依法在登记管理部门登记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应划入公益二类或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

根据《意见》,在购买服务内容方面,部分事项将逐步交由社会力量承担。在公路服务事项中纳入了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政府收费还贷(债)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管理等。公共航道维护性疏浚、清障扫床等被纳入水路服务事项。在运输服务事项中包含了农村客运渡口渡运服务、城市客运场站枢纽运营管理、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出租汽车综合服务区运营管理等。

有利于促进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交通运输领域治理、提供交通运输服务的积极性,构建多层次、多方式公路水路交通运输服务市场供给体系。

开展仿制药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

明确仿制药质量和疗效需与原研药品一致

国务院办公厅3月5日印发《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要求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品,要在质量和疗效上与原研药品能够一致,临床上与原研药品可以相互替代。

《意见》要求,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凡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审批的,均须开展一致性评价。

《意见》强调,药品生产企业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主体,应主动选购参比制剂开展相关研究,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与参比制剂一致。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已在欧盟、美国和日本获准上市的仿制药,可以国外注册申报的相关资料为基础,按照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药品上市,批准上市后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在中国境内用同一生产线生产上市并在欧盟、美国和日本获准上市的药品,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对节约医药费用,提升我国制药行业发展质量,保障药品安全和有效性,促进医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项金融政策支持西藏发展

支持和完善西藏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3月7日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近日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提出“十三五”时期金融支持西藏的24项政策意见。

《意见》从货币政策、信贷政策、金融扶贫开发政策、外汇管理政策等多方面给予西藏差异化政策支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完善在西藏的组织布局;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西藏基础设施、“三农”、小微企业、特色产业、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和服务。《意见》还要求,支持西藏企业、金融机构通过多层次股权市场发展壮大、通过债券市场拓宽资金来源;支持保险机构根据西藏实际开展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完善西藏支付、征信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等。

此举旨在更好地服务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进一步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

保监会拟修改险资运用管理办法

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

3月8日,保监会下发《关于修改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明确提出允许险资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创业投资基金等私募基金,允许险资投资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可以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

《征求意见稿》还增加了险资对于重大股权投资的规定。如险资对于非保险类金融企业实施控制、对与保险业务相关的企业实施控制且投资金额较大、对拟投资企业未实施控制,但投资金额或比例达到相关标准以及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时,险企需要报请保监会进行核准。

篇5:十三五规划纲要重点解读

“三大战略”“五大工程”引领创新

——培育发展新动力方面,为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作出定位,提出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拓展发展新空间方面,区域发展在“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基础上,提出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同时提出两大战略和两大工程,即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也明确将实施一大工程,即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在科技创新上,提出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等。

——农业现代化方面,为确保农业安全、提高粮食产能,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还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构建产业新体系方面,提出实施工业强基、智能制造两大工程,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四大领域”塑造平衡发展新结构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提出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

——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强调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方面,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方面,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到20xx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体系建设,提出制定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专项规划。

五招“大棋”布局“绿色中国”

——有度有序利用自然,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

——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和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录,防治“城市病”,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推进能源革命,有序开放开采权,积极开发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建筑节能标准,主动控制碳排放,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

——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管住公款消费,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

——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将细颗粒物等环境质量指标列入约束性指标,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提高环境质量,未来将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三大布局”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

布局决定全局。建议特别强调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包括对外开放区域、对外贸易和投资“三大布局”。

布局之下,提出建设一批经济走廊和经济区:区域布局上,开辟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走廊,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投资布局上,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推进“一带一路”中,共同建设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共建境外产业集聚区。

对外开放上强调形成新机制,包括建立便利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的体制,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市场准入,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公平+保障”中实现共享发展

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作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理念,共享发展更加着眼于“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扶贫,衡量着共享发展的水平。建议用相当篇幅部署“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明确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给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线图:

——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

——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

——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

……

教育方面,“十三五”时期着眼于“提高质量”,除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外,还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建立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

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十三五”时期,养老、医疗制度将在制度整合、水平提高上“深耕细作”,将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等。

篇6:奉贤十三五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4日

(2016年1月21日上海市奉贤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

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上海市奉贤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审议了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提出的《上海市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会议决定批准《上海市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前言

瞬息万变的大时代中,挑战和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对奉贤立足新的阶段变化、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至关重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奉贤“十三五”规划既要紧紧围绕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又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使规划更加符合时代潮流、响应群众期待,成为我们不懈的追求。

“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开门编规划的理念,深入实际调研,进行广泛讨论,听取各方意见,汇聚全区智慧,并委托专业机构给予支持。《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关于制定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指导奉贤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经上海市奉贤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批准,公布实施。

第一章稳中有进奠定发展新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奉贤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坚定信心,砥砺奋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作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攻方向,把社会建设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全区经济社会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态势,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综合实力稳步提高。2015年,全区三次产业增加值达到685.8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6.8%;区级财政收入达到84.9亿元,年均增速16.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45.7亿元,年均增速12.2%;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39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85.9%。结构效益持续改善。服务业领先发展,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1.2%,比2010年提高9.3个百分点。以推进“三个一百”工程和培育“四新”经济等为抓手,推动工业向集约化、高端化迈进,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07.1亿元,累计有10家企业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99家企业在“新三板”、E板、Q板挂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积极参与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千人计划”创业园、张江高新区奉贤园、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南桥园等一批平台载体茁壮成长。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32家。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严格落实“批项目、控能耗、核总量”双控制度,“十二五”期间,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1%左右。持续推动减量增效,加大对“三高一低”企业淘汰力度,“十二五”期间,共调整淘汰劣势企业398家,腾出土地11195亩。

(二)城市建设管理上新台阶

新城开发水平不断提高。坚持“两优先、两同步”,集聚全区之力,推动新城功能性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上海之鱼”综合开发,中企联合大厦交付使用,宝龙城市广场等商业综合体项目顺利营运,百联商圈功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区域对外交通网络逐步完善,轨道交通5号线全面开工建设,虹梅南路—金海公路越江隧道工程建成通车。启动南桥新城—东方体育中心快速公交(BRT)建设。城市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深化“大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开展联合执法,有效整合热线服务平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坚持减排增绿,“十二五”期间,区域环境空气污染指数(API)优良率均维持在92%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均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2015年,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28.85%。

(三)城乡一体化取得新进展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奉贤区统筹城乡发展专项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获市政府批复同意。加强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宅基地归并。组建“百村公司”。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三资”管理方式,获评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区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明显。深化农业“接二连三”发展,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51家,粮食生产家庭农场达到344家。大力培育职业农民,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着力促进农民增收,2015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988元,年均增速11.8%。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以村庄改造为重点,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不规范畜禽养殖专项治理,推进生猪养殖减量提质行动。加强农村林网建设。农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

(四)社会民生事业加快改善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各项就业举措稳步实施,“十二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4%以内。加大为老服务力度,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老社会保障制度平稳衔接。积极构建租售并举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在全市率先实施民生保险工程。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社会事业改革发展稳步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优质化、均衡化发展步伐加快。格致中学奉贤校区等建成使用。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化。顺利完成中心医院迁建升级、奉城医院改扩建、精神卫生中心迁建等工程,实现中医医院、妇保所、血站整体搬迁。全面完成村级家庭计划指导室建设。完善区、镇(社区)、村(居)三级文化设施规划布局,成功举办海湾森林公园湖畔音乐会等重大活动,“贤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事业稳步发展,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侨务、档案、合作交流等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引导来奉人员有序导入,在全市率先试行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积分入学管理办法,2015年,全区实有人口控制在112.99万人。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创新社区管理,“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11家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和82家社区居委会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非建制镇社区管理水平。

(五)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成效

整改落实“四风”突出问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行政效能不断提高。积极对接学习自贸区经验。在全市率先推进实施“三集中、三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产业项目审批流程,成为全市承诺审批时限最短的区县之一。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区行政服务中心全面启用。大力推进绩效管理。成立区绩效办,建立“奉贤区区级机关电子绩效考核系统”。制定实施《行政效能监察访谈制度》,强化问责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奉贤区国资国企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努力提高国资国企效能。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实行阳光账户,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书面意见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满意率不断提高。

经过五年不懈奋斗,奉贤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瓶颈,制约奉贤进一步发展,主要是: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和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增多,产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创新创业的动力、活力不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升;人口、资源、环境的约束更为凸显,土地减量化压力增大,人才瓶颈亟需突破;南桥新城形态开发稳步推进,但与之匹配的功能开发相对滞后,城市安全运行的保障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需要大力提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依然较重,民生保障面临逐步抬高底部的要求,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活环境等发展仍然相对滞后。

第二章抢抓机遇谋划发展新蓝图

(一)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奉贤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环境。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全球经济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各类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上海“四个中心”进入冲刺期,创新转型进入攻坚期,发展内涵、动力和条件都将发生深刻变化。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用好各种有利条件,着力破解前进中的问题,要努力做到“三个融入”:

——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十三五”时期,我国进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实施的关键期,在发展中将贯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深入推进现代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财税体制、产权制度、金融体系等领域的改革,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将继续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步伐加快。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领域孕育大量机会。

——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十三五”时期,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快实施,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重点发展长三角等城市群,长三角地区交通、能源、信息、产业等领域一体化步伐将进一步提速。上海将加快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将郊区新城打造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和综合性功能城市。随着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通车以及沪甬跨海交通通道规划建设,杭州湾区域C型的交通网络将变成O型网络,奉贤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将成为上海辐射长三角南翼地区的桥头堡。

——融入上海发展战略。“十三五”时期,上海将围绕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等目标,实现经济稳速提质增效。将以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塑造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将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将着力提升“上海智造”、“上海服务”水平,构建外环和郊环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力争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保持在25%左右。将以《关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本市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意见》为指导,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阶段特征

“十三五”期间,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呈现四个方面的特征。

1、创新转型的加快推进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也是实现转型的关键因素,面对产业领域“散、乱、低”的突出矛盾,在未来城市建设用地减量化的背景下,“十三五”时期奉贤要用好存量资源,更加关注质量和效益,更加关注科技创新、更加关注“互联网+”产业和“四新”经济发展,积极对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上海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区。

2、城市功能的着力提升期。基于南桥新城城市框架建设基本成型的条件,面对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和集聚辐射效应明显不足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将更加突出“功能强,则新城强”理念,以功能性项目建设为引领,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不断增强奉贤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环境优化的重要凸显期。随着虹梅南路-金海路越江隧道、轨道交通5号线延伸段等项目建成通车,新城建设的累积效应充分发挥,奉贤基础设施和基本交通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空间优势、生态环境优势等更加凸显,“十三五”后期,奉贤必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迫切需要探索与良好的环境相适应、相协调的产业发展路径。

4、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接轨期。“十三五”是上海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关键时期,已形成了“1+21”的政策文件体系。奉贤要按照全市战略部署,深化市级统筹城乡发展专项改革试点,积极争取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功能性项目、重大社会事业项目等向奉贤倾斜,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好城乡发展中不平衡、不均衡问题。

(三)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的总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抓牢发展第一要务,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化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聚焦新城建设、环境建设和社会治理,加快建设上海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区、上海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示范区,全力打造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性节点城市、杭州湾北岸综合性服务型核心城市。

按照指导思想,“十三五”奉贤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放在奉贤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把握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契机,加快科技产业发展,加大创新资源引入,加强创新环境营造,统筹推进科技、文化、制度、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坚持城乡一体。突出发展的协调性,把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实现全区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保障,以深化统筹城乡市级专项改革试点为突破口,以新城建设为引领,着力推动城乡规划体系、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社会管理一体化,走出一条具有国际化大都市郊区特征的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坚持生态特色。把多样化的生态资源作为奉贤最具辨识度的特色,突出环境承载力底线思维,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高水平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大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使生态优势成为奉贤发展的重要竞争力,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开放经济。把扩大开放、融入区域发展,作为奉贤集聚资源、提升能级的重要战略,以开放促改革,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长三角一体化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作用,主动承接自贸区溢出效应,勇于突破体制机制束缚,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坚持成果共享。在增强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的社会建设,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机制,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四)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加快建设上海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区、上海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示范区,全力打造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性节点城市、杭州湾北岸综合性服务型核心城市,迈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基本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升,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格局,成为上海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区。

——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发展的新体制。统筹城乡改革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镇体系布局进一步优化,城镇化质量明显提升,南桥新城功能带动效应加快释放,成为上海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示范区。

——基本形成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探索形成生态环境转化为经济发展和生活宜居优势的路径,不断提升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水平,营造诚信法治的社会环境,产业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环境吸引力明显增强,全力打造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性节点城市、杭州湾北岸综合性服务型核心城市。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到2020年,经济保持平稳发展,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左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4%左右,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比重达到45%左右;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全区增加值比重达到4.5%左右;生态文明水平继续提升,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比“十二五”末降低1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5%以上;社会民生加快改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

第三章创新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增实力

把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积极落实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把握“四新”经济和“互联网+”发展新趋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充分发挥民营企业集聚、市场经济活力充沛优势,打造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区。

(一)加快建设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区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支持企业建立国家级或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需求主体、投入主体、知识产权保护主体和成果应用主体。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质量竞争力。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关注支持小微企业、草根企业发展。瞄准“四新”经济发展方向,聚焦大健康、智能制造及相关服务业、互联网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创新型产业体系,促进新兴产业集聚。深化区校联动,创建产学研常态化互动交流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吸引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设立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产业研发促进中心、行业技术中心等新型研发组织。到2020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0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件以上。

加强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围绕建设“紫竹园区升级版”的总体要求,统筹谋划和推进奉贤黄浦江沿岸滨江地区开发,积极引入科技创新资源,打造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功能拓展区。做强张江高新区奉贤园、“千人计划”创业园、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南桥园、漕河泾科技绿洲奉贤园区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加快优质企业、优质项目集聚。支持上海现代农业与生物医药孵化器、奉浦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海湾科创园、光明村孵化基地等各类创新载体建设,构建完备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服务链。借鉴创新工场、创客空间等模式,在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段沿线、南桥新城核心区和整体转型的江海园区等区域,引进优秀管理团队,建设一批模式新颖、形态多样的众创空间。

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完善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加大政府对研发活动的支持力度,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积极引进和培育法律服务、人才服务、技术交易、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引导信息技术企业、通信运营商等搭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强化科技服务支撑。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推进技术标准化工作,完善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等创新服务体系,营造促进创新资源快速集聚、创新合力快速形成、创新成效快速凸显的发展环境。加强金融服务,探索运用多元资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新三板等挂牌上市。建立和引进各类创新基金,满足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需求。

(二)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跨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推动中小企业总部商务区、金融产业基地等一批现代服务业特色功能区建设。聚焦产业链高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研发设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总部经济。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快剥离生产制造环节,集聚研发总部、营销总部、管理总部等头脑性机构。吸引企业设立地区总部及采购中心、分拨中心、结算中心等具有贸易营运和管理功能的贸易型总部,形成中小型民营企业特色总部集聚地。

——平台经济。聚焦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第三方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制造业集成服务、专业服务提供商等平台,鼓励和扶持一批重点平台类企业发展壮大。

——研发设计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研发服务,集聚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研发机构,完善融资担保、成果转化、技术交易、知识产权服务等服务功能,形成集技术研发、产业孵化、创新协作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创新服务链。积极发展创意设计产业,围绕工业设计、时尚设计等重点领域,鼓励优势制造企业设立设计中心,引进国内外优秀设计机构,积极发展设计服务外包,提升创意设计产业能级。

——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服务外包,鼓励信息技术服务应用于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等各环节,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互联网+”等与产业链各环节的融合发展,提升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能力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供应链协同水平。

——专业服务业。集聚国内外知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认证等中介企业机构,重点发展知识产权服务、经济鉴证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中介咨询服务等。

——金融服务业。依托金融产业基地等载体平台,重点发展财富和资产管理、风险投资、科技金融、文化金融、互联网金融、物流金融、金融后台等新金融。

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连锁零售企业和品牌,加快培育本土特色品牌和老字号品牌,适度发展购物中心、时尚百货、时尚品牌专业专卖店等专业类、综合类大型商业设施。大力发展大众化特色餐饮、商务休闲餐饮等,促进餐饮业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加快发展家庭服务、康复养老、旅游健身、体育赛事等新型消费服务业态。完善基础性居民服务网点建设,促进生活服务设施便捷化、网络化发展。

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新高地。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把握上海构建外环和郊环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机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工业园区转型为抓手,推动园区自主创新和品牌化发展,提升104工业区块等园区能级。加快星火开发区、江海园区等整体转型,推动综合工业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等发展“四新”经济,努力构建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的创新要素集聚地。深度融入生物医药、文化创意、都市时尚、总部经济等多种业态,通过“产品+服务”形式实现高端应用和价值链延伸,结合消费需求升级,推进化妆品产业集聚,逐步形成融化妆品研发、生产、市场营销于一体的“东方美谷”。着力在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领域率先突破,进一步推动先进装备、智能电网等产业发展,到2020年,努力形成5个产业链较完整、配套体系较完善、产值超200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力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比重达到45%。

——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氢燃料电池、电动车锂电池、风力发电机关键零部件、核电站配套装备等领域,进一步完善新能源产业链,建设成为上海新能源研发创新、装备制造、示范应用的重要基地。

——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高端化学药物、生物制品、抗体药物和现代中药制品,加快培育医疗器械、养生保健品、康复护理等领域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做强上海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环保节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扶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上下游产业链集约化程度高、市场应变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设成为上海市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基地。

——先进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大型工程机械、高档数控机床、精密仪器仪表、食品加工装备、3D打印设备、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依托临港奉贤园区等产业基地,进一步集聚龙头企业,建设成为上海市先进装备产业的重要基地。

——智能电网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和大容量储能系统、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分布式能源接入、智能化变电站、电表和管理软件等领域,建设成为上海市智能电网产业的重要基地。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强传统产业发展活力。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鼓励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推动精细化工、汽车配件、电子信息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做细产品领域,丰富产品内容。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提升招商引资规模效益。按照实现商贸型和实业型招商“一体两翼”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全力以赴推进商贸型招商。围绕做强做大重点产业,以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五大战略新兴产业和以“四新”经济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通过招商引资实现产业突破发展、跨越发展。按照“三个五”标准,严格项目准入,提高项目质量。突出特色园区招商,加快推进张江奉贤园、“千人计划”创业园等专业平台建设,引导投资项目向特色园区集中集聚。做好存量土地、存量厂房、存量商务楼宇等资源的招商,提升二次开发能级。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打造专业化服务型招商队伍,完善招商引资的激励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各招商主体的积极性。不断改进招商手段,积极探索会展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定向招商、专题招商和委托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开展各类招商推广活动,搭建一批项目信息交互平台、专家人才联谊平台、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互动平台等招商平台。创新市场化招商方式,加强与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动产业链招商,开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等集群式招商,积极引导外来投资从产品开发向产业开发转变,从产业培育向产业集群构建转变,从引资为主向引资引技引智并举转变。加大招商优惠政策整合力度,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创建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提升投资促进水平,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第四章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统筹添活力

以市级统筹城乡发展专项改革试点为抓手,贯彻落实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发挥新城核心带动作用,完善城乡空间布局和城镇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提升基础设施配套能级和城乡管理服务水平,创新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把奉贤建设成为上海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示范区。

(一)聚焦新城建设

提升新城开发建设品质。坚持“低碳、生态、智慧、宜居”发展理念,把握开发节奏,把南桥新城打造成为相对独立、产城融合、功能齐备、集约紧凑、生态良好的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性节点城市。加快人口和产业集聚,发挥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优化“一核联四片,一环串两带”的城市空间布局,打造“一湖一园一中心”的新城核心区,高起点推进“上海之鱼”周边商旅文体综合性开发。坚持产城融合发展,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研发设计、高端商务、高端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和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南桥水网发达的生态基底,推进生态绿化和低碳城市建设,凸显南桥新城特有的“蓝绿交融”的城市风貌。合理配置大型居住社区安置房与商品房比例,推动大居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大居纳入新城一体化建设、管理。

推进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完善南桥新城对内对外交通体系,规划建设浦南运河与金汇港的水上交通旅游系统,启动城区电车项目,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加大非机动车道及步行廊道等慢行系统建设。启动建设分布式能源北站建设。引入知名开发商,建设高端甲级写字楼,打造市级商业综合体,促进商业商务地产发展。适度引进五星级酒店,引入会展项目,吸引商务客流。全面提升文化服务功能,规划建设大剧院、博物馆、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工人俱乐部等文化设施项目。坚持公共交通引导开发(TOD)的理念,全力推进轨交站点的综合开发。

加快老城区城市更新。加大新老城区联动发展力度,推动南桥、西渡等老城区公共要素有机更新,改造商业商务设施,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老城区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推进老城区沿浦南运河水系生态绿化建设,加大周边水系的整治改造力度。重点结合浦南运河西段滨水开发,构筑具有现代江南水乡特色,集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水街和滨水空间。

(二)优化区域发展格局

战略谋划城乡空间布局。围绕打造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性节点城市和杭州湾北岸综合性服务型核心城市的总体定位,统筹考虑产业、功能、人口、土地等要素的合理配置,着力形成“一核两轴两圈”的城乡空间布局。

“一核”为大南桥核心区,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展现的核心区,是奉贤作为上海郊区独立城市发展的核心功能体现。“两轴”为通江达海的服务功能联动轴和三生融合发展轴。

——服务功能联动轴。重点是利用跨江交通优势,围绕S4公路、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段和金海路沿线,发展地铁站点经济和交通沿线经济,吸引高端商业商务、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三生融合发展轴。加强S3、G1501、团青公路沿线地区开发,沿轴西部地区突出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功能,沿轴中部地区发挥浦南运河区域生态环境、商务环境优势,突出高端产业、高端生活融合发展;沿轴东部地区对接浦东和临港,突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两圈”为沿黄浦江南岸纵深的科技创新圈和沿杭州湾北岸纵深的现代化产业圈。

——科技创新圈。对接全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统筹谋划和推进奉贤黄浦江沿岸滨江地区开发,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加强科技创新功能培育,形成与北岸紫竹园区功能互补、合作配套又具有特色、相对独立的科技创新圈。

——现代化产业圈。依托临港奉贤园区、杭州湾开发区、海湾旅游区等重点区域,联动迪斯尼旅游度假区、上海临港产业区、上海化工区,以生态底线为约束,优化交通布局,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聚焦休闲旅游、商务会展、教育文化创意、战略新兴产业四大功能,打造成现代化产业圈。

组团式构建“1+2+5+X”城镇发展体系。围绕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目标要求,加快构建“1+2+5+X”的城镇发展体系,基本形成新城、节点城镇、新市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互进的新型城镇体系框架。加强对城镇发展的分类指导,按照“多规合一”创新理念,合理布局产业、空间、人口等要素资源,强化特色城镇建设。

“1”即指南桥新城。建设南桥新城成为面向长三角地区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成为带动上海南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强化新城与庄行、金汇、青村等镇的协同发展,组团式配置公共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

“2”即指奉城镇、海湾镇两个功能性节点城镇。奉城地区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科技型、创新型、创意类产业,提升公共服务配置水平,辐射四团镇、临港奉贤园区和海港综合经济开发区,成为奉贤区东部综合服务节点城镇及先进制造业基地。海湾地区突出滨海特色,着力发展旅游休闲、知识创新、金融会展等高端产业,成为上海南部以滨海活力为特色的休闲度假中心。

“5”即指庄行镇、柘林、四团、青村、金汇五个新市镇。加强区域性公共配套服务,服务周边城乡地区,成为带动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

“X”即指部分非建制镇、104工业转型社区、农村集中居住区、特色自然村落等。稳步推进西渡等析出街道建设,进一步改善部分非建制镇、农村集中居住区、特色自然村落等发展环境,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三)打造区域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

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强化对外连接和内部连接,全力推动“1517”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交通区位优势。加强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完善国省干线,完成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段工程、南桥新城至东方体育中心BRT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建设昆阳路-浦卫路越江通道、S3高速(浦东区界-G1501南奉公路接口)新建工程、大叶公路(松江区界-浦东区界)改建工程、G228(金山区界-浦东区界)新改建工程、瓦洪公路(大叶公路-团青公路)改建工程、金海公路(大叶公路-新沪杭公路)改建工程、S4奉浦东桥新建等重大工程。改善区区对接,建设西闸公路(金海公路-闵行区界)、六奉公路(浦东新区-小荡中心路)、新林公路(浦卫公路-金山区界)等项目。打通区内断头路,建设运河北路-泽丰路改造工程、望园南路(南港路-平庄公路)等项目。依托沪乍铁路、浦东铁路复线及金山铁路支线,规划建设上海南部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着力推进南桥新城交通枢纽、齐贤交通枢纽、奉浦交通枢纽建设,提升城市交通的衔接水平。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坚定不移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区内公共交通出行比率,到2020年,公共交通出行率达到21%。在完成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段的同时,继续积极争取对接全市的其他轨道交通资源。打造公交站点最优服务半径,整合公交线路资源,完善“最后一公里”公交线网,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优化公交专用道建设和管理,保障公交路权优先,提升专用道公交运营效率。探索发展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进一步提升出租车服务水平。

提高交通管理科学化水平。综合应用经济、法律、行政、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提升交通组织管理和道路交通管控服务水平,规范交通秩序和提高交通文明程度。加强信号、指示系统等设施建设和维护,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维护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保障设施高效运行。深化细化运营服务标准,优化完善运营组织,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加强静态交通建设和管理,提高停车设施利用效率。推进交通出行和公共停车信息服务。积极倡导文明出行,运用现代化手段依法管理交通违法行为。

着力推进集约化供水。全面建成闵奉原水支线工程,加快原水管网复线建设,确保供水水源安全。推进区域供水连通管建设,实现供水管网模块化。加强供水管网和泵站的更新改造,推进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更新。改建奉贤第一水厂。从源头到龙头持续加强供水水质管理。加快城镇、乡村水质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

加快公用事业配套设施建设。建设泛在、高速、融合、灵活的新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基础设施更新换代和超前布局。全面完成网络设施IPv6改造。实施全区传输网络超高速宽带技术改造,提供千兆到户接入能力。建设服务于大数据应用发展的网络基础设施。理顺地下空间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综合管理,优先实施南桥新城地下空间开发。适度超前,总量平衡和应急保障并重,进一步提升天然气和电力供应保障水平,确保供气供电安全稳定。加强景观灯光工程建设和日常管理维护等,增强户外广告与店面招牌管理。合理布点设置公共厕所,规范公共厕所导向标志,加强可识别性和导向性。加强生活垃圾清运车辆、道路保洁车辆等市容环卫装备配置。

(四)加强城镇综合管理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体系,严格食品生产准入。拓展食品监管领域,逐步覆盖到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方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巩固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建设成效,按照“五个最严”及监管体制改革“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要求,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有序、可控。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安全信息公布制度和安全应急体系,完善监测评价体系,加强证后监管,强化快速通报和快速反应机制。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防、应急指挥、应急救援“三位一体”架构,加强危化品仓储物流等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认真贯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健全层级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专业人才的技术支撑作用,不断推进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提升防汛排涝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加强城镇地区雨水排水工程建设,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着力推进海塘、堤防全面达标建设,完成北沿黄浦江一线防堤、南沿海塘达标改造及保滩工程建设,完成浦南运河、金汇港三期、航塘港南延伸段等堤防工程建设。加快南门港避险水闸的改造重建,增加航塘港出海口门。提升气象预测预警和服务能力,完善气候灾害风险管理措施和应对方案,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打造立体治安防控体系,完善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协作网、虚拟社会防控网等“六张网”组成的社会治安防控网。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平安奉贤。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重点推进对违法建筑、违法用地、违法建墓、无序设摊等城市顽症问题的治理。加强城乡网格化管理与“12345”市民热线以及大联动、大联勤的联动,提高问题发现和处置效率。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提高指挥调度、应急响应和现场协同效能。建立制度化、常态化、全覆盖的安全隐患排查制度,重点加强对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等领域的隐患排查。加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强化城市应急物资装备的统筹使用。进一步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抵御火灾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能力。

全面深化智慧应用。大力提升城市智慧化服务和治理水平,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提升公共服务智慧化普惠化水平,实现信息惠民。营造智慧生活,重点打造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社区、智慧文体等,促进民生服务集成化、智能化。深化智慧管理,加强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与协作,借助物联网、信息物理系统(CPS),加强对城市运行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分析,提升环境治理、建筑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信息化水平。打造智慧政务,拓展政府门户网站、网上政务大厅等服务功能,面向市民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五)推进强村富民发展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土地综合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加大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多渠道创造农民就业机会,加强对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规范农业生产性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不断增加农保退养金标准,不断提高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增添农民转移性收入。加大对农田流转财政补贴力度,推进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化改造,盘活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到2020年,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农村综合帮扶工作,以上海百村实业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以资产为纽带,组建全区性集体全资百村集团,到2020年,力争百村公司每村分红水平达100万元左右,全面消除薄弱村。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提升村委会管理服务水平。建立村两委班子人员和大学生村官培养体系,探索农村干部外部引入的新机制。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机制,确保村干部选得出、留得住、可提升、有保障。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调整完善村域规划,优化村庄布局。推进城市化地区村组撤制工作,加强空壳村治理。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建设生产高效、生态优美、生活安康的农村新型社区,提高农民居住质量。整治不规范畜禽养殖和种植,稳步推进生猪减量提质行动,减少农业污染面源。推行农村林网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以水环境为重点,推进中小河道轮疏和城镇化地区直排污水点截污纳管。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农业特色化、品牌化、科技化、规模化水平。做强做优青村黄桃、庄行蜜梨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加强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基地、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等建设。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低洼圩区达标改造为重点,全面实现农田水利现代化。实施生态农业工程,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建设农业循环经济链。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确保农产品上市合格率达到100%。深化与上海农科院的合作,进一步扩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加快发展种源农业,推进杂交水稻制种、南美白对虾生态繁育等项目,提高种源农业对奉贤现代农业的贡献度。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加快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系统布局“互联网+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进“农超对接”和“农电联合”,组建规模型“田头超市”,设立“社区超市”,建设“农游超市”。大力实施农业旅游工程,打造“上海休闲走廊”产业带、景观综合产业带、农家乐旅游产业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发展“田头研究所”和“田头学校”等。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推动实施“一村一网”工程,建设村级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农业手机短信服务平台,成立“上海市三农服务热线”奉贤分中心。

(六)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全面落实“三倾斜一深化”要求。贯彻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本市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三倾斜一深化”政策措施,补齐社会事业短板,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公共服务改善、镇管社区改造,鼓励农村集体资产做强做大,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基本形成城乡空间融合、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城乡生产布局优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城乡生态环境良好的发展格局,努力在区域融合度、城乡融合度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因地制宜地推进村庄改造、宅基地归并等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柘林镇等建设小城镇综改试点,围绕人的城镇化,进一步集聚人口到集镇。加大土地整治和闲置宅基地妥善利用,推进危房改造。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问题。切实做好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规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建立健全公开的土地流转市场。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加快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化改造。

完善农村要素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群众参与”的原则,重点加强集体建设用地、农村承包地经营权、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加快构建合理高效的资金扶持、农业生产、生态建设、耕地保护等支农政策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推动纯农地区可持续发展。完善上海农村要素交易所的运营管理,发挥其要素市场平台的作用,积极拓展生态补偿费、排污费以及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等新领域。加大金融创新支持农村发展,鼓励各类金融组织向农村延伸网点和机构,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及其他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探索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和农业灾害风险转移分摊机制。争取农村住房产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林权等抵押贷款试点。通过PPP、融资租赁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产和建设。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服务半径、服务人口为主要依据,进一步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大农村地区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建立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气象等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地区人才培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优秀人才服务农村地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危桥改造工作,逐步落实与优化农村公交布点,稳步提高农村薄弱地区基础设施发展水平。

第五章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显魅力

把生态环境作为奉贤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禀赋优势,最大限度保护好、利用好生态环境资源,形成良好生态运行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实现土地资源减量化高效利用,积极探索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道路。

(一)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点源、面源相结合,以源头截污为根本,建管养并举,到2020年,基本消除劣V类水质水体,全面消除河道黑臭,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显著提升。提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和水平,新建奉贤西部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完成奉贤东部和西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加强污水管网建设,结合南桥新城、大型居住社区等重点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同步配套污水管网,到2020年,全区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加强水系保护,加快骨干河网连通工程建设,合理扩大和优化河道空间,增加水面积,增强河道的“引、排、蓄、供”和自净的能力,严控河道非法填堵。继续加强河道综合整治。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削减陆源入海污染。

着力提升空气质量。突出源头防控和末端治理,实施最严格的标准执法和过程监管,明显降低PM2.5等主要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保持市郊领先水平。深化重点企业、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深化扬尘污染防治,推进绿色工地和扬尘污染控制区创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减少大气污染。推进社会生活源整治,加强餐饮油烟气治理。

加强土壤和噪音污染防治。优先实施耕地和水源保护区土壤保护,逐步改善土壤质量。加强化工石化、医药制造等工业企业场地监管监测,促使企业加强污染物治理,落实土壤污染主体责任。以工业用地退出转性为重点,有序开展污染场地修复治理,试点推进原塘外化工区土壤生态修复。全面推进区域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加强交通噪声污染、工业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等防治。

加强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处置。坚持源头有效分类和提升设施处理能力并重,到2020年,全区封闭式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基本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面建成生活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并投入运行,加强生活垃圾小型压缩站建设。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积极探索和创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健全危险废物区域监管联动机制和应急保障体系,全面安全处置危险废物、医疗废物。

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整合现有执法和政策资源,聚焦环境污染严重、违法情况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重点打击违法排污、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法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安全隐患等五类违法行为,切实加大整治力度。加强对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奉贤区部分)及黄浦江沿岸、金汇港两岸、主要道路沿线、市场整顿、畜禽养殖、河道黑臭等重点领域的治理,实现环境质量稳定持续改善。

(二)增加绿色生态空间

科学优化生态空间。按禁建区和限建区严格实施分类管控,完善生态补偿、空间管控、建设引导、新建项目负面清单等生态红线保护制度,推进生态用地可持续增长。以“两道、两网、两园”建设为重点,构建“万顷林地、千里绿廊、百座公园”的生态空间格局。保护好海湾地区生态环境,积极推进黄浦江生态涵养林建设。加大沿江沿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有效保护生物栖息地。

大力推进绿化建设。聚焦南桥新城,重点建设“上海之鱼”配套公共绿地,金汇港、浦南运河十字水街河滨公共绿地以及大型居住社区结构性公共绿地等,打造新城生态核心。完善区、镇、社区公园体系,改造提升中央生态公园,建设上海牡丹文化公园和14个镇、社区公园,规划建设庄行农业公园。开展道路河道防护绿地建设,重点推进S3、S4、G1501等公路两侧以及浦南运河、金汇港等河道的生态廊道建设,形成“四横四纵”的生态绿道廊道网络。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进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四旁绿化及农田防护林等工程建设。到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5%以上。

(三)构建低碳生产生活体系

积极推进节能低碳。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到2020年,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比“十二五”末下降15%以上。加大能源结构低碳绿色转型,大力发展天然气、光伏和风电等低碳能源。在工业、建筑、交通领域推进实施一批节能低碳技术改造工程。培育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习惯,推行绿色出行方式,推动市民加快向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

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深入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工业综合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星火开发区、化工奉贤分区的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优化建设项目审批联动机制,严格项目准入,对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生态化重组和低碳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推进并全面完成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五大重点行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坚持走低碳循环农业发展道路,推广一批粮食、蔬菜秸秆综合利用、农牧结合、种养结合、水旱轮作等循环高效农业发展模式,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

强化土地和水资源集约利用。坚持“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原则,创新用地政策和管理机制,持续提升土地节约集约水平。深化土地利用生命周期管理,从环境影响、安全生产、亩均效益、诚信体系等指标入手,实施企业ABCD分类管理制度。推进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开发和闲置土地处理。落实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与减量化指标挂钩、新增土地出让与闲置土地处置挂钩、经营性用地出让与公益性设施建设“三个挂钩”机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完善取水许可、用水总量控制等制度,推广普及高效用水技术和设施。到2020年,全区单位增加值用水量比“十二五”末降低10%以上。

第六章开放发展深化改革突破挖潜力

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复制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扩大开放,构建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和高效、规范、透明、廉洁的政府运行模式。

(一)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成果。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推动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落实批次进出、集中申报、集中汇总纳税、卡口智能化验放、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保税展示交易、融资保税租赁等海关制度创新。加快推进闵行出口加工区转型为综合保税区。推进检验检疫制度创新,探索推进进境食品检疫审批制度、进境食品、化妆品存储企业分类监督管理制度等。深化金融开放创新,支持区内金融机构参与自贸区金融创新,探索研究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争取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个人双向跨境、自贸区分账核算业务等改革举措在奉贤试点推广。扩大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积极创建市级出口化学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加快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

营造国际化的发展环境。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能级。创造国际化的生活和生产服务条件,提高教育、医疗、居住、语言等服务的便利化程度,吸引国际人士和国际组织入驻奉贤。探索建立适合奉贤产业发展的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加强与国际尖端产业项目对接,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营造有利于企业“走出去”的人才、信息、金融服务环境。

推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加强奉贤与浦东、大虹桥、闵行等本市其它区县的联动发展,形成在功能上互相对接、在产业上互相促进的格局。不断提升奉贤自身集聚和辐射功能,发挥南桥新城的综合性服务型节点功能,积极参与、主动服务杭州湾区域发展、长三角地区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跨区域互联互通。深化与港澳台之间的合作,积极鼓励港澳台企业来奉贤投资发展。全面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精准化、科学化、规划化、社会化,进一步提升对口支援工作实效。

(二)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国资监管规范化、国企能级规模化、国企经营市场化”为发展目标,进一步优化国资国企布局,完善国有企业分类管理模式,探索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加快国资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集聚。加快竞争类企业集团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推动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国有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坚持公众公司为导向,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拓宽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的领域。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分类完善相适应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国有资产的盈利能力。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市场主体、政府引导、统筹联动、放管结合的原则,加快形成依法合规、主体多元、渠道通畅的投融资体制。拓展投融资渠道,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优化区与镇事权与支出责任关系。改进预算管理体制,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推进存量债务置换工作,调整优化债务结构。

(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原则,全面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清单动态调整和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大平台作用,以群众和企业需求为导向,高标准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建设,实施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深化“证照分离”等制度改革。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推进政府部门的资源配置、人员配置从审批环节向监管环节转移,优化监管流程、规则和方法,提高监管透明度。深化欧盟中小企业园区审批改革试点。

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加快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推动政务信息资源有序共享,建设网上政务大厅,基本建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共享的电子政府。加强政府内部机构和职能的优化整合,规范机构设置,完善职能配置,形成精干高效的组织体系。健全政府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政府部门效能评估制度,加强效能监察,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探索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公务员制度。

第七章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汇合力

坚持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和解决民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按照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同步发展,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一)加强人口综合调控

优化人口结构。科学确定各镇、社区、开发区人口调控目标,到2020年,力争实有人口总量控制在125万以内。坚持“减人增智”,以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人口结构优化,逐步缩小与全市人口在受教育程度方面的差距。强化中心城区和人口密集地区的“疏导效应”,合理引导人口区位分布,避免人口的“一极集中”。加大对“群租”、违章搭建、违法从业、非法经营、“六小”场所等顽症综合打击和整治力度,调控管理无序流入人口。

完善人口服务管理。坚持以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居住为基础,严格落实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推进全覆盖的人房信息动态巡查系统建设。加大“城中村”、来沪人员“倒挂”地区突出问题的集中排摸、滚动排查和综合治理。在持证享受和积分入学模式基础上,探索建立覆盖全体来奉人员的积分管理体系,及时跟进相关管理制度的配套设计,有效规范来奉生产经营方式和居住行为。稳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符合条件的外来常住人口。深化民族宗教工作,优化宗教场所布局,切实维护少数民族、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积极扩大和稳定就业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以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就业结构优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建立政府投资建设带动就业的联动机制。统筹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残疾人、零就业家庭人员、长期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到2020年,力争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不低于3万个,每年帮助450人成功创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

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加大培训补贴力度,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推进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支持企业以新招用的青年劳动者和新转岗人员为重点,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完善社会化职能技能培训机制。支持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加强高校资源与职业培训对接。到2020年,力争累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7.5万人(次),其中农民工培训3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0.6万人。加强和改善公共就业服务,设立就业服务站,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员队伍配备。运用大数据,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按照依法依规、互利共赢、协商求同原则,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工作机制。依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加强规模控制,促进同工同酬。进一步扩大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覆盖面,提高工资集体协商有效性,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内部工资增长幅度。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依法打击违法用工行为。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调解机制。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发展,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的协同互补。进一步形成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核心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完善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持续加大财政对城乡居保的投入,逐步提高城乡居保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实施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制度。动态调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适时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扩大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覆盖面。

健全社会救助体制机制。建立完善区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五位一体”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社会救助资金投入与财政投入同步增长的资金保障机制。全区各街镇(社区、开发区)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与居民人数达到万分之一配比。完善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机制。进一步做好困境儿童、优抚对象等群体的保障。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加强福利彩票销售和公益金使用管理。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样化住房需求,加快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住房供应体系。积极构建租售并举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坚持集中建设和分散配建相结合,多渠道筹措住房保障资金和房源。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住房保障准入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保障性住房居住使用管理。创新改造模式和融资渠道,推进旧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旧住房综合整治,着力解决老旧居住小区配套标准偏低、公共空间不足等问题。支持居民的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促进住房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着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呼应“1+2+5+X”城镇体系,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形成优质多元的教育资源格局。通过合作联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好市委托管理项目,深化中小幼紧密型办学资源联盟建设,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促进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创新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进一步完善激发学校自主办学活力的机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点推进“人文蕴育”德育创新项目、“人文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七彩成长”学生发展项目、信息化环境下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创新项目,探索凸显“贤文化”特色的整体育人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乡镇农村学校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推进区域内教师柔性流动和全覆盖、多层次的教师表彰激励机制。加强国际学校建设,拓展各类学校开展国际交流的内容、路径,提高区域教育国际化水平。理顺财政性教育投入机制,完善区域协同推进教育发展的机制。

持续提升卫生计生服务品质。在资源规模上升能级、建平台,中心医院建设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奉城医院创建三级专科医院。在资源配置上调结构、补短板,积极引进优质高端医疗卫生资源,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创建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体系;优化卫生人力资源结构,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三甲医院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在资源利用上建秩序、促效率,深化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和卫生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医疗;实施“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制度;创建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稳步落实计生新政,全面实施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促进工程。

加快体育事业全方位发展。完善多层次体育设施网络体系,加快南上海体育中心建设,布局一批中小型体育主题公园,加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绿地体育,实现体育设施与绿地、园林结合,积极促进郊野公园和滨海绿地等重大项目的体育功能开发。推动学校等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推进“15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大力发展与区域实际相适应的运动项目,争创“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积极组织承办各类体育赛事,加大体育场馆综合开发,不断扩大居民体育消费。

积极发展妇女、儿童事业。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优化妇女发展环境,充分保障妇女享有充分就业、参与政治、安全生活、提高健康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权利,促进女性人才脱颖而出,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加大儿童在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福利保障、安全保护等领域的投入力度,提高不同儿童群体公平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促进儿童事业全面发展。聚焦“幸福、健康、快乐、发展”主题,进一步完善妇女儿童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妇儿发展中心建设,努力建设妇女儿童友好型文明城区。到2020年,本区妇女儿童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市郊领先、全市先进”。

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提升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加快残疾人社会救助力度,扩大残疾人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加强农村残疾人综合帮扶。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增收,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扶持政策,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帮助残疾人与全区人民共同迈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五)推进民政福利事业发展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努力实现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应保尽保。加大养老服务供给,推进区第二福利院和基层敬老院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力争新增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和“长者照护之家”10家,新增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100家,养老床位占户籍老年人口比重达到3.5%。加快推进区第二福利院、区社区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建立综合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和区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系统平台。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监管,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应对老龄化,支持老有所为。进一步支持社会化、市场化养老服务发展,推进养老服务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提升民政专项事务服务水平。加强婚姻(收养)登记管理标准化建设,争创国家5A级婚姻登记机关。发展节地生态葬式,加强农村公益性埋葬地建设和农村散埋乱葬整治,推进区殡仪馆迁建工程。健全和完善抚恤优待保障机制,规范待遇标准。发挥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做好烈士褒扬工作。

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思想,立足实际,积极在军民深度融合上创新发展。打牢基础,全面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健全军民共建“五个一”体系。完善部队随军随调家属安置“四位一体”模式,探索创新军人退役安置工作管理和服务机制,提升接受安置工作水平。加强双拥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双拥活动,四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良好格局。

(六)提升文化软实力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全过程,突出思想引领,坚持以文化人,强化敦风化俗,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充分发挥特色“贤文化”基础作用。巩固提升“好家训好家风”培育成果,深入推进“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持续开展以“学贤、齐贤、践贤”为主要内容的“市民修身”系列主题活动,精心打造文明“微”品牌传播矩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中小学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家风建设各环节,努力形成以学校为龙头、社会为平台、家庭为基础的“三位一体”合力推进工作机制。

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常态运行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指挥部领导架构和运行机制。夯实基层文明创建基础,激发基层创建活力,市、区两级文明村、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总数每届递增10%。坚持市民需求和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城市管理的痼疾顽症。围绕环境之美、风尚之美、人文之美、秩序之美、创业之美的“五美”目标,切实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探索志愿服务社会化管理机制和社会激励机制,大力推进党员志愿服务行动,加强志愿者服务基地、雷锋驿站、窗口行业及公共场所服务点等阵地建设,促进志愿精神在全社会更加广泛地传播和普及。依托各类学习的平台,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学习型社区建设。

上一篇:《洛丽塔》读后感下一篇:暑假补习班老师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