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砖头想到的作文350字

2024-04-26

由砖头想到的作文350字(通用18篇)

篇1:由砖头想到的作文350字

由冬至想到的......作文350字

・ 今天是12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在每年的这一天里,我们一家都会在一起吃饺子,今年当然也不例外。

下午我们一家人聚集在一块,吃着各种各样的饺子,有羊肉的.,大肉的,萝卜的......吃着吃着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冬至吃饺子是中华民族的习俗,但是为什么要在冬至吃饺子呢?我问奶奶,奶奶说:“冬至吃了饺子就不冻耳朵了!”“可是每年冬至过后,我还是要带耳套的呀,这该怎么解释呢?”“别着急,爷爷给你讲”,爷爷说,“关于冬至吃饺子还有一个故事呢。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医圣,一天他回家看见一些穷人连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很难受,他就把一些驱寒的药放进锅里熬,然后用面片做成耳朵的形状,放到锅里煮,让那些穷人吃了,耳朵不出半个月就好了......好了,不多说了,饺子来喽~~~~~~”吃着热腾腾的饺子,我心想,没想到吃饺子还有一段故事呢,我这知识面真是太浅了,我必须得好好补充补充我的知识才行啊!

篇2:由砖头想到的作文350字

总是看见窗外有一棵大树挺立着,不管风吹雨打,还是烈日酷暑、寒风暴雪,依然那么挺立着。它像一根“定海神针”一样,一直站在那里。

它好像一个人,直挺挺地站在那里,昂首挺胸、朝气蓬勃,好像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每天昂首挺胸,不要害怕风雨磨难,要相信“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总是看见在酷暑下,许多人依偎在一棵大树下,乘着凉,聊着天。大树是一把巨伞,帮他们遮住火辣辣的太阳,大树也是一把巨大的扇子,树叶沙沙作响,扇走热气。它像一个母亲,帮人们遮风挡雨遮太阳。它就像一个人,告诉我们要对社会做出贡献。

总是在我们的校园里,看见一棵大树挺立在风中。虽然它的外皮已经有些干枯,但它还是一直站在那里,不会向风雨认输。它像一位年迈的老人,为我们讲述以前的故事,尽管它的树杈上已经生满青苔,但是它还是停电时为我们提供“无电上课、下课铃”,一直为我们服务。

总是看见公园里,几棵小树随风摇曳着,它们带着刚长出的`嫩芽,在风雨中无忧无虑地摆头——就像大树稚嫩的孩子们在欢快的跳着舞,自由自在的。

篇3:由一个“绿”字想到的

据洪迈《容斋随笔 (卷八) 》记载, 吴中人士藏有此诗草稿, 发现修改过程是这样的:“初云‘又到江南岸’, 圈去‘到’字, 注曰‘不好’, 改为‘过’, 复圈去而改为‘入’, 旋改为‘满’, 凡如是十许字, 始定为‘绿’。”的确, “绿”字既具形象化又富有情趣, 以通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对于万物的绿化作用, 一句诗俨然就是一副绝美的江南春色变化图。后来, 王安石在《送和甫至龙安, 微雨, 因寄吴氏女子》中有“除却春风沙洲绿, 一如看汝过江时”这样的诗句,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认为这“也许是得意的话再说一遍”。其实, 此句比上句更妙。上句的春风和绿是两样东西, 由于春风, 江南变绿了。此句则认为并非春风能使草木成绿色, 而是春风本身就是绿色的。因此, 春风吹到之处, 水边沙际, 就成一片绿色了。以春风有色且可染, 应该是诗人更加细致观察体悟之后的通感。可见, 这个“绿”字真是王安石的得意之笔。

但是, 针对此句中的“绿”字, 钱钟书举出了唐诗中三句用“绿”的诗句。丘为《题农父庐舍》:“东风何时至, 已绿湖上山。”李白《侍从宜春苑赋柳色听新莺百啭歌》:“东风已绿瀛洲草。”常建《闲斋卧雨行药至山馆稍次湖亭》:“行药至石壁, 东风变萌芽。主人山门绿, 小隐湖中花。”这些都是采用通感的手法。另外, 韦应物《听莺曲》中“戴胜下时桑田绿”也可作为一例。

从上面的诗句可以知道, 唐人已将“绿”字用得如此精妙。在此情况下, 宋人王安石又为什么偏要用“绿”呢?钱钟书先生认为:“王安石的反复修改是忘记了唐人的诗句而白费心力呢?还是明知道这些诗句而有心立异?他的选定‘绿’字是跟唐人暗合呢?是想起里唐人诗句而欣然沿用呢?还是自觉不能出奇制胜, 终于向唐人认输呢?”

曾经编选《唐百家诗选》《四家诗选》《老杜诗后集》的王安石, 深知作诗的艰辛, 在《题张司业诗》诗中写了这样的诗句:“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于中可见他广泛的诗歌涉猎, 深湛的诗话修养。在《答曾子固书》中, 他说:“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应该想到, 一向工于炼字的王安石喜欢“费心力”的“有心立异”, 可惜在这个“绿”字上最终不得不“跟唐人暗合”, 这实在是无可奈何的“向唐人认输”。当然, 宋人写诗重视法度和技巧, 这固然是时代使然, 但也与诗人的性情、阅历等有关。王安石能够融化前人, 自出机杼, 形成独立风格, 在北宋卓然成家, 被时人称“王荆公体” (严羽《沧浪诗话》) , 已见他的诗歌成就。

宋人黄山谷《奉和文潜赠无咎》:“荆公六艺学, 妙处端不朽。”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宋》 (卷五) 中说:“六一虽洗削‘西昆’, 然体尚平正, 特不甚当行耳。推毂梅尧臣诗, 亦自具眼。至介甫创撰新奇, 唐人格调始一大变。苏、黄继起, 古法荡然。”“公绝句最高, 其得意处高出苏、黄、陈之上” (严羽《沧浪诗话》) , “晚年诗律犹精严, 造句用字, 间不容发” (《石林诗话》) , 正是因为求“不朽”、律“精严”, 所以王安石在创作上努力的求新求奇。

唐代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以文人的视角对项羽的自刎表示了深深地遗憾, 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 并表明“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王安石却不这样认为, 他以政治家的眼光, 以民心向背为出发点, 创作出新颖的《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此诗以运思至深见胜, 不失文学家的气度, 立意高远又用意甚深。

《明妃曲》 (二首) 以翻新出奇的手法, 发出石破天惊的议论。其一中的“咫尺长门闭阿娇, 人生失意无南北”, 以曾经贵为皇后却年久失宠的“阿娇”与远离中原“一去心知更不归”的昭君相比, 表达“人生失意无南北”的感慨。朱自清先生在《语文续拾》中分析说, “细读这首诗, 王安石笔下的明妃, 并未离开那‘怨而不怒’的旧谱儿;不过‘家人’给她抱不平, 口气却有点‘怒’了。‘家人’怒, 而身当其境的明妃并没有怒, 正见其忠厚之极。”“当年的阿娇近在咫尺, 也打下冷宫来着, 你惦记汉朝, 即便你在汉朝, 也还不是失意?——该失意的, 在南北都一样, 别老惦着‘塞南’罢。这是决绝辞, 也可以说是恰如其分的安慰语, 不过这只是‘家人’说说罢了。”其二更有如此的表达, “汉宫侍女暗垂泪, 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恩深, 人生乐在相知心。”全篇是以琵琶悲怨见出明妃的悲怨, 朱自清说:“‘沙上行人’听着琵琶的哀响, 却不禁回首, 自语道:汉朝对你恩浅, 胡人对你恩深, 古语说得好, ‘乐莫乐兮新相知’, 你何必老惦着汉朝呢?在胡言胡, 这也是恰如其分的安慰语。这决不是明妃的嘀咕, 也不是王安石自己的议论, 已有人说过, 只是沙上行人自言自语罢了。”“后世人所见的还只是个悲怨可怜的明妃, 明妃并未变心可知。”这种平实的说法, 回应那些以王安石仅仅为了“翻新出奇”的说法, 为我们指出了正确的诗意。因为《明妃曲》的巨大影响, 使得欧阳修、司马光、刘敞、曾巩等作诗赓和。王安石《明妃曲》这样显现精深议论的诗歌, 恰恰是不同于唐人诗风的独特宋人气象。

王安石的确是工于炼字的, 如《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中的“空场老雉挟春骄”中的“挟”字也被人赞誉。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王安石“处处别出己见, 不予人同”。这种说法也赢得一些人的认可。王安石确有标新过于穿凿之处, 但其诗多能独抒己见, 道前人所不能道, 确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他在诗歌方面取得的成就, 也是不争的事实。

篇4:由作文教学所想到的

怎样培养学生作文的真情实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

“用心感受生活”。因为情感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生活就无所谓情感,所以要获得真感情,根本的经验就是实感生活。因为真情只能从实感中产生,无生活实感,就不可能有真情。写作与生活的关系也一样,写作不能离开生活,没有生活,也就没有写作。

我们要教育学生多面向社会,多关注生活,要以饱满的感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去建立感情,再将这感情融进写作中,这样也就不愁文章没有情感和感染力了。要做到这些,教师就要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学生真实的生活,走向创作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用正确的眼光去审视生活,体验生活的滋味,去抒发自己的感情。

除感知生活之外,还要深入地思考生活,使生活理性化、情感化。如果对生活知之不深,感之不切,那么作文时,要么写不出来,要么胡编乱造。同样的,如果对生活感受不深,那么文章也无法感动人,要么冷漠对之,要么拼命造假,非说成是,无说成有,假说成真。

二、开设情景作文课,在活动中激发情感

面对实情实景,师生共同在创设的特定范围内有组织、有目的、有对象地写作,容易酿造氛围,调动情绪,激发兴趣,触发情感。如站在风中,或雨中,或雪中,或月下,或花间,或霞光里,写一景致;如凭窗远眺,写远山或是远水,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写作境界,何愁写不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如开展写作活动课、报告、讲座、交流、讨论、辩论、竞赛、实验、展览等,变单一为多样,变静写为动写,变死写为活写。这样何愁学生的思维不活、感情不丰、文章不好呢?如果要寻求写作境界的话,那么让学生在情景中触发情绪,在活动中激发情感,在一种亢奋中抒情作文,才是写作的最佳境界。

三、勤写深思,在写作中升华情感

人们说,在生活中,一见钟情的人很多,然而靠一见钟情的婚姻却不多。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要知道,人的情感往往不是一次就能“传真”的,这事理用在作文活动中很有借鉴意义。若要作文,仅靠浅尝辄止得来的情感体验不可能感动作者自己,更不可能感动读者大家。反过来说,要深层的思考,要深刻的认识,要升华了的情感。写作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写作,可以促使你深思再深思,认识再认识,体察再体察,感知再感知,将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浅层次低层次的情绪上升为深层次高层次的情感。

写作应当是一种心灵的释放而绝不是外来压力下的一种任务,一种负担。要引发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真实地表现出来,思想感情发自肺腑,就会给人以感染,就会引发共鸣。因此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是非常重要的。

篇5:由月亮想到的100字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分别和老家的奶奶、外公、外婆打电话送去问候,祝他们中秋节快乐!身体健康!

篇6:由追星想到的700字作文

追“星”本来并不是件坏事,人生在世,应该有所追求,偶像正是我们青少年追求、学习的榜样。早在《诗经》中就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样的名句。但追“星”究竟是追歌星的什么呢?是金钱、荣誉、服饰……还是追他们对事业的执著?倘是后者,当然无可非议,而且应该提倡。很明显,更多的人是在追后者,而且是盲目地追,以至迷失方向。其实,青少年时期正是学习的大好时光,为何不留一份热情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呢?况且,世上的名人多如繁星,那些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的历代伟人,不也值得我们青少年去学习吗?

当然,我们也不该对追“星”过分地求全责备,不妨对其“成长”略加分析。追“星”原本是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有人形容我们为带露的百合,纯洁无瑕;有人形容我们为草原上的奔马,狂热不羁。我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求一份新奇与刺激,港星台星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们希翼的心灵。而外部条件对追“星”的产生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些垂青于港台明星的报刊,洋洋数千言的大写特写,图文并茂,桂冠如云,即使是“昨夜星辰”,“星”未 飞临,前站已经打点得金光闪烁,“星”儿来到更是日日报上有名,荧屏有影,音响带加专刊画册,五彩缤纷,向人们地毯式轰炸开来,使得一部分人寻找偶像,寻找新感觉。其实,追“星”只是一个难圆的梦,也许某些青少年追星是为了寻求心灵的超脱而涉入这方“乐土”。与其靠别人填补自己,何不自己来充实自己呢?试想,如果我们有金色的追求,并为之奋斗。心灵会空虚吗?因此,与其去追“星”,何不把自己的热情投到学业中去,与其做个不真实的梦,不如活在现实中,做个真实的自己!

篇7:由乌塔想到的600字作文

1、由乌塔想到的

《乌塔》这一课主要写了作者巧遇了一个独自在欧洲旅行的小姑娘――乌塔,赞扬了她自强自立,不依赖父母的美好品质。她是一位德国姑娘,她的自立,能干的品质给作者以及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看乌塔,她才十四岁,就已经去了欧洲,意大利等地方。在去旅游之前,她做了充足的准备,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这足以说明乌塔是一个既能干又细心的孩子。为了挣旅费,她还帮餐馆和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陪小孩玩,这体现了乌塔独立自主的意识,这一点很值得我们中国孩子学习。再看看我们中国,父母都太溺爱孩子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代劳,就连上、下学家人都要接送,更别提独自出行了。在家里,父母不让孩子干这、干那,生怕摔到这,碰到那,只让我们安心学习,父母真是想让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见得学的让它们满意,从小他们就剥夺了我们学习、生活的权力,在他们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他们永远都操着孩子的心,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半点委屈,吃半点苦,而外国的`家长他从小就给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举个小小的例子:一个小孩摔倒了,如果是中国家长,他会赶快跑过去扶起来,还要埋怨几句,为何不小心?看把衣服弄脏了等等的话。而外国家长他会笑着鼓励孩子爬起来,还会表扬几句。你说这样的中国孩子能早日自立吗?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这话一点不假,所以我们应该给家长说:“给孩子撑起一片独立自主的蓝天,让爱更完美,让爱更充实。

泾河园中心学校四年级:贺心怡

2、由乌塔想到的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乌塔》。讲述的是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读完后,深有感触,受益匪浅。

文中乌塔既心细又勇敢,他敢独自一人出国旅行,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而且旅费不花家人一分钱,都是她自己打工辛苦挣来的;乌塔还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困难或危险时请求帮助;再给家人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同在一个地球上居住,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我已经9岁了,可日常生活还需要爸爸妈妈打理,做什么事都不让家人放心,连过马路都让父母操心,每个周末都让爸爸妈妈给零花钱买吃的玩的;而乌塔却是一个自强自立的孩子,能够独自一人靠打工挣钱游历各国,并且还镇定自若。比起她,我觉得自己差得很远很远……

乌塔是那样的独立自主,个性也很强。不象我们中国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做什么事都依赖父母,没有主见,被捧在手心里,生怕受了半点委屈。乌塔的父母觉得,爱孩子,就必须让他们经受挫折和磨炼。

乌塔就像一棵小草,为了争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奋力生长,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她都坦然面对,让自己在磨炼中成长。

读完这篇文章,我作为一名四年级学生感到惭愧,惭愧我的依赖,惭愧自己不能像乌塔一样有主见。我一定要学习乌塔那种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个合格的好少年。

3、由乌塔想到的

乌塔,一个十四岁的女孩。你能相信她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吗?也许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可以,也只能游历一个国家而已,怎么可能游历整个欧洲呢?可她却去了法国、罗马、意大利、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瑞士、奥地利等国家。她,一个德国小姑娘,身上却有着我们没有的美好品质。她爱学习、开朗、活泼、热情、大方,更重要的是她独立自主,自食其力。我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位考入名校的学生,却因为自己不会叠被子,穿衣而被退学。这,就是对我们敲响的警钟啊!

篇8:由砖头想到的作文350字

回想起前年江苏的高考作文题“好奇心”, 不少学生的作文呈现出低幼化倾向, 通篇在概念上做文章, 结果是胡扯一气, 缺乏实际内容。还有不少学生写人民子弟兵因为好奇心才参加四川5.12地震抗震救灾, 这更是风马牛不相及。更有甚者, 不顾所给材料的限制和要求, 竟然大谈特谈人生、社会是不需要好奇心的。就去年的“品味时尚”来说, 这种现象依然很严重, 好多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感受和体会, 看似语言华美, 实则思想空洞, 满纸荒唐之言, 当然难以激起阅卷老师的共鸣了。

那么, 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鉴于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学生作文水平过低的现状不能避而远之, 不能是每次考试后发点感慨, 或者是有点想法而没有什么实际行动。要树立大语文观, 不能死抓课堂,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不能因为高考的压力就让学生“与世隔绝”, 直至“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要想让学生写出好文章, 必须先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和体味生活, 大千世界, 千姿百态, 社会人生, 万象纷纭。决不是凭空想象或随便看看就能写出好文章的, 对事物观察、体味、比较、分析、判断, 进而深入思考, 既要观其形貌, 更要究其本质, 并强化记忆, 熟记于心, 如此, 写作时方可文思如泉涌。当然, 这需要全社会为之努力。但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首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并为改变这种现状而积极付诸行动。

2.彻底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一改传统的满堂灌,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注重过程的体验, 而非纯知识的传授。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课文仅仅是例子而已, 要通过举例, 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也就是说, 学课文不是目的, 只是手段而已。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学点写作的路数。同时, 课外阅读不能放任自流, 强调课外阅读重要性的同时, 还要有具体的指导, 包括读什么书、怎么读等等。

3.要多动笔, 把平时所学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技能。如何写好作文, 古人有比较精辟的论述, 欧阳修有言:“文章欲佳, 无他术, 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自工。”熟方能生巧, 不反复练习, 何言掌握要领。要想写好作文, 仅仅靠课堂上练那么几篇显然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当然, 首先要帮助学生消除“害怕”心理。时下中学生当中不是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吗:“一怕写作文, 二怕周树人。”学生怕写, 主要是因为平时动笔太少了。作为语文教师, 要想办法去引导乐写, 必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写作的机会。当然形式可以多样化, 比如说课前演讲、征文比赛、辩论赛、黑板报等等。

4.增加课堂训练的机会, 改变传统的批改模式。每周必须写一篇大作文, 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说到这, 可能有教师要反对了:“那怎么行, 没有时间改呀。”这话固然不错, 但我们完全可以换个思路。

其实未必写一篇就改一篇。实际上, 也确实不能再用改作业是否仔细来衡量教师的责任心, 尤其是作文。试想, 如果我们对每一次的每一篇作文都精批细改的话, 等到我们辛辛苦苦地把全班作文改完再做下一篇时, 学生可能已经把它忘得差不多了, 又何来热情呢?我个人认为, 作文批改的形式可多样化。教师可以批改其中比较典型的一部分, 并进行精批细改, 找到个性和共性的东西。更可以发动学生相互批改。如此, 既解放了自己, 又节省了时间, 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尝试, 效果非常好。

篇9:由学生作文抄袭想到的

【摘要】在学生作文过程中,常会出现学生抄袭作文的现象,对于这些犯错误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合理引导学生,促其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潜能。

【关键词】学生 作文 教育教学 健康发展

在教学中好多事情常常让我想到: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关键时刻给个梯子,让孩子从尴尬、恐惧中下来,其语文感悟能力和语文素养反而会提高!

孟霏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孩子,作文写得特别棒。一次,我布置了一个关于亲情的作文题,这孩子写了一篇《我的“笨”妈妈》,文章构思精巧,立意新颖,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满满三页,非常真实生动。我想都没想,就给了她一个鲜红的“优”字。并且,在作文讲评时当作范文来介绍。没想到在孩子们练习写作时,另外一个孩子把一本作文书塞到我的手里。原来,那“优秀”作文是抄来的。我犯错误了,但更让我吃惊的是,平常一个这么认真优秀的学生为什么会去抄袭作文呢?我该如何来处理这件事情呢?这可是个自尊心特强的女孩子呀。沉思一会后,我把手中的作文书悄悄地放在那女孩子的桌上,那女孩子看到作文书后,脸一下就红了,我什么话也没说,又悄悄地把作文书拿走了。

课后,女孩子偷偷地给我递了一张纸条,记得上面有这样一句话:“……老师,真的非常非常感谢你,没有当场让我难堪,我会永远记住这件事,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看到孩子递来的纸条,我很庆幸自己没有伤害孩子的自尊,只是用书做了一个“梯子”,让孩子主动地改正了错误。事实上,有时简单的批评甚至训斥远远比不上搭个梯子的效果好。我也回了一张纸条告诉她:“抄袭人家写的好的文章,虽然美,却没有生命力;自己用心思索写成的文章,它像鲜花一样,带着朝露,娇美无比,充满活力。”在接下来的几次作文中,孟霏都是自己用心写的,且作文水平逐步提高。

几天以后,她写了一篇作文,其中有几句话是这样写的:我听到同学指出这篇作文是抄袭的以后,我的头脑“轰”地一下,我立即陷入极度的后悔之中。我的脸“腾”一下子烧了起来,火辣辣地难受。我想,这下全完了,我把人丢尽了。当时的我,恨不能从地上找个缝儿钻进去。后来,老师并没有批评我。我的天哪!老师救了我一命,替我挽回了面子。当时,我不知该怎么感谢老师。我将永远记住这次教训。这篇“感受”写得很生动,表达了学生的真实想法。我在她的作文评语中这样写道:“孟霏,老师因为你的说到做到而开心,谢谢你!你的作文展示的都是你自己的东西,老师喜欢!”在课堂上,每次看着她,从她的神情中我总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对我的信任和默契。

当发现学生的作文是“抄袭”时,我努力避免出现类似以下的三种做法:

(1)很生气地批评学生,甚至当众批评,然后处罚他让他重写等等,以求杀鸡骇猴。

(2)很随意打个“不及格”,写上一句措辞严厉的评语“你的作文是抄袭,这就像偷别人的东西一样!”作为标签,以示警戒。

(3)单独地对学生进行摆事实讲道理,通过苦口婆心地讲解,让学生明辨是非,改过自新。

(1)和(2)行为下的学生或许也能告别“抄袭”,但它是以强制和打击下的伤害为代价的,学生的情绪(心理)是羞愧的、压抑的、焦虑的,即便学生有所改变,也容易是消极的,其结果,不但使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而且还会和教师形成对抗,有些甚至会产生“以暴制暴”与“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了师生关系,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有时候,教师的这种处理方式表面上是“压住”了学生,实际上往往是把“矛盾”给激化了。

(3)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但又常常陷入说教的形式,成了教师的一厢情愿。感觉教师是用心良苦用情深入,可学生所谓的“受到教育“却是被动的、受灌输的。因为学生对教师所讲的那些“道理”是缺乏实际的体验的,是肤浅的,不深刻的。所以,学生的“抄袭”等行为很容易又会出现反复,久而久之,有些教师难免就会给这些学生戴上了“屡教不改”的帽子。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孩子呢?把“教育”融会乃至隐匿在学生的体验之中,让她真切地感受到“抄袭作文”这一不良行为给自身带来的难堪和自我价值的贬低,从而让学生由被动的受教育变成了自主自觉的自我教育。虽然从表面上看不出我直接的、正面的对学生的批评和教导,但是经我有意安排而形成的事情本身的自然发展状态,却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实地受到心灵的“震动”,而这种“震动”既能顾及学生的自尊,又是发自学生内心的,由“内”而“外”,由“思”到“行”。从事情的结果可看出,学生的情绪是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至始至终是融洽的,不存在冲突性的矛盾。因此,更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和不良行为。

爱学生,不是挂在口头上的,而是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林重德教授也曾经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陶行知先生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与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爱满天下”“爱生如子”的崇高思想境界是分不开的。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用自己高尚的品质感染学生,自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如何倾注对孩子的爱,如何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孩子的行为思想理解、尊重。热爱是转变学生的关键,理解是添给学生的原油,尊重是点燃学生自信心的火种。一个好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带路人,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文化知识有些也许很快便会忘记,有些也许在社会上根本就用不上。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引导,将永远使学生牢记在心,终生受用——这就是教育的真谛。

篇10:由什么想到的中考作文800字

每次去游泳馆都会叫上老爸。他前几次几乎都是很不情愿地跟我去,后来就变得很主动了,反而游得比我欢。不过,每次回来,他就唠叨:“唉,现在这游泳都成了奢侈了,我小时候一到夏天放假,天天泡在河里捉鱼、捉虾……” 听着老爸的童年故事,看着老爸的言情一点点地严肃起来,心中说不出的滋味。

最近电视、报纸都在宣传“五水共治”,好像力度还是蛮大的。虽然不是很搞得清楚何谓五水,但也明白其中一些意思,要保护水资源,还民与绿水蓝天。是啊,现在就我身边的所能看到的一些河流,至少就是没有看到夏天有人在河里游泳的,有时去河边玩,都还能闻到一股子异味,更别说水面上的漂浮物了,河里偶尔看见一两条小鱼在游动。

所以,我们要治水,但治水的同时,我们也要节水。平常我洗个脸,刷个牙,水龙头总是开着,水从我眼前白白浪费了。所有的地方今年又是严重干旱,农作物几乎颗粒无收。而有的地方却是暴雨成灾,洪涝严重。有时候我经常在想如果把下暴雨的地区的一些雨水分一些给旱灾地方,那该有多完美啊。可惜,目前的科技还没发达到这一步。

常说,我们杭州是物产丰富,江河纵横,水系发达,可前几天报纸上却说杭州是个缺水型城市,就连钱塘江都不时地被污染。报纸上经常上有自来水有异味,水厂关闭取水口的报道。被污染的水资源越来越多,工业农业污染,以及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及地下水的污染,所以干净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枯竭。如果再以这样的速度破坏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我们真的是没有水喝或者是没有干净的水喝……想想也太可怕了,都不敢往后想了。哪里有爸爸口中所说的他小时候拿着竹篮都可以去捞鱼的情景,哪里有三五成群的小伙伴在水里尽情嬉戏打水仗的幸福画面。

篇11:由什么想到的中考作文800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要学王冕这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总是凭兴趣做事,三分热情一会儿就凉。

学习上就必须要有王冕学画的劲头,考试总想得高分,平时不苦练那怎么可能啊,还是古人说得好“梅花香自苦寒来”啊!

每当我翻阅《中国名人故事》一书,心中就会波澜起伏,让我懂得:为什么有的人会名垂千古?为什么我们要怀念有些人?为什么这些人是我们的榜样?

篇12:由什么想到的中考作文400字

我听着听着,便入迷了。在我的脑海中,出现了《百鸟引》的画面。

清晨,天刚蒙蒙亮。在东方,太阳升起的那里,有一座山。山上长满了花草树木。树林里,有许多鸟儿,它们在鸣叫。一天开始了。一只鸟儿在一棵柳树的枝头。那柳树枝上,刚发出嫩黄色的小芽,在清晨的阳光下闪着点点星光。那只鸟儿在枝头鸣叫着,鸣叫着,发出“叽叽喳喳”的声音,好像是为春天的到来而鸣叫的。

另一只鸟,在空中飞,空气从它翅膀下飘过。它一边飞翔,一边不停地鸣叫着,仿佛对万物说,在天空自由自在飞翔的感觉真好。

山上,有一条小溪,溪水欢快地流着。溪水清澈见底,水中的水草摇晃着,仿佛在跳舞。几只嬉戏的鸟儿掠过水面,停在水边的空地上。此时,它们也开始鸣叫。它们时而轻轻地叫唤,时而高声大唱。有的仿佛在说,山林的空气真好,有的仿佛在说,这里真美好。

在山林的空地上,有两棵健壮的树,两只鸟儿站在枝头,枝条偎依在它们身旁。它们情不自禁地鸣叫着。那可能是为一天的开始鸣叫吧!

篇13:由“勤”字想到一条成功之道

履新之初,他曾有一番话掷地有声:为官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显然,这句出自《晋书》的箴言已然成为他从政的座右铭,既是自勉,也是对他人的告诫……

一看到这个“勤”字,立即引起了我的心理共鸣。我曾在我的博客的一篇文章中,谈到成功六字诀,其中之一就是“勤”字。

“勤”是中华儿女的一种传统美德。由此,我想起了一个与“勤”字有关的小故事。

据说清代有名的书法家何绍基, 有一年过春节之前,他的一个侄女向他要点钱,好回家过年,何绍基没有给她钱,而是给她写了一个很大的“勤”字,这个侄女把字拿到书画市场去,卖了很大一笔钱,然后高高兴兴地回老家过年去了。

那么,何绍基的字为什么在当时很值钱?因为他的字好啊!他的字为什么好啊?这与他一生的勤学苦练有关。在清代书法家中,真正有创意的,了了几个,何绍基便是其中之一,中国当代的大书法家舒同的字,就是从他那里学来的,现在又有电子印刷体的“舒体”。

当代成功的企业家李嘉诚有一句话,一直让我刻骨铭心。他说:“我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易、生活的艰辛了。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在20岁以前,事业上的成果百分之百是靠双手勤劳换来;20岁至30岁之前,事业已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靠勤力得来;之后,机会的比例也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已差不多要占三四成了。”

有句话是:“自助,人助,天助”。看来,勤敬是成事之本,应该是有道理的。

但有的人说:“勤劳的千千万万,可成功、出名、致富的又有几个呢?”

的确,勤,还要加上其他别的因素,成功才更有把握。

不是吗?你看,有的人整天忙忙碌碌,甚至一辈子忙忙碌碌,也没做成什么事的,那是因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恐怕谁也难以断言,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做事方法。不过,我根据自己多年来对成功人士的研究,得到如下一些启示。

一是“勘”要与抓工作“龙头”有关,把时间精力花在关键的主要事务上。

我有一位朋友,是一家企业的老总。这家企业是集科研、生产、营销于一体的国有企业。在他任职的第一天起,他就重点思考企业的“龙头”是什么,如何抓住这个“龙头”,带动企业的全面发展。由于他的思路清晰,在他任职的第一届四年时间里,企业的资产总额翻了一番还多,职工的收入每年以10%以上的幅度增长。

二是要舍得时间调查研究,把所要做的事先弄清楚,以便找到最好的方法。

我曾采訪过一位市长,交谈中他对我说,一到这里任职,首先就是跑县、区、乡、镇,只有先把家底摸清楚,才真正知道该去做什么,怎么做。

三是善于抓住机遇,勤奋有时只能做到一般,机遇才能成就辉煌。

我曾听过中国康泰人寿保险公司老总的一次演讲,在谈到该公司的成功发展经验和体会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勤奋只能做到一般,机遇才能成就辉煌”。机遇不仅对企业家是重要的,对一般的职业人士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勤奋的人如果再加上善用机遇,那成功的概率不是会大大提高吗?

四是要重视灵感的作用,灵感会使智慧超常发挥,使汗水的价值无限提升。

爱迪生说:“天才是九十九份汗水加一份灵感,但这一份灵感恰恰是最重要的!”在过去的一些报刊宣传中,有的为了强调“汗水”的重要,而把后面的半句话给删掉了。勤敬是成事之本,但“本”有时还得靠灵感去“运作”。因此,勤奋的人有时也需要一点“闲适”,以便让神经放松放松,让灵感跑出来助你一臂之力。

千载一时的好机会对懒汉来说无足轻重,但勤勉者却会使最寻常的机会变成成功的良机。

篇14:由什么想到的中考作文400字

在别人都不相信、不支持你的时候,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克服从众心理,这种品质是难能可贵的,在小男孩的这个年龄更是难得。如果他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坚持下去,那么他必然会大有成就。

还记得《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吗?文中的伽俐略因为用实验一举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从而举世闻名。或许有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很奇怪。其实,因为亚里士多德是皇帝的老师,所以,他的理论被认为是不容置疑、绝对正确的。伽俐略要能够克服亲友的责备、大众的置疑,才能够作出用实验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的决定。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吗?

伽俐略的行为固然是勇敢的,但是至少他还没有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而在历史上,尤其是在西方发明了火刑之后,被活活烧死在火刑柱上的人那真的是叫一个不计其数。大家一定知道哥白尼吧?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哥白尼发现了新宇宙。”可是,当“日心说”发表以后,哥白尼不仅没有受到肯定与推崇,反倒受到了当局的迫害。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的军政大权都掌握在教皇的手中,而教皇是以神权为基础的。哥白尼的“日心说”破坏了神权,因而他受到了迫害也就不足为奇了。哥白尼的一个弟子公开站出来支持“日心说”,结果当即就被绑在了火刑柱上活活被烧死了。哥白尼的晚年非常凄凉:不仅被迫公开检讨,还被逼着修改自己的学说。不过,他在私下里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看法。

篇15:由共享时代想到的作文800字

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共享元素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共享单车,共享书店,共享篮球……真是举不胜举,它们在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观念。

就拿共享单车来说,它被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可见它对我们有着多大的影响,前段时间在电视里还看到如今在国外的大街小巷也能发现共享单车的身影。为什么共享单车会那么风靡世界,这应该还归功于它的诸多优点吧。首先,它有着轻便的车身,结实耐用的配件,绚丽的色彩也为我们城市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其次,它的操作非常便捷,一个手机,一个身份证号码,通过手机扫码,完成一些简单的注册就能立马骑上它穿梭于大街小巷。再者,它停靠方便,只要有非机动车停靠标识的地方,你都可以停靠。简而言之,只要你有足够好的体力,你可以骑上它去周游世界也不是一件夸张的事情。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一个优点那就是共享单车在让你享受便捷的同时也锻炼到了身体。我的妈妈总抱怨没时间锻炼身体,现在好了,有了共享单车,妈妈可以骑着它去菜场买菜,去超市购物,不仅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家务活,也在骑行的过程中锻炼到了身体,真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我家附近就是一个地铁站,每天那里来来往往的行人络绎不绝,这样繁华热闹的地方怎能少得了共享单车的身影呢?但我在那也能目睹一些让人唏嘘不已的场景。有的共享单车被东倒西歪地停靠在人行道上,阻碍了人们的正常出行;更有的共享单车已经面目全非,车轮被卸了一个,甚至有的座椅被人为破坏,完全没了先前的神气,远远望去,仿佛一个个神情颓废,衣衫褴褛的乞丐,可怜巴巴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或叹息或沉默着,它们与周围格格不入,俨然成了这个城市里一道不和谐的风景。感到难过和失望的同时,我更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虽然这种不文明现象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却也让人觉得不舒服。只有每一个人养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每一个人养成不破坏公物的文明习惯,才能改善和杜绝这个问题。处在这样一个共享时代,让我们在享受它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要好好维护它们,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

★ 由常识想到作文800字

★ 由升旗仪式想到作文

★ 由尺子想到四年级作文

★ 由拔河比赛想到的作文

★ 作文 由味道想到的

★ 由古诗新诗想到的作文

★ 由乌塔想到的作文

★ 由一幅漫画想到的作文450字

★ 由什么想到的中考作文400字

篇16:由砖头想到的作文350字

“人类啊!相爱吧,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这是冰心奶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冰心奶奶写过很多书,《月亮汤》让我进入到小动物对月亮各种稀奇古怪的幻想中;《繁星》里面的诗写得十分优美,引人入胜。但我还是最喜欢她的《冰心儿童文学典藏作品:夏天的喜剧》。这本书内容丰富,有小说、散文、童话、幼儿文学和诗歌。

我第一次在书店看到这本书,随手翻开一看,满满的,都是字,我立刻就没有了想看的欲望,可当我看到“乌鸦天堂”这个题目时,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往下看,我就坐在小椅子上,细细的品读......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叫葩葩,讲的`是葩葩的奶奶一直“骗”葩葩她是一个魔法师,奶奶搞了很多很多神奇的花样,使才3岁的葩葩信以为真。一次,奶奶病了,病得很重,奶奶就骗葩葩:“会有一个使者接奶奶去见老朋友,我会躲在一个叫天堂的地方,看着你们。”葩葩以为奶奶要跟她躲猫猫,十分高兴。可过了几天,葩葩感到奇怪:“奶奶,您在哪儿?我们别玩了。”当葩葩反应过来时,奶奶已经永远离开她了......看完这篇文章,我已是泪流满面。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才明白:人世间最大的魔法原来是——爱。

简简单单的爱触动着丰丰实实的心灵,滋润着一个人坎坎坷坷的一生!“今天,把这个失去的过程完整的呈现出来,不是为了重复悲伤,只是愿这份爱的魔法没有时间的尽头,没有空间的阻碍......”这是“交换人生一小时,体验残疾人生活”的活动现场,参加的人很多,有的蒙上双眼过马路,有的绑住双臂吃饭,有的不说话去买东西。这一切的一切,只是让人们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当我们把援助之手伸向残疾人时,捐款、削个苹果、扶他们过马路......这些虽是小事,却能透露出我们对残疾人的关爱!能让残疾人的内心升腾起一股温暖!我们身边不乏有需要帮助的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用爱去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吧,这会让我们得到满足与快乐!

篇17:由“诗庄词媚”想到中学生作文

如果要问读者朋友更喜欢哪一个欧阳修,我想那肯定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保不准还有不少人人前人后会表现出两种大相径庭的态度来)。事实上,也只有这两方面相加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欧阳修——既是具有雄才大略忧国忧民的政治奇才,又是一腔柔肠蜜意情感细腻的多情男子。其实,人往往都是这样一个复合体,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倘若人世间的男儿女子仅剩下“庄”或“媚”中的一面,这人生又将是何等滋味!

同样,当我们畅游于文学的海洋时,尽管各人的喜好各异,但大概没有人会从一而终固守一种口味。成天到晚“先天下之忧而忧”、“苟利国家生死以”终有索然寡味的时候。有时你也需要调节调节,读点柳永,读点李煜,读点温庭筠,用一种舒缓而柔曼的旋律去轻抚你也许已有些张弛失度的神经。就像当年曾经一度流行的那句广告语——“其实,男人更需要关怀”——所言,这世间哪一位不需要一种心灵的抚慰?文学的功用其实也就在这里。

本人栖身教育界,对文学殿堂只能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闲暇时偶尔读上一点诗文小说,权当一种精神上的艳遇,也可算作是一种自我装潢——免得在粗糙的生活中落下黄山谷所谓的“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毛病。平素虽说与文学聚首的时候不多,但因为职业的原因和文字相会的机会还是满多的——作为语文老师每日里总要接触到大量的学生作文。可在读遍这些至多可以称作“文学坯子”的学生作文后发现,原来这些年纪轻轻的后生们竟然已深得“诗庄词媚”之三味,将“应制”与“言情”拿捏得极有分寸!

谁都明白今天的中学语文教学没有培养作家的义务,甚至连要求学生做到“抒写性灵”、“我手写我心”都会是一种奢侈的行为。训练写作最根本、最直接的目的便是为了日后的“应试”。虽说“应试”不完全等同于昔日的“应制”,但在应付老师、考官的“法眼”、弘扬“主旋律”这方面似乎又如出一辙。因此,只要打开学子们的作文簿、考试卷,一个个强者、哲人、好公仆、好教师、无私奉献的仁人、舍己为人的志士形象便会扑面而来,如乱花渐欲迷人眼。在他们的应试之作中,展示出的差不多都是花团锦簇莺歌燕舞歌舞升平一派盛世胜景。他们会自觉地回避敏感话题,避开阴暗面,多栽花少(甚至不)栽刺,和着《好日子》、《走进新时代》的旋律吟唱起一曲曲优美的颂歌。偏偏这些文章里又几乎找不到一点欧阳修当年的铮铮风骨一腔正气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有的只是矫揉造作和虚情假意。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悲哀,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学生性灵的一种有意无意的扭曲。更为可悲的是,这种状况偏偏又不是身为中学教师的我和我的同行们所能左右得了的。我们常常自嘲这是“戴着手铐脚镣跳舞”,可到底是谁给师生们强加上了这样一副手铐脚镣?

我所能做的,便是在“言志”的作文簿之外又让学生自备了一本用以“言情”的“周记簿”,好让他们在作文之余每周也能写上一点可以自由表达真情实感的东西(当然我不知道一旦成了需要上交的“作业”,这周记簿上所表达的是否仍是他们真正想要表达的),方式不拘嬉笑怒骂,内容何妨爱恨情仇,凡有所感皆可人文。结果,我算是探到了一片精神的富矿——在这里我发现了多少孩子的灵气,我了解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我看到了他们更为丰富而真实的一面,我理解了他们许多为成人所难于接受的言行……而这大多又是语文教学、写作教学之外的收获。一本周记,让我看清了我原先难以看透的孩子们的三维人生。

篇18:由接力赛失利想到的作文300字

今天,我校举行一年一度的校际运动会,。我高兴极了,像一只小鸟似的迫不及待地奔向操场。

只见运动场上,参赛的队员个个摩拳擦掌,急不可待地等待着比赛的开始。终于轮到了我们班的队员参加接力赛了,只见队员们齐刷刷地站在起跑线上,“砰”的一声,裁判员手中的.发令枪响了,队员们像箭一样跑了出去。“加油!加油!”在拉拉队震耳欲聋的欢呼中,胡钰婧同学一马当先,把其他运动员甩在后面,遥遥领先。可是好景不长,随后的几个队员不慎掉了棒,成绩也从第一名降到了最后一名。同学们个个垂头丧气回到了教室。

上一篇:高考文理综的答题技巧下一篇: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