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差距》优秀读后感

2024-04-27

《缩小差距》优秀读后感(精选11篇)

篇1:《缩小差距》优秀读后感

《缩小差距》优秀读后感

保持好奇,继续期待,做自己的首席学习官,这里是易喜聊成长。

最近易喜在学习绩效改进,正式接受培训之前,需要完成一些学习任务,其中就包含了要阅读一本叫做《缩小差距》的书,并且要提交读后感。

关于训前学习任务这事我要插播一条感想,作为学习设计者,我和我的团队小伙伴也同样认为,安排训前作业,是把学习项目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前置,也让学习体验变得更完整;然而真的作为学员时,在一大堆繁杂的事务中还要不得不去执行这种训前的学习任务,心里还是奔腾了好多小动物,也许这就是痛并快乐着吧。

书的全名是《缩小差距!企业成功实现更高绩效的四步曲》,它的作者是畅销书作家肯・布兰查德,他之前还写过《一分钟管理人》也很有趣。全书一共118页,读起压力很小,我是用2个小时读完的。

下面我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谈一谈读后感。

形式上这本书用一个长故事讲解了一个方法论。有人物,有情节,有场景,有冲突,让读者随着主人公比尔一起经历了矛盾、困惑,一起得到启发,不断尝试,并最终看着他让自己的客户服务部起死回生。

这种表达方式为人们如何讲好一个方法论做了很好的示范,与这种形式相似的书还有《小狗钱钱》和《p2p线上营销全攻略》,前者讲的是家庭理财,后者讲的.营销策略。

内容上这本书直奔主题,没有过多的理论溯,不凑字、不学究。对比我所从事的培训工作说,明确培训目标和期望、分析现状、搞清原因、找对方法这四个步骤分别对应了书中的GApS(G――向“应有水平”前进,A――分析“现实状况”,p――弄清楚原因,S――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案)。搞定了这几步,就是在培训需求诊断在过程中做了对的事,那么培训项目还未实施已经胜了七成。

惊喜的是,这本书所提倡的方法论并不仅仅适用于改善客户服务部门的绩效或者企业培训,理论上说,对于人们遇到的所有困惑似乎都适用,但应用起恐怕没那么简单。(fsir)比如谁界定“应有水平”?如何获取“现实状况”?怎样找到“事的主因”?如果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怎么办?

无论如何,这本书为我打开了绩效改进的大门,在此也推荐给所有“聊成长”的小伙伴。

关于《缩小差距》的应用,你是否还有更多好的案例和建议,请在下方留言。

篇2:《缩小差距》优秀读后感

社会福利制度具有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的功能。巴西在发挥社会福利制度效能、消除城乡贫富差距中的做法,启发我国应统筹城乡社会福利制度,以消除日益拉大的城乡贫富差距。我国一直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社会福利制度也呈现“二元”格局。总体看,城市社会福利无论覆盖范围,还是制度水平都远高于农村。因此,缩小城乡贫富差距,首先应在社会福利制度上打破城乡“二元”格局,保证城乡居民在一个公平的制度环境下参与市场竞争,让福利制度同等地保障城乡居民的生活,这就要求统筹发展城乡社会福利制度。在具体的政策设计中,应建立全面、公平、适度的城乡一体化社会福利度,打破因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不公平而导致的城乡收入差距。加快城乡公共卫生服 务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医疗资源的共享、共用;打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以及“新农保”之间的制度障碍,实现养老保险一体化;逐步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其他生活救助项目的一体化,做到社会救助资金的城乡统筹使用;实现基础福利设施等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化。总之,统筹建设城乡社会福利制度,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措施和制度保障。

(二)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的再分配功能

收人再分配在巴西减贫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在中国,再分配的减贫作用则没有那么明显,更多的是依靠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对通货膨胀的控制,来达到社会减贫的目的。¨纠社会保险对个人的再分配功能体现为:不分高收入者还是低收入者,凡是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都按照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以达到风险预防的目的。当这种风险变成事实时,根据损失大小确定补偿的多少。一般来讲,高收入、生活富裕的劳动者对于疾病及其他风险的承受能力要高于低收入和生活贫穷的人。因此,高收入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多但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反而较低,从而实现财富从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的转移,缩小贫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我国在消除贫富差距时应十分重视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较低收入水平人员的社会保险待遇,从而实现财富从富裕者手巾向贫穷者手中的转移。以养老保险为例,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从2000年的13 617.47Y人,增长到2009年的23 549.97)-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也达到30%左右。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无疑使更多的劳动者参与到收入再分配中来,能实现财富从富裕者向贫穷者的转移。而且,从2005年开始,我国已连续七年提高企业养老金待遇,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缩小富差距的作用。(三)整合发展城乡社会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内容广泛,但从当前我国社会救助的情况看,无论哪项救助活动,在城市的实施都要比农村全面且有力。而且,城乡之间的救助资源很少能共享和统筹使用,形成城市救助资金来源广泛、数额巨大、救助项目齐全、救助标准较高而农村救助资金来源单

一、数额较少、项目不全、标准偏低的状况。我国可借鉴巴西“家庭补助金计划”的社会救助做法,整合与统筹发展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实现农村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可继续发挥城市吸纳救助资金渠道广、数额大的特点,做大社会救助资金的“蛋糕”。尤其是在救助资金的使用方面,要实现城乡统筹,扩大农村社会救助的范围,提高农村社会救助的水平,从而缩会救助的水平,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四)促进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

首先,重视和发展农村教育。由于农村教育础差、教学设施落后、教师待遇低,教育水平和 质量一直难以与城市相比。城市在教育方面的优势,使优秀的教学资源流向城市。农村教育质量低下直接导致乡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低下,并成为他们日后谋生和致富的障碍,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农村劳动力的收入逐渐与城市拉大,形成了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因此,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收入,应从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开始,应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其次,促进城乡教育的公平化。当前的城乡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受教育机会和权利不公平,城乡教育发展不公平等。这些教育不公平将导致城乡居民素质和能力的差距,最终将导致就业机会的不公和财富分配的不均,从而拉大城乡贫富差距。因此,消除城乡贫富差距,主要应消除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与不公平,实现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上国富民强之路,但不容否定的是,百姓收入差距也日渐扩大。国际上,通常把0.4(用来测定社会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基尼系数的一个数值)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基尼系数应保持在0.2-0.4之间,低于0.2说明社会动力不足,高于0.4表明社会不安定。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差距呈现逐步扩大趋势,造成我国收入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居民收入低于GDP增速

对于基尼系数的发布,中国国家统计局从2000年起只发布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解释说,靠现在的城镇住户调查计算出来的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偏低,主要是难以获取高收入阶层居民真实的收入信息。仅看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已逼近国际警戒线。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民经济状况报告》称,中国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在2011年已达到0.3949。

无论基尼系数是否突破警戒线,居民实际收入增长低于GDP和财政收入增长,收入差距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最近发布的《2011中国薪酬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远远低于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增长,使得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不升反降。该《报告》引用统计局数据测算,去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增幅分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幅的1.76倍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幅的1.39倍,而同期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为20%左右,也远高于居民收入。

虽然十六大以来,我国持续推动分配改革并取得新进展,居民收入水平整体快速提高,但整体上不合理的收入差距仍然明显偏大。《报告》认为,过去一年收入分配不合理、不均衡状况并没有根本扭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将影响到经济进一步升级和社会转型,应加快工资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

资本收入高于工资收入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事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究其原因:一是在工资性收入和资本性收入的一次性分配结构中,资本收入比重大,工资性收入偏低。二是在二次性分配中,转移支付和税收政策调节做得不够,通俗说,就是“杀富济贫”做得不够,对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还需要加强。三是在经济转轨中,有些人抓住机会先富了起来,拉开了收入差距。四是长期以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更低于税收增长,政府收入增长过快,居民收入增长较慢。五是我国金融体系不够发达,老百姓投资理财的机会较少,而资本市场,比如股市也没给股民带来更多回报,老百姓大多只能进行储蓄,可是银行存款实际利率又偏低,这也造成了收入差距拉大。六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历史欠账多,账户也做得不实,影响了老百姓收入。

收入差距的形成还与国有企业和农村土地制度有关。徐洪才说,我国国有企业长期不分红,而国有资产规模又一直在壮大,普通老百姓从中却得不到实惠,政策在这方面也没什么突破。还有就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没有突破。农民的自留地、小产权土地没进入商品流通,农民因此就没得到级差地租带来的增值收益。如果农民富了,消费也就火了。

“提低控高”提高百姓收入

如何遏制收入差距扩大?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下一步收入分配改革的主攻方向是“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为此,要下大力气“提低控高”。其中,“提低”尤其具有紧迫性,同时也具有可行性;而调节高收入虽然具有必要性,但受客观条件制约较大,需要从长计议多方创造条件稳步推进。因此,当前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重点是“提低”,同时创造条件“控高”。做好上述收入分配改革工作,必须同时“治本”:在一次分配领域,其侧重点应该放在更好地营造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上。此外,二次分配一定要解决当前存在的某些逆向分配的状况,切实保证二次分配发挥调节初次分配不合理收入差距的功能,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随着经济发展,应该把普通百姓收入适当领先经济增长2到3个百分点作为目标。老百姓收入提高后能拉动内需,也能转变过去依靠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7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17,自2000年开始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4年超过了0.465。此后,国家统计局竟然不再公布国内的基尼系数。此后的基尼系数大都是经济学者的估计。中国社科院一份报告称,200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96。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更判断我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那么什么是造成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如何缩小贫富差距?研究这些问题对于促进体制改革,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在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历史、社会自然条件、政策的影响。我国国土面积较大,由于各地区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等差别很大,造成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明显地呈现出东、中、西阶梯式发展的格局。加上改革开放以来采取由东向西的经济梯次推进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客观上拉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另外之前中央对东部地区以及城市的政策优势,使得这些地区快速发展起来,造成东西部、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

二、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还未完全形成。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竞争的结果导致不同劳动者或生产要素拥有者之间的收入差别。一方面,一些非经济因素影响,使得经济改革或体制变迁中发生了许多无序的问题,集中到寻租和设租行为、内部人控制、垄断、腐败等方面,成为形成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在经济体制转轨期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市场化程度有差异,形成相应的收入差距也是必然的。

三、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因为种种原因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主要是因为我国人过众多,国情复杂,从而形成我国目前的“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新三座大山。社会保障体系对贫困地区,下岗失业人员的扶持力度也不够大。

因此,要解决贫富差距不多扩大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差距太大,再分配纠正的成本就会过高。初次分配既要体现效率,又要体现公平,关键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我国应国民收入依法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决定、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金、欠薪应急周转金等制度,努力促进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工资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要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规范社会分配秩序,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的监督和管理,强化收入分配税收调节功能。要扭转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再分配的作用,关键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

第二,加强财税调节。财政政策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强力工具。在收入方面,应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应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作用,利用税收杠杆达到“限高补低”的效果,比如完善个人所得税收取方式、对高档商品住房开征房产税等。在支出方面,应建立起财政增加对民生投入的长效机制,确保财力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比如硬性规定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省(区、市)向区县转移支付的占比等。通过提高执法力度,减少税收漏洞,降低中低等收入所得税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开征某些特殊的税种如遗产税、财产税等,缩小贫富之间的收入差距。

第三,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充分就业是形成合理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基础。促进就业创业,一靠发展,即通过加快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比如支持内陆省份发展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实现产业发展与劳动力优化配置等;二靠政策,即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扶持更多新生劳动力和困难群众就业,比如推行免费中职教育帮助农民工及新生劳动力提升就业技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带动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创业等。“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要逐步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

第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充分发挥教育作为社会公平孵化器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不让处于弱势的社会成员输在“起跑线”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是加大财政投入,补齐农村教育在“软件”、“硬件”两方面的“短板”,比如始终保持教育财政性投入占G D P的4%及其以上、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教育照顾好农村留守儿童、完善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等。

第五,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缩小贫富差距的思路中,不能不考虑社会保障制度问题。从实际出发,既要逐步扩大保障的覆盖面,又要合理确定保障水平,实现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要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府要正视当前社会保障体制面临的风险 提高政府的财政支出,切实解决困难地区的社会保障问题。在失业保障金的管理上,严厉打击某些贪赃枉法者将“救命钱”挪作他用的行为。建立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和帮助网络,通过各种措施解决他们的难处。

第六,消除政策性因素,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在农村,最大的难点也是在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应推进城市化,使农民向城市转移,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1)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减少农民进城的身份障碍。(2)加快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消除农民进城的就业障碍。(3)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消除农民进城的产权障碍。(4)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基础框架。

第七,加强法制建设,整治非法收入。要加强市场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假冒伪劣等违规、违法经营行为,要强化对权力的约束,增加执行公务的透明度,制止各种乱收费、乱摊派现象,要严惩贪污腐败、整治非法收入。要通过立法规定公务员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增强公务人员办事过程的公开性、透明性和程序性,完善权力的制约机制,完善税法,加强征管,逐步消除非法收入形成的条件与环境。以《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为契机,加快政府改革,减少审批项目,不断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降低因“寻租”和“共谋”等滥用权力的行为而使“权力精英”和“经济精英”获得不当利益而引发的贫富差距。

第八,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当前,政府对垄断行业高收入的调节,只限于个人所得税,这既不会取消大大高于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也不会对职工的高收入发生较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借鉴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以法律和规则的形式,对政府垄断的范围和垄断价格等等加以限制。按照国际惯例提高一些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引入竞争机制,缩小国家垄断性行业的范围,减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对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要加强对其收入分配的控制和管理,防止该行业与其他行业收入差距过大。

第九,加快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步伐,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国家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地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通过各种形式增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以经济发展带动中西部居民收入的增长,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加强制度建设,杜绝腐败和非法收入的渠道;加强收入管理,提高税收的再分配作用;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城市化进程,切实保证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篇3:缩小收入差距减少社会矛盾

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

过去我国实行平均主义分配制度, 基尼系数自然很低, 1978年只是0.331。但这是共同贫困的表现, 并非是好事。因此改革开放后基尼系数增高是必然的, 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太高就要限制。按照国际惯例, 把基尼系数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2000年后我国基尼系数一路上扬, 已扩大达到0.417, 2004年扩大到0.446, 2008年竟高达0.466, 偏离太高。

(二)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1978年为2.57∶1, 2000年为2.79:1, 2004年则上升到3.21∶1, 2008年就高达3.31∶1, 2009年再升高到3.33∶1;相应年份的绝对差额则分别为209.8元, 4027元, 6486元, 11020元和12022元。就是说7亿农村居民的年收入不到城镇居民的1/3。

(三) 劳动报酬比重偏低

劳动报酬比重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报酬总额与其同时期GDP的比值。劳动报酬比重大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初次分配公平状况。一般说, 劳动报酬比重高为比较公平。2000年,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的劳动报酬比重分别为70%、55.28%、53.84%和51.9%。我国2000年、2002年、2005年和2007年的劳动报酬比重则分配为51.19%、50.92%、41.40%和39.74%。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劳动报酬占比较低是不可避免, 但最近几年表现下降趋势, 就需要注意提高了。

(四) 地区间收入差距大

我国的地区收入差距近年来主要表现为东部与中西部、东北部之间的差距。以2000、200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作比较。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 (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100, 中部地区 (山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和江西) 分别是65.09、68.63, 西部地区 (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分别是69.73、66.27, 东北地区 (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分别是62.07、67.27。

(五) 富人与一般居民的财产差距巨大

根据王小鲁等人的研究, 2004年5%的居民储户拥有全部居民存款的60%, 剩余95%的储户只拥有40%的存款额。最高和最低10%的家庭, 户均储蓄存款相差90倍, 折合成人均财产则相差150倍。由于财富的累积效应, 富人的财富越来越多。2010年胡润百富榜单中, 宗庆后家族以800亿之巨居于榜首, 排名第100位的吴建龙也拥有95亿的身家。这种财产占有上的多寡又会导致收入分配差距在代际间传递。根据奥肯对美国上世纪70年代所做的调查, 那些出生于最富家庭的子女要比最穷家庭子女的收入平均要高出75%。对富人不能一概而论都加否定。富人有“仁富”和“恶富”之分:“仁富”者是合法致富的, 而“恶富”者是非法致富的。显然, “仁富”应该受到欢迎, 而“恶富”必须被摈弃。

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如市场经济不发达, “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影响, 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乏力, 权力寻租, 行业垄断等等。应当承认, 在实行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的时候, 差距拉大是合理的必要的。没有这一步, 就没有富帮穷走上共同富裕的第二步。问题是现在是否到了该走共同富裕的时候了。也应当看到, 现在总的还不到转向底二步的大拐点, 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毕竟持续高增长地发展了30多年, 经济实力已今非昔比, 已经有相当条件可以考虑适当调整分配政策, 开始逐步缩小收入差别的时候了。特别是要严格限制和取缔非法渠道与非法手段拉大收入差距的各种人为因素。按照党的“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精神, 各级政府、团体、企业等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应当有所作为。

(一)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政府在这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是维护市场秩序, 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 使劳动力供需双方公平地在市场上竞争。只有公平竞争, 才能使工资率客观地反映劳动力生产要素的稀缺程度和再生产劳动力的成本, 以扭转当前廉价劳动力的局面。二是严格执法, 保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三是根据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增长的实际情况, 确立不断调整工资指导线, 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使劳动报酬能够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合理地增加。四是健全工会制度, 使工会能够真正代表劳工的利益, 以增强劳动者在与资本谈判博弈中的地位。

(二) 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主要工作, 一是要扩大覆盖面。特别是要把广大农民和农民工覆盖在社会保障体系中, 提高城镇弱势群体的社保待遇。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支出, 特别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样迫切的社会问题。三是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解决特别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的制度性保障。争取到2020年建立起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

建立与完善公共财政, 民生财政。因为“民生财政是不断增长的经济进入百姓家, 让国民直接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最佳途径”。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 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特别是要加大财政在教育文化、卫生、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层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二是明确中央和地方事权, 健全财力与事权相适应的财税体制,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三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四是进一步完善财政制度, 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县乡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加强基层建设、提高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物质基础。

(四) 打击腐败与权力寻租

腐败和权力寻租不但拉大了收入差距, 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人民群众对之深恶痛绝。解决腐败问题, 不仅要依靠教育党员干部提高自身素质以提高遵守党纪国法的自觉性, 而且最根本的还要建立反腐的长效机制, 实行民主管理, 让人民群众参与监督。1945年7月, 毛泽东在延安回答黄炎培先生的周期律问题时就已说了, 跳出老周期律的新路就是民主。发挥党和政府与群众三方面的力量, 就能消除官员的腐败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 导致严重失衡。今后在实行“十二五”规划时要真正贯彻中央的《建议》, “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缩小收入差距, 减少社会矛盾, 增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收入分配,缩小差距,增进和谐

参考文献

[1]王小鲁:《我国收入分配现状、趋势及改革思考》, 《中国市场》2010年第20期, 第15页。

[2]周谨平、刘激扬:《公民收入的公平分配》, 《湖南社会科学》2010第2期, 第15页。

[3]胡培兆:《经济伦理中的贫富问题》, 《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第27页。

[4]郑功成:《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制度保障》,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6期, 第21页。

[5]郑功成:《从高增长低福利到国民经济与国民福利同步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2010年第6期, 第4页。

[6]胡培兆:《民生财政与现实要求》, 《中国经济问题》2010年第1期, 第3页。

篇4: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最近的一份研究显示,剔除通胀因素后,美国收入最高的1%人口的收入,在1979年到2007年间增长了275%。而同期中产阶级的收入仅增长了40%。

为什么位于社会顶部的1%人口,境况会比其他人好那么多?乔治•伊士曼(George?Eastman)为摄影技术带来革命性创新之后,不仅自己扬名立万,还因为他需要大量美国民众帮助他实现设想,而让罗切斯特市的中产阶级延续了两代人的繁荣。相比之下,史蒂夫•乔布斯为个人电脑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他和苹果公司(Apple)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股东们都获得了巨大的回报,然而流向美国中产阶级的财富却少很多。一个原因是生产外包,另一个原因是电脑和软件的生产并不需要特别高的劳动密集性。

毫无疑问,比起该如何应对市场体制的问题,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对工业国家的政治更加重要——正是市场体制导致回报分配越来越不平等。但到目前为止,公共辩论却令人痛苦地趋于分化。

一方面,讨论一直跳不出零和博弈的圈子,将中产阶级收入缺乏增长这一令人失望的状况,归咎于富人的成功。持这种观点的人应当扪心自问,美国多一些像苹果、谷歌(Google)、微软(Microsoft)和Facebook创始人这样的企业家更好,还是少一些更好?他们每个人都极大地推动了不平等的加剧,但值得强调的是,只有一位所有者的公司(如私人股本企业)向成功的CEO支付的报酬要超过上市公司。对于那些通过向广大民众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而赚取大量财富的人,他们不应受到诋毁。

另一方面,一些人总是武断地认为,任何对不平等加剧的担忧都是不适当的,或者为其贴上“阶级斗争”产物的标签。这些人的说法则更加没有道理。收入分配格局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如今,总体经济增长率已经不再是中产阶级收入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经济增长的成果如何分配也同样、甚至更加重要。不平等的加剧,主要反映了收入最高的人群通过损害其他所有人的利益而获得的收益。这一点进一步说明,只要经济改善就能减少不平等的想法是错误的。

的确,致力于保护美国的竞争力可能会加剧不平等——如果这意味着对那些主要生产活动不在美国的企业减税、或保护它们的知识产权的话。

那么,对于日益加剧的不平等,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当前的政治讨论中几乎没有什么好的想法,我们亟需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案。以下是三个建议。

第一,政府必须谨慎地避免因给予富人特殊优惠而加剧不平等。在政府处置资产或发放许可证时,有必要更多地使用所有人都能获得准入的拍卖手段。

第二,支持公平、支持增长的税收改革有其局限。在社会创造出的财富越来越多、但政府赤字却越来越大之时,很难说废除遗产税的时机已经到了。由于家庭规模变小,富人的投资选择又越来越多,“富不过三代”的老话可能真的会过时,富人的财富可能会像王朝一样传承。

第三,公共部门必须确保一些最重要的领域能够更加平等。在市场经济中,永远都会有一些人拥有豪宅、享受艺术、能够以奢华的方式旅行。但更严峻的问题是,学费上涨、公立大学和院校大幅削减经费,已严重加重了中产阶级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负担。

此外,在美国的许多地区,面向富人子女的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与普通民众享有的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之间,已经拉开了差距。最令人警醒的是,在过去一代人的时间里,富人和普通人的预期寿命之间的差距扩大了近一倍。

在后工业化经济中,无论是两极分化的政治观点,还是“位高则责重”的政治观点,都无助于保障中产阶级的利益。我们必须找到更好的办法。

篇5:逐步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差距

温家宝在河北张家口为千余名农村教师作报告 来源:新华社 编辑:徐驰 时间:2011-09-09

据新华社石家庄9月8日电(记者赵承 曹国厂)“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8月28日上午,在新学期和第2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河北张家口张北县第三中学为广大农村教师作了题为《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别开生面。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是穷人,而穷人中最多的又是农民。农民最需要学校、最需要教育。我们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这就是我之所以选在张北和你们谈心的原因。”温家宝的一席话,道出了这堂“农民教育学”课的主旨。

温家宝少有地谈起了自己的教育家事:“我的爷爷和父母都是老师。父亲母亲不在家时,我就模仿他们,也当一个小老师,像他们一样指指画画,写写算算,以为乐趣。”他对教育的感情,溢于言表。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继续大力发展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温家宝娓娓道来,当谈到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这一问题时,温家宝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逐步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待遇差距;不让一名儿童因贫困而失学„„

台下的农村教师中不少人因长期风吹日晒而面带风霜,一些人遍播桃李而两鬓斑白。望着这些纯朴的农村教师,温家宝说:“我国有

900多万农村教师,他们长期以来工作在艰苦清贫的环境中,恪尽职守,不计名利,默默耕耘,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里,我向长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广大老师表示慰问和感谢!”

说到这里,温家宝站起身来庄重地向台下的教师们三鞠躬。随后,温家宝提出了一项项惠及农村教师的措施: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试点,将中小学教师的最高职称从副高级和中级提高到正高级;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加快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发专门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适用房„„

篇6: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八大措施

1、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

3、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4、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统筹城乡发展,不断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

5、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

6、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

7、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居民增加转移性收入。

篇7:新农保将缩小城乡差距

霍金英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农民“养老不犯愁”, 目前全国农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居民超过1亿,按现在的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即每人每月55块钱,如果实现全国覆盖,一年国家财政将支付近700亿元的资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认为,这充分体现出中央政府缩小城乡差别的决心。

新农保在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也致力于缩小地区间的差距。胡晓义解释说,考虑到中、西部地区相对财力比较弱,所以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每月的55块钱,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是全额补助,比对东部地区补助高出一倍。各省在制定试点实施方案的时候,也都考虑到对相对贫困一些的县给予更多补助,目的也是缩小区域性的差别。目前中国城乡生活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从本世纪以来,中国政府为了缩小这种差别,做了很多的努力,先后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农村居民病有所医的问题,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同时,国务院要求地方政府也要投入资金,最起码的标准就是给每个参加新农保的农民每年不低于30块钱的缴费补助,对重度残疾人这样的困难群体,还要多给补助。当然,新农保的制度,既是有普惠性的制度安排,又不是一项纯粹的福利补贴,还是要广大农民来参保,来交费,来实现自己的老年保障。我们把这几方面综合起来,叫做个人交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制度。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建立的,制度种类较多。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建议要重视制度之间的衔接。国务院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注意了农村低保、新农保、新农合、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等制度之间的衔接,朝着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整体效能的方向努力。比如,一些开展新农保试点的地区,将老农保与新农保进行了整合,许多地方完善了新农合报销与医疗救助的“一站式”服务。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开始实行城乡统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如天津市对本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整合,在基本养老保险和老年人生活补助、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方面,实现了城乡统筹。

尽管社会保障制度在一个时期内不可能消除城乡差别,但无论是农村社会保障各项制度的设计,还是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都要为实现城乡统筹打好基础。用城乡统筹、公平共享的思路指导社会保障的制度建设,朝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向努力。制度设计要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而不是扩大差距。要为今后各项制度之间的衔接留出接口,如新农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民工社会保障、农村低保、农村五保等制度,都有一个制度衔接问题,有的还有一个关系转续的问题;农村低保与农村社会救济、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计划生育奖补政策等,也都需要统筹考虑、有机衔接。总之,应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重点,逐步推进制度统一、保障水平适度、相互协调且互为补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差别性的财政税收政策尚不配套,协作银行财务负担较重。目前,国家对试点地区农户参加新农保有财政补贴,鼓励农民积极参保和提高投保额度和比例,而对新农保试点地区的协作银行尚未出台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没有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导致协作银行在承办新农保相关业务的前期处于亏本状态。调查显示,在开办新农保业务的前三年,协作银行承办此项业务将处于净亏状态,这不利于新农保试点的大面积开展。加大财政税收政策倾斜,提高协作银行与农户参与积极性。对协作银行开办新农保业务视同涉农信贷业务,给予营业税优惠和所得税减免,对协作银行在乡村开办营业网点、布放ATM机等现代结算工具,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并协调国土、房产等部门给予政策倾斜。各级财政部门适当提高对基础养老金的补助比率,在现有标准基础上,提高中央、省、县对新参保农户的补助标准,调动和提高广大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强化对地方配套资金落实的监督。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新农保试点工作的督查力度,及时督促各级地方政府及时按比例落实配套资金,确保新农保试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加强部门协作管理,提高农保基金安全与效益性。新农保涉及财政、社保、银行、基层组织等众多部门,全面铺开后,农保基金将快速增长,资金规模较大。强化对新农保基金的监督和管理。政府主管部门应强化行政检查、纪检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确保基金安全,防止腐败发生。建立独立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机构之外的,具有权威性和公平性的社会监管机构,以协调、监管和制约相关养老保险管理部门的活动。通过市场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制定农村养老保险基金限制性投资政策,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基金管理,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引入投资人才,加快新型农保基金存银行活期转定期、买股票债券等投资步伐,在保障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在条件具备时,也可考虑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管理办法”运营管理,委托国家法定的社保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和投资,确保农民个人账户资金的安全和较高的投资回报,使新型农保基金不断滚存积累,良性循环,使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兑付的实力不断增强,真正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变成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篇8:统筹就业缩小城乡差距

1 我国城乡差距现状

我国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生活消费差距和银行储蓄差距。

1.1 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初有所下降但目前仍有差距。城镇居民收入大约是农村居民收入的3倍。单纯的货币收入差距大约为4:1;加上城市居民福利补贴等各种隐性收入,差距将进一步加大到6:1。

1.2 生活消费差距拉大

由于收入差距拉大,直接导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拉大。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还很落后,城乡消费差距依然很大。

1.3 储蓄差距悬殊

目前占全国总人口70%左右的农村居民,存款仅为收入总额的20%,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与城镇居民的存款为1:10,二者之间的差距十分悬殊。

2 农民就业形势严峻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农民就业才能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才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而农民就业问题已经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就业歧视”现象也越来越受关注。农民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近年来城市里的失业人口也不断增加,一些地方政府从城市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歧视和排斥外来人口就业的政策。二是歧视农村户口,农民进城工作受到种种限制。三是劳动力资源过剩,就业岗位严重短缺,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依然较多,城镇失业人员也不在少数。由于农村和城镇劳动力均供大于求,许多地方政府便把众多的农民工挡在门外,以保证本区域城镇人口的就业,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严重短缺。

3 做好统筹城乡就业工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3.1 统筹就业,缩小城乡差距

3.1.1 构建统一公平的劳动力市场

解决农民工合理就业的关键是构建政府主导的公平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配置城镇劳动力市场,真正建立起合理的流动农民工就业双向选择新机制。逐一打破城乡就业分割的不合理格局,破除行业用工的身份歧视,实现角色均等,实现劳动力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减少农民工的就业障碍,真正实现城乡居民一体化。

3.1.2 完善信息网络和就业服务平台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劳动力信息网络平台,形成县、区、镇和村网络各级别的联通,使劳动力的就业平台公开化、互通化、资源化,各乡镇要把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劳动力集中整合起来,建立完整的信息档案并分类归档,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就业平台,提高本区域劳动力的就业质量,提高就业几率,及时准确地把劳动力的信息输送到用人单位。

3.1.3 积极组织引导,优化就业环境

积极挖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正确引导农民工就业走向,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就业机制。制定短、中、长期的切实可行的规划,真正的服务于农民工,服务于社会。使农民工外出就业、返乡创业以及流动工作更加规范、更加便利、更加有效,要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导向转移,加强劳动介绍所等就业服务部门的管理,使其规范有序、科学地服务于民。从而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就业服务链,使农民工就业越来越容易。

3.2 加强培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加大农民工就业培训力度

3.2.1 提高农民工就业培训的财政支持

目前对于农民工的就业培训方面来说,政府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这是继续等待解决的问题,因为资金不足,培训部门的培训设备老旧,师资力量短缺,无法满足培训需要,严重影响对农民工的培训成果,所以政府应该转变观念,认识到解决农民工问题就是在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就是为建设小康社会推波助澜。把农民工问题当成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来抓,加大农民工就业培训的财政支持力度。

3.2.2 整合多方资源,提高培训效率

各级农业部门、教育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应通力合作,协调发展,做好各自的职能工作。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培训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的培训优势,明确分工,进行第一产业知识的培训、学历教育的培训,对第二和第三产业进行转移就业培训,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大力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创新思想,从而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工作效率。

3.2.3 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培训效果

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知识匮乏、劳动技能低下等问题,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显得至关重要,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娴熟的劳动技能,才能促进各企业的良好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农民工的利益空间。所以制定农民工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政府应从加大培训资金投入,保障培训机构设施的正常和充足入手。有必要建立农民工培训专项基金,减轻农民工经济负担。让更多贫困农民享受实惠,以最快的步伐脱贫增收。

3.2.4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

农民工在当今的就业竞争力日渐增长的环境下,因知识技能的短缺存在很大的劣势,因此对他们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他们就业机会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农民工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综合职业培训内容要切实符合农民工自身经济条件及工作实际,着眼于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解决他们当前急需的劳动技能,使农民学到真正属于自己有用的东西,并能够熟练地应用到实际当中去,真正提高农民工就业的竞争力,提高就业几率。

3.2.5 加强引导性培训,全面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

引导性培训主要是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城市生活品质常识、基本权益保护法、有效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的培训。目的在于提高农民工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理念,提高农民工自我发展的能力。

3.3 拓展就业渠道,为农民工就业创造条件

3.3.1 大力建设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他们虽然规模不大,但吸纳就业的能力却很强。如果法律环境更加合理平等,民营中小企业的数量和就业人数就会有更大的发展。所以政府一方面要依法执政,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市场准入范围,简化审批和办事的程序,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出自由轻松的环境;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提高中小企业管理人的素质。加强对雇主的培训,提升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力。另外,鼓励大学毕业生积极自主创业,激励他们的发展意识。还要引导城镇的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创办小企业,实现再就业和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

3.3.2 加快城镇化进程

应积极实现城市规模的扩张,使小城市变为中等城市,使中等城市变为大城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充分发挥大中城市对区域城镇的带动辐射作用。通过大中城市的规模化建设,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增强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实现农民大规模就近转移。尤其是要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各级政府对处在困难环境中的乡镇企业给予大力指导扶持,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数量,克服乡镇企业居民化倾向,大力建设农产品加工型企业,使农民的利益和劳力跟企业结合起来,引导乡镇企业向城市工业园区集中,增强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3.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所以各级政府要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当地政府应加强管理和服务,保障他们的子女进入当地的义务教育学校学习,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保证就业农民工的工资能及时拿到手里,促进当地的社会稳定。加大劳动监察的执法力度,完善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管理,落实农民工最低工资保障,严厉查处用工企业拖欠克扣农民工资、随意延长工作时间、非法雇佣童工和劳动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在农民工中宣扬政策和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建立起相应的法律援助制度,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农民人均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且城乡差距较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从而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影响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最重要的就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关键词:农民,统筹就业,城乡差距

参考文献

[1]胡鞍钢.扩大就业与挑战失业:中国就业政策评估(1949-2001)[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篇9:差距正在缩小

7月18日,历时6天的第八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在北京闭幕。虽然受到几乎同期在厦门举办的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影响,但本届合唱节还是吸引了200余支合唱团参加,近10个外国团体来自丹麦、巴哈马、菲律宾、俄罗斯、拉脱维亚等具有深厚合唱传统的国家,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俄罗斯国家级的合唱团体——“美人鸟”合唱团举行的示范演出。最终,北京西城音协童心合唱团、山东小白鸽合唱团、丹麦奥胡斯学院合唱团等分别获得了老年混声组、少儿组和成人组金奖。

观比赛

来自山东济南的小白鸽合唱团第一次参赛就全面开花,捧走优秀指挥奖的魏晓青在激动兴奋之余,多少有些意外。这个成立于1999年的少年合唱团,现有团员120人,每个孩子都是魏晓青亲自深入到各个学校一个一个挑选出来的。而每周一次,每次4个小时的训练从合唱团成立起到现在从未间断。此次比赛期间为了保证每天的正常训练,魏晓青带了一架电子琴,每天都在宾馆的院子里组织训练。孩子们也非常配合,有些孩子身体不适也一直坚持到了最后。

同样是第一次参赛的河北省迁安市教师合唱团,最终取得了成人组银奖。这个完全由教师组成的合唱团成立于2002年,成员不仅仅有音乐教师,涵盖了多个学科。平日里辛勤的园丁们只能利用休息日进行训练,有些偏远地区的团员还要赶50多里路来参加训练。合唱团秘书长张连友告诉记者,通过此次参赛,他们最大的收获不是获奖,而是取经。“看到这么多的合唱团,我们深深感到了自身的不足,没有比赛的时候,我们就与各个团进行交流,向人家请教,只有主动出击才能不断进步。”

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合唱团是一个有着20年历史的老团,合唱在山西晋城煤业集团更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个代表着全国煤炭系统800万行业工人的合唱团,是本届参赛队中人数最多的一个,105名团员中既有技术工人,也有管理人员,更有来自一线的井下矿工。这次他们虽然仅取得了成人组的铜奖,但是他们并不遗憾,因为,抱着学习的态度走出家门的他们,已经通过比赛开阔了眼界。现在,他们已经瞄准了下一届合唱节。

在此次31支决赛队伍中,有3支外国合唱团,来自丹麦的奥胡斯学院合唱团就是其中之一。最终,丹麦奥胡斯学院合唱团摘走了成人组的金奖桂冠,同时还获得了中国作品演唱奖。赛后,该团的指挥欧勒·法沃斯戈兴致勃勃地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这个成立于1985年的合唱团,成员大部分来自奥胡斯大学音乐社团及皇家音乐学院,其中既有学艺术的,也有历史、教育、药学各科的学生。合唱团每年都会在欧洲国家进行旅行展演,至今已发行了5张专辑。大家聚集在一起是因为喜欢歌唱,合唱团是没有任何盈利性质的。通过参加此次比赛,欧勒说团员们深刻领略了来自中国的合唱艺术。他们认为,由于地域文化不同的原因,中国的合唱有着自己的传统和理念,不仅声音动听,而且音色优美。他们此次选择演唱了大赛规定曲目中的《牧歌》,回忆起学习演唱这首歌的经历,欧勒坦言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起初,他们不能够理解这首歌曲,他们认为发音非常奇怪,但是就在不断熟练的过程中,大家渐渐喜欢上了这首歌曲,对这首作品越来越满意,他们被歌曲高潮时的恢宏气势所震撼,被歌曲所传递出的美妙感觉所折服。团员们都表示,以后有机会他们会学习演唱更多的中国歌曲,他们也期待着下一次的中国之行。

找差距

“基本反映了当前国际合唱的实际情况,整体水平高于上届。国内团与国外团之间仍有一定差距。”是评委徐锡宜对本届合唱节的总体评价。谈到具体差距,徐锡宜认为:“成人组方面,丹麦奥胡斯学院合唱团等音准相当好、和谐度极高,但一些国内团还没有解决好这个基本问题,走调、和声不准的问题时有发生;少儿组方面,孩子们的声音位置不够统一、通透度上也有缺乏。”担任了9场比赛主持人自己也偏爱声乐艺术的文祚也表示:“国内团与国外团差距主要表现在声音素质上,国外团在音准、节奏、感觉、表现力、认真程度、训练演唱习惯等方面都好于国内团。国内团与国外团在唱法上也存在一些不同,国外团在严格意义上没有‘喊’的成分、假声成分较多,但在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保持一些差异也不是坏事。”

在看到了国内团与国外团差距的同时,本届合唱节最终在决赛阶段没有男声团队参加也暴露了一些国际业余合唱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男声合唱相对较弱。据文祚介绍:“女子团声音比较统一,容易训练。男声受曲目和混声表现力的限制,人数整体较少。”

展未来

篇10: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左传》有云:“如乐之合,无所不谐。”古人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如同音乐般美好的和谐社会。而在当今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我们时代的主旋律。缩小贫富差距,从而减少由此所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经济的空前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很容易在一定时期内造成社会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的扩大。这就要求我们政府,更加强调政府的服务功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缩小贫富差距。

首先,我们政府应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特别是强化对最弱势群体救助的服务职能。

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残疾人福利就业、贫困生助学贷款、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强化对最弱势群体救助的服务职能,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有些社会保障机制还需求一个摸索和完善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保障民政系统对最弱势群体救助机制。特别是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民政部门给与一定的资金倾斜。

其次,我们应当积极努力缩小城乡差别、区域差别。

我们要积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的方针,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扶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重点用于中西部地区,尽快使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改善,逐步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再有,我们应当有效减少各种不合理“暴富”现象。

少数人的违法行为以及行业垄断、行业不正之风等各种不合理“暴富”现象,不仅加重了社会贫富差距,同时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引进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所造成的不合理差别。各级执法机关要严厉打击靠不正当手段敛取不义之财暴富的违法行为。

篇11:简要分析如何缩小中国城乡差距

随着我国在改革开放道路上的不断发展,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的GDP、科技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也都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依然不乏有连基本生活都能得到保障的特贫困地区。奢华的城市生活和贫困的农村生活的对比依然强烈的刺激这大众的心理。区域发展不平衡(沿海和内地)、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加剧,贫富分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财富在向少部分人手中集聚,而大部分农民仍然在与贫困抗争。本文主要就我国现在城乡差距巨大的现状,简要分析如何缩小中国城乡差距。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我国城乡差距现状介绍;第二部分为分析造成该现状的原因;第三部分分析解决办法;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

关键词: 中国 城乡差距 一 现状分析

目前而言我国城乡差距现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收入差距;消费差距;教育水平差距;公共设施医疗卫生。

1.1收入差距

国际社会公认的城乡差距比例仅为1.5—2:1。但是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仅为2.36:1,2003年上升为3.23:1,之后此数据依然在增长。此数据也高于国际公认的城乡差距比例。可见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成为了我国必须解决的问题。

1.2 消费差距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奢侈品消费最大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我国依然有部分地区家庭年消费能力十分薄弱。如此巨大的消费差距正面反映了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

1.3 教育水平

伴随着收入与消费的差距,城乡在教育方面的发展十分悬殊。教育差距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经济差距,成为农村落后的根源。城市的学校基本是是高质量的楼群,而在农村,仍然存在用危房做校舍的现象。师资力量更是悬殊,城市里的小学老师一般都是大学专科水平,中学考试务必要有本科学历,而农村很多老师仅有成人自考学历而已。教学水平低下直接导致农村孩子仍不具备与城市学生竞争的实力。

1.4公共设施医疗卫生

现在城市基本上都配备公园健身器材,残疾人专用通道,厕所等基本设施,但是农村一些基本设施配备不全。而在医疗卫生方面城市更是领先农村不知道多少倍。至目前为止,很多农村仍然不能摆脱缺医少药的状态。农村的医疗设施差,并且没有分级的服务网络。

二 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目前的城乡差距现状的原因很多,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2.1体制的原因

首先是经济体制的原因。建国以来,我国首先实行的就是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加大发展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等。这就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工业发展迅速并快速积累,农业发展缓慢且不稳定,农民收入长期增长缓慢,非均衡发展,从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 我国一直实行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城乡两种户籍制度的存在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由流动,农民享受不到公平的就业机会、薪酬水平、福利待遇,并且农民进城务工也会面临很多障碍,这种种因素都把农村劳动力长期禁锢于农村和农业,使农民的非农收入减少,这在客观上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促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2.2制度缺陷

先说税收制度,我国实行的是个人所得税税制,目前税制不规范,个人所得税难以发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其次是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低。迄今为止,我国农村仍未能建立一套象城市那样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养老保险方面,绝大多数农民基本上还都是通过家庭自保来实现保障的。此外,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且难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没有系统的解决办法。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得我国不断拉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剧。最后是监督制度,我国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各种违法行为、非法获取暴利的活动形成非法收入。从而破坏了正常的分配关系, 这也成为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个人看法

我个人认为是合理分配制度的缺失是导致中国城乡差距大的最主要原因,今天,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时期?一方面是财富高速积累,一方面是穷困潦倒。一方面是“朱门酒肉臭”,一方面是“路有冻死骨”惨状。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部分人的无限挥霍,一部分人穷的生不起一场病。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各地政府仍然穷奢极欲地关心拆迁关心富人的生活安排。对此,我们如何不感到悲哀。实际上,中国并不缺乏发展经济的方法与手段,中国历代也都有发展经济的好方案,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过历史辉煌。几千年,中国唯一缺乏的是如何在经济发展之后,面对巨大的社会财富的积累,去建立一个公平的分配制度。我国历代的死结就是合理的分配制度。直到今天,依然是负的人很富,穷的人连基本的温饱都不能解决。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却成为了奢侈品消费大国,这真的很讽刺!贫富差距太大,贪官污吏太多,造成了今天中国的现状。

三 解决方法

首先国家加大力度建设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医疗设施,还要加大教育投入,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税收政策,特别是怎样通过税收来调节平衡收入差距这一方面还需改进。还要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国家应加大三农的投入,如果国家把大量的资金都用在城市的发展上了.农村没有资金就不能城市化,也不能从土地里解脱出来,从事农业以外的行业,即便进城务工也不能改变他们的次国民待遇.因为他们不能享受城里的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收入保障,还有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通常农民一年的收入不够一年的开支,他们用在日常生活和看病吃药上的支出就占了全年支出的绝大部分.他们不得大病还好一点,如果得了大病有可能就得负债累累或者是一贫洗。

四 总结

上一篇:贵州省情介绍下一篇:心回不了家的孩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