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优秀作文

2024-05-03

差距优秀作文(精选6篇)

篇1:差距优秀作文

今年寒假,我们一家子到上海旅游,去之前,妈妈一直在选择住什么酒店。

妈妈订了一个酒店,名叫华亭,她得意洋洋的对我说:“华亭肯定非常好,它曾经可是上海的一个地标!”我们当然听她的。

第二天,我们来到上海,住进了华亭。整个酒店外观大气,十分雄伟,内部结构也挺好的,可当我们打开房间的门时,我们傻眼了。

房间里并没有让我感到豪华酒店的气氛,里面的物品也很陈旧了。再来看浴室,比我们自己家浴室差多了,喷头竟固定在上面,拔也拔不下来。

“这也,也太有差距了吧?”妈妈大跌眼镜。

我又环顾了四周,没有一处地方是令我满意的,我真后悔住进了华亭。

妈妈连忙说:“没事,没事。这里只是古老了点儿,再说了,我们只住一个晚上。明天,我们就住其它酒店!”算了吧,钱都已经付了,再不好也得将就一夜。那天晚上,我真心想换个酒店,因为我觉得我像是在旧房子里度过了一夜。

第三天,我们住进了万丽酒店,价格相似,万丽却看着更像五星级大酒店,边上是个应有尽有的购物中心。不比不知道结果啊。

悔啊,早知道就直接定万丽酒店了。

篇2:差距优秀作文

我的外表很要强,碰到什么困难也不说,很多事情都憋在心里,没有在别人面前软弱过。相反,我的内心其实很脆弱,有些事情我可能并没有表现出来,可心里却承受不住。其他人都认为我很坚强,有时我自已也这样认为,可并不是,但就因为别人的误解,把我硬生生地逼成了女汉子,不敢在别人面前当弱者,体会了很多自已本身不想体会的事,使我害怕,恐惧。这是一个外人见不到的大差距。

比如去长隆,游乐场说想去,心里其实是害怕的。过山车,是我嘴上说要玩,心里却很抗拒的事情。排队的那七十分钟真是煎熬。本想中途放弃,可朋友都在旁边,以往的形象让我不能退缩,竟还不自觉地说了声:“好期待呀!”说完我马上心虚起来,为什么要说,自已怕得都抖起双腿来了,还要说这样的话。

第一排,还是第一排,我也不能拒绝,因为要强。坐完之后,脸被吓得通红通红,“好玩,真好玩!”还嘴硬地说。真不知道自已为什么要这样说。心里实在是害怕,全身湿透了,很后悔,为什么要这样。

遇到困难,也不愿跟别人说,心里其实非常希望有人可以帮助我,可我却说不出这样的话,只能所有事情靠自已一个人扛着,这样的差距,使我很累。

篇3:差距优秀作文

1 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的现状分析

1.1 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的趋势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支出都得到了显著地增长, 但不容忽视的是二者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据统计, 1990年至2012年间江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5.7倍, 高达19860元, 而农村名义人均纯收入仅增加到7828元, 城乡居民名义收入比达到2.54∶1。据图1可知, 1990—2012年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三阶段上升的趋势, 1990-1997年城乡收入差距并不明显, 1998-2006年开始缓慢扩大, 2007年至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加速攀升的态势。

收入差距主要是通过消费的分化体现出来。据分析, 城乡居民名义消费支出差额从1990年的406元扩大到了2012年的7000多元, 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支出比从1990年的1.7∶1扩大到2012年的2.16∶1, 所以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江西省城乡消费差距的变动与之呈现同步变化的态势 (如图1) , 而且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落后城镇居民至少十年。

1.2 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的相关分析

江西省城镇和农村具有较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城镇居民主要以工资性收入为主, 江西省工资性收入对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0%, 因此消费的稳定性较强。而农村居民主要依靠农产品的销售收入, 江西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省份, 农业的产出和农民的收入都非常不稳定, 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 因此消费支出的非稳定性波动十分明显。

由图2可知, 1990—2012年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可以用线性方程拟合。因此, 可以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 另一方面农村居民有节俭的传统, 储蓄意识较强, 最终使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难以得到潜力巨大的农民群体的支撑。

2 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的实证分析

2.1 数据的选择与模型的设定

为了保证分析口径和样本区间的一致性, 本文所有数据都取自于《江西统计年鉴 (1991-2012) 》, 具体的计量分析采用Eviews 6.0完成。

在模型的设定上, 用y表示城乡消费差距, 具体数据由江西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相减求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为解释变量, 用x来表示, 具体数值由江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减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得出。为了消除物价波动的影响, 我们用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1990年为基期) 对以上数据进行了平减。另外为了避免伪回归问题, 对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差距进行对数化处理, 记为lny和lnx, 因此模型设立如下:

ln y=α+βlnx+ε

2.2 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对于非平稳序列的方程估计, 容易造成不能预测未来信息的“伪回归”, 因此本文先采用ADF检验方法来判断, 其中最优滞后期根据AIC和SIC准则自动选取。由图2可以看出, 两者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因此ADF检验选择既含有趋势项又有截距项。由表1可知, lny和lnx序列不能拒绝原假设, 是非平稳的;但经过二阶差分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因此可以确定二者都是二阶单整序列。

注:△表示一阶差分。

2.3 协整检验

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是正确建立经济计量模型的先决条件。本文先对lny与lnx进行最小二乘回归, 可以得到协整方程如下:

以上结果表明, 调整的可决系数为0.99, 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非常好, F值为2326.267, 通过了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为0.88, 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每扩大1个百分点, 会导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增加0.88个百分点, 也通过了回归系数的显著水平检验。然后对协整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结果如表2。

由表2可知, 残差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假设, 因此说明lny和lnx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协整向量为 (1, -0.88) , 即1990年—2012年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之间的同向变动关系非常显著。

2.4 误差修正模型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 lny与lnx具有协整关系, 即江西省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差距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 因此可以通过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模型如下:

从以上结果看出, F值为14.03, 通过了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模型整体的拟合效果较好。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为4.28, 通过了显著水平的统计检验。在误差模型中, 差分项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影响;所以, 从短期来看, 1990—2012年间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1个百分点, 将导致消费差距拉大0.66个百分点。误差修正项ecm的系数为-0.68, 符合反向修正机制, 表明当短期变动偏离长期均衡时, 将以 (-0.68) 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3 缩小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的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看出,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创造农民的消费需求, 是刺激江西省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增强国民经济内在动力的重要方向。

3.1 调整城乡收入分配格局, 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为了提高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 首先季节调整三大分配关系, 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 应增加劳动力要素的分配比例, 尤其是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加快城镇化进程, 发挥红色资源优势, 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技术进步, 努力就地、就近建立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创造更多的就业途径和机会,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顺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生态产业的要求, 积极、有序的引导农村居民进入非农领域, 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的稳定增长。

3.2 加大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 稳定农民收入增长预期

当前政府的转移支付应向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困难群体倾斜。首先增加农村的教育支出, 优化三级教育结构, 提高义务教育水平, 尤其是农村幼儿的教育水平。其次增加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支出, 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确保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医疗卫生器械和医务人员的到位。在提高农民生活方面,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摩托车、家电、电脑等电器下乡的实施力度, 不仅可以开拓农村市场, 还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发展。最后应建立农产品收购与价格补贴的长效机制, 解决农民丰产不丰收的问题, 稳定农村居民的收入预期, 促进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

3.3 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 扩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 缓解甚至解决青壮年劳动力的后顾之忧显得尤为重要。其次重点应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合作医疗制度, 使广大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助, 不至于因病致贫致困。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统一使用的社会保障个人账户, 构建出一种长效机制, 为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农民等劳动者的自由流动及其基本的生活消费水平提供保障。

摘要:近年来江西省的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最终消费率却逐年降低。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性因素。随着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比呈现波浪式上升, 农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1990—2012年的数据, 对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人均消费支出差异进行了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城乡消费差距出现的直接诱因, 而城乡消费差距的存在进一步加深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不平衡;在此基础上, 提出缩小当前江西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促进农村消费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差距,最终消费率,协整分析

参考文献

[1]韩立岩.中国收入—消费关系的协整分析与模糊分析[J].管理世界, 1998, (5) .

[2]秦朵.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总量研究[J].经济研究, 1990, (7) .

[3]王国华, 李克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 2003, (1) :48-51.

[4]郑永奎.消费正义与人的存在和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 (哲社版) , 2002, (4) :66-68.

[5]林毅夫, 蔡昉, 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 1998, (6) :3-10.

[6]林艳.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 2009, (8) :57-59.

篇4:缩小“城乡差距”的作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城乡差距  作文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91-02

在乡镇工作过的语文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就学生写作能力而言,“城乡差距”大。在乡镇,一类文罕见,二类文三五篇,三类文普遍,四类文不少;在城市,一类文常见,二类文普遍,三类文不多,四类文少有。笔者在乡镇执教语文十年,为缩小差距作过努力,现拟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及方法。

一、乡镇学生作文心理及表现

学生怕作文,乡镇学生尤其严重,到了“谈写色变”的程度。作文题往黑板一写,堂下便一片哗然,或讨价还价,或怨声载道。作文两节课,第一节课动笔的甚少,手足无措、烦躁不安、无所适从者多。可见他们的写作心理不够积极,有障碍。这在作品上表现为卷面潦草,内容干瘪,文字干涩,结构混乱,不堪入目。

二、造就“城乡差距”的原因

乡镇学生家庭缺乏文化低蕴。就侨港镇而言,许多家长八十年代还被列为“扫盲对象”,“水上教学点”、“晚上进修班”便是为了这些家长而设置的。家庭既是“文盲”,家中藏书不会很多,乡镇学生从小得不到熏陶启蒙,更不可能获得长辈的指导。乡镇学生起点低、家庭文化低蕴不深厚,这是原因之一。

多数的“乡村教师”来自城市,家庭生活在市区,接触城市学生多,有意无意地把城市学生文通字顺的文章与自己学生的对比,便认为乡镇学生“朽木不可雕”,难就“桃李满天下”的局面,灰心丧气、干脆放弃。这是原因二。

写作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欲提高必需经过长期的积累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一特征误导了部分学生和老师:写作靠天赋,后天努力无效。形成了“诗有别才,与书无关”的缪论,吓跑了学生写作欲望,疏懒了老师的作文教学。这是原因三。

三、缩小“城乡差距”的方法

1.重视评讲,创造最佳时机

理科教师是很注重题目评讲的,语文教师应该效仿。学生对这一环节很感兴感,布置写作文时他们吵吵嚷嚷,听评讲时却鸦雀无声。从良好的课堂气氛看来,评讲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最佳时机;指导了写作技巧,唤醒了积聚于学生头脑中的素材,理顺了学生混乱的思路。要上好作文评讲课,得在批改过程中作准备,作好摘录并筛选好重点。评讲优秀作品时,不光读,还要板书分析,和上阅读课文一样。这样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又能让后进生迅速借鉴到章法语法。低分作文利用投影仪投放到银幕上,让学生讨论归纳文章的失分点,让学生明确三四类文的标准,然后教师再分析指导。另外,评讲时教会学生“拼合”文章。分数低的作文有些选材是新颖的,只是结构混乱、表达不佳,而结构清晰的又用了老掉牙的材料,各取所长,“拼合”起来就是一篇优秀作品。总之评讲能点拔启发学生的写作智力。

2.重视一题多练,积累范文

一题多练指同一道题目经过“学生写→老师改→学生再写,学生写→老师改→学生再写”循环过程,反复多次练习,直到文质兼美。

一种能力形成,要经过多次有意识、有目的的反复训练,而我们的作文练习往往一次一个题,浅尝辄止,较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低分文章失分点往往不止一个:或审题不正确,或主题不鲜明,或入题不迅速, 或布局不条理,或详略不得当, 或语言不畅达。打一枪换一个阵地,写一次换一个题目,这种“一次性作文”导致许多失分点得不到修正,这次的失误成为下次作文的诟病。反复练习能逐一弥补错漏。

《新课程标准(7-9  年级)》对写作教学明确提出:注重写作过程中修改加工环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反复练习的过程就是修改加工的过程,也是修改习惯养成的过程,是咀嚼、下咽、吸收写作技巧的过程。

在说明文写作教学中,我在两周内对同一题目《模型船》进行了四次练习,三次评讲。第一次作文收上来后,针对多数学生混淆“说明文”和“记叙文”这两种文体作一次评讲。第二次收上来后针对说明不够详细、说明顺序混乱又作了一次评讲,并取一艘实物模型船放置讲台上,指导观察的方法,强调写作顺序。第三次,因说明语言不生动,说明方法单一,又评讲一次。最后,收上来统计平均分比初次高十多分,效果很理想。

经过反复训练写出来的文章,成为学生的代表作,长期留在学生记忆深处,成为考试时的范文,每学期积累六七篇,考场上学生便胸有成竹。

一篇文章从文理不通到文从字顺,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3.重视比较写作,拓宽素材的用途

阅读教学中,常常把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归纳文章的异同,以此引导学生深读文本,这就是比较阅读法。受这种方法的启示,创设了比较写作法,即把类似的命题编成一组,学生在短时期内逐一写作,在比较练习中掌握技巧。例如,《---给我点亮了一盏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角色》、《---触动我的心灵》和《---让我心动》,这些类似命题就是一个组题。

比较写作能较好地拓宽素材的用途,弥补写作材料匮乏的缺陷,增强写作能力。学生从小被“圈养”、“娇养”,又受网络的冲击,阅历少,见识少,阅读少,积累少。写作材料匮乏,学生深陷捉襟见肘、无米炊的困境。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救失作文材料,拓宽素材多角度使用的途径。数学教师常常把类型题集中在一章或一节中加以比较练习,以加强学生对某一公式的运用。同样,比较写作能加强学生对素材的运用。相同的食材,用上不同的配料,经过不同的制作,就形成特色风味。同样,有限的素材经过用心的剪裁,巧妙的构思和恰当的表达也可以写成一篇好文章。比较写作对剪裁、构思和表达能力的养成大有裨益,从而增了强学生的素材运用能力,乃至写作能力。

4.重视材料积累,建设储备仓库

“高考……南京十三中的应届理科生蒋昕捷,以熟谙的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赤兔马为诚信殒身的感人故事,蒋昕捷五岁时就迷上了《三国演义》……很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北海广播电视报》第34期)。蒋昕捷高考作文满分的事迹证明了材料积累对写作有积极的意义。

特级语文教师魏书生在介绍作文教学经验时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好的文章大多是向前辈名篇学习之后加上自己的创作写出来的(《教书育人之道》第230页)”。考场上是不能“抄”的,否则是作弊违纪,唯有平时充实自己头脑中的“储备仓库”。

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要求学生学会收集材料、占有材料,建设自己的“储备仓库”。这样,学生如果碰上未经历过感受不深的命题时,就能到“储备仓库”中寻求帮助,化险为夷。

指导学生积累材料:第一,推荐好书、好报,充实家中藏书。第二,教导学生做读书卡片、编索引。第三,每星期布置三次书面摘录并检查、培养乡镇学生读课外书及自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第四,课堂上交换阅读,让学生熟记。

为了提高写作水平,许多老师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我认为“积累材料”更适合乡镇学生。每日一篇日记,工作量大,老师不能一一批改评讲,学生得不到指导,写来写去,还是在原来的水平上徘徊。

篇5:收入差距英语作文

Income Gap

There has been a heated discussion over the growing income gap now. Some people hold that the gap is natural because it reflects different contributions that different people make in their work.. In their view, those people with high income work hard and long.

Besides, these people bring high efficiency, and create more wealth. Accordingly, they deserve high pay.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always some people who view this gap negatively. They believe that a lot of CRImes happen as a result of this income gap. Some people make so little from their work that they risk taking CRIminal acts to get rich. In fact, experts have long found out that most cases of CRIme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low income. There is another point to back up a negative view against income gap. For most people, income gap may destroy the satisfaction that they obtain from work.

篇6:差距初三作文

吃完饭后到静校的那段时间,是女生们聊天的好时机,一群女生总是坐在树下,叽叽喳喳地聊这个聊那个。

今天是个普通却又有些奇异的日子。我们的正对面有一个花坛,今天突然蹿出了一名女生,在其间流连忘返。她孤零零地沿着花坛边缘走着,绕着小小的花坛走了一圈又一圈,偶尔蹦跳几下,宛如一个人在舞台上演着独角戏,看了好不生怪异之感。我们对她观察了许久,半晌才有人打破沉默,她忽然想起,她听说这位女生有自闭症。周围的女生被这番话狠狠地击了一下,左右讲了起来,嘹亮的声音就如同炸裂的火山,在天空回响起来。怕声音传到她的耳边,我担心受怕地看了她一眼,却发现她仍在轻松地踱步,自闭症一事看似不假。她流连在花坛之间,忘却尘世间的喧哗,与我们仿佛处在两个世界。我也不知怎么的,只觉得心头一紧,不再开口发言。

再次望见她的身影时,是在当天下午。体育课上,女生们坐在一起放松、说说笑笑,偶尔就会爆发出一阵响亮的笑声,汇成声音的巨浪。她仍在一圈圈的在操场上散步,脸朝地,眼睛凝视地面,似乎想从橡胶跑道上望出些什么。我凝视着她,看着她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下课铃响后,我起身准备回教室,与她擦肩而过。那时,我清楚地望见了她的容貌,以及那双并不光彩的.眼睛,漆黑得如同黑夜,就如她封闭的心灵。无论何时何地,她总是孤单一人,面对多少议论的话语,她总是视而不见。她就如同失去光芒的夜明珠,让人无限怜惜。

胡思乱想之间,想起从一本书上得来的话,黑色其实是最包容的颜色,因为它不被任何颜色所沾染,又可以吸收世间所有的颜色。或许她的心灵也正是如此,她虽远离尘世,却保持了另一个世界的特殊颜色,那么我们的这些话就是莫大的谴责。她生来如此,本就不是其所愿,那么我们就更不应该施加言语的压力,对其产生不尊敬。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差距优秀作文】相关文章:

差距初三作文04-14

差距700字话题作文04-10

一分的差距作文04-16

《缩小差距》优秀读后感04-27

对照先进找差距-学雷锋找差距05-25

东西差距05-07

尊严差距范文05-18

贫富差距论文04-17

个人收入差距05-15

真正的差距05-10

上一篇:一次教师培训活动方案下一篇:家教兼职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