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教育对缩小“三大差距”的贡献与经验研究

2022-11-14

教育在缩小贫富、城乡和区域“三大差距”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十一五”期间, 重庆教育在取得全面实现“两基”、突破高中阶段教育瓶颈和高等教育跨入大众化阶段“三大跨越”重大成绩的同时, 为缩小“三大差距”作出了积极贡献, 探索积累了提升教育对缩小“三大差距”贡献力的宝贵经验。

一、重庆教育对缩小“三大差距”作出的贡献

“十一五”期间, 重庆教育对缩小“三大差距”作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消费性直接“缩差”和发展性持续“缩差”两个方面。

1、消费性直接“缩差”。

消费是造成“三大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降低农村人口的教育消费支出和提高教育消费质量, 可以起到直接缩小农村人口和城镇教育的收入水平, 进而遏制“三大差距”的扩大。 (1) 实施教育民生工程, 降低农民教育消费支出。在不降低消费质量的基础上, 降低农村人口教育消费水平, 可以直接缩小其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近些年来, 重庆市为缩小“三大差距”, 面向农村及城镇弱势群体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中职学生资助、营养促进计划、留守儿童关爱计划等教育民生工程, 年均投入资金160亿元以上, 全市农村人口2358万, 人均约200元, 即是说, 农村人口人均纯收入在教育消费过程中增值约200元, 进而为缩小贫富差距作出了积极贡献。 (2) 实施重大基建项目, 提升农民教育消费质量。在不增加消费支出的前提下, 提高农村人口的教育消费质量, 也可以缩小其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近些年来, 重庆市实施农村教育重大项目, 积极推进特殊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农村初中改造、塑胶运动场、校安等工程项目建设, 累计投入近80多亿元, 全市农村人口2358万, 人均100元, 使农村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农村人口教育的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增强了农村人口以接受教育促进生活改革的信心和动力。 (3) 改变农民消费结构, 提升农民收入增长能力。在可支配收入不变的前提下, 降低教育消费支出, 可增大非教育消费支出, 尤其是生产性投入。重庆市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和重大教育基建项目对降低农村人口教育消费支出, 刺激农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和生产投入, 产生了积极地效应,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率。

2、发展性持续“缩差”。

教育对于缩小“三大差距”的贡献, 应当体现为农村人口进入中等及以上收入群体提供发展支持上, 即是说教育要为缩小“三大差距”走民生导向的发展之路提供支持。 (1) 增加接受教育机会, 奠基农村学生发展。重庆市除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采取多种途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中等及以上教育外, 在国家加分政府的大框架下, 为缩小“三大差距”, 采取对全市集居、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三峡库区淹没乡镇考生等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照顾,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也为他们今后进入中等及以上收入群体提供机会。“十一五”期间, 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从1997年的7.06年上升到2010年的9年。这提升了重庆缩小“三大差距”的“差方”发展能力。 (2) 提供就业创业支持, 成就农村学生发展。重庆市政府制定10条措施, 通过引导基层就业、定向培训、就业见习、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就业指导等方式, 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不少农村籍毕业生得益于政府的就业、创业政策支持, 走上了自食其力和致富的道路, 进入了中等及以上收入群体。 (3) 催生科技创新成果, 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缩小“三大差距”的根本措施, 应当是促进社会生产进步。“十一五”期间, 重庆教育促进了科技进步, 全市90%的基础研究由高校领衔承担, 70%的创新成果由高校完成。教育对重庆经济增长的总体贡献率达到36.83%。

二、重庆提升教育对缩小“三大差距”贡献力的基本经验

重庆市提升教育对缩小“三大差距”贡献力的基本经验, 主要体现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政治智慧、保证“百分之四”的经济智慧、创新体制机制的管理智慧和提高育人质量的教育智慧”四个方面。得益于“四大智慧”, 重庆教育环境竞争力跃居全国第一, 教育对缩小“三大差距”发挥了“消费性直接‘缩差’和发展性持续‘缩差’”的积极作用。

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政治智慧。

教育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升教育对缩小“三大差距”的贡献力, 首先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庆市以“确立教育“缩差”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营造教育良好环境、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开展国家教育试验”坚持科学发展观, 体现了为提升教育对缩小“三大差距”贡献力的政治智慧。

2、保证“百分之四”的经济智慧。

教育发展既服务经济也依靠经济。提升教育对缩小“三大差距”的贡献力, 必须优先保障教育的经费投入。重庆市以“改革公共财政政策、拓展教育融资渠道、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供经费使用效益”保障投入, 体现了为提升教育对缩小“三大差距”贡献力的经济智慧。2010年, 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以上。近3年, 重庆在教育上的硬性投入达到770多亿元, 其中:义务教育投入400亿元;高等教育投入200多亿元;高中阶段教育投入170亿元。

重庆市之所以能够在全国31个省市 (自治区) 率先达到4%的目标, 主要在于改革和调整公共财政投入方向, 保证预算内和预算外、预算和决算、地方决算和中央决算“三个比例”, 一是预算内财政的20%足额拨付给教育, 预算外财政同比例投入教育;二是预算和决算同比例投入教育, 即决算的增量部分要同比例投入教育;三是中央决算超收部分分配到地方时, 确保20%投入教育。

3、创新体制机制的管理智慧。

管理即是对人、财、物、事、时间、空间和信息的统筹, 科学、高效管理的智慧在于职责明确、体制完善、方式适宜。提升教育对缩小“三大差距”贡献力的关键在于加强政府对教育的管理。重庆市以“明确管理职责、完善管理体制、转变管理职能、创新办学体制和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加强管理, 体现了为提升教育对缩小“三大差距”贡献力的管理智慧。

三、提高育人质量的教育智慧

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人才。缩小“三大差距”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教育, 催生人才。重庆市以“改革学校招生制度、推进基教课程改革、创新职教培养模式、加强高校专业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完善教育督导评估”提高育人质量, 体现了为提升教育对缩小“三大差距”贡献力的教育智慧。

“十二五”期间, 重庆将率先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和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 重庆教育一定能为缩小“三大差距”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仿真工学结合提高高职教学质量下一篇:试析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