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介绍

2024-04-27

贵州省情介绍(精选6篇)

篇1:贵州省情介绍

贵州省情介绍

贵州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自治区、西连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面积

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区划

下辖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13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1个特区)。

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3474万人,共有48个少数民族,居全国第二位,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

地形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全省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属典型“四不靠”地区。岩溶裸露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3%以上,80%以上的县、市为岩溶地区,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气候温和湿润,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

交通

作为西南入海的主要通道及交通枢纽,黔桂铁路、川黔铁路、贵昆铁路、湘黔铁路四条铁路干线贯穿全省,营运里程达1468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1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23公里。省内有5条国道线和30条省线干线,基本形成以贵阳为中心、沟通贵州各市县的公路网。按照贵州“678”高速公路网规划,到“十二五”末,贵州将建成4500公里以上,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已开通贵阳至香港以及贵阳至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成都、重庆、昆明、桂林、厦门、西安、海口、长沙、武汉等26余个城市的航线。铜仁凤凰机场,黎平机场,黄果树机场,兴义机场等4个地市县级机场也相继修建完成,凯里黄平机场、遵义新舟机场、六盘水月照机场等支线机场已相继开工建设。

矿产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门类齐全,储量丰富,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02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水、电、煤等多种能源兼备,水能与煤炭优势并存,水力理论蕴藏量为18140.3兆瓦,居全国第六位。煤炭资源储量达527.98亿吨,居全国第五位,素以“西南煤海”著称。旅游

贵州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素有“公园省”之美称,被世界旅游组织称赞为“生态之州、文化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现有“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1个,国家5A级旅游区2个,黄果树等1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梵净山等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里杜鹃等21个国家森林公园,织金洞等6个国家地质公园,侗族大歌等31项5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济概况

2011年,在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加一推”(加速发展 加快转型 推动跨越)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努力克服特大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呈现出发展提速、转型加快、效益较好、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顺利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570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财政总收入1330.08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01.55亿元,比上年增长6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8.1%;进出口总额48.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2%;金融业增加值268.44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742.79亿元;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5.01元,比上年增长16.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352.88元,比上年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4145.35元,比上年增长19.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55.76元,比上年增长21.2%。“十一五”期间,贵州经济年均增长12.6%,以支柱产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特色工业体系初步形成。省内主干输配电工程与华南电网及周边省市区联网,“西电东送”格局基本形成,能源工业成为全省第一支柱产业,其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8.6%。烟酒工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得到巩固,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等优势原材料工业进一步壮大,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医药制品、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获突破性进展。发展形势

2012年,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意见》指出:“贵州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贵州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发挥贵州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 是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有力支撑;是加强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大举措。”明确要求贵州全体干部群众“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将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贵州一系列发展思路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对我省提出的主基调、主战略给予充分认可,为贵州当前和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一系列“含金量”极高、针对性很强的重大举措,为推动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项目、资金多方面的有力保障和强大支持。这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标志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篇2:贵州省情介绍

如何吸引外资?

贵州包括整个西部地区提出的关于大投资、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切合实际吗?

任何国家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都要靠三个拉动:一个是投资拉动,一个是消费拉动,再一个是出口拉动。贵州的人均GDP处于全国的末位,所以要在很短的时期内依靠强有力的内部需求的拉动,是比较困难的。而贵州的出口又处于劣势地位,对贵州来说,大投资战略是一个最重要的选择。

开发西部,就需要大的投资。但这个投资的钱从哪里来?由于国家土地政策的拉紧,地方政府从买卖土地中得到的资金会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大的趋势。整个西部外资投资环境改善了,外资会逐渐进来。我们营造怎样的环境,使那些意向性的资金变成实实在在的投资?这是一个大课题,值得研究。

在软环境上下工夫

研究贵州的投资,关键是研究钱投到哪去,投什么东西,投什么项目。贵州的经济发展状况,实际上包含房地产、药业、食品业和矿业。

I think:营造一个好的投资环境,是西部解决引进大量资金实行大开发的重要前提。东部产业转移到西部,这是必然的,因为所有投资者都要考虑投资成本,降低成本是所有投资家、企业家思考得很重要的问题。贵州有资源,有劳动力,有很好的通道(长三角经济带和珠三角经济带的大通道,贵州省政府已确立把贵州建设成为物流大基地),但许多企业却进不来,因为我们的产业政策有问题,产业结构不太合理,拿不出好的项目。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现在吸引投资的基础性障碍已经在逐渐萎缩消失,关键是我们要营造投资环境,在软环境上可能下更大的功夫。

做足姿态才有投资

“软环境”就是:办事效益高,融资和投资渠道比较通畅,审批环节周期不要太长。

贵州现在资本形成在GDP占的比重比较高,投资弹性系数很低,投资的转换率也比较低。但对于西部地区来说,仍需要有大量的钱来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中,否则很难实现快速增长的目标。我们怎么去吸引投资?对于贵州来说,要做好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准备。有钱的人未必会轻率的把钱投入到这里来,如果我们做足了姿态,也拿出很多的政策,引资是不成问题的。

贵州的投资环境软肋

观念落后

制约贵州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是观念的落后,因此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快。在市场准入这个问题上,贵州明显落后,在电力、资源方面,民营企业进入是非常难的。

比如:一些银行的行长,他们总觉得,如果贷款给国有企业,项目最后搞砸了,最多认为这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够。但如果贷款给民营企业,项目出了问题,就认为银行跟民营企业有什么勾当,最后把这件事上升为很大的政治问题。虽然我们讲了很多年,对于民营企业一定要一视同仁,国家也有正式的文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但是真正落到实处,很不容易。这其实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中介服务发展滞后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政府、企业和中介这3架马车,是拉动社会发展的缺一不可的主要力量。从现代社会角度来说,中介社会发展完善与否,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如果中介服务跟上去的话,它会发挥相当大的作用。但是贵州在这方面做得不太够。那么多年来,贵州的招商引资主要还是靠一条腿走路,就是由政府牵头,政府操办,政府实施。几百万的招商引资,主要还是从政府的这个角度来考虑的,民间的力量没有发挥作用。

政府招商有很多弊端,一些领导出于某种原因,总是喜欢拍板,喜欢拍胸脯,拍完胸脯之后,他过两年就走了,而那个项目要搞三四年,留了一大堆的法律问题,到最后谁也不来处理,成了烂摊子。

诚信和政策

民营经济是贵州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增长点,现在贵州都是靠国企、靠银行、靠政府的投资,社会资本进不了垄断行业,所以贵州的产业发展很慢。要解决政府的投资环境问题,首先把政府的职能转变。

政府讲不讲信用,政府官员说话算不算数,企业的诚信怎么样,大家是不是都在坑蒙拐骗,搞恶性竞争,这些东西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的基础性因素。如果诚信的问题不解决,其它问题都很难解决。所以一定要有诚信作为基础,投资环境才会从各方面不断得到改善。

篇3:贵州省情介绍

关键词:贵州省情,教学范式,改革

根据托马斯.库恩对“范式”的论述, 目前范式概念的广泛使用和延展, 教学范式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推进“贵州省情” (以下简称“省情”) 教学范式改革就是在总结之前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 不断探索完善与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学生实际相一致的系统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一、之前的主要教学经验总结和存在问题

(一)

主要经验总结:一是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PPT讲解、提问、讨论、案例分析、视频播放及模拟实践等形式, 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情绪,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二是结合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把对省情的认识、了解和思考同学生的思想, 学习、专业, 就业及未来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这对大多学生毕业后将在贵州工作的同学而言, 可以了解贵州的建设发展与自己专业的关系, 专业和行业发展的关系, 使学生对学习、专业、就业、前途和发展有着更清晰的认识, 更有自信。三是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整合, 理论升华, 并引向深入。占80%来源于贵州的学生学习“省情”, 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普及条件下, 学生对贵州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知识, 注重对学生知识进行逻辑化整合, 把零碎知识或表象知识进行理论深化, 成为系统的理论知识, 把理论引向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解决。四是根据“省情”教材特点构建教学逻辑。“省情”课既有别于经济地理学, 又有别于区域经济学, 更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政治宣传课。构建不断完善的教学逻辑可以实现知识拓展和理论深入的统一, 有限课时与教学内容的统一, 教与学的统一。同时, 避免了教学中容易产生的简单知识的重复和枯燥单调的讲解。

(二)

存在问题:一是“思而不学”和“学而不思”。“思而不学”是目前部分大学生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幼稚病。具体表现是觉得学习知识没有用, 幻想一夜发财致富, 或游戏人生, 形成逃课缺课现象;“学而不思”是目前部分大学生不思进取的课堂病。具体表现是人在课堂心在外, 或对问题不做思考, 方法不做探究, 或对问题不求甚解, 对老师提问沉默对待或一言蔽之, 对待试题答卷依然是中学式的答题思路和模式。二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不强, 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学生在基础教育的学习中, 几乎就没有主体意识。也是学生在基础教育中养成的学习惯性在大学课堂的延续。三是教学形式不够规范, 随意性较强。由于没有系统的教学设计, 无论是提问答疑、讨论思辨, 还是播放视频, 总是难以达到预想教学效果。四是考核方式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对学生的综合成绩评定, 主要还是集中体现在一张试卷上, 不能对学生的能力提高进行客观评价。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二、“省情”教学范式改革的基本要求

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为主导,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现学生知识系统化的拓展和综合能力提高, 对“省情”范式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

教学准备充分是教学范式改革的基础。充分做好课程系统教学设计和每一堂课的教学模块设计, 是实实在在推进教学范式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证;不断完善课程系统教学设计, 是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实现创新的基础。如果说传统备课注只注重教学内容知识的补充和完善的话, 那么教学范式改革的教学范式设计则是在传统备课基础上, 更加注重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与教学内容的统一, 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革新和完善。

与此同时, “省情”的时代感, 要求教师具备更多的学科基础知识, 全局视野, 时事政治观察力, 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正确解读能力, 对贵州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经济社会发展认识需要全面系统深入, 对贵州自然资源、历史人文、民族文化、教育科技、环境生态、政策创新和创新氛围等, 需要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总之, 把“省情”不断丰富、充实和发展的教学内容与不断完善的教学范式统一在改革发展中, 教学范式改革才更具有活力。

(二)

“省情”教学范式改革的系统化和精细化。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课堂, 老师、学生、教材、大纲、教案、PPT、教学方式、教学模块、实践形式、考核评价, 等等。作为教学构成的基本要素和教学环节, 彼此不是孤立的, 而是互相联系, 互相促进, 相互制约的一个教学系统。因此, “省情”教学范式改革需要立足实际基础上, 在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和设计中, 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教学元素进行认真设计, 对每一种教学形式、每一堂课都需要及时进行认真总结、比较、反思和检讨。才能发现不足, 扬长补短, 不断完善。

(三)

“贵州省情”教学范式改革的课堂设计需要具有开放性和可实践性。教学范式不能追求不一蹴而就, 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总结和完善。尤其是“省情”这样时代强的课程课程系统设计, 更需要开放性和可包容性。同时, 教学范式改革不是关起门来做文章, 必须依托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结合实际, 针对不足部分进行的变革和不断完善。“省情”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 同一教学形式面对不同班级的学生, 效果也不相同。对此, 老师需要坚持一般理论指导原则, 根据具体实际制定和设计具有灵活的教学模块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也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建立和完善对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的考核评价办法。考试不是目的, 但面对学生对一考定成绩的无畏和老师的无奈, 应用对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机制来推动教学范式改革。在教学范式改革系统中, 以注重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考核评价, 促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养成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也促进主题式教学为主的教学范式改革;以严格方式进行基础知识考核, 促进学生把握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以按论文初步形式要求撰写一篇文章, 既能促进学生加深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改变学生在中学形成的一问一答的答题习惯, 逐步把握大学学习方法和适应大学学习要求, 又能客观评价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及研究能力。

三、“省情”课堂教学形式改革

课堂教学形式改革是教学范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传统“填鸭式”或“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形式的变革, 在于实现教学形式与学生实际、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统一。“省情”课堂教学形式首先需要围绕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进行课堂教学形式选择和教学环节设计。

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是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要求,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省情”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整体设计中, 始终需要落实在具体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 始终要以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昂情绪和高度自觉性为出发点, 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实践综合能力为目的。在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 把学生做为主体, 引导同学们自觉地去认识贵州全貌, 讨论贵州的发展问题、探索贵州精神, 把自己的学习、发展、期望与贵州的发展自觉的联系在一起, 在积极主动探索贵州发展中, 寻找到专业发展、创业机会和创新契合点。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增强学生在“省情”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教学过程, 就是增强学生自觉热爱贵州, 奉献贵州的情怀!

系统完善主题式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主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在对之前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中, 讨论、视频、案例分析等诸多教学实践探索中已有应用。但因缺乏系统性的课程和课堂教学模块设计, 主题不突出, 与主题相应的教学环节不系统, 所以, 不能确保整个课程教学和每一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高。鉴于此, 在对教学实践经验进行系统化梳理的基础上, 对课程和主题式课堂教学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设计, 并把这种教学方法上升为一门课程教学范式中的核心内容, 形成一种稳定的、开放的教学模式, 不断推进和完善。主题是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中心思想, 需要结合学生实际, 反复锤炼, 激发学生自觉学习探讨的兴趣。主题也是课堂教学的主线, 需要与主题相应的教学环节设计, 引导学生围绕主题, 逐步进行知识拓展, 问题分析和理论深化。主题式教学始终要落实学生主体、主题为中心, 学生自主学习和老师引导的统一;实现知识拓展、思想活跃、理论实际、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提高的统一。

四、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基于摸着石头过河, 勇于敢闯敢试的精神, 在边改革边探索, 边总结边改进, 边前进边完善的进程中, 最重要的是扬帆起航, 并迈出了最坚定的步伐。每一次教学范式改革, 不求完美无缺, 只在于步步提高。对“省情”教学范式改革, 需要通过抓住关键问题, 以解决关键问题促进其他相应问题的解决, 实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贾孝敏, 李孝梅.贵州省高校贵州省情的教学现状和对策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 2011, (7) .

[2]陈宏明.贵州省情课的教学方法创新初探[J].大学教育, 2014, (4) .

[3]熊宗仁.贵州省情认识的理论探讨与历史评述[J].贵州社会科学, 2002, (4) .

篇4:贵州省情课的教学方法创新初探

[关键词]省情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117-02

贵州省情(以下简称“省情”)是贵州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贵州省教育厅要求全省高校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该课程开设几年来,对提高贵州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大学生认识贵州、了解贵州,培养大学生热爱贵州、立志未来建设贵州的思想感情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省情”课的开设受到全省高校师生的普遍欢迎。但在“省情”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省情”课的教学效果,迫切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改革。

一、对贵州省情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重要意义

创新“省情”课的教学方法是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需要。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发[2004]16号文件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大力“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对大学生“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上述国务院精神的指导下,教社政[2005]5号文件中对高校思政课教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研究分析社会热点。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中央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不仅给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而且将有力地推动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深入开展。

从近几年“省情”课的教学实践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少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有的教师要么照本宣科,缺乏创新,要么是责任心不够,敷衍塞责。很多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及丰富的教学资源都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致使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心不在焉,就是埋头看自己的书或是玩弄手机,更有甚者干脆逃课。据贾孝敏、李孝梅的调查,虽然超过80%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的开设很有必要或有必要开设,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任课老师感到不满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从这门课中收获很小或没有收获。这应该说问题的根源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欠妥。“省情”课既是一门开阔大学生视野的人文通识课,也是一门培养大学生高尚情操的思政课,该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贵州省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贵州这片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热土,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家乡,并从先辈开发建设贵州的历程中吸取力量,增强自豪感、责任心和自信心,激发出热爱贵州、建设贵州的巨大热情。”要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因为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进行德育的过程。鉴于“省情”课的教学在形成和塑造学生高尚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亟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二、创新贵州省情课教学方法的尝试

(一)专题讲授法

贵州省情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的内容体系与教学目的既不同于其它思政课,也不同于一般专业课。什么是省情呢?熊宗仁认为:“省情是一定历史时期影响一个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的全面科学的概括和抽象。它包括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传统和科技教育水平、人口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等等。”可见“省情”教材涵盖的内容极为广泛,简直可谓关于贵州的一部缩微的百科全书。面对如此丰富广博的知识内容,如果不采用专题讲授法,就很难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的教学内容。

专题讲授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在尊重原教材的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根据新确立的主题来安排、补充和组织教学内容,尤其注意补充一些具有说服力的经典素材。该教学法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研讨性。本人在贵州省情课的教学过程中,曾将全书内容辟为六大专题,即“秀美富饶的贵州”、“悠久灿烂的历史”、“魅力无限的贵州民族及民族文化”、“快速发展的经济”、“欣欣向荣的社会事业”、“美好的贵州未来”等,这六个专题囊括了贵州省情的基本方面和主要内容。这些专题的确定及教学内容的编排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在“省情”课的专题教学中,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注重突出贵州的地方性、民族性和独特性。另外,在每个专题的教学中尤其注重乡土文化资源的利用。因为在“省情”教材中,很多方面只是点到为止,运用这些乡土文化资源能使讲授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使讲课内容有血有肉,不至于产生空洞乏味的感觉,从而增强讲授的趣味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二)学生参与法

让学生参与到“省情”课的教学中来,既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也是因为现实条件提供了可能性。在“省情”课的教学内容中,有不少方面特别适合采用学生参与讲述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授“特殊的地理环境”这一教学单元时,拿出一定的时间由学生介绍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贵州各地在地理地貌、气候特征及自然资源等方面差异很大,由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介绍自己家乡自然地理及资源状况,不仅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而又充分地表达自己。通过学生生动形象的讲述,学生能对全省各地的地理环境产生全面的了解,同时能获得如同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再如在介绍“贵州民族及民族文化”这一节时,同样采取了让学生参与讲述的方法。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各民族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让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介绍本地区的民族文化,可以充分展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差异性和独特性,学生们对丰富多样的贵州民族文化也易于理解和接受,其教学效果比老师一人独自讲述要好得多。

学生参与教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让学生讲授,其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参与法既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也利于学生间的互动,它可改变长期以来单纯由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并不是坐视不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着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首先要提前布置任务,提出教学要求,设置好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并告诉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资料、去分析和思考问题,在此基础上做好自己的讲述准备。大学生思想活跃,乐于参与也善于表达自己。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视频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广泛应用为视频辅助教学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近几年来,与贵州省情有关的视频数量相当可观,为该课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可视资源,如文化共享工程《走遍中国》关于贵州的系列片,制作精美、内容丰富、民族特色鲜明、解说言简意赅,是了解贵州不可多得的教育宣传片。综观近几年来出现的有关贵州省情的视频,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关于贵州自然地理风貌的视频,二是关于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视频,三是关于贵州历史文化的视频,四是对贵州的重要城市宣传介绍的视频,五是关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及综合系统介绍的宣传片等。这些视频内容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示了贵州省情,大大弥补了书本上简单陈述的不足,而且大多数视频时间在半小时以内,很适合在课堂上讲完教学内容后穿插放映。

在“省情”课教学中引入视频辅助教学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众多精彩的视频为学生认识贵州、了解贵州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学生普遍认为,用视频辅助教学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不仅是因为许多视频内容新鲜、知识丰富,是教材中不曾有的,而且是因为融声、像、色、光于一体的视频可以为学生提供多重刺激,使课程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从而改变过去在课堂上仅凭听觉获取知识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讲授知识的记忆,增强了对贵州省情的理解,在寓教于乐中增长了知识,因此教学效果明显,深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贾孝敏,李孝梅. 贵州省高校贵州省情的教学现状和对策探讨[J]. 咸宁学院学报, 2011,(7):150.

[2]樊豫陇. 现代教学论[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

[3]熊宗仁. 贵州省情认识的理论探讨与历史评述[J].贵州社会科学,2002,(4):27.

[责任编辑:雷艳]

篇5:贵州省情总结

第一章

一、贵州的基本省情:欠发达,欠开发。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第二章

一、地理环境

贵州是位于云贵高原东部

四川,重庆

+

云南——

贵州

——湖南

+

广西

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的山区自然条件。1.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岩溶地教多。2.地势西高东低,又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

第一、西部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以西平均1500米以上,最高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166米。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最高峰是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

第二、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一线向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800-1500米

第三、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800米以下,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最低峰在东南部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48米。

一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占61.9%广泛分布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跌水、悬挂泉、喀斯特湖。

地下溶洞、暗河、伏流、暗湖、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莲花盆、卷曲石。

二地貌类型:92.5%为高原山地和丘陵,山间小盆地仅占7.5% 1.北部大娄山,赤水和乌江分水岭1000-1500米

2.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2572米,是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区网”的成员。黔金丝猴的生存区。

3.西部有乌蒙山,山脉绵延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水城县、六枝特区,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最高峰是韭菜坪2901米

4.中部有苗岭,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雷公山,2178米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物种基因库”

大娄山

+ 乌蒙山——

苗岭

——武陵山

三、地理差异:

1.东部山地丘陵区,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区。2.北部中山峡谷区,包括大娄山以北地区。

3.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包括黔西、织金以东,黄平以西,绥阳以南和镇宁、惠水以北地区。

4.南部山地河谷区,包括苗岭中段以南地区。

5.西南部山原丘陵地区,包括普安以南,望谟以西,南盘江以北地区。

6.西北部山原山地区,包括盘县、晴隆以北,黔西、织金以西地区。

二、气候

气温

1、年平均气温10-20 2.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3.最高温度区为南部、东部、北部河谷地区,铜仁最高42.5 4.低温区为北部地势较高地带,威宁最低18 5.避暑之都贵阳,凉都六盘水。降水

1.处于冷暖空气经常交锋区,最多在110-1300mm属于湿润地区、2.多雨区:

一、苗岭西段南坡,最多是晴隆。

二、苗岭东段南坡,最多是丹寨。

三、武陵山的东南坡。

3.最少威宁,赫章,毕节,其中赫章最少。

4.雨季:4月上旬到5月上旬自东向西到来。6-7月最大,水热光基本同步。

日照 在800-1600小时之间,形成阴雨多、日照少的独特天气。西多东少,西部威宁、盘县多,北部大娄山区的遵义、务川少。

气候的地域差异及类型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可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气候类型。

1.南亚热带:在红水河和南、北盘江河谷地带,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2.中亚热带:东、南、北三面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3.北亚热带:黔北、黔中和黔西南海拔1000米左右的广大地区,冬暖夏凉。

4.暖温带:在黔西、北海拔1700-2400米之间地区,冬冷而夏凉。

5.中温带:在黔西北海拔2400米。气象灾害

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秋风、凌冻、冰雹、倒春寒、秋绵雨、暴风和大风。

四、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

1.长江流域:牛栏江横江水系、乌江、赤水河綦江水系、沅江水系。乌江是贵州最大的河流。

2.珠江流域:南盘江、北盘江、红河水、都柳江水系。

五、类型多样、肥力不高的土壤条件 土壤有: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和旱作土。其中黄壤面积最大占38.6%,水稻土最少。

土壤耕作条件特点:

1.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少、宜林地广、耕地少。人均耕地只0.7亩

2.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3.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石漠化严重。

4.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六、错综复杂、分布呈现过渡性的生态植被。1.阔叶林

2.针叶林——最广

3.灌丛和灌草丛 4.沼泽与水生植被

5.竹林——赤水竹海

组合态势的自然资源

一、水煤结合、水火电互济、优势突出的能源资源。

1.水能资源:储存量居全国第六位,单位面积占有量居全国第三。2.煤炭资源:居全国第五位、六盘水、毕节最多。

二、组合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

1.铝土矿:居全国第三位,主要分布在贵阳、清真、修文、遵义。2.磷矿:三大磷矿产区之一,居全国第三,主要分布在开阳、瓮安、福泉、织金,其中开阳最多。

3.重金石:居全国第一 4.金矿:居全国第十。5.锰矿:是三大锰矿集中产地之一,居全国第三。6.水泥原料 7.汞矿:居全国第一 8.锑矿:居全国第四。

开发利用的角度看贵州矿产资源有五个方面:

1.资源丰富、优势矿产显著。2.分布相对集中、规模大、便于开采。3.质量好、潜力大、远景好。4.共生伴生矿产较多。

5.资源丰歉不均、部分矿产短缺。

三、种类繁多、具有广泛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1.植物资源

(1)森林资源:覆盖率为40.52%713.8万公顷。黔东南最多,六盘水和安顺最少。

(2)草地资源:占全省面积的24.3%,427.02万公顷,黔南和黔东南最多,贵阳和六盘水最少。

(3)农作物资源。

(4)药用植物资源:珍惜名贵药用植物有:珠子参、三尖杉、扇蕨、冬虫夏草、鸡(枞)、艾纳香6种。天麻、杜仲、黄连、吴萸、石斛被称为贵州的五大名药。

(5)野生经济植物。

(6)珍稀植物资源:珍惜濒危植物属于国家重点保护74种,一级保护:伯乐树、贵州苏铁、辐花苣苔、宽叶水韭、山冷杉、银杉、异形玉兰花、掌叶木、云南穗花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

2.动物资源

国家一级: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豹、白鹳、黑鹳、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颈长尾雉、白头鹤、蟒15种。

国家二级: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72种。

四、独特优美、旅游价值极高的自然资源

贵州的自然资源可归纳为“五多”的特点

1.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

梵净山、雷公山、万峰林、即有旱地石林又有水上石林、高山石林、洼地石林、灰白色石林、黑褐色石林,黄果树天生桥石林、银滩石林、修文回水石林、奢香石窗石林、兴义泥潭石林。

2、瀑布与峡谷景观多而壮丽。

黄果树瀑布、赤水十丈洞瀑布群、中东瀑布、马岭河大峡谷、乌江三峡、六广河峡谷、关岭花江大峡谷、黄平飞云大峡谷、开阳南江峡谷。

3.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

织金洞、龙宫、天河潭、晴隆大厂石膏巨晶洞、修文多缤洞、兴义飞龙洞、铜仁九龙洞

4.森林美景多,梵净山林海,习水原生林、茂兰卡斯特原始森林、大方百里杜鹃、赤水竹海、以及安顺九龙山、赤水燕子岩、遵义凤凰山、三都瑶人山、贵阳长坡岭、水城玉舍、龙里龙架山、雷公山、独山紫林山、瓮安朱家山。

5.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良好、景色美。

河流、湖泊、岩溶泉、和温泉。

赤水河、潕阳河、、杉木河、红枫湖、百花湖、万峰湖、草海、息烽温泉、剑河温泉。

十三个国家级风景区:1.黄果树、2.龙宫、3.织金洞、4.红枫湖、5.潕阳河、6.荔波漳江、7.马岭河大峡谷、8.黎平侗乡、9.紫云格凸河、10.铜仁九龙宫、11.赤水、12.毕节九洞天、13.都匀斗篷山——剑江。

行政区划

一、9个地级单位(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两个地区),88个县(市、区、特区)(56个县、11个自治区、9个县级市、10个市辖区、2个特区),689个镇,114个街道办事处,757个乡,252个民族乡,1654个社区居委会,17672个村民居委会。

1.贵阳市 6区3县1市,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小河区、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清镇市。

贵州

贵阳

铜仁地区

遵义市

毕节地区

六盘水市

安顺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西南布衣族自治州

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

贵州发展历史

一、史前发展:黔西观音洞文化,古生物王国。北京周口店、山西西侯度、黔西观音洞 桐梓人、水城人、大洞人、兴义人、穿洞人。

二、史实时期:牂牁时代、牂牁国。春秋后期:夜郎国、赫章可乐遗址。秦汉郡县制,牂牁郡,汉:夜郎郡,土流并制,是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苗瑶,百越,氏羌。唐宋元时期:土司时代,宋代确定贵州名字。

三、明朝:贵州发展主要时期,其主要标志:1.贵州建立行政省(1413年),是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2.大规模的屯田,形成屯田文化。重要的人物:奢香夫人。

四、清朝:改土归流,确定贵州疆域对贵州行政区划和行政建制作调整,贵州真正进入封建社会。产生两次反封建起义:乾嘉起义,咸同起义。

五、鸦片战争:

反洋教运动:青岩教案,开州教案,遵义教案。唤醒各民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觉悟。

六、辛亥革命后处于23年的军阀统治,最后一个军阀是:王家烈。

七、中共在贵州有黎平会议、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南下息烽、威逼贵阳。震撼了国民党的统治,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八、建立人民政权:1949.11.15贵阳解放,1949.11.23贵阳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12.21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完成新民主主义改革的各项任务,恢复和发展国家经济。

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线建设:建成航天、航空、电子三大国防产业。

九、制定和实施“三大战略”

1.科教兴黔,2.开发带动战略,3.可持续发展战略

十、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 1.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制度创新。2.以市场为向导稳步推进农村改革。

3.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4.培育开放的市场体系。5.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6.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7.改革福利分层制度,实行货币分层制度,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西部大开发

1.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西电东输 3.退耕还林

4.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5.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6.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第四章

一、人口发展

1.历史多次人口迁徙: 苗瑶、氐羌、百越、濮族 发配充军。

2.当代人口发展与民族构成

解放后人口快速发展,1949-2010年,全国户籍总人口由1416.4万增加到4189.00万。

2000.11.1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贵州登记的总人口3524.77万人,共有56个民族成分。世居民族有:汉、苗、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白族、回族、壮族、蒙古族、畲族、瑶族、毛南族、仫佬族、满族、羌族。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汉族22198485人,占63.89%;各少数民族人口占36.11%。贵州常住人口为3474.65人。

二、民族的主要特点

1.民族的分布及居住特点:民族居住特点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

汉族分布与全省各地: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苗族主要分布:黔东南、黔南、黔西南,毕节、铜仁、,六盘水市、贵阳市郊区。布依族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安顺市、贵阳市郊区,六盘水市;侗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铜仁地区玉屏侗族自治县、江口县、石阡县,万山特区;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铜仁地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黔东南镇远县、岑巩县,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彝族主要分布在:毕节,六盘水;仡佬族主要分布在:遵义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平坝县、普定县、关岭布衣族苗族自治县,铜仁地区石阡县,毕节地区黔西县;水族主要分布在:黔南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都匀市、独山县,黔东南榕江县;回族散居在:毕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黔西南兴仁县,安顺平坝县、普定县,六盘水市盘县;白族主要分布在:毕节大方县、威宁自治县、毕节市、织金县、黔西县、赫章县,六盘水市盘县;壮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从江县、黎平县,黔南独山县、荔波县;瑶族主要分布在:黔南荔波县,黔东南从江县、丹寨县、榕江县,黔西南望谟县;畲族主要分布在:麻江、凯里、都匀、福泉;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平塘、独山、惠水;满族主要分布在:毕节黔西县、大方、金沙;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毕节大方县、毕节市、黔西县、金沙县、纳雍县,铜仁石阡县;仫佬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麻江县、凯里市、黄平县,黔南福泉市、都匀市、瓮安县;羌族主要分布在:铜仁石阡县、江口县。

二、民族的语言

拥有自己语言的民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白族、水族、壮族、瑶族、畲族、毛南族、仫佬族。

苗族、布依族、侗族是由国家组织造的文字。“水书”是最古老的少数民族文字。

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贵州少数民族分别处在前资本主义的各个社会发展阶段。出多数地区社会经济属封建地主所有制外,在黔西北的部分彝族。苗族地区,还存在着农奴制残余,在黔南的瑶族地区还保留着原始公社痕迹。由于所处社会历史、自然地理条件和生产力状况不同,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甚至在同一民族内部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从事农业生产上,既有细耕作,也有刀耕火种、赶山吃饭的耕作习惯,甚至还有以狩猎为生的,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是铁器、石器、木器。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手工业,但从事工商业的人数极少。由于生产条件差,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少数民族生活十分艰辛,社会发展相对落后。

第五章

一、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1.基本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2.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3.三次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二、贵州经济的主要特点: 1.生产要数占有出现多元化。2.生产要数利用的综合性增强。3.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4.增长动力因素尚不均衡。5.发展阶段向跨越型转变。6.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发生重大变化

三、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1.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2.实行科教兴农战略成效显著 3农业产出水平不断提高

四、生产结构

1.种植业

2.养殖业

3.林业和生态建设

五、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 1.农业产业化的启动 2.农业产业化的规模

3.主导产业:(1)茶叶:湄潭,都匀,余庆,贞丰,晴隆。(2)蔬菜

(3)马铃薯(4)特色杂粮(5)水果(6)中药材(7)竹(8)养殖产品

六、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拓宽 1.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2.工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技术进步加快 3.工业结构加快调整

4.工业特色行业持续发展(1)能源工业和资源深加工(2)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3)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烟:黄果树,贵烟,长征,驰牌,桫椤,遵义。甲级:贵烟,遵义,云雾山,黄果树,有甲秀,乌江,银杉,朝阳桥。酒:茅台,习水大曲,习酒,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金沙回沙酒,青酒,贵州醇,董酒,珍酒,安酒,湄窖酒,黔春酒,筑春酒。老干妈为中国驰名商标。(4).医药制造业(5)高新技术产业

5.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拓宽

第六章

社会事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

一、教育 1.古代教育

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出现第一所书院——沿河鸾塘书院。

王阳明龙厂悟道。

清代:各级官学69所、书院159所、义学301所。

中举者4300多人、进士600多人、贵阳赵以炯,麻哈夏同龢,1897年贵州学政严修改革古书院,将其更名为经世堂。

抗日战争:敌战区的部分学校迁入贵州:私立大夏大学、私立湘雅医学院、国立浙江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分校。本省成立:贵阳医学院、贵州师范学院、贵州大学。

2.文化

历史文化:屯堡文化、阳明文化、沙滩文化、长征文化。1907年周素园创办了《黔报》

篇6:贵州省情填空题

贵州工业产值虽然全国排名较后,但许多行业却有突出之处: 贵州的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水平高,生产能力强,整体实力仅次于四川、陕西,居第三位,其中航空、航天 工业规模全国大;是中国南方重要的 能源 工业基础、三大 磷及磷化工业 基地之一,十大 有色金属 工业基地之一,有规模最大的 铝 厂、钛厂、钎钢厂、钢丝绳厂、锰系铁合金厂、人造金刚石磨具磨料厂等,许多产品名列全国前茅。

●贵州气候属于 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年平均气温 8~200C 左右,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 铜仁,最高达 42.50C ;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威宁,最低达-15.30C。年降水量 900 毫米左右,雨水最多的地区分别是 西南部苗岭西段 南坡的晴隆、丹寨和 东北部武陵山的 东南坡,雨量最少的是 赫章。

●贵州的生产力布局各具特色,贵阳市以 高新技术产业、航天航空工业、汽车、冶金、有色金属、化工、烟草、食品、医药、电力、轻纺等为主,是 黔中 产业带的核心;遵义市以 航天工业、电力煤炭、冶金、有色金属、化工、烟草、医药等为主,是 名酒 之乡;六盘水市以 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等 为主,是中国南方重要的 煤炭 生产基地;毕节地区以煤炭、电力、化工 有色金属、轻工、烟草等为主,是贵州工业发展 较快的 地

区。

●贵州在建立民族民主政府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民族区域,目前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8个民族。到2003年,全省共有 3 个自治州、11 个自治县和 253 个民族乡,覆盖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55.5%。

●目前贵州共有2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是 贵阳国家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和 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开发包括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 和 黎阳高新技术工业园区 以及白云、都匀、顶效、红果、钟山、凯里、大龙等经济

开发区。

●到2003年贵州铁路网络已形成以 贵阳 枢纽为中心,六盘水 枢纽为次中心,以 电气化铁路 为骨架,连接周围 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西横贯连接华中、华东、南北纵接长江、南海,省内连接 9 个市 州、地 的格局,在西南地区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贵州的交通运输网络已形成了以 贵阳 为中心,以 高速公路、一级二级 公路、电气化 铁路为骨架,县乡公路、支线铁路、内河航运、民用航空相结合,连接渝、湘、桂、滇、川和全国各地,并辐射省内各地州市县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和西南南下出海通道。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厂、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全省煤炭资源总量超

过 2400 亿吨,保有储量居全国 第五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 六盘水和毕节地区。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的 高原山地,平均海拔 1000 米左右。境内地势 西高东低,可分为三级阶梯,自中部向 北、东、南 三面倾斜,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 1500 米以上,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 800 米以下。

●贵州旅游网络是西南地区旅游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与中华南相联。贵州境外,东有 张家界风光 风景区、南有 桂林山水、西有 路南石林、北有 长江三峡,旅游发展势头良

好。

●贵州最高地区是西部 威宁,平均海拔 2166 米;最低地区是东部 玉屏,平均海拔 541 米;最高处是赫章 韭菜坪,海拔 2901 米;最低处是 东南部黎平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

米。

●贵州省2003年末总人口为 3869.66 万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比上年下降2.05和1.75个千分点,实现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逐年下降0.5个千分点以

上的要求。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 长江和珠江 两大流域。苗岭以北流域,包括 牛栏江、横江 水系,赤水河、綦江 水系,乌江 水系和 沅江 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 南盘江

水系、红水河 水海和 北盘江水系及都柳江水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贵州工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到2003年,正在形成工业以公有制为主体,以股份制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力发展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

和 非公有资本 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格局。

●贵州省有56个民族成分。世居民族包括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等18个民族。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 37.8%,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 苗族。

●贵州的工业布局主要分布在 黔中 地区,以贵阳为中心,以遵义、安顺、六盘水、都匀、凯里为次中心,沿 黔桂、湘黔、川黔、贵昆铁路干线展开,形成各具特色的6个工业区。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了 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给贵州的发展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

遇。

●贵州的化学工业主要布局在4个工业区,贵阳 以磷煤化工、橡胶、涂料工为为主; 安

顺 以重化工为主; 遵义 以化肥、精细化工为主; 黔南 以化学矿山开采、化肥工业为主。

● 教育 和 科学技术 事业发展缓慢,是贵州经济文化落后的重要原因。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于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类型。

●贵州森林覆资源丰富,分布以 黔东南 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山地草地资源也较多,草山草坡最多的是 黔南和黔东南,最少的是 贵阳和六盘水。

●国际上一般将 65 岁及以上人口称为老年人口或老龄人口,一个国家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 10%,成为该国家进人老龄化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 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贵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到2003年,全省建立的自治州是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贵州 酿酒和特色食品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还形成了绝招绝活。大大增强了市场的竞争能力。

●省情是一个省 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 等到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贵州随唐时期的“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 经制州[即正州],以南实行 羁縻州[即边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 藩国。

●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总蕴藏量居全国 1874.5万千瓦,按单位土地面积占有量计算居全国 2.8%。

●为了扭转“大跃进”造成的被动局面,从1961年开始,贵州贯彻中央的“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贵州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首先是农村全面推行以 包干到产 为主要形式的家庭承包经营

责任制,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中共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爱经统一战线,认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

胆相照、荣辱与共 ”的方针。

●贵州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按三次产业的排序在1999年实现了由 二、一、三

向 二、三、一 的历史性转变。

●中共贵州省委把 党风廉政建设 和 反腐败斗争 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

位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

●1964—1978年贵州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投资近百亿元建成了 航天、航

空 和 电子 三大国防科技工业基地。

●贵州水电主要分布在 乌江 及其支流,呈梯级分布; 南北盘江 等河流也建有大中型水电站。火电主要分布在 黔中、六盘水 和毕业地区。

●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联系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的桥梁和纽带,是省政

府管理 非公有制经济 的助手。

●“五个一工程”是指 一本好书、一片好文章、一部好电影、一出好戏剧、一部好电

视剧。

●在城乡规划方面,贵州坚持“ 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的原则,加强对城镇和风景区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贵州的公路建设到2003年,基本形成以 贵阳 为中心,以 高速、一级 和 二级 公路为

骨架,横连东西、纵穿南北的公路网。

●中共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

胆相照、荣辱与共 ”的方针。

●贵州电力工业2001~2004年以 黔电送粤 为主,实施“西电东送”战略,水火并举,建设

了一批大型企业和输电线路。

●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 的浅内陆山区。发育地貌出露面积占

总面积的 61.9%。

●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2003年12月31日共设了 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和87

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 176167平方千米,其中山地丘陵占 92.5%。在各类土壤中,黄

土壤 面积最大。

●贵州东与 湖南 交界,北与 四川 和 重庆 相连,西与 云南 接壤,南与 广西 毗邻。

●贵州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协调发展 的原则,小城镇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含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

治国。

●贵州文化构成复杂,文化的 多元并存、共同发展,成了贵州文化的特殊现象。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贵州把 生态建设 和为西作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1996年国务院确定 深圳、宁波、青岛、大连 4个计划单位列市对口帮扶贵州。

●人口的自然构成是依人口的生理属性来划分的,主要有 性别构成 和 年龄构成。

●服务业可分为 流通部门 和 服务部门 两大部分,具有庞大的产业群体。

●到2003年,贵州原煤生产能力约 8500 万吨,居合国第 五 位。

●贵州的史前文化是以 观音洞文化 为代表的。

●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依法办事。

1、省情是一个省自然、()、()、()、()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州东与()交界,北与()和()相连,西与()

接壤,南与()毗邻。

3、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发育地貌出露面积占总面积的()%。

4、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的(),平均海拔()米左右。境内地势(),可分为三级阶梯,自中部向()三面倾斜,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米以上,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

()米以下。

5、贵州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北部有(大娄山),是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东北部有(武陵山),是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西部有(乌蒙山),是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中部有(苗岭),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6、贵州最高地区是西部的(),平均海拔()米;最低地区是东部的(),平均海拔()米;最高处是(),海拔()米;最低处是(),海拔()米。

7、贵州气候属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年平均气温()℃左右。极端最高气温曾经出现在(),最高达()ºC;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威宁,最低达()ºC。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左右,雨水最多的地区分别是苗岭南坡的()、()和武陵山的(),雨量最少的是()。

8、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和()两大流域。苗岭以北流域,包括()水系、()水系、()水系和()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水系、()水系、()水系和()水系。

9、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万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和丘陵占()%。在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分布以()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山地草地资源也较多。草山草坡最多的是(),最少的是()。

11、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全省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超过()亿吨,保有储量居全国()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

12、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总蕴藏量居全国()位。若按单位土地面积占有量计

算,则居全国()位。

13、贵州的史前文化以()为代表。

14、贵州随唐时期的“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以南实行()。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

15、为了扭转“大跃进”造成的被动局面,从1961年开始,贵州贯彻中央的“()()()()”的八字方针,全面调

整国民经济。16、1964-1978年贵州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投资近百亿元建成了()、()和()三大国防科技工业基地。

17、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2005年12月31日共设了()个地级市、()个自治州、()个地区、和()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18、人口的自然构成是依人口的生理属性来划分的,主要有()构

成和()构成。

19、贵州省2005年末总人口为()万人,人口密度为()人/平方千米。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有所下降。根据抽样调查,贵州()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最高,()最低。

20、国际上一般将()岁及以上人口称为老龄人口,一个国家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成为该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

21、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2、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贵州省共有56个民族成分。世居民族包括汉、苗、布依、()、土家、彝、()、()、白、回、()、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等18个民族。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

23、贵州在建立民族民主政府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目前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有苗、布依、侗、()、彝、()、()、回8个民族。截止2004年全省共有()个自治州、()个自治县和()个民族乡,覆盖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24、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目前已建立的自治州是()、()、()。

25、在贵州目前的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自治县。

26、目前遵义市管辖的2个自治县是()自治县和()自治县;安顺市管辖的3个自治县是()自治县、()

自治县和()自治县。

27、目前铜仁地区管辖的4个自治县是()自治县、()自治县、()自治县和()自治县。毕节地区管辖的1个自治县是()自治县。

28、贵州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按三次产业的排序在1999年实现了由()向()的历史性转变。

29、贵州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首先是在农村全面推行以()为主要形式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0、贵州的生产力布局各具特色,贵阳市以()、()、汽车、冶金、有色金属、化工、烟草、食品、医药、电力、轻纺等为主,是(黔

中)产业带的核心;遵义市以()、电力、煤炭、()、有色金属、化工、烟草、医药等为主,是()之乡;六盘水市以()、电力、()、水泥等为主,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生产基地;毕节地区以煤炭、()、()、有色金属、轻工、烟草等为主,是贵州工

业发展()地区。

31、目前贵州共有2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是()和(),省级开发区包括()、()和()以及白云、都匀、顶效、红果、钟山、凯里、大龙等经济开发区。

3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贵州工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正在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以股份制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和()参股的混合所有制

经济的格局。

33、贵州的工业布局主要在()地区,以贵阳为中心,以遵义、安顺、()、都匀、凯里为次中心,沿()、湘黔、()、贵昆铁路干线展开,形成各具特色的6个工业区。

34、贵州工业总产值虽然在全国排名较后,但许多行业却有突出之处:()整体实力仅次于四川、陕西,居第三位,()工业规模全国最大;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三大()基地之一、十大()工业基地之一;有规模最大的()厂、钛厂、钎钢厂、钢丝绳厂、锰系铁合金厂、人造金刚石磨具磨料厂等,许多产

品名列全国前茅。35、2005年,贵州原煤产量首次突破()吨。煤炭工业的分布,省属煤矿主要在()、()、()和()4个矿区,地县煤矿及乡

镇煤矿分布在所有产煤地。

36、贵州电力工业2001∽2005年以()为主,实施“西电东送”战略,水火并举,建设了一批大型企业和输电线路。

37、贵州水电主要分布在()及其支流,呈梯级分布;()等河流也建有大中型水电站。火电主要分布在()、()和毕节地区。

38、贵州的化学工业主要布局在4个工业区,()以磷煤化工、橡胶、涂料工业为主;()以重化工为主;()以化肥、精细化工为主;()以化学矿山开采、化肥工业为主。

39、贵州()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还形成了绝招绝活。大大增强了市场的竞争能力。

40、贵州的交通运输网络已形成了以()为中心,以()、()公路、()铁路为骨架,县乡公路、支线铁路、内

河航运、民用航空相结合,连接渝、湘、桂、滇、川和全国各地,并辐射省内各地州市县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和西南南下出海通道。

41、贵州的公路建设目前基本形成以()为中心,以()、()和()公路为骨架,横连东西、纵穿南北的公路网。

42、目前贵州铁路网络已形成以()枢纽为中心、()枢纽为次中心,以()为骨架,连接周围()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西横贯连接华中、华东,南北纵接长江、南海,省内连接()个市(州、地)的格局,在西南地区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43、服务业可分为()和()两大部分,具

有庞大的产业群体。

44、贵州旅游网络是西南地区旅游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与华中华南相联。贵州境外东有()风景区、南有()、西有()、北有(),旅游发展势头良好。

45、在城乡规划方面,贵州坚持“(),(),(),()”的原则,加强对城镇和风景区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46、贵州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原则,小城

镇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47、贵州文化构成形态复杂,文化的(),(),成了贵州文化的特殊现象。

48、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含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

主的基础上,()。

49、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省政府管理()的助手。50、1996年国务院确定()、()、()、()

4个计划单列市对口帮扶贵州。

51、中共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52、中共贵州省委把()和()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

53、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54、贵州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批“五个一工程”是指()、()、()、()、()。

55、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贵州把()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

本和切入点。

56、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最终达到()的一项重大

上一篇:孙立平简介下一篇:《缩小差距》优秀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