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

2024-05-06

浅议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精选9篇)

篇1:浅议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

浅议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

前言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兴趣较低的一门课程。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兴趣,完成教学任务成为各大高职院校教师关注的问题[1].全新的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天马行空,应该根据高等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层次特点而有所创新。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兴趣低和学科难度大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一、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 一) 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我国在经历了一定时期的高等院校扩招后,开始逐步重视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但是在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大部分地区的高职院校反映来看,多数高职类院校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2].部分学生中学时期基础较好,步入高职院校后可以坚持学习知识,尤其是以高等数学为代表的新内容。

但是,另外一部分学生存在着 “玩玩就过去了”和 “高数很难”等根深蒂固的观念,甚至彻底放弃高数的学习,尤其是文科类专业学生,这种情况尤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针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设定同样的教学模式,从而导致正常的教学模式难以开展。

( 二) 学生对高数兴趣较低

如上文所述,高职院校存在着生源质量不一的情况。但是无论是何种生源,都存在着学生对高数兴趣较低的情况。由于高数涉及到微积分和极限等知识,这些知识对于科学研究来讲较为基础,但是对于刚刚结束中学教育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因此,高数是高职院校各个专业中期末考试通过率非常低的一门学科,长期以来,学生对高数产生了刻板印象,认为高数无聊、无用、难学。除高数本身较难这个原因以外,高数课堂的教学模式较为单调也是导致学生兴趣降低的原因之一[3].由于高等数学知识非常抽象,难以具体化举例分析,因此多数高数教师只能在课堂中不断讲解公式和习题,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

( 三) 高数教学模式固化

在高等数学的课堂中,教师仍然采用中学教学方法讲解知识。但是,已经步入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并不需要参加高考,不用一味地死记硬背,因此教师不必沿用中学教学模式[4].以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大部分高数课堂模式为 “教师板书 - 讲解公式 - 讲解教材例题 - 学生做课后练习题”,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利用好学生上课之前这一段时间,直接板书讲解公式导致部分理解力较差的学生无法直接进入状态,浪费了教师讲解公式的时间。在讲解公式的过程中,基本无贴近实际的事例,讲解过程较为枯燥。同时,在做课后练习题的阶段,教师和学生交流较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较少。

二、高数教学模式的问题

( 一) 仍较多沿用题海战术教学方式

从中学步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已经经历了题海战术的洗礼,然而在职业教育中,仍然要做大量的高等数学试题才能保证期末考试可以顺利通过。高数教师为了提高班级学生的期末考试通过率,为了使学生记住公式,也会要求学生做大量高数题,以巩固课上知识,这种情况在理工科类专业中尤为常见。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应对题目有所取舍,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加强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采用新式的教学方法。

( 二) 高数课堂互动过少

高数课堂也存在着互动过少的问题[5].互动过少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教师与学生互动过少。由于高等数学的教学任务较重,因此部分教师去除了提问和讨论环节,在课堂一直进行板书和讲解,造成部分学生未来得及理解公式和题目就直接跳到下一个知识点,最终导致课堂上所有知识都难以掌握。其次,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由于教师讲解内容过多,学生之间基本无讨论和交流题目的机会。教师在整堂课中持续讲解,学生难以集中精神,在后半段的课堂上无法认真听讲,导致听课效率低下。

( 三) 数学教师应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水平不高

在课堂中,多数课程会采用 PPT 进行讲解,通过图片、视频轮回播放,使学生深刻了解事例并进行思考。但是在高数课堂中,却很少能见到教师能够有效使用 PPT,多数教师采用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只有较少一部分年轻教师将 PPT 作为板书的辅助,但内容不够生动,多将教材内容照搬至 PPT.实际上,高职教育课堂与中学课堂不同,在教室的大小和学生的数量上有较大的差别,对于一些文科专业来讲,高数课堂往往设立在大型教室,部分坐在后排的`学生很难清晰看到教师的板书。同时,高等数学中公式、字母和符号较多,如果教师急于讲课,板书可能较为潦草,使后排学生更难以理解板书内容,而 PPT 教学可以有效缓解这种情况。但是,PPT 内容完全照搬教材这种情况导致 PPT 的设置形同鸡肋。

三、高数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展望

( 一) 联系实际进行高数教学

高等数学的特点在于抽象化,但是抽象化并不意味着知识内容远离生活。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高等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师可以将公式、定理或者题目具体化,以现实生活为例子进行讲解。例如,在高数课上讲解定积分理论时正巧校园内飘起雪花,教师则可以 “扫雪车扫雪的时间和降雪的时间”为例子为学生留下应用题,要求学生课后解答。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后也能思考数学问题。

此外,在讲解抽象数学理论的同时,教师也可以讲解一些数学文化内容。例如,《九章算术》中的现代高等数学知识,着名数学家的经典题目和几何的发展史等。适度讲解数学文化,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得到一定的休息放松时间。

( 二) 采用新式教学法

在职业教育的课堂中,不应采取传统的题海战术或者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层次,设定新型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课后时间。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读教材,选择教材中较为简单的题目进行练习。在课堂上,教师再详细讲解公式、定理和题目,并为同学答疑。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部分理解力较差的同学提前了解所讲内容,以便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课程结束后,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内容,可以要求学生组成小组,每个组员都编一道应用题或者从教辅书中寻找一道题目,组员之间互相解答,最终将成果上交教师,作为作业的一部分。教师则挑选一道较好的应用题,为全班同学讲解并表扬出题学生。这种练习题目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 三) 教师应提高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水平

在高等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利用 PPT,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减轻自己的板书负担。同时,采用 PPT 不仅可以减少板书的错误率,还可以自由放大字体,使后排学生清晰看到公式和题目,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学生注意力[6],使用板书时不应照搬教材内容,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资源,选取内容生动的图片、动画和视频作为 PPT 内容。此外,教师应积极采用数学软件进行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再用数学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的软件要合理完善,要将简单的数值计算以及微积分都编制进程序。不过面临特殊算法的时候,需要找出准确的运算法则,合理编译和程序运行之后,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学生清楚地了解软件的应用,学生要对软件慢慢熟悉起来[7].这种方式可能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结

高等数学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与初等数学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不应沿用中学教学模式,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创新精神,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特点,采取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模式。当前高职类院校存在着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和兴趣较低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讲精练,放弃题海战术,提高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水平。教师应首先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先进教学设备的使用水平,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中。

参考文献:

[1] 解海峰。 浅谈高数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J]. 科技创新导报,,11 ( 18) : 151.

[2] 秦迎霞。 浅谈高数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展望 [J]. 河南科技,,16 ( 27) : 273.

[3] 何玉华,汪洋。 高职高数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初探 [J]. 中国校外教育,2014,36 ( 12) : 148.

[4] 王勤国。 基于实用性原则的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05 ( 09) : 59 -61.

[5] 邓薇。 论有效教学视野下的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02 ( 22) : 27 -30.

篇2:浅议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

二、高数教学模式的.问题

( 一) 仍较多沿用题海战术教学方式

从中学步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已经经历了题海战术的洗礼,然而在职业教育中,仍然要做大量的高等数学试题才能保证期末考试可以顺利通过。高数教师为了提高班级学生的期末考试通过率,为了使学生记住公式,也会要求学生做大量高数题,以巩固课上知识,这种情况在理工科类专业中尤为常见。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应对题目有所取舍,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加强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采用新式的教学方法。

( 二) 高数课堂互动过少

高数课堂也存在着互动过少的问题[5].互动过少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教师与学生互动过少。由于高等数学的教学任务较重,因此部分教师去除了提问和讨论环节,在课堂一直进行板书和讲解,造成部分学生未来得及理解公式和题目就直接跳到下一个知识点,最终导致课堂上所有知识都难以掌握。其次,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由于教师讲解内容过多,学生之间基本无讨论和交流题目的机会。教师在整堂课中持续讲解,学生难以集中精神,在后半段的课堂上无法认真听讲,导致听课效率低下。

( 三) 数学教师应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水平不高

在课堂中,多数课程会采用 PPT 进行讲解,通过图片、视频轮回播放,使学生深刻了解事例并进行思考。但是在高数课堂中,却很少能见到教师能够有效使用 PPT,多数教师采用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只有较少一部分年轻教师将 PPT 作为板书的辅助,但内容不够生动,多将教材内容照搬至 PPT.实际上,高职教育课堂与中学课堂不同,在教室的大小和学生的数量上有较大的差别,对于一些文科专业来讲,高数课堂往往设立在大型教室,部分坐在后排的学生很难清晰看到教师的板书。同时,高等数学中公式、字母和符号较多,如果教师急于讲课,板书可能较为潦草,使后排学生更难以理解板书内容,而 PPT 教学可以有效缓解这种情况。但是,PPT 内容完全照搬教材这种情况导致 PPT 的设置形同鸡肋。

三、高数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展望

( 一) 联系实际进行高数教学

高等数学的特点在于抽象化,但是抽象化并不意味着知识内容远离生活。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高等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师可以将公式、定理或者题目具体化,以现实生活为例子进行讲解。例如,在高数课上讲解定积分理论时正巧校园内飘起雪花,教师则可以 “扫雪车扫雪的时间和降雪的时间”为例子为学生留下应用题,要求学生课后解答。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后也能思考数学问题。

此外,在讲解抽象数学理论的同时,教师也可以讲解一些数学文化内容。例如,《九章算术》中的现代高等数学知识,着名数学家的经典题目和几何的发展史等。适度讲解数学文化,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得到一定的休息放松时间。

( 二) 采用新式教学法

在职业教育的课堂中,不应采取传统的题海战术或者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层次,设定新型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课后时间。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读教材,选择教材中较为简单的题目进行练习。在课堂上,教师再详细讲解公式、定理和题目,并为同学答疑。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部分理解力较差的同学提前了解所讲内容,以便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课程结束后,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内容,可以要求学生组成小组,每个组员都编一道应用题或者从教辅书中寻找一道题目,组员之间互相解答,最终将成果上交教师,作为作业的一部分。教师则挑选一道较好的应用题,为全班同学讲解并表扬出题学生。这种练习题目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 三) 教师应提高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水平

在高等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利用 PPT,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减轻自己的板书负担。同时,采用 PPT 不仅可以减少板书的错误率,还可以自由放大字体,使后排学生清晰看到公式和题目,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学生注意力[6],使用板书时不应照搬教材内容,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资源,选取内容生动的图片、动画和视频作为 PPT 内容。此外,教师应积极采用数学软件进行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再用数学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的软件要合理完善,要将简单的数值计算以及微积分都编制进程序。不过面临特殊算法的时候,需要找出准确的运算法则,合理编译和程序运行之后,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学生清楚地了解软件的应用,学生要对软件慢慢熟悉起来[7].这种方式可能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结

高等数学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与初等数学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不应沿用中学教学模式,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创新精神,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特点,采取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模式。当前高职类院校存在着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和兴趣较低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讲精练,放弃题海战术,提高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水平。教师应首先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先进教学设备的使用水平,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中。

参考文献:

[1] 解海峰。 浅谈高数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J]. 科技创新导报,,11 ( 18) : 151.

[2] 秦迎霞。 浅谈高数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展望 [J]. 河南科技,,16 ( 27) : 273.

[3] 何玉华,汪洋。 高职高数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初探 [J]. 中国校外教育,2014,36 ( 12) : 148.

[4] 王勤国。 基于实用性原则的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05 ( 09) : 59 -61.

[5] 邓薇。 论有效教学视野下的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02 ( 22) : 27 -30.

[6] 张艳霞。 对话理论视角下高职数学教学创新探究 [J]. 教育与职业,2015,13 ( 31) : 101 -103.

篇3:浅议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

关键词:高等数学,中学数学,有的放矢,平稳过渡,培养创新

高中的课改给大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课程与教学出现了部分脱节现象。一方面高中教师不会去了解大学的教材, 所以在教学中很少设计为大学铺垫的内容;另一方面大学教师也很少有时间了解中学课程。这样对于大一学生来说, 他们面临的不仅是学习方式、授课方法的转变, 还面临着内容上的脱节。作者在深入了解新课标下中学数学的具体情况和大一新生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 探索出以“有的放矢、平稳过渡、培养创新”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新模式, 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高等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脱节和衔接问题, 实现了从中学数学到大学数学的平稳过渡。

一、以基层中学的调研情况和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情况为出发点, 坚持有的放矢, 稳步推进项目进行

1.到中学调研, 了解新课标下中学数学的真实情况。为了切实了解中学数学的实际情况, 我们深入到淮南一中、淮南三中、淮南四中进行调研, 与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举行座谈会, 针对大学数学与新课标下中学数学的脱节问题深刻交换了意见。会上, 大家针对大学数学和中学数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畅所欲言, 普遍认为解决好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的脱节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通过与中学数学老师面对面接触, 掌握了课题的第一手材料。

2.在大一新生中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真实情况。围绕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在培养目标、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知识内容的连结、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问题设计了问卷, 对学校201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采矿工程、土木工程等16个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了调查, 发放问卷2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920份, 回收率达96%。利用Microsoft Excel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处理。

二、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着眼点, 采取有效措施, 实现从中学数学到大学数学的平稳过渡

1.建立机构, 形成制度, 有计划地开展项目研讨活动。为了保证项目研究顺利进行, 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由项目负责人殷志祥教授担任, 其主要成员都是我们学校高等数学教学工作中有着丰富经验的骨干教师。我们每两周都要开展一次课题研究的例会, 深刻分析了高中的新课标, 探讨与分析项目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还制订了年度项目研究方案。

2.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重新调整了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重新编写了教案和讲义。现行的大学高等数学教材都是参照传统高中数学课程编写而成的。然而,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 无论是课程的内容与结构, 还是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甚至包括教育的思想与理念, 都与传统高中数学有着极大差异。我们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 重新调整的教案和讲义在大一新生中使用, 学生反映很好,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结合修订的教学大纲, 重新编写教材、讲义和课件。编写了省级规划教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已经在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技术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5所本科院校作为教材使用。配套的讲义和多媒体课件已经制作完成, 已在我校2014级本科生中广泛使用, 教学效果显著。

三、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落脚点, 优化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体系

1.开设数学实验选修课, 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开设数学实验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进入做数学的境界,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和创造意识,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真正促进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我们在全校大一、大二学生中开设数学实验选修课, 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归纳所学的数学知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而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编程、建模等实际问题, 反过来又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开设数学实验课, 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2.增设数学建模教学课, 将数学建模融入到高等数学中, 实施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衔接。数学建模是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对各种实际问题建立模型的过程, 是实际问题数学化的产物。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丰富想象力, 增强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实践中, 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是今后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开端和必备基础。数学建模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实践中, 反过来又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真正起到了“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的效果。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举办青年教师数学建模研讨班, 邀请安徽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的数学建模专家来我校讲学, 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数学建模指导教师队伍。我们还在学生中开设数学建模教学课, 选拔成绩优异者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开设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我们又适时地邀请了校内外有关专家及一些优秀毕业生介绍数学的应用前景、就业市场的要求等, 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认真学习, 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以应对日益变化的就业市场。

3.鼓励大学生课外参加各种数学应用大赛。主要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等等, 使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向多渠道、开放式、规模化方面发展, 形成一种浓郁的创新氛围。现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不仅课堂教学大有改观, 而且学生还自行成立了数学建模、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等兴趣小组, 在校园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成果特色

近几年内, 主持省级教研项目4项, 发表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近16篇, 编写教学教材4部, 教学讲义12本, 负责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修订了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根据大一新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了调整。其效果如下:

1.重新编写高等数学大纲、教案和讲义,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 有的放矢, 查缺补漏, 教学效果有较大提高。通过到中学调研和对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 我们了解到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内容有了较大调整, 一些高等数学要具备的基本知识被删除了, 如极坐标、反三角函数。为此, 我们重新编写了高等数学教材、教案和讲义, 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 在大一新生中使用, 学生反映很好,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修订了的课程体系更具有科学性。通过梳理各个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制定具体应对方案, 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教学效果反馈较好。根据新大纲编写的《高等数学》等教材已在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技术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5所本科院校广泛使用, 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2.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通过开设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我们又适时地邀请了校内外有关专家及一些优秀毕业生介绍数学的应用前景、就业市场的要求等, 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认真学习, 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以应对日益变化的就业市场。现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不仅课堂教学大有改观, 而且学生还自行成立了数学建模、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等兴趣小组, 在校园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竞争力有所提高, 竞赛获奖日益增多。随着我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学生高等数学统考成绩日益提高, 在各类竞赛中获奖也越来越多。

通过到中学调研和对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 掌握了学生的真实情况, 继而有的放矢地查缺补漏,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我们的探索与实践经验已得到不少高校的认可, 纷纷前来与我们广泛交流。还有其他高校邀请我们去报告交流, 也有的向我们索取新修订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他们认为, 我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具有明显的特色, 所取得的成果和办学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成绩非常显著, 可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由于大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相当繁重, 个别老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还不到位, 导致参与研讨、写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还比较欠缺, 成果水平亟待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压力很大, 很多人想去搞建模, 但又力不从心, 所以加大数学建模指导教师的培养力度刻不容缓。目前, 我们探索的经验还未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这也是下一阶段要加强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孙侠, 殷志祥.现阶段大学数学和中学数学脱节的现状[J].今日中国论坛, 2013, (19) :211-212.

[2]孙侠, 殷志祥, 许峰, 徐辉.高等数学与新课标下中学数学的脱节与衔接问题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52) :214-215.

[3]张晓东, 全焕, 徐华铎.浅谈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 (01) :47-49.

篇4:浅议高等数学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

[摘要]高等数学是大学的基础课,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运用数学理论、思想和方法,努力把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高等数学 素质教育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徐莹(1962- ),女,辽宁锦州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主要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吉林吉林130202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6-0083-02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转型,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教学制度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冲击。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正在接受市场的竞争和挑战,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隐喻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有助于创新思维的非智力因素,即通过高职学校各种教育形式,一是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二是培养学生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再者培养学生准备创造事物的创造能力。对知识的“开垦性”越高,其层次和交接点就越清晰,知识的系统性越强,减缩性越大,迁移性越灵活,则创造性就越突出。因此,创新也可以表述为: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在高度概括集中后,进行系统的迁移,并进行新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之处来。因此,高等数学教学工作对创新思维培养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创新思维的内涵、特征与数学思想

创新思维,就是带有创见性的思维。更具体地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对高等数学而言,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高等数学知识,对高等数学问题的系统阐述,对已知定理或公式的“重新发现”或“独立证明”,提出有一定价值的新见解等,均可视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成果。创新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1.独创性——思维不受传统习惯和先例的禁锢,超出常规。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定义、定理、公式、法则、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策略等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提出合情合理的“挑剔”。

2.联想性——面临某一种情境时,思维可立即向纵深方向发展;觉察某一现象后,思维立即设想它的反面。这实质上是一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连贯性和发散性思维。

3.求异性——思维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出奇制胜。在学习过程中,不信奉一些知识领域中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方法,特别是在解题上不满足于一种求解方法,谋求一题多解。

4.灵活性——思维突破“定向”“系统”“规范”“模式”的束缚。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所学的、老师所教的,活学活用活化知识,遇到具体问题灵活对待。

5.综合性——思维调节局部与整体、直接与间接、简易与复杂的关系。在诸多的信息中进行整理,把抽象内容具体化,繁杂内容简单化,从中提炼出较系统的经验,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定理、公式、法则及有关解题策略。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实际上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差别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通常混称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四大思想包括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以及数形结合。数学思想博大精深,凝聚人类的智慧。数学学科作为通用语言和工具,是人类理性思维的高度结晶,不仅在于其本身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进行科学和工程问题研究的基石和工具,更在于它的理性思维方式是“开发智力”“训练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二、高等数学教学要努力把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高等数学教学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思考问题,就是要培养创新思维,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内在思想、内在连贯机制以及数学所蕴涵的科学文化,从本质上提高其整体素质修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智慧,使其有所创新、有所开拓、有所作为。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须努力培养学生用严谨、科学、积极的态度探究客观世界出现的各种现象的数学素质。但初学数学的学生对数学外延的认识肯定是不清楚的,部分学生只关心数学考试成绩能否及格,而只有站得高的学生才会明白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当中哪些是真正有用的。开设高等数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多少定理、公式,学到多少解题技巧,而是要学生掌握数学科学的精髓,理解问题的本质,开阔视野,培养观察问题的敏锐力,能够看得更高、看得更远,能够学以致用。所以,数学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要把握讲解的正确性和传播知识的科学性。只有在对知识点有相当深度和广度(外延)的理解基础上,做深层次的讲解和发挥,才算是高等数学教学的创新工作。所以,高等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

1.高等数学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结合高等数学课程讲述数学史知识,使枯燥乏味的数学有新奇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比如,讲到集合概念时,介绍丹麦数学家康托尔创建集合论的艰难过程,并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讲到拉格朗日微分中值定理,可以介绍拉格朗日的成长、发展,以及他在数学领域的重大贡献;讲到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时,介绍牛顿和莱布尼兹的生平,以及在数学领域的发明、创造、成果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2.高等数学教学要努力把握教学的重要意义。高等数学是高等教育普遍开设的基础课。中外大量的教育实践充分显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优秀的数学教育,乃是一种对人的理性的思维品格和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对人的聪明智慧的启迪,是对人的潜在能动性与创造力的开发,其价值远非一般的专业技术教育能达到的。因此,高等数学教学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但现代社会中,数学同样是当代文化中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两个多世纪以来,自从人类有了现代工业,数学就一直是工程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技术的原理,需要数学来表述和推理;工程的计算与产品的制作,更离不开数学的精密计算;特别是现代化的大工程与高精度的设备,更要用到多种力学、电子学、系统优化、工程自控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几乎所有的科学与技术进步,都凝结着数学科学的成就。

3.高等数学教学要努力把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高等数学教学要从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职能,但不是唯一职能。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智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才能使他们拥有一套运用知识的“参照架构”,有效地驾驭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形象地说,高等数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提供“黄金”,而且要授予学生“点金术”。

事实上,现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现成的真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现成的认识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类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这无疑是一种与传统教学观有着本质区别的全新的创造教学观。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要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并实现发展变化,用人类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来使学生懂得人类已有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和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懂得创造和超越已有的东西不仅是可能性的,而且是必要的。用这样的观念来设计整个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教学的预期目标。

三、高等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理应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前沿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说的”和“书上写的”。高等数学教学肩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重任和职责,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打牢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任何思维,不认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要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想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也可能有创见性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人们习惯于凭直觉从问题的结构中去寻求规律性的东西,但这显然是知识经验所产生的负迁移。这种思维定式的干扰表现为思维的呆板性,而深刻地观察、细致地分析,克服了这种思维弊端,形成自己有创见性的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发现问题中所显示的规律只是一种迷人的假象,并不能帮助解题,突破这种定式的干扰,发现问题隐含的条件,揭示事物真相,从而能迅速地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2.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抓住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所做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启发学生进行猜想,作为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不能急于把自己全部的秘密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为了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我们还可以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意境,可以提出“怎么发现这一定理的?”“解这题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还可以编制一些变换结论,缺少条件的“藏头露尾”的题目,引发学生猜想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这样随着猜想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创造性动机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创新思维能够得到较好的培养。

3.注重锻炼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突出学生创新思维的重点。质疑思维就是积极地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迷信权威,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出异议与不同看法,尽可能多地向自己提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问题。提倡多思独思,反对人云亦云,书云亦云。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质疑,使学生得到了创造性的理解与掌握。在数学教学中要练就并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我们要特别重视题解教学:第一,可以通过错题错解,让学生从中辨别命题的错误与推断的错误;第二,可以给出组合的选择题,让学生进行是非判断;第三,可以巧妙地提出某个命题,指出若正确请证明,若不正确请举反例,提高辨明似是而非的“是”以及否定似“非”而是的非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志才,等.现代数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萧树铁,等.面向21世纪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探讨[J].高等数学研究,2001,4(2).

篇5:浅议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邓桂菊编辑:studa121

1【论文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教学思路 探究

【论文摘 要】由于普通高校招生比例的逐年扩大,加之历史残留的知识、文化及学历达标问题的基本解决。成人教育的门槛越来越低,这与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材的教学理念发生矛盾。针对数学专业学科特点及成人教育的特点是,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学思路。

一、成人教育的特点

成人教育是专门为那些被所属社会承认是成人的人们提供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的本质在于通过对现有社会劳动力的再培养、再提高,促进其个性和才能的全面、综合的发展。因而。成人教育较普通高等教育有其独特性。(1)教育对象的成人属性。成人学生大多数是职校、高中、高职或大专毕业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较低,而且参差不齐,而且他们有的即将走走向工作岗位,有的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甚至有的已经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因此他们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思想也比较成熟,而且也有一定的生活负担。进而,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学习积极性也不是很高,但维权意识却很强,然而法纪观念比较差。(2)成人教育学习取向多元化。由于学生来源的多样化,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各有不同(有的是为了晋职称的、有的是为了提干的、有为是为找工作的、也有的是为了学知识的„„),他们的以自我导向为主,因此,他们学习的目标性很强。加之他们中有为数不少的是在职员工,因而,他们的学习经常以经验为主。(3)教育内容具有广泛性。教育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具有宽泛性、复杂性。

二、成人高等教育数学专业教学历史与现状

(1)成人教育数学专业教学的历史。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成人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颠峰到低谷再从颠峰到低谷的曲折发展历程。“文革”后我国成人教育的恢复、发展犹如滚滚春潮,汹涌澎湃。短短30余年,一种多层次多序列、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向终身教育发展的新型教育制度已初步建立。据统计显示,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高等教育本科、高职(专科)在校生1462.52万人,其中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554.16万人,占38.23%。在国家投入不多的情况下,成人教育扫除文盲超过8000万人,培训城乡从业人员12.3亿人次,对4000万劳动者实施了高层次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大中专毕业生超过2000万人,其中本专科生1100万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开下都不怕”的思想趋使下,大批成考学生报考数学专业,因此,数学专业录取了大批优秀学生。加之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数学专业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教学效果非常好,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数学专业人材,他们大多数都成为现在中、小教师的骨干,还有一部分走上领导岗位。(2)成人教育数学专业教学的现状。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除此之外,数学还有较大的计算性和紧密性。自1999年5月,教育部宣布大规模扩大该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并且在今后几年将持续扩大以来,成人教育逐渐由辉煌走向低谷。尤其是自2005年以来,成人教育入学的门槛越来越低,直到今日,三科总分在120~150左右就能入学。因此,现在成人高校的学员普遍底子薄、基础差。而且,由于学生学习目的和思想的变化,数学不再是红极一时的专业了,大多数学生都选择学着轻松些、就业好的专业,这样招生人数逐年下降。截至2011年我们学校各函授站招收到的数学专业学生总数不足40人,有的函授站只有1、2个数学专业学生,甚至有的函授站一个数学专业的学生都没的,这就为老师授课造成很大的难度,因些成人数学专业教学面临巨大的考验。

三、成人高等教育数学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

1.更新教学目的。终身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钥匙”;是解决知识无限增大与人类吸收知识能力有限之间矛盾;是最大限度开发人力资源的根本途径。成人教育的教学目的,在原有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增加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注重实践性教学,使学生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创新教学方法。(1)重点导学法。所谓的重点导学法是指抓住学科重点,精讲、精练,提出问题,留出空白,指导自学。首先,精选重点章节,概述本学科的内容及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等,使学生对本学科有初步的了解。其次,根据课时依次对各章节重、难点知识点进行精细讲解,并通过实例加以分析。使学生能够准确、深刻地理解重点定理、定义,为以后自学夯实基础,对难点的剖析,为学生在自学中扫清障碍。最后,留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从而达到激活教学时间的目的,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以扩充,树立学生学好本学科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远程辅学法。所谓远程辅学法是指借助互联网等通讯设施,定期对学生进行自学辅导,了解学生在自学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学生依据自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把自学中遇到的难题或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我每周至少有一次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时间,给学生答疑、听学生谈学习体会、讨论学习方法以及所学到的知识在他们工作实践中的应用。(3)合作学习法。所谓的合作学习法是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共同完成所安排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学生之间会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合作式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式教学“自主是前提,合作是手段,提高是目的”。倡导“教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四步探究法在教学中运用的课堂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自主探究,质疑→合作探究,解疑→目标探究,点拨→拓展探究,应用。在教学中灵活选材、激发兴趣、设置任务、适时引导、适时“留白”、循序渐进、自主合作,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动脑动手,在探索中激发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这些内容都需要自己的琢磨,钻研并通过课堂来实施,并逐步完善。对各小组自学存在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让组间学生相互讨论,生生合作,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解惑释疑。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给予肯定、鼓励。(4)回馈督学法。经过上述教学法的应用,每个月进行一次学习效果检查。主要有两个途径,其一是让学生谈一个月来对所学内容的体会,并要求学生谈谈他们所学的内容对实际工作有哪些作用。其二是通过作业检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予以量化考核,更一步督促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2011年暑期,我教营口函授站09级数学专业本科班的《概率与数理统计》课,该班有10名学生(4名中学教师,6名小学教师),分两组(每组5人,按学习基础、工作单位或居住地等搭配)。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收到空前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学生对该学科由不懂到理解、掌握并能应用质的飞跃。每个学生都有一部分非常熟悉的内容,个别学生能达到上台讲课的水平。其中,有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多元统计分析法在教学成效管理中的应用》,达到了省级刊物发表的水准,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赖德胜.教育与收入分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9.[2]张国强.因教致贫的社会学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http:///

篇6:高等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分析论文

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高等数学的创新教育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2.1 教育目标的侧重点的转移

时代在变,教育目标也应随之改变。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勒登塔尔(Freudenthal)把数学教育目标归结为五个方面:掌握课程的整个体系,学会数学的实际应用,作为思维的训练,作为筛选的工具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从学习者角度看,数学是一种能拓展个人潜力和能力的符号技术,学习者不再满足于掌握专门的数学知识。高等数学教育目标的重点应从掌握课程体系转移到学会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上来,加强发散思维、直觉思维、辩证思维、横纵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而是应该发展数学思维,发展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批判能力等。

2.2 教育内容的改进和选取

1) 内容选取的原则是广而浅,少而精、删繁就简。例如函数作为过渡性内容可略讲,只需重点介绍分段函数、复合函数等;导数与微分中重点介绍导数,微分则利用导数即微商这一关键点略讲。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极值和最值等内容、可以缩成求曲线的最值问题或画曲线图像,减少课时,而有关于方程的近似解,—函数,最小二乘法等易被删掉的章节应详细介绍其中的思想方法,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2) 教师应有意识地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尽可能多地将高等数学与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军事学等领域联系起来,展现高等数学的巨大魅力。例如引出导数概念时可根据专业的不同介绍不同的例子。又如对实际问题如何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是比较难的,在介绍微分方程时可以举抵押货款买房问题、人口增长等例子,进一步介绍Logistic模型,说明该模型的广泛应用性,如传染病的传播、新产品的推广等,说明看起来完全不同的实际问题可能服从同样的数学规律。这些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巨大应用,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对课程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方法加以阐述,如类比、演绎、递推、构造、换元、化归、建模等方法,对深化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就拿建模来说,一切数学概念和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模型中抽象出来的,利用建模思想进行教学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手段。许多看似不同的问题,其数学模型却是相同的。贯彻数学建模思想,是将问题解决思想贯彻到每个环节,而不只是用作某些部分的引入手段。

2.3创新教育方法

针对目前高等数学教学的问题状况,笔者认为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应逐步由教师讲授为主过渡到学习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逐步形成的一种现代学习观,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主要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重视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寻找学习课题,强调学生通过主体性活动获得体验,注重学生之间的讨论,提出了以“创造”为指向的学习形式及有关的学习内容。它采取开放式教学,主要由学生自主设计自行修习,时间安排上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组织、指导作用。这样的教学活动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不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颇为有利。

2.4教育手段的信息技术化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数学教学上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可以创设和展示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不仅是告知学生“这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辨别,理解它有什么特点,探索其原因,发现数学中各变量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思考“为什么”。

2)利用超链接技术,可以构造教学信内容结构。这种结构更符合人类联想方式的特点,使学习内容走向形式多样化、思维立体化、交叉化和综合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训练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3)利用虚拟现实手段,构建模拟学习环境。由多媒体计算机生成的交互式人工世界。在这个人工世界中学习的人,不仅能获得强烈的感知,而且能动手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通过学生交互操作,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观察不同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7:浅议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

赵丹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本文结合高等数学学科的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学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数学实验和评价考核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思维教育。

篇8:浅议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

一、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 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我国在经历了一定时期的高等院校扩招后, 开始逐步重视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但是在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同时, 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大部分地区的高职院校反映来看, 多数高职类院校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2]。部分学生中学时期基础较好, 步入高职院校后可以坚持学习知识, 尤其是以高等数学为代表的新内容。但是, 另外一部分学生存在着“玩玩就过去了”和“高数很难”等根深蒂固的观念, 甚至彻底放弃高数的学习, 尤其是文科类专业学生, 这种情况尤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很难针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设定同样的教学模式, 从而导致正常的教学模式难以开展。

(二) 学生对高数兴趣较低

如上文所述, 高职院校存在着生源质量不一的情况。但是无论是何种生源, 都存在着学生对高数兴趣较低的情况。由于高数涉及到微积分和极限等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科学研究来讲较为基础, 但是对于刚刚结束中学教育的学生来讲, 难度较大。因此, 高数是高职院校各个专业中期末考试通过率非常低的一门学科, 长期以来, 学生对高数产生了刻板印象, 认为高数无聊、无用、难学。除高数本身较难这个原因以外, 高数课堂的教学模式较为单调也是导致学生兴趣降低的原因之一[3]。由于高等数学知识非常抽象, 难以具体化举例分析, 因此多数高数教师只能在课堂中不断讲解公式和习题, 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

(三) 高数教学模式固化

在高等数学的课堂中, 教师仍然采用中学教学方法讲解知识。但是, 已经步入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并不需要参加高考, 不用一味地死记硬背, 因此教师不必沿用中学教学模式[4]。以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 大部分高数课堂模式为“教师板书-讲解公式-讲解教材例题-学生做课后练习题”, 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利用好学生上课之前这一段时间, 直接板书讲解公式导致部分理解力较差的学生无法直接进入状态, 浪费了教师讲解公式的时间。在讲解公式的过程中, 基本无贴近实际的事例, 讲解过程较为枯燥。同时, 在做课后练习题的阶段, 教师和学生交流较少,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较少。

二、高数教学模式的问题

(一) 仍较多沿用题海战术教学方式

从中学步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已经经历了题海战术的洗礼, 然而在职业教育中, 仍然要做大量的高等数学试题才能保证期末考试可以顺利通过。高数教师为了提高班级学生的期末考试通过率, 为了使学生记住公式, 也会要求学生做大量高数题, 以巩固课上知识, 这种情况在理工科类专业中尤为常见。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应对题目有所取舍, 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 应加强能力的培养, 因此要采用新式的教学方法。

(二) 高数课堂互动过少

高数课堂也存在着互动过少的问题[5]。互动过少包括两个方面:首先, 教师与学生互动过少。由于高等数学的教学任务较重, 因此部分教师去除了提问和讨论环节, 在课堂一直进行板书和讲解, 造成部分学生未来得及理解公式和题目就直接跳到下一个知识点, 最终导致课堂上所有知识都难以掌握。其次, 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由于教师讲解内容过多, 学生之间基本无讨论和交流题目的机会。教师在整堂课中持续讲解, 学生难以集中精神, 在后半段的课堂上无法认真听讲, 导致听课效率低下。

(三) 数学教师应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水平不高

在课堂中, 多数课程会采用PPT进行讲解, 通过图片、视频轮回播放, 使学生深刻了解事例并进行思考。但是在高数课堂中, 却很少能见到教师能够有效使用PPT, 多数教师采用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 只有较少一部分年轻教师将PPT作为板书的辅助, 但内容不够生动, 多将教材内容照搬至PPT。实际上, 高职教育课堂与中学课堂不同, 在教室的大小和学生的数量上有较大的差别, 对于一些文科专业来讲, 高数课堂往往设立在大型教室, 部分坐在后排的学生很难清晰看到教师的板书。同时, 高等数学中公式、字母和符号较多, 如果教师急于讲课, 板书可能较为潦草, 使后排学生更难以理解板书内容, 而PPT教学可以有效缓解这种情况。但是, PPT内容完全照搬教材这种情况导致PPT的设置形同鸡肋。

三、高数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展望

(一) 联系实际进行高数教学

高等数学的特点在于抽象化, 但是抽象化并不意味着知识内容远离生活。实际上, 几乎所有的高等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师可以将公式、定理或者题目具体化, 以现实生活为例子进行讲解。例如, 在高数课上讲解定积分理论时正巧校园内飘起雪花, 教师则可以“扫雪车扫雪的时间和降雪的时间”为例子为学生留下应用题, 要求学生课后解答。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兴趣, 促使学生在课后也能思考数学问题。

此外, 在讲解抽象数学理论的同时, 教师也可以讲解一些数学文化内容。例如, 《九章算术》中的现代高等数学知识, 著名数学家的经典题目和几何的发展史等。适度讲解数学文化,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得到一定的休息放松时间。

(二) 采用新式教学法

在职业教育的课堂中, 不应采取传统的题海战术或者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层次, 设定新型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课后时间。例如,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读教材, 选择教材中较为简单的题目进行练习。在课堂上, 教师再详细讲解公式、定理和题目, 并为同学答疑。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部分理解力较差的同学提前了解所讲内容, 以便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课程结束后,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内容, 可以要求学生组成小组, 每个组员都编一道应用题或者从教辅书中寻找一道题目, 组员之间互相解答, 最终将成果上交教师, 作为作业的一部分。教师则挑选一道较好的应用题, 为全班同学讲解并表扬出题学生。这种练习题目的方式, 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 教师应提高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水平

在高等数学课堂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PPT,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减轻自己的板书负担。同时, 采用PPT不仅可以减少板书的错误率, 还可以自由放大字体, 使后排学生清晰看到公式和题目, 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学生注意力[6], 使用板书时不应照搬教材内容, 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资源, 选取内容生动的图片、动画和视频作为PPT内容。此外, 教师应积极采用数学软件进行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 再用数学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的软件要合理完善, 要将简单的数值计算以及微积分都编制进程序。不过面临特殊算法的时候, 需要找出准确的运算法则, 合理编译和程序运行之后, 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学生清楚地了解软件的应用, 学生要对软件慢慢熟悉起来[7]。这种方式可能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结:高等数学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与初等数学存在较大的差异, 教师不应沿用中学教学模式, 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创新精神, 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特点, 采取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模式。当前高职类院校存在着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和兴趣较低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精讲精练, 放弃题海战术, 提高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水平。教师应首先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先进教学设备的使用水平, 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中。

摘要: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生兴趣较低的一门课程。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 如何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兴趣并完成教学任务成为各大高职院校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着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对高数兴趣较低和高数教学模式固定化的情况。在高数教学模式中, 也存在各种问题, 例如搞题海战术策略和课堂互动过少等。针对这些问题, 教师应联系实际使抽象化知识具体化并采用新式的教学法, 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模式,互动

参考文献

[1]解海峰.浅谈高数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11 (18) :151.

[2]秦迎霞.浅谈高数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展望[J].河南科技, 2013, 16 (27) :273.

[3]何玉华, 汪洋.高职高数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36 (12) :148.

[4]王勤国.基于实用性原则的高等数学教学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4, 05 (09) :59-61.

[5]邓薇.论有效教学视野下的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5, 02 (22) :27-30.

[6]张艳霞.对话理论视角下高职数学教学创新探究[J].教育与职业, 2015, 13 (31) :101-103.

篇9:浅议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

关键词:问题驱动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1

[科研课题]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适应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课题编号:GZC1211036

目前高职数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要想知道如何解决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问题在什么地方

1、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2.因材施教——学生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3、源于教学内容基本没变但学时却相对减少

二、问题驱动式的内涵

所谓学问,就是从问题出发探索真理,任何科学研究都是由问题驱动的,问题驱动式教学就是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通过设计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并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探索新知识。其内涵就是通过质疑、探究与情景的和谐统一,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三、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以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教学为例,说明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几个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一、设置问题,激发兴趣,引出本节课的理论教学;

引出上节课所留的应用题,此题有背景资料,即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导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同时此题也是一个引例,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的概念。

应用题:某段电话线的架设其总成本满足函数 ( 为架设线路长度,单位为 ,成本单位为万元),试分析当线路长度分别为 和 时的边际成本,说明含义,再求出成本最低时的线路长度。

师:在总结学生做题的同时,引出函数图像和函数导数的图像。

[设计意图]:此题为二次函数,学生可以通过初中的知识来求解此题。借此题来寻求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更一般的方法,用导数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请同学观察此函数图像和函数的导数的图像,借此得出函数的单调性和导数符号之间的关系。

教学环节二、理论知识教学

一、单调性的判别法

1、定理(略)

例:

师生共同讨论做题。

师:请学生借助Matlab软件,画出此函数图像。

[设计意图]:以图辅数,通过学生自己绘制的函数图形加深对定理内容的理解,对定理产生认同感,增强对定理实用性的理解。

1、 问题:请同学观察图像,找出单调性改变点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以图辅数,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总结,给出极值的定义。

二、函数极值及其求法

1、极值定义(略)

2、极值点的注意事项:

以判断题的形式将极值点概念的注意事项涵盖其中,做此题后,请学生总结极值点的注意事项。

3、极值点的判定

问题:结合黑板上的图像同学们请同学们总结,极值点都出现的位置有什么数学特征。学生会找到极值点的必要条件。

问题:导数为0的点一定是极值点吗?我的图像( )里还有导数为0的点,你能通过图像特征看出它在哪里吗?

注意:个别导数为0的点,不影响函数的单调性。

[设计意图]:学生往往认为导数等于0的点就是极值点,以图辅数,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即个别导数为0的点不影响函数的单调性。引出极值点的充分条件。

问题: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得出求函数单调区间和极值的步骤,请同学来总结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点,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得出结论。

4、求函数单调区间和极值的步骤

5、例题及练习题师生共同完成。 使学生掌握求函数单调区间和极值的方法,同时学习书写格式。 巩固练习,纠正错误,团队做题,以强带弱。

教学环节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本环节中,让学生再做一个具体案例题目,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实务能力。

教学环节四:核心知识点总结与作业

让学生谈谈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是如何分析问题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最后怎么解决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消化、吸收。教师也要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巩固所学。最后,一定要留有课后作业。

四、问题驱动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的设计要有应用性和趣味性,要提出好的问题。

例如在“导数概念”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的问题为:

设某商品的总收益 是销售量 的函数 ,求当销售量为50个单位时的总收益变化率,并解释其经济意义.

微积分处理的就是增量分析问题。分析增量△x,△y,这是微积分的灵魂。可对于刚接触微积分的学生,对增量△x的感受是“一头雾水”。有了上面的问题,增量就可以理解了。作为经销商,他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在销售量为 时,在 的基础上调整销量△x时,市场的反应(收益的增减量△y)如何?研究的是△x与相应的△y的关系△y=f( +△x)-f( )。

此题中 ,所以 。其经济意义为:在销售量为50个单位的基础上,如果再多销售一个单位,总收益将增加64个单位。有了上面的问题,增量就可以理解了。从考察变量之间的关系,到认识增量之间的关系,完成这一飞跃,才真正理解微积分。

2、问题驱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也不必每一节课的教學都要问题驱动,不能因为是问题驱动式教学“硬来”,太拘泥于形式主义,弄巧成拙,作茧自缚。所提出的问题也要恰当,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及认知水平设计问题,问题始终保持在欲知未知、半生不熟的中等强度上,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函数的凹凸性及拐点的教学中,我就是让学生观察逻辑斯蒂曲线,

曲线如图所示,其反映了一般产品的成长过程、耐用消费品的变化规律等。函数是单调增加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在 的两侧增加的规律有所不同。在 的左侧函数是随着的变化其增加幅度大,而在 的右侧函数随着x 的变化其增加幅度小。从而给出函数凹凸的概念。

3、问题驱动并不代表只解决问题,就不做练习,二者应该互相补充,彼此促进。从“光练不说的傻把式”一下子变成“光说不练假把式”。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要进行必要的记忆和课后练习题的训练,才能真正把数学知识学到手。

上一篇:一枝黄花下一篇:关于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的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