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方法

2022-09-11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理工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基本工具。通过对高等数学的学习, 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对学生素质、能力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就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作一初步探讨。

1 上好第一堂课——绪论

一直以来, 高等数学以其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严谨的推理性著称, 使学生们对其望而却步。而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招生生源的客观原因, 基本上是大学录取当中基础较差的学生, 数学基础较为薄弱, 不擅长逻辑思维, 从而会从心理上排斥数学, 大多存在着畏难情绪。针对这一现状, 绪论课在高职院校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第一堂高等数学课, 教师应首先阐明高等数学在整个大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是高职院校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 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 这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均有着重大影响;其次, 教师在绪论课中应简要介绍高等数学的内容、体系以及研究对象、工具, 将主要内容简要地串连起来, 从而给学生呈现高等数学的整体印象, 使他们认识到万丈高楼平地起, 只要按步就班, 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学习, 高等数学其实不难;同时也有必要跟他们说清楚教学要求, 毕竟大学学习有别于中学学习, 简要的介绍一下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绪论课的好坏对后续的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至关重要。

2 顺应高职院校特点,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2.1 采用对比分析, 将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无缝衔接

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 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还停留在初高中阶段, 如何将初高中的初等数学知识与高等数学有机地衔接, 是学好高等数学课程的基础和保证。初等数学研究的是常量, 而高等数学研究的是变量。相对于初等数学而言, 高等数学更为抽象和复杂, 可以通过内容对比到知识延伸, 将初等数学向高等数学过渡。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 是一个知识延伸的过程。在整个高等数学的学习中“极限”就是一条主线, 导数、积分都可以与其联系, 对极限思想的学习、理解、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将来高等数学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极限”把以前初等数学中所学习的函数研究引入到高等数学中, 通过对比分析, 使学生认识到高等数学其实是初等数学知识的相应深化。通过这样对比分析, 使学生感到高等数学非但不陌生, 还十分熟悉。虽然有区别, 但更多的是联系, 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

2.2 注重基本概念的讲授, 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推导

高等数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都是从大量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共性的数学本质, 都有着深刻的几何、物理背景, 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掌握得如何, 直接影响到整个课程的学习。教师在讲解基本概念时, 应抓住概念的物理、几何等知识背景, 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 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让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的内容, 而且了解数学概念来源于实际问题。从而为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 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必对数学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搞得一清二楚, 只要知道能用这些公式、定理去解决问题。因而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推导与公式的证明。把主要精力放在利用这些公式、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上, 效果会更佳, 学生也更容易吸收。

2.3 引进多媒体教学技术, 介绍一些数学应用软件

改变数学教学中单一的板书教学模式, 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引入到数学教学中, 运用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包进行辅助教学, 例如函数作图、立体图形的展示、数值计算以及数学建模等内容的教学都可以在采用多媒体教学完成。通过多媒体教学, 可以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 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 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4 为学生答疑解惑, 进行分类指导

答疑解惑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深化有重要的作用, 但在传统的习题课教学中, 教师往往对解题方法比较重视, 而对问题求解思维过程重视不够, 学生做题通常是对教师总结出的套路去强化训练, 习题课效果往往不佳。建议教师在新课上完后留适量的习题让学生完成, 让学生消化理解课堂上的内容, 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 了解学生对新课掌握的情况, 并将在批改作业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进行统一的讲解, 尤其是要注意这些共性问题思维过程的讲解。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差异较大, 作为任课教师, 要抓住两头, 即好的和差的, 对于学习好的学生, 支持他们多看参考书, 多学一些课本以外的数学知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关心、帮助他们, 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 尽快跟上班级的学习进程。

3 顺应高职院校特点, 改革高职数学考核形式

考试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成果的测量。科学合理的考试是教育过程中必须的, 关键是能否真正体现教育的宗旨和教学目标。长期以来, 数学考核的形式是限时闭卷考试, 而试题的题型基本上是课后例题、习题的翻版, 是纯粹的数学题。这种考核形式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解决问题的习惯, 而一些思维灵活, 但计算不严谨的学生往往在这种考试中会失分较多。这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强化应用能力与培养创新精神有悖, 因此考核方式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使学生成绩的评价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 尽可能体现出培养应用性技术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高等数学的能力, 提高学生素质。

如何准确全面地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呢?为了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要求, 我们对数学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将学生的总评成绩分成三大块:一是平时成绩 (约占20%) , 这部分包括平时课后作业、答疑时提出问题、课堂发言、日常表现等;二是实践运用能力 (约占20%) , 这部分考核以包括数学建模, 研究性问题调查报告等, 教师可以在期中将学生志愿组合 (5-8人一组) , 将一个班级分成几组, 分别给每组拟定一个问题, 在期末前提交各自的研究报告, 然后根据报告的质量进行打分;三是期中、期末闭卷考试成绩 (约占60%, 其中期中成绩20%, 期末成绩40%) , 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 按传统的考试方式, 限时完成。实践证明, 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达到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又可以改变死记硬套的应试教育模式, 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数学学习的态度和信心, 克服恐惧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 进而使得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以提高,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摘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数学课程的教学任务与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对高职数学课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并从疏导学生畏难情绪、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做好课后答疑排难工作, 多种形式考核相结合等几方面就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措施提出了新的见解和方法。

关键词:高等数学,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许玲.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 2003, 2.

[2] 马忠林.数学课程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3] 陈琦, 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关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与法制建设的思考下一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