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

2024-05-14

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通用11篇)

篇1: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

叶冬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峦城完全中学)

秋季学期,我校全体师生在校长的带领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EEPO有效教育课堂改革活动。我有幸成为第一排培训学员,能参与EEPO教学改革的听课、上课和赛课的活动,其中受益匪浅。EEPO指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学习方式是EEPO有效教育中三大教育体系之方法体系中的一种操作方式。EEPO所总结和创造的方法,在许多方面帮我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尤其在农村教学中学生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心领意会的约定

彼此心领意会的约定能让课堂教学更紧凑,使老师组织课堂教学更轻松、更省时。我和学生约定:当你明白问题时,请把手心对着老师,不明白时,手背对着老师;准备就绪请出示OK的.手势;判断正确与错误,请用手势作打钩与打叉;表达看法非常好(竖起大拇指)、一般(竖起食指)、不好(竖起小指);当听到老师说“12345”时,学生就说“54321”来回应,并马上安静坐好,退出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操作,等待老师的上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手势,一个简短的话语,我可以轻松地调控好课堂教学。在进行“约定”训练前,我先让学生明白“约定”能够帮助我们节省更多的课堂时间,会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操作练习。在上到二进制与十进制数互相转换的内容时,我用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的方法作为约定:竖除法,反向取余数。当学生听到这个约定后,就立刻停止转换计算,等待老师的下一步布置。学生的踊跃参与,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富有个性的表扬与激励

在EEPO有效教育的指导下,我为学生设计了富有个性而又鼓舞人心的鼓掌表扬方式:XXXXX(棒棒你真棒),加赞扬性大拇指。学生每完成一个操作任务或提交了作业,都会得到这样的表扬或激励,受到表扬的学生当时的那种眼神、那种心情甭提有多自豪了。通过这种个性化的表扬和激励,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更加感兴趣了。

三、发言与倾听,学会与人沟通

在课堂上,我们常遇到以下一些现象:老师在讲习题或试卷时,问题一出,学生就会乱七八糟地说出答案。发言与倾听训练能够很好地帮助我解决这一现象。

首先,我让学生认识到,倾听别人说话不但是一种礼貌行为,而且可以通过别人回答从中获取自己没有的知识。

我以八年级信息技术课中的利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有哪些步骤为例,将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一组为发言人,从中提名学生发言;另一组为倾听者,找出一名学生复述刚才同学的发言。在学生的发言与倾听中,当我发现有些学生忘了面向听众或倾听者分神时,我不动声色地轻轻触摸他的头以示提醒;学生发言面露胆怯时,我以真诚的微笑和期待的表情向他们投去鼓励的目光,或建议大家用我们独特的方式鼓励他,必要时我还进行小结或适当的评价,以资鼓励。在发言与倾听过程中,全班学生好像在进行一场大的辩论赛。通过发言与倾听训练的加强,学生牢牢记住了创建图表的几个步骤,课堂中还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四、单元组学习,体现了协作精神

在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于乡镇,由于受认识水平、交往水平、自律水平的制约,学生常常无法交流,各忙各的,合作不到位或不会合作。EEPO的小组训练,给我深深震撼,在教学中学生需要合作学习,需要不断积累经验,需要发挥团队精神。作为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帮助、引导,指定活动规则,探索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一般分为四人组或六人组,有组长、记录员、声控员、发言人等角色分工,用于讨论问题或是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中,我给学生的任务是:请同学们利用学到的Word文字处理知识制作一张卡片,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我把学生分为6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完成任务:组长负责规划卡片的整体内容;记录员负责上网搜集图片或输入文字;声控员负责提醒本组成员讨论,不要影响到别组;督察员负责监督本组成员是否有做与课堂无关的内容;小编导负责将卡片内容做整体排版;发言人负责提交作业,并简要说明卡片内容和制作的步骤。在小组合作中,人人有角色,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小组里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合作中,他们能做到互相关注,把资源与成员共享;他们的作品都是自己动手设计、组织、策划、协调、实施和评价的,活动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位、争吵或“边缘人”的现象,一切井然有序,每一个学生都乐意为本组作贡献,积极参与活动,既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持之以恒。相信以我的热情,会使学生不断遵循“EEPO学习方式”的要求,使学生终身受益。

大胆探寻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新途径的我,原来也注重新教育理念的渗透,但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就如同有了方向却没有可寻的道路一样。战胜自己,告别昨天,自从参加了“EEPO”有效教育的培训,我感受多多,收获多多。

编辑 张珍珍

篇2: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

韩川婧

(陕西省定边县第三中学)

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时代人们必须具备的素质,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能力,而且对学生健全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思想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做好转变工作,要确保课改基本理念的高效落实,进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以最大化地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的价值。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时期下,我们该做好哪些方面的转变工作呢?(1)做好课堂地位的转变。其实,课堂地位的诠释好比拍戏,教师是导演,是配角,甚至是编剧,但是,主角只能是学生。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认识到以往主宰课堂带来的弊端,要认识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进而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信息技术课程魅力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积极性。(2)做好教学目标的转变。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设计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以促使学生从学会、会学向乐学的转变。总之,教师要做好转变工作,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技术课堂的主人。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方法的转变工作可以说是课改后教师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学方法是影响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的主要方面。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将以往“一言堂”的课堂转变成多样化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的课堂,进而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1.任务教学方法

所谓的任务教学法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实践、去创新。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任务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幻灯片”的相关知识时,我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任务:打开演示文稿,将幻灯片的切换效果设置为“随机”,并将第一张幻灯片的版式改为“处置排列标题与文本”,该幻灯片所有对象的动画效果设置为“玩具风车”,退出设计为“飞旋退出”,声音设置为“风铃”,然后将文稿中最后一张幻灯片移动到文稿的第一张幻灯片之前,选择版式改为“标题幻灯片”,键入“×××”,字体设计为“楷体、44磅、居中”……让学生带着这些任务去对给定的幻灯片进行自主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演示教学方法

演示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在教授新课的时候,我们通常就是教师将本节课的基本内容进行演示,然后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但是,这样的过程一是留给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太少,使得学生并不能及时地将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二是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改变演示教学方法,要将演示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将知识演示给其他学生,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Excel表格”时,我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针对这节课的相关知识,比如排序、图标制作、函数应用等知识点选择学生进行演示。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将会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学生还能在这样的演示学习中体会到成功学习带来的乐趣。进而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做好课改的转变工作,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和谐环境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同时也为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

篇3: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

1 一个精彩的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精彩的导入, 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促使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 全身心地投入到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去。

如我在讲《photoshop图形图像的加工处理》这一课时, 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 我采用了”变魔术”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首先, 我让同学们猜猜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出现了的一个能将扑克牌变成钢琴键, 能将钢琴大师李云迪变不见的神秘人是谁?很明显, 同学们都会得出答案:“刘谦。”然后, 教师接着问同学们, 想不想看老师也像刘谦一样给他们表演一个魔术呢?答案是肯定的, 于是, 老师向同学们表演了“小女孩进玻璃球”的魔术, 魔术结束后, 同学们惊讶了, 随之而来的是阵阵热烈掌声, 我知道这个魔术完全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此时, 问同学们想不想一起来变魔术, 进而引出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photoshop图形图像的加工处理, 从而抓住了他们探究photoshop软件的欲望, 为本堂课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精彩的导入, 能让课堂焕发生机, 拨动学生心弦, 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为课堂营造平等、和谐、互动、活跃、美好的学习气氛, 为教学过程埋伏笔、作铺垫, 使课堂教学更具艺术性, 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2 一个有效的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 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 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实践、操作。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 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小组成员的组成, 活动内容的设计, 成员任务的划分至关重要。

首先, 需要教师对班级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每个学生擅长什么?这样才能有目的地进行分组, 真正做到以优带差, 互相学习。

其次, 小组协作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教师在进行问题或任务设置的时候, 一定要考虑到任务需要小组学生积极参与, 积极动脑之后, 才能解决的问题。如在学习《Photoshop图形图像的加工处理》一课中, 学生已经学会了单张图像与图像, 图像与文字的合成, 让学生在此基础上, 设计制作一张“五一”节贺卡, 这个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 对教学目标进行巩固和升华, 适合小组协作探究, 共同完成。

最后, 在进行小组协作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 教师要让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因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玩性较大, 很多不自觉的学生认为在小组中有其他组员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他们就趁机上网、玩游戏, 这样就使小组协作流于形式, 毫无意义。

3 一份优秀的“导学案”

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学会学习。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浩瀚的知识海洋是无穷尽的, 教师不能将所有的知识授予学生, 因此, 最好的办法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 (分层次的训练) 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一份优秀的“导学案”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抓手, 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方向盘和路线图。它可以让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 一个“新颖、有趣”的课堂主题

学生天性爱玩, 喜欢新鲜好玩的东西, 将课堂主题设计得新颖, 有趣, 则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最近网络、电视上热播的《爸爸去哪儿》节目很火, 初中学生对此节目特别感兴趣, 因此我借助娱乐的力量来设计我的课堂。在学习windows movie maker软件时, 我先让学生观看了我应用此软件制作的一个视频动画, 学生观看了之后, 热情度高涨, 都问老师这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此时, 让学生打开windows movie maker软件, 经过简单的介绍之后, 让学生借助导学案, 自主完成视频动画的制作。

整堂课学生积极性很高, 小组协作也很合理。课堂实践证明, 巧妙、新颖的课堂主题设计,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启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5 一个“有层次”的教学任务

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 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这说明人存在个性差异现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同时, 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 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如我在讲《Flash引导层动画》这一课时, 我将学习任务分为三个层次, 最低层次为非闭合路径引导动画的制作过程, 教学任务为让学生用flash软件制作“愤怒的小鸟”沿曲线运动;其次是闭合路径引导动画的制作, 教学任务为用flash软件制作“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动画, 需要学生在前一教学任务的基础上, 认真思考, 才能完成;最高层次的教学任务为“小球进洞”, 即多个小球沿同一路径或不同路径进洞的引导层动画制作, 这个任务, 需要学生充分掌握了引导层动画的原理之后, 积极开动脑筋, 才能完成。将任务进行分层设计与实施, 既保证了普通学生的需求, 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

通过“五个一”教学策略可让课堂充满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 让教师在课堂中乐于教, 让学生在课堂中乐于学。在课堂中利用好“五个一”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认知潜能的开发,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是信息技术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要: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 结合新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标的要求,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就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做了一些经验性的探讨与总结。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教学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2]廖正中, 刘黎明.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新课程:下, 2012 (03) .

[3]江榕春.中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 2011.

[4]李少云.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讨.教师, 2011 (19) .

篇4: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信息技术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上好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是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尊重学生个性,提供适合教育

每一个生命都是鲜活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因素。因此,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区别对待,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会出现更多优秀人才。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更是如此,学生原有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例如:笔者在教授“word文字处理”一课的时候,给学生设计了多个作品选题,选题范围包括学校生活专辑、学科学习展示专辑、大自然专辑、趣味动物专辑、喜迎全运专辑和自由发挥专辑。这些备选选题既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内容素材,又将沈阳即将召开的全运会社会时事纳入课堂内容,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

二、实施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制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它着眼于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这一策略的正确实施,势必有利于新课标中“关注全体学生”教育理念的落实。“更新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关注学习中的“学困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的确定都要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乐于学且学得会。

如用Frontpage制作网页:课前根据学生基础把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层次,从高到底依次为A、B、C层。课堂中除了分层辅导外,还设计和布置了分层练习。

1)在网页中加入文字并作相应的修饰;

2)图片、水平线的插入并作相应的修饰;

3)文件、图片超链接的设置;

4)表格线的设置;

以上练习题并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成,而是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学困生(C层)要求完成第1—5题,完成后可继续完成下面的题;B层要求完成第1—9题;A层要求完成第1—12题。对于学困生来说,老师布置了1—5题,这些任务主要涉及基本网页制作的操作,操作相对简单但任务又比较完整,学生只要完成这些操作,就能制作出一个相对实用的网页,保障全体学生能体会初步的成就感,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喜悦。

三、吃透教材,由教学生“学会”变成教学生“会学”

在学习八年级下第二课《时空画廊》时,该课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利用看图软件ACDSee进行浏览图片、利用它进行图片的的旋转、格式转换等初步应用。这次我带了数码相机到了教室,在课堂上直接拍了一些同学的照片,他们显然很兴奋,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来抢镜头,收集好了素材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我只是在边上指导他们如何利用数据线把图片下载到我们的计算机中,并利用ACDSee软件直接来浏览,在浏览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了,有些图片位置是不正的,直接影响了同学照片的观看,看的时候要歪起头来才能看,十分不方便,因拍摄的需要有横着拍的,也有竖着相机拍的,所以照片放到计算机后显示的位置是不正的,需要经过旋转才行,那如何旋转呢,这些操作步骤都让学生自己在ACDSee软件中进行观察并寻找答案,因为是自己或同学的照片,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是充满乐趣的,而不是单一的来完成一个任务,他们想看到自己满意的照片,所以热情很高,同学们都能找到方法并很好的完成了照片的旋转,其他一些相应的常用功能也在不知不觉中自己掌握起来了。使学生“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也就大大提高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实效性。对每个软件按课本要求,只介绍部分主要功能,其余的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大胆使用。作业布置得灵活,学生们做的有的比书本或教师要求的更好,这就开发了学生潜能。由原来的教学生“学会”使用各个软件变成教学生“会学”,会探求各软件中包含的各项功能。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对学生今后自己学习、迅速掌握新开发的软件有很大好处。

四、实现学科整合,建立知识关联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与学生其他的学习充分融合,例如:在讲解windows movie maker视频编辑一课的课前准备环节,笔者选用八年级学生在上《长城谣》一课的展讲视频进行导入,播放视频,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同时实现语文与信息技术跨学科知识的融合。问题“语文老师为什么会呈现这个视频呢?”让学生走进设计者,理解教师的设计意图,再次感知语文课文的主题。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再次感知语文课上现代诗歌的写作背景,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

五、补充必要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促使计算机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计算机的实用性和现实性很强,必须及时地给学生讲述一些新知识和新信息,让学生开阔视野。例如,可以把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的故事讲给学生,鼓励学生从小努力学习,树立奋斗目标,同时也促使他们更喜欢计算机课。计算机课,一定不要照本宣读。很多初中生上计算机课,上着上着就觉得没意思,很枯燥.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多应用新鲜、有趣的事物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刚开始教学Word 2007时,我先利用Windows中自带绘画软件让学生进行自由绘图。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他们画出了小鸟、大树、汽车、高楼等很多图画,还画出了一些很有想象力的图案。当然,我们还可以在学生的机器中装一些学习软件,来吸引学生。学生有兴趣了,对教材的理解也就加深了。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配合教学,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不但不会增加负担.而且有利于教学,学生们也就学得更轻松更愉快了。

篇5: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

一、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以及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这也为他们日后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能够进行快速运算、通讯以及逻辑判断的先进的电子设备。如今,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宽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学校教育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相融合。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其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加以模式化。根据新课程理念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以制作名片的具体教学实例进行分析。

1.创设情境教学模式,确立教学目标任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各种各样的名片,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通过课堂演示一些名片,激发出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对名片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明确学习目标以及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分析任务,教师应该起到帮助与指导的作用,让学生有目的、主动地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以任务为驱动,师生在完成主体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学习和掌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学生在需求中主动寻找解决方法,在学习到相关知识技能后,主动地将其运用到作品的创作当中,这种任务式、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把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最终落实到技术应用的价值上。

2.以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通过幻灯片提出学习任务及要求,并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提示,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在文档中选择恰当的插入图片的方法,实现图文混排以及学习一些处理图片的方法,美化图片和文字以满足不同版面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料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

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是运用任务驱动来进行教学的方法,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在教师的指引下,利用网络学习自主探索,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了自学能力,获得了成就感。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互助精神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环节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寻求其他小组成员的帮助,最终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应熟悉小组的学习交流情况,对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给予适当的解析。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并根据教学目标,将学习内容扩展延伸,进行有关训练。在此环节中,教师所讲授的是一些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学生虚心接受,通过思考更加深刻地理解问题,并且通过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进行长期的探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材料、教学方法以及努力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也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度信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三、结语

伴随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新世纪的今天,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顺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掌握、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成为当今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时代的信息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迅猛发展,并且融人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社会空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信息技术正悄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篇6: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文/李 红

摘 要:初中音乐教师应当认真研读和学习新课改的主要精神及教育理念,并将其充分运用到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提供有利的保障。

篇7: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为了适应培养全面人才的需要,现在全国各地已相继在小学阶段推行了新课程改革。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每位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改变观念、与时俱进。如何才能在新课改理念下,搞好信息技术教学,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问题。

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对比新旧教材,会发现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规定了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小学阶段开发出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的工具性的特点,服务于后继的学习。为更好的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清教学目标

1.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什么?

是教会学生word,excel掌握技能为主,还是学会方法,接触别的软件,上手容易?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 信息技术是一门虽年轻但不断在发展和更新的学科,教师一方面要教学生学会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比如什么是信息,信息的分类和采集,计算机硬件组成和软件使用基础与互联网的应用(按教学大纲)[1],另一方面要交给学生获取以上知识的方法。如果前者是授人以“鱼”的话,后者是授人以“渔”――学会如何获取新知识比学会使用已有的知识更重要。

举个简单的例子,只要教会学生使用资源管理器,学生学 Word 时对其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等内容和剪贴、复制、粘贴等操作就会比较熟悉。学会了 Word 后学 Office 系列办公软件就比较容易上手,当然,以后学其它软件也就比较容易了。因为基于 Windows 的程序的“标准”界面都是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和状态栏等几部分组成的,而菜单栏几乎都是由文件、查看(试图)、编辑、工具(选项)、窗口、帮助等菜单组成。所以,只要比较系统地教会学生使用一个常用的软件,学生学其它软件就不会很难,现在很多新的软件大多不过是在常用软件的基础上对功能进行了扩充罢了。

当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上不一定对全体学生都作“一视同仁”的要求,有些学生或家庭条件比较好或对信息技术比较感兴趣,对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大部分都掌握了[2],我们只要让其加强理论的学习,然后对其作更高的要求,比如教这类学生网页设计、初级编程等,并作为代表本校或本地区参加学科竞赛的候选人,进行高标准高质量的培养。当然,这可能要老师付出额外的时间,也不是每个老师都必须要做的事情,主要还是看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和对职业的挚爱情感。

2.学习目标力求新、趣

好的信息技术课应寓教于乐,以实践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主轴。这样出示目标的时候,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并使之成为他们学好这堂课的驱动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交流。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热爱学习的根本。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或编制合适课堂教学软件,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把形、声、色等各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感官,以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表现出来,将抽象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再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及时调整课程的进程。图片、声音的清晰度以及视频等资源的丰富性都要有所保证。

二、教学过程始终具有实践性,能让学生充分动手

教师在课堂上要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做,“无为而无不为”、“要知此事躬行”,学习目标的完成要让学生乐意去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获取知识,并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掌握真正的信息技术,并终生实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学习也变得愉快了。这样使他们能够在教中学,在学中乐,不仅让学生掌握和吸收了所学的知识,也让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给学生提供勤动手多训练的机会。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鼓励学生多样化练习,防止学习成果的千片一律,这是抓住“眼球”的重要因素。注重对学生的评价,现在提倡的评价不仅是终结性评价,更多的是过程评价,对引入、讲授、提问、练习、总结、展示、评价等环节的评价都要有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浩瀚无边,每个学生不可能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学生的创造、创新和差异不同,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自主研究性学习要注意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的提示、指导,这样才会有出色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新时代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三、教学内容应注重学生开放性

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我们应着重探讨的问题。在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后,有的学生则在某方面的基础知识比较差,就在基础知识多下功夫,避免了过去那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两节课后学生做的差不多了,我就演示一下我的做法,让大家评论一下,看看与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然后再点评一下大家前两节的作品,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展示给大家,认真做的同学很开心,不认真的同学也受到了教育。此外我们要积极推荐优秀同学参加省市各级小报制作比赛,喜欢网络的同学则为班级网页制作出力。这样的分层施教提高了学生能力,也就是说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使学生都能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有提高。

四、挖掘人文精神,注重情感教育

篇8: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教学目标不明

新课程把目标设置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于教师理解不到位,往往会出现教学目标设置随意、目标虚设、目标内容泛化等现象。如《文件操作》一课,有位教师在教案上明确设置了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学会选定、复制、移动、删除文件的方法”,然而进入课堂后却将其“抛之脑后”,在讲授完复制文件的方法后,没有安排好知识的巩固练习,又急切地让学生分组探究剪切文件的方法,偏离了真正的教学目标。

问题二:情境创设流于形式

注重“创设情境”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情境的创设,强调导入阶段的趣味性、探索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在导入阶段“只放不收”,导致了情境的冗余。如《我为奥运喝彩》版面设计一课,教师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准备了很多奥运的素材,一开始就让学生从素材中感受奥运,畅谈感受,并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小组交流讨论活动。可是当精彩的导入结束时,课堂时间已经过半。尽管在这节课,学生的兴趣也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但是由于切入“正题”的时间过晚,这节课的教学容量就只能缩小,降低了教学的效益。

问题三:课堂活动组织放任自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 练习要围绕着问题解决而组织。因而需要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指导。而有些教师简单地将练习任务交给学生, 缺乏指导, 出现了练习活动无序的局面。如, 在指法训练课上,有教师过于相信游戏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在指法游戏中练习和比赛,虽然课堂气氛活跃、轻松,但是课堂活动缺乏了教师必要的组织、引导和管理,教学效果平平。

问题四:教学评价过于单一

评价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个性、挖掘潜能的重要方法,然而,不少教师评价方式单一,强调比较多的仍然是书本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结果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情感和学习过程评价,没能关注对学生自主创新,协作能力的评价。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对策

1. 确定合理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

要优化课堂结构,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准确把握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点难点。如在讲述初中信息技术“表格规划与修饰”时,适宜的教学目标可设定为“知道Excel工作表结构,能合理设计规划工作表,描述和存储从实际生活中获取的数据;并能熟练使用各种Excel工具,美化修饰工作表;理解规划与修饰表格的意义,培养初步审美意识”。这样的设计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创新四个维度,体现了信息技术的思想与方法。

2.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之目标。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贯穿于进行的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维持并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氛围

有效的教学还要求教师把握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活动。一方面,信息技术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注意学生特点,做到动静结合,并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过后,通过思考活动的过程和自己在过程中的体验,从而得到更多的收获。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应自如运用各种形式来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活跃思维、提高能力,并且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4. 开展即时评价,优化评价方法

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己不仅是放在学会知识上,而且更加注重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所以在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评价时,我们更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都需要现场组织学生对个别或部分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在选择作品评价和总结时,要照顾到各个水平层面的学生作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技能,看学生作品的创意构思是否创造性地组合利用了所学知识技能。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其优劣之处,以及编辑修改的建议等。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篇9: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英语、计算机成为新时代人才的必备知识和基本素质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学校的教育教学仍然不同程度地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周一节信息技术课被其他老师所挤占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在期中、期末考试前,这种现象愈演愈烈,致使学生怨声载道,导致信息技术课形同虚设。某些信息教师上课时,也不够重视,要么打开微机室的门,让学生坐在电脑桌旁,任其活动,要么在教室里上自习,处理其他学科的作业。

二、立足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创高效课堂

1.改变学习方式,创新教学支架。

信息技术课和其他学科不同,语言课如语文、英语、政治等需要读读背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采用观察、推理等方法和方式学习,而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虽然也要记忆,但应该与实践相结合,突出用中学、学中用。如学习新建Word文档,按照课本上的理论,新建文档的方法有两个:一是使用菜单,一是使用工具栏按钮。如果仅有这个理论,那么到底怎么新建一个文档,面对电脑,估计十有八九的学生束手无策。因此,信息技术课务必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如让学生先打开电脑,打开Office的Word,找到上面的“文件”—“新建”—“空白文档”—“确定”,或利用“新建”工具栏按钮。如果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操作,学生对这一知识就会真正掌握,避免理论和实践分家的不良现象。

另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容忽视,引导学生创新学习也是信息技术课的要求之一。仍然以“新建Word文档”为例,除了教材上提到的使用菜单和使用工具栏按钮两种方法外,启发学生,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后,悟出“新”方法:鼠标在桌面上空白处右击—新建—Microsoft Word文档,两步完成。学生自己悟出方法,并且简单,所以,学生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高兴得手舞足蹈,似有大发明家之感。

2.巧设主题活动,驱动自主学习。

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将知识点巧妙地以任务形式呈现给学生,将任务设计得明确、合理,将知识点分解为学生容易掌握和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掌握知识,带着任务学习,学习中有任务,实现学习的目的性,体现学生真正拥有学习主动权。

如学习《认识Word》时,提出学习任务:(1)你认为Word有哪些功能?(2)启动Word有几种方法?如何启动?(3)新建Word的方法有几种方法?(4)一段文字录入后,按?摇?摇?摇 ?摇键进入另一段。这样,学生通过这个任务学习单,了解了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和应该掌握的知识,通过自学、互学、小组探究、讨论等形式,构建知识,通过自学体会交流,互相借鉴所长,实现知识互补。

再如,学习Excel表格时,教师简单介绍Office三大组件的作用:Word文字处理;PowerPoint幻灯制作,那么Excel也叫电子表格,可以做任意的数字计算和数字处理,且快速便捷,比计算器的速度还要快并且准确。紧接着呈现一张电子表格,要学生分别用计算器和Excel处理的方式,算出一个班50人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比较哪种方法快?这样的任务新,学生对Excel持怀疑态度,真有那么神奇?于是,口算的也有,笔算的也有,计算器计算的也有,用Excel的也有,最后验证,用其他方式计算的结果多少都有出入,但Excel最准确且速度最快。于是,学生兴趣浓厚,迫不及待想学会Excel。

3.融入情境教学,打造趣味课堂。

在教学中,学生喜欢上机操作,不喜欢上理论课。究其原因,如果不上机,照本宣科,则会因信息理论较抽象而难于记忆,那么,理论课怎样上,才能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呢?教师的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贴切的比喻及引用身边的实例能激发学生兴趣。

如学习“信息无处不在”时,用实例:早上公鸡啼叫传递天明的信息、肚子咕咕叫预示着饿的信息、眼前冒金花是生病的兆头、夏天蝉的叫声说明夏的炎热、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下课的信息、上QQ时的咳嗽声说明系统提示或有人加你为好友等,通过这几个实实在在的小现象,引导学生说出更多身边的信息,轻松地理解、掌握信息的概念及载体。

4.嵌入实作环节,实现课内外融合。

知识的学习,关键在于运用。经常布置“家校合一”的作业,对实现课内外的完美整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学习“电子邮件的发送”后,让学生利用周末,给老师发一个E-mail,学习Word文档时;布置学生新建一个Word文档,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个文档;学习Excel时,让学生在Excel表格中输入家人的年龄信息,并计算出平均值,之后,保存这个电子表格,再以离线形式发给老师;调查班级零花钱的情况,并制成Excel表格,进行数据处理……这样的作业,集开放性、实用性于一体,又与课堂所学密切联系,把课内和课外、学校学习和家庭、社会学习完美整合。

篇10: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是要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形成宽松活跃,开放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学生之间创设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生生关系,以利于学生展示个性,有利于开放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利于培养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只有爱学生,真正关心学生,才能更进一步地去教育学生。用“情感”为学生开道,才能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用“情感”、“爱”去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坦诚相待,与学生交友谈心,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乐学生所乐,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去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其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多鼓励少批评,指出长处,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才能大胆地回答问题,大胆地质疑,大胆地讨论。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听客”和“看客”了,“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课堂的讨论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以及应用的全过程。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师生双方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只有在这种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做自己, 才能更好的去学习数学课。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实践,显得非常重要了。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我在上八年级平方差公式时,首先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小明去市场买糖,这种糖每千克9.8元,他买了10.2千克糖,给售货员应该给多少钱?就在售货员用计算器算钱时,小明一下说出了应该给99.96元钱,售货员大吃一惊,结果她算出来和小明说得一样。然后,我就问:小明是不是很聪明。同学们都说是。我说小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并不是小明比你们聪明很多,而是用的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算的,你们学完也会和他一样聪明的。学生瞬时对这节课有了很大兴趣,听讲也很专心,这节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间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想像,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帮助学生理解、识记,提高教学效率。但要想达到新教材的有效教学,教师在使用时必须科学,制作课件决不能是课本的简单复制,也不能只当作投影仪而代替教师的板书, 多媒体的展示也应及时、适度,不能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今天的“满堂按”。制用课件要新颖、科学。例如,在七年级数学“几何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三维动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立体、形象、直观地表现出了几何体的各种要素,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中学生阅历非常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还没有培养起来。例如,九年级几何《圆》第一课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flash动画,当采用方形车轮和圆形车轮在公路上行驶,让同学观察画面,感受为什么车轮必须是圆形的?这时,学生一看动画,激发了学习兴趣,由此所设置的情景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并带着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圆》这一章节的学习,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又能帮助学生通过课本以外的渠道获取有用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益。

四、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例如,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五、合作交流,体验学习的快乐

篇11: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

卢莉芸 [内容摘要]:任何的教育改革都应当首先是教育理念的变革,优化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真实活动、动态生成地“用教材教”的课堂教学,以及“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教师上下求索。

[关键词]:课程改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主动学习

“新课改”成了教育改革的前沿用语,每一次教改浪潮都离不开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主旋律,而主旋律都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为皈依。这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必然走向,也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对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还要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艰巨性要有清醒认识和充分思想准备;没人能给现成答案,只能靠大家坚持不懈的探索、实践、研究。

追求课堂的生动活泼是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真实的生动活泼首先源于学生的求知欲与积极参与。叶澜老师在论述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时指出:“我们的认识是,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缺乏重建过程的基质。”[1]皮亚杰在论述发现法教学时认为,儿童只有对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在自我发现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对东西有真正的理解和有所创造。这才能表现为积极的学习,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快乐学习、积极体验。下面笔者就对“主动学习”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践与研究作一探讨。

一、“主动学习”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主动学习”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景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它要求教师善于引导、敢于创新、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要求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勇于自我创造。它是直接经验习得和间接经验学得的完整而有机的融合的教学过程。它以英语主动学习理论为依据,探求皮亚杰发展认识论与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的精要,遵循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英语主动学习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构建的原则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贯彻,涉及到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渗透和转化。探索构建“主动学习”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英语主动学习理论在实践中跃上新的台阶,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操作上的依据,便于促进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使英语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主动学习”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

教学模式也可称为教学结构,简单地说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而形成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

我们重视模式构建的策略体系的研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及英语主动学习理论,对不同课型作了大量的考察,不断的探索,反复的研究,初步构建成“主动学习”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启发—引导—主动—探究—言语—交际

在模式构建的研究中,我们采用了“行动研究法”,即:实践——认识——研究——实践——认识——研究,每一循环,模式研究工作就进一步获得改进和提高。在模式构建中,我们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模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主体实践”和“主体认识”两个层面,形成模式各环节操作的内部结构。“主体实践”与“主体认识”的反复循环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力度,挖掘了课题研究的深度,使模式形成了鲜明的特征。

⑴激发兴趣

这一环节是指通过教学设计,激发主体持久的兴趣,把求知变成内在需要,为教学过程创设最佳的实践与认识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中,知识客体和现实客体对主体的吸引力越强,教学活动中主体反应 就越强烈。这一环节包含着主体实践与主体认识两个层面①主体实践方面,要做好“呈现问题”的工作。引发学生注意,教会学生观察,通过“呈现问题”,将呈现的内容(图片、文字、物体等)转化为主体的“知识客体”和“现实客体”,使即将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更加流畅、和谐。实施策略:重视教师主导作用,根据初中学生认知特点,设计呈现的内容及目标。力求提供直观的,接近生活实际的、幽默的引人入胜的材料,以缩小主体与知识客体的距离,激发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以最佳状态参与教学活动。②主体认识方面,要做好“求知导向”工作,激励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实施策略是重视引导主体根据呈现内容展开思维,同时激发情绪迁移,使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

⑵创设情景

这一环节是指学生在逼真的情景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知识客体或现实客体,使学生清晰地认识理解表象,产生言语交际的一种向往之情。

教学中,通过知识客体或现实客体对感觉器官的刺激,大脑对表象产生能动的反映。这一环节同样包含了主体实践和主体认识两个层面:①主体实践方面,要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充分观察、细心体验,即“感性接触”,它包括情景创设方法、手段、目的、意义。实施策略:教师必须设计好文字材料,声象材料,直观教具等。力求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可操作性,激发学生调动多种感官,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感性接触活动。②主体认识方面,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在感性接触的同时,通过大脑对表象的能动的反映,使主体对表象产生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主要策略是让主体在起初或模拟情景中,理解和交流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激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

⑶启发引导

这一环节是指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在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句型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出语法规则,从而认知和内化语法规则,使感性集训升华到理性认识。

这一环节也包含着主体实践与主体认识两个层面:①主体实践方面,要做好“感性训练”工作,引导学生根据交际性操练中的语言材料、句子结构进行举一反三的操练,以形成熟巧,增加感性认识。主要策略: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情景,针对重点语言材料,句子结构,启发诱导学生尝试归纳出规则。②主体认识方面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本质中发现规律,从而得到了“理性升华”。“理性升华”不应局限于机械地模仿,更应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即灵活、正确地运用。主要策略是让主体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的积极思维活动,归纳出规则,并利用语言规则,促进理解语言材料的速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规则进行言语交际的能力。启发引导得出规则的操作过程是:

积累材料——套用句型——点破规则——操练运用——归纳规则

⑷积极探究

这一环节是指引导学生以不同方式对语言材料加工分析,在实践中,发展主体的自我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解决问题,获得规律性认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探究过程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环节同样包含着主体实践与主体认识两个层面。①主体实践方面,要重视“积极思维”,激励主体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开展对问题材料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实践活动。主要策略:教师设计问题或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争论、辩论,提倡一问多答或一答多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性思维能力。②主体认识方面,要做好“认识规律”工作,即主体在进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实践活动时,主体对客体同时进行积极的能动的反映。主要策略:在对语言

材料探究的实践与认识中,增强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评价,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识探究结构。

⑸言语交际

这一环节是指让学生在机械操练、意义操练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言语交际,以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机械地运用语言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主体必须积极作用于知识客体和现实客体,加强运用语言的交际性训练,使语言学习过程交际化,掌握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这一环节也包含主体实践与主体认识两个层面:①主体实践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运用是指用英语叙事、对话、交流思想情感,也就是根据打招呼、介绍、邀请、可能、不可能,喜欢不喜欢、请求、劝告和建议、问路和应答、购物、打电话等功能基础上进行交际活动。“运用语言”可联系实际加以拓展,适当融入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训练内容,以开阔视野,激励情意,激发思维,敢于创造。主要策略:教师设计的交际训练必须有层次性:1)机械性操练,指在帮助学生熟悉新的语言项目,培养快速反应能力。2)意义性操练,旨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新的语言项目,增减运用语言表达实际意义的能力,实现从形式到内容交际的过渡。3)交际性操练,旨在培养学生在具有“信息沟”的模拟情景中,由操练的说转为交际的说。②主体认识方面,必须促进主体认识的进一步发展,即主体运用已获得的规律性认识,进行巩固、运用、拓展,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主要策略:1)积累经验。在分层次“运用语言”实践中,引导主体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2)拓展创造。在提高理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拓展创造”,促进主体在创新意识、自主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发展。

在模式构建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教学模式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排斥灵活性,相反,教学模式应根据年级的高低、课型的不同采取适当变式。这种变式,一方面体现了对不同课型特色的关注,另一方面体现了对不同教法的探讨。教学模式宏观的稳定性与微观的灵活性,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在模式构建的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主体积极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极有利于他们自身的认识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在设计不同年级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时,我们始终遵循了主体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使模式构建顺利进行。

上一篇: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下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游戏教案《螺丝和螺帽配对》